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

第一节绪论

一、服务之定义

何谓服务?品管大师裘兰(Juran)将服务定义为「为他人完成工作」。而Kotler 说「所谓服务是指一项活动或利益,由一方提供予另一方;本质上是无形的,也不产生任何事物的物权转变」。现代营销学者Buell将「服务」定义为「被用于销售或配合销售而连带提供的各项活动、利益或满足」。另外,杉本辰夫认为服务是直接或间接以某种型态,有代价的供给需要者所需的事物。浅井庆三郎则认为服务是指由人类劳动所产生,依存于人类行为而非物质的实体。林建山教授认为服务是帮别人的忙,即一个人或组织代替另一个人或组织作事。

服务是一种行为、表现及努力(Lovelock,1991)。服务就是以亲切友善的态度、精确熟练的工作技巧来满足顾客之需求,同时使顾客在消费时感受到重视。更必须随时以顾客为中心,切实覆行对顾客的承诺,直到顾客满意为止。服务业将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仔细思考将会发现「服务」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哈佛大学管理研究所教授李维特(Theodore Levitt)认为服务不再是行业的分类标准,而成为各行业的共通因素;当我们对服务的日益了解后,服务业与非服务业之间的区分,就会变得愈来愈没意义,因为只是各产业中服务的成份多寡的差异而已,每个人所从事的都是服务业。

二、服务之特性

服务具有以下四点特性(Sasser,1987):

1.无形性(Intangibility):服务没有实体,所销售的是无形的产品,是一种行为,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项「产品」前,不易评估此「产品」之内容与价值。

2.同时性(Simultaneity):即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服务于进行时,通常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必须同时在场,即服务的提供与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3.异质性(Heterogeneity):同一项服务,由于服务供应者与服务时间、地点的

不同或服务者当时的精神、情绪而有所不同。即均匀的服务水平较不易维持。

4.易消灭性(Perishability):服务无法储存,没有「存货」。

除了以上四点特性外,服务与一般的实体产品有下列几项显著不同的特征:

1.服务的产生与服务的提供是同时发生,无法提前生产或储存。

2.服务无法集中制造、检验或储存。

3.服务无法展示,也没有样本可供顾客在服务提供之前查看;即使可提出不同

的范例,但实际的服务情况并不会完全相同。

4.质量保证工作须在提供服务之前完成,而非如制造业在生产之后才进行质量

管制的工作。

5.服务通常是在顾客面前,由一些管理当局无法直接影响的人员负责提供。

6.接受服务者并未收到有形物体;服务的价值需视个人之经验而定。

7.服务的经验无法转售或移转给第三者。

8.服务的接受者对服务的期望是影响其对服务结果满意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

9.服务提供的过程中顾客必须接触的服务点愈多,愈不容易对此服务感到满意。

10.服务的质量有绝大部份是经由个人的主观判断。

11.服务不当时,亦无法「退货」或「取消」。如果无法提供第二次服务时,赔偿

或表示歉意便是求取顾客谅解的解决方式。

1

.

12.服务的提供须透过某种程度的人际互动;买卖双方以个人化的接触来完成服

务过程。

三、质量与服务质量

(一)质量的定义

长久以来,「质量」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但一般人对它所含的概念却相当模糊,且对于质量的界定,由于观点的不同,而产生许多不同的定义。在此举出几位品管大师对质量及服务质量之定义并说明其中之异同。

Garvin(1984)认为定义质量可以有五种不同的方法:

1.「哲学」法:质量是一种直接上的优良,只有接触该物体时才能感受得到。

2.「产品为主」法:质量的差异来自可衡量属性的差异。

3.「使用者为主」法:最能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即是高质量,也就

是Juran所谓的「适合使用」。

4.「制造为主」法:质量为符合规格的程度。

5.「价值为主」法:以价格或成本的观念来定义质量,即质量乃在一可接受

的价格或成本范围内,提高消费者效用与满足。

林英峰教授认为质量是指材料或产品具有某些满足人类欲望的特性。Juran 「适合使用」(fitness for use)的定义,质量可依设计、制造、使用三个阶段,划分为设计质量、制造质量、使用维修质量三种。以「适合使用」来界定质量是出于顾客的观点,而Crosby「符合规格」(conformance to specification)是出于生产者观点。美国品管学会(ASQC)及欧洲品管组织(EOQC)则提出「能够满足所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整体特质与特性」的质量定义。

(二)服务质量的概念

Sasser,Olsen及Wyckoff(1978)认为,服务水平(Service level)类似质量的观念,服务水平指的是所提供的服务为顾客所带来的外显与隐含利益水平,可再分成期望服务水平(Expected service level)及认知服务水平(Perceived service level)。

Parasurman、Zeithaml及Berry(1985)三位学者整理服务质量相关研究的资料,归纳出「服务质量的特性」:

1.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衡量比对产品质量的衡量要困难。

2.顾客对服务质量的好坏认知,通常来自顾客期望得到的服务及实际感受

到的服务,两者之间的差距。

3.服务质量的衡量不只是看服务的结果而已,同时也包含了在服务传递过

程的衡量。

Rosander 认为,由于服务的一些特性,服务业需要一个比制造业更广的服务质量;如:(1)人员绩效的质量;(2)设备绩效的质量;(3)资料的质量;(4)决策的质量;(5)产出的质量。

Gronoos(1982) 将服务质量分为:(1)技术质量(Technical Quality)-指实际所传送之服务内容的质量水平;(2)功能质量(Functional Quality)-服务传递的方式,可决定顾客最后所知觉到的整体服务质量。

Gronroos(1900)认为,顾客在接受服务前会先有一个期望质量(Expected quality),接受服务后会产生经验质量(Experienced quality),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为总体认知质量(Total perceived quality),如果经验质量大于或等于期望质量,

