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原理试题

抗震设计原理试题
抗震设计原理试题

阅卷教师

选择题,可选一个或多个答案(本大题共 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C )

2、( ABCD

3、( A )

4、( ABCDE

5、( ABD

6、( ABCD

7、( ABC

8、( ABCD

9、( ABC 10、( C )

A 、6度或7度的地震 10%勺地震 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 63%

勺地震 以下的地震

、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相位差 、结构本身不对称 &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

A 、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B 、多遇地震下结构变形验算

C 、结构

内力分析

D

、截面抗震设计

1、"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 ( C

II

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 )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 2、 地震引起的工程结构破坏主要体现在( A 、承载力不足 B

、变形过大

D 、地基失效

结构失

3、 F 列建筑中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抗震力验算的有( A 、砌体房屋 D

B

、单层厂房

、多层框架厂房

、单层框

4、 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A 、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

D 、地下水位的深度 、土层的相对密度 、地震烈度

C 、土层的埋置深

5、 引起扭转振动的原因主要有

A 、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

C 结构高度超高 D

10、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 个是框架

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 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 ) A 必定相等 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 前者的抗震 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 不能确定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为

2.

、多

层混合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应优先采用 结

A 、设置构造柱 构与

其他构件的连接

B 、设置圈梁 C

D 、加大墙体厚度

、加强楼(屋)盖结

8、砖房的震害表现在( )

A 、房屋倒塌 坏 D

B 、墙角破坏 C

附属构件破坏

、楼梯间破

9、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是(

A 、强柱弱梁 件 D B

、强剪弱弯

、控制轴压比

C 、强节点弱杆

7、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

)

构布置方案,其次采用结构布置方案。

3、为了实现抗震设防目标,钢筋混凝土框架除了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和能力。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G=8 OOkN,每层层高4.0m,跨度9.0m,柱的截面尺寸350mM350mm,采用C20的混

凝土,梁的刚度EI= %。场地为川类,设防烈度为7度,该地区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已求得柔度系数分别为8.366 x 10-5m /kN,8.366 x 10-5m/kN和16.73 x 10-5m/kN, w i=6.11s-1,w 2=15.99s-1;主振型为:

1

000^

1.000

1 618 L J -0.618匕.-1

第一阶段设计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图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多遇地震作用计算,已知结构的阻尼比为0.05,试求:

4、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 。

5、第一振型参与系数1= 。

&作用在第一振型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11= ,F12= 。

7、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T2的地震影响系数<= 。

8、第二振型参与系数1= 。

9、作用在第二振型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21= ,F22=

10、相应于第一、第二振型的地震作用的第1层单柱组合地震剪力为V1

判断题,以V表示正确,以X表示错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

10 分。)

1、 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抗剪、抗弯强度均较低,因而砌体房屋的抗 震性能相对较差。 (T )

2、 多层砌体房屋的楼梯间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F )

3、 当抗震设防时,多遇地震下钢结构构件应按结构处于弹性受力阶段设计,罕 遇地震下应考虑弹塑性。(T )

4、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T )

5、 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砂冒水现象就越严重。(

F )

简单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试述对概念设计的理解,并说明在抗震概念设计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2、 什么是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它们的数值?

3、 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力?

4、 简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依据?

5、 在框架柱的截面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其轴压比?

6、用微分方程法分析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的协同工作时,连系梁有哪些假定? 画出基于不同假定得到的计算简图。

计算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计算7度时三层砖房的各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各楼层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E和层高度h见表1,阻尼比为0.05。

表1:

要求:画出计算简图,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完成表1中的空位,并画出地震作用剪力图。

附录:

^ = 0.02+(0.05-^)/8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 0.16 0.32 罕遇地震

0.5

0.90

1.4

Ct

045%

man

0 0.1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其中

y= O.9-F

0.05-

QJ+范

0.05-g Q.Q6+1.7g

特征周期s)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A)答案

一、(每题2分,多选题答案中有错误答案则不给分,答案不全给1分)

