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98例疑似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RI诊断和CT影像诊断,将两种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CT诊断诊出率明显高于MRI诊断,同时CT诊断的漏诊率低于MRI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字】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诊断;价值真菌性鼻窦炎是人体感染细菌引起发生在鼻窦的疾病。

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放疗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是真菌性鼻窦炎易感人群[1]。

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呈明显上升趋势,除了现在检查手段的进步,有可能与环境污染和广泛使用抗生素有一定关系。

部分鼻腔结构异常患者鼻窦通气引流不畅,大量分泌物潴留,局部发生炎症等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发生真菌性鼻窦炎[2]。

真菌性鼻窦炎一般是单侧鼻窦起病,然后向其他部分发展,导致累及多窦。

患者会出现鼻塞,嗅觉逐渐减退,鼻腔发出异味,有脓鼻涕带血鼻涕流出,部分患者还会有反复头痛、头闷等症状[3]。

真菌性鼻窦炎在发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是根据体征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很难准确诊断,非常容易发生误诊,耽误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及坏死的病变组织,鼻窦通气恢复,效果明显。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有了大幅提升,极大提高早期治疗及预后效果。

本研究中,即分析了CT影像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疑似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

98例疑似患者中,男51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93±7.33岁,经鼻内镜检查:中鼻甲息肉样变38例,钩突肥大30例,中鼻道黑褐色新生物16例,鼻中隔偏曲10例,鼻腔外侧壁内移4例。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分析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分析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分析田婷;於荣铸;陶春平;张新玲【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33)9【摘要】目的研究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方法选取2007年09月~2020年.09月收治的37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3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血清学检查和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CT影像学检查差异、血清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出现双侧鼻堵、头痛、脓涕伴涕中带血、嗅觉障碍等症状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单侧鼻堵的人数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T检出结果为高密度均匀状、毛玻璃状的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有钙化灶的人数少于对照组,所需术后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学特征、预后效果差异显著,临床表现联合CT检查能达较理想的鉴别诊断效果,采取手术+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3页(P1055-1057)【作者】田婷;於荣铸;陶春平;张新玲【作者单位】泰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1【相关文献】1.鼻内镜术后高渗盐水联合抗生素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3.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分析4.鼻内镜术后高渗盐水联合抗生素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5.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 鼻腔副鼻窦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最新 鼻腔副鼻窦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窦腔骨质常无异常
右 面 颊 痛 一 周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 表现多样 ► 窦壁骨质硬化增厚 ► 粘膜肥厚,可伴有粘膜囊肿或息肉
► 窦腔内可有积液
► 鼻腔息肉形成
反 复 鼻 塞 流 脓 多 年
息肉
► 炎性肿胀的鼻腔粘膜非肿瘤性增生
► 表现为鼻腔鼻窦低密度软组织肿块,CT值
略高于水 ► 窦壁受压、窦腔膨胀 ► 增强后不强化(但可见粘膜线样强化)
► 分侵袭性(急性暴发性、慢性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曲菌球、变应性),后者多见 ► 致病菌以曲菌多见,上颌窦和蝶窦好发,多为单侧 ► CT表现为鼻腔或鼻窦团块状软组织影,密度较高、 欠均匀 ► 常可见点状或斑块状钙化,或线隔样密度增高 ► 窦壁骨质增生硬化,侵袭性常伴有骨质破坏,易误 诊为恶性肿瘤
M 47,左侧头痛2年。
息肉
上颌窦来源
右鼻腔后鼻孔息肉 蝶窦来源
鼻涕易误息肉
出血坏死性息肉
► 病理示息肉富有血管,伴有坏死和出血 ► 多发生于上颌窦 ► CT可见上颌窦膨胀性扩大,窦腔内充满软组
织肿块,密度不均匀,窦壁骨质有吸收破坏, 增强后呈多发斑片状(棉絮状)强化 ► 与肿瘤较难鉴别
出血坏死性息肉
真菌性鼻窦炎
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体内 前壁:中央最薄,眶下孔 后壁:中后1/3骨壁较薄,邻近颞下窝、 翼腭窝 顶壁:眶下壁,壁薄,有眶下管 下壁:上牙槽突,与尖牙磨牙关系密切, 牙根可突入窦腔内 内壁:鼻腔外侧壁一部分,上颌窦开口
鼻道及其引流开口
► 上鼻道:后组筛窦开口、蝶筛隐窝引流 ► 中鼻道:额窦、上颌窦、前中组筛窦开口
(额隐窝钩突、筛漏斗等结构) ►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
蝶窦开口蝶筛隐窝

