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双语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双语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 双语习题及精解

Section C - properties of nucleic acids 1.The sequence 5'-AGTCTGACT-3' in DNA is equivalent to which sequence in RNA? A 5'-AGUCUGUGACU -3' B 5' -UGTCTGUT C -3' C 5' -UCAGUCUGA-3' D 5'- AGUCAGACU-3'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rrectly describes A-DNA? A a right-handed antiparallel double helix with 10 bp/turn and bases ly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helix axis. B a left-handed antiparallel double-helix with 12 bp/turn formed from alternating pyrimidine-purine sequences. C a right-handed antiparallel double

helix with 11 bp/turn and bases tilted with respect to the helix axis. D a globular structure formed by short intramolecular helices formed in a single-strand nucleic acid. 3. Denaturation of double stranded DNA involves. A breakage into short double-stranded fragments. B separation into single strands. C hydrolysis of the DNA backbone. D cleavage of the bases from the sugar-phosphate backbone. 4. Which has the highest absorption per unit mass at a wavelength of 260 nm? A double-stranded DNA. B mononucleotides. C RNA. D protein.

【生物科技公司】分子生物学中英文对照

(生物科技行业)分子生物学中英文对照

acetylCoA/乙酰辅酶A一种小分子的水溶性代谢产物,由与辅酶A相连的乙酰基组成,产生于丙酮酸、脂肪酸及氨基酸的氧化过程;其乙酰基在柠檬酸循环中被转移到柠檬酸。 actin/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富含于真核细胞中的结构蛋白,与许多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其球形单体(G2肌动蛋白)聚合形成肌动蛋白纤丝(F2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收缩时F2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activationenergy/活化能(克服障碍以)启动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投入。降低活化能,可增加酶的反应速率。activesite/活性中心,活性部位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及进行催化反应的区域。 activetransport/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耗能跨膜运动。由ATP耦联水解或另一分子顺其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提供能量。 adenylylcyclase/酰苷酸环化酶催化由ATP生成环化腺苷酸(cAMP)的膜附着酶。特定配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引发该酶的激活并使胞内的cAMP升高。 allele/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部位的基因的两种或多种可能形式之一。allosterictransition/变构转换小分子与蛋白质上特定调节部位相结合所引起的蛋白质之三级及(或)四级结构的改变,其活性随之发生变化。多亚单位酶的变构调节很普遍。 alpha(α)helix/α螺旋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其氨基酸线性序列叠为右旋螺旋,借助主链上的羧基与酰胺基间的氢键维持稳定。 aminoacyl2tRNA/氨酰转移核糖核酸用于蛋白合成的氨基酸的激活形式,含有借高能酯键与tRNA分子上3’2羟基相结合的氨基酸。 amphipathic/两亲的,兼性的指既有亲水性部分又有疏水性部分的分子或结构。 anaphase/(细胞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或有丝分裂期的成对同源物)裂开并分别(分离)朝纺锤体两极移动的有丝分裂期。 anticodon/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的tRNA中三个核苷酸的序列,蛋白合成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配对使携带增长肽链的新增对等氨基酸的tRNA排齐。 antiport/反向转运协同转运的一种形式,膜蛋白(反向转运子)向相反的方向转运两种不同的分子或离子跨越细胞膜。 antisenseRNA/反义核糖核酸具有与某种特异性RNA转录物或mRNA互补序列的核糖核酸,其结合可阻止mRNA转录或翻译过程。 apoptosis/编程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死亡通过一系列很鲜明的形态学改变而导致细胞死亡的受调节过程。aster/星体由微管组成的星形结构(称星状纤维),它在有丝分裂期自中心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ATPsynthase/ATP合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及细菌浆膜的多聚体蛋白复合物,它在氧化磷酸化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ATP的合成。也叫F0F1复合体。 ATPase/ATP酶催化ATP水解成ADP与无机磷酸并释放自由能的一大族酶中的一种。autonomouslyreplicatingsequence(ARS)/自主复制序列可使酵母菌DNA分子复制的序列;酵母菌DNA 复制的一个起源。 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术让照相底片或胶片暴露于样本,使样本(如组织切片或电泳凝胶)中的放射活性分子显影的技术。片子叫作放射自显影图或放射自显影片。 auxotroph/营养缺陷体只有培养基内含有不为野生型所需的某种特定养分或代谢物时才能够生长的一种突变细胞或微生物。 axoneme/轴丝存在于纤毛及鞭毛、由微管及相连蛋白构成的束,它负责其运动功能。 basalbody/基体纤毛及鞭毛基底部的结构,微管自该处形成轴丝放射,构造上与中心粒相似。basallamina(pl.basallaminae)/基底层细胞外基质成分组成的薄片网状物,位于大多数动物上皮层及其他形成组织的细胞(如肌肉)的结构之下,使其与结缔组织分隔开来。 base/碱基通常含有氮,可以接受一个质子(H+)的化合物。一般在DNA和RNA中表示嘌呤与嘧啶。basepair/碱基对DNA或RNA分子上两个互补核苷酸的结合,靠彼此碱基成分间的氢键来固定。

