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阐释学派

合集下载

西方翻译流派

西方翻译流派

西方翻译流派: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西塞罗首次提出解释员式翻译,演说家式翻译=直译,意译自西塞罗以来,翻译开始看作文艺创作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贺拉斯翻译不要墨守成规,必要时创作新词或引进外来语第一部标准拉丁文《圣经》哲罗姆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文艺学派翻译是一门艺术德莱顿翻译三类:逐字翻译,意译,拟作《论翻译的原则》西方翻译理论第一部专著泰特勒译作英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翻译三原作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翻译三分法:语内语际,符际布拉格学派雅各布森《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创始人)对等观念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语义翻译逐字翻译原文,原作者伦敦学派(作者)直译客观,准确,过译忠实翻译重内容轻效果,纽马克归化交际效果交际翻译意译主观,译入语,欠译(读者)地道翻译译入文化语言学派重效果轻内容翻译的科学翻译即交际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交际理论奈达翻译过程:分析--转换--重组--检验翻译是交际活动思想概括翻译主要是意译为了意译,须改变语言形式赖斯(创始人)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性法则德国功能学派弗米尔目的论翻译行为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创始人《研究翻译的名与实》早期霍姆斯描写翻译研究翻译研究理论翻译研究应用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学派定义:将翻译理论概念置于更大的文学,社会和多元系统学派和文化框架之中考察,引进文学符号。

佐哈尔:创立术语多元体系描写学派图里:翻译规范(译语文化规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勒弗维尔:翻译-重写重写—操纵文化转向文化学派巴斯奈特:翻译等值女权主义翻译理论:谢莉西蒙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翻译是帝国的殖民工具翻译观阐释学派代表《通天塔:语言与翻译面面观.斯坦纳理解即翻译翻译步骤:信任-攻占-吸纳-补偿突出译者中心解构学派。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1罗曼·雅科布逊2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Ⅱ)3约翰·卡特福德论翻译转换4尤金·奈达论对等原则5 巴兹尔·哈蒂姆互文介入:利用翻译中缺省语篇的理论体系6玛丽·斯奈尔—霍恩比翻译:一种跨文化活动第二章阐释学派翻译理论1乔治·斯坦纳阐释的步骤2安托瓦纳·贝尔曼翻译及对异的考验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3凯瑟琳娜·莱丝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4汉斯·弗米尔翻译行为中的目的与委任5克里斯汀娜·诺德目的、忠诚及翻译中的惯例第四章文化学派翻译理论12 詹姆斯·霍尔姆斯翻译学的名与实13 伊塔玛·埃文—佐哈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14 吉迪恩·图里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15 安德烈·勒菲弗尔大胆妈妈的黄瓜: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系统和折射16 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17 西奥·赫曼斯翻译研究及其新范式18 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19 雅克·德里达巴别塔之旅20.保罗·德曼评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21.劳伦斯·韦努蒂文化身份的塑造第六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22.雪莉·西蒙翻译理论中的性别化立场23.劳丽·钱伯伦性别与翻译的隐喻24.巴巴拉·格达德女性主义话语/翻译的理论化25.冯·弗罗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批评第七章后殖民翻译理论26.道格拉斯·罗宾逊后殖民研究与翻译研究27.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翻译的定位28.盖亚特里·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29.埃尔斯·维埃拉解放卡利班们——论食人说与哈罗德·德·坎波斯的超越/越界性创造诗学第八章苏东学派翻译理论30.安德烈·费奥多罗夫翻译理论的任务31.吉维·加切奇拉泽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原则32.吉里·列维翻译是一个作选择的过程33.安娜·丽洛娃翻译研究的范畴6Roman Jakobson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of Translation”布拉格语言学派创始人罗曼·雅科布逊1959年发表的《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首先将语言学、符号学引进了翻译学,他把语言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三分法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6
当前您正浏览第六页,共六十一页。
3、哲罗姆(Jerome) • 第一部“标准”拉丁语《圣经》的翻译,并提出了翻译
理论和切实可行的翻译原则: • 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提出“文学用意译,
圣经用
4、德莱顿(John Dryden 1631-1700 )
3、赖斯的理论总体上是建立在对等理论之上,其实质指的是译文 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21
当前您正浏览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德国功能学派与诺德
二、弗米尔(Vermeer):目的论 skopos theory
1、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性法则。
2、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翻译行为”概念。
3、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 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11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布拉格学派与雅各布森
一、主要翻译论点:
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
2、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二、雅各布森(Roman Jokobson 1896-1982)
1、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为该派开山之作。
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
5、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不足,可通过 借词、造词或释义等方法对语言进行处理。
6、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存在时态、性、数等语法
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
13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伦敦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的社 会环境所决定的。语义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 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该派观点反映到翻译领域,即译文 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述评