精选范本

第二十章服务质量管理 3

则总体认知质量是好的,反之则为差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James L. Heskett 认为顾客是以认知质量与期望质量间的关系,来衡量其所接受的服务;如图20-1所示:

高服務品質

服務的

正面認知

期望

實際

服務的

負面認知

產能利用率

的百分比0% 25% 50% 75% 100%

停頓期 尖峰期

图20-1:服务产能与服务质量关系图

(三)服务质量的分类

综合服务业的种种特征,服务质量大致可分成五类:

1.内部质量(internal qualities):使用者看不到的质量。例如:航空、铁路、电

话、饭店、百货公司、游乐区等的设施,是否发挥功能,全赖其保养程度而定。这种保养性、整备性如果做得不充分,则对使用者的服务质量就会低落。

2.硬件质量(hardware qualities):使用者看得见的质量。例如:百货公司或商店,

为售与使用者而购进的商品的质量。餐馆菜肴的滋味及质量,饭店的室内装潢,火车、飞机的座位、宽度、硬度、照明亮度等。

3.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ies):使用者看得见的软性质量。不当的广告、账单

金额算错、银行记帐错误、计算机的失误、送错商品、飞机、火车意外事故、电话故障、商品缺货、污损等。

4.实时反应(time promptness)服务时间与迅速性。排队等候的时间,营业处店

员(或餐馆女侍)前来接待的时间,申请诉怨或修理的答覆时间,服务员到现场的时间,修理时间等。这些虽然也属于软件质量的一部份,但是由于服务的时间及迅速性特别重要,因此特别分列为一项。

5.心理质量(psychological qualities):有礼貌的应对,款待亲切。

第二节服务质量之衡量

一、服务质量构面

(一)Sasser, Olsen, Wyckoff于1978年提出衡量服务质量的七个构面:

1.安全(Security):顾客对服务系统可信赖的程度。

2.一致性(Consistency):指服务是齐一的、标准化的,不因服务人员、地点或时

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态度(Attitude):指服务人员的态度亲切有礼。

4.完整性(Completeness):服务设备的周全。

5.调节性(Condition):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调整服务。

.

6.即用性(Availability):指交通方便。

7.及时性(Timing):指在顾客期望的时间完成服务。

(二)Martin提出服务质量应设定可行的标准,并认为衡量服务质量可分成程序构面与友善构面等两个构面:

1.程序构面,指技术面传递系统应有的属性

?便利(accommodation)?预备(anticipation)

?及时(timeliness)?有组织的流程(organized flow)

?沟通(communication)?顾客反馈(customer feedback)

?监督(supervision)

2.友善构面,指服务人员与顾客建立友善关系的能力

?态度(attitude)?注意(attentiveness)

?说话的声调(tone of voice)?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

?叫得出顾客的名字(naming name)?引导(guidance)

?建议性销售(suggestive selling)?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

?机智(tact)

(三)Sasser、Olsen、Wyckoff三人根据服务业的作业特性,提出以原物料、设备及人员三个构面的服务质量模式(如图20-2所示),而后三人又以顾客的观点,建立一个决定服务水平的模式,如图20-3所示。

二、服务质量之决定因素

(一)Quelch 与Takeuchi 于1983年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步骤,而提出衡量服务质量应依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与消费后三阶段来加以评估,分别有其衡量因素。

1.消费前考虑因素:

(1)广告效果与宣传绩效(advertised price for performance)

(2)过去的经验(previous experience)

(3)业者的行号与形象(company’s brand name and image)

(4)朋友的看法与口碑(opinions of friends)

(5)商店的声誉(store reputation)

(6)政府检验结果(published test results)

精选范本

第二十章服务质量管理 5

圖 20-2 服務作業特性服務品質模式

資料來源:Sasser et al.(1978)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Bosten:Alley and Bacon Inc.

圖 20-3 就顧客觀點之服務水準模式

資料來源:Sasser et al.(1978)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Bosten:Alley and Bacon Inc.

2.消费时考虑因素:

(1)对服务人员的评价(comments of personnel)

(2)服务保证条款(warranty provisions)

(3)服务与维修政策(service and repair policies)

(4)索价(quoted price for performance)

(5)绩效衡量标准(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6)支援方案(support programs)

3.消费后考虑因素:

(1)使用的便利性(convenience for use)

.

(2)可靠度(reliability)

(3)维修、客诉与保证的处理(handling of repairs, claims, warranty)

(4)服务的有效性(service effectiveness)

(5)零件的实时性(spare parts availability)

(6)相对绩效(comparative performance)

(二)根据Berry等学者的研究,认为衡量服务质量应包括十项因素,其意义简单说明如下:

1.接近性(access):容易联络,服务地点设于交通方便易到达之处、

等候服务的时间短、可提供服务时间长、接受服务方式多元(例如:

亲洽、电话、传真、网际网络…等)。

2.沟通(communication):用顾客听得懂的话跟他交谈及愿意倾听顾客

所说的话,解说服务本身的意义、解说服务的花费、解说服务与花

费的互动(trade-off)、保证消费者有问题必将处理。

3.胜任性(competence):具备执行服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接触

(contact)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后勤支援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

术。

4.礼貌(courtesy):接触人员(包括直接服务人员及电话服务人员)

有礼貌、尊重顾客、体贴顾客及友善的态度表现。

5.信用性(credibility):值得信赖感(trustworthy)、可信性(believability)、

诚实,包括牢记消费者权益。

6.可靠度(reliability):包括绩效(performance)、可靠度(dependability)

