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6章 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ppt课件

(encapsulate nerve ending) 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 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 肌梭(muscle spindle)
ppt课件
57
57
ppt课件
58
58
ppt课件
59
59
(二)自主神经节
(autonomic ganglion)
ppt课件
33
33
ppt课件
34
34
(三)脊髓(spinal cord)
灰质
前角 侧角及中间带 后角
白质
ppt课件
35
35
ppt课件
36
36
前角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
与椎体路和锥体外路下行纤维→突触,
轴突→前根,末梢→运动终板
大型神经元(α): 支配梭外肌纤维 小型神经元(γ): 支配梭内肌纤维 短轴突的小神经元(Ranshaw cell): 抑制α
62
62
ppt课件
63
63
小强荧光细胞
(small intensity fluorescent cell, SIF细胞)
位于交感神经节内 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大量不同类型颗粒,经醛类试剂处理后,可诱发强烈荧光。与来自CNS 的神经纤维形成突触,释放胺类神经递质,调节交感神经节细胞。
ppt课件
64
64
7
ppt课件
7
大脑皮质神经元类型及结构特点
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
• 分大、中、小三型 • 顶树突、基树突、轴突 • 是皮质的主要投射(传出)神经元,投射纤维下行至脑干/ 脊
髓/ 形成同侧或对侧的联合纤维
ppt课件
57
57
ppt课件
58
58
ppt课件
59
59
(二)自主神经节
(autonomic ganglion)
ppt课件
33
33
ppt课件
34
34
(三)脊髓(spinal cord)
灰质
前角 侧角及中间带 后角
白质
ppt课件
35
35
ppt课件
36
36
前角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
与椎体路和锥体外路下行纤维→突触,
轴突→前根,末梢→运动终板
大型神经元(α): 支配梭外肌纤维 小型神经元(γ): 支配梭内肌纤维 短轴突的小神经元(Ranshaw cell): 抑制α
62
62
ppt课件
63
63
小强荧光细胞
(small intensity fluorescent cell, SIF细胞)
位于交感神经节内 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大量不同类型颗粒,经醛类试剂处理后,可诱发强烈荧光。与来自CNS 的神经纤维形成突触,释放胺类神经递质,调节交感神经节细胞。
ppt课件
64
64
7
ppt课件
7
大脑皮质神经元类型及结构特点
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
• 分大、中、小三型 • 顶树突、基树突、轴突 • 是皮质的主要投射(传出)神经元,投射纤维下行至脑干/ 脊
髓/ 形成同侧或对侧的联合纤维
神经组织(组织胚胎学课件)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元的结构
1. 胞体: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内。形态多样,大小悬殊。胞体是 神经元营养代谢的中心,
神经元的结构
(1) 细胞膜:为单位膜,可接受刺激、传导兴奋。 (2) 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染色质细小,着色浅,呈空泡状,有一个大 而明显的核仁。
神经元光镜图
神经元的结构
室管膜细胞
室管膜细胞:为覆盖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的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其表面有微绒毛或纤 毛,有的细胞基部发出细长突起伸向脑及脊髓深部,称伸长细胞。室管膜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 用,并参与脑脊液形成。
室管膜细胞光镜图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模式图
施万细胞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 髓鞘形成细胞,它包卷在神经纤维轴突的周围,形成 髓鞘和神经膜。施万细胞能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在神 经纤维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将兴奋 从胞体传出。
神经元的分类
1. 按突起的数目分类: ①假单极神经元 ②双极神经元 ③多极神经元
2. 按轴突长度分类 Golgi I: 大胞体、长轴突 Golgi II: 小胞体、短轴突
神经元的分类
3. 按功能分类 ①运动神经元:一般为多极神经元 ②感觉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③中间神经元:又名联络神经元
(3)细胞质: 又名核周质。主要有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两种细胞器。 尼氏体:又名嗜染质。 光镜:为嗜碱性细小颗粒或斑块状(虎斑)结构。 电镜:为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可合成神经递质与激素,以及神经元自身需要的更新蛋白质。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原纤维: 光镜:银染下为棕黑色的细丝,交织成网,伸入突起中 。 电镜:为神经丝与微管。 功能:支持、运输
组胚实验课件-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的分类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 感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调节心率、血压、 呼吸等生理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在应激反应、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3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
01
02
03
感受器
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 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交感神经
在紧张、兴奋等情况下,激活机 体应对机制,如提高血压、心率 等。
副交感神经
在休息、放松等情况下,维持机 体稳态,如降低血压、心率等。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通过反射弧等机制快速调节机体的生 理功能。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缓慢调节机体的 生理功能。
04 神经系统疾病与案例
脊神经
脊神经定义
脊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31对神 经,连接大脑与身体各部分。
脊神经的功能
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 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到 大脑。
