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现状

合集下载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引言中韩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贸易规模增长近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韩贸易额已经达到了XXX亿美元。

这使得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主要涵盖了电力设备、汽车零部件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投资合作加强中韩两国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上的投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和电子业务领域。

同样,韩国企业也积极寻求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化妆品等领域。

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合作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双方的经贸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协定在减少了贸易壁垒、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降低关税、缩短进口流程和增加贸易机会,中韩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前景潜力巨大的服务贸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双方经济的不断转型,中韩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韩之间的教育、旅游、金融和文化等行业的合作正在逐步增加,预计未来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创新合作推动发展创新和科技合作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

两国政府也在加大创新合作方面的支持力度,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合作项目出现。

区域合作的推进中国和韩国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于整个东亚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韩之间的区域合作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预计未来将会在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结论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卓越,未来前景广阔。

两国在贸易规模和投资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服务贸易和创新合作的推动以及区域合作的加强将会进一步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经贸合作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中韩两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随着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中韩文化交流也日益活跃。

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还可以促进双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对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

一、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1. 交流的频繁性增加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度不断增加。

不论是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每年中韩两国都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文化节、艺术展览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参与者。

这一方面展示了中韩两国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另一方面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认识对方文化的机会。

2. 文化产品的互相借鉴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文化产品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国的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也在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双方的文化产品在相互借鉴中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这种文化产品的互相借鉴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3. 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也日益频繁。

两国之间不仅在电影、音乐、文学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还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如中国与韩国联合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屡屡取得佳绩;两国之间的文化节、展览等也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这种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中韩两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1.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双方可以增加文化交流项目的数量,扩大合作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可以为两国民众提供更多了解对方文化的机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 加强人员交流中韩两国可以加强在人员交流方面的合作。

中韩贸易现状与发展思考概要

中韩贸易现状与发展思考概要

中韩贸易现状与发展思考****(*********经管院 *******8摘要:中韩贸易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合作成就。

中国入世后,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但是也应看到,中韩贸易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持续扩大,但增速趋缓;双边贸易增长易受外部影响,波动性较大;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未发生根本性转变;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出现缩水等。

通过分析两国贸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韩贸易问题对策发展前景Abstract:China and South Korea trade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cooperation. China enters the WTO,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broader prospects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but it should be noted, China and South Korea trad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continues to expand, but growth slowed down; growth of bilateral trad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effects of volatile; trade commodity structure has improved, but fundamental changes occur; Kore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shrunk so the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ateral trade and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Korea Trade; Problem; Strategy; Prospects一、绪论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是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在海外投资的20%以上。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现状。

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与此中韩两国作为地理相邻、文化相近的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本文首先回顾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和面临的挑战。

然后,重点分析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现状,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模式、合作成果等。

提出促进中韩文化产业合作的建议,以期为未来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创新的市场策略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

政府方面,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法规,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负责文化产业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同时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还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

市场策略方面,韩国文化产业注重创新和差异化,通过精心策划和营销,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例如,韩国的电影、音乐、电视剧等文化产品以其高质量、独特的风格和富有创意的内容,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同时,韩国文化产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韩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资源方面,韩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韩国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韩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韩国文化产业还注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作品。

韩国文化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凭借创新的市场策略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布局。

中韩文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中韩文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韩文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院别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刘宇昕学号012130111指导教师苑浩畅职称讲师2017 年 4 月15 日中韩文化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伴随全球经济整体化的全面发展,世界多元化的逐步发展,文化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开发项目,将文化贸易作为他们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软实力”的重要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和古国,为了成为文化大国,必须从公民、企业和国家的角度全面重视起来,积极地提高文化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①作为我们友好的邻国——韩国,文化贸易发展迅猛,文化出口产品的高品质遥遥领先,基本实现文化现代化并对全球造成强大的影响,而我国的文化贸易却面临着严重逆差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与韩国的文化贸易现实状况的理解,明白中韩在文化输出上的距离,总结出中国在文化贸易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由此在汲取韩国文化贸易发展中启示的基础上,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对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阻碍作用,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以及建议要求。

关键词:文化贸易;软实力;自主创新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level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de a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project, the cultural trade as their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ir "soft power" important strategy. China as a long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nd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order to become a cultural power, must be from the citizen, business and national point of view, and actively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products. As our friendly neighbor - South Kore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de, cultural export products of high quality far ahead, the basic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a strong impact on the world, and China's cultural trade is facing a serious deficit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n cultural output is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in China's cultural trade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ultural trade in Korea,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de in China put forwar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Cultural Trade; Soft Power; Independent Innovation①赵学峰.中韩文化贸易发展与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13.15.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正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亚洲文化强国之一,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中韩文化产业合作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中韩文化产业合作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合作的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从韩流现象可以看到,韩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剧和时尚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不仅如此,韩国的游戏和动漫产业也非常发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市场的关注。

