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技术创新理论

第四章 技术创新理论

图5-5 技术推—市场拉综合作用模型
六、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理论



纳尔逊和温特最早提出“自然轨道” 概念,用以 刻画技术发展的某些特征,如对规模经济的寻求, 工序的不断机械化。 意大利经济学家杜西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用 以指“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 它决定研究的领域、问题、程序和任务,且具有 强烈的排他性。 杜西把技术轨道定义为“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 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 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规定。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的定义: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 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 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 等一系列的活动。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 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各定义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技术的新颖性和 成功的实现性。
创新与发明的关系


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1.创新与企业、企业家
他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的 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创新其实质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 合”,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主要是由企 业家来实施的。 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 职能是实现这种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
3.引进创新



引进创新是指通过逆向工程等手段,对引 进的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 过程。引进创新不同于简单的模仿,它包 含着渐进的创新和对原设计的不断改进。 多数企业采用这种创新方式。 中国高铁用7年时间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 吸收和输出,已具有国际竞争力。
4.合作创新

创新与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解析

创新与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解析

创新与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解析创新和创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创新和创业进行解析,探讨其基础知识点。

一、创新的概念及特点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产品或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效益。

创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破性:创新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式。

2. 风险性:创新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面临失败和挫折。

3. 持续性:创新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需要持续地进行改进和更新。

二、创新的类型创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产品创新:通过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功能或设计,或者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2. 过程创新:通过改进生产流程、管理方式或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市场创新: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发现新的需求或创造新的消费模式,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4. 组织创新:通过改变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创业的概念及要素创业是指个人或团队运用资源和创新能力,创造新的企业或组织,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创业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业者: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核心,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2. 商业机会:创业需要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发现和把握商业机会。

3. 资金和资源:创业过程中需要获取资金和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

4. 管理能力: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包括战略规划、团队管理和市场营销等。

四、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创新和创业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创新为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而创业则是创新成果的应用和实践。

创新和创业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2. 创业是创新的实践:创业者通过创业活动将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

3. 创新促进创业的成功:创新能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PPT43页

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PPT43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

科技创新理论

科技创新理论

科技创新的理论:1945年的《布什报告》(报告全名为《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应用的线性模式.传统上,我们把科学研究分为两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根据比较流行的说法,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研究问题的提出更多地来自于科学家自己的兴趣或者好奇心。

其关键的一点,是现阶段看不到研究成果的商业价值。

比如,对生命现象的探索,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对粒子结构的研究,天文观测,等等。

而应用研究则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所开展的科学研究。

虽然它的结果也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但应用研究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

比如生物医药类的许多研究、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等等。

在布什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的科技政策遵循哈佛大学著名科技政策专家Branscomb (Branscomb, L.M. (ed.). Empowering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3)总结了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政策所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评述。

第一,基础研究成果是公共产品。

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将会导致最终新技术、新产业的产生。

尽管基础研究如此重要,但由于科学研究的高度专业化特点,政府无法做到有效指导科学家们的科研活动。

事实上,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是通过政府与科学家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来体现的。

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提供资金,而科学家们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质量)。

这一条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原则的主要精神,在1945年发表的那份著名的布什报告《科学——无止境的前沿》(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里面,都有详细的论述。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布什报告奠定了战后美国科技体制的理论基础,也不为过。

据我所知,布什报告至少已经有两个中译本,在此向读者推荐一读;愿意读英文版的,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是研究科技创新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是解释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以及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探讨科技创新的来源和影响,并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理论的宏观层面从宏观层面上看,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是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形成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如科技水平、技术设备、研发财力、人力资源等。

社会环境是指科技创新有利的社会背景,如文化氛围、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和法律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如投资、税收优惠、创新奖励、工业培训制度等。

技术创新理论的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上看,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是研发财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文化。

研发财力是指企业投入研发的财政资金,包括人均研发经费、研发设备、技术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

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研发组织能力,包括项目管理、研发管理、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等。

创新文化是指企业内部鼓励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包括鼓励创新活动、分享创新成果、和奖励创新者等。

技术创新的社会作用技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和拓展市场。

首先,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可以改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开发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技术创新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改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安全性,保护环境,改善体育、娱乐、文化和其他方面的设施。

