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的 自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 自信能 “ 在新课 改不断深化的教学 中, 教师要尊
三、 不断实践创新性学 习 . 促进学 查研究 、 写社会 调查报告 , 参加科技 活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 大的发挥 。所 以, 习方式的转变 ”
动小组 , 参观革命烈 士纪念馆等 , 发 激
在政治教学 中要 大力 提倡学 习方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增长学生的知识 , 开
科 技 教 育
FZA ・ J A Y AH NK I O U EJ I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一 、
…
l_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口 马 秀梅
新课程改革中的政治课教学 , 重在 新能力。 其核心理念是 :以学生发展为 “
二、 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激发 是 学 生都 要思 考适 合 自己 的学 习 方 法 。这就 要求教育工作者 必须在实 践 哲 学家波普尔认 为 :正是 问题 激 素质教育理 念的基础上 ,重新 构建 有 “
能力 呢? 笔者 就结合 自己这 几年 的教学 成长经历 , 巧妙设计 疑问 , 激励 学生大
四、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不
实践 , 谈几点体会 :
一
胆质疑 , 自由讨论 , 发表 自己的看法 , 在 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构建新型 师生 关 系。 创造 和谐 讨论过程 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堂知识 、 自
质疑 、 解疑 的过程 , 教师在课堂上 功经 验表 明 , 奠定基础 。” 这就给我们政 治教师提 出 设疑 、 动手 实践 , 自主探 索 , 探
了一个新课题 , 要求我们必须用新思路 不仅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 还要使 究创 新与合 作交 流 的新学 习模 式 , 应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 “ 自 主、 合作 、 探究” 式 的学 习方法 。 政治教 师在教学 中, 应体 现 和重视学 科知识 的特点 , 遵循思 想政 治 学科发展规律 , 要引导学 生学 习 , 培养学 生 良好的 习惯 和 自学能力 ; 要 把 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 、 探 索、 研究等认识 活动突 出出来 , 使 学习过 程更多 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过程 , 鼓励学 生 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探究学 习。而学生 则在教师 的引 导下 , 掌握科 学 的 学习方法 , 培养 自身的创造意识 和社会 实践 能力 , 为未来 的社会 实践作 好充分准备 。
新 能 力 和 实 践 能 力 。 经 过 对 本 人 几 年 的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经 历 的一 番 反 思, 得 出 了以 下 几 点 结 论 :
创造思维的敏捷性 、 发散性 、 聚合性 、 发 现性和创新性 等要 素都得 到 _ r 钉 效训练 。 三、 改 变 学 习方 式 。 自主 、 合作、 探 究, 培 养 学 生的 创 新 能 力 长期以来 , 政治教师往往 只重视 研究 教法 , 忽视研究 学法 。其实学 法是教法 的出发点 , 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 正以令 I I I : 人瞩 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 通过课程 改革 既促使教 师教 学方式 和教学手段 的转变 , 又迫 切需要 学生 学 习方式 发生根 本转 变 , “ 学 会求 知、 学会做 事、 学会共处 、 学会 做人 。 ” 尽管 学 习方 法多种 多样 , 但 能产 f t - :
四、 关注生活 , 结合实际 。 是培养创 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 纲要 强 调 : “ 要继 续 重视 基 础知 识 和基 本技 能 的 培 养。 ” 可见 ,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 双基 ”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 础。教 师应该重视 “ 双基” 的教学 , 而我们教学 的 目的不能停 留在对知识 的掌 握 上, 而要用所学 知识去观察 、 认识 、 分析 、 思考、 解决现实生 活社会 中存 在 的问题 , 也就是说 理论来 源于生活 实际 , 而理论 又要反 过来指 导生 活实 际。创新来 源于实践 , 所 以要强 调理论 联系 时政 、 联 系生 活、 联系 实际 , 弓 l 导学生学以致用 , 才能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为了能把学生培养成 有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 能够 运用所学 的知 识 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 作 为政治 教师要 贯彻理 论联 系实 际 的原则 , 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 习生活 实际 的例 子等 来阐述 理论观 点 , 或 举 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 , 这样 使学生学 习起 来觉得 学 有所用 , 又学有兴趣 。为此 , 我 在上 每一节新 课之 前都会 交待学 生课 外 找 出有关 的活生生 的例子 , 然 后在课 堂 中结 合课 文来进行 解说 , 这样 E 起课来轻松 而有效 。 五、 充分运 用现代科技手段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 展 , 打破 了“ 一 支粉笔 、 一张嘴 ” 的传统教 学 格局 , 将现代化教学 手段 , 如 录音 、 投影 、 电视 、 录相 、 电子 网络等引 入课 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 具有 直观 、 生动 、 情 境性 强等特 点 , 能将 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 增强 了教学 的吸 引力 、 感染力和 说服力 ,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 刨 设让学 生思 维层 层展开 、 步步深 入 的教 学情 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 、 综 合能力 的提 高。特别 是现代 网络 的高速 发 展, 开拓 了学生 的视野 ,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 了更为有利 的条件。 六、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 的能力 , 发掘学生的潜能 , 是现代 教育的主要 特征 , 也 足礼 会发展 的需要 。活动课 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 分体现现代 教 育的特 征 、 满 足现代社会对人 的能力 的要求 。通过开展 多种形式 的活 动课 , 让学 生接 触社会 , 增强交际能力 ; 通 过将所学 知识 运用到 生活 实际和 社会 实际 l t l 去, 锻 炼 学 生 观 察 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活动课 还可以使思想 政治课 的道德教育 达到 “ 随风潜 入夜 , 润 物细 无声” 的境 界。传统 的说 教式 的 道德教 育 已远远 不能 适应 现代 的学 生 了, 其收效甚微 , 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 多种 形式的活 动课 , 学生 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 格。 只要 是 围绕 培养 学生 的参 感议 和参 与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 的方式 方法提 出问题 ,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 新意识 和实践 能力 为 目标 , 所选 取的 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 学生好 动 、 好 强的特 征 , 在 教学 【 { I 一般 采取 讨论式 、 竞赛式 、 查 阅式 ( 收集资料 ) 、 演讲式 、 辩论 式等 , 这样就充 分发挥 了学生 的 自主作 用 , 让学 生在 活动 中获取 知识 并用所 学 到 的知识 去分 析、 解决具体 实际问题 , 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提 高政治课 的整体教 学 质量 。 ( 作者单位 : 甘 肃省兰州市榆 中县清水驿初级 中学 7 3 0 1 1 1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改 进 教 学 方 法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养 学 生 的 激 培