1、(C)

2、(ABCD

3、(A

4、(ABCD E

5、(ABD

6、(ABCD

7、(ABC

8、(ABCD

9、(ABC 10、(C)

二、(每小题2分,要求内容意思答对即可)

1、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组合验算结构的构件承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2、横墙承重;纵横墙承重。

3、延性;变形能力。(稳定性或整体性,抗倾覆能力)

4、0.053(0.05)

5、0.724 (或0.72)

6、30.698kN ;49.669kN(28.96kN ;46.86kN)

7、0.08

8、0.276(0.28)

9、17.664kN;-10.916kN (17.92kN;-11.07kN)

10、80.65kN(76.13kN)

、每小题2分

1 >V; 2、X;3>V; 4>V; 5、X

四、(每小题5分)

1、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主要原则,弥补由于地震作用及结构地震反应的复杂性而造成抗震计算不准确的不足;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对概念设计的理解1分,基本原则4分)

2、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的重力

荷载代表值表示为恒荷载标准值和活荷载组合值之和,活荷载组合值系数根据活

荷载的形式不同取值不同。(定义3分,求法2分)

3、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5分)

4、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是场地覆盖土层厚度

和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两个指标。(两个指标每个2.5分)

5、实验表明,柱子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

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区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控制柱子轴压比是为了保证柱子在地震作用中的破坏形式为延性破坏,使得结构整体具有较

好的变形能力。(5分)

6简化方法:结构中所有的抗震墙合并为一个总抗震墙,其抗弯刚度为各抗震墙抗弯刚度之和;结构中所有的框架合并为一个总框架,其抗剪刚度为各框架抗剪刚度之和。总的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用无轴向变形的连系梁连接,关于连系梁,根据实际情况,可有两种假定:(1)若假定楼盖的平面外刚度为零,则连系梁可进一步简化为连杆,成为铰接体系;(2)若考虑连系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则连系梁与抗震墙之间的连接可视为刚接,称为刚接体系。(3分)

计算简图如下:(计算简图2分)

铰接体系

五、(共20分) 计算简图如下:(2分)

Q

03=818 02=1330

01=1350

(后三列没空0.5分,共6分)

计算步骤:(每步2分,共8分)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绸= 0.85x (1350+1330+818)= 2973.俪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0.08

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刚接体系

3m 3m

4m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

F

厂-n

fc=l

求每层剪力,画出剪力图。(4分)

歼=2孔864旳林二181.7284"巧二84917圳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 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思考题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按震源深浅: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洛夫波、瑞雷波) 纵波:P波,为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横波:S波,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洛夫波(类似于蛇行,左右运动) 瑞雷波(上下、前后运动,最慢)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一般是在剪切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激烈。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上述三种烈度之间有何区别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及其关系。 地震震级: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众值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

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经研究其分布函数可用极值III型表示。 —众值烈度 K —形状参数 —上限值, =12 I m 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10% 多遇烈度(众值烈度):超越概率%比基本烈度小度。 罕遇烈度:超越概率为2~3%,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抗震概念设计: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积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的概念设计。 主要内容:工程结构场地的选择,建筑结构平立面的设计,结构的选型和结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和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等。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各类建筑的设防标准如何 甲:特别重要的建筑,需国家批准。 乙:重要建筑,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 丙:一般性建筑。 丁:次要建筑。 甲类:地震作用计算以及抗震构造措施均应高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 乙类:按设防烈度考虑地震作用计算,构造措施按高一度处理。 丙类:按设防烈度考虑地震作用计算和构造处理。 丁类:按设防烈度考虑地震作用计算,可适当降低构造措施要求。(6度时不降低)