脊神经的分布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和头面部。
脊神经的损伤影响
脊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相应区域 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定义
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 出神经,不受意识控制。
C. 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必须分布 在同一个器官上
D. 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必须 是同一条神经
简答题
1. 请简述神经系统的 基本功能。
3. 简述突触的结构和 功能。
2. 请描述神经冲动的 产生和传导过程。
分析题
1. 分析一个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说明其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 感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调节心率、血压、 呼吸等生理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在应激反应、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3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
01
02
03
感受器
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 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交感神经
在紧张、兴奋等情况下,激活机 体应对机制,如提高血压、心率 等。
副交感神经
在休息、放松等情况下,维持机 体稳态,如降低血压、心率等。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通过反射弧等机制快速调节机体的生 理功能。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缓慢调节机体的 生理功能。
04 神经系统疾病与案例
脊神经
脊神经定义
脊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31对神 经,连接大脑与身体各部分。
脊神经的功能
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 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到 大脑。
脊神经的分布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和头面部。
脊神经的损伤影响
脊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相应区域 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定义
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 出神经,不受意识控制。
C. 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必须分布 在同一个器官上
D. 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必须 是同一条神经
简答题
1. 请简述神经系统的 基本功能。
3. 简述突触的结构和 功能。
2. 请描述神经冲动的 产生和传导过程。
分析题
1. 分析一个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说明其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
组织学和胚胎学 神经组织(课堂PPT)

肌梭:肌纤维牵引、伸展、收缩,骨骼肌
2020/4/25
24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ver ending)
2020/4/25
25
游离神经末梢
触觉小体
有被囊神经末梢 环层小体
肌梭
感觉神经末梢 (sensory never ending)
2020/4/25
26
2、运动神经末梢和效应器
分布:骨骼肌、平滑肌、腺内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膨体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多极神经元的树突膜上有受体→传导神经冲动 运输细胞器和蛋白质
2020/4/25
14
(2)轴突: 一个,细而长 轴丘:起始部位,无嗜染质,有神经原纤维。 轴突终末:轴突很少分支。其末梢分支很多。 轴膜、轴质 轴质顺向运输:胞体→末端 轴质逆向运输:末端→胞体 功能:传出神经冲动,参与物质运输
2020/4/25
3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血-脑屏障的构成 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参与构成中枢神经纤维 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室管膜细胞
2020/4/25
4
(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神经胶质细胞
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膜细胞(Schwan细胞,施万细胞):参与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 神经纤维
CNS的无髓神经纤维:轴突裸露,轴突外无任何鞘膜。
2020/4/25
19
神经纤维的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 有髓神经纤维:速度快,跳跃式(有髓鞘和郎飞结)
2020/4/25
20
无髓神经纤维:速度慢,非跳跃式(无髓鞘和郎飞结)
2020/4/25
21
有 髓
周围神经系统 (有髓有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组织PPT

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 组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神经组织概述 • 神经元 • 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末梢 • 神经组织的发育和再生
01
神经组织概述
神经组织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部分,树突是从细 胞体发出的短小分支,轴突是从细胞体延伸出去的长纤维。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的连接方式
• 神经末梢通过突触与效应器连接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膜组成,当神经冲动到达 轴突末端时,会引发突触小泡释 放神经递质,这些递质作用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引发效应器的 反应。
05
神经组织的发育和 再生
神经组织的发育过程
神经管的形成
神经元的分化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神经管由神经胚 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 基础。
维持神经元微环境稳定
