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的疾病(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医学耳鼻喉科学知识点

医学耳鼻喉科学知识点耳鼻喉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耳、鼻、咽喉及相关结构的疾病与治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医学耳鼻喉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耳科学知识点1. 耳朵结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2. 耳聋类型: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是由外耳、中耳传导功能障碍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内耳和(或)听神经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耳聋则是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混合病变。
3. 耳聋的危害:耳聋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交和心理健康。
因此,保护耳朵,预防聋哑病是非常重要的。
二、鼻科学知识点1. 鼻腔结构:鼻腔包括两侧鼻腔、鼻中隔和鼻窦。
鼻腔内有多个鼻窦,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蝶突细胞。
2. 鼻窦炎类型:鼻窦炎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头痛、鼻塞、流脓等症状;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3. 鼻疾病的治疗:鼻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三、喉科学知识点1. 喉部结构:喉部包括声带、会厌、杓会厌和声门等组织结构。
声带是决定声音音调和音质的重要器官。
2. 喉炎类型:喉炎可分为急性喉炎和慢性喉炎。
急性喉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喉部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慢性喉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喉部不适和声音嘶哑。
3. 喉科护理:对于患有喉疾病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护喉部,远离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保持喉部湿润和充分休息也是预防喉科疾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了解以上医学耳鼻喉科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耳鼻喉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疾病的特点。
同时,加强对耳鼻喉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耳鼻喉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喉科学第八版 ppt课件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是喉的
主要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的
运动。
左侧喉返神经绕过主动脉,沿气管食返沟
上行,右侧喉返神经绕过锁骨下A上行,当其受
损时可致声带麻痹,由于左侧喉返神经径路较右
侧喉返神经长,故左侧病损机会多。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15
六、喉腔
声门上区(supraglottic portion) 喉腔分为 声门区(glottic portion)
声门下区(infraglottic portion) 声门上区:位于声带上缘以上,其上口通喉咽。
喉前庭:喉入口与室带之间。 又分 室 带:位于声带上方,与声带平行。
喉 室:位于室带和声带之间的腔隙。 声门区:位于声带之间。 声门下区:为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10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11
七、喉的血管
来源
1、甲状腺上动脉的喉上动脉和环甲动 脉
2、甲状腺下动脉的喉下动脉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12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13
八、喉的淋巴 声门上区组 声门下区组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14
九、喉的神经: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3
声门上、下区的CT解剖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4
二、喉软骨:
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
软骨等。其中环状软骨为喉部唯一完整的软骨,
对保持喉腔形态及呼吸通畅极为重要。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5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6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优势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优势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耳鼻喉与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耳与肾关系密切,肾开窍于耳;鼻与肺相关,肺开窍于鼻;咽喉则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着内在的关联。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时,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拥有多种独特且有效的手段。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脉象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耳鸣耳聋的患者,若辨证为肾精亏虚型,可能会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来补肾填精;若是肝胆火旺型,则可能会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
针灸治疗在中医耳鼻喉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耳部、鼻部和咽喉部的功能。
例如,针刺听会、翳风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针刺迎香、印堂等穴位对鼻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针刺廉泉、天突等穴位能够缓解咽喉肿痛。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
对于耳部疾病,如中耳炎,适当的耳部按摩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对于鼻部问题,如鼻塞,按摩鼻部周围的穴位,如鼻通穴、迎香穴,可以疏通经络,使鼻腔通畅。
中医还注重食疗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耳鼻喉疾病,会推荐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
比如,对于慢性咽炎患者,建议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银耳等;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则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发物等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
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之一是副作用较小。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经过合理的炮制和配伍,相对较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而且,中医治疗方法更注重调整人体自身的平衡和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科方向,研究耳鼻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中可能包括的一些内容:
1. 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耳鼻喉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2. 解剖学与生理学:学习耳鼻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耳部、鼻部和喉部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
3. 疾病诊断:学习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来判断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以确定正确的诊断。
4. 中药治疗:学习中医药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常用中药药物、方剂和草药的使用,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针灸疗法:学习耳鼻喉相关的针灸穴位和疗法,如耳针疗法、经络调理等,以及针灸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
6. 中医按摩疗法:学习中医按摩疗法(推拿)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包括穴位按摩、经络推拿等。
7. 经典医案学习:通过学习耳鼻喉疾病的经典医案,了解传统中医医师在诊治耳鼻喉疾病方面的实际经验和方法。
8. 中西医结合: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和技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和诊治耳鼻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个复杂而细分的领域,其课程内容和深度可能因不同的教育机构和课程而有所不同。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包括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学习内容还需根据实际课程设置和教材来决定。
临床医学 耳鼻咽喉课件 喉科学1