混凝土结构原理试卷A卷及答案

专业年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A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1、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防火、防锈 B、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 C、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力,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 D、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 2、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钢绞线 D C、热处理钢筋A、冷拉钢筋B、钢丝 3、混凝土的受压破坏() A、取决于骨料抗压强度 B、取决于砂浆抗压强度 C、是裂缝累计并贯通造成的 D、是粗骨料和砂浆强度已耗尽造成的 4、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A、均提高很多 B、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C、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D、均提高不多 l a为()、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5。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6、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确定的。ffff kcu,tkck、D、C B、A 、c 7、下列

哪种状态属于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情况() 1 / 10 A、裂缝宽度超过规范限值 B、挠度超过规范限值 C、结构或者构件被视为刚体而失去平衡 D、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8、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关于荷载、材料强度取值说法正确的是() A、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B、荷载、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C、荷载取设计值,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D、荷载取标准值,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9、对长细比大于12的柱不宜采用螺旋箍筋,其原因是() A、这种柱的承载力较高 B、施工难度大 C、抗震性能不好 D、这种柱的强度将由于纵向弯曲而降低,螺旋箍筋作用不能发挥 f是因为(10、螺旋筋柱的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c A、螺旋筋参与受压 B、螺旋筋使核心区混凝土密实 C、螺旋筋约束了核心区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D、螺旋筋使核心区混凝土中不出现内裂缝 11、在钢筋混凝土双筋梁、大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要求受压区高'x?2a是为了()度s A、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抗压强度设计值 B、防止受压钢筋压屈 C、避免保护层剥落 D、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极限抗压强度 12、()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 B、Ⅱa状态; C、Ⅲa状态; D、第Ⅱ阶段 13、下列哪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h?x?a2x?、C.;B、D;;A、max b0bs1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破坏形态不同 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15、梁内出现斜裂缝的原因是() A、没有配置弯起钢筋 B、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C、箍筋配置不足 D、纵筋配置不足 ??3时,常发生什么破坏(16、对于无腹筋梁,当)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f0.25bhV?,应采取的措施是(17、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若)0cc A、加大箍筋直径或减小箍筋间距B、提高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C、增大构件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加配弯起钢筋 18、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破坏形态建立的。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M M图,才能保证梁的(19、图必须包住)R A、正截面抗弯承载力B、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2 / 10 20、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在下列四组内力组合下,若采用对称配筋,则控制配筋的内力 为() M?100kN?m,N?150kNM?100kN.m,N?500kN A、B、M?200kN?m,N?150kNM?200kN.m,N?500kN C、、 D 21、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工程抗震原理

工程抗震原理 第一章工程抗震基础知识 1.根据地震成因,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 人工地震指爆炸、化学爆炸、机械振动等造成的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水库地震等。 2.根据震源深度H,构造地震又可分为: 浅源地震(H<70 km):占构造地震总数的72%; 中源地震(H=70~300 km):占构造地震总数的23.5%; 深源地震(H>300 km):仅占构造地震总数的4%,目前观测到的最大震源深度为720km。 3.前震、主震、余震构成一个完整的地震序列 4.地震序列有3种基本类型: ①主震余震型:主震释放能量最大,伴以相当数目的余震和不完整的前震。如1976年唐山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等; ②震群型地震:主要能量通过多次较强地震释放,并伴以大量小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等; ③单发型地震:主震突出,前震与余震很少,如1976年内蒙和林格尔地震。 5.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6.面波的传播速度比体波小,振幅比体波大。 在地震观测仪器的记录纸上,纵波最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纵波使地面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面波则使地面建筑物产生既上下颠簸又左右摇晃的振动。 横波和面波使地面振动最猛烈,且面波能量大于体波,所以对地表和地面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以面波为主。 7.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即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8.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总之,烈度就是对一定地点地震强烈程度的总体评价,既可作为抗震防灾的标准,又可作为研究地震的工具。

