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1999中国水资源公报

1999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源来源:国家水利部1999年,是水利倍受中央重视和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
这一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黄河治理开发与全国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方针政策。
中央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水利基建投资352亿元,其中利用国债投资233亿元。
这一年,我国气候异常,南涝北旱,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斗,取得了大水无大灾、大旱夺丰收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防汛抗旱中,以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2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970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偏小1.6%,属平水年。
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04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量992亿立方米后的水资源总量为28196亿立方米。
1999年末,全国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68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12亿立方米;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浅层水位普遍下降,地下水储存量减少171亿立方米。
1999年,全国总供水量56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80.5%,地下水源占19.1%,其他水源占0.4%;全国总用水量559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9.2%,工业用水占20.7%,生活用水占10.1%;全国用水消耗量302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4%。
全国人均用水量440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80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84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91立方米。
1999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06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7%,生活污水占33%。
对全国11万多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结果,Ⅰ类水河长占5.5%,Ⅱ类水河长占24.5%,Ⅲ类水河长占32.4%,Ⅳ类水河长占12.6%,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2%。
1999年全国水资源量平衡概况:国内产水总量28196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289亿立方米,动用上年水库蓄水量和地下水储存量28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和出国境水量共24567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28亿立方米,经推算非用水消耗量约1170亿立方米。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
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
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
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
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
1999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1999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总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
其中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乌江、上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中游干流、三角洲平原、下游干流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1999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44.6毫米,属平水年。
但由于汛期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下游干流区多次出现过程性区域降水,年降水比常年更集中于5~8月份,形成继1998年全流域性大洪水后又一次较大的区域性洪水。
1999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2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总用水量180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其中西南诸河增长尤为显著,增幅达18.6%;长江片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了约7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了约3亿吨;河流水质状况总体尚好,部分城市江段和工业相对集中的部分支流及部分湖泊水质较差。
二、水资源量降水及分布1999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44.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992.6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141.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0396.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4.7%,比上年少6.2% ;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52.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95.9亿立方米,比常年多8.9%,比上年少4.8%。
长江流域内,按行政分区统计,年降水量以福建1983.8毫米为最大,青海407.9毫米为最小,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522.4~1855.6毫米之间。
与常年比,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和湖北偏少26.1~2.5%,其余各省均偏多,偏多46.0~10.2%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依次是上海、安徽1999年长江片流域分区降水量分布图1999年长江流域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1999年西南诸河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浙江、江苏、福建、云南、江西、西藏和湖南。
1998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1998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是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的总称,总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流域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乌江、上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中游干流、下游干流、三角州平原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长江片1998年为降水丰水年,长江流域降水量比常年多11.5%,西南诸河多14.4%。
由于1998年长江流域汛期降雨异常偏多,且较为集中,发生大洪水,洪灾较为严重。
长江片1998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1.4%,其中长江流域17.0%,西南诸河1.5%,开发利用程度仍较低;水质污染以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和长江干流城镇江段岸边和部分湖泊最为严重,长江支流水质有好有坏,西南诸河水质状况整体较好。
二、水资源量降水及分布状况1998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21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31789.9亿立方米,属丰水年份。
