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次北固山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 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 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 过得太快了,唐人以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 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 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的 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朗读要求:客 | 路| /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仄短平长 — — — | | | | | — —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 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 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生”和“入” 有何妙处?
“生”和“入”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昼夜更替的 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 辟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思念故乡。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中最 能看出。
•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 送友人入蜀 • 李白
• 见说①蚕丛路②,崎岖不易行。 •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
• 【注】①见说:即“听说”。②蚕丛路:代称入蜀的 道路。③君平:西汉庄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 卖卜为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认识 生字
理解 诗意
划分 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抓 字眼
再读诗歌,说一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青山
行舟
绿水
和风 归雁
白帆
红日
大江俩岸的景色
品味 诗境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旅人前行的路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内容理解:"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品味 诗境
尾联
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运用 设问 的手法,点明“思乡”的主题,借用“归雁 传书”的典故 直接抒情 ,使全文笼罩一层 思乡 情绪。
写作 特点
(1)借物抒情,意蕴丰富。
尾联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乡意味的词语,表现出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感伤。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品味 诗境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王夫之《姜斋诗话》
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 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 北固山下》所言:“ 潮平俩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随堂 测试
4.写青山绿水却盖不住忧郁的诗句是: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5.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次北固山下优秀ppt课件

次北固山下优秀ppt课件

结构布局
逻辑清晰
PPT课件的结构布局合理,逻辑 清晰,让观众能够按照课件的思
路逐步深入了解内容。
层次分明
PPT课件的层次分明,每个幻灯片 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方便观众 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图文并茂
PPT课件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 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观众更 加直观地了解内容。
04 主题思想
家国情怀
内容描述
PPT课件通过深入挖掘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展现了作 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以 及他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

分析
王湾在诗中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 忧虑,这种情感正是家国情怀的
体现。
总结
通过PPT课件,学生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认识到 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诗人用“潮平两岸阔”形容 江面宽阔,用“风正一帆悬 ”形容船帆在和风中高高挂 起,整个画面显得开阔而宁 静。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用“海日生残夜”形容 夜幕初降,太阳从海面升起 ;用“江春入旧年”形容旧 年未尽,春天已到。这两句 不仅富有哲理意味,而且给 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人用“乡书何处达”表达 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希望 借归雁传递家书;用“归雁 洛阳边”表达了家在洛阳的 归心似箭之情。
02 诗意解读
诗意理解
诗意概述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所 见所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 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逐句解释
每一句诗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包括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以 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偶 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章释义 次,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次。 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课文总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 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因两 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 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板书设计

首联:青绿山水外前,
—船上想像,暗含 奔波之劳,点题
北 固
颔联:潮风平正岸帆阔悬,—船上所见

颈联:生残夜, —写景点时令,时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 河南洛阳)人。王湾“词翰早著”,其诗流传 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 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 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 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 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文章解析
1.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 江山”。
2.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 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 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 波劳苦之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3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北固山在哪里呢?
北固山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 得名北固山。
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 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 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 甘露寺高踞峰巅,形成“寺冠山”的特 色。
答案: 示例: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 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将海日、江春拟人化, 赋子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 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 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莼羹鲈脍】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 “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 情的成语。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每人至少 列出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文体知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 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 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 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 联可对可不对。

次北固山下(教学完整课件)(共20张PPT)

次北固山下(教学完整课件)(共20张PPT)

解题
题目中“次〞、“北固山 〞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
次“北次固〞为山“下停,泊〞意之思意是。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形势泊险舟要,停号宿称“于天北下固第一山江下山〞。。
王湾〔693~751〕唐 代诗人,洛阳人。开元五年 (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 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 名为?群书四部录?。?全唐 诗?存诗十首。
春风温暖,正吹在高高悬挂的一白帆之上。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 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家信如何送达亲人?
北归的鸿雁啊,请你们把它捎到洛阳那边。
“青山、绿水〞
“客路、行舟 〞
景色秀丽 漂泊异地
首联借景点题,
思乡之情感已表现出来。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平野开阔、 壮 和风吹拂、 阔 大江直流、 之 波平浪静。 景
向上
3、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潮水上涨时,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潮水上涨时,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积极
北归的鸿雁啊,请你们把它捎到洛阳那边。
北归的鸿雁啊,请你们把它捎到洛阳那边。
(3)新旧事物更替------表达事物开展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颈联展现的画面。
B 、“江春入旧年〞.
的思念之情。 春风温暖,正吹在高高悬挂的一白帆之上。
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3、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颈联展现的画面。
“海日生B残夜,、江春入“旧江年。 春入旧年〞.临近春节,一家人要团 聚共度佳节,此时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 通过归雁传书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 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45张ppt)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45张ppt)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春潮涨起来淹没两岸使江面更
宽阔,顺水行船恰好把帆儿高 悬。
理解诗歌内容
升起来
进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年年关 • 夜将尽未尽之时 (除夕)
理解诗歌内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 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 新春已来。
理解诗歌内容
找一找
• 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 句抒情?都写了什么景物?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句抒情? 都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了路、 山、舟、水、潮、岸、风、帆、日、 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 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运用了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2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与情感。 3学习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 法。 4体会诗歌之美。
作者简介
选自《全唐诗》,王湾, 洛阳人,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是其最 为著名的一篇。尤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两句,得到当时 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 政事堂上。
课堂小测及答案
• 1这首诗的首联是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 使人心胸开阔的句子是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3“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 风正一
帆悬

• 4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化、 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4张PPT)
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
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
动的心情。
巩固练习
• 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 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 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 一千古名篇。

次北固山下
•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 而立。

• 校完内府图籍后,又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 梁、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书成后,因功授任洛 阳尉。在开元十七年,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去世。
创作背景
•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 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 的一篇。
合作探究
•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 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 表达不复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 书”,饱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 春景。 •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 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 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
• 对偶句发固山”。
• 炼字精妙传神:“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 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 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 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 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江春 特点:开阔、秀丽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心情: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书

•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翻译 :写给家人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送达家里?掠过晴 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文学常识
近体诗
绝句(唐) 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
词(宋)
小令

散曲 戏剧
套数(元 )
律诗
唐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律诗的特征
1.共有八句 2.二、四、六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 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
展的普遍规律
4.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直接表达感情,同时 呼应上文 ,使全文笼罩 一层思乡情绪.
答:

中考链接:
1、《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 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哪一句 最能突出表达这一情感?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国古代 就有“鸿雁传书”的说法,从“乡书、归雁” 可看出这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通过归雁传 书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深切的 思念之情。
• B 、“江春入旧年”.临近春节,一家人要团 聚共度佳节,此时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 通过归雁传书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 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 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 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 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 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 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 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 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 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 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 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 》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 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 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 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1.如果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 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 舟”行驶在绿水之间 因此我们 可以看出诗人是人在它乡,漂泊 异地,思乡之情感已表现出来。
首联:借景点题说明漂泊他乡---------------思乡
2.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 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放, 你感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 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 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思乡句子: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回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2.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 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 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 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 北,三面临江。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 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 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富安中学刘瑛
诗意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 ,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 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 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课文巩固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 ?表现出什么特点? 景物:长江地区; 早春时节;
上课《次北固山下》ppt 课件
2020/8/28
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唐) 王 湾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背诵并默写全诗。
王湾(693~751)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开 元五年(717)唐朝政府 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 书成,共200卷,名为《群 书四部录》。《全唐诗 》存诗十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