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道德信仰,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道德信仰,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道德信仰,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

宗教信仰和道德信仰的发展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不过,并非任何一种曲折都与前进呈正相关性,更不是曲折本身就意味着进步。人类历史上曾遭受过重大的挫折,经历过漫长的道德黑暗期。如,欧洲曾放弃了古希腊的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传统而接受基督教,中世纪四五百年的宗教统治造成了漫漫的道德黑夜;近现代在全盘否定基督教,以个人主义的实用信仰来代替价值信仰后,又导致了新的精神荒芜,迄今仍让人看不到道德精神复苏的迹象。因此在宗教信仰与道德信仰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就离不开真正洞悉历史必然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下的中国,克服倒退性、萎缩性的道德信仰危机,消极的宗教信仰,建构真正合乎人性完善和发展需要的道德信仰,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任何道德都是特定时代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在阶级关系还存在的时代里,受制于领导集团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道德信仰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道德信仰中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为道德信仰的确立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不论是从道德的超越时空的全人类性或普世性上看,还是从其时代性和阶级性上看,道德都是利益的反映,体现了一定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声明自己的理论具有阶级性。它之所以有敢于标明自己理论阶级性的政治勇气,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学说,是关于劳苦大众自我解放的学说。合理的道德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双重价值和意义。以此为根据道德的信仰化便是道德存在的特有方式,个体合理的道德信仰便既是个体幸福的重要条件又是个体生命价值提升的重要前提和主要标志,社会合理的道德信仰是人类文明的表征。第二,马克思主义确保了道德信仰的科学性。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对社会邪恶的道德控诉即价值批判。然而,单纯的道德呐喊,其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和不能持久的。道德化的批判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才是真正有力的。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唯有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方是可能的。道德信仰作为对终极目标的虔敬之情,本身就具有非理智性和非逻辑性的一面,如果缺乏正确的哲学世界观的引导,难免陷入盲目性、蒙昧性乃至反理性的宗教信仰泥潭。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和强大指导力量不仅来源于其道德的力量,更来源于其科学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辩证法精神,确保了其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为指导,使我们能够正确揭示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人性根基,使社会主义道德既由于有其现实的社会存在基础而避免流于抽象与空乏的永恒道德的梦呓,又由于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人文根基和道德发展的总趋势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指导,使我们能够第一次正确而全面地估价道德对社会和个体的功能和意义,免却滑入唯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之两极;同时,使个体在确立自己的道德信仰时能够自觉地投身到人民群众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去,避免过去所难以避免的独善其身的狭隘性和唯心主义的心性修炼路径。

拒绝宗教 争做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拒绝宗教争做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拒绝宗教,争做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宗教是建立在有神论基础上的一种信仰,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论鬼怪,说张某某遇到了什么,王某某碰到了什么,但是,我们自己却从来未遇到过什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不存在,怎么可能遇到,而有些人只不过听到一些误传,就作为谈话的材料,表示自己见识广泛,其实他不知道自己的浅薄,有句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 共产主义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无神论思想基础上的一种信仰,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不信宗教、不迷信、不信任何伪科学的东西,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和彻底的无神论者。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特别指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所以,我们既然有了共产主义信仰,就必须拒绝宗教,如果你反其道而行止,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投机主义者,说明你的心里既不信仰共产主义,也不信仰宗教,用老人们的话说你就是一个祸害,在旧社会,很可能就是汉奸,卖国贼。 近些年来,有神论、愚昧迷信沉渣泛起,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频频出现,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共产党员似乎