此外,韩国还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游客,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韩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韩国音乐、电影、电视剧在中国大获成功,中国市场成为韩国文化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

同时,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艺术团体、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

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传播,还为两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韩文化产业合作有许多优势。

首先,中韩两国之间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使得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容易。

两国在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喜好和共鸣,这使得两国之间的文化产品更容易获得对方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其次,中韩两国的文化产业互补性较强。

韩国在音乐、时尚等方面有较强优势,而中国在电影、动漫、游戏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两国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再次,中韩两国的文化产业合作有利于促进人员流动和技术交流。

两国的艺术家、创作者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从而提高各自的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中韩文化产业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双方在法律环境和版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韩国的版权保护体系相对完善,而中国在此方面还有待加强。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中韩两国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丰厚,有着广泛的交流与互通的基础。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文将从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原因和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现状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领域涉及面广,包括文化艺术、经济贸易、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中,影视、音乐、时尚等文化产品在两国之间交流的尤其活跃。

在文化方面,韩国的流行文化风靡全球,在中国也是备受欢迎的文化产品之一。

例如,南韩歌手朴树在中国拥有众多歌迷,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更是在中国引起了轰动。

除了文化产品交流外,中韩两国在旅游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加强。

中国游客南韩的数量连年攀升。

这其中包括韩国的美食、购物、文化和赏景等,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游客前往旅游。

在文化交流方面,两国政府从高层次到民间都非常重视。

中国和韩国政府都积极推进“中国-韩国文化年”活动,互派文化团体、交流文化产业、举办文化活动等。

中国和韩国的中小学也在互派师生,进行文化交流。

二、原因中国和韩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天然的优势。

此外,中韩两国在国际舞台上一起获得了许多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增加两国的相互了解。

另外,随着中国和韩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因为两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的文化市场同样受到了韩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年轻人对韩国流行文化的热衷,推动了两国文化产业的相互交流,由此带动了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

三、展望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中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机会和挑战。

更加全面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未来的文化交流有望大力推动双边文化的融入,共建更加美好的中韩关系。

此外,文化交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治和经济问题,尤其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可能会对文化的交流造成障碍。

同时,文化交流也需要全面、公平和持续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在文化交流中,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交流的热情。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范围
包括音乐、影视、出版、动漫、 游戏、广告、设计等领域。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韩 国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 ,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韩流文化的兴起,韩 国影视剧、音乐等在全球 范围内受到追捧,文化产 业迅速壮大。
成熟阶段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逐 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 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 。
05
中韩文化产业合作挑战 与机遇
中韩文化产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01
文化差异
中韩两国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
能对文化产业合作产生一定影响。要克服这一挑战,双方需要增进相互
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寻求文化共鸣。
02
市场竞争
随着全球文化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加剧,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均
网络游戏
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在线多人游戏。许多韩国开发的游戏在全 球范围内都拥有大量的用户。
电竞产业
电子竞技在韩国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也是一项专业的竞技运动。韩国的电 竞选手在全球电竞赛事中经常取得优异成绩。
0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中国文化产业定义与范围
定义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创造、生产和传播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或 服务,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
促进民间交流
文化产业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两国民间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为双边关 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深化中韩文化产业合作的策略与建议
1 2 3
加强政策沟通
双方政府应加强政策沟通,为文化产业合作创造 有利的政策环境,推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 审批程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现状摘要:2007年是中韩建交十五周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

自中韩建交以来,伴随着中韩两国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对韩文化产品贸易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本着以中韩文化交流贸易双赢为出发点,结合韩国文化产业形成的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本文对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提出利用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途径,来扭转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现状。

关键词:中韩贸易;贸易逆差;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一、文化产业与中韩贸易现状(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90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21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

文化产业能生产出更多的文化产品,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发现或者重构现代生活的意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这一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文化产业范围内的各产业相互联结,其“波及效果”会带动其他类别的产业。

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无论是依据4P′S,还是依据4C′S原理来进行。

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而在国际贸易中“文化”逐渐突显出其重要性,成为基本的营销要素。

韩国对外贸易的经验告诉我们: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这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

“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

(二)中韩贸易逆差与“文化产业交流”贸易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然而,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同韩国相比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随着中韩双方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中方的贸易逆差数额也在逐年增大。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除去台湾地区不算,2005年中国与之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是韩国。

总逆差41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 1%。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韩两国200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598.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出口额为561.4亿美元,进口额达1037.5亿美元,逆差476.1亿美元。

这意味着中方要动用更多的国际储备才能实现彼此间的贸易平衡。

显然,这充分说明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代价比韩方要大得多。

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指出,涵盖了韩国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因特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50万亿韩元(按当年汇率约合437亿美元),约占当年韩国GDP的6%(世界平均是4%,中国是3%),比200 3年增长13.3%,远高于同期4.6%的经济增长率。

