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一览表

合集下载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1背景为推动新农村在四川省范围的进一步推进,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拟选择3个典型区、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并以此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而四川省是水资源大省,全省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乡镇分布在一定的小流域范围内,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将在四川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系统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方法导则和技术指南,导致了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不规范,降低了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以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为带动,拟选择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一套具有较强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技术指南,为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评估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为导向,将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以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地的区域分类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分类,以乡镇行政边界为依据进一步划分评估控制单元,并识别相应的敏感点;微观层面,分别确定三类区域生态环境所对应的评估指标,并以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估方法,从而将三个层面的评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终在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以及陆地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3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从顶层设计上探索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

全流域即把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是将整个小流域划分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则是结合乡镇的行政边界,确定每一个功能区中的重点控制空间范围和主要控制因素的评估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的划分将进一步通过确定控制单元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空间位置点与问题性质,为防治对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

石渠县
155350
巴塘县 剑阁县
14240 15772
北川羌族 自治县
44391
北川羌族 自治县
82930
平武县
28227
江油市 广元市朝 天区 青川县
21033.7 7337
扭角羚、 豹、绿尾 虹雉等野 生动物 珍稀动物 及冰川 水鹿、黑 麂、豹、 金雕等野 生动物 湿地及珍 稀鸟类 白唇鹿、 雪豹、黑 颈鹤等珍 稀野生动 物 白唇鹿、 藏野驴、 野牦牛等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 及其生境 古柏及森 林生态系 统 大熊猫、 扭角羚及 森林生态 系统 大熊猫、 金丝猴、 森林生态 系统 大熊猫、 川金丝猴 、扭角羚 及其生境 森林及野 生动植物
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 市级 系统 森林生态 1630 森林生态 县级 系统
10000 冰川漂砾 地质遗迹 县级 1400 5600 16000 60000 300 200000 白鹭及其 野生动物 县级 生境 自然景观 、森林 竹类、油 樟 森林生态 系统及雪 山景观 水域生态 系统 大熊猫及 森林生态 系统 森林生态 县级 森林生态 县级 森林生态 县级 内陆湿地 县级 野生动物 国家级
野生动物 省级
19990101 林业
野生动物 省级
19950601 林业
野生动物 省级
19950101 林业
内陆湿地 省级
19870101 林业
野生动物 省级
19960101 林业
野生动物 省级
19950101 林业
野生动物 省级 野生植物 省级
19950101 林业 20000301 林业
野生动物 省级
19950301 环保
古蔺县
20020301 环保
绵阳

绵阳城市公园分级标准

绵阳城市公园分级标准

绵阳城市公园分级标准
绵阳市城市公园分级标准具体如下:
一级公园:一级公园是绵阳市最高水平的城市公园,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具备较高的景观价值和休闲功能。

这些公园占地面积较大,设施完善,包括景观建筑、游乐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

同时,一级公园还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科普教育意义,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二级公园:二级公园是绵阳市中等规模的城市公园,通常具有一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相对于一级公园来说稍逊一筹。

这些公园占地面积适中,设施相对简单,但仍能满足市民日常休闲、运动和娱乐需求。

二级公园在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级公园:三级公园是绵阳市基础水平的城市公园,主要满足市民日常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这些公园占地面积较小,设施简单,通常只包括一些基本的游乐设备和休息区。

虽然三级公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有限,但它们仍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方便可及的休闲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仅为一般性的标准,实际上各城市的公园分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不同级别的公园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个公园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四川省重点流域区划(定稿)精编版

