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实施方案
谷子宽窄行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3年第10期
好种子和肥料的播种量,备用。
二、播种及除草剂封闭
(一)足墒播种
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可提前造墒播种,无水浇条件的趁墒播种。
土壤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吸水与出苗。
(二)播种期
春播谷子5月上旬开始播种。
夏播谷子5月下旬至6月底均可播种,越早越好。
播种期、种子特性、生长环境对谷子生长发育进程有一定影响。
在适宜的播种期播种,有利于壮苗生长。
(三)种肥同播
依据谷子产量确定施肥量,每667 m 2产量300 kg 地块,施肥30 kg;每667 m 2产量500 kg 地块,施肥45~50 kg。
壤肥力。
(四)无人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谷子常见病害有白发病、细菌性褐条病、谷瘟病,虫害有黏虫、粟灰螟等。
防治谷瘟病,可用2%春雷霉素500~600倍液喷雾,隔5 ~7 d 再喷施1次;防治细菌性褐条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隔7 d 再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粟灰螟,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于4~5片叶及拔节期连喷2次;防治黏虫,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
四、机械收获
谷穗全部变黄、谷粒变硬,说明谷子已成熟,即可收获。
选择晴好天气使用放片机收割,晾晒2~3 d,谷粒水分降低到12%左右收仓贮藏。
(责任编辑 程丽红)
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机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农机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一、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农机化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耕作周期、降低劳动强度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农机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供农机化示范项目具体实施人员参考。
二、项目目的及意义1.项目目的(1)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效率,提高农民的生产收益。
(2)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4)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2.项目意义(1)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
(2)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4)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三、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选址选择示范项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项目,向农民展示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农机具所具有的先进性和高效性等特征。
选择项目的范围应该围绕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土壤状况。
(2)水源以及气候条件。
(3)交通、物流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
(4)农民生产现状。
2.项目实施流程(1)市场调研、搜集资料。
(2)制定项目方案。
(3)确定项目内包含的农机具类型、规模等。
(4)完成对农民的培训、组建种植合作社。
(5)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6)购置农机具。
(7)推广农机具及其使用的技能。
四、项目实施应注意的问题1.项目审批与申请必须先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申请农机具资金补贴和贷款。
政府的批准和支持也是保障农机化示范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
2.项目反馈与结果评估在项目实施期间,必须及时跟踪和采集农民反馈信息,对农村农机化示范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项目实施的效果。
3.人员培训农民的使用技能和使用效率对于农机化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重要。
全区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全区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根据市农机局《关于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区的通知》(X农机字〔XX〕3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XX〕1号),以提升全区水稻生产机械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为主线,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以突破水稻育插秧、高效植保、机械收获和烘干加工机械化为着力点,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增强水稻生产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确保全区粮食安全。
(二)主要目标。
示范区建成后,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5%。
其中,水稻机械化整地机械化率100%,水稻机械化栽植率100%,水稻机械化收获率95%;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95%,水稻烘干机械化能力60%,水稻秸秆处理机械化率90%。
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适合全区种植特点的标准化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和育插秧技术规范,达到“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效果,力争全区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5万亩。
二、实施规模和工艺路线(一)实施规模。
示范区面积1.2万亩,分布在喻屯镇和唐口街道,由14个农机合作社实施。
其中核心区3200亩,集中在喻屯镇南李村、西邵村和高付庄村。
该核心区交通方便,稻田连片平坦,示范效果明显,主要由保田农机合作社和民康农机合作社实施。
(二)工艺路线。
种植模式为示范区小麦、水稻一年两作种植。
技术路线:水稻机械化育秧→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捡拾打捆→水稻大田栽前耕整地→灌溉→机械化趟田整平→水稻机械化插秧→水稻机械化植保→水稻机械化收获→烘干入库储藏。
三、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阶段(XX年6月前)。
项目调研、宣传发动,确定示范区域。
做好营养土、秧母田、种子等材料的准备。
2023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

2023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促使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优化。
在农作物生产全程中,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在202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实施全程机械化的方案如下:一、设置全自动化农机装备目前,我国各地的大型农作物种植已经逐步实现了全自动化,但小型种植居多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还较低。
因此,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各地应该加强农机装备设置,推广全自动化操作和使用。
在播种、施肥、喷洒农药、收割、播种等方面,都可使用全自动化机器设备进行作业。
通过全自动化机器设备,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
二、实施全面化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利用现代化的IT信息技术系统,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化数字化管理。
动态监测农田生长情况,对气候、水源、土壤以及作物生长变化等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
这将有助于农民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实时决策和提高决策效率。
