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贵州退耕还林相关因素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4.15•【字号】黔府发[2003]0013号•【施行日期】2003.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黔府发[2003]13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精神,进一步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通知:一、进一步增强退耕还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站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大农民群众对这项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衷心拥护,积极性高涨。

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及时印发了国发〔2002〕10号,对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高度重视。

对进一步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主管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熟悉国家和省有关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各项退耕还林政策措施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

实践证明,加快退耕还林步伐,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个别地方领导对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导致基础工作不扎实,政策执行不到位,工程建设质量不高。

龙里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龙里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关键 词 : 退耕还林 ; 政策 ; 管理
1 龙 里县 林耕 地现 状概 述
2 0 1 3 年之 前 的统计 数据 之 中 , 龙 里县 有着 占全 县 土地 总
面积的 4 6 . 0 2 %的林 业 面 积 , 为7 . 0 l 万h m , 而 耕 地 面积 只 占
不 到位 , 只注 重 目前利 用 , 忽 略 长远 利益 , 有 的群众 甚 至有 抵 触 情绪 。同时 , 在 完成退 耕 还林 工 作 之后 , 管 护 工作不 到位 , 牛、 马破坏 严重 。 森林 病虫 害 防治方 面 , 由于没有 后续 资金 支

在 退耕 还林 期 间邀 请公 司 、集 体或 者 大户 等 一 同建设 , 以期 提升 经济 支援 , 减轻 建设 期 间 的经济 压 力 。政府 应 加大
扶 持 力度 , 创新 出具 有 良好市 场 发展 前景 以及相 当实 力 和规
的 补 偿标 准 , 甚 至 在补 助 兑 现 时 , 相 关 发放 人 未 按 照实 际
地 区为图 自己所需 , 还在林间进行耕作 , 而在林 间耕作的植
物往往 会 影 响新栽 树 苗 的成 活 以及 生 长 , 不 利 于林 区及 时发
挥其效益 , 也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规定。之所 以出现
这类 问题 , 是 因为 政 策 的执 行 力 还处 于较 弱 的 阶段 , 个别 林 间耕 种户 的政 策执 行力 更是 非常 之低 。
3 退耕还 林 工程 的对策
3 . 1 完善后 续政 策
木林 等 为主 。 不过 随着退 耕 还林 以及 其他 的护林 、 育 林 措施 , 在 目前的统计数据下 , 全县的森林 面积接近 8 . 4万 h m z , 增长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则会对农户 的苗木管理造成不良影 近年来,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我国产业结构也在逐渐调整, 退 与实际生活水平都不能提供 , 响 。 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力度也在逐渐加强 。在制定 退耕还林政策 以
. 2 后 续 管理 问题 及实施过程中, 必须综合考虑不 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 , 坚持 因 3
3 . 4 林农 收 入 问题
改善生活状况。 ①有些地 区地理 自然条件恶劣, 干旱少雨, 土地贫膺 , 苗木长 户增加经济收入 , 势受到影响 , 实施退耕还林已数年仍 然没有见到经济 回报, 这将 4 . 5 积极 发展 退耕 还林 后续产 业 直接影响林农的 收入和 生活质量的提 高。② 一些退耕还林 的工 在退耕还林后续工作中, 应该积极引进适宜 当地生长环境的 程处于交通不便 的地 区, 这些地 区运 输成 本很高 , 一些林副 产品 林业产品, 营造山产品原材料 生产、 加 工、 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 ,
2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的 重 要 作 用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 必须遵循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雨和土地贫膺的地方林木 长得不好,就没 法保 证森林资源 的经 济、 生态 、 社会等方 面的效益。② 当地居 民参 与树木管理 的积 极 宜草则草、 避免边治理边破坏等原则 。通常情况下 , 退耕还林工 对后期的管理 做 程处于 山区或者浅山丘陵区地区, 通 过实行退耕还林工 程, 能够 性较低。一些农 民退耕还林的 目的是外出打工 ,
林 业 建 设 一 、 、
、 /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存在 的问题和对策
胡元 琴
( 贵 州 省 望 谟 县林 业 局 贵州 望谟县 5 5 2 3 0 0 )

