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2022年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女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女性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1版(冯晓玲, 张婷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1版(冯晓玲, 张婷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急性期:感染邪毒证慢性期: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女性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女性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2)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7)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8)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9)血糖(10)快速表抗+输血前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A125、免疫学检查、电解质等。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附件1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1. 定义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 诊断2.1诊断依据:2.1.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1.2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甑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潸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骨氐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血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血清CA l25可增局;C反应蛋白可增局;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2.2.1.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白如。
2.2.3. 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诊断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相关内容拟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盆腔炎ppt课件

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 外源性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 瑟菌等)和内源性病原体(如需氧菌、 厌氧菌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年龄分布
盆腔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的女性,但常见于性活跃 期妇女。
地域差异
盆腔炎的发病率在不同地 域有所差异,可能与经济 水平、卫生条件等因素有 关。
适应证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无效、脓肿形成、输卵管卵 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等。
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 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术后需积极预防 感染。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 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经腹手 术或腹腔镜手术。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介绍
湿热瘀结证
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银甲丸或当归 芍药散加减。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了解感染情况。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MRI等,可辅助了解盆腔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盆腔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阑尾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开展盆腔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和综合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性分析
不孕症
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或受 损,从而影响受孕。长期炎症还 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排卵障
碍。
异位妊娠
盆腔炎引起的输卵管炎症可能导 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引发 异位妊娠。
慢性盆腔痛
炎症长期刺激盆腔组织,导致盆 腔粘连、瘢痕形成,引发长期慢 性疼痛。
盆腔炎

一、盆腔炎有哪些主要症状?急性盆腔炎往往有恶寒、发热、腹痛或腰痛三个主要症状。
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常伴有尿频、尿急、腹泻症状。
阴道可能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慢性盆腔炎发热不是很有规律,有时仅为低热。
但疲乏、下腹坠胀、腰酸的症状较为明显,并且多在经期前后、性交、劳累后加剧。
若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可有月经失调或月经过多。
二、盆腔炎发生的高危因素1、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人流、上环、取环、子宫输卵管碘油照影、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等等。
因为手术操作不是完全无菌下的操作,要经过阴道、经过宫颈,这些都是有菌的。
所以手术前一定要做些必要的常规检查,如白带常规、血尿常规等,避免在炎症状态下施术,增加感染机会。
当然感染还跟个人的抵抗力有关,抵抗力弱容易导致盆腔炎。
2、下生殖道感染:主要是淋病、衣原体感染,因为这些病菌容易沿宫颈管上行进入盆腔,而且这些病原菌易引起盆腔广泛粘连。
3、性活动及性卫生不良:经期性生活、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使用不洁护垫等。
三、中医如何治疗盆腔炎?1、盆腔炎相当于中医的“妇人腹痛”,即妇女不在经期、产后、及妊娠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至痛连腰骶者。
临床常见分型:肾阳虚、湿热蕴结,后者常见。
2、本科室特色疗法:传统中医根据盆腔炎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并配合多种物理疗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浓煎保留灌肠、腹部热熨、微玻理疗等等,具有巩固疗效、减小副作用,降低复发率、全面个体化的优势,解决了盆腔炎症久治不愈、易反复的难题。
妇人腹痛古籍记载,《妇人大全良方》:夫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气血,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
“妇人腹痛”,即妇女不在经期、产后、及妊娠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至痛连腰骶者。
临床常见分型:肾阳虚、湿热蕴结,后者常见。
相当于西医盆腔炎。
常见症状:急性盆腔炎往往有恶寒、发热、腹痛或腰痛三个主要症状。
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常伴有尿频、尿急、腹泻症状。
慢性盆腔炎168例辨证施护