韩国文化产业中主要门类比重是:出版业占37.8%,广告占16%,广播占15.5%,动画0.5%,漫画1%,数字教育及信息1.8%。

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为9.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7%。

其中游戏产业出口额最大,为2.614亿美元(占文化产业出口比重28%),比上年出口增长19.2%。

按照韩国文化观光部的划分,韩国文化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必然是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

韩国政府把中国内地看作韩国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正大力推进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其最大市场。

韩国外交通商部指出,到2010年,韩国要力争出口到中国文化商品占10%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文化产业低迷与对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一)中韩文化产业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所说:“在文化产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如何发展,国家战略政策得法是关键所在。

韩国的成功已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1.在组织管理机制方面的比较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设立的“文化产业局” 是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

文化观光部先后设立“韩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

近年又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

由其全面负责文化产业具体扶持工作,同时侧重音乐、动画、漫画和卡通形象产业的发展。

与原有的广播影像、电影、游戏等主管单位分工协作,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在总结以往运作情况的基础上,文化观光部为下属的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国际广播交流财团5个部门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旨在避免业务重复,加强信息交流,将原来分散组织的活动“大型化”、“集中化”,提高工作的整体效果。

比较我国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上领导和管理的现状:在这方面,作为主管一省文化产业发展最高领导的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文是最好的说明。

文章将我国目前文化体制的弊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政事、政企不分,管办不分”、“二是国有文化资产被条块分割,上下分割,部门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效益低下”、“三是政府包办文化、公款消费文化、文化市场发育缓慢”。

这些精辟的话可以说是句句说到点子上了。

尽管目前在中国进行彻底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困难重重,但是不在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大力气,想绕开文化体制改革而另辟蹊径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2.在资金支持机制方面的比较韩国政府采取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2年文化产业振兴院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年上调9.1%,进入“1兆韩元时代”,2003年达1兆1673亿韩元。

随之,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3.5%增长到约17.9%。

另外,韩国政府还通过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

另外,它还通过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及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仅仅把文化视为宣传教育的工具等多种因素,对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限制很大,虽然“从政策角度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松动”,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文化企业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文化企业投资趋向,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1.未将文化元素转化并进行经济化传播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我们要求将中华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向世界介绍、推出中华民族的精神。

显然,因为其一旦被外国人所接受,则会加速文化产品乃至普通货物的对外贸易。

然而,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化,生产出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

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因此而痛心地说:中国文化产业无外贸!端午节成为韩国的,并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申请书写得清清楚楚:韩国的端午祭源于中国,但现在却凝聚了韩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

花木兰是中国的,但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了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成了日本品牌。

这些国家表面上以套用中国的历史故事为内容,实质上却在宣传自己的文化思想,从而使中国的文化元素变成他们的了。

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我国文化资源的浪费,更是摧毁了我们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内核,在思想和文化上对中国人的基因进行了改造。

但我们至今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醒。

2.货物贸易体系未能承担宣传文化元素的责任WTO《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将文化产品分为三大类近20项,中国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分为9个领域。

从这些定义、分类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涉及的面广、涉及到的传统产业多。

可以这样说,没有传统产业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中国货物贸易的总量毋庸赘言,但是货物贸易体系却没有能够对文化产品贸易做出应有的贡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货物贸易与文化贸易分属不同的产业,两者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消费需求和方式等都不同,造成经营方式、贸易方式等都不一样。

从主观上来说,重视文化娱乐活动,轻视文化贸易的现象严重;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收期较长,也使从事货物贸易的人不大关心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货物贸易的生产者可以就是经营者,但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却绝大部分不是经营者,这造成了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使投资者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的投资兴趣减少。

三、结语我们要敢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进行包装和演绎。

我们不怕这种文化资源有多古老,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加入现代元素就一定能使其焕发青春,这其实为我们大规模、高投入的制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利用货物贸易体系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商品生产企业应该培养、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在产品开发、生产设计上与文化产业结缘、升级。

具体来说,从商标设计到产品理念、营销模式,以至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战略的重构、产品的升级换代等,都应该体现出文化内涵。

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了先例:海尔集团拍摄了近200集的《海尔兄弟》动画片,成功地宣传了中华文化思想和理念。

如果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仍然不自觉,那么在加工贸易、贴牌生产、跨国公司本地化等浪潮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元素将迅速消失,更不要谈对外文化贸易了。

文化资源是不会短缺的,短缺的只可能是资本、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那些有特别创意和高技术手段的人才是文化产品生产和贸易中最重要的,而这些只能由大规模的公司和成熟的市场去培养。

中国政府已认识到了文化贸易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一些运作经验。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建设方向不变,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1]倪军.“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营销要素[J].现代商贸工业,2007,(7).[2]蒋晓梅.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刘晓惠.国际贸易及贸易促进国际经济合作[J].现代商贸工业,2007,(3).[4]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学海,2006,(10).[5]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