要: 新 时期 , 退耕还林 工程有利 于对 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 从而有效促进 生态资源可持 续发展 , 在调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黄龙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退耕还林工程是该县的一项重要工程。

下面将对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及经验做法进行分析。

从成效方面来看,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退耕还林工程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黄龙县地形复杂,植被脆弱,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将耕地土地进行退耕还林,有效减少了土地利用压力,防止了水土流失,恢复了生态平衡。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农民通过退耕还林工程获得了相应的补偿,参与到生态修复和林木种植中,实现了经济增收。

退耕还林工程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林业、观光旅游等,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从经验做法方面来看,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有几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是关键。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利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期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关键。

退耕还林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市场的有效调节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黄龙县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节,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推进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加强宣传和教育是关键。

退耕还林工程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这需要宣传和教育的加强。

黄龙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推动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宣传和教育等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退耕还林工程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农民的认识和意识不足、土地利用压力过大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办法,实现更好的退耕还林效果。

分析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

分析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

分析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退耕还林政策逐渐得到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种植业发展下滑,农民收入减少等问题。

因此,分析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具有一定重要性。

一、政策支持因素政府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上给予的政策支持因素是影响农户返耕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性补贴扶持,能够提高农户改善土地环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户返耕。

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改善场地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对农民进行再就业服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均有积极作用。

二、土地条件因素退耕还林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不同的土地条件对农户返耕决策产生深刻影响。

一方面,土地资源与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民返耕意愿的重要因素。

例如,对于土壤质量不理想的地区,绿化将会受到影响,那么农民很有可能选择返耕。

另一方面,土地性质与规模的变化也会影响农民是否选择返耕。

如果退耕土地规模大、所涉及的社区较广,那么农民在返耕决策中的投入将更大,甚至可能超过他们目前的承受能力。

三、经济利益因素经济利益因素是影响农民返耕决策的重要因素。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来源。

如果农户通过林木种植或木材销售获得高额收入,很可能选择不返耕或继续参与林业生产。

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出台改善农业产品营运的政策,促进农民投资种植,提高产品质量和保值能力,这样将会促进农民返耕的积极性。

四、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农民返耕决策的重要因素。

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他们对家庭传统的情感认同等带有文化或心理层面的因素,也会对农民返耕产生影响。

在具体实施上,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农业文化和技术,帮助农民建立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文化体系,以激发农民返耕的积极性。

综合以上分析,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有政策支持因素、土地条件因素、经济利益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政府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应当逐步健全退耕还林民生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产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可转移技能、获取资本的能力,从而鼓励和促进更多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探讨退耕还林的作用及后期影响

探讨退耕还林的作用及后期影响

1 . 1 退耕 还林 改 善了 生态环 境
议. 接 受公 众 监 督 。确 保 公 众 的知 情 权 , 提 高公 众 们 自主 保 护 发 展 , 监 测 点位 主要 包括 水 质 监 测 、 蓝 藻 水 华 监 测 和 水 生 生 态
湖泊的意识。
3 - 2 - 2 建 立 及 完 善 湖 泊 保 护 的 举 报及 相 关 奖 励 制度
越 清 澈 了, 我 们 生 活 的 环 境 日益 得 到 了洁 净 。 此 外 , 实施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以后 , 水 土 流 失得 到 有 效 控 制 , 自然 灾 害 明 显 减 少 ,
1 退耕还 林带来 的积极影响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是 党 中央 、 国务 院 从 中华 民族 生存 和 发 展
的原则 , 根据 当地 的实际情况 , 在分析需求和建设可能的基础 上体 现退耕农户 意愿来进行合理 的规划和建设 , 才能将退耕还林 的工程 落实到实
处, 才能真正从经济 , 社 会 以及 生 态 效 益 各 个 方 面造 福 于 人 民 , 造福于社会 , 否则 , 这 项 工 程 实 旎 中要 解 决 的 问 题 将会 层 出 不 穷 。
系统 观 测 三 部 分 。 建 立 中 国湖 泊 生 态 环 境预 警 方案 。 集成 预 警 模型、 信 息 采 集 处理 传 输 与数 据 可视 化 技 术 , 并 利 用遥 感 等 其
建 立相 关 奖励 制 度 .能 让 公 众 很 好 地 参 与 到 湖 泊环 境 的 他 手段 获 取 的 多源 信 息 , 实 时 获取 多 时 空 尺 度 的 浓 度 、 毒 性 等 保 护 中来 。 集 合 大众 的 力 量 , 充 分 发 挥 公 众 在 湖 泊保 护 中 的 重 信 息 , 耦合环境模 拟、 评 估 和 预 警 等 系 列模 型 , 构建预 警信 息 要作 用, 进而 。 将 能 更加 更 有 效 地 保 护 湖 北 省 所 有 湖 泊 。 综合辨别及基于 G I S的 可视 化 动 态 综 合 评 判 、 预 警 分级 、 信 息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史进程及政策建议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史进程及政策建议