建 筑 抗震试卷内容

建筑结构抗震试题库名词解释(每题3分 1、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辐射出地震波的部位。震源不是一个点,是有一定的深度和 范围); 2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震中周围的地区称为震中区(极震区)。 3 等震线: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4地震系数:表示地震时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5动力系数:地震时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 6抗震设防标准: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7 覆盖土层厚度——地下基岩岩面或剪切波速>500 m/s的土层到地表面的距离 8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Sa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记为Sa(T)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反应谱。 9 地震震级:反应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度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用M表示,国际通用的是里氏震级。 10地震烈度:某一地点地面受地震影响的震动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 11 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资料,在地图上按基本烈度划分为不同的区,做为抗震设计的依据。 12 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13. 地基土液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砂和粉土受到地震的振动作用,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孔隙水压力增高以及孔隙水向外运动,这样,一方面可能引起地面上发生喷砂冒水现象,另一方面更多的水分来不及排除,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有如“液体”一样的现象,称为液化。 14 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15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用Id表示)。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6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抗震原理简答题

1、简述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基本内容?(6分) 答: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3分) 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3分) 2、哪些情况下可不进行结构强度抗震验算?(6分) 下列情况可不进行结构强度抗震验算,但仍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 1)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除外);(3分) 2)7度时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米且两端有山墙的单跨或多跨等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锯齿形厂房除外),或柱顶标高不超过4.5米,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或多跨等高的砖柱厂房。(3分) 3、简述砌体结构楼层地震剪力分配原则?(6分) 答:楼层地震剪力一般假定由各层与其方向一致的各抗震墙体共同承担。在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抗侧移刚度。(2分) (1)横向地震剪力分配: 1.刚性楼盖:按各抗震横墙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于各墙体(1分); 2.柔性楼盖:按各墙体所承担的重力荷载比例进行分配(1分); 3.中等刚性楼盖:采用前述两种分配算法的平均值(1分)。 (2)纵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按各纵墙侧移刚度比例分配(1分)。 4、框架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求“强柱弱梁”,如何满足?(6分) 答:框架结构设计中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保证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防止柱先倒塌。(2分) 内力调整方法: 1)对同一节点,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2分)2)一、二、三级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面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2分) 5、单层厂房横向抗震计算应考虑哪些因素进行内力调整?(6分) 答:1)考虑空间工作作用和扭转影响的内力调整;(2分) 2)对高低跨交接处上柱的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2分) 3) 考虑吊车桥架自重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并乘以效应增大系数。(2分) 1、各类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设防标准?(6分) 答:甲类建筑在6~8度设防区应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当为9度区是,应作专门研究;(1.5分) 乙类建筑按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但在抗震构造措施上提高一度考虑;(1.5分) 丙类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均按设防烈度考虑;(1.5分) 丁类建筑按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但其抗震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要求(设防烈度6度是不再降低)。(1.5分) 2、简述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6分) 答:(1) 砌体房屋;(2分) (2)地基主要受理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土层的一般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以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2分) (3)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2分) 3、简述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的作用(6分) 答:构造柱可以部分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尤其是大大增强房屋的变形能力;(3分)在墙体开裂后,构造柱和圈梁所形成的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的散落,使墙体能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致倒塌。(3分) 4、框架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求“强剪弱弯”,如何满足?(6分) 答:由于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适筋的弯曲破坏为延性破坏,所以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调整设计内力,保证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2分) 调整思路:对同一杆件,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剪力设计值略大于按设计弯矩或是及抗弯承载力及梁上和在反算出的剪力。(2分) 调整方法:框架梁、柱端剪力设计值按两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2分) 5、什么情况下可不进行厂房横向和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6分) 答:7度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4.5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 厂房砖柱厂房,可不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3分) 7度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厂房(锯齿形厂房除外),当按抗震规范规定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时,可不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3分) 1、简述三水准抗震设防的要求?(6分) 答: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2分)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将50年超越概率为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 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 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 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 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 剪力的比值 。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 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 9 度 。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 20、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 。 21、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 21 米,层数不宜超过 7 层。 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为 一级 ,设计基准期 为 80年 。 23、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用 反应谱 理论计算,桥

2015-2016第一学期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试题(A卷)

