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表面的地形概述1.1 地形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地貌形态的总称。
分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1.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适宜的盆地和平原地形有利于农业生产。
交通:山区地形险峻,交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第二章:平原地形的特点与分布2.1 平原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平原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区域,海拔较低。
特点: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
2.2 平原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北美洲的中央大平原、欧洲的荷兰平原等。
作用:平原地形是人口密集区,有利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第三章:山地地形的特点与分布3.1 山地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山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起伏较大的地区,海拔较高。
特点:崎岖不平、气候垂直差异、资源丰富、生态脆弱。
3.2 山地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作用:山地地形有利于水能、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是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第四章:丘陵地形的特点与分布4.1 丘陵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丘陵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轻微起伏的地区,相对高度较小。
特点:地势较缓、土壤贫瘠、气候多变、生态多样。
4.2 丘陵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的丘陵地区、日本的本州岛等。
作用:丘陵地形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也是城市建设的良好选择。
第五章:高原地形的特点与分布5.1 高原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高原地形是指地球表面海拔较高、边缘陡峭的地区。
特点:地势高耸、气候干燥、植被稀少、空气稀薄。
5.2 高原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非洲的撒哈拉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
作用:高原地形有利于能源开发(如风能、太阳能),也是特殊生态系统和独特文化的保护地。
第六章:盆地的特点与分布6.1 盆地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盆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
自然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形

自然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形》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地形种类及特点。
2. 掌握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主要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2. 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3. 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形。
2. 分组讨论各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3. 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平原教学目标:1. 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活动。
教学内容:1. 平原地形的特点: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 平原地区的农业活动:种植业、畜牧业。
教学活动:1. 观察平原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平原的特点。
2. 探讨平原地区农业活动的适宜性。
3. 举例介绍平原地区的典型农业活动。
第三章:山地教学目标:1. 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山地地区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教学内容:1. 山地地形的特点:地势陡峭、生物多样性丰富。
2. 山地地区的资源利用:矿产资源、水能资源。
3. 山地地区的生态保护:植被保护、水源保护。
教学活动:1. 观察山地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山地的特点。
2. 探讨山地地区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
3. 举例介绍山地地区的典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措施。
第四章:高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原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教学内容:1. 高原地形的特点: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植被稀少。
2. 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稀疏、少数民族聚居。
3. 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畜牧业、旅游业。
教学活动:1. 观察高原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高原的特点。
2. 探讨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举例介绍高原地区的典型经济发展模式。
第五章:丘陵教学目标:1. 了解丘陵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
教学内容:1. 丘陵地形的特点:地势起伏、土壤贫瘠、水源不足。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祖国篇(上)- 2.1 地形的分布 教案设计

地形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
2.掌握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来学习地形区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总结地形区的特征和分析各地形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培养读图比较的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大中国”。
教师过渡:你们熟悉这首歌中唱到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等地名吗?今天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地形。
二、纵横交错的山脉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先指导学生区分风向,河流的流向和山脉的走向三者之间的区别。
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图中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各一处。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山、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辨别喜马拉雅山脉的走向。
教师总结:我国山脉纵横错列,但从山脉走向看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以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请大家对照课本中我国主要山脉的网格图,用铅笔在课本“我国山脉的分布”图上,尝试用虚线将东西向山脉连接起来,用实线将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连接起来,教师设问:观察《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图上一般是怎样表示山脉的?你能找出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是哪一座?多少米?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引导学生得出喜玛拉雅山平均海拔约6000米。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教师介绍2005年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米以及这次重新测量珠峰的概况。
教师设问:我国山脉数量众多,纵横分布,将会对我国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教师总结:也就是说,我国山脉众多,虽然也会带来交通不便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它也有有利的一面:成为一道天然的分界线,这个功能在军事不发达的古代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求小组竞赛,看一看哪一小组,能在不看书本的情况下,3分钟内,在空白中国地形图上写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
三、和缓起伏的丘陵教师设问:在《中国地形图》上,还有一些颜色较浅,但地势也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地方,像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雪峰山以东、武夷山以西的广大地区,他们属于何种地形?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丘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一、教案主题:初中地理地形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3. 培养学生观察地形、分析地形的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地形的概念及分类2.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3.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2. 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各种地形的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学】教师提问:你们对地形有什么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地形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地形的特点和分布对我们了解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形的分类及其特点。
【课堂讲解】1. 地形的概念及分类教师讲解: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教师讲解: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辽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如我国的长白山、武夷山。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如我国的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3.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讲解:地形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山地地区资源丰富等。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1)