表1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年任务完成情况摘要通过对贵州省历年退耕还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分析不同时期退耕还林政策的演变及不断完善过程,并据此对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退耕还林;现状;历史进程;政策建议;贵州省中图分类号S7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201-03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史进程及政策建议胡廷睿1陈婷2宋林3*(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省公益林管理中心;3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贵州省退耕还林基本情况1.1任务完成情况2000—2011年,贵州省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30.80万hm 2,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43.80万hm 2,荒山造林完成72.67万hm 2,封山育林14.33万hm 2(表1)。

实施范围涉及全省88个县(市、区)、1403个乡镇、14012个行政村和197.4万户农户,823.8万人。

1.2工程投资情况2000—2011年,中央已累计下达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资金逾138.89亿元,其中种苗补助和种苗基地建设11.38亿元、粮食补助105.81亿元、现金补助10.08亿元、完善政策补助11.55亿元、科技支撑和工作经费0.07亿元;省级累计安排粮食调运费4.87亿元,安排科技支撑和工作经费1.23亿元;地、县累计配套工作经费0.33亿元(表2)。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后,按补助标准和兑现年限计算,中央对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的总投入将超过240亿元。

表2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年投资情况苗基地建设科技支撑粮食补助现金补助完善政策补助省地县2000 2.750.26 6.460.6100.6200.20000.7720010.420.0400.280000.03000.9120020.630.0600.15000.050.02008.472003 5.460.520 2.300.01000.080.050.0514.78200410.92 1.040 2.600.04000.080.040.0615.14200511.97 1.140 1.400.010.5400.050.010.0216.67200613.37 1.270 1.350.010.6000.050.010.0116.10200713.71 1.3100.4100.6200.040.010.0116.17200813.36 1.270.360.4500.6300.090.010.0116.03200912.76 1.210.600.5800.6200.220.020.0215.87201012.51 1.190.760.6100.6200.180013.5220117.970.76 3.370.6500.6200.160010.90合计105.8110.0811.5511.380.07 4.870.051.180.150.18145.332工程建设成效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进展贵州省林业科学院在全省选择了16个重点县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最新的监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工程区地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由退耕还林前的12.4%迅速增加到目前的92.0%;二是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明显减小,监测区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3325.0t/km 2·年,降低到目前的931.4t/km 2·年。