海南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 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上)试题(A 卷) 姓名: 学 号: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2015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考试,可携带 教材、计算器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 _______处填上答案。 1、建筑抗震设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 2、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 。 3、用___ __来衡量一个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 5、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公式为: 6、《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___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7、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___ ___ ____和_

_ _。 8、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 别为类场地。 9、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和。 10、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可近似地采用的组合方法来确定;考虑平扭耦合时,可采用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1、地震系数k表示与 ____之比。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 ) 1.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适用于设防烈度为哪些的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A.5、6、7和8度B.6、7、8和9度 C.4、5、6和7度D.7、8、9和10度 ( )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有效的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 A、抗震设计 B、隔震设计 C、消能减震设计 D、抗风设计 ()3、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 ()4、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的情况是 A、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 B、高度不超过40m,房屋高宽比大于4的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 C、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 D、框架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与与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习惯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与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与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与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与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与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与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与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依照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抗震设计原理试题

一、 选择题,可选一个或多个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C ) 2、(ABCD ) 3、(A ) 4、(ABCDE ) 5、(ABD ) 6、(ABCD ) 7、(ABC ) 8、(ABCD ) 9、(ABC ) 10、(C ) 1、"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 C ) A 、 6度或7度的地震 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 、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 D 、6度以下的地震 2、地震引起的工程结构破坏主要体现在( abcd ) A 、承载力不足 B 、变形过大 C 、结构失稳 D 、地基失效 3、下列建筑中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抗震力验算的有( A ) A 、砌体房屋 B 、单层厂 房 C 、单层框架 D 、多层框架厂房 a4、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 、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 B 、土层的相对密度 C 、土层的埋置深度 D 、地下水位的深度 E 、地震烈度 5、引起扭转振动的原因主要有( ABD ) A 、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 B 、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相位差 C 、结构高度超高 D 、结构本身不对称 阅卷教师 得 分

6、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 ABCD ) A 、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B 、多遇地震下结构变形验算 C 、结构内力分析 D 、截面抗震设计 7、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 ABC ) A 、设置构造柱 B 、设置圈梁 C 、加强楼(屋)盖结构与其他构件的连接 D 、加大墙体厚度 8、砖房的震害表现在( ABCD ) A 、房屋倒塌 B 、墙角破坏 C 、楼梯间破坏 D 、附属构件破坏 9、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是( ABC ) A 、强柱弱梁 B 、强剪弱弯 C 、强节点弱杆 件 D 、控制轴压比 10、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 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 C ) A 必定相等 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 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 不能确定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 为 ;第二阶段 阅卷教师 得 分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VE N V f f ?=,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 系数。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复习题

1.结构隔震的原理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系统形成隔震层,延长结构的周期,适当增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少,同时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上部结构象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结构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建筑物不产生破坏或倒塌。2?结构隔震的概念: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房屋结构与基础隔离开来,利用隔震装置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以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实现地震时建筑物只发生轻微运动和变形,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损坏或倒塌。 3.抗震设计步骤及主要计算方法? 答:(1)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2)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及材料强度等级.(3)计算各层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4)计算结构刚度参数(5)计算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6)计算多遇烈度下结构的地震作用(7)计算多遇烈度下结构侧移。验算不满足要求,返回2调整(8)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9)竖向荷载下结构内力分析(10)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设计 4.答: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1)砂土的组成,细砂比粗砂容易液化,级配均匀的比级配良好的易液化。(2)相对密度,松砂比密砂容易液化。(3)土层的埋深,砂土层埋深越大,砂层就越不容易液化。(4)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浅的比地下水位深的容易发生液化。 (5)地震烈度大小和地震持续时间。 5.答:概念设计”是指对一些难以做出精确计算分析,或在某些规程中

