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课程教学大纲

写意花鸟课程教学大纲
写意花鸟课程教学大纲

《写意花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4012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 48 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4 适用专业:美术学

先修课程:工笔画鸟后续课程:写意山水大纲执笔人:周康正参加人:吴婵华审核人:周康正

编写时间: 2013 年 6 月

编写依据:美术学(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写意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是中国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草木、花鸟、鱼虫为题材,借助传统绘画语言笔墨描写作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区别于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具有粗犷、随意等特点,适合表达直抒胸臆的情感。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写意花鸟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国画题材中的重要门类,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和笔墨造型特点。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巧、造型能力、设色水平、审美水平,可以更好的为创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对传统写意花鸟画的表现特点、技法运用及风格流派有清晰的认识。通过临摹使学生掌握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以及构图艺术等。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知写意花鸟画运用笔墨对形的把握的特点及其规律,通过示范讲解和临摹名家作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经过反复练习,熟悉并掌握写意花鸟画的技能和技法,为今后的创作打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写意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花鸟画一种,同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并称中国画的三大画种,和工笔花鸟表现技法不同,他强调的是造型夸张、变形和笔情墨趣。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概况(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分析名家作品理解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技法,以提高鉴赏力。

(2)要求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概况

2、教学内容:

(1)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概况;(2学时)

(2)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技法;(1学时)

(3)欣赏、分析名家作品。(1学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概况;

(2)难点: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技法。

4、本章思考题:

(1)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的不同?

(2)中国画笔墨的含义?

【第二章】写意花鸟画临摹(共2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对写意花鸟的兴趣与热爱,理解写意花鸟画的审美特点。

(2)掌握传统写意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技法和特点。

2、教学内容:

(1)四君子画法(4学时)

(2)草本花卉画法;(3学时)

(3)木本花卉画法;(3学时)

(4)藤本、蔓本花卉画法;(3学时)

(5)禽鸟画法;(3学时)

(6)鳞介画法;(3学时)

(7)蔬果、昆虫画法;(3学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构图方法;

(2)难点:写意花鸟画的造型、用水、题款。

4、本章思考题:

(1)花鸟的技法演变情况?

(2)“青藤白阳”在写意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作用?

【第三章】写意花鸟画写生(共1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写生训练,学会写生观察和取舍

(2)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写生技法

2、教学内容:

(1)草本花卉写生;(5学时)

(2)木本花卉写生;(5学时)

(3)鳞介写生;(4学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花鸟画写生笔墨技法

(2)难点:花鸟画构图技法

4、本章思考题:

(1)学习画理画论对创作有哪些的影响?

(2)写生在花鸟画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写意花鸟画创作(共8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创作训练,学会整体的布局和刻画

(2)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要领

2、教学内容:

(1)、深入生活,构思立意,构图布局(1学时)

(2)、定稿制作,收拾整理,题款与钤印(7学时)

3、本章思考题:

(1)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关系?

(2)提款在画面中的重要性?

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指定教材:

《中国画花鸟》.陈林,赵文坦.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

2、主要参考资料:

《花鸟画教学》.王大鹏、张彦.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

《潘天寿书画集》.潘公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任伯年画集》.任伯年.长城出版社,2003年

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1、命题要求

(1)命题内容要求

临摹花鸟能够很好的把握范本的风格技法特征,用笔用色符合传承要求,画面干净整洁;写生花鸟造型准确生动,构图合理,透视准确;

能够把握对象的形态与神采;设色典雅,笔墨生动有变化。临摹作品尺

寸为范本原大,写生作品尺寸为4尺以内。

(2)命题的覆盖面、难易度、题型结构等要求

写意花鸟临摹4张;写意花鸟写生2张。

2、考核方法及用时

考核方式为考察;用时为38课时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成绩由考勤、作业和考试3部分构成: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30%;考试占60%。(考勤+作业=平时成绩)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初中美术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南厂子弟学校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 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 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 作业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陶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陶艺术各期特征及黑陶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宗教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秦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花鸟画教案

