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英汉语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段对比与翻译

授课题目:第四节汉英语段比较教学课时:2 学时(hours)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英汉语段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形式连接扩散与聚集型时序律教学要求:课前学习汉语语段的相关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运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五节汉英语段比较语段(text):句子的逻辑扩展式(logical expansion), 是基本句伴随思维逻辑的发展表现为语言的高层级组织形式。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

思维具有能动的、发展的本质,因此语言不会停留在词、词组、以及基本句上。

思维发展要求语言体现为比句子大的结构形式,以表达一个比基本句更为完整的逻辑概念,这种比基本句大的结构形式,被称为“语段”。

以下是语言结构层级描写语素→ 词→ 词组│ 单句(基本句)→复句→ 语段基础层级(basic levels)逻辑层级(logical levels)汉英语段比较一、英汉语段的结构差异(一)结构成分差异●汉语的语段由句子和词组组成,词组可以成为语段中的组成成分。

例如:我买了七本书,(这七本书)一共七十元,(我)拿回家一看,(他们)都(是)半新半旧了。

———→汉语的语段只是“句段”的集约式,即各种完整句及完整句的缩略式的千变万化的聚集,形成“板块流”———→语际转换中的句子组织问题上例英语对应语:I bought seven books which cost me seventy Yuan. When I took them back home, I found they were just second hand。

●英语语段中无论是主句或从句都是成分齐整的基本句,词组必须从属于某一完整句。

再如:阿Q没有家,(他)住本庄的土谷祠里;(他)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人家)叫他割麦(他)便割麦,(人家叫他)舂米(他)便舂米,(人家叫他)撑船(他)便撑船。

Ah Q had no family but lived in the Tutelary God’s temple at Weizhuang. He had no regular work either, simply doing odd jobs for others: if they asked him to cut wheat he would cut it: if they asked him to grind rice or punt a boat he would also do that for them.汉语语段的这些特点对翻译工作提出的任务:● 在双语转换中,我们必须以语段为单位进行理解、分析、转换,而不是以句段(基本句或词组)为单位,将语段分割为一个句段一个句段地、孤立地处理。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Two Types of Transfer
• 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 Errors arise from analogy. 类推会产生错误。 • Positive Transfer (正迁移) Errors decrease by analysis. 分析能减少错误。
We could turn negative transfer (interference) into positive (facilitation) by making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arouse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avoiding or reducing errors from analogy.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避免 或减少类推错误的意识,把负迁移(干扰)转化为正迁 移(促进)。
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 人无远虑,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必有近忧。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左飚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左 飚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zuobiao212@
欢迎光临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Chinese
Lacking inflection in the strict sense 缺少严格意义的 形态变化 老师们、同学们 我的爸爸、你的妈妈 认真的态度、 认真地学习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英汉语言对比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总学分 3 总学时数1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开课单位外语系适用专业对外汉语先修课程《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选用教材《汉英语对比纲要》潘文国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5 主要教学参考书《对比语言学》许余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9《汉英语言对比概论》潘文国商务印书馆 2010.12《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9《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共性?个性?视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 《新编汉英语言对比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4《英汉对比翻译导论》邵志洪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考核方式理论课程考核:考试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汉英语言对比是一门面向对外汉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特色课。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英汉语言异同的自觉认识,培养学生的英汉转换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让学生能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恰当的教学和交流手段。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1. 课程的性质:汉英语言对比是一门面向对外汉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特色课。