真菌性鼻鼻窦炎 ppt课件

真菌性鼻鼻窦炎 ppt课件

●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至少4周以上;侵袭性症状可
在数月或几年后才出现;
● 早期症状类似慢性鼻-鼻窦炎、鼻窦真菌球;
● 可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等基础病;
● 侵犯眼眶:眶周肿胀、突眼、眼眶疼痛、视力下降等;
侵犯上颌窦底:腭部缺损;侵犯筛顶颅底:头痛、癫痫、
意识模糊或偏瘫等;侵犯蝶窦壁:眶尖综合症或海绵窦
高;
◆ 真菌球:手术治疗疗效很好,可达到90%以上,复发率较
低;
◆ 变应性型:复发率较高- 。
25
综合症;侵犯翼腭窝:则出现相应的颅神经麻痹;
● 鼻内检查:早期类似慢性鼻窦炎或鼻窦真菌球,晚期可
见表面被覆黄色或黑色- 块状物的软组织样肿物。
8
真菌性鼻-鼻窦炎
--- 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
◆ 真菌球:
● 最为多见,起病隐匿,发展慢,一些个体可终身不出现
症状;老年和青年均可发病,女性约占64%;
-
14
真菌性鼻-鼻窦炎 --- 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
治疗: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急性侵袭型: ● 鼻腔鼻窦广泛彻底的清创术,清除所有病变组织, 包括真菌、窦粘膜、坏死组织(骨壁和其它软组织), 达到引流和减压目的; ● 积极治疗基础病,尽快逆转其免疫功能低下状态; ● 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
15
◆ 真菌球:
真菌局限在窦腔(上颌窦)积存繁衍,不侵入窦粘膜;
◆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多见于上颌窦,也可累及邻近鼻窦,病变局限在窦腔内,不
累及窦粘膜。
-
4
真菌性鼻-鼻窦炎
--- 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
病理学:
◆ 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2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2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腔与鼻窦变应反应 的处理 ,真菌 ; 鼻 窦炎 【 中图分类 号】 R 7 6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3 8 2 7 ( 2 0 1 3 ) 0 8 - 0 2 3 2 - 0 2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 , 是真菌性鼻 一 鼻窦炎的一种类型, 近年来发病率有 上升趋势 , 且不 同类 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别 较 大,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 炎常发生于特异性 变应个 体, 有相 对较 为独特 的 临床特 点 , 现将 我科 2 0 1 0年 1月 ~ 2 0 1 3年 1月收治 的 2 1例变 应 性真 菌 性鼻 窦 炎的诊治进行分析 , 以提高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中 国真 菌 学 杂 志 2 0 1 3年 8月 第 8卷 第 4期
C h i n JM y c o l , A u g u s t 2 0 1 3, V o l 8, N o . 4

真菌病治疗 ・
2 1 例 变 应性 真菌 性 鼻 窦 炎 临床 分 析
何 海林
(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 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 镇江 2 1 2 0 2 8 )
眼部胀痛为主, 伴随症状有鼻痒、 打喷嚏、 哮喘、 上列 牙酸痛 、 涕血等 , 皮 肤激 发试 验 阳性 、 血 清嗜 酸性 粒 细胞 增 多 、 鼻腔 真菌 涂片 阳性 , 典 型 的鼻窦 c T影像
学表现 : 病 变鼻窦 中央 密度 不均匀钙化样增 高影 , C T
2 1例变 应 性 真 菌性 鼻 窦 炎 患 者 中 , 单 侧 鼻 窦 发病 1 6例 , 占7 6 . 2 %, 双侧 鼻 窦 发 病 5例 , 占2 3 . 8 %, 上颌 窦发病 1 6例 , 占7 6 . 2 %, 上颌 窦合 并筛 窦 发病 4例 , 占1 9 . 0 %, 蝶 窦 发病 1例 , 占4 . 8 %, 伴