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述评

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述评张曼[摘要]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是阐释学派的代表之一。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行为,其本质就是理解,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内的交流也属于翻译的范畴,所以翻译比创作更广泛,也更重要。

他肯定了翻译的可行性,将翻译的过程分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为译者的主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但他的翻译思想也有局限性,如翻译的范围界定得过于宽泛,翻译理论并不完整等。

[关键词]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可译性;译者的主体性[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21)01-0071-05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出生于法国巴黎,先后任教于英美知名学府。

1975年,他的语言和翻译理论专著《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出版,成为阐释学翻译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斯坦纳认为,翻译即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传承文化,有时候甚至比创作更重要。

他将阐释学理论应用于翻译之中,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行为,打破了传统,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

一、翻译即理解不同的翻译家对翻译的定义不同。

有人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如奈达(Eugene A.Nida)和卡特福德(J.C.Catford);还有人认为解释也属于翻译,如纽马克(Peter Newmark)。

他们所说的翻译都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斯坦纳则认为,翻译不仅包括两种语言间的语际翻译,还包括同种语言间的语内翻译以及符号和语言间的符际翻译,他认为任何方式的交流都是一种翻译,甚至人们的谈话都是一种[作者简介]张曼/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硕士(四川成都611844)。

翻译。

[1]每一个语言现象都具有时间性,所以我们每用一个词就等于是打开了它的全部历史。

要透彻地理解一段话,就要尽一切努力恢复原来说话时它所具有的价值和用意,因此,听别人说话的过程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将别人话语的用意理解清楚,就需要有一个对词语意思的选择和理解过程。

当代中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中西方翻译理论

RED
信达雅的追根溯源
•支谦《法句经序》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RE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严复提出雅的原因
•针对特定的翻译对象 即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精理微言” •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 即中国的士大夫
RED
林纾 --- 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
译才并世数严林
RED
翻译特点
A
B
C
古 为 洋 用
古文家
又 快 又 好
RED
周作人
• 著名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我国 最早的著名文学翻译家。曾是新文学运动的 先驱,《新青年》战斗阵地的一员。 • 其主要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是直译法的代 表。
RED
• 二十年代初,周氏兄弟便鲜明地使用“直译”这个术语来概括他们的译 学主张。1925年,周作人为其译文集《陀螺》写的序文中,十分精辟 地阐述和总结了有关“直译”的理论,并指明了“直译”与“死译”、 “胡译”等的界限: • “我的翻译向来用直译法,……我现在还是相信直译法,因为我觉得没 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直译也有条件,便是必须达意,尽汉语的能力所能 及的范围内,保存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意义,换一句话说就是信与 达。近来似乎不免有人误会了直译的意思,译文只要一字一字地将原文 换成汉语,就是直译,譬如英文的Lying on his back一句,不译作 ‘ 仰卧着’,而译为 ‘卧在他的背上’,那便是欲求信而反不词了。据 我的意见,‚仰卧着‛是直译,也可以说是意译;将它略去不译,或译 作‘坦腹高卧’以至‘卧北窗下自以为羲皇上人’是‘胡译’, ‚卧 在他的背上‛这一派乃是死译了‛。
RED
郭沫若
• 作家、诗人、翻译家 • 郭沫若的翻译实践从1919年翻译歌德的《浮士德》 开始,一直到1947年结束,历时约三十年的时间。 • 《雪莱诗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海涅诗选》、《 屠场》 、《战争与和平》 《泰戈尔诗选》等 •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翻译家不是 鹦鹉名士,强调翻译中的创作精神,认为好的翻译 等于创作,翻译与创作等同论是他最突出的翻译理 念之一。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I)解析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I)解析