难以具体规定的问题,应该由设计人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分 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比较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因为对于较复杂的高层建筑,某些部位无法用解析方法精确计算;特别是在地震区,地震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求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还要运 用概念设计”需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处理方面: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竖向布置、变形缝的设置、基础设计。 6.答:延性框架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强柱弱梁”设计原则—控制塑性铰的位置;(2)梁柱的延性设计;(3)强节点弱构件”设计原则。 8?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答:(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9.结构延性的作用:(1)防止脆性破坏(2)承受某些偶然因素 的作用(3)实现塑性内力重分布(4)有利于结构抗震 10?抗震设计计算原则答: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①小 震不坏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内可遇到的多遇地震(小震),即相当于比设防烈度低1.5度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应保持弹性状态而不损坏,按这种受力状态进行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② 中震可修即 在设防烈度下,建筑结构可以出现损坏,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并

抗震设计原理试题

阅卷教师得 分一、 选择题,可选一个或多个答案(本大题共10小 题,每题2分,共20分。) 1、(C) 2、(ABCD) 3、(A) 4、(ABCDE) 5、(ABD) 6、(ABCD) 7、(ABC) 8、(ABCD) 9、(ABC) 10、(C)1、"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 C ) A、 6度或7度的地震 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 D 、6度以下的地震 2、地震引起的工程结构破坏主要体现在( ) A、承载力不足 B、变形过大 C、结构失 稳 D、地基失效 3、下列建筑中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抗震力验算的有( ) A、砌体房屋 B、单层厂房 C、单层框 架 D、多层框架厂房 4、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 A、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 B、土层的相对密度 C、土层的埋置深度 D、地下水位的深度 E、地震烈度 5、引起扭转振动的原因主要有( ) A、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 B、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相 位差 C、结构高度超高 D、结构本身不对称 6、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 ) A、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B、多遇地震下结构变形验 算 C、结构内力分析 D、截面抗震设计 7、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 ) A、设置构造柱 B、设置圈梁 C、加强楼 (屋)盖结构与其他构件的连接 D、加大墙体厚度 8、砖房的震害表现在( ) A、房屋倒塌 B、墙角破坏 C、楼梯间破 坏 D、附属构件破坏 9、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是( ) A、强柱弱梁 B、强剪弱弯 C、强 节点弱杆件 D、控制轴压比 10、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 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 )

抗震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试题b (本试题所需图表见附录)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罕遇地震:罕遇地震则指很少遇到的地震,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烈度作为罕遇地震 3、鞭梢效应:指当建筑物受地震作用时,它顶部的小突出部分由于质量和刚度比较小,在每一个来回的转折瞬间,形成较大的速度,产生较大的位移,就和鞭子的尖一样,这种现象称为鞭梢效应。 4、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5、自振周期:结构系统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往复时间。 二、 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800kN ,每层层高4.0m ,跨度9.0m ,柱的截面尺寸350mm ×350mm,,采用C20的混凝土,梁的刚度EI=∞。场地为Ⅲ 类,设防烈度为7度,该地区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分区为三区。已求得柔度系数 221211,,δδδ 分别为8.366×10-5m/kN ,8.366×10-5m/kN 和16.73×10-5m/kN ,ω1=6.11s -1,ω2=15.99s -1;主振型为: 618.1,000.12111==x x 618.0,000.12212-==x x 第一阶段设计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图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多遇地震作用计算,试求: 1、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T 1的地震影响系数1α= 0.053 。 2、第一振型参与系数1γ= 0.724 。 3、作用在第一振型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 11= 30.70kN ,F 12= 49.67kN 。 4、第二振型参与系数2γ= 0.276 。 5、作用在第二振型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 21= 27.82kN ,F 22= -17.19kN 。 6、相应于第一、第二振型的地震作用的第1层单柱组合地震剪力为V 1= 40.53kN 。 7、相应于第一、第二振型的地震作用的第1层单柱柱底组合地震弯矩为M 1= 81.07kN.m 。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防震减灾重点复习题