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21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730.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1.5%,比上年多18.5%;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0059.9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4.4%,比上年多16.1%。
长江流域内,按行政分区统计,年降水量以福建的2381毫米最大,以青海的381毫米最小。
与常年比,除贵州、甘肃分别偏少了5.8%和21.6%外,其余各省均偏多。
偏多47.9%~10.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次是西藏、福建、江西、云南、重庆、广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和浙江。
与上年比,除贵州、湖南、广西偏少外,其余均偏多,以河南省偏多最甚,达63.4%。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降水量最大的是鄱阳湖水系,为2087毫米,最小的是金沙江,为836毫米。
淮河水资源公报1999

一、概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地处我国东部,界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总面积约33万km2。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临,面积约27万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40个地(市)172个县(市)。
在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图1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山东半岛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西以泰山为界与黄河接壤,北以黄河南堤为界,其东部延伸在黄海和渤海之间,面积约6万km2,包括山东省9个市31个县(市)。
淮河流域1999年降水量偏枯,汛期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少37.5%,旱情严重。
淮河流域1999年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2.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44.3%。
淮河片1999年水质污染严重,4月中旬至5月中旬淮河受到大面积污染。
山东半岛海水入侵严重,1999年入侵面积已超过1000 km2 。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淮河流域1999年面平均降水深705.5mm ,折合降水量为1881.6亿m 3,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减少20.2%,比上年减少34.1%,属偏枯年份。
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降水量比常年减少37.2%,减少的幅度最大。
流域内豫、皖、苏、鲁、鄂五省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减少23.9%、19.5%、15.7%、20.1%、40.4%。
山东半岛1999年面平均降水深548.8 mm ,折合降水量为342.9亿m 3,比常年减少20.1%,比上一年减少24.2%,属偏枯年份。
淮河片各分区1999年降水量与1998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1999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
20406080100120140王家坝以王蚌区蚌洪区淮河下游南四湖沂沭河水淮河流山东半图2 降水量年际变化(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发布部门】水利部【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年,是水利事业倍受中央重视并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
这一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黄河治理开发与全国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
中央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水利基建投资352亿元,其中利用国债投资233亿元。
这一年,我国气候异常,南涝北旱,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斗,开源节流,取得了大水无大灾、大旱夺丰收的重大胜利。
以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防汛抗旱中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全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态势更为严峻,优化配置、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已越来越成为水利战线今后的长期工作任务。
现将1999年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降水量199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2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970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1.6%,属平水年(北枯南丰)。
各流域片降水量与常年相比,松辽河片少17.6%,海河片少29.6%,黄河片少11.3%,淮河片少20.0%,长江片多4.8%(其中太湖流域多34.6%),珠江片少3.7%,东南诸河片多7.1%,西南诸河片多8.1%,内陆河片多1.4%。
各省级行政区1999年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在南方地区;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在北方地区。
1999年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平均降水量240毫米,比常年少1.0%。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199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04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3.8%。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是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的总称,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604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209.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6163.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0%,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037.2亿立方米,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6126.1亿立方米。
2000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35.6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3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7%;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
长江片总用水量1827.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用水量17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西南诸河总用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长江片总耗水量903.8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耗水量835.5亿立方米;西南诸河耗水量68.3亿立方米。
长江入海水量9599.9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248.7亿立方米)。
长江片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39.5亿吨,其中长江流域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约27亿吨;西南诸河5.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水资源量降水量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094.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64.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4.1%,比常年多0.3%;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44.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31.8亿立方米,比上年少0.7%,比常年多8.0%。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流域二级区。