四川省重点流域区划(定稿)精编版

四川省重点流域区划(2006~2010年)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二○○七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况 (2)1.1自然环境概况 (2)1.2主要流域概况 (4)1.3社会经济概况 (9)1.4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情况 (11)1.5相关规划主要内容 (11)1.6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14)第二章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5)2.1指导思想 (15)2.2区划原则 (15)2.3区划范围 (16)2.4区划依据 (16)第三章重点流域区划 (17)3.1重点流域区划 (17)3.2重点流域区划结果 (19)3.3全省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20)第四章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22)4.1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22)4.2严格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22)4.3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 (23)4.4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23)4.5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24)附表:附表1 2005年全省各市(州)国内生产总值附表2 已投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附表3 在建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附表4 三峡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区分布情况附表5 2006年四川省五大水系干流水质评价结果附表6 2006年四川省五大水系主要支流水质评价结果附图:附图1 四川省水系图附图2 四川省三峡库区影响区域上游区分布图附图3 四川省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分布图前言四川是千河之省,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49条,属长江流域的国土面积占了96.7%,三峡库区80%的水量来自四川境内。

全省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均属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确定的影响区及上游区,其中涉及影响区的县(市、区)共26个、上游区的县(市、区)共155个,四川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第21号公告——《关于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单的公告》“4.1.2.2修改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或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18918-2002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按地貌类型、土壤及成土母质类型、气候、土地利用、植被等综合分区,共分5个区,17个亚区。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分区。

一、盆西平原区分3个亚区:1)温郫亚区(成都平原):包括温江区、新都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市、蒲江县、邛崃市、大邑县等18个区、市、县。

2)安绵亚区:包括广汉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安县、江油市、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市游仙区等9个区、市、县。

3)名眉亚区:包括名山县、彭山县、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夹江县、峨眉山市、乐山市中区等8个区、市、县。

二、盆地丘陵区分4个亚区:1)盆北深丘亚区:包括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元坝区、巴中市巴州区、仪陇县、平昌县等6个区、市、县。

2)盆中丘陵亚区:包括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中江县、南充市顺庆市、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西充县、遂宁市船山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乐至县、安岳县、内江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岳池县、武胜县、渠县、广安市广安区等33个区、市、县。

3)盆南低山丘陵亚区:包括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市纳溪区、泸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贡井区、自贡市大安区、自贡市盐滩区、富顺县、荣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犍为县等17个区、县。

4)盆东平行岭谷亚区:包括邻水县、达县、达州市通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华蓥市、宣汉县等7个区、市、县。

三、盆周山地区分4个亚区:1)盆周北部山地亚区:包括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青川县、平武县、北川县、旺苍县、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等9个区、市、县。

2)盆周南部山地亚区:包括筠连县、珙县、古蔺县、高县、兴文县、叙永县、屏山县、沐川县、合江县、雷波县、马边县等11个县。

生态功能区及其级别

生态功能区及其级别

熟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7.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

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跨省域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跨地(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省级和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熟悉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8.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熟悉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优先保护,限制开发,严格监管,促进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积极探索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多样化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格局体系。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环保部门要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编制、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研究、管理技术规范研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环境管理)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环境管理)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1背景为推动新农村在四川省范围的进一步推进,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拟选择3个典型区、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并以此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而四川省是水资源大省,全省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乡镇分布在一定的小流域范围内,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将在四川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系统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方法导则和技术指南,导致了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不规范,降低了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以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为带动,拟选择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一套具有较强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技术指南,为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评估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为导向,将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以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地的区域分类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分类,以乡镇行政边界为依据进一步划分评估控制单元,并识别相应的敏感点;微观层面,分别确定三类区域生态环境所对应的评估指标,并以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估方法,从而将三个层面的评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终在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以及陆地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3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从顶层设计上探索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

全流域即把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是将整个小流域划分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则是结合乡镇的行政边界,确定每一个功能区中的重点控制空间范围和主要控制因素的评估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的划分将进一步通过确定控制单元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空间位置点与问题性质,为防治对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四川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

四川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

四川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附件:四川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一、生态县建设指标(一)基本条件(二)分区建设指标(四类)二、指标解释第一部分基本条件1、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

指标解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和《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县实际情况,由县人民政府制定颁布《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