他们将非语言因素纳入研究视野,创建关于翻译 的描写、评估或教学的模式,在探讨翻译语篇问题 的同时也揭示世界观、意识形态或权力运作对翻译 的迹象和特征。他们不再像以往的语言学派学者那 样把翻译仅仅看成是过程和行为的影响。他们的研 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透露出向文化转向的迹象和 特征。他们不再像以往的语言学派学者那样把翻译 仅仅看成语言转换的过程,而同样意识到翻译是体 现和推动社会的力量。在他们的理论框架和具体分 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语言学以及翻译的语言学 派对语言和社会关系的新认识。也许我们可以把称 作他们是新一代语言学派,“第二代语言学派”。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描写语言学阶段——(从1943年—1959年)主要集中于 句法、词法和语义翻译问题的描写研究。
交际理论阶段——(从1959年—19、最丰产的时期。
社会符号学阶段——(70年代以后)其研究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一方面,他保留了交际理论的观点,另一方 面,他对自己以前的不少观点或修正,或补充和发展。 他更加关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并开始采用社会语 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翻译问题。
斯奈尔-霍恩比:“译文文本不再是原文文本字当句对 的临摹,而是一定情境,一定文化的组成部分。文本不 再是语言中静止不变的标本,而是读者理解作者意图并 将这些意图创造性再现于另一文化的语言表现”。翻译 不仅受制于文化,同时又对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 翻译被看成是重写,是操纵,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社会 行为。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翻译理论家。他原 籍俄罗斯,后移居捷克,最后加入美国国籍。他于 1959年发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从语言学的角度 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中存在 的一般问题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为当代语言学 派翻译研究的理论方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奉为 翻译研究经典之作。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流派及其理论家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流派及其理论家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主要翻译流派及学者语言学派翻译理论Roman Jakobson 罗曼·雅科布逊原籍俄罗斯,后移居捷克,最后加入美国国籍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J. C. Catford 约翰·卡特福特,英国Eugene Nida尤金·奈达,美国Basil Hatim巴兹尔·哈蒂姆Mary Snell-Hornby玛丽·斯奈尔—霍恩比阐释学派翻译理论George Steiner乔治·斯坦纳,英国Antoine Berman安托瓦纳·贝尔曼,法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Katharina Reiss 凯瑟琳娜·莱斯,德国Hans Vermeer 汉斯·弗米尔,德国Christiane Nord 克里斯汀娜·诺德,德国文化学派翻译理论James Holmes 詹姆斯·霍姆斯Itamar Even-Zohar伊塔玛·埃文—佐哈,以色列Gideon Toury 吉迪恩·图里AndréLefevere安德烈·勒菲弗尔Susan Bassnett苏珊·巴斯奈特,英国Theo Hermans西奥·赫曼斯,荷兰解构学派翻译理论Walter Benjamin瓦尔特·本雅明,德国J. Jacques Derrida 雅克·德里达,法国Paul de Man保罗·德曼,美国Lawrence Venuti劳伦斯·韦努蒂,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Sherry Simon雪莉·西蒙,加拿大Lori Chamberlain劳丽·钱伯伦Barbara Godard 巴巴拉·格达德,加拿大Luise von Flotow 路易斯·冯·弗罗托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Douglas Robinson 道格拉斯·罗宾逊,美国Tejaswini Niranjana 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印度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盖亚特里·斯皮瓦克,印度裔美学Else Ribeiro Pires Vieira埃尔斯·丽贝罗·皮尔斯·维埃拉,巴西苏东学派翻译理论安德烈·费道罗夫吉维·加切奇拉泽吉里·列维安娜·里洛娃。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4、文本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5、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6、翻译批评:就翻译批评的目的、标准、步骤与方法提出见解,见《翻译入门》、《翻译教程》。
(三)交际理论派与奈达
奈达(Nida) ◆ 语言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极丰,其理论对西方当代翻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伦敦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语义 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该派观点反 映到翻译领域,即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 卡特福德 (Catford):著有《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 方面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 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的 第一部专著。
◆ 优秀的译作必须使读者领略原作的优点,并得到“同样强烈的感受” 。
◆ 翻译三原则: ◆ 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 ◆ 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二、 翻译的语言学派
4、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称。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
5、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不足,可通过借词、造词或释义等方法对 语言进行处理。
6、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存在时态、性、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
(二)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纽马克(Peter Newmark) 1、从语言意义入手,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中某一语言单位或片段,即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