创 新意 识
程 中 , 当将 发散 与 集 中相 结 合 , 倡 举 一 反 三 , 应 提 由此 及 彼 ,
思 想 政治 课 以马 列 主义 、 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论 为指 触类旁通 。例如 , 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 , 毛 邓 讲《 时 我 导 。 要 向学 生 介 绍 心理 健 康 、 律 常识 、 会 发 展 史 等 内 举 了这 样 一 道 题 目 :人 民代 表 大 会 制 度 是 我 国 人 民 民 主专 主 法 社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才 能实 现 。 堂是 师 生 进行 教学 活 动 的 场所 , 课 利 , 励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发 表 白己 的 观 点 , 成 师生 间 的 鼓 并 形 相 互 交 流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因 此 。 师 的 职 责 充 教 不 在 于 教 , 在 于 指 导 学 生 的 “ ”不 在 于 满 足 学 生 “ 而 学 , 学 会 ” 而 在 于 引导 学 生 “ 学 ”教 是 为 了 不教 。 , 会 , 时代 呼唤 素质
一
机 , 学 生 的 思 考 以创 造 性 为 中 心 , 高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和 使 提
学 习效 率 , 而避 免学 生 的 “ 思 乱 想 ~ 低 效 率 ” 从 胡 的思 考 。 推 动创 造 性 思 维 教 学 。 当然 , 师 在 发 散 过 程 中也 需 要 对 各种 教 不 同 的想 法 、 意见 进 行 归 类 集 中选 择 最 佳 的答 案 。 教 学过 在
状 态 投入 学 习 。
自我 意 识不 断成 熟发 展 ,从 而 逐 步具 备 能 动地 参 与 教 育 活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师生关系,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
此外,教师要从各种方面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培养一个国家要想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争取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1活跃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和组织形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营造一个能让学生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的、能展示每个学生风采和创新思维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突出其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涉及到许多党的方针、政策问题,原则性强,讲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利用课文中“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名人语录”等小栏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指导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就某一节或某一框的内容进行试讲,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当前有关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及演讲等。
这些措施和组织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灵感就在这活跃的氛围中得以闪现和扩展。
2优化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和谐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0神州教育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戴大荣四川省九龙县中学摘要:中学思品课教学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品教学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是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国际上把二十一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
在我国,也把实施创造教育作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所以,我认为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经过对本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历的一番反思,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2.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学⽣的创新能⼒相关推荐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学⽣的创新能⼒ 【摘要】中学思品课教学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才的使命。
培养学⽣的创新能⼒是思品教学的关键,培养创新能⼒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的创新热情;是改变学习⽅式,⾃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的有效途径是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创新能⼒;培养 国际上把⼆⼗⼀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
在我国,也把实施创造教育作为迎接世界新技术⾰命的⼀项基本国策。
随着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实验的全⾯展开,培养学⽣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所以,我认为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的创新能⼒和实践能⼒。
经过对本⼈⼏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历的⼀番反思,得出了以下⼏点结论: 1.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关系,激发学⽣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堂”“说教式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张嘴,⼀⽀粉笔。
这样就不利于让学⽣发挥作⽤,⽽且也不利于学⽣对知识的吸收。
其中的师⽣关系就是⼀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配者,⽽学⽣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
尤其在⼀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实际,学⽣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
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的创新能⼒呢? 为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良好的师⽣关系是培养学⽣创新能⼒⾸要任务。