在种植期,根据数据,调整肥料施用、灌溉、抑制病虫害等措施,实现精准化管理。
而且,对土地管理、耕作期管理、产量统计、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企业质量安全流程的高效稳定。
三、建立全面化信息平台一旦实现了全面化数字化管理,要建立全面化信息平台,便于管理和掌握全局。
通过信息平台,将全程的影响因素(气象数据、农业产值、化肥、农药使用情况等),农民、政府和农业机构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
农民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举报病虫害,获得最新的种植技术指导。
政府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全局决策,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
而农业机构也可以进行商务交流,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四、推进全面化教育培训随着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农民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推进全面化教育培训非常必要。
农民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如何进行修理和保养和全面化数字化管理的知识等技能。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旨在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益的增加。
项目将以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为核心,结合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农田灌溉设施等方面,打造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引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 推动农村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提升农民技术能力。
三、项目规划1. 地区选址:选择具备先行条件和示范基础的地区作为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包括优质农田面积、农业机械设备配套服务能力、信息技术支持水平等。
2.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排水系统。
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确保农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3. 推进农机装备升级: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推动农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鼓励农民购置新型农机设备,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
4. 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设农田信息化监测平台,实现农田生产信息全程化、可视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5.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农民农机培训班和技术研讨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补贴。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制定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项目目标和工作重点。
2.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
3. 组织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全面了解示范区现状和发展需求。
4.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分工。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包括农业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等。
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度。
粮食机械化烘干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机械化烘干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做好粮食烘干工作对于粮食丰产丰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升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特制定如下方案:一、项目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
提高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烘干水平,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粮食烘干体系,全面提升烘干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品质,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探索建立粮食机械化烘干“支持引导、多方参与”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方式,结合实际,做好全市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市域布局科学规划,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粮食烘干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引领和带动全市水稻、玉米机械化烘干水平分别达到85%和65%。
二、项目实施内容(一)建设社会化粮食烘干中心。
建设批处理量200吨以上(含200吨)粮食烘干中心,综合考虑市域布局、辐射范围、规模大小等,做好顶层设计和审核把关。
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用地必须取得土地建设批准,粮食烘干中心应包含粮食机械化烘干社会化服务中心标牌、粮食烘干机所用辅助设施、场地硬化等满足粮食烘干作业正常运转的相关设施和设备,同时烘干机和烘干所用热源必须通过环保部门认可,符合我市环保的要求。
项目按照后补助的原则,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正常运行并通1过验收后,给予补贴。
粮食烘干中心购置的粮食烘干机可享受购机补贴。
项目补助建设的粮食烘干中心在完成自有粮食烘干后,积极开展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推行“粮食银行”、“以收代储”模式,实行订单干燥,开展粮食干燥增值服务,探索粮食产后统一干燥、加工、储存、销售的经营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
(二)科学储粮仓、通风降湿设备二类。
其中:科学储粮仓12个,通风降湿设备142套。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组织:流转耕地面积不少于300亩;水稻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玉米种植面积不少于200亩;年收储水稻不少于200吨、玉米不少于300吨。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实施方案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实施方案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补齐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严格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习总书记提出的“把三农领域短板环节补的更实,农业基础打的更牢”这一要求,加强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玉米薄弱环节生产作业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解决制约生产作业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稳步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稳定玉米生产,夯实玉米生产在我省粮食作物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基本原则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推广示范基地。
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鼓励农机企业、合作社等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为小农户提供技术培训。
2、规范选型、把握“七好”。
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与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衔接好。