《花鸟画》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发展及不同的艺术风格,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课时】本课题安排2节课,而本节课是属于第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了解、理解、见解、练习”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1、创设情景播放一段音乐《鸟语花香》让学生安静聆听。听完音乐后提问:你们在听这段音乐时脑海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先让学生产生联想,由听觉导入到视觉,有想象中鸟语花香场面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画家画出来纸面上的鸟语花香场面,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课件演示作品欣赏)初步欣赏,产生第一印象。 新授: 让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中走一走。(播放音乐) 欣赏完后出示问题: (1)什么是花鸟画?中国花鸟画有几种风格?(2)花鸟画的题材内容包括哪些?(3)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欣赏完后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讨论两分钟。 1、比较欣赏下面三幅作品(课件演示三幅作品,南宋《出水芙蓉》、齐白石《荷塘》、潘天寿《映日》)问:这三幅同是荷花作品又是如何表现出荷花多样的美的?请大家谈谈感受。导出工笔与写意两种技法的差异。 展示图片,问:生活中的麻雀与写意画麻雀、工笔画麻雀有什么异同? 学生比较,教师小结:笔墨中的自然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问:花鸟画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简述花鸟画的发展史:早期:以写生为基础(工笔画)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展示一幅从网上下载的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泱泱大国,这时候花鸟画正式确立,并产生了许多专门的花鸟画的画家,如擅画牛的韩滉《五牛图》、擅画马的韩幹《牧马图》、擅画孔雀的薛嵇等,这时的花鸟画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 五代两宋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我选了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和徐熙的《雪竹图》来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在此归纳一下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之一: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 盛行时期:移情草木(写意画)演示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提问:此画与前面的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淡墨表现梅花?他画梅想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它是什么风格的作品?接下来演示作品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清代郑板桥的《丛竹图》、元代郑思肖的《墨兰图》。问:梅、兰、竹、菊是文人画中的“四君子”,成为明清时期文人画中的重要题材。提问:“四君子”的各自性情是什么?它们与人有着什么样的共性呢?重点分析徐渭的《墨葡萄》课件演示介绍徐渭的生平。另选《出水芙蓉》与之比较欣赏。课件出示朱耷的作品《荷花水禽图》。提问:画面中画了什么样的形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表情?作者为何这样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设计

题目:《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设计 提交者:胡晓珍(清新县第三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的题材范畴,题画诗,题画诗与绘画的相互关 系;知道中国绘画南、北宗特征和差异;理解画家如何托物言志。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时期的三件花鸟画作品和解读三件作品上的题画 诗;通过诗的画意与画的诗意的主观认识掌握中国传统花鸟画如何将花鸟拟人化的基本特征;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南宗与北宗绘画在视觉感受、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身体验绘画与诗歌的密切关系;感受中国古代文 人的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思想素质达到一定高度,自学能力较强,因此我增加了讨论、问答的份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适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三、教具准备 课前自备PPT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南宗文人写意画与北宗宫廷写实画的差异。 2、诗与画的关系。 3、传统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五、教学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老教材)中国部分必学的一个内容,中国 古代绘画在课本上分为三个部分:人物、山水、花鸟。三者都非常重要。在整个古代中国画的教学计划中,我把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贯穿于这三个部分中:在

欣赏人物画时强调线条的作用与价值和以形传神;在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强调艺 术家如何主观的师造化从而传达内在品质;花鸟画则强调题画诗的作用和艺术家 如何托物言志,从而探索中国画的隐藏含意。 2、由于是高中欣赏课,它有别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技能课,更偏重基础艺 术史及简单绘画理论的学习。通常来说教师讲授是欣赏课主要教学方式。这样偏 重理论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和乏味,所以我在设计时考虑以诗与画的关系 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诗与画的相互魅 力,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 3、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和完整人格,而非培养艺术家。 所以我在整个高二艺术欣赏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作品反映出的人文内涵,包括历 史、地理、政治、文学、科技等其他相关内容,充分展现欣赏艺术作品时所需知 识的宽度和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展现北宋翰林画院的画 师考试制度及模拟考试过程来反映宋徽宗作为艺术家对于艺术发展的贡献;通过 画面、题画诗的分层解读和综合解读,让学生根据有限的资料揣摩艺术家的创作 意图,从而了解艺术作品的画外之意。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什么是花鸟画 ——中国古代 花鸟范畴。展示一些静物题材, 动物题材的作品。 根据展示的作品 选择符合条件的 作品。 题材非常广 泛,不仅花 鸟,还包括走 兽、鱼龙、草 虫。 宫廷画院与画院选拔的考试制度介绍古代宫廷 画院艺术家选 举制度——画 院考试。 宋徽宗领衔的翰林 书画院对中国艺术 的贡献,简单介绍北 宋后期翰林画院艺 听讲。了解北宋艺 术高潮和宋 徽宗的历史 价值。