及一致性,意指公司执行服务第一次就做对,也表示公司尊重其承

诺。

7.反应力(responsiveness):包括员工对提供服务的意愿或敏捷度

(readiness),例如:马上正确的回答顾客问题、立即提供顾客所需

服务。

8.安全性(security):使顾客免于危险、风险和怀疑的自由,确保顾客

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信赖感(confidentiality)。

9.有形性(tangible):包括服务的实体设施、员工的外观、提供服务的

工具和设备、服务的实体表征。

10.了解(understand)/熟知(knowing)顾客:全心致力于了解顾客需

求、探知顾客的特殊需求、提供个别的注意、认识经常往来的顾客。

三、服务质量之衡量模式

(一)PZB模式

Parasuraman、Zeithaml 与Berry 于1985年发展出一个服务质量的观念性模式(简称PZB模式,如图20-4所示),这模式主要在解释服务业者的服务质量为何始终无法满足顾客需求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必须突破模式中五个服务质量缺口,服务质量的五道缺口为:

精选范本

谈航空公司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

谈航空公司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辐射与之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航空运输业表现得极为明显。但与国际一流的航空公司相比,我国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普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没有对服务质量衡量的统一标准,缺乏科学系统的测量指标体系,对乘务员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航空公司的未来发展都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如何利用航空公司自身特点、乘客的消费心理,建立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帮助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企业竞争力,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国内外航空公司发展现状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50%,而到2000年,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数的80%。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业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消费者对民航客运的大量需求,推动了我国民航业不断向前迈进。中国民用航空局发表的“2017年世界航空运输概况”显示,全

国民航实现利润601.3亿元,同比增长10.5%,旅客运输量5.36亿人次,海南航空、南方航空在全球航空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与突破性快速发展的航空业相比,我国还要追求质与量同步发展。服务作为航空公司文化与形象的核心,直接面对消费者,客舱服务成为一把双刃剑,打造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稳固旅客对航空公司品牌的忠实度成为其直接影响要素。在如今员工和公司利益一体化的环境下,营造全方位的服务机制、提高客舱服务质量,不仅仅关系到航空公司的未来发展,更是直接牵动着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制定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设立预见机制,成为目前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首要任务。二、客舱服务质量 由于航空公司的特点,航空客舱服务质量可表述为:在航运过程中,由乘务人员在客舱对旅客进行的,为满足其提供安全、准确、方便、舒适并有其使用价值的服务,并以满足旅客旅行中需求程度为主要目标。客舱服务主要包含安全性、经济实用性、时间合理准确性、功能性、高素质性与舒适性等特质。大部分的服务是消费时或消费后的附加增值过程,一般来说服务与消费具有同时性,服务的过程或许就是此次消费的结果。从旅客的角度出发,旅客会参与服

服务质量与管理论文

营造服务文化,建设企业未来 班级:11017 学号:110501704 姓名:史俊微 服务文化是什么,也许大多数人对服务文化还没有任何概念。在我们享受服务的时候,我们也许只关注了服务人员对我们的服务态度与服务内容。在我们成为服务人员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注重于服务的态度与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化的,可实际操作的。可服务文化呢,它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它包含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看看服务文化的具体解释。 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对用户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理念系统是服务文化建设基础,是服务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影响服务中一切问题的根本,根植于服务理念中产生的服务态度、行为,对服务素质、技能的要求,服务体制、标准的制定以及服务设施建设,都将对企业最终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产生影响。服务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服务文化除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空间特征和魅力。 1、开发性,服务文化是开发的文化。服务文化致力于开发顾客、员工和服务资源(为企业带来生机活力的不断增值的资本),赋予员工工作生活意义,激情燃烧的创新服务。 2、创新性,服务文化是品牌创新的文化。引领企业实施观念机制流程方式手段全方位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资质和社会的生活品位。服务品牌是撬动市场的杠杆,是服务文化的精品标志和传播载体,是赢得顾客忠诚的点金术。而服务文化是服务品牌的灵魂和支撑。 3、经营性,服务文化是义利并举的经营型效益型诚信文化。经营顾客经营员工经营团队,最大限度的为顾客、员工创造价值。 4、和谐性,服务文化是和谐共赢基业常青的文化。 5、人本性,服务文化是人本管理的文化,是以顾客为本的情感性沟通文化。 6、社会性,服务文化的原理适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单位 那么,如何营造服务文化,让服务文化中的理念成为企业服务质量与服务形象提升的法宝呢。 首先,需要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服务需求与对我们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企业需要做一个规范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随时搜索出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必胜客等一些快餐产品的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报告。可想而知,客户满意度调查是众多餐饮企业改善服务质量,保留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对现有的无形的服务文化评估的手段之一。除了顾客的满意度,还有什么是服务文化评估的手段呢,那就是内部满意度的调查。在企业中,如果员工对自己企业有诸多不满,他就不可能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工作,而企业就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服务理念。假如肯德基的员工都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且工资很低,员工对这种工作极不满意,那又怎么能很好的服务于顾客。除此重要的两项内容,对服务文化的评估还包括服务能力的调查。酒店里的员工几乎不会有能力去做一些IT行业的服务,他们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服务质量,也是服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完这几个方面后,做一个服务文化调研报告,确定服务文化建设的方向。 接着,企业就正式进入服务文化的设计,其核心内容就是本企业的服务理念。

4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快递服务行为,确保快递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创立企业服务品牌,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客户满意度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既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更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二条公司奉行“以客户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用优质并具特色的服务满足客户期望,树立快递第一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把“客户满意”作为公司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三条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行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将致力于形象品牌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满意的快递服务。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营运及营运管理岗位的全体员工。 第二章服务质量规范 第一条公司在充分认识快递行业特点并兼顾其他行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了管理人员服务标准、快递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和运输机动车辆