真菌性鼻-鼻窦炎(定)

真菌性鼻-鼻窦炎(定)

典型影像学鼻痒喷嚏多流涕鼻塞涕中带血I n d e x一.定义真菌性鼻-鼻窦炎(F R S)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是曲霉菌病。

鼻脑型毛霉菌病虽较少见,但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主要致病菌→曲霉菌(条件致病菌)★三.临床类型与病理F R S分型(2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N I F R S)--真菌球(F B)--变应性真菌性(A F R S)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I F R S)--急性侵袭性真菌性(A I F R S)--慢性侵袭性真菌性(C I F R S)★病理学特征1.N I F R S感染局限在鼻窦腔内粘膜和骨壁内无真菌侵犯(1)F B-大体观肉芽肿样干酪样坏死样物呈暗褐团块状灰黑色团块状(1)F B-镜下特征真菌菌丝/孢子退变的白细胞上皮细胞粘膜水肿增生无真菌侵犯(2)A F R S-大体观坚硬、易碎粘稠如湿泥状黄绿色或棕色(2)A F R S-镜下特征(H E染色)嗜酸性细胞夏-莱结晶(2)A F R S-G o m o r i(六胺银染色)大量真菌菌丝2.I F R S-大体观坏死样组织干酪样物肉芽样物大量粘稠分泌物血性分泌物2.I F R S-镜下特征真菌侵犯血管(1)A I F R S上述病理改变迅速向周围结构和组织发展早期波及鼻腔鼻窦面部眼眶硬腭后期侵犯颅内经血液循环侵犯肝脾肺等脏器(2)C I F R S上述病理改变进展缓慢早期多限制在鼻窦腔内粘膜和骨壁后期侵犯周围结构和组织。

最终诊断依据组织或鼻窦粘膜、骨质中有真菌侵犯★四.临床表现与诊断F R S先单侧鼻窦起病进一步发展累及多窦1.F B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鼻窦炎无任何症状面部隆起和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鼻窦C T不均匀密度增高密度钙化斑点窦壁膨隆或吸收无骨质破坏?病史?体征?鼻窦C T?病理诊断依据2.A F R S临床表现A.发病隐蔽,进展缓慢B.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鼻窦粘液囊肿恶性肿瘤C T高密度变应性粘蛋白影M R I中央低信号周边强信号诊断①青年人,特应性体质或哮喘病史,伴多发性息肉或手术史②变应原皮试或血清学检查阳性③典型鼻窦C T或M R I④典型组织病理学或真菌培养结果阳性3.A I F R S临床表现与诊断-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甚高-局部鼻腔结构破坏、坏死、眼部症状-全身发热、颅内高压、癫痫、意识模糊偏瘫、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影像学检查鼻腔鼻窦骨壁破坏周围结构受累病理学检查组织和鼻窦粘膜骨质有真菌侵犯4.C I F R S临床表现特点缓慢进行性的组织侵犯早期临床表现与N I F R S相似后期临床表现与A I F R S相似诊断?早期早期诊断很重要?后期周围结构和组织侵犯与A I F R S相似?诊断依据病理学1、慢性鼻窦炎注意(1)抗生素治疗无好转的慢性鼻窦炎(2)不明原因的涕中带血(3)涕中混有干酪状物、污秽痂皮碎屑,或涕有霉臭(4)鼻腔、窦腔内有黑色、褐色干酪状团块或“结石”五.治疗与效果1.手术治疗-N I F R S窦内病变清除术-I F R S鼻窦清创术-手术方式传统术式或鼻内镜手术2.药物治疗-F B不需药物治疗-A F R S必须用类固醇药物-I F R S必须用抗真菌药物效果-F B多经手术后获得治愈-A F R S配合合理的类固醇预后较佳-C I F R S早期手术后获得治愈后期易复发预后较差-A I F R S死亡率极高鼻腔检查C T检查3、不同临床类型均各有其特点4、鼻窦C T是重要的诊断参考确诊依靠病理学证实5、治疗原则首选手术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 ppt课件【14页】

