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诊疗技法概要

合集下载

壮医治疗痛症诊疗规范

壮医治疗痛症诊疗规范

邦印(痛症)一、概述邦印(痛症)主要是由于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邪毒的入侵,停滞于脏腑骨肉之间;或劳累过度,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气行不畅,导致龙路、火路运行受阻,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

由于火路、龙路受阻的部位不同,其所发生的症状亦有别,阻于巧坞(大脑)网络为头痛,阻于腰部为腰痛,阻于下肢为下肢疼痛。

二、诊断要点1、主症:局部疼痛,或胀痛,或刺痛,或钝痛,或灼痛。

2、兼症:可伴怕冷发热,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梦多、腰膝酸软、耳鸣少寐、神疲乏力等。

腰痛者可见转侧不利,仰腑不便;下肢痛者可见跛行。

3.舌诊:舌质红或暗紫,呈瘀斑舌。

舌下脉络粗胀、色青紫或青黑.三、治疗原则通调龙路、火路,止痛四、治疗方法1、头痛(1)药物内服治疗狗肝菜20克,金银花、钩藤各10克,板兰根15克,生石膏3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2)壮医药酒疗法盐肤木、毛叶石楠、黄鳝藤、三月莓、七爪皮、金樱子,海金沙、茅梅各50克,冰糖50克,米酒6000毫升.浸泡1个月后服,每日2次,每次服20毫升。

(3)药物外治疗法菠萝叶100克。

捣烂、酒炒外敷.(4)壮医针刺疗法取头维、风池、百会、谷谷等,每日一次。

(5)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穴风池、百会、头维、印堂、太阳、合谷等,每日施灸1次。

(6)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主穴:前额、颞侧病者,取额甲、太阳穴;头顶部、枕部病者,取颈项上中段两侧压痛点,大椎、百会(只点刺、拔罐),常规取穴合谷、外关、曲池、太冲、阳陵泉、天宗等。

每日治疗1次。

(7)壮医经筋疗法对眶膈筋区、颞筋区、枕筋区及颈筋区施以手法理筋,每日一次.2、胸痛(1)药物内服治疗方一:五指牛奶30克,瓜蒌壳、百部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二;石仙桃15克,七叶一枝花、上树虾、狗脚迹各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2)壮医药膳疗法天青地白、臭牡丹、满天星、血党各10克,猪脚150克.炖服,每日一剂.(3)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穴阿是穴、天池、天溪、期门、肩前、屋翳等,每日1次3、胁痛(1)药物内服方一:黄无娘藤15克,七叶一枝花、黄饭花各10克,虎杖9克,黄花倒水莲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壮医探病诊法壮医探病诊法,是在疾病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病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些特殊诊断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性治疗。

壮医有时还借助探病法判断预后吉凶。

探病诊法古代壮医用得较多。

1.痧病探病法若于患者体表见红色或紫红色痧点,或于肘窝、胴窝、舌下见青蓝色痧筋,或于患者胸背、上臂等部位刮出痕如蛇状隆起,或病者伴全身不自然,疑为痧病欲明确诊断时,可试用下述方法探病:①以生车头一片给患者嚼,其不觉刺舌、喉痒,反觉甘甜者多为痧病。

②以炒茶籽粉(即茶麸),予患者嚼,若病者觉味甘香甜者多属痧病。

③嘱病者嚼生黄豆,若其觉味而不腥者多为痧病。

④嘱病者尝水烟筒之烟油水,若病者不觉味涩苦而难入口者为痧症。

⑤以辣椒或生野芋头擦病者掌心,若其不知瘙痒热辣者为痧症。

⑥石灰水试诊法:石灰水试诊法.为壮医药物试诊方法之一。

主要用于痧症的诊断。

其法是将石灰浸泡于开水中,令患者喝其上清液,若不觉苦涩反觉甘甜者为痧症。

2.跌打探病法壮医认为,若病者因跌打内伤,昏不知人,外表未见伤痕而又无人知晓其为如何跌伤时,在给予必要的检查及救护措施时,用下面方法探病,可帮助诊断:取酸橙叶适量,捣烂后擦患者全身,可使受伤部位现出淤斑。

需要注意的是,若未见淤斑,也不能排除病者有跌打损伤可能,应全面诊查。

3.预后探病法古代壮医认为:用剪刀剪下病者的一把头发,并将之投掷于地,若头发成团,聚血不散者,预后尚好;若头发散乱而不聚者,则预后较差,多为不治之症。

现代壮医经验:刺患者中指尖取血数滴,医者肉眼观察并以手指擦拭,色红活血质粘稠者,预后较好;色淡或暗黑而粘性差者,预后不良。

(十三)表里反应诊法表里反应诊法是壮医常用的一种特殊诊法。

其方法是按压患者体表龙路火路网络上的某些特定穴位,再从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部脏器的某些病变。