规范,为规范化服务提供共同执行的蓝本。 第二条经营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应做到:公正廉洁、诚信务实让快递人员放心;热情礼貌、语言规范让快递人员舒心;及时高效、倾力而为让快递人员称心;急之所急、想之所想让快递人员安心;人本关怀、温馨入微让快递人员顺心。 第三条快递从业人员基本要求: 一、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衣着整洁,发型朴实。 二、按规定着工装,女性束发。 三、语气和蔼可亲,语言文明礼貌。 四、快递人员应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您好!我是xx快递公司的,您的xx快件已到,请问今天有时间接收吗?”、“请问什么时候上门方便?”、“请仔细查收你的快件!”、“对快件有疑问请拨打xxxxxxx”、“再见!”。 第四条快递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发生以下所列行为: 一、与顾客约定好时间,却不按时达到,也没有及时与顾客联系的。 二、在送(收)上门过程中私自收取顾客加急费。 三、在送(收)过程中私吞顾客赠品。 四、在送件过程中,没有等顾客检查完快件就离开的。 五、在送(收)过程中对顾客言语不礼貌的,以及与顾

服务质量管理办法

服务质量管理办法 公司对服务质量的考核本着“细化标准、全面考核;分别权重、突出重点;量化指标、科学评价;明确等次、奖惩挂钩”的原则进行。力争“科学、合理、公正、客观”地对服务质量作出评价。 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代表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服务质量考核的组织工作。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工作组和重点客户共同参与,实施对公司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价工作。 本办法的考核对象是市场经营部、物流业务部、武汉业务部、订单处理中心、储运中心、招标分公司、计量检测中心。其考核范围是各业务部门所属的经营、服务项目。 服务质量考核工作以季度为考核时间点,具体形式是:在各部门月度自查自报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组的季度检查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重点客户对其服务质量开展公司抽查、问卷调查、客户投诉等多种形式而构成的完整的考核体系。每种形式所形成的量化结果再依据一定的权重形成季度考核结果,作为对服务质量的季度绩效评价,并兑现奖惩。 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统筹服务质量管理建设工作。 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公司质量管控建设规划。 2.制定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考核办法。

3.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组的工作,审定季度考核结果。 “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设在人力资源部),负责服务质量管理的日常事务和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草拟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包括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台账、报表、考核制度等。 2.收集各业务部门自查的月报报表,每季度组织进行服务质量考核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客户满意度调查。 3.组织季度质量分析会,出具质量分析报告。根据调查表和检查结果,每季度对各业务部门服务质量工作进行考核。 4.负责对客户投诉的处理跟踪、重点客户回访等工作,有效提升客户投诉处理满意度。

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摘要] 所谓酒店的服务质量,就是酒店服务活动所能达到规定效果和满足客人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综合,其主要由环境质量、设施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构成。餐饮服务人员在酒店服务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面对现实中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各种问题,本人通过在珀丽酒店六个月的实习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服务质量在酒店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酒店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顾客忠诚度。因此,本文根据酒店企业自身的特点, 来分析该酒店服务质量的问题及成因, 提出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理念和策略。将“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路径,运用于酒店业这样的具体行业,并针对该酒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酒店从业人员为本”的理念,对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提出相应对策,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酒店服务质量优化的可行对策和提升策略。 [ 关键词] 珀丽酒店; 服务质量; 以人为本提升策略 目录 一珀丽酒店在服务质量方面自身拥有的优势 (一)授权于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 (二)“领导下基层”走动式管理 (三)有效的制度管理 二珀丽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珀丽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1 服务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 2 服务质量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相匹配 3 部门之间缺乏服务协调和沟通能力 4 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服务缺乏时效性 5 机制因素和管理理念 (二)珀丽酒店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 2 酒店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3 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系统 三珀丽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建设酒店服务水平支持体系 (一)酒店管理者要强化服务质量意识,为员工树立好榜样

(二)完善已有的制度和加强监督管理 1 设立服务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2 制订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 3 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 4 盯紧关键时刻 (三)有效的激励管理 1 激励要因人而异 4 奖励正确的事情 3 公平性 2 奖励适度 (四)提高酒店内部协调性 1 加强沟通管理 2 推行岗位轮换制度 3 培育企业文化 (五)加强员工管理 1 员工招聘 2 员工培训 3 提高员工满意度 (六)加强顾客管理 1 管理顾客期望 2 加强顾客信息管理 3 引导和管理顾客行为 四结语 [正文] 一珀丽酒店在服务质量方面自身拥有的优势 (一)授权于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 美国学者鲍恩和劳勒(Bowen and Lawer)认为,酒店高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授权给员工,所谓授权是指管理者与处于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分享信息、知识、奖励、和权力。员工面对顾客时,需要有足够权力及时去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和意外事件等。管理者不可能也没必要花所有的时间去控制和监督,放手让员工自己管理和控制一些工作,不仅能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的尊重,让员工更有责任感。在提高了酒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顾客体验到酒店员工负责、热情、周到的服务,顾客满意度自然也会提高。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论文

酒店及旅游业服务质量管理 反思日志 自从我进入酒店这个行业,我一直在市场销售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从最基层的销售人员到目前的市场销售部管理者,一路走来,清楚地知道作为销售人员,在酒店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为酒店争取一位新的客户是如此不易;而当客人在酒店消费体验的过程中,由于酒店内部的服务出现瑕疵导致客户拂袖而去,又感到如此痛心疾首。在聆听徐教授对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课程中,内心产生很多的共鸣。细想一下,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酒店的管理者其实都很清楚,酒店除了提供客房舒适的床、餐厅丰富可口的菜肴等有形的产品外,更多的通过无形的服务将有形的产品呈现在客人面前,而事实上,重市场营销轻服务质量管理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服务质量是酒店管理的生命线,但许多酒店仍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突击,事后检查的方法,这难以保证服务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有五个维度即: 可靠性: 酒店提供的服务与承诺一致;设施完好;服务准时;确保无错误 回应性:酒店能时刻准备回应客人的要求;及时解决问题;愿意帮助客人 保证性: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员工;使顾客有安全感;礼貌待人 移情性:对客人个人的关注;让客人感受特别关怀;感到方便; 有形性:员工整洁专业;现代设备;令人喜欢的设施;装修感觉舒适若我们在以上五个维度的服务质量管理上不完善,将会失去客户的信任。我们来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一(来自到到网)