真菌性鼻窦炎 ppt课件【14页】

·入院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查血分析、尿 分析、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乙肝标志物结果均未 见明显异常。查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抗体(-),梅
毒螺旋体抗体(-)。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辅检诊断“1.慢性鼻-鼻窦炎2. 左耳廓新生物待查”,术前常规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于2016.3.1
隆起无痛、固定、质硬和呈不规则形,酷似鼻窦粘液囊肿、粘液脓囊 肿和恶性肿瘤。隆起不断增大压迫眼眶则引起眼球突出、移位,进而 眼球活动受限、复视、上睑下垂等。个别严重者可出现眶周软组织肿 胀、疼痛,累及眶内和视神经可致视力减退或失明。鼻窦CT 显示病
变中央高密度的变应性粘蛋白影(较均匀的毛玻璃状或极不规则的线 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骨窗表现更明显。鼻窦MRI 显示病变中 央低信号、周边强信号。诊断主要依据:①常有特应性体质或哮喘病 史,伴多发性息肉或手术史,多见于青年人;②变应原皮试或血清学 检查正式为 I 型变态反应;③典型鼻窦CT 或MRI;④ 典型组织病理学; ⑤Gomori 染色可见病变组织中有真菌菌丝,但鼻窦粘膜和骨质中无真 菌侵犯,或真菌培养结果阳性。
4. 局部因素是部分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各种因素所致的鼻腔、鼻 窦通气引流受阻,包括解剖因素如中 鼻道狭窄、中鼻甲反向弯曲等;局部的慢 性炎症、水肿,窦腔的分泌物潴留;同侧上列牙齿的病变等。
临床类型 (从病理学角度分为两大类型)
· 侵袭性 (病理学特征是真菌感染不仅位于鼻窦腔,同时侵犯鼻窦粘膜 和骨壁,并向鼻窦外周围结构和组织如眼眶、前颅底或翼腭窝等发展。 鼻窦内病变大体特征是表现为坏死样组织、干酪样物或肉芽样物,并 有大量粘稠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镜下特征是见大量真菌。鼻窦粘 膜和骨质可见真菌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炎、血管栓塞、骨质破坏和组 织坏死等)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影像诊断

06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一:儿童急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结词
儿童急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以炎症病变为主,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黏脓性鼻涕 、头晕和头痛等。
详细描述
儿童急性鼻窦炎的影像学检查中,可见鼻腔黏膜肿胀、窦口堵塞以及鼻腔内黏脓 性分泌物积聚。CT检查可显示病变累及单个或多个鼻窦,以筛窦和上颌窦受累最 为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鼻腔冲洗和鼻窦负压置换等。
定的损害。
03
经济成本较高
进行影像学检查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包括检查费用、设备折旧费用
等,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
检查设备的精度
影像学检查设备的精度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高精度 的设备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医生的读片能力和经验
医生的读片能力和经验对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医生 需要充分了解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才能做 出准确的诊断。
0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
可观察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和程度,显示鼻窦内积液、骨质改变等。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可更清晰地显示鼻窦炎的骨质破坏和脓液积聚。
CT扫描
横断面扫描
可清晰显示鼻窦炎病变范围、程度及毗邻结构关系
冠状面扫描
有助于了解病变在鼻窦内的深度和广度,观察鼻窦骨质破坏程度
MRI
显示病变范围更清晰
MRI可清晰地显示出鼻窦炎病变范围,对软组织病变显示更 敏感
多序列成像
可提供鼻窦炎病理生理变化的更多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
可用于评估鼻窦炎病变程度和脓液积聚情况
核医学成像
可观察鼻窦炎病变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变化,对病因诊断有一定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