《分子生物学》双语 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The genome is the complete set of sequences in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an organism. It includes the sequence of each chromosome plus any DNA in organelles. A gene (cistron) is the segment of DNA specifying production of a polypeptide chain; it includes regions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the coding region (leader and trailer) as well as intervening sequences (introns) between individual coding segments (exons).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is accomplished by separation of the strands of a parental duplex, each then acting as a template for synthesis of a complementary strand. A replication fork (Growing point) is the point at which strands of parental duplex DNA are separated so that replication can proceed. A complex of proteins including DNA polymerase is found at the fork. A DNA polymerase is an enzyme that synthesizes a daughter strand(s) of DNA (under direction from a DNA template). Any particular enzyme may be involved in repair or replication (or both). RNA polymerases are enzymes that synthesize RNA using a DNA template (formally described as 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A deoxyribonuclease (DNAase) is an enzyme that attacks bonds in DNA. It may cut only one strand or both strands. Ribonucleases (RNAase) are enzymes that cleave RNA. They may be specific for single-stranded or for double-stranded RNA, and may be either endonucleases or exonucleases. Exonucleases cleave nucleotides one at a time from the end of a polynucleotide chain; they may be specific for either the 5 or 3 end of DNA or RNA. Endonucleases cleave bonds within a nucleic acid chain; they may be specific for RNA or for single-stranded or double-stranded DNA. Denaturation of protein describes its conversion from the physiological conformation to some other (inactive) conformation. Renaturation describes the reassociation of denatured complementary single strands of a DNA double helix. Annealing of DNA describes the renaturation of a duplex structure from single strands that were obtained by denaturing duplex DNA. Hybridization describes the pairing of complementary RNA and DNA strands to give an RNA-DNA hybrid. The Tm is the midpoint of the temperature range for denaturation.

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及分析

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及分析 目的:分析内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和考试情况,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方法:在学期中期,入选60名双语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在学期末,分析临床医学双语班及同年级临床医学普通班学生的考试情况。结果:大部分双语班学生认同双语教学模式,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英语水平。双语班主观题得分和总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学生和教师英语水平可能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和加强。 标签:内科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考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言,强化英语教育成为了各非英语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教育部早在2001年已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连续多年重点扶持高校双语教学课程,重点支持高校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尽管双语教学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效果可能受到学生、师资、教材、年龄、智力、非智力等多个主、客观因素的影响[1-4]。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分析考试成绩的形式总结笔者所在学校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双语班60名,均在大学入学阶段经过英语综合评价后择优进入双语班学习,已具有较好的公共、专业英语基础,熟悉双语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在内科学双语教学期间,对双语班学生发放双语教学效果相关调查问卷,采用即发、即答、即收回的方式,获得有效调查问卷60份。 1.2.2 考试情况本校双语班及普通班考试试卷题型和具体题目相同,均包括客观题(50分)和主观题(50分)。不同之处在于双语班的主观题采用英文命题,而普通班的主观题采用中文命题。客观题则在双语班和普通班均采用中文命题。在学期结束后,分析双语班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分析同年级临床医学某普通班14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表表示各类别的例