“最差的酒店”2011-3-30点评 酒店大堂很小,装潢一般,入住的标准间居然中央空调不送风,给前台打了电话后,等了2个小时都不来修理,也不回复原因,等到半夜3点,实在忍不住,又投诉前台,才勉强换了房间,如果你主动问,估计天亮也没修理工上门修理,真的不像XXXX这个品牌。(中央空调估计也没法短时间抢修好)。 案例反思: 从上诉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当顾客对酒店所提供的产品提出异议的时候,我们的由于员工的工作经验缺乏、对顾客的关注度不高,没能给客人及时的反馈或投诉处理,导致在可靠性、回应性、保证性及移情性方面的完全缺失,最终导致客人认为这是最差的酒店的评价,并殃及该酒店的连锁品牌声誉。一家酒店出现问题,同时影响到了连锁品牌的其他酒店。连锁酒店越多,起放大效应越大,对品牌的破坏作用也越大 案例二(来自携程网) “抢钱的酒店”2011-12-05点评 进入酒店非常惊讶,房间超大,布局合理,酒店客房部的人员及大堂的人员比较热情。但万万没想到我们预定西湖印象中餐厅的时候对酒店极其反感。 1、最低消费300元每人,住店客户也是必须满足。且态度生硬。 2、好吧,就300元每人。等我们到达餐厅,问服务员,小孩子也要满300元吗?其实也就问问,没想到服务员问了一句绝对讨打的话“你们家小孩吃东西吗?”,天哪,你们酒店老板员工的小孩子不吃东西的? 3、接着,服务员有揶揄了一句“我们董事长来也是要有最低消费的!”牛,这个小姐真牛。

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 第一节绪论 一、服务之定义 何谓服务?品管大师裘兰(Juran)将服务定义为「为他人完成工作」。而Kotler说「所谓服务是指一项活动或利益,由一方提供予另一方;本质上是无形的,也不产生任何事物的物权转变」。现代营销学者Buell将「服务」定义为「被用于销售或配合销售而连带提供的各项活动、利益或满足」。另外,杉本辰夫认为服务是直接或间接以某种型态,有代价的供给需要者所需的事物。浅井庆三郎则认为服务是指由人类劳动所产生,依存于人类行为而非物质的实体。林建山教授认为服务是帮别人的忙,即一个人或组织代替另一个人或组织作事。 服务是一种行为、表现及努力(Lovelock,1991)。服务就是以亲切友善的态度、精确熟练的工作技巧来满足顾客之需求,同时使顾客在消费时感受到重视。更必须随时以顾客为中心,切实覆行对顾客的承诺,直到顾客满意为止。服务业将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仔细思考将会发现「服务」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哈佛大学管理研究所教授李维特(Theodore Levitt)认为服务不再是行业的分类标准,而成为各行业的共通因素;当我们对服务的日益了解后,服务业与非服务业之间的区分,就会变得愈来愈没意义,因为只是各产业中服务的成份多寡的差异而已,每个人所从事的都是服务业。 二、服务之特性 服务具有以下四点特性(Sasser,1987): 1.无形性(Intangibility):服务没有实体,所销售的是无形的产品,是一种行为,因此消费者在「购 买」这项「产品」前,不易评估此「产品」之内容与价值。 2.同时性(Simultaneity):即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服务于进行时,通常服务者与被服务者 必须同时在场,即服务的提供与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3.异质性(Heterogeneity):同一项服务,由于服务供应者与服务时间、地点的不同或服务者当时 的精神、情绪而有所不同。即均匀的服务水平较不易维持。 4.易消灭性(Perishability):服务无法储存,没有「存货」。 除了以上四点特性外,服务与一般的实体产品有下列几项显著不同的特征: 1.服务的产生与服务的提供是同时发生,无法提前生产或储存。 2.服务无法集中制造、检验或储存。 3.服务无法展示,也没有样本可供顾客在服务提供之前查看;即使可提出不同的范例,但实际的 服务情况并不会完全相同。 4.质量保证工作须在提供服务之前完成,而非如制造业在生产之后才进行质量管制的工作。 5.服务通常是在顾客面前,由一些管理当局无法直接影响的人员负责提供。 6.接受服务者并未收到有形物体;服务的价值需视个人之经验而定。 7.服务的经验无法转售或移转给第三者。 8.服务的接受者对服务的期望是影响其对服务结果满意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 9.服务提供的过程中顾客必须接触的服务点愈多,愈不容易对此服务感到满意。 10.服务的质量有绝大部份是经由个人的主观判断。 11.服务不当时,亦无法「退货」或「取消」。如果无法提供第二次服务时,赔偿或表示歉意便是求 取顾客谅解的解决方式。 12.服务的提供须透过某种程度的人际互动;买卖双方以个人化的接触来完成服务过程。 三、质量与服务质量 (一)质量的定义 长久以来,「质量」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但一般人对它所含的概念却相当模糊,且对于质量的界定,由于观点的不同,而产生许多不同的定义。 在此举出几位品管大师对质量及服务质量之定义并说明其中之异同。 Garvin(1984)认为定义质量可以有五种不同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 三全 “三全”一一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全面质量的管理 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用户是不欢迎的。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 2.全部过程的管理 产品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包括企业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工艺与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用户的意见又反馈到企业加以改进,这整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可见,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环节和工作的综合反映。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企业的人员,无论是前方的还是后方的,是车间的还是科室的,没有一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产品质量,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只有人人都关心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产品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证。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 四一切 “四一切”一一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1.一切为用户着想一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产品生产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企业应把用户看作是自己服务的对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了保持产品的信誉,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同时,还要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浅谈商品质量管理论文