已经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成为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的职责,痴迷于愚昧、鬼神、伪科学的东西,甚至直接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这些思想颓废、精神萎靡的丑恶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这种现象有向学校蔓延的趋势,据部分媒体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信教比例逐年上升,个别地区达到20%以上,我们培养每一名学生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学生的信仰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对未来社会的制度建构和文化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广大教职员工都要坚持从我做起,在树立正确的信仰观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相信科学,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使他们将来能够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结合实际、灵活多变的方法,通过理论教育和参加科普试验等过程,使当代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科学的真理性和有神论宗教思想的虚无性,让他们明白和感悟什么是伪科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心理素质。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加大,当代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对的难题。这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极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理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如何理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体系,主要由信仰的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 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历来是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重要权利,但公民行使宗教信仰自由应遵循三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宗教与国家教育制度的分离原则、独立办教原则。 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徒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习惯自愿的布施、乜贴、献仪、奉献以及在自己家里进行修持、念经、祷告、守斋等,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宗教团体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可以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进行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 (4)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不得在中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或其他办事机构,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传教活动。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坚持独立自主办教还必须要警惕和反对外来势力的渗透。要知道世界并不太平,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必然要利用各渠道,包括宗教的渠道对我实行渗透和干涉。这种渗透和反渗透,干涉和反干涉的斗争必将是复杂的、长期的,有时甚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表现为不同。本文从背景、概念、本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来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坚持的高尚的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背景;概念;本质 目前,各种各样的宗教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迅速,都更有“市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天主教、佛教等宗教的新教徒近些年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些共产党员甚至党的各级干部都成为“地下教徒”,这都影响和削弱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比较,以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背景不同 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人类的信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出现了对于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形成了初始形态有神论的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初始形态的信仰逐渐被更加成熟的宗教信仰所取代。虽然宗教信仰的本质上仍然是对于神灵的信仰,对至高无上的神灵的崇拜,但是宗教信仰与初始形态的

信仰相比,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内容上都更加的完善。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宗教信仰一度成为社会的主导信仰,并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的工具。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当宗教信仰成为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之时,其社会地位就会更加的突出。这一点在欧洲的中世纪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那个时期,基督教的神权高于王权,政权往往需要从神权那里寻找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淡漠。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的讨伐,启蒙运动的震荡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使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

民族宗教理论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一 8月9日的“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建立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

地在全社会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良好氛围。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二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我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代表共产党员可以信教。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

浅谈法律信仰

浅谈法律信仰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自晚清沈家本修律,历经民国“六法”体系,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甲子之际,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代中国法律不仅没有被普遍认同,反而成为了社会公众的嘲弄的对象,甚至走向对立。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前的雕塑被拆除,源于公众对雕塑原意的曲解,或者说,在我们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在当代中国法律有多大的作用? 一、什么是法律信仰 冯天策在所著的《信仰导论》一书中,为信仰的内涵做了如下解释:它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及自身生命过程的反映,是人类精神宇宙存在全面沟通与融合的愿望与努力。它既包括由意识所形成的带有价值参数的有关宇宙、社会和自身存在的一系列观念和知识,以及由这些观念的偶像所构成的信仰对象,又包括人的信仰情感、信仰态度和信仰行为。具体到法律信仰,似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感情和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的综合体,是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

况的上乘境界。 二、为什么培养法律信仰 1、从历史角度看,培养法律信仰具有应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产生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产物,早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就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随后经历了西方的各种宏扬法的正义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定形,如十二世纪中叶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以及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罗马法基本精神的运动。应该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不管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学家们,还是西方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家和启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视“信仰”的权威。然而,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对此,笔者将结合历史作如下的阐述:第一,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思维敏捷的法学家把法律提到伦理性的高度加以赞扬,认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同时,他们十分重视从社会文化伦理角度解读法的精神本质,将其看成是深藏在实定法之后的最高价值主体,从而确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并有利地保护了当时城邦自由民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不容置疑,法学家们对法律的崇高追求并达到适应当时经济状况的需要,很大程度激发了当时城邦人民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对法律的信仰之理念。而这种信仰的产生,无疑促成了当时城邦社会法治精神的形成,加快了罗马城邦国家告别原始共同体的人治模式,进入依法而治的法治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第二,在西方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到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所发起的许多运动中,以各种形式来(绝大多数是以法律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 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我们看来,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各有利弊,而且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信仰某一种宗教和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大致作如下的分类: 一、宣称信仰某一种宗教,但是不了解也不按照宗教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完全是迷信而且对社会没有明显影响。 二、信仰某一种宗教,也了解这种宗教的基本教义,但是其个人生活几乎不受信仰的影响。这也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对社会的影响也很有限。 三、信仰某一种宗教,了解甚至理解其基本教义,并且实践这种宗教的理论。这是一类合格的宗教信仰者。 但凡中国的传统宗教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正直宗教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是我大力赞同的一类宗教信仰。 还要看到:不同的宗教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是不同