2、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

指标解释: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四川生态市(州)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149号),组织编制生态县(市)建设规划。

通过专家论证后,由县(市)政府提请县(市)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

规划文本和批准实施的文件报四川省环保局备案。

规划应实施二年以上。

3、成立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健全。

指标解释: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生态县建设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协调、监督生态县创建工作。

县有环保行政执法、环境监察机构。

4、全县50%的乡镇达到国家或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指标解释:全县50%以上的乡镇被命名为国家或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5、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指标解释:每年完成了市(州)人民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数据来源:环保、经委部门。

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优良,且连续三年不下降指标解释: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为优或良,且连续三年不下降。

自然灾害或气候因素导致的下降除外。

数据来源:省环保部门。

第二部分建设指标1、空气环境质量指标解释:指辖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目前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原则与技术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大城市辐射作用,建设城市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生态园林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财富,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及相关产业链。城市郊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本区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及空气环境污染。
Ⅰ1-3平原南部城市-农业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Ⅰ2-7长江上游城市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南部,跨宜宾、泸州、自贡市的14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08万km2
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
人口密度较大,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较严重。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高度敏感,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中度敏感。
Ⅰ1-2平原中部城市与都江堰灌区农业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辖区内。面积0.59万km2
城市、农田和河流生态系统
人口密度大,耕地资源馈缺,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低。
土壤侵蚀轻度敏感,生境轻度敏感,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市及灌溉农业发展,水源涵养及水文调蓄,环境污染控制。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增加保水功能;发展桑蚕养殖及其加工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严防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Ⅰ2-4涪江中下游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中西部,跨绵阳、德阳、遂宁、资阳市的12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45万km2
农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较严重,易发生滑坡,生物多样性及森林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中度敏感。
农业及林业发展,土壤保持。
发掘历史文化财富,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及相关产业链。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发展中药材产业,做好野生资源保护工作。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发景观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及相关产业链。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Ⅰ2盆中丘陵农林复合生态亚区
Ⅰ2-1盆北深丘农林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北部,跨广元、巴中、达州市的11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98万km2
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旱灾频发。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镇与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洪水调蓄。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实施科学耕作法,培育替代产业。发展农业、养殖业及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一览表2004年8月
生态区
生态
亚区
生态
功能区
所在区域
与面积
典型
生态系统
主要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
敏感性
生态服务
功能重要性
生态建设
与发展方向
Ⅰ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生态区
Ⅰl成都平原城市-农业生态亚区
Ⅰ1-1平原北部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西部偏北。跨绵阳、德阳、成都市的10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71万km2
Ⅰ2-2渠江流域城镇与农林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东部,跨巴中、达州、广安、南充市的13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3万km2
农田和水生态系统
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面广。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镇与农林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洪水调蓄。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完善水利和水保设施;本区适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注意发掘红色人文景观资源,限制建设污染转移性项目,防止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
Ⅰ2-5沱江中下游城镇-农业及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中部偏西南,跨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市的22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85万km2
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低,人口密度较大,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农田、河流生态系统
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农业发Hale Waihona Puke ,水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防止各种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在四川盆地西部,跨成都、眉山、乐山市的14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6万km2
农田、城市、常绿阔叶林和河流生态系统
人口密度大,耕地垦殖过度;森林覆盖率低、结构不合理;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繁。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生境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中度敏感。
城市及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
城镇与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适度发展轻纺工业和化工,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Ⅰ2-6岷江下游农业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跨眉山、乐山、内江、自贡、宜宾市的7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58万km2
Ⅰ2-3嘉陵江中下游城镇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中部,跨广元、南充、广安和绵阳市的15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6万km2
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人口密度较大,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镇与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洪水调蓄。
农田、城市和河流生态系统
森林数量少,结构简单;农村面源污染,垦殖过度,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灾害频繁。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生境轻度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市及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以小流域建设为重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带动周边地区实施生态建设。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