三、实施内容1、示范区建设在壶关县、阳城县、怀仁市、岚县、襄汾县共5个县(市)各建设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2000亩,共10000亩。
示范区应选择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好、流转承包土地面积大、作业服务模式多样化的农机服务组织。
2、短板薄弱环节装备选型考核在省、市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主要机具的选型和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
依据当地生产实际,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项目主推技术装备引进推荐清单》(见附表1)中选择需引进的高效植保、机械烘干短板环节装备和免耕精量播种、机械收获薄弱环节装备,如有清单外机型引进需求,省农机发展中心批复同意后方可引进;对新购置的装备开展试验选型考核,并提交考核报告。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3篇)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决定在2024年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该示范区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建设目标1.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提高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借助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和监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
3.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4. 推广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农业机械化示范企业和技术骨干,推广示范经验和成果,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1. 建设示范基地:选取一定规模的农田作为示范基地,确保基地的规模、条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符合示范区建设要求。
基地要配备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操作。
2. 推广先进机械装备: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示范推广活动,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机械装备,提高农民的机械化使用水平。
3. 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完善农机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提供全面的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
4. 强化培训与技术支持: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和维修能力,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确保示范区内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5.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购置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降低农业机械化成本,提高机械化普及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山西省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在众多杂粮品种中谷子当居首位。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是支持我省振兴杂粮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各级农机部门,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重点开展谷子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干燥处理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装备选型考核,以提升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能力为重点,通过试验示范,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和解决谷子生产机械化中的技术难题,为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模式,全面推进我省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示范推广基地。
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优先在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窗口示范带动效应突出的地域实施,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
2、规范选型、把握“六好”。
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
3、强化管理、提高效能。
各级农机部门要强化项目管理,按照“全面推进、突出特色、机技融合、示范引领”的思路,做好示范区建设、新机具引进试验考核、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农机作业成本考核、技术示范演示活动等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在关键环节急需技术装备和全程机械化集成应用方面发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能。
三、主要工作内容2020年在全省谷子主产区示范推广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30万亩。
创建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建设4个,围绕机械化分段收获或联合收获、谷子机械化免间苗播种(或机械铺[渗水]膜播种)及配套机具,做好机具设备选型和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认真开展机具的跟踪考核、装备试验研究、作业成本核算,总结完善包括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机械化作业的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机具配备方案和作业质量标准,形成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辐射带动区域内外的谷子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支持我省振兴杂粮产业发展战略,为促进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模式。
做好新技术装备引进工作。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参照《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项目装备引进推荐清单》中选购新技术装备。
开展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五大环节(耕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农机作业规模成本核算,重点放在耕整地、播种、收获环节,并填写考核记录表。
每个环节可以是单项、多项或组合,如:耕整地可包含深松、旋耕复试作业。
各环节作业成本主要包括能源费、工资、修理费、折旧费、管理费,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机作业经济效益。
四、资金使用计划2020年安排在广灵县、武乡县、岢岚县、翼城县实施。
每个县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创建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00亩,主要支持免间苗播种、收获作业环节及配套装备,示范区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
示范装备购置补助资金13万元(单机补贴额不得超售价80%);示范区建设、试验示范物料购置、数据采集、技术培训观摩等推广活动2万元。
如下达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整合的,按照县级整合计划使用,县农机部门要将整合后的资金使用计划及时函报省、市农机主管部门。
五、实施进度安排1、2020年5月之前,省农机发展中心下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任务书。
项目县根据省级要求确定县级项目实施内容和承担主体,承担主体应选择辐射带动效果好、流转土地面积足够大、作业服务能力强的农机生产经营组织,制定县级实施方案,与项目承担主体签订项目协议书。
2、5~10月,组织项目实施。
各项目县购置项目实施所需机具,组织做好新购机操作手的技术培训工作。