的,即使是同一宗教对于不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宗教对科学、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民众的态度和对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态度可能不同,同一宗教的不同信仰者的态度也不完全相同。 总之,我们应当持有智信而绝不迷信的态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我国各宗教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也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积极因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做好。 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广大信教群众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宗教教义、教规和道德中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开展国际友好往来、促进世界和平等。 各宗教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神学思想建设上,提出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观点,如佛教提出的“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等。这些合乎时代精神的神学思想,极大地激励着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与应对策略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 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 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 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 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原则是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应保持清醒认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一 原则。 我镇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调研,采取座谈、入户走访、查看资料、问卷调查、典型分析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社区居民、困难群 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基本掌握了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表现 形式:一是隐蔽型。有些党员信教,因为明知是违反纪律,所以 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只参加小型宗教活动,这类党员的信教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二是普通型。这些党员大都属于迫于信教群众的压力,既想信教又顾及党员身份,立场左右摇摆,是组织教 育的主要群体。三是离退休的干部。凡信教党员,离退休的占大 多数,主要是中老年以上。四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多。信教的党员,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接受教育学习较慢,有一部分还是文肓。 根据大量的走访调研,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出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周围大气候的影响。由于在多民族聚居区,

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长 大的,某一个人信教在周围人眼中不足为怪,但哪一个人不信教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指责,这就导致部分意志薄弱、党性不强、 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就很容易信仰宗教。二是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部分基层组织软弱,不关心群众疾苦,不 关心党的工作,尤其是不重视对党员日常教育,对宗教问题不敢管、不会管,甚至不愿管,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狂热趁虚而入,以宗教的合法性为掩护,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导致这些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使不信教的党员成为孤立者。三是文化建设滞后、文 化素质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不甘心生活像车轮一样,明天的太阳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 也需要有一个在劳作之余去的地方,这就使得一部分党员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部分党员尤其是老党员文化素 质低,甚至是文盲党员,直接影响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科学 理论的接受,更有少部分党员分不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是宗教问题,不知道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为只有信仰宗教才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针对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在宗教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必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 要任务,帮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 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的界限。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又易于向社会普及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参加宗教活动和有宗教意识的党员要立足于教育,耐心地帮助他们回到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上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不是一味迁就。对利用职

2018届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必修2第7课考点二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含答案

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知识精讲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①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要求: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 ③内容: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④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⑤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⑥原因: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较多;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⑦目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目标上来。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表现 A.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B.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原因: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各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内容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C.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D.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由西方宗教信仰引起的思考

内容摘要: 摘要:通过中国法治的内在因素和西方法治的内在因素的研究,找出中国法治症结所在——法律信仰的缺失。 摘要:通过中国法治的内在因素和西方法治的内在因素的研究,找出中国法治症结所在——法律信仰的缺失。 关键词:法治法律信仰儒家思想中国法治西方法治 内容: 法治是当代中国重新焕发的一个法律理想。法治为中国的制度注入锻骨强魄的理性,为学术提供激浊扬清的活力,然而又承载了过多的政治意愿和社会情感而臃杂不纯,以致时常被曲解。当今天我们又一次高扬法治之旗时,我们应该追本溯源的看一下西方的法治史,用对比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发展的轨迹。 二:西方法治的发展 应该说,法治思想的提出与阐述来源于两千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不能实现法治。”并明确提出前文所述的法治的两种含义。此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被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们所普遍接受。法治内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法治的形成要由生活在具体社会场合和背景下的人们通过他们的信念、制度和活动来赋予其含义。从古罗马的西塞罗、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格老秀斯,再到美国独立战争的杰斐逊等,都沿着亚里士多德这一法治公式在构建法治国。 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可以看出,西方法治从源头起,至少注意到了从人性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论述法治问题。④西方法治此时就在人性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直接提出了法治与人治的尖锐对立问题。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为:高扬法的神圣性。其实,纵观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西塞罗、托马斯·阿奎那等人,他们无不是神学派代表。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律的统治乃是上帝的道德秩序和为确保这个道德秩序,能够通过理性而为人类所理解的神灵启示的一个自然映现。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中世纪的欧洲统治是王权和教权共同进行的。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194年盖拉西发表“双剑论”表明教皇和王权之间的平等。之后的欧洲,就开始了教会与世俗王权之间漫长的争斗。教会在这期间经历了盛行——衰落——继续盛行的过程,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当时用来约束教徒的规则)。其中教令法的渊源有《圣经》、公教会会议、地区性宗教会议的决议和教皇的命令等。教会颁布的这些法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那种背景下教会基督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教令法和一种或多种世俗法律体系的多重管辖之下。在教会与世俗王权争斗的同时,法律的至上观已在悄悄的树立。当两者相争时,必然要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尺度来解决问题,这个合适的尺度就是法律,可谓渔翁得利啊!按照当时的政治法律实践,倘若教会应该享有一些不可侵犯的权利,那么,世俗王权就必须把这些权力作为对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 第 30卷第 1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9年 2月 No. 1Vol. 30 JournalofNingxia Teachers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Feb. 2009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田晓勇 (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 ,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 :宗教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民 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关系问题 ,使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宗教 ;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自由 中图分类号 :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4 -1331 (2009) 01 -0147 -03 收稿日期 :2008 -10-20 作者简介 :田晓勇 (1963 -),男 ,宁夏固原人 ,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近年来 ,随着文化多元化步伐的加快 ,宗教问 惑 题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在反对宗 教渗透和学习宗教文化的矛盾中出现了一些困 ,需要加以澄清。