神经胶质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 物质,调节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同时 还能维持神经元微环境的稳定,保护 神经元免受损伤。
参与神经信号传递
促进神经再生
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发生时,神经 胶质细胞能够提供良好的再生环境, 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
神经胶质细胞能够接收来自神经元的 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细 胞,参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控。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 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神经组织概述 • 神经元 • 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末梢 • 神经组织的发育和再生
01
神经组织概述
神经组织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部分,树突是从细 胞体发出的短小分支,轴突是从细胞体延伸出去的长纤维。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的连接方式
• 神经末梢通过突触与效应器连接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膜组成,当神经冲动到达 轴突末端时,会引发突触小泡释 放神经递质,这些递质作用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引发效应器的 反应。
05
神经组织的发育和 再生
神经组织的发育过程
神经管的形成
神经元的分化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神经管由神经胚 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 基础。
维持神经元微环境稳定
神经胶质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 物质,调节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同时 还能维持神经元微环境的稳定,保护 神经元免受损伤。
参与神经信号传递
促进神经再生
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发生时,神经 胶质细胞能够提供良好的再生环境, 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
神经胶质细胞能够接收来自神经元的 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细 胞,参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控。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 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2015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髓质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 多极神经元,
按形态分为:
锥体细胞:大、中、小
顶树突、基树突、轴突
梭形细胞 颗粒细胞
水平细胞 星形细胞:
颗
粒
细
锥
胞
体
细
胞
3. 外锥体细胞层 (external pyramidal layer)
组成:许多中型锥体细胞,少量颗粒细胞; 功能:顶树突进入分子层,
轴突进入髓质,组成联络和连合纤维。
锥体细胞
超能力通感症,神奇而怪异
一个有通感(Synesthesia)的英国女孩Melissa最近刷爆了中国网友的朋友圈,她可以 听到图画,看到声音。而刚好她又是个会画画的姑娘,于是诞生出了很多与音乐相关的 作品。比如文后附图中John Lenon的Imagine。在普通人眼里,这似乎是一种神奇的超 能力,有点儿神奇,有点儿怪异,甚至有点儿夸夸其谈。但事实上,通感症早已是一个 公认的神经心理现象,影响着大约4%的人。
或仅上行到内颗粒层, 其轴突形成投射纤维和连合纤维。
大脑Brodmann 分区
I
III
颞下回 顶下小叶
中央后回 视觉区
听觉区
中央前回 运动区
V
VI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
无颗粒型
垂直柱(vertical column)
脑皮质神经元与皮质表面垂直呈纵 向柱状的排列 是皮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贯穿皮质全层,由传入纤维、中间 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相互连接在一起, 是皮质内局部传入-传出信息的整合 单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华西神经组织课堂PPT

树突
轴突
(4)轴突
轴突只有一个,细而长,分支少。起 始部呈圆锥形,称轴丘。末端分支多,称 轴突终末。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 突内的胞质称轴质,轴突和轴丘内无Nissl body。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轴丘 Nissl body
轴突 轴突终末
(5)轴突运输
慢速输送 胞体内新合成的微体、 微丝、神经丝组成的网 架缓慢移向轴突终末。
主要内容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二、△神经元 三、△突触 四、神经胶质细胞 五、△神经纤维 六、神经 七、神经末梢 八、血脑屏障 九、同步练习 十、实验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 胞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 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对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二、△神经元(neuron )
1.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 ①多极神经元 ②双极神经元 ③假单极神经元
有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有一个轴突,一个树突。 一个突起分两支,一支进入 中枢,称中枢突;另一支进 入周围组织, 称周围突。
按功能不同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接受并传导感觉冲动至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运动冲动传给效应细胞。 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加工传递信息。
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按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
①胆碱能神经元 释放乙酰胆碱。 ②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③胺能神经元 释放多巴胺,5-HT等。 ④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甘氨酸、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⑤肽能神经元 释放脑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