2. 课程的任务:该课程主要通过宏观理论观照和微观结构对比,介绍阐述汉英两种语言在表层形式结构以及语言背后深层文化心理方面的异同,旨在帮助学生对汉英语言、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产生的深刻根源形成系统的认识,并使他们能有意识地将这些理论与认识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汉英翻译实践以及汉语研究中去。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及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备注1 第一章绪论:比较和对比2 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增加知识容量;注重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采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习题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汉对比研究发展的基本状况,对当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热点问题、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英汉对比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语言学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语言间的转化与应用原则和规律,积极探索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相关的翻译、写作、对外汉语教学等实践中;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汉语言对比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英汉翻译实践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汉语研究等;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提高双语转换意识和转换能力,使其翻译和写作的表达更具地道性;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英汉语言对比的过程中更多立足于本族语,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34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杨丰宁主编.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1.李建军、盛卓立.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2.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邵志洪. 新编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5.王武兴.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吴叔尉、胡晓.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中国古籍出版社,2015。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一)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一)分析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刘宓庆:“西方各语种在SLT与TLT之间的 实现形式转换的可行性比汉外翻译大得 多。……即既实现意义对应,又实现形式对 应。这在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 本办不到的。基本上,汉外互译必须放弃拘 守形式的努力而倾全力于意义。”1
例句
例2 山西省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有 悠久的历史。
1. Shanxi is one of hom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China. It has a long history or Shangxi is one of hom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连接词的使用与否不能保证译成的汉语就 是线性序列的,或者译成的英语就是空间 结构的。
重估英汉语言比喻对实践的价值
英语的空间结构,实际上是一种“修饰”结构,也就是 “主从”结构;
汉语的线性序列,实际上是一种“并列”结构,亦即每个 子句都是“主谓”结构(含隐性主谓结构)。
汉译英: Step 1:找出句子的重心,用主谓形式将它表示出来,作
“波浪形”结构:汉语的句子关系往往是并列、并行的,因 此是以时序或逻辑顺序排列的。子句与子句之间的关系须 透过上下文才能决定,所以句子是意合的;而且连词的使 用也不像英语中普遍,结构也较为简练明快。汉语的句式 称之为“流水句”,整个句子像由一个一个独立的子句, 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层层推进。因此,有人把汉语句子 结构比作“波浪形”结构,每个子句犹如波浪,前浪推后 浪,宛如“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He also quotes from Edmond Cary: “Two languages can both be inflected and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yet nevertheles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way they express ideas and convey meanings.” 1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语言对比:语音、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翻译技巧:直译、意译、借译、归化等。

3. 文化差异:英汉文化背景、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其特点。

2. 案例教学法:提供典型英汉互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化差异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英汉语音对比:4课时2. 英汉语法对比:4课时3. 英汉词汇对比:4课时4. 英汉表达习惯对比:4课时5. 翻译技巧讲解与实践:8课时6. 文化差异讨论:4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翻译练习:布置英汉互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与实例1. 英汉语音对比:通过播放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样本,让学生识别并对比其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发音规则与汉语的声调特点对比。

2. 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英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的无主句对比。

3. 英汉词汇对比: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构成、词义差异和词性转换。

例如,英语的派生词和汉语的成语对比。

4. 英汉表达习惯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差异。

例如,英语的直接引语和汉语的间接引语对比。

七、翻译技巧训练1. 直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将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直接对应翻译。

例如,将英语的被动语态直接翻译为汉语的被动语态。

2. 意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调整。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ppt课件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ppt课件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
5、他建议我接受这个报价。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is offer . 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accept this offer . He suggested my (me) accepting this offer .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人到齐就开会。 The meeting will begin when all are here.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 帐单撕碎了。 The bill was torn to pieces. 问题解决了。 The problem was solved.
Causes: • analogical use of one’s prior knowledge of the mother tongue 母语先知结构的类推运用 • scanty knowled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所知甚少 • unconscious falling back on the mother tongue speech habit 不自觉地回归母语的言语习惯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
6. -- Your English is wonderful. -- No, no. My English is still poor. -- Your English is wonderful. -- Thank you, but I still need to improve my English. Pragmatic transfer (语用迁移) The negative reply to a compliment is considered in Chinese as modest and courteous. 对赞扬的否定回答在汉语中被视为谦虚有礼貌。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对比与翻译、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该课程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翻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以便为较高级的翻译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翻译实践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使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主要内容涵盖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以及其它一些翻译微技能。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1、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英汉互译时能够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翻译的初步技巧的掌握2、使有志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同学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五、教学内容第1讲:导论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主要内容:从语言对比角度探讨翻译概念阐释、翻译标准厘定、翻译过程梳理、翻译方法运用等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翻译中的语言比较与对比概念,理解翻译概念、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掌握上述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及其与语言对比相关的问题。