第三,技术创新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企业可以招聘技术创新人才,为未就业者提供合适的岗位,从而减少失业率。

最后,技术创新可以拓展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可以拓宽企业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企业可以把新技术用于新市场,实现全新的利润增长模式。

结论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理论聚焦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及研发财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影响,在研究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创新的理论基础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涵;特点;作用;两大理论体系;作用。

作用——主要在于企业、社会(国家)两个方面:是企业的:重要行为,发展壮大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是国家的:经济规划和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

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体制、政策和措施促进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进而加快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

同时,也要注意对个人的作用和由其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节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涵、特点与作用一、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涵核心了解四对范畴:广义与狭义的技术;技术与科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1、技术——技—技能;术—方法。

人类在制造工具过程中产生了技术。

技术即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广义的还包括生产工具或作业程序、方法。

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相结合。

2、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生产实践;科学传统技术——与生产实践经验相联系,在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

现代技术与科学相联系,是具有普适性的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或人自身状况的专门手段或能力——具有实践性。

3、科学与技术技术是对科学的运用。

现代技术与科学紧密相联。

科学属于理论范畴,技术具有实践性。

4、开发与创新——量变;质变(1)涵义技术如果只有量上的扩张而无质的变化——开发。

技术在部分质变和整体质变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创新。

(2)关系开发与创新都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

没有现代技术开发,现代技术创新的价值和目的就不能实现;没有现代技术创新,现代技术开发就会停滞在原有的广度和深度而不能继续发展。

二、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特点(一)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因而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普适性以现代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作为其依据和支撑。

如表1-1所示: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P3 现代自然科学前沿问题的解决和前沿学科的新成就将直接推动相应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创新。

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

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

• • • • •
• • •
创造就是依靠今日的条件对明日世界——未来梦想的实现。注重“今 日”与“未来”时空的跨越。 综合分析,创造具有如下特征。 创造的主体性,即创造主体必须是现实的人,即现实的个人、群 体和全人类。 创造的控制性。它是指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主体有目的地控制、调 节客体的一种活动,是主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活动作用于自身客 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并在创造活动中有控制地进行信息、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 创造的新颖行。凡是创造就意味着一种创造活动活动必须要能产 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创造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创造的进步性。就是说,任何一种创造 活动的成果必须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创造的综合性。他是说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主体辨证地综合来自各 方面的信息,重新组织新信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就是创 造。
?1即兴式的创造expressivecreativity?这种创造老少咸宜往往是即兴而发困境而生参与者率性而为尽情而欢或高谈阔论或即席挥毫或高歌一曲不计产品的高低与大小不计作用与效果是一种快乐自怡的表露式创造活动
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
赵新军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 1.1创造与创新 • 1.1.1创造 •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篇叫做<创造宣言>的文章,他说:”处 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 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又说:“……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 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往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 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的森林.” • 创造的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 • 创造是指人们在综合观念、形象,解决问题并由此而产生新事物 时显示特异性的活动。这种说法强调了创造的“综合性”和“特异 性”。 • 创造是不同质的素材的新组合。这种定义对科学、艺术、哲学、 宗教等精神活动的全部领域都适用。重点在“新组合上”,而且是 “不同质的素材”的新组合。 • 创造就是解决新问题、进行新组合、发现新思想、发展新理论。用 了四个“新”,强调创造的创新特性,显然,新异性是创造的一个本 质特点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编辑]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的首次由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的《经济发展理论》系统的提出。

”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 in function),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

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制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实际上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创新并不仅仅是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一种不停运转的机制.只有引入生产实际中的发现与发明.并对原有生产体系产生震荡效应。

才是创新。

[编辑]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后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他的追随者发展成为当代西方众多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将技术进步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成果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二是侧重研究技术创新的扩散和技术创新的轨道”和范式等理论问题。

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至今已有将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有众多学者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理论。

但是由于这些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再加上技术创新是一个设计面广。

影响很大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至今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机构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定义莫衷一是。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于1956年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该经济使用两类投入(资本和劳动)生产一种均质产品.首先假定技术保持不便.集中考察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资本累计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