如根据壮医经验压食背穴(位于手背食指掌指关节的中点)有胀痛者,提示有妇科疾病;又如太渊、经渠压痛,提示“咪钵”有疾;太冲、中封压痛,提示“咪叠”有疾,等等。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Cangyih Ginghginh Liuzfaz壮医经筋疗法是运用壮医经筋手法查灶、消灶、经筋针刺、经筋拔罐等三联疗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证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损伤、腰腿腹三联征、退行性膝关节病变等多种病症:二、器具准备推拿按摩味、针灸针、拔罐器、了矾酒精:三、治疗方法1.体位:患者根据治疗部位应仰卧或俯卧在治疗味上,全身放松2.查灶:医者运用右手拇指的指尖、指腹及四小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切、循、按、摸、弹拨、推按、拨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行检,诊查病灶之点、线、面。

3.消灶分三步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

医者先用右手手畹在病变部位来旧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然后采嗣时关节之尖(鹰嘴)、钝(眩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旧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凹小指倾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手法要“中灶”,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第二步,壮医经筋针法。

以“固灶行针”为原则:医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对准病灶快速进行,要求以“中灶调气”为目的,可根据不同病灶选用“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尺筋分刺、轻点刺络”等多科;针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嘛、张或传电感为宜.不留针。

第三步,经筋拔罐法。

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病灶部位或经筋浅上拔罐10分钟即可。

四、注意事项1.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协作。

2.手法时注意患者状况,操作细致,直巧力,忌蛮力,以防折伤。

3.针法刺激要按患者的承受能力,因人、因病施法。

4.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严防刺伤重要部位及脏器。

6.拔罐注意火力和时间,严防烧伤及起泡。

五、禁忌证1.年老体弱者禁用。

2.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3.严重皮肤病患者禁用。

壮医技法介绍

壮医技法介绍

壮医技法介绍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②祛风止痒。

③通路止痛。

④消肿散结。

⑤健脾消食。

⑥健脾止泻。

⑦温经通脾。

⑧活血止血。

适用范围: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②壮医经验穴位:有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结项穴、长子穴、脐周穴、下关元穴、关常穴、下迎香穴、启闭穴、鼻通穴、牙痛穴、素髎穴、耳尖穴、止呕穴、膀胱穴等。

③龙路火路浅表反应点,即阿是穴。

取穴规律: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惟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即:畏寒发冷取手部穴,发热取背部穴,肿块或皮损类疾病取梅花穴,肌肉萎缩者,在萎缩的肌肉上取穴,疼痛或麻木不仁者,选该部位边沿或中央点为主要穴位。

皮疹类疾病,选最先出现或最大的疹子为主要穴位。

操作:①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施灸。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特点:所需设备简单,一盏灯、一根线即可,点灸时仅有蚁咬样感觉,无痛苦,灸后无疤痕,无后遗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药线点灸无烟雾,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易于学习与推广。

2.灯花灸疗法又称灯草灸疗法,用灯心草点燃灸灼于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以治疗疾病。

适应症及取穴:壮族民间用灯草灸治疗的疾病50多种,主要的有:消化不良:取长强、天枢、关元、足三里。

胃痛:取中、中、下脘,胃腧、脾腧、足三里。

腰痛及关节痛:灸反应点。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
Cangyih Swhez Liuzfaz
壮医刺血疗法是用针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证
火毒、热毒炽盛之阳证、热病,如痧病、外感发热、跌打损伤瘀积、昏厥、中暑、急性货烟妈(咽炎)、目赤肿痛、腰腿痛等。

二、部位选择
阿是穴、痧斑、痧疹点、风池、大椎、十宣穴、太阳穴、印堂等。

三、治疗方法
1.器具准备:三棱针、缝衣针或其他针具。

2.消毒:常规用2%碘酒、75%酒精消毒刺血部位。

3.持针:右手拇指、食指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l~2厘米。

4.针法:左手捏住或夹持刺血部位皮肤,先在刺激部位上下推拿,使血聚集,常规消毒皮肤、针具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治疗部位,深约0.3厘米,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数滴,或加拔火罐3~5分钟,使之出血。

术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四、注意事项
刺血疗法刺激强烈,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配合。