一、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也是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人类生活当中, 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因此 ,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 ,它是 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它表现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界和社会的力量 ,这就是救世主、天堂和地 狱 ,并对此加以信仰和崇拜。宗教的最主要特征 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 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立的。 但是宗教又是一种文化 ,渗透在人类生活的 方方面面 ,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以 及民俗学等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深厚蕴涵 ,忽视宗教文化 ,众多社会科学的领域就会黯然 失色。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 religare,有“联系 ”之 意 ,即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在人类之初 ,由于受 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无法抗拒 ,更由于氏族势 力便于对氏族成员的控制 ,便产生了超越自然并 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 ,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摘要】信仰宗教是人的精神寄托也属于爱好的一种。我将从宗教的产生以及其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宗教的表现说明之前的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其后我将会通过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引出中国失去宗教后的不好影响,从而建议中国应该需要宗教,需要宗教的信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宗教的产生 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达到足以形成宗教观念的时候产生的。据有关考古史料证明,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仪式出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当时,原始人已经形成某种与死后生活相联系的灵魂观念,并产生了氏族成员埋葬死者尸体的仪式。 (二)原始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不懂得作梦的科学道理,认为梦境里的景象不是人身体的活动,而是独特于人身体外的灵魂活动。后来,人们把这种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的万物,又产生了万物都有灵魂观念。人们面对纷繁复杂和变幻莫测的各种自然现象,觉得在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中都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或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进而把这种力量神秘化、人格化,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并企图通过祈祷、祭礼、舞蹈、音乐等形式对其施加影响,使之给人类带来"恩赐"。由于氏族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人们幻想中反映的仅仅是对于自然力量的歪曲、恐惧和崇拜。由此可见,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是原始宗教观念和崇拜仪式的基础。 (三)阶级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们受这种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剥削制度所造成的

2020年整理学习宗教知识心得体会.pdf

学习宗教知识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在我党历史上,对于宗教问题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当然是消灭阶级和剥削,建立无阶级、无宗教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党对于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从一开始就有着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保护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基本宗教政策在新的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教育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我党一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这既是由我党的本质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国家性质决定的,也符合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如果借口“宗教自由”而放弃这一原则,那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何况,宗教自由是指人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如果在学校中强行进行宗教信仰教育,在一时一地必然只能向学生灌输某一种宗教信仰,而剥夺了学生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与宗教自由的原则显然是相违背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就是说,公民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既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我国宗教坚持实行独立办教的原则,无论哪一种宗教都没有超越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允许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为什么学生在学校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呢?”。这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学生从事宗教活动的理由之一,也是许多青少年思想认识最模糊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都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浅析在现代社会更不需要宗教信仰—辩论稿