2001年平均降水深100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876.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8781.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91.3毫米,比常年偏少9.2%。
地下水资源量2426.5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8892.8亿立方米。
2001年末1107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减少178.6亿立方米。
由于年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异常,长江流域发生较大面积旱灾,其中部分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
2001年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4.8%,地下水源占4.7%,其他水源占0.5%;总用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8.6%,工业用水占29.4%,生活用水占12.0%;总耗水量843.5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48.3%。
2001年长江入海水量8393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30.6亿立方米)。
2001年全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220.5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2.7%,生活污水占37.3%。
长江流域河流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73.7%,与上年变化不大。
湖泊水质较差,在评价的10个湖泊中,仅有4个湖泊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滇池和巢湖全部、太湖大部分处于富营养状态。
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广西5省(自治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流域二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总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
其中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乌江、上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中游干流、三角洲平原、下游干流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1999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44.6毫米,属平水年。
但由于汛期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下游干流区多次出现过程性区域降水,年降水比常年更集中于5~8月份,形成继1998年全流域性大洪水后又一次较大的区域性洪水。
1999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2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总用水量180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其中西南诸河增长尤为显著,增幅达18.6%;长江片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了约7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了约3亿吨;河流水质状况总体尚好,部分城市江段和工业相对集中的部分支流及部分湖泊水质较差。
二、水资源量降水及分布1999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44.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992.6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141.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0396.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4.7%,比上年少6.2% ;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52.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95.9亿立方米,比常年多8.9%,比上年少4.8%。
长江流域内,按行政分区统计,年降水量以福建1983.8毫米为最大,青海407.9毫米为最小,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522.4~1855.6毫米之间。
与常年比,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和湖北偏少26.1~2.5%,其余各省均偏多,偏多46.0~10.2%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依次是上海、安徽1999年长江片流域分区降水量分布图1999年长江流域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1999年西南诸河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浙江、江苏、福建、云南、江西、西藏和湖南。
与上年比,河南省偏少最甚,达36.8%,偏少28.5~10.4%的依次是陕西、西藏、福建、湖北、重庆和江西;上海市偏多36.5%,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最,偏多22.6~14.8%的依次是安徽、浙江、江苏和贵州。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降水量最大的是鄱阳湖水系,为1866.4毫米,最小的是汉江,为711.1毫米。
与常年比,除汉江、嘉陵江和岷沱江分别偏少22.8%、11.9%和10.0%外,其余均偏多,偏多36.5~9.3%的依次是长江下游干流、长江三角洲、鄱阳湖水系、乌江和洞庭湖水系。
与上年比,除长江上游干流、长江三角洲和乌江偏多,岷沱江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各区均比上年偏少,汉江偏少达27.9%,为各区之最。
西南诸河内,按行政分区统计,年降水量以云南的1584.7毫米最大,新疆的262.4毫米最小。
与常年比,除新疆偏少17.9%外,其余各省均偏多,云南偏多最甚,达12.9%。
与上年比,新疆、西藏分别偏少17.5%、12.3%,云南、青海、广西分别偏多10.4%、3.4%、2.3%。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伊洛瓦底江的2310.2毫米,最小的是藏西诸河的177.0毫米。
与常年比,除藏西诸河偏小外,其他各区均偏多,伊洛瓦底江、红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和藏南诸河依次偏多17.0~3.0%。
与上年比,雅鲁藏布江、藏南诸河和怒江分别偏少16.5%、11.7%和7.5%,其他区均偏多,以藏西诸河偏多最甚,达69.5%。
地表水资源量1999年长江片地表水资源量17058.4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651.0毫米,比常年多12.6%,比上年少11.6%。
其中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1127.0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622.5毫米,比常年多14.9%,比上年少14.4%;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量5931.4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712.1毫米,比常年多8.4%,比上年少5.7%。
长江流域按行政分区统计,1999年径流深最大为福建的1274.3 毫米,最小为河南省的63.5毫米。
与常年比,除河南、陕西、甘肃、广东偏少外,其余均偏多,其中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0%以上。
与上年比,有6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以上海偏多最甚,达120.7%,江苏次之,偏多62.2%,甘肃、广东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比上年偏少,河南和陕西偏少最甚,各为79.4%和52.8%。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径流深最大的为鄱阳湖水系的1138.8毫米,最小为汉江的173.9毫米。