重点、难点:语言比较与对比概念差异及其之于翻译能力培养的终极意义。

第2讲:英汉语系统对比与翻译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6主要内容:英语为印欧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两者相去甚远,个性大于共性,鉴于此,本讲将进行大量实证分析,从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等若干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与英汉互译相关的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上的差异性,理解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基本差异,掌握英汉语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差异性及相互转换。

重点、难点:英汉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等差异与转换。

第3讲: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形与义两端,前者指向构词及构形两方面的差异,后者包括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复义现象、词义褒贬差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吕叔湘先生(1942)就曾指出:“一句中国话,翻成英语怎 么说;一句英语,中国话里怎么表达,这又是一种比较。只 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为此他还特别举例说明语言对比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先摆出 一些语言事实,再探讨其中所反应的问题。
• 原文: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 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 译文:What matter if we have to face some difficulties? Let them blockade us! Let them blockade us for eight or ten years! By that time all of China’s problems will have been solved.
基本概念的辨析
• 英汉语比较研究在中国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对 于其学科性质,也在探讨之中。 有人视其为语言 学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它是 一门独立的学科”)(萧立明, 1994:2 );也有 人指出其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陈治安、文 旭 1999 ),认为英汉比较研究主要是由语用学、 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三个源头直接相汇而 成的。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语言事实,再探讨其中所反应的问题并作出解释或阐 释,恰恰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思路和方法。与以往研 究不同的是,语料库语言学立足于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对 语料库做系统而穷尽的观察和概括,所得到的结论对语言理 论建设和翻译研究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意义。
• 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例证取自于各大语料库, 是活生生的当代英汉语语言。同时,例证的选择往 往考虑到使用频率,高频率呈现出的英汉语言的异 同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内容。因此,本教材的例 证应该是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的重点。
• 可见,英汉语比较研究与西方比较语言学及对比语 言学都有一定的学科上的关系,但它又是一门相对 独立的学科。
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过程
•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英汉语比较发展较慢, 也多为微观研究。 •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China Association
• 翻译过程是语际转换过程。在转换过程中,双语对比 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 • 通过对比,掌握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掌握话语转换的 规律,在翻译交际活动中充分表达原语的不同层次的 意义。
•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确定两种语言的表达法是否 对应,翻译者必须对两种语言进行文化、语音、词汇、 语法、篇章等层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 它们的异同,从而在翻译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特点, 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
• 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的核心。英汉互译的理论、方法与 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异同对比的基础上的。正因为 有了“同”,才可以互译;正因为有了“异”,才产生了不 同的方法与技巧。翻译实践证明凡是相同之处,翻译较易, 而不同之处才是困难之所在。一旦找出英汉不同之处及其表 达方式之差异,问题便迎刃而解。
• Co n tras tive lin guistics is also k n o w n a s "contrastive analysis(CA) or "Contrastive Stuides".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比语言学在西方发展迅 速。与比较语言学不同的是,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 语言学( synchronic ),是对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 共时的静态考察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 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 和不同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 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点产生的根源。 对比语言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 Different languages use different devices to express ideas. In order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in devices we must have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languages.
英汉语比较与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
• 英汉语比较与比较语言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比较语言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德国,属于历时语言学( diachronic),也称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 • By means of comparing historically related form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t tried to postulate or reconstruct the proto-language of a group of realted languages. • ( 它历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研 究,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阐述 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简言之,比较语 言学的目的是求同,研究的侧重点是语言的共性。)
• 英汉语比较关注语言的共性,但也关注两者的异质 性。这一点则是受到了对比语言学的影响。
英汉语比较与对比语言学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不同语 言的结构和功能,即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contrastive study),对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对比, 从而形成了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Contrastive lingusitics is a branch o 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wo or more languages synchronically, with the aim of discovering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the former) and applying these findings to related areas of stu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