[ ] 韩冰. 2 中国分科 食疗 大全 [ . M] 天津 : 津大 学 出版社 , 天
1 95: 2 9 2 4.
本文编辑 : 姜立会
2 1 — 1— 1收稿 01 0 0
3 3 3 服药护理 ..
寒 湿凝滞 型灌肠 药 的温度及 药 量可 参照
中青 年脑梗死并发精神 障碍 6 4例
了中医的优势及特 色 , 提高 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治愈率 。
参考文献 :
3 32 心 理调 护 ..
寒 湿凝 滞 型多 由 于经 期受 寒 , 经 常生 或
活 、 作在寒冷的环境中 , 工 或产后 、 妇科术 后调养不 良引起 , 腹 痛 以小腹胀痛 、 腰骶 酸痛 , 小腹及 四肢有冷感 为主 。护理 上要
引起 。腹痛 以绵绵 作痛 、 隐隐作 痛为 主 , 持续 时 间长 , 久不 经
愈, 故患者情绪 忧郁 、 疑。护理 上要 疏导 患 者 , 多 减轻 其精 神
负担 , 讲解疾病 相关 知识 , 各种 治疗 方法 的 目的及 效果 , 进 促
其增强信心 , 能积极 配合治疗 。
腹部 1次/ , d 7d为 1 个疗 程。灌肠后敷 药即予微 波理疗 腹部
8例 , .% 。 占4 7
3 辨 证 施 护 3 1 湿 热 瘀 结 型 .
3 1 1 饮食调 护 .. 本组 慢性 盆 腔炎 患者 1 8例 , 龄 l 6 年 8—5 5
宜 食清淡 易 消化 食物 , 少食 鱼 腥 、 辛辣 等
助热之 品 , 食新 鲜 蔬菜 、 果 , 酒 。食疗 : 多 水 戒 银花 冬 瓜仁 蜜 汤。冬瓜籽仁 2 、 Og金银花 2 、 0g 黄连 2g蜂蜜 5 , 、 Og 先煎金银 花, 去渣取 汁 , 用药汁煎冬瓜籽仁 1 n后入黄连 、 5mi 蜂蜜 即可 。 1 d 连服 1周 J 剂/ , 。 3 12 心理调 护 .. 湿 热瘀结 型 多 由于脾虚 湿盛 致湿 郁 发热
中医辨证施治盆腔炎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辨证施治盆腔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晓文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08期
【摘 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辨证施治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手段;而观察组则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将盆腔炎分为湿热挟瘀型、气滞血瘀型、虚实夹杂型三种类型并对症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等均更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中医辨证;盆腔炎;治疗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较为严重,多是产后、术后、流产后易于受病菌感染或邻近器官疾病如阑尾炎等蔓延所致;后者多是由前者不及时治疗而导致的,其多表现为小腹单侧或双侧疼痛、有坠胀感,严重时可导致慢性腹膜炎、白血病甚至是中毒性休克[1]。目前,临床上对此疾病的治疗多集中在抗炎治疗,但此病顽固易反复,抗炎手段往往无效。中医辨证是基于对疾病的认证、识证,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种疾病。我院自2013年采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盆腔炎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诊断的相关标准。其中,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5.1±2.4)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1±0.7)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调研,对分组安排无异议。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炎、抗感染、补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根据《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将患者分型并对症下药,具体如下:1)湿热挟瘀型(急性):患者会出现发热、恶寒、小腹疼痛、腰痛,舌头暗红,白带有异味且呈黄白色脓样,尿频、尿急、尿痛,子宫增厚、有包块或有压痛。B超显示单侧或双侧附件有异常液状暗区或炎性包块、盆腔积液等。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多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赤芍、牡丹皮、丹参、太子参等。2)气滞血瘀型(慢性):主要表现为全身犯困无力,时伴有低热,食欲不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振,下腹胀痛,舌胖色暗、舌苔薄黄,白带异常,过多、有异味、色白质稀,经期不正常或痛经、不孕等。B超显示附件有不均质肿块、有不规律光点。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药方多以当归、川穹、赤芍、五灵脂、生甘草、香附、桃仁、艾叶等为主,辅以元胡、没药、丹参、牛漆等。3)虚实夹杂型(亚急性),临床表现为体虚易疲惫、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畏寒怕冷、失眠多汗、小腹隐痛、痛经、白带色淡但清稀量多。B超显示附件呈粗细不均的串状物或包块,盘腔有积液或有囊肿。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利湿为宜。药方以人参、苍术、赤芍、青皮、金银花、蒲公英为主,辅以增减党参、黄芪、生地、阿胶等。所有药方均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再具体给方,各药均为煎汤服用,1剂一天煎两次,早晚服用,7剂为一个疗程。
盆腔炎课件ppt完整版

• 盆腔炎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盆腔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 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发病机制
治疗信心。
促进身心康复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患者的 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方法
包括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关心和 理解、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参 加社交活动等。
家属参与和角色定位
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家属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具有积极的影
响。
家属参与护理
如微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 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 消退。
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严重的盆腔炎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 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解决问题。
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以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为原则进行治疗。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盆腔炎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介绍盆腔炎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基 本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内衣等,同时 避免不洁性行为等不良生活习惯,以降低感染风险。
饮食调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心理支持重要性及方法
减轻焦虑和压力
盆腔炎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 压力,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可以 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