在当今社会更不需要宗教信仰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及场下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方一再表示,我方并不反对宗教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也无权限制他人的宗教信仰,人是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我们承认宗教条例中存在一些不错的启示,但他不是宗教的专属,它独立于宗教,归于人性。今天我方要陈述的是,宗教只是一个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载体渐渐出现弊端漏洞,溯其本源,人类就开始不再需要他,而在今天这个科技,知识,文化,法律都已逐渐成熟的现在而言,人们更不需要宗教信仰。 通过我方一辩的陈述,我们了解到人们选择信仰宗教的多方面原因。然而宗教看似解决着现在人类困惑的科学问题,那么,实质上呢?人类不知道生命始终,宗教便给出天国一说,谬谈生命轮回;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宗教便制造末世之论,引发人心惶惶;人类放荡不羁,宗教便规定教规教义,禁锢人类以心理的枷锁。恳请对方辩友用心思考,问题真的解决了吗?这只是表面上粉饰太平。今天,我方站在理性科学客观的角度,且对宗教信仰这一绝对主观的思想论说一二。作为智慧型的人类,应探本溯源,直面人生,解决现实问题。归根结底,恐惧是宗教的基础――对神秘、失败、死亡的恐惧。那么,从宗教的起源上来讲,便是消极恶劣的。这样的宗教信仰,还是人之所需吗?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麻痹人的心灵,禁锢人性的发展。不置可否,宗教信仰一直作为大多数人的精神支柱力。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而对于拥有宗教信仰比如佛教人士,为了自己患绝症的亲人求神拜佛,请人作法喝符水一事我始终不理解,短暂的心灵麻痹于事无补,医学结果并不会因为喝了一道符水就有所改变。而作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人类应该做的是科学求医,与病人一起珍惜最后的时光,在亲人朋友的陪伴下走完最后一段路。史铁生曾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生老病死,世间常态。宗教其根本要旨都是靠神对人的拯救,是“他救”,而真正人的精神依靠的是自己,是“自救”。我们应当学会坚强。 宗教信仰在某些程度上已与科学发展相悖。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生命基因等的相继问世…冲击了宗教的核心教义,主流的宗教思想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对日心学的封杀,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围攻等,人类因为宗教信仰抗拒科学真理。这都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进步。科学引导我们求真,我们不必再四处去寻求幻想中的支持,不必再捏造并无其人的盟友,我们脚踏实地,凭自己的努力把世界建设成一个比教会构筑的今生与来世都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今天,当我们认识到宗教信仰已愈发脱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时,我们应该站起来,公平地正视这个世界――善的事实、恶的事实、美的、丑的,看清世界的真面目,不必畏惧。我们应坦率地正视世界,尽我们的能力去善用这个世界。假如这个世界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好,它毕竟还是可以渐渐好转。在现代社会,我们相信,凭我们的才智,我们所创造的未来,必定远胜于过去。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在现代社会更不需要宗教信仰。 谢谢!

宗教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今年是第2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根据克州党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展开第2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安排意见和自治区地税局关于在全区地税系统第2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系统学习了***同道关于新疆工作的屡次讲话和唆使。 20 年的实践证实:自治区党委将每一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决定,很有远见,完全正确。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久的主题。甚么时候民族团结弄好了,甚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展开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看,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定要求。 我州作为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颠覆的西部前沿阵地。长时间以来,境内外民族***权势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出往的罪行目的,一直非常重视反动***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冤仇,宣传***。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事实证实,民族***主义份子活动比较猖獗的时候,也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比较活跃的时期,假设我们的正面宣传教育弄得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民族***主义份子就没有市场。***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同一、挑起民族纷争、侵害安定团结的罪行活动。***和反***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历来政治斗争总是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主张一定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和表现,往争取和组织群众。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取人心、争取群众、争取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剧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同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自治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掌控在谁的手里,直接关系到反***斗争的成败。 自治州意识形态领域最近几年来很不平静。***恐怖权势在不放弃弄暴力恐怖犯法活动的同时,在乎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文娱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和其他方式,延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破坏活动,以公然或隐蔽的情势宣传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主义思想,曲解、篡改、编造新疆历史,狠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这类活动手段更加隐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也更大,是XX市1995年8·14非法***事件和1997年2·5打砸抢动乱事件发生的思想本源。固然当前自治州意识形态领域的尽大多数干部群众是好的,是态度坚定、旗帜鲜明的, 但有些干部群众受***权势反动宣传的煽动、影响,对维护祖国同一、反对***斗争中的一些大是大非题目存在模糊熟习,一些错误的乃至过头的言行得不到及时的抵制和斗争,还有少数人乃至对被打击的罪大恶极的三种份子表示同情或赞美。在一些部分和干部当中,存在着对反***斗争情势严重性熟习不清的题目,存在着对分离偏向、宗教政治化及敌对权势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情况估计不足的题目,存在着在工作中只讲经济、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题目,存在着对***暴力恐怖活动武的一手硬而对相对隐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文的一手软的题目。教育系统是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培养***人的地方,在某种范围内,在一些教职工中,也存在着麻痹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狭隘民族意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错误思想,这些错误的东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非凡是在当前新的情势下,自治州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斗争面临的情势更加严重,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