与常年比,除汉江和嘉陵江分别偏少53.1%和19.9%外,其余均偏多,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和长江下游干流区,分别多109.3%和94.3%。
1999年长江片流域分区地表水分布图1999年长江片行政分区地表水分布图与上年比,大部分二级区偏少,其中偏少较为显著的是汉江,达54.9%;偏多的有长江三角洲平原区、长江下游干流区和乌江,分别偏多80.1%、29.3%和5.0%。
西南诸河按行政分区统计,年径流深最大为云南省的766.3毫米,最小为新疆的65.2毫米。
与常年比,云南属偏丰年份,西藏、青海、新疆属平水年,广西属枯水年,偏少40.7%;与上年比,新疆、青海、云南与上年基本持平,广西、西藏比上年偏少,分别偏少43.3%和9.0%。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径流深最大为伊洛瓦底江的1498.9毫米,最小为藏西诸河的52.1毫米。
与常年比,除藏西诸河偏少18.1%外,其余均偏多,其中澜沧江水系偏多16.3%,偏多最少的藏南诸河为4.2%。
与上年比,藏西诸河、红河和澜沧江分别偏多17.9%、16.1%和2.2%,其余各区均偏少,偏少较显著的怒江达14.2%,偏少最小的伊洛瓦底江为2.6%。
地下水资源量1999年长江片地下水资源量4370.6亿立方米,就长江片18个二级流域区而言,地下水资源量模数在3.04~43.6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最大为伊洛瓦底江的43.6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最小为藏西诸河的3.0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以洞庭湖水系的545.2亿立方米最大,藏南诸河的502.6亿立方米次之,藏西诸河的17.8亿立方米最小。
1999年长江片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比上年减少5.3%。
1999年长江片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图水资源总量1999年长江片地表水资源量17058.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370.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7192.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1.5%。
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1260.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4.2%,平均产水系数0.55,产水模数62.9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各流域分区产水系数在0.66~0.27之间,最大的是岷沱江,最小的是汉江,二者比值为2.44;各流域分区产水模数在114.13~19.0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最大的是鄱阳湖水系,最小的是汉江,二者比值达6.0。
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5932.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6%,平均产水系数0.62,产水模数71.2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各流域分区产水系数在0.79~0.29之间,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最小的是藏西诸河,二者比值为2.72;各区产水模数在149.98~5.2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最大的是伊洛瓦底江,最小的是藏西诸河,二者比值高达28.79。
三、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长江片136座大型水库和984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1999年末蓄水总量584.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5.4亿立方米。
其中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库本年末蓄水总量572.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6.9亿立方米;西南诸河大中型水库本年末蓄水总量12.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了1.6亿立方米。
长江片18个二级流域分区中以洞庭湖水系年末蓄水量增加29.1亿立方米为最多,长江下游干流区年末蓄水量增加6.8亿立方米次之;年末蓄水量减少较多的有汉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分别减少了44.8亿立方米和11.4亿立方米。
1999年长江片流域分区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对江苏苏锡常、大通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河南南阳盆地等地区资料进行统计,在统计的36154平方公里平原区中,地下水储量共减少1.65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上升的面积占44.5%,地下水位下降的面积占55.5%,总体上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大多在下降,下降较多的为南阳盆地,比上年末下降了0.67米。
平原区地下水降落漏斗1999年,长江流域有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部分平原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调查统计,计有13个漏斗(14个漏斗中心),其中深层漏斗8个、浅层漏斗5个。
漏斗面积增加的9个、持平的1个、减少的3个。
与上年比,大多数漏斗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江苏省长江下游平原南通第Ⅲ承压层深层漏斗面积增加最多,达215.6%,漏斗中心水位下降了4.25米。
深层漏斗面积最大的是江苏省太湖平原苏锡常漏斗,其中地下水埋深大于30米的范围为5481.4平方公里,最深处位于锡山市洛社。
浅层漏斗面积最大的是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橡胶厂——南钢漏斗,面积为100.5平方公里。
四、供用水情况供水1999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2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9%。
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24.4亿立方米,占94.6%;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7.8亿立方米,占5.4%。
长江流域总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94.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5.1%,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7%;西南诸河总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96.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2.8%,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7%。
与上年比,长江流域供水量增加5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36.2亿立方米,地下1999年长江片流域分区供水分布图1999年长江片行政分区供水分布图水源供水量增加16.9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减少0.9亿立方米;西南诸河供水量增加1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14.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增加0.8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增加0.4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内供水量比上年增加较多的省份有: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减少较多的省份有:云南、西藏、江苏。
西南诸河内,云南、西藏供水量均比上年有明显增加。
用水1999年长江片总用水量180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8%。
其中长江流域总用水量17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0%;西南诸河总用水量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6%。
长江流域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1007.4亿立方米,占59.0%;工业用水503.3亿立方米,占29.4%;生活用水197.7亿立方米,占11.6%。
西南诸河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82.6亿立方米,占84.5%;工业用水6.5亿立方米,占6.7 %;生活用水8.6亿立方米,占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