分子生物学双语单词汇总

【A】 acetyl CoA / 乙酰辅酶A 一种小分子的水溶性代谢产物,由与辅酶A 相连的乙酰基组成,产生于丙酮酸、脂肪酸及氨基酸的氧化过程;其乙酰基在柠檬酸循环中被转移到柠檬酸。 actin / 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富含于真核细胞中的结构蛋白,与许多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其球形单体(G2肌动蛋白)聚合形成肌动蛋白纤丝(F2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收缩时F2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activation energy / 活化能(克服障碍以)启动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投入。降低活化能,可增加酶的反应速率。 active site / 活性中心,活性部位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及进行催化反应的区域。 active transport / 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耗能跨膜运动。由ATP 耦联水解或另一分子顺其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提供能量。 adenylyl cyclase / 酰苷酸环化酶催化由ATP 生成环化腺苷酸(cAMP)的膜附着酶。特定配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引发该酶的激活并使胞内的cAMP 升高。 allele /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部位的基因的两种或多种可能形式之一。 allosteric transition / 变构转换小分子与蛋白质上特定调节部位相结合所引起的蛋白质之三级及(或)四级结构的改变,其活性随之发生变化。多亚单位酶的变构调节很普遍。 alpha(α)helix /α螺旋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其氨基酸线性序列叠为右旋螺旋,借助主链上的羧基与酰胺基间的氢键维持稳定。 aminoacyl2tRNA / 氨酰转移核糖核酸用于蛋白合成的氨基酸的激活形式,含有借高能酯键与tRNA 分子上3‘2羟基相结合的氨基酸。 amphipathic / 两亲的,兼性的指既有亲水性部分又有疏水性部分的分子或结构。 anaphase / (细胞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或有丝分裂期的成对同源物)裂开并分别(分离)朝纺锤体两极移动的有丝分裂期。 anticodon / 反密码子与mRNA 的密码子互补的tRNA 中三个核苷酸的序列,蛋白合成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配对使携带增长肽链的新增对等氨基酸的tRNA 排齐。 antiport / 反向转运协同转运的一种形式,膜蛋白(反向转运子)向相反的方向转运两种不同的分子或离子跨越细胞膜。 antisense RNA / 反义核糖核酸具有与某种特异性RNA 转录物或mRNA 互补序列的核糖核酸,其结合可阻止mRNA 转录或翻译过程。 apoptosis / 编程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死亡通过一系列很鲜明的形态学改变而导致细胞死亡的受调节过程。 aster / 星体由微管组成的星形结构(称星状纤维),它在有丝分裂期自中心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 ATP synthase / ATP 合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及细菌浆膜的多聚体蛋白复合物,它在氧化磷酸化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ATP 的合成。也叫F0F1复合体。 ATP ase / ATP 酶催化ATP 水解成ADP 与无机磷酸并释放自由能的一大族酶中的一种。 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ARS)/ 自主复制序列可使酵母菌DNA 分子复制的序列;酵母菌DNA 复制的一个起源。 autoradiography / 放射自显影术让照相底片或胶片暴露于样本,使样本(如组织切片或电泳凝胶)中的放射活性分子显影的技术。片子叫作放射自显影图或放射自显影片。 auxotroph / 营养缺陷体只有培养基内含有不为野生型所需的某种特定养分或代谢物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中英文对照) A Abundance (mRNA 丰度):指每个细胞中mRNA 分子的数目。 Abundant mRNA(高丰度mRNA):由少量不同种类mRNA组成,每一种在细胞中出现大量 拷贝。 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剪切位点):内含子右末端和相邻外显子左末端的边界。Acentric fragment(无着丝粒片段):(由打断产生的)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缺少中心粒,从而 在细胞分化中被丢失。 Active site(活性位点):蛋白质上一个底物结合的有限区域。 Allele(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据给定位点基因的不同形式。 Allelic exclusion(等位基因排斥):形容在特殊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来表达编码的 免疫球蛋白质。 Allosteric control(别构调控):指蛋白质一个位点上的反应能够影响另一个位点活性的能力。Alu-equivalent family(Alu 相当序列基因):哺乳动物基因组上一组序列,它们与人类Alu 家族相关。 Alu family (Alu家族):人类基因组中一系列分散的相关序列,每个约300bp长。每个成员 其两端有Alu 切割位点(名字的由来)。 α-Amanitin(鹅膏覃碱):是来自毒蘑菇Amanita phalloides 二环八肽,能抑制真核RNA聚 合酶,特别是聚合酶II 转录。 Amber codon (琥珀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UAG,引起蛋白质合成终止的三个密码子之一。Amber mutation (琥珀突变):指代表蛋白质中氨基酸密码子占据的位点上突变成琥珀密码 子的任何DNA 改变。 Amber suppressors (琥珀抑制子):编码tRNA的基因突变使其反密码子被改变,从而能识 别UAG 密码子和之前的密码子。 Aminoacyl-tRNA (氨酰-tRNA):是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价连接位在氨基酸的NH2 基团和tRNA 终止碱基的3¢或者2¢-OH 基团上。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tRNA 3¢或者2¢-OH基团共价连接的酶。 Amphipathic structure(两亲结构):具有两个表面,一个亲水,一个疏水。脂类是两亲结构,一个蛋白质结构域能够形成两亲螺旋,拥有一个带电的表面和中性表面。 Amplification (扩增):指产生一个染色体序列额外拷贝,以染色体内或者染色体外DNA形 式簇存在。 Anchorage dependence (贴壁依赖):指正常的真核细胞需要吸附表面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Aneuploid (非整倍体):组成与通常的多倍体结构不同,染色体或者染色体片段或成倍丢失。Annealing (退火):两条互补单链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Anterograde (顺式转运):蛋白质质从内质网沿着高尔基体向质膜转运。 Antibody (抗体):由B 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质),它能识别特殊的外源“抗 2 原”,从而引起免疫应答。 Anticoding strand (反编码链):DNA 双链中作为膜板指导与之互补的RNA 合成的链。Antigen (抗原):进入基体后能引起抗体(免疫球蛋白质)合成的分子。 Antiparallel (反式平行):DNA双螺旋以相反的方向组织,因此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连。