浅谈商品质量管理论文 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 13级市场营销一班 姓名:石宗圣 学号:201309030013 摘要:近年来商品质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良好的质量管理百利而无一害,本篇论文主要谈及的是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水平高质量产品发展方向TOM QA QB QC 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质量管理 正文: 近几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小事如,在淘宝上买到假货等,大事如,全民震惊的地沟油事件;上海质监局抽查发现四个品牌食品质量问题严重;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等等都暗示着社会各界,产品质量问题要高度重视,因为这时时刻刻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严格控制监督产品的质量。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二、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hind the quality dikes)。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

服务质量管理控制

服务质量管理控制 一一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营运服务行为,确保营运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程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创立企业服务品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乘客满意度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向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既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公司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社会和行 业发展的必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三条公司奉行“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用优质并具特色的服务满 足顾客期望,树立都市第一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把“顾客满意”作为公司 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四条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行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将致力于形象品牌建设,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交通服务。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营运及营运管理岗位的全体员工。 一一一服务质量规范 第六条公司在充分认识出租汽车行业特点并兼顾其他行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了管理人员服务标准、驾驶员服务标准和营运车辆规范,为规范化服务提供共同执行的蓝本。 第七条经营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应做到:公正廉洁、诚信务实让驾驶员放心;热情礼貌、语言规范让驾驶员舒心;及时高效、倾力而为让驾驶员称心;急之所急、想之所想让驾驶员安心;人本关怀、温馨入微让驾驶员顺心。

“ “ “ “ 第八条 营运驾驶员基本要求: 、、 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衣着整洁,发型朴实。 、、 按规定着适时工装,女性束发可着淡妆。 、、 语气和蔼可亲,语言文明礼貌;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 、、 驾驶员应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您好!请问您到哪儿?”、谢谢!”、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开门请注意 安全”、再见!”,使用普通话与外地乘客用交流。 掌握并使用与规范用语 5 句话相对应的英文 5 句话与外籍乘客交流, 使用恰当的礼貌称谓称呼乘客。 第九条 驾驶员在营运服务过程中不发生以下所列行为: 、、 拒载,争抢乘客,强拉乘客,强迫组合乘客。 、、 绕道,多收乱要,随意中断服务,吸烟。 、、 不打表收费,以任意借口拒找零钱。 、、 在经营权界定范围外载客。 、、 将车辆交予非本车驾驶员营运,驾驶他人车辆营运。 、、 驾驶报停或停业整顿或不合法车辆营运,利用车辆从事非法活动等。 第十条 热情服务,细致周到。 、、 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和携带大件行李乘客提供帮助。 、、 主动告知乘车注意事项,耐心正确解答乘客提问,提醒系上安全带。 、、 按照乘客要求使用空调和音响设备。 、、 因故中断服务时,应据实向乘客说明情况,主动帮助乘客转乘其它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长春市绿园区生殖保健医院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广大育龄群众 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根本宗旨,也是人口计生部门亲民爱民、落实民心工程的重要体现。为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绿园区计生局高度重视,生殖保健医院按照“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受控”的原则,广泛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几年中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全面质量管理,就不会形成科学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优质的服务。 一、成立QC小组,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为做好医院全面 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绿园区计划生育技 术服务整体水平,从2006年开始,按照全面质量管理PDCA 循环形式,在我院各科室广泛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为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取得显著效果,绿园区计生局多次组织全区技术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 在我区2003年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04 年被评为国家优质服务区基础上,绿园区以“三个关爱” 服务理念,坚持高标准,努力实现技术服务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转变、从单纯服务向互动服务转变、从生理服务向心理服务转变、从普通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从基本服务特需服务转变“五个转变”的目标,绿园区生殖保健医院成立了 QC小组,针对院内各科室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服务质量因素,大家认真分析现状、努力查找原因,制定管理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检查,全面总结经验等系列措施,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QC小组成员认真分析,查找出如下影响因素: 是技术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低。由于编制严格控制、技术人员退休后

【最新文档】××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研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 研究 任务与要求: 论文中心内容: 一、引言 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服务质量概述 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理解,包括关于服务质量的概念、服务质量的评价、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若选择服务质量管理则还应该介绍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借鉴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来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的理论一定要在实际的分析中得以运用。 三、××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选题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侧重于服务质量研究的,应该有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服务质量调查的方法和具体的调查数据分析,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侧重于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通过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来全面分析目前企业在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的途径与具体措施 结合前面的问题分析,可以先从理论上探讨提升服务质量(或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的途径,然后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五、结束语 论文研究的结论、论文研究的不足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选题说明: 1.此选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为探讨的对象,如可以选择关于提升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也可以选择关于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2.二者的论述重点是有区别的,服务质量管理的选题范围更为宽泛一些。3.如果选择关于提升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则应该有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而且要有调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探悉目前企业服务质量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以此来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4.如果选择关于提升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则可以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来对目前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说明及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酒店服务质量的论文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 课程论文 维也纳酒店服务质量 院 (系):管理学院 专业:酒店管理 学号:Z10051204 Z10051202 Z10051216 Z10051227 姓名:王靖坤林雅蓉 蔡梦林志辉 2012年 5 月 21 日