概述
• 喉软骨支架 • 喉内肌肉 • 喉的神经 • 喉腔 • 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 喉的生理
喉软骨laryngeal cartilages
• 会厌软骨 • 甲状软骨 • 环状软骨:喉部唯一完整环形软骨 • 杓状软骨 • 小角软骨 • 楔状软骨
laryngeal cartilages
喉软骨 支架
喉内肌 Intrinsic Musculature
喉内肌 Intrinsic Musculature
外展:环杓后肌
内收:环杓侧肌,杓肌
紧张与松弛:环甲肌,甲杓肌
喉腔laryngeal cavity
• 上界:为喉入口(概念) •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 • 以声带为界分为:
o声门上区 (supraglottic portion) o声门区 (glottic portion) o声门下区 (infraglottic portion)
环杓关节 Cricoarytenoid Joint
喉肌muscles of larynx
喉内肌
• 声带外展肌 环杓后肌
• 声带内收肌 环杓侧肌 杓肌
• 声带紧张肌 环甲肌
• 声带松弛肌 甲杓肌
• 会厌运动肌
杓会厌肌 甲状会肌 二腹肌 茎突舌骨肌
• 降喉肌 胸骨甲状肌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中、下咽缩肌
• 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内支:声门上区感觉 外支:环甲肌
•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ngeal nerve) 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 除环甲肌外所有喉内肌 声门下区感觉
Nerves of Larynx
Nerves of Larynx
支撑喉镜下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
【精品课件】耳鼻咽喉科学

蝶窦
蝶窦
• 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 内,由蝶窦中
隔将其分为左右两腔,
其开口于蝶筛 隐窝。
蝶窦口
鼻腔的生理
(一)呼吸功能 调温:丰富的血管 调湿:丰富的腺体(每天1000ml) 清洁:鼻毛过滤、粘液毯、溶菌酶、喷嚏反射。
(二)嗅觉功能: (三)共鸣作用: (四)反射功能:
喷嚏反射——清除刺激物 鼻肺反射——调节呼吸
一、通气功能(呼吸)
• 调温作用:丰富血管和海 绵状组织,升温33~35。C
• 加湿作用:分泌液1L/天 达声门下湿度98%,气管切 开后在造瘘口需放湿纱布
• 清洁作用:鼻毛滤尘、纤 毛粘液毯单向摆动、溶菌 酶抑菌、自净、保洁
粘液纤毛清除系统的运动
二、嗅觉功能
• 嗅区粘膜面积10cm2 • 嗅丝感受气体微粒至
鼻窦的生理
• 呼吸功能 • 共鸣辅助作用 • 减轻头颅重量
•
外伤后易感染发生疖肿。
•
又因皮肤与骨膜直接相连,一旦发
生
疖肿, 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 通称鼻腔。 起于鼻阀,止
壁。
于后鼻孔,有顶、底、内、外四
固有鼻腔
•顶壁
鼻骨、额骨、筛骨的筛板及蝶骨 构成 筛板薄而脆 有筛孔→前 颅窝
•底壁 即硬腭, 与口腔相隔
固有鼻腔
• 内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 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组成。
• 静脉无瓣膜, • 双向流动 • 挤压鼻、上唇部疖肿
(“危险三角区”)
细菌栓子
•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
二、鼻腔
• 为一狭长的腔隙,被鼻中隔分成大致相等的左右 两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案名称:咽喉科学

教案名称:咽喉科学一、教材分析咽喉科学是一门涉及人体咽喉部位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咽喉部位的生理、病理、解剖、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教案所选用的教材《咽喉科学》是一本系统介绍咽喉科学知识的专业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同时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使用。
二、学情分析本教案面向的学生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咽喉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症状有一定了解。
然而,对于咽喉疾病的详细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本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咽喉疾病的全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咽喉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估咽喉疾病的症状表现,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咽喉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具备实施治疗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服务患者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咽喉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特别是常用治疗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不同咽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用原则,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处理。
五、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以及相关医疗从业人员。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咽喉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通过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咽喉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模拟手术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咽喉疾病的治疗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