为避免晕针,以卧位为佳:一次放血3~5滴为宜。

五、禁忌证
1.年老体弱者、孕妇、妇女经期禁用。

2.出血性疾病慎用或禁用。

壮医针挑治疗规范

壮医针挑治疗规范

壮医针挑治疗一、概念壮医针挑治疗是使用三棱针通过不同挑刺手法,挑破浅层皮肤反应点或挑出皮下纤维,以疏通龙路火路、调三道气机、逐瘀毒外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毒、除湿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风寒湿毒、瘀毒痹阻龙路、火路所致的各种病症,如颈肩腰腿痛、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手足麻木、中风、偏瘫、跌打损伤;各种痧病;哮喘、慢性咳嗽等肺部疾病以及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座疮等。

三、禁忌症(一)有出血性疾病者。

(二)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三)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狂躁不安、抽搐不能合作者。

(四)局部皮肤有破溃、疤痕、高度水肿及浅表大血管处禁用。

(五)过度疲劳、饥饿者。

(六)孕妇。

四、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物品准备:一次性无菌三棱针、消毒真空抽气罐、复合碘皮肤消毒液(或2%碘酒、75% 酒精)、医用棉签、无菌纱布、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等。

(二)环境要求治疗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三)术前护理备齐用物,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四)部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合适的部位,避开浅表大血管。

(五)体位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取体位,一般取卧位、俯卧位或坐位,避免强迫体位。

(六)消毒1.针具消毒:三棱针。

2.部位消毒: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

3.术者准备:术者采用七步洗手法常规清洗双手。

(七)施术方法1.选挑点:一般选取皮肤反应点或者阿是穴做为挑点。

常规消毒挑点局部皮肤,戴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

2.持针:左手食指轻压挑点一侧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露出针尖1〜2厘米。

3.行针:针身与皮肤呈30O角,对准挑点迅速入针,挑出或挑断皮下组织中白色纤维状物质4.摆针:在挑治过程中,如纤维较粗,可先将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拉至针口,然后一边做前后摇摆,一边向上用力缓慢拉出纤维。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诊断除了目诊之外,壮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而且多强调整体诊察、数诊合参,以其对疾病的本质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

(一)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察疾病。

因人体有谷道、水道、气道与自然相通,龙路、火路沟通体内,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故通过观察外部变化可测知内部的病变,壮医望诊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除望目(即目诊外),还有望神、望面、望甲、望五官,望谷道、水道、气道、排泄物(废物)等。

对面部望诊,壮医尤为重视,认为人体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都可以从面部气色中诊察出来。

许多脏腑病症,也在面部有所表现。

如南宁地区一位善治“阴疮”的老壮医,从面部望诊就可作出诊断,而且能判断预后。

一些民间壮医还能从面部望诊中诊断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痧症,如羊毛痧、蚂蝗痧、七星痧等。

(二)脉诊目前已知壮医有两种脉诊法。

一种是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一带壮族民间的三指四肢脉诊法;另一种是流传于左、右江地区的单指脉诊法。

这两种壮医脉诊法均不同于汉族中医脉诊。

三指四肢脉诊法主要在四肢分区脉诊候内脏病变,不讲寸关尺,多用于妇科疾病诊断。

单指脉诊法除诊察脉象变化之外,比较注意脉诊部位皮肤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断定冷脉或热脉,以脉象的缓急候疾病之寒热性质及病情之进退情况,尤其注意脉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

这种脉诊法可对某些危急重症进行预后诊断,还可诊察患者是否犯了食忌。

(三)甲诊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在爪甲部位分布较多,爪甲的不同颜色、形状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病机的变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其诊法是:在自然光下,病人伸手俯掌,各指自然伸直,医者于相距一尺处以目直接观察(亦可借助放大镜以观察)。

诊察时宜逐一检查各指甲体、甲床、月痕、皱襞及脉络,分辨其形状。

质地、颜色、泽度、动态等。

一般诊视两手指甲互相对比,必要时可以诊察两足趾甲。

已知的壮医甲诊辨证分类达28种,即本色甲、葱管甲、蒜头甲、鱼鳞甲。

瘪螺甲、鹰爪甲、匙形甲、扭曲甲、嵴棱甲、横沟甲、软箔甲、粗厚甲、竹笋甲、脆裂甲、胬肉甲、萎缩甲。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一种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如下:
1. 理论基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壮医的理论,包括气血理论、三道两路理论、毒虚致病理论等。

2. 操作方法: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一端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其灼灸于体表穴位或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灼灸。

3. 适应症: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常见病。

此外,该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等。

4.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进行治疗前,患者应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指导治疗。

5. 培训与认证:为了确保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从业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认证。

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技巧、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认证的从业者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可靠性。

总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培训与认证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