第一章、酒店背景介绍 维也纳酒店创立于1993年,是全球首家以“音 乐艺术”为主题的连锁酒店,坚持为顾客创造“五星 体验,二星消费”的核心消费价值战略,树立“创世 界品牌、立百年伟业”的宏图愿景,以塑造属于中国 的世界顶级酒店民族品牌为己任,集合全球酒店行业管理精英,历经十七年的创新发展,维也纳酒店在研究长远战略,管理模式,人才梯队,品牌培育,扩张发展,资本管理,等方面处于全球酒店行业领先地位,拟开的分开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集团简介 维也纳酒店现拥有精品商务酒店110家(含筹备店)、12000多间客房、8000多个餐位、4000多名员工、拥有近600万注册会员、并创下19年零安全事故的纪录。国际著名风险基金软银赛富已巨额注资维也纳酒店,已经启动中国A股上市计划。已开和拟开的分店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在全国已拥有上百家分店。根据未来发展战略,公司自2011年起,用3到5年的时间,以每年新开60-80家分店的发展速度,完成全国达300家酒店以上的战略大宏图。 发展里程碑 ◆1993年维也纳首家分店维也纳三好酒店深圳华沙店隆重开业; ◆2005年维也纳酒店集团成立; ◆2005年美食宫餐饮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维也纳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推出维也纳金穗酒店卡; ◆2006.8 维也纳预定热线对外正式宣布开通; ◆2006.4 维也纳官方网站正式开通; ◆2006.4 《维也纳酒店之声》创刊; ◆2006年维也纳酒店管理学院成立; ◆2006年维也纳3好酒店(连锁)成立; ◆2007年维也纳开通网上预订; ◆2007年启动全国战略,并引进风险投资(赛富基金); ◆2007.7 维也纳党支部成立; ◆2008年推出特许加盟的扩张模式; ◆2008.9 维也纳正式开放特许加盟; ◆2009.5 维也纳网站改版,新域名启用;

服务质量管理

201224141148 12酒店管理(1)班 冼永鹏 肇庆市星湖酒店SWOT分析 SWOT分析报告如下: 【优势】●肇庆位于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000多年旅游历史。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白石岩、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肇庆是中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千里旅游画廊的美誉享誉海内外,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市”称号,先后获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等殊荣,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名列“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 ●肇庆市旅游资源品质高、类型多。以鼎湖山(风景区)、七星岩、大斑石(封开县)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以星湖、西江、贺江为代表的水景观资源;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封开县)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古城墙、阅江楼、端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德庆龙母祖庙、梅庵为代表的宗教与民俗资源;以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等构成肇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使肇庆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有别于周围的现代都市的旅游产品,肇庆所呈现的是山清水秀,休闲度假之景。 ●酒店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七星岩之湖光山色及秀丽风景尽入眼帘,定能令阁下留下美好的回忆。酒店装修设计豪华高雅,设施齐备,实为居停之理想选择。 ●酒店拥有各类客房392间,楼高31层,占地面积九千平方米。建筑面积41258平方米,全部按国际“四星级”标准装修,装饰豪华高雅,设备先进齐备,设有停车场,可同时停泊一百多部汽车,酒店大楼设有观光电梯两樘,供宾客观光眺望美丽的风光及市区新貌。 【劣势】 ●市场虽然巨大,但是与之匹配的设施却发展缓慢。特别在主要的中高档酒店,每每在旺季在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利于整个饭店行业的发展。 ●肇庆市对外衔接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但本地没有机场,主要是使用广州的白云机场,两地有一定距离,对肇庆来说一个不小的遗憾。也对肇庆旅游辐射的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肇庆市内部交通不够发达,道路狭长,交通工具恶性增长,游客漫步受到一定影响。对饭店业的选建地址有不小的影响。 ●由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旅客(特别是自助行的游客)无法在旺季预定到房间而不选择在此地旅游,这不仅损失了部分客源,也损失了与此相关一大笔经济收入。 ●经济型的酒店和低档的宾馆数量较多,高星级、高档饭店数量较少,酒店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内没有主题酒店,缺乏特色。而度假村这一类设施也少,无法满足旅客的高质和日益多变的需求,也不利于整个行业走向高端。肇庆市的

全面服务质量“一拖三”管理模式

全面服务质量“一拖三”管理模式 一、对“一拖三”服务管理的理解: 1、实行层级细化管理,层层督导,层层质检,不断巡査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目标明确、分工仔细、责任到人,减少因人为漏动而造成的管理误区。 3、立岗问责,自已的事情自已去带领组员去做好,更能体现小团队独立作战能力。 4、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基层管理人员学会沟通,更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 人员的劳动效率、能快速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5、每一个小组都能全面地积极去对一些自来散客进行有效的基本维护,因为她们是一线 高质素服务者,一切的公关销售都是从良好服务开始。 6、既是独立作战的小分队,也是大团队的作战先锋,忙时由各组长商讨协调联合作战。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包房人员定岗定编: 营业部:餐位预订及迎宾员 1、名组长直管,带领2-3名迎宾员及2名餐位预订员负责营业部日常工作,由餐饮部总监及*经理主要管理,营业部人员在生意红火时可直接抽调到楼面值台顶岗,所以在本月的培训计划中要把迎宾员培育成多面体一职多能的优质服务人员,营业部组长在忙完迎接引领客人后,配合业务部罗燕主管维护好自带散客,做好内营工作。 2、业务部:**经理带领陆经理及罗燕主管,做好酒店的外联内营工作,积极拓展客源,做好公关维护工作。

3、传菜部:一名主管、一名部长、一名组长带14名传菜员,本月调派*部长到传菜部,主要是有效梳理家宴传菜速度及出品程序把控的工作,闲时可随时调派到前厅负责跟进服务及巡查督导,另外,主要配合配单人员分类送单工作。 4、***助理:全面协调二、三楼各小组的配合、人手调配工作,积极跟进和落实执行“一拖三”服务管理工作;灵活调配人手实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跟进各服务细节,负责楼面资产盘管工作及安全工作,负责对设施设备及场地维护检查报修工作,配合业务部做好重客大客服务维护工作;负责低值易耗品管理、布草管理、前厅餐具管理、人员仪客仪表及精神面貎管理工作。 5、**经理:做好餐饮部总监的助手,主要侧重于预订管理及前厅与后厨协调的工作,积极整顿传菜部,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效率,督导***做好总办要求的数据化管理工作,配合总监完善考勤管理及人员劳动纪律的整顿、卫生质检及服务质量质检、菜品意见搜集-整理-反馈,负责与酒店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衡接等工作。 6、***总监:制订部门年度月度工作目标和计划,按月做出预算,报董事长批准后执行;按运营要求完成月工作日志规划及周工作计划,按时上交上级批准执行;制订部门岗位技能培训计划,以及其他提升服务人芡服务品质的培训计划;推广饮食销售,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市场部制订促销计划;按工作程序签批直接下级上报的预算和工作计划;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制订人员需求计划及各岗位职务人员培养计划;对部门内分管区域的争议作出协调界定;对部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分配;对顾客的异议和投诉进行协调处理;协调