写意花鸟画教案

课题:中国画——樱桃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学习使用转笔,完成一个球体。 教学重难点:中锋用笔和蘸水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9月) 教学过程: 1、侧锋用笔: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花鸟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2、樱桃的画法步骤: 大白云笔浸水后蘸曙红色按两下,笔尖向右落笔,中锋行笔向左,慢速向下、向右转弯,画多半个圈,再从右向左画半个圆与左半圆相接并重叠一小部分,完成一个球体。 盘子外边的几个安排要有前后、左右、聚散、浓淡的变化。这就产生了构图 也就是国画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小笔弄干,蘸浓墨,中锋勾长把,点蒂。注意笔上水分的含量,注意方向要有变化。 成堆的樱桃也要画出疏密关系,前后可遮挡。 大白云蘸淡墨勾画盘子。学生观察总结出前面的颜色深,后面的颜色淡。此时老师要学生多观察范画,加深印象,学会变化。用中锋蘸浓墨画弧线,增强立体感。 落款,教师要强调,字不要大,写工整。 3、樱桃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菊花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掌握菊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0月) 教学过程: 1、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挺直。中锋用笔的好处笔毫不散,线条圆润有力。中锋用笔在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不使绝,让胸中形成回荡之气。其实中锋用笔贵在一个中字,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否则,必为笔所累,线墨呆板而无生气。 2、菊花的画法步骤: 先画一个椭圆,花心。 再钩花瓣,墨色不要一样,有浓有淡 用中锋画上花枝,注意中间有转折,不要一笔下来 画上两片叶子,注意两片叶子浓淡不一。 用藤黄染在花瓣上。 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点花心,完成。 3、演示菊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金鱼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课:欣赏短片,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短片,上面出现的作品都是已我们宋代的花鸟画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一起欣赏中国画三大科系的花鸟画。 2.讲授新课: 而且我国古代的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宋代。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花鸟画在宋代处于鼎盛时期? 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文治政策形成了北宋“百年无事,休养生息”的安定局面;宋人对花卉的情节,喜爱达到狂热程度,远超于任何时代;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画院的建立,宋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西蜀南唐两地的画家。北宋后期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那么,如何赏析花鸟画呢? 花鸟画按照技法法分类:工笔和写意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色彩上可分为: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赏析作品: A、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赏析作品,技法、内容。。。。 B、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C、宋代鼎盛时期: 崔白的《双喜图》,重点赏析,学生已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作品。对崔白的简单介绍,及其《寒雀图》的欣赏。 介绍宋徽宗赵佶,及他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进行赏析,书法《千字文》。 李嵩的《花蓝图》 D、元、明清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花鸟画》教学设计

《花鸟画(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方法,感受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 2.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3.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难点:笔墨的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彩带、皱纹纸、彩纸、毛线。 学生: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 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静)学生自学P.34上的内容。(课件8—书中作品) 要求: ①了解本节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4分钟) (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从刚才的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呢?