地形和地势教案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根本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开展的根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根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比照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外表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外表上下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上下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诸暨市天马学校国际部电子教案(社会课)4课题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们的五种基本地形 (2)、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3)、了解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大致状况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的五种基本地形和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自己生活的地区,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形及其主要特点,以及这种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我国的山河壮丽画面。
回顾五种地形,引入本课。
[讲授新课]一、我国地形特点1、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常见的地形?请说说你所知道的主要地形的情学生欣赏视材料,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丽。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复杂多样况。
地形多样是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不同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多样的地形 二、师生活动:(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归纳其分布特点 三纵: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东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中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山脉(西列)三横:东西走向:(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中国地形山脉多,纵横大地相交错。
东南走向有三列,秦岭昆仑中间过。
兴安太行巫雪落,还有长白武夷加台湾,弧形喜马拉雅山脉,印、尼等国在南坡。
(一)主要山地一弧:喜马拉雅山脉 3、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适当的位置贴上主要的高原。
学生: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师生总结:我国山脉三横三纵加一弧。
青藏高原地势高,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
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都是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1.结合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形特征,并能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的关系。
2.通过多种途径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3.增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特征。
难点:我国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法、情境创设法。
二、教学示例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展示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能通过这五张景观图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形类型齐全【教师活动】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1)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2)我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1)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2)地形类型齐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在地图册上对应的《中国的地形》图中,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画不同走向的山脉,并尝试分类识记。
【师生总结】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过渡】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将近似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起来,构成网格图,并找出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学生回答】巫山: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过渡】五种常见的地形类型我国都有,但每种地形的占比是一样的吗2.山区面积广大【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猜想:我国哪种地形类型占比最高【学生活动】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我国以哪类地形为主【学生回答】以山地为主。
3.地形与人类活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结合教材阅读,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我国的地形对我国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有利影响:复杂的地形类型,利于多种经营活动的开展。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

通过学生的读图 活动,进一步引 导学生思考在图 中找到的这些地 理事物可以说明 南方地区有什么 特点。
3、气候湿
热
[师生总结]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 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 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 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展示图片和阅读资料
归纳: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 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 往西跟海越远
提问: 本区深居内陆, 距离海洋远, 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读图 活动
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 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 越少
利用问题,逐步引导 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干 旱的特点及成因
2、地形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 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 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 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 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展示图片 提问: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 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主题二: 南方地区 的人文环 境
[展示图片]南方地区面积、 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 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展示图片:南方主要工业城市和经济 发展特点,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课堂小结
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重温本节主要知识,并自我
总结收获
效果检测和课堂效果评
价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山区寒冷——针叶林 黑土地——东北平原
2.地区差异 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 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我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并能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上
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名称。
2.掌握我省呈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势特点。
3.培养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及各种媒体中收集相关信息。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画图、探究讨论完成本课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过程
(一、地形复杂多样)
出示四幅图片,分别选自张家界、紫鹊界梯田、洞庭湖平原、安仁稻田公园。
让学生来判断它们的来源与地形类型,从而导出湖南省地形复杂多样。
提问:湖南省的各地形分布在哪里?比例如何?依次出示湖南省地形图、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指导学生看图,得出湖南省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大。
出示空白的湖南轮廓图,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地形图,完成地形区的填充,并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二、地形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过渡: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人们生活生产有何不同?下面请同学们来思考这几道题目。
同时出示三道探究题目,要求学生组内互相讨论,积极思考,并限时回答。
探究题1:山区和平原地区,地形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不同?(可以从农业生产、房屋的集中程度和分布情况等方面来描述)
教师请学生回答后,总结成如下表格,并出示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图片,让学生有
更直观的印象。
探究题2.湖南的城市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探究题3.湖南省有20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分布山区,尤其集中于湘西山地。
而我县(安仁县)位于罗霄山区,是一个省级贫困县。
请组内讨论并回答:①山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不利之处?②请你来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③你所知道的国家和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本县发展经济?
通过这一组探究题,让学生深刻理解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了湖南的地形及其分布情况,那么湖南地势特点又是怎样的?
(三、“马蹄形”地势)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3,图3-2、3-3,分别说出沿112°E线、沿28°N线湖南境内主要地形区名称。
解释“湘江北去”的原因。
请小组配合,用手边的材料,摆出湖南省地势状况,并一一介绍各地形区的特点。
课堂小结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