按轴突长短的不同
①GolgiⅠ型神经元 指长轴突的大神经元。 ②GolgiⅡ型神经元 指短轴突的小神经元。
轴突
(4)轴突
轴突只有一个,细而长,分支少。起 始部呈圆锥形,称轴丘。末端分支多,称 轴突终末。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 突内的胞质称轴质,轴突和轴丘内无Nissl body。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轴丘 Nissl body
轴突 轴突终末
(5)轴突运输
慢速输送 胞体内新合成的微体、 微丝、神经丝组成的网 架缓慢移向轴突终末。
主要内容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二、△神经元 三、△突触 四、神经胶质细胞 五、△神经纤维 六、神经 七、神经末梢 八、血脑屏障 九、同步练习 十、实验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 胞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 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对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二、△神经元(neuron )
1.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 ①多极神经元 ②双极神经元 ③假单极神经元
有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有一个轴突,一个树突。 一个突起分两支,一支进入 中枢,称中枢突;另一支进 入周围组织, 称周围突。
按功能不同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接受并传导感觉冲动至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运动冲动传给效应细胞。 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加工传递信息。
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按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
①胆碱能神经元 释放乙酰胆碱。 ②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③胺能神经元 释放多巴胺,5-HT等。 ④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甘氨酸、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⑤肽能神经元 释放脑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
按轴突长短的不同
①GolgiⅠ型神经元 指长轴突的大神经元。 ②GolgiⅡ型神经元 指短轴突的小神经元。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神经组织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少突胶质细胞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
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形态: 体积大,星形,突起多;核大,染色浅,园或卵
园形;胞质中含胶质丝(glial filament acid protien, GFAP)是具有特异性的中间丝蛋白。
(连续型、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2)内皮外基膜(周细胞) (3)神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脚板)
五、神经纤维和神经
(一)神经纤维(Nerve Fiber)
1.组成 神经元的长轴突(轴索)及包绕它的神经
胶质细胞(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组成。 2.分类 根据所包饶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分为: 有髓神经纤维 和 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施-兰切迹:胞质通道
结 间 体 有髓神经纤维模式图
(1)LM:
郎飞结
(2)EM:
轴突
髓鞘
有髓神经纤维 纵、横切
髓鞘呈明暗相间的同
心圆状板层。
轴突 施万细胞
髓 鞘 的 形 成 过 程
髓鞘形成
2. 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构成: • 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 •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 可 包卷多个轴突 • 外表无基膜 • 髓鞘内无施兰切迹
数目: 一个或多个
形态:呈树枝状,多分支
结构:同胞体部分,膜上 有大量受体,分支有许多 棘状突起,称树突棘。
功能:接受刺激,树突棘 增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 面积。
2. 轴突( Axon)
数目:从胞体发出,一般 为单支。
形态: 细长、表面光滑 直径均一、有侧枝。
结构:无尼氏体,含神经 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光镜像 (镀银染色)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二、大脑皮质的分层
1
2
1. 分子层
2. 外颗粒层
3
3. 外锥体细胞层
4
4. 内颗粒层
5
5. 内锥体细胞层
6
6. 多形细胞层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脑皮质神经元相互间及与传入纤维间联系模式图
按形态分类: 1.锥体细胞 2.颗粒细胞 3.梭形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1.锥体细胞
分大、中、小三种 (1)小锥体细胞直径约10~12微米; (2)中型锥体细胞直径约45~50微米; (3)大型锥体细胞直径约80~120微米,又称
Betz细胞。 形态:胞体呈锥体或三角形,核大而圆,核仁明
精品课程建设
第六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学习目标
组织学与胚胎学
熟悉:大脑皮质、小脑皮质的分层和脊髓的 组织结构。血-脑屏障的结构及功能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神经节的结构 特点
概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成: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
分为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CNS)
周围神经系统(PNS)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脉络丛:是由第三、四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的软膜
显,胞体越大尼氏体越明显小 (2 )包括水平细胞、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上行轴突细胞
。 (3)大脑皮质的中间神经元,参与构成皮质内信息传递的
复杂微环路。
组织学与胚胎学
3.梭形细胞
胞体呈梭形,树突自胞体上下两端发出,分别垂 直上行进入分子层和下行达皮质深层。轴突起自树突 的主干,进入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体组成