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革新策略研究

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革新策略研究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把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作为重要研究方向。重视度的提高使双语教育的发展进入快速通道,这对高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极大帮助。但是,双语教育推行时间较短,其理论建设与实践完善均需一定的时间,我国现阶段的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并与国外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提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革新策略,以期为高校双语教育迅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一、引言 广义上的双语教育可以理解为:双语教学这一术语,其代表的是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一种语言是学生的第一语言,而另一种语言的构成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较为常用的英语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语言。两外,我国的多民族聚居特性也决定双语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的表现是同一国家的两种不同语言。双语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的首次双语教学会议,并为此专门社里了世界双语研究中心。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较早,而我国直到20世纪末期才开始重视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并且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与组织数量也极为有限。到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才明确将双语教学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双语教学的实施,对学生专业课与外语同步进步,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出国深造发展需求,也为以后的就业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复合型知识的掌握,对其自身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要以课程设置为基本出发点,其目的是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主要通过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及认知目标实现而完成,具体如图1所示。 在双语教学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保障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如表1所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主要由表1中所列出的几种因素组成,其中以教学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内同。 我国双语教学起步晚,基础弱,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慢慢得到重视。社会各界对双语教学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于思想、认识等的误区,使双语教学的开展不甚理想,仅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双语中学的兴起为双语教育架设了立体发展网络,但是自上而下存在的问题却始终未曾得到根本解决。

《分子生物学》双语班作业-2

Chapter 3 1.简列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的核心元件 2.何谓增强子(enhancer)?简述其作用特点 3.何谓σ因子?简述其功能 4.何谓ρ因子?简述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终止的机制 5.简述真核生物主要RNA pol的种类及功能 6.简述真核生物RNA pol II 转录起始过程及其主要转录因子的功能 7.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特点及其异同点 8.分别简述5’-帽子结构和3’-poly(A)尾的功能 9.RNA加工有哪些方式?简述RNA剪接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10.何谓RNA编辑?简述其基本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11.何谓核酶(ribozyme)?简述其基本机制及生物学意义Chapter 4 1.tRNA的三叶草结构特点及其与蛋白质翻译的关联 2.核糖体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蛋白质翻译的关联 3.原核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组成有哪些异同点 4.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过程有哪些区别 5.简述eIF-4F的基本结构组份及其功能 6.何谓分子伴侣?有哪些重要功能