2、国家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5月12日 3、地震致灾的途径? 通常需要通过土木工程设施,地质体,海洋,湖泊等载体,造成地震土木工程,地质,海啸等灾害,危及人类安全,损毁社会财富。 4、地震土木工程损失 按照抗震设防准则实施了抗震措施的土木工程设施,在地震中遭到的损毁和破坏。 5、地震土木工程灾害 由于人们缺乏知识,知识运用不当,选址不当,设计不当,施工不当,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所建造的土木工程设施低于突发的地震载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防御和减轻地震土木工程损失和灾害的工程途径 1)要对土木工程设施,地质体,海洋湖泊等载体实施防震减灾工程措施。 2)增强国力,提高抗震设防标准,降低地震土木工程损失 3)通过技术进步和严格管理,避免地震土木工程灾害。 8、防震减灾对策的主要内容 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心理辅导 9、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预防与救助相结合” 10、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四个环节的工作内容 监测预报体系,震害防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灾后重建。 11、按照所学专业或志向,试述你应该承担的防震减灾的社会责任。 1)防震减灾的概念2)为什么我们要承担防震减灾的责任 3)我的专业4)我该承担的责任 12、地震活动性 是一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地震活动特性,包括在地震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地震频度,地震强度的变化。 13、我国强烈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高度不均匀,大多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区域 2)其他区域也不是绝对不发生,但相对少很多。 15、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频度高,震级大,分布广,灾害重。 18、我国东汉时期哪个著名的学者发明了什么地震仪?候风地动仪是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制成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原理重点复习总结

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它是在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 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议;

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确使用所影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1)自然历史分析法: 即地质学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就是通过研究工程地质问题(现象)形成的地质历史和所处的自然地质环境,根据它的形态(外形)和地质结构、变形破坏形迹,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从而对它的演变阶段和稳定状况作出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2)数学力学分析法: 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然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给出评价或预测结果的方法。 (3)模型模拟试验法: 是用来探索自然地质作用规律,揭示某一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力学机制、发生、发展演化全过程,最终作出正确

工程结构抗震原理复习题讲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原理复 习题

1.试述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重点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特殊设防类: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适度设防类: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抗震规范2010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2.试述建筑抗震三水准设计准则。 1)刚度设计准则:建筑在其使用期间,对遭遇频率较高、强度较低的地震即多遇地震时,建筑不损坏,不需要修理,结构应处于弹性状态。可以假定结构服从线性弹性理论,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承载力要求进行截面设计,并控制结构的弹性变形符合规范要求 2)强度设计准则:建筑结构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结构产生弹塑性变形,依靠结构的塑性耗能能力,使结构得以保持稳定保存下来,经过修

复还可以使用。此时结构抗震设计应按变形要求进行。允许非结构构件受到破坏,但必须保证主要结构不受明显损坏,以避免进行困难、昂贵的修复工作。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 3)延性设计准则:要求结构能经受较大的非弹性变形。在预先估计到的罕见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大变形状态,部分产生破坏,但应防止结构倒塌,避免危及生命安全。这一阶段应考虑防倒塌的设计。 3.试述建筑抗震二阶段设计。 二阶段抗震设计是对三水准抗震设计思路的具体实施。通过二阶段中第一阶段对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和第二阶段对弹塑性变形验算,实现抗震规范2010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应满足第一、二水准的抗震要求。为此,应按多遇地震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地震作用,进行结构分析和地震内力计算,考虑各种分项系数和内力调整系数。根据荷载组合值系数进行荷载与地震作用产生内力的组合,进行截面配筋计算和结构弹性位移控制。并相应采取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延性,使之具有与第二水准相应的变形能力。这一阶段设计对所有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都必须进行。 第二阶段设计:对地震时抗震能力较低、容易倒塌的建筑结构以及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结构,要进行易损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措施提高薄弱层的承载力或增加变形能力,使薄弱层的塑性水平变位不超过允许的变位。 4.试述不规则定义。 不规则:指的是超过表3.4.3-1和表3.4.3-2中一项及以上的不规则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