你本节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答) (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 (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40-50秒)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 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 四、欣赏书上范作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 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 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 4.注意墨色深浅的控制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五、学生临摹练习 教学意图: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

《花鸟画》教案

《花鸟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国画颜料的性能以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用笔方法,了解和体会传统花鸟画创作意图和意境,感受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基于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而言,属于学习写意画的入门阶段。加之时下整体的书法水平、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缺失以及新思潮的冲击。因此,本节课教师应降低对学生用墨、用笔等技法水平的要求。应注重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感受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魅力,继而从这种积淀中吸取精神食粮。 三、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临摹梅、兰、竹、菊掌握基本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一步扩展,临摹其它内容的花鸟画并进行添加创作。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在临摹梅、兰、竹、菊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幅花鸟画。 2.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体验国画魅力传承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法、技巧,在探索中积累和创新。 难点:用笔、用墨和用色的表现方法。 六、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分析、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学生准备材料 1.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墨水、笔洗、画毡、调色盘。

中国美术史 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10009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美术学 【学时数】32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中国美术史》是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清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以及对各个时期、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通过课程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的艺术史观,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丰满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其进行艺术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2.技能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内涵、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背景;了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并具备对其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理论的涵养,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系统的美术史观,以形成赏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深刻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去思考美术与社会、与生活、与心灵的关系。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掌握中国美术各个时期的艺术代表作、艺术风格、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课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艺术现象产生的潜在性因素,理解艺术创作于社会生活、与经济水平、与艺术评论的关系。 解决办法:在讲解上尽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陶 器艺术、雕塑与绘画 2 0 第二章奴隶时代的美术:青铜工艺、建筑、绘画与雕塑 2 0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壁画、绘画、雕塑 4 0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人物画、山水画、早期佛教艺术 4 0 第五章 隋唐美术:人物画、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兴起、中晚唐花鸟画、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唐三彩” 4 0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宋代的画院与院画、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发 展、人物画的繁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巴蜀佛教造像 4 0 第七章 元代美术:“复古”思潮、“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水墨花鸟画 的兴盛、寺观壁画 4 0 第八章明清美术:“院派”和“浙派”、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松江画派 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明末的人物画大 家、清初画坛、扬州画派、清代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明清版 画艺术、西洋画的输入、明清的建筑成就 4 0 第九章 中国近代美术:清末“海派”名家、新美术观的形成与发展、中 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 2 0 第十章专题:四川画派 2 0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总论 主要内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讲解,以及它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史论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课题讨论、分组汇报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花鸟画(一)》教学设计

《花鸟画(一)》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花鸟画(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方法,感受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 2.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3.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难点:笔墨的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彩带、皱纹纸、彩纸、毛线。 学生: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 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静)学生自学P.34上的内容。(课件8—书中作品) 要求: ①了解本节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分钟) (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从刚才的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呢? 你本节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答) (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 (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40-50秒)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 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 四、欣赏书上范作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 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 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

初中美术《学画写意花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要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 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 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画写意花卉》是鲁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的第2 课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中国画的分类和 表现形式,已经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本 课除包含中国写意画的概念阐述以外,着重讲解写意 荷花的画法步骤,这些内容包含中国画笔墨技法等最 基本的中国画知识。这两课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中国画课紧密关联、循序渐进,使初中阶段的中国画学习相对完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特点与方法,能够运用写意的技法表现花卉。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写意花卉的作品,了解花卉的特点与写意笔墨的使用,在练习中掌握花卉的写意技法,提高笔墨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写意绘画的意境与趣味,养成对于中国画的 热爱。 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鸟画的分类,请学生分别说出所展示的两幅花鸟画作品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各自特点,并以此引入课题《学画写意花卉》。 二:观察分析,直观感知 请学生讨论一幅好的国画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标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写意花卉的特点,使学生充 分感受写意花卉具有简练的笔墨,能够抓住物象的特 点与神情,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个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课堂开始之处使学生初步了解写 意绘画,为接下来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三:对比观察,形式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将展示我在宣纸上画出的四种笔法,让学生自己用毛笔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绘画教案-中国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

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五代绘画发达,人才众多,各有创造,花鸟画获得了较大成就,出现了徐熙、黄荃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由于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五代、北宋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花鸟画(二)》教学设计

《花鸟画(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教师: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范画等。 学生: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花鸟画(二)。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核心提示: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