开展项目实施作业,做好各项作业数据的采集和新机具跟踪考核工作。
各项目县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演示和推广活动,并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各项目县于10月底前提交作业成本核算结果、机具试验考核报告,完成项目验收,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完成全年工作总结、技术总结,同时向各市农机部门提出绩效考核申请。
3、11月,各市于11月中旬完成绩效考核工作,并上报考核报告。
六、项目组织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目县要成立项目管理及技术指导组,定期研究、妥善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项目管理及技术指导组要协调和指导项目实施工作,责成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报道工作进度;负责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项目概况、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内容,要明确采取的技术模式、技术路线、技术内容、实施范围、工作步骤、组织措施、项目管理及技术指导组等)。
同时要将项目承担主体具体信息(含合作社种植规模、社员情况、装备情况、工商备案编号等)作为方案附件。
并实地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和解决项目实施中有关技术问题,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做好新装备试验考核、作业成本核算工作。
各县农机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示范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目标任务,确保管理、技术人员及时到位,责任到人,定期深入田间地头组织项目实施和技术服务。
2、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
为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做好项目监督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省中心推广一部将与各有关项目县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各有关项目县要《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落实承担主体,确保建设进度和任务的完成。
并于5月15日之前与县级实施方案一并上报省农机发展中心推广一部备案。
3、项目承担主体选择县农机部门要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取项目承担主体,并与项目实施主体签订项目实施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权力、义务、实施期限以及机具用途和管理等内容,确保实施进度和效果,规范项目管理。
4、设置推广标识。
各示范区设立或悬挂项目技术宣传标志,项目资金补助购置的机具要喷绘“NJTGSFYJ2020-**”字样进行管理(**为新购机型序号)。
5、搞好技术宣传、培训、指导服务。
各项目县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培训,提升示范推广效果,在作业期间经常性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同时积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对新技术进行宣传报道。
要及时将开展项目有关工作的相关信息向省农机主管部门反馈,同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山西农机化信息网,报送项目实施动态信息3篇以上。
6、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做好档案留存工作。
省市农机部门将督导各项目县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市农机部门要在项目实施期间定期对各县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督查结果。
项目完成后将所有项目资料装订成册,包括项目县编制的实施方案、研究落实项目的会议文件、机具票据(复印件)、协议书、项目工作总结、项目技术总结、试验报告、作业成本核算结果、引进机具照片、机具作业影像资料、验收表、验收报告、绩效考评报告,以及资金支出明细(复印件)和票据(复印件)等。
7、做好项目实施,认真进行检查验收、绩效自评。
各项目县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认真记录项目实施过程,积累相关的数据记录、影像记录。
每月报送项目实施动态情况,6月30日前报送半年总结。
项目实施结束后,一是要撰写相关报告材料,包括项目工作总结、项目技术总结报告、项目机具跟踪考核报告、推广效益分析报告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二是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形成规范的验收记录、验收报告。
三是验收完成后,项目县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向市农机部门提出绩效考核申请。
各市对所辖县项目完成绩效考评,并上报绩效考评报告。
七、技术规范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方便、通风透光、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并避免重茬,前茬以豆科作物、马铃薯为最佳。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清除根茬,秋深耕25 cm以上,耕地后耙耱保墒;春季在昼消夜冻时进行顶凌耙耱保墒,土壤解冻后进行浅犁耙耱塌墒;播种前如果干旱严重则需要镇压提墒。
利用肥料撒施机将腐熟的农家肥结合氮、磷、钾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作为基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 000~5 000公斤、尿素15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钾肥10千克。
2、播前准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选择高产优质谷子品种。
播种前晒种两天,用10% 的盐水漂去扁粒,再用清水淘洗净盐分。
根据当地防治病虫害的需要,选择专用药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已经包衣的种子用强风吹选后晒种催芽,以减少瘪种、破种、病虫害种,以提高谷子出苗率。
播种前需要做发芽试验,以准确确定播种量。
3、免间苗播种机的准备和调试根据实际农业生产情况,选配适宜的播种作业机具。
覆膜播种可选用鸭嘴式铺膜穴播机;不覆膜播种可选用窝眼轮式、气力式精量播种机、种子编织带式播种机作业。
配套动力为25~50马力。
播种作业前,应对播种机进行全面细致地技术状态检查调整,使播种机各装置连接牢固,转动部件灵活、可靠,润滑状况良好,悬挂升降装置灵敏。
4、播种根据当地无霜期长短和品种特性,当地表下5 cm的地温稳定达到12 ℃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地膜覆盖播种深度以4~5cm;裸地播种以5~6cm较为适宜。
根据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杂交率综合计算,每亩的播量为0.15~0.3kg,在此范围内,好地宜密,差地宜稀;旱地宜稀,水浇地宜密。
控制播种密度是做好免间苗播种的最关键一环。
覆膜穴播:穴距20cm,行距40~50cm,下种粒数6~9粒,亩留苗3万苗;不覆膜播种:株距12cm,行距40~50cm,下种粒数3~5粒,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地亩留苗3万苗,中等水肥条件的旱地亩留苗2.5万苗,水肥条件较差的旱地亩留苗2万苗。
土壤墒情较差时,播后应镇压,覆土厚度为3~5mm,以增加土壤的紧密程度,使下层水分上升,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5、田间管理选用中耕施肥机作业,可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作业工序。
每亩追施10~20 kg尿素或硝酸铵20~24 kg,去除田间杂草,防止后期倒伏。
根据病虫草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喷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作业。
6、收获在谷子腊熟末期,适时收获。
根据地理条件、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
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应达到总损失率≤5%,含杂率≤3%,破碎率≤3%。
亦可根据地理条件、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选择合适的谷物割晒机。
先将植株带穗割倒,谷穗排放整齐,在田间晾晒,再采用谷物脱粒机进行脱粒,谷粒含杂率≤3%,破碎率≤3%。
谷子收获后自然风干,或用烘干设备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13%以下,然后用清选设备清选,在避光、低温、干燥、防虫害和鼠害的容器内贮存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