毕业论文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调研报告 标题: 年级: 专业: 姓名: 完成时间:

目录 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3) 摘要 (3) 铁路旅客服务概述 (3) 1.1何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3) 1.2旅客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 (4) 1.2.1车站服务工作 (4) 1.2.2列车服务工作 (4) 1.3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意义 (5) 1.3.1铁路对社会的作用 (5) 1.3.2 提高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意义 (5) 1.4我国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现状 (6) 1.4.1客运服务质量难以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 (6) 1.4.2 客运服务管理存在的差距 (7) 参考文献 (8)

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旅客运输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各种旅客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铁路旅客运输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刻不容缓。本论文分两部分阐述了怎么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第一部分从微观方面分析了铁路旅客服务的硬件服务产品设施;第二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铁路营销观念和软件设施以及各种情况的对应方案比如:如何更好地实现铁路客运专线旅客运输服务价值以及国内外旅客服务、票务和营销与决策支持等I T业务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国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结构、支持平台系统研发等方面探讨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客运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关键词:提高;铁路运输;客运;服务质量。 铁路旅客服务概述 铁路旅客运输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服务对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来了解一下旅客服务的基本概述。 1.1何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是指为满足旅客和行李包裹托运人。收货人的需要,凡从事铁路旅客运输业务及与铁路企业签订合同,在站车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与旅客、货主接触的活动和其内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服务的是指是保证旅客在旅行过程中,

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战略

第一部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战略 第一章质量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企业维护客户忠诚最好的保证。在市场竞争的比赛中,质量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质量作保证,我们将必输无疑! 一、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及满足要求的能力。可以用来描述产品和服务活动,也可以用来描述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产品的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服务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二、质量观念: 1、产品既可以是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因此,企业 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定义,不能简单地以技术指标来评价其产品的质量优劣,只有当所有方面都符合客户要求时才能算好的质量。 2、质量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所有受益者(包括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社会) 的期望和需要,损害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企业的长久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3、质量工作涉及企业内的所有组织,各组织都应明确自己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组织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的运作质量。 三、质量的决定因素 1、设计质量:包括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的质量。设计一方面指通过了解目标客 户的需求(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进行定位;另一方面是指通过对具体客户的偏好分析,制定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计划。低劣的设计质量可能导致产品难以生产和服务不能提供。 2、产品与设计的符合程度。与设计的符合是指产品或服务符合(即实现)设计 人员意图的程度。这一程度受到像所用设备的能力、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激励、设计所考虑到的生产过程的程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的监控过程以及必要时采取的纠正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3、客户接受产品和服务时的安全性与方便性。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一般 采取书面说明书和标签的形式告诉客户应知应会。如制造商的产品使用说明、律师告知客户提出赔偿要求的时效、医生告诉病人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为了

对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

对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 客户服务质量是企业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制定企业策略,并通 过客户服务在客户心目中形成的一种感受。客户服务质量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为中心、为出发点,要以企业的策略为条件,最终要以客户的感受为结果,它要遵循以下内容来进行。 1、对客户服务的价值定位 企业在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时,首先要考虑客户服务中心的类型,是成本控制型,还是客户体验型,亦或是利润创造型的客服中心。这是因为客户服务中心的价值定位,将直接影响客服中心的质量评测体系、质量评估手段以及客户服务质量等一系列管理问题。而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市场战略等是企业定位客户服务中心价值的考虑因素。 2、确立质量评价体系 一般来说,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类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和 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能力KPI、技巧KPI、客户满意度KPI 等。定量指标包括服务水平KPI、业务创新性KPI、经济性KPI等。 不同类型的客户服务中心,会有不同的质量评价体系。成本控制型的客服中心更关注定量指标,它看重的是提高人员的使用率;客户体验 型的客服中心考虑更多的不是每天要接多少电话,而是每个电话接听的客户满意程度与客户感受;利润创造型的客服中心表面上看,与成 本控制型所使用的指标比差不多,即5%的定性指标和95%的定量指标,

但二者在内部指标比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利润创造型的客服中心最终要盈利、要创造价值。 3、运用质量评估手段 质量评估手段基本上有两大类:内部检测和外部评价。内部检 测又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现场巡视、在线监听、录音抽测、书面考核、角色扮演等;定量指标就是报表分析。 外部评价有同业标杆,比如企业通过调研公司,利用神秘人拨测的方式来了解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或者通过行业评比来获得一个奖项或一些评比的指标。 4、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有关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行业内基本上遵循问题诊断、改进方案、执行提升这样一个流程。企业的客服管理人员先要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从人员培育、流程优化、系统改进三个方面寻找解决的途径。 可以看出,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它并不仅仅是客户服务质量 的分析,而是需要准确定位客户服务价值,合理确立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质量评估手段,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一个过程。 当然,与其它管理一样,企业在进行客户服务管理时,也不可 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客户服务价值定位和质量评价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可能出 现问题。在价值定位时,经常存在“拿来主义”。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参看外部的评价体系,比较一下同行竞争对手,或利用网络查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