退耕还林后存在的问题及效益分析

退耕还林后存在的问题及效益分析
人” , 全 民生态意识 明显增强 , 通过 工程实施 , 人 们 越 来 越 深 刻 地 认识到 , 遏制 生态灾难 、 维护生态 安全 己成 为社会对林业 的
4 . 3 加 大对 林牧 矛盾 的解 决力 度
为 了搞 好 地 区 的生 态 畜 牧 业 建 设 和 林 业 生 态 建 设 , 政 府 组 织林业 、 畜 牧 等 相 关 部 门对 放 牧 区 、 生 态 区 进 行 区划 , 对 生 态 建 设用 地 和 畜牧 用地 进 行 界 定 , 通过调查 , 掌 握底 数 , 由无 序 放 牧
展 都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关键词 : 退耕还林 ; 问题 ; 社会效益 ; 生态效益
O 引 言
退 耕 还 林 工程 是林 业“ 六大 ” 工程之一 , 是 林 业 重 点建 设 项
4 巩 固退耕还 林成 果的对 策
4 . 1 加 强机 构人 员 的充 实
由于 毕 节 地 区 退 耕 还 林 面 积 大 , 涉及面 广, 管理 难 度 大 , 为 了巩 固 退 耕 还 林 成 果 , 亟需组 建退耕还林 办公室, 从 相 关 部 门 抽 调人员充实办 公室 , 加 强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的管 理 , 人 员 应 根 据 实 际情 况 进 行 分 配 。
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毕节地 区从 2 0 0 0年开始退耕还 林试点 以来至 2 0 0 5年底 , 共 完 成 退 耕 还 林任 务 2 6 2 . 4万 亩 , 2 8 . 2万 退 耕 还 林 农 户 平 均 每
户获补助粮食 2 9 8 8 . 3 g , 补助现金 1 9 9 . 2元 。全 区森 林 覆 盖 率 从 2 0 0 0年 的 2 8 . 4 2 %增 加 到 2 0 0 5年 的 3 3 . 9 2 %, 年均增加 1 . 1 个 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 与技 术Βιβλιοθήκη 第3 3卷第 3期
2 0 1 3年 3月
探讨贵州退耕还林相关 因素
陈天 强 ,许 荣芬
( 水 城 县 林 业局 ,责 州 六盘 水 5 5 3 0 0 1 )
摘 要 :贵 州省的地貌特征是山高、平地 少。从 生态环境与经济 因素 出发 ,探讨责 州省退耕还林的相关 因素。本 文主要 阐述 了在退耕 还 林 时 应 遵 循 农 业发 展 的 原 则 , 限 制 退 耕 还 林 的 不 利 因素 与 面 临的 发 展 机 遇 以及 退 耕还 林 的 利 用 与 建议 。将 生 态 环 境 、 经 济 发展 、
地 经 历 了 从破 坏开 发 到 一 边 治 理 一边 破 坏 ,最 后 到 治 理 与 开 发 相互结合。在有关政府部 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 ,人们 进行 了 技术推广和示 范工作 ,取得相关经验和奠定基础。贵州省的植 被是多种植物 共存 、共 同繁衍的,在 自然 资源 中占据着十分重 要的地位 ,它决定着 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因地形复杂、平 地较少、山地较 多,在采取退耕还林工程上受到多种 限制 。 2 . 2发 展 面 临 的 机遇 退耕还林工程促使另一种新兴产业即草业 的产生 ,它即有 经济效益又有生态 效益 。在广阔的发展前 景下 ,我们将这种产 业结构从试点开始渐渐深入探讨 ,增强人们的意识 ,在发展 的 过程 中既得到长远 的益 处又可 以获得近期的利益 ,这将增加人 们 的收入、发展产业 以及促进经济结构的调节 。 3退耕还 林的利用与建议 为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 高耕地的生产 能力 。我们
1 . 2先易后难 的原则 退耕还林 工程是 一项十分艰 巨的工程,要实现生态农业发 展 ,做好退耕还林项 目,必须分步实施,不可能一步 到位 ,要 通过 以点代面 ,先易后难来稳步推进。注重长效 的发展和短时 间的治理机会 ,确保退耕还林慢慢攻克 。 1 - 3“ 三效益”兼顾的原则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贫 困地 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而 且处于珠江 和长江流域 的上游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的。要想从 生态中获得经济效益 ,使农 民脱贫致富乃至经济快速 持续 发展 必须发展生态农业。我们在追求经济得到提高的 同时 ,也要注 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 强生态农业也要为流域河流的上游建 设绿色生态保障。做到生态、经济 、农业 3者的效益兼顾,使 得它们相得益彰。 1 . 4生态补偿原则 生态补偿是拿 出一定的资金来 治理受益 区,为建筑长江和 珠江两河流域的生态屏障,落 实国家在西部大开发的整体生态 安全任务 。治理石漠化 ,推动退耕 还林 的工程 ,为发展农业创 造一定 的经济利益 。由此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态 农业 发展 、退 耕还林工程具有极大的公益性。如贵州省内的上游退耕还林的