Chapter 2 1.何谓基因(gene)?简述其基本组份 2.何谓核小体(nucleosome)?简述其基本组份 3.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4.简列4种模式生物,并说明其被选择为模式生物的原因 5.基因组的大小和物种的进化程度呈正相关吗?为什么? 6.E. coli DNA复制叉上有哪些蛋白质?简述它们的功能 7.何谓PCR?简述PCR基本原理,以及体外PCR反应与体内DNA复制的异同点 8.DNA修复包括哪些机制?简述错配修复和重组修复的基本原理 9.何谓SOS修复?简述其基本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10.何谓转座(transposition)?简述其基本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人力资源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葛道晗任乃飞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备受关注,目前专业课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专业课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也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具有高专业素质及国际化视野并具备熟练外语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于2001年在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中国本科教育应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将双语教学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评估指标。自此,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先后开展了基于双语教学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笔者所在高校自2005年起开始尝试专业课双语教学,经过几年努力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方法都发生重大变化,双语教学已逐步成为我校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双语专业课程的任教老师,通过对目前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初步探讨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通常指教学过程中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授

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一般使用英语作为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使得专业知识和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够同步进行。高校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首先,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将专业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能够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有效提高学生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各方面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其次,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新科学新技术源源不断的涌现,而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使用国外原版专业课教材,有助于教师及时理解及把握本专业最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了解本专业在国际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一项新的技术从被提出到发展成熟,需要几年的时间周期,而该项新技术被收入教材直至翻译出版的时间更是长于这个周期。而专业课双语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及调研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在学习专业课程同时及时跟踪本专业的最前沿科研动态,阅读相应的英文文献或访问相关的英语网站,更深入的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并更好的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问题 师资是决定高校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要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与一般专业课教师不同,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相当水准的英语口语表达以及能将其准确恰当的运用到授课中的能力。由于受教育大环境影响,我国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均非英语专业教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中英文对照)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中英文对照) A Abundance(mRNA丰度):指每个细胞中mRNA分子得数目。?AbundantmRNA(高丰度mRNA):由少量不同种类mRNA组成,每一种在细胞中出现大量 拷贝。?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剪切位点):内含子右末端与相邻外显子左末端得边界。?A centric fragment(无着丝粒片段):(由打断产生得)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缺少中心粒,从而?在细胞分化中被丢失. ?Activesite(活性位点):蛋白质上一个底物结合得有限区域。 Allele(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据给定位点基因得不同形式. ?Allelic exclusion(等位基因排斥):形容在特殊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来表达编码得 免疫球蛋白质。?Allosteric control(别构调控):指蛋白质一个位点上得反应能够影响另一个位点活性得能力。 Alu—equivalentfamily(Alu 相当序列基因):哺乳动物基因组上一组序列,它们与人类Alu家族相关. Alufamily (Alu家族):人类基因组中一系列分散得相关序列,每个约300bp长。每个成员?其两端有Alu切割位点(名字得由来). ?α-Amanitin(鹅膏覃碱):就是来自毒蘑菇Amanitaphal loides二环八肽,能抑制真核RNA聚 合酶,特别就是聚合酶II 转录. Amber codon (琥珀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UAG,引起蛋白质合成终止得三个密码子之一.?Am ber mutation(琥珀突变):指代表蛋白质中氨基酸密码子占据得位点上突变成琥珀密码 子得任何DNA 改变。?Amber suppressors (琥珀抑制子):编码tRNA得基因突变使其反密码子被改变,从而能识 别UAG密码子与之前得密码子。 Aminoacyl—tRNA (氨酰—tRNA):就是携带氨基酸得转运RNA,共价连接位在氨基酸得NH2 基团与tRNA终止碱基得3¢或者2¢—OH 基团上。?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tRNA 3¢或者2¢-OH基团?共价连接得酶。?Amphipathic structure(两亲结构):具有两个表面,一个亲水,一个疏水。脂类就是两亲结构, ?一个蛋白质结构域能够形成两亲螺旋,拥有一个带电得表面与中性表面。 Amplification (扩增):指产生一个染色体序列额外拷贝,以染色体内或者染色体外DNA形?式簇存在。?Anchorage dependence(贴壁依赖):指正常得真核细胞需要吸附表面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Aneuploid (非整倍体):组成与通常得多倍体结构不同,染色体或者染色体片段或成倍丢失。?Annealing(退火):两条互补单链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Anterograde(顺式转运):蛋白质质从内质网沿着高尔基体向质膜转运。 2 ? Antibody(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得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质),它能识别特殊得外源“抗??原",从而引起免疫应答。 Anticoding strand (反编码链):DNA 双链中作为膜板指导与之互补得RNA 合成得链。?Antigen(抗原):进入基体后能引起抗体(免疫球蛋白质)合成得分子。?Antiparallel(反式平行):DNA双螺旋以相反得方向组织,因此一条链得5¢端与另一条链得 3¢端相连。 Antitermination protein (抗终止蛋白质):能够使RNA聚合酶通过一定得终止位点得蛋白质?质. ?AP endonucleases (AP核酸内切酶):剪切掉DNA 5¢端脱嘌呤与脱嘧啶位点得酶?Apoptosis (细胞凋亡):细胞进行程序性死亡得能力;对刺激应答使通过一系列特定反应摧?毁细胞得途径发生. Archeae(古细菌):进化中与原核与真核不同得一个分支. ?Ascue(子囊):真菌得子囊包含四个或八个(单一得)孢子,表示一次减数分裂得产物。