3 颗粒层 大量颗粒细胞、高 尔基细胞
蒲肯耶细胞:
胞体:梨形 胞体顶端:主树
突,分支多, 扇形 胞体底部:轴 突,传出神经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小脑皮质神经元种类及分布模式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
接受3种传入纤维:
1. 攀缘纤维:起源于延髓的下橄榄核,与蒲肯野细胞 形成突触,为兴奋性纤维
2. 苔藓纤维:起源于脊髓和脑干的神经核,与颗粒细 胞、高尔基细胞形成突触,为兴奋性纤维
γ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肌梭
脊髓神经元示意图
枢分 突布
于 肌 梭 的 感 觉 神 经 元 的 中
组织学与胚胎学
投射 纤维
分布于肌梭的 感觉神经元的 中枢突
α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α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
内脏运动神经元示意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脊髓灰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α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的梭外肌 (Renshaw) γ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的梭内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前角:含躯体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胞体大,轴突粗,分布于骨骼肌 γ运动神经元:胞体小,轴突细,支配梭内肌纤维 闰绍细胞:小,短轴突与α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 抑制后者
侧角:含内脏运动神经元 后角:神经元类型复杂,主要接受感觉
神经元轴突传入的神经冲动
组织学与胚胎学
闰绍细胞
3. 去甲肾上腺能纤维:起源于脑干蓝斑核,对蒲肯野 细胞有抑制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小脑小球 (突触群)
小脑皮质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三节 脊髓灰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灰质:中央,蝴蝶形,
前角:躯体运动神经元 侧角:内脏运动神经元 后角:多种神经元
白质
神经元胞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脑脊神经节——感觉神经节 含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束;
胞体周围有卫星细胞
施万细胞 轴突
组织学与胚胎学
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含多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组织学与胚胎学
尼氏 体
第五节 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脑脊膜:包裹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由外向内分为硬膜 、蛛网膜和软膜
❖ 功能:直接或间接调控机体各
系统、器官的活动,对体内、 外各种刺激做出迅速而完善的 适应性反应。
CNS:灰质 ---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 ---神经纤维 神经核(灰质团块)
组织学与胚胎学
PNS: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神经 神经末梢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节 大脑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一、大脑皮质神经元
六、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硬膜 硬膜下隙
蛛网膜
蛛网膜 软膜
蛛网膜下腔
骨膜 硬膜 蛛网膜 蛛网膜 下隙 软膜
大脑 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头皮 帽状腱膜 颅骨
蛛网膜 颗粒
硬膜下隙 脑脊膜隔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脑脊膜的结构 1.硬膜:致密结缔组织;硬膜下隙含少量液体 2.蛛网膜:纤细的结缔组织,以小梁与软膜相连;
蛛网膜下隙含脑脊液 3.软膜:脑和脊髓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富含血管
皮质的第2、3、4层细胞主要与各层细胞相互联系
第二节 小脑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小脑皮质(cortex of cerebellum)
(一)小脑皮质分层
•分子层 •蒲肯野细胞层 •颗粒层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二)小脑皮质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分子层 厚,细胞少 星形细胞、篮状细胞
2 蒲肯野细胞层 一层蒲肯耶细胞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三、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大脑皮质的1~4层主要接受传入冲动,从丘脑来的各种感 觉特异传入纤维主要进入第4层 起自大脑半球同侧或对侧的联合传入纤维则进入第2、3层, 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
投射纤维主要起自第5层锥体细胞和第6层大梭形细胞,下 行至脑干及脊髓
联合纤维起自第3、5、6层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分布于 皮质的同侧及对侧脑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由脑连续毛细血管内皮(有紧密连接)、基膜、神 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扩大形成脚板)构 成
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
择性地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 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六节 脉络丛和脑脊液
前 角
抑制性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内脏运动神经元 自主神经节 侧角
束细胞
后角
形成神经纤维束达丘脑,传导痛、温、粗触觉和压觉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脊髓的功能:传导上、下行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
第四节 神经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PNS: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 脑、脊神经节 • 自主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