在教学中,⽼师要多采⽤“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式,让学⽣的思想、意志、情感和⾏为⽅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够的展⽰⾃⼰才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同时还要强调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之间多种多样、多层⾯、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让学⽣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我自担任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以来,深深体会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成绩的上升不仅要靠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备课功夫的加强,而且还要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以尊重为前提,实现师生位置的转变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或者在行为习惯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不要训斥,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信任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师观。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进行相应的转变,即由重传授知识到重发展转变,由统一授课向差异性转变,由统一的认知模式向发散思维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其次,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教师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表达不同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
再次,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建充分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拘无束,自由遨游。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大胆地、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局限于照本宣科;②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的规划,开发学生的思维;③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应积极从正面加以鼓励,不应简单轻易地加以否定,克服人云亦云、不能越雷池半步的观念,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老师质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人,若说到幸福感的来源,那必定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若再说到专注度,那一定也离不开自己感兴趣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
2012-08-17T14:06:38.8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45期供稿 作者: 马荣艳
[导读]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
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中心校
马荣艳
1.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
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
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
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如:在初一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每单元的预习、学习和复习中都要善于给自己提问: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怎样)?而在
初二下册
“正当防卫”知识点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案例,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把心中的疑问提向老师或者同学……使得
学生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激情
,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环境
,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2.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
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
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3.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
师应该重视
“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
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
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政治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来阐述理论观点,或举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这样使学生学习起
来觉得学有所用,又学有兴趣。为此,我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会交待学生课外找出有关的活生生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中结合课文来进行
解说,这样上起课来轻松而有效。
如讲到清除封建残留思想时,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以及邪教的危害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
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在讲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拿出人民币等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
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
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只有这样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电子网络等
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
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
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初一思想政治“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V《团结就是力
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连、心心
相映的崇高美。在教初二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
“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日,有时通过网络把“今日说法”节目下载下来,拿到课堂
上作为案例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
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
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
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
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辩
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