双语分子生物学

老阚班双语分子生物学 题型:填空、名解、选择、判断改错、简答、论述 一、绪论 1.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 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DNA发现者:James Watson and Francis Crick DNA发现的实验:图1-1(P7)、图1-2(P8) 3.DNA全称——Deoxyribonucleic Acid RNA全称——Ribonucleic Acid 4.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5.DNA recombinant technique(DNA重组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 兴起的技术科学,目的是将不同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 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 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二、染色体与DNA 1.Nucleosome(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由H2A、H2B、 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的DNA组成的。八聚 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每个核小体 只有一个H1。 2.C值反常现象(C-value paradox):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 致,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 3.关于DNA结构的词汇:double–helix(双螺旋)、base(碱基) sugar-phosphate backbonts(糖-磷酸骨架)、base pairs(碱基对) right/left-handed double-helix(右/左手双螺旋) 4.DNA类型:右手螺旋:A-DNA,B-DNA

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双语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的目的入手,分析了师资队伍水平、学生外语水平、教法方法、教材选择以及语言环境对实施双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笔者有幸与吉林省部分高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随省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双语教学研讨班”赴香港有关高校进行学习访问,考察了香港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聆听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参与了课堂教学实践,并与当地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对双语教学的实施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思考。现将在香港的学习经验、体会和吉林省高校的双语教学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及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师资队伍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 我国高校至今还没有专门培养过双语师资,因此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都是顺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半路出家”,并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双语师资培训。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类:主要一部分是一些外语非常好的专业课教师。这部分教师可以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科研能力很强,能够进行外文板书或按照课件授课,但毕竟没有受过语言教学方面的系统训练,在听说方面较为欠缺,尤其是发音不够准确,很难达到用外语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水平,难以与学生产生互动,进而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实际成效。还有一小部分是外语专业的教师,他们在进修学习了一定较为容易掌握的专业知识后转而进行双语教学(或者是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了非外语专业)。他们虽然具备较强的语言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知识,也就无法深入传授专业知识,以至于容易把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 在港期间,浸会大学的叶国洪博士向我们论证了双语教学的教师在驾驭语言能力上的重要性。他在课堂上展示了一个玩具豹,让大家先用汉语描述再用英语描述,还让大家任意画一幅画来表达高兴时的心情,然后让我们分别用汉语和英语来解释说明。实践证明,外语能力好尤其是口语好的教师在描述事物或表达感情的时候就很充分、生动,其他人听起来也会非常舒服、明白。通过课堂实践,我们感到用母语和外语在表达思想方面的区别,也深刻认识到双语教师的水平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最新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中英文对照)