有利 于人们发展林 牧业 。但在保障经济的发展 、土地资源优化 配置 的前提下 ,实现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利用非农业 的土地资源 。因此我们要对土地资源进行保 护 ,扩大林地种植 面积 ,加强对林业的管理 ,使得疏林地 、灌木林变成林地 。以 此来提高贵州省的森林 蓄积量和覆盖率 ,制定规章制度来防止 人们过度 的采伐 、开荒和毁林 。适 当增加林地面积 ,调整植被 的结构 。合理开发和利用草 山和草坡 ,大力发展畜牧业 ,提高 植被 的储蓄量 。我们也要坚持产业开发与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 的调整 。 在贵州省 的西南地区 ,技术人员和农 民大众长期实践和探索 , 创造 出了陡坡地带花椒治理模式 、石山 、半石 山河理模式 。 2 . 1 限制的不利 因素 贵州省的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具有丰 富的土地资源 。由于 长期以来 人们忽视草地的管理、保护和建设 ,且当地经济较落 后、低投入,总是靠 自然资源进行放牧创造收入 ,导致草地 过 度利用,耕地严重退化 ,以此影响耕地 的有效发挥 。林 地与草
社会效益有机 结合在 一起进行探讨 ,提 出林草结合种植 ,畜牧业与草业结合 的方法来治理水土流失,从 而达到退耕还林的 目 的。
关键词 :退耕还 林;原 则;因素
中图 分 类 号 : ¥ 1 5 7 9 文 献标 识 码 :A
随着人 口与经济的快速发 展,产 品与粮食所需量增加。因 土地的不断减少, 特 别是农业耕地的减少,形成了严 峻的形势 。 部分耕地被工业 占用,导致耕地 资源受到多样化的破坏,成 为 经 济 发 展 的主 导 因 素 。 因此 ,我 们 要 合 理 的利 用 土 地 资 源 , 充 分 的 发 挥 土 地 资源 的 生 产 能 力 ,尤 其 是 在 石 漠 化 和 生态 环 境 脆弱的喀斯特地区的贵州 。 贵 州地形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为土层薄弱、 坡 陡的高 山。那里生态环境十分薄弱 、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人 与地 的占有量产生激烈的矛盾,使得深林植物遭受到破坏 ,从 而 引发水土流失 问题 。因此,导致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区域生态 脆弱 ,贫 困人 口集 中。退耕还 林还 草、进行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的 综 合 处 理 成 为 了 首要 的任 务 。 1贵州退耕还林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 据 贵州省 开展 的喀斯特 地区退 耕还林 的土地评 价结果 显 示 ,贵州省利用土地结构变化和人类活动启动 的退耕还林工程 产生 了越来越 明显的变化。为了保 障我们 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 安定 ,我们既要稳快的保障持续退耕还林工程 ,也要解决好现 在 的吃饭 问题 。提供退耕还林的有 效方法 ,保障喀斯特地 区生 态环境 的治理,我们 应遵 守以下原则 : 1 . 1“ 因 地制 宜” 的原 则 贵卅 I 的喀斯特地 区具有 自然环境多样化 的特 点,各地 的经 济基础各不相 同。发展生态农业需根据 当地 的具体环境与情况 进行分析 ,忌大家~哄而上 ,应因地制 宜,着重突 出有地方特 色 的产 品 。

治理 区 ,应 坚 持 生态 补 偿 的 原 则 。 1 . 5近 期与 长 远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退耕还林会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影 响当地农 民的生活 , 并有可能发生农民退耕后又重新返耕的现象 。因此在退耕还林 发展生态农业时 , 要 注重 中长期项 目与短期快项 目的有 机结合 。 2退耕还林中的相关因素 贵州省 的山地面积 占全 省面积较大 ,得天独厚 的 自然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