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个人认为宗教是起源于对“无中生有”这个问题的思考。而科学是起源于对“如何把存在的归为自己所用”这问题的思考。 宗教的信仰跟“天地”或者说“神”有直接关系,或是使自己获得“神”的赐予,如智慧、食物等等;或是使自己成为“天地”的一份子,使自己的行为都符合自然的规律。是对无中生有的坚持。 科学的信仰跟“存在的”“合理的”“可以被证明的”挂钩。科学的信仰是对存在的即可被证明,存在的即可被计算的坚持。 这些朴素的信仰会被加之以各种人为的规则,统治者会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对宗教或科学做出自己的定义,如“天子”“神子”这类的名称的创造,还有“封建迷信”“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说法。 一提到信仰,人们凭习惯往往就会联想到宗教,在这种习惯性思维中,似乎只有信教的人才有所谓信仰。其实不然。信仰并非是宗教的专利品,在科学的范畴之内,同样有信仰的存在,只是其信仰具有不同于宗教信仰的特点罢了。 任何信仰都是一个体系,而大凡信仰体系都有两个子系统,即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信仰的价值系统,即是信仰者围绕着一定的人生目标而展开的人生实践;信仰的知识系统,则是指导信仰者进行人生实践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其人生目标的知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实质性的区别在于: 在宗教信仰体系中,其知识系统是外在于价值系统并且凌驾于价值系统之上的一种先验性的或超验性的知识体系,它是要求信仰者无条件地加以接受的东西,而不是有待信仰者在其人生实践中加以检验的东西,因而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知识体系,至于这个知识体系的真实性,则是由凌驾于信仰者之上的教主或由教主授权的神学权威来认定的,一经其认定,它就是不容信仰者怀疑的绝对真理,信仰者只须朝着由这个绝对真理为他设定和指引的人生目标不断向前迈进,至于

谈谈对宗教的认识

所谓宗教,就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的特征可以集中表现为特殊的超自然现象、形而上学,出自于宗教法律的道德要求或生活方式。 看过一本书,叫《天使与魔鬼》,表达了对信仰丧失和科学万能论的担忧。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心灵、道德的发展相对来说却有些滞后,当二者的失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就难免令人忧心忡忡。

大洋彼岸的美国, 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社会道德却有很高的水准,整个社会高度文明,美国政府没有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倡导机构,但美国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显然不算低,究竟是什么在背后发挥着作用? 原来这和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宗教在美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域占着统治地位。在美国,有95%人信上帝,这是一个上帝的土地,一个让上帝上了钱币(所有硬纸币刻印着“In god we truse”我们相信上帝)的国家,许多美国人认为,只有敬畏上帝的人,才会在世上规矩、诚实、恭敬地做人;不怕上帝的人,则极可能胆大妄为,自我膨胀,为所欲为,并最终陷入罪恶。因此,美国人用上帝的震慑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 宗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源泉,它要求人们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保持个人的精神信仰、虔诚、忠贞和团结。美国人传统价值观中的许多成分,如平等自由、友爱互助、同情弱者、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等都导源于宗教信念中所提倡的价值准则和处世哲学。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如吸毒、犯罪、同性恋、艾滋病、道德败坏、非婚生育等等他们都希望用重建人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用宗教填补那些由科学和理性无法占据的心灵空间. 在谈到宗教信仰对美国人的影响时,有82%的人指出:宗教思想及其提倡的价值观使他们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分清了是非,从而在干错事时,内心就会有一种道德标准阻止他们这样干。宗教思想不仅使他们知道尊重自已,同时也使他们懂得应该尊重他人。 人们试图朝各个不同方向逃脱可见的世界而来到不可见的世界,有一种追求精神支柱的深切欲望—对上帝的渴求。 美国虽然坚决奉行私有制,但美国宗教信仰者认为:金钱财富等世俗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是上帝托管于个人而已,并不永远属于自己,因此最后要如数归还于上帝。这种宗教文化理念就是“取之社会,还之社会”。宗教就像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宗教中获得深刻精神体验,走出教堂后就会有快乐的随时准备帮助他人和回报感觉。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2002年,美国人捐赠的金额为1900亿美元,相当全国生产总值的2.1%,为近30年来的最高纪录在美国,虽然富翁们捐献惊人,但每年天文数字般的捐献中,据有关统计,来自公司企业和其他机构的捐款仅占15%,85%是民众个人捐的.每4个美国公民中就有3个是慈善事业的定期捐助者,每年每个家庭的捐款超过1000美元。如果说富人捐献的动力是部分地来自政府税收政策的导向和压力的话,那么低收入者的捐献热情却是真正自觉行为,而且他们都是选择匿名捐献。美国人不仅损献金钱,还捐献时间,每年捐献200多亿小时, 价值约为2000亿美元左右, 13岁以上人口中的一半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个小时,他们辅导儿童,探访病人,照顾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