1 分子生物学常见名词解释完全版(中英文对照) 2 A 3 Abundance (mRNA 丰度):指每个细胞中mRNA 分子的数目。 4 Abundant mRNA(高丰度mRNA):由少量不同种类mRNA组成,每一种在细胞中5 出现大量 6 拷贝。 7 Acceptor splicing site (受体剪切位点):内含子右末端和相邻外显子左末8 端的边界。 9 Acentric fragment(无着丝粒片段):(由打断产生的)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缺10 少中心粒,从而 11 在细胞分化中被丢失。 12 Active site(活性位点):蛋白质上一个底物结合的有限区域。 13 Allele(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据给定位点基因的不同形式。 14 Allelic exclusion(等位基因排斥):形容在特殊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等位基15 因来表达编码的 16 免疫球蛋白质。 17 Allosteric control(别构调控):指蛋白质一个位点上的反应能够影响另一18 个位点活性的能力。 19 Alu-equivalent family(Alu 相当序列基因):哺乳动物基因组上一组序列,20 它们与人类Alu

21 家族相关。 22 Alu family (Alu家族):人类基因组中一系列分散的相关序列,每个约300bp 23 长。每个成员 24 其两端有Alu 切割位点(名字的由来)。 25 α-Amanitin(鹅膏覃碱):是来自毒蘑菇Amanita phalloides 二环八肽,能26 抑制真核RNA聚 27 合酶,特别是聚合酶II 转录。 28 Amber codon (琥珀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UAG,引起蛋白质合成终止的三个29 密码子之一。 30 Amber mutation (琥珀突变):指代表蛋白质中氨基酸密码子占据的位点上突31 变成琥珀密码 32 子的任何DNA 改变。 33 Amber suppressors (琥珀抑制子):编码tRNA的基因突变使其反密码子被改34 变,从而能识 35 别UAG 密码子和之前的密码子。 36 Aminoacyl-tRNA (氨酰-tRNA):是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价连接位在氨基37 酸的NH2 38 基团和tRNA 终止碱基的3¢或者2¢-OH 基团上。 39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氨酰-tRNA 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tRNA 3¢40 或者2¢-OH基团

七校联合“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七校联合“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摘要:本文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分子生物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在武汉地区的辐射作用,以及七校联合班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特殊性进行讨论,介绍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七校联合班;双语教学 一、“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不断被建立、各种新理论不断被提出。分子生物学涵盖面也非常广,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有一些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将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从DNA到RNA到蛋白质的基因表达的重要生命过程,以及研究这些重要生命过程所使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选择《分子生物学》教材 目前,国内高校《分子生物学》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和各类医学院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共有几十种之多,各高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课程自1986年开设,1990年成为武汉大学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自1995年开始实行双语教学至2001年,其间所使用的教材为郜金荣、叶林柏主编的《分子生物学》。 从2001年开始,我们组织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小组,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对“分子生物学”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因此,2002年采用全英文教学法来讲授“分子生物学”本科课程,选用了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英文教材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Turner etal.)《分子生物学》精要速览。该教材具有条理清晰,非常简明,容易理解的特点,而且该教材有中文译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获得生字信息而省去了翻字典的麻烦,这对英文功底一般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中文译本也是目前为止七校联合班所使用的主要教材。2005年,我们分子生物学教学组对教材进行又一次更新,选用了英文原版教材Molecular Biologyof the Gene(Watson et al)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此教材也有中文译本。该教材内容丰富全面,编入了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附有光盘,用彩色动画的方式细致地描述了每一章

分子生物学(英文版)

Chapter 3 Nucleic Acid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DNA ●Double-stranded helix ● Major groove and minor groove ● Base pairing ● The two strands are antiparallel ● G+C content (percent G+C) ● Satellite DNA Satellite DNA consists of highly repetitive DNA and is so called because repetitions of a short DNA sequence tend to produce a different frequency of the nucleotides adenine, cytosine, guanine and thymine, and thus have a different density from bulk DNA - such that they form a second or 'satellite' band when genomic DNA is separated on a density gradient. 2. Alternate DNA structure Two bases have been extruded from base stacking at the junction. The white line goes from phosphate to phosphate along the chain. O is shown red, N blue, P yellow and C grey. 3. Circular and superhelical DNA DNA can also form a double-stranded, covalently-closed circle. These circular molecules are often coiled into a superhelix, the formation of which is catalyzed by enzymes called topoisomerases. 4. Denaturation of DNA Denaturation: A transition from the native to the denatured state DNA denaturation: also called DNA melting,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double-stranded DNA unwinds and separates into single-stranded strands through the breaking of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the bas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