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壮药解析

合集下载

应用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治疗82例活邀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应用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治疗82例活邀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同证 型的颈椎病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证 型的颈椎病进行辨证选方用药熏蒸 ,辨证选穴 针刺相结合进行 治疗 。结果 :壮医针刺疗法配 合壮药
熏蒸疗法相结合治疗各型颈椎病疗程短 、 远期疗效好 、医疗费用低。结论 : 医针刺疗 法配合壮药熏蒸疗 法相结合治疗各型颈椎病 具有较 壮
明显优势 ,临床值得运用 、推广。
愈2 1例 ,约 占7 . 1% ;好转 6例 ,约 占 2 .9 ,无 效 24 . 06% 2例 ,约 占 6 9 %。 .0
5 典 型 案 例 黄某某 ,男 ,4 2岁 ,农 民,2 1 00年 8月 2 l 3 E初诊 。
经 型颈椎病 6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 2 2例 ;中医证 型属风寒 痹阻 3 ,属劳伤血瘀 1 ,属肝 肾亏虚 2 。 6例 7例 9例
1 临 床 资 料
均 3个 月 1 1天 ,疗 程 最 短 3天 ,最 长 l 6天 ,平 均 6天 ,治
愈 3 ,占 8 .8 ,好 转 4例 ,占 1. 2 ,无效 0例 , 2例 88% 11 %
占0 。 % 4 2 劳伤血瘀 1 . 7例 ,病程最 长 5年 4个月 ,最短 8天 ,平
全部8 2例颈椎病 患者 均为我科住 院或门诊病人 ,西医
诊 断分型符合 20 年第五 版西 医外科学颈椎 病临床诊 断及 00 分 型标 准… ;中医证型分类符合 20 0 2年 8月新世纪全 国高
等中医院校规划 教材 系列丛 书之 一 一针灸 治疗学 中对 于颈 椎病 的 中医分 证 标 准 。其 中,男性 4 8例 ,女性 3 4例 ; 年龄 1 6 ,平均年龄 3 ;病程 4天 至 6年 ,平均 9 8~ 4岁 8岁 个月 ;神经根型颈椎病 4 5例 ,脊髓型颈椎病 9例 ,交感 神

[推荐]广西壮医病外治十八法[僚人家园]——壮族、布依族、岱侬族共同论坛

[推荐]广西壮医病外治十八法[僚人家园]——壮族、布依族、岱侬族共同论坛

[推荐]广西壮医病外治十八法[僚人家园]——壮族、布依族、岱侬族共同论坛[推荐]广西壮医病外治十八法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②祛风止痒。

③通路止痛。

④消肿散结。

⑤健脾消食。

⑥健脾止泻。

⑦温经通脾。

⑧活血止血。

适用范围: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②壮医经验穴位:有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结项穴、长子穴、脐周穴、下关元穴、关常穴、下迎香穴、启闭穴、鼻通穴、牙痛穴、素髎穴、耳尖穴、止呕穴、膀胱穴等。

③龙路火路浅表反应点,即阿是穴。

取穴规律: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惟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即:畏寒发冷取手部穴,发热取背部穴,肿块或皮损类疾病取梅花穴,肌肉萎缩者,在萎缩的肌肉上取穴,疼痛或麻木不仁者,选该部位边沿或中央点为主要穴位。

皮疹类疾病,选最先出现或最大的疹子为主要穴位。

操作:①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施灸。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特点:所需设备简单,一盏灯、一根线即可,点灸时仅有蚁咬样感觉,无痛苦,灸后无疤痕,无后遗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药线点灸无烟雾,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易于学习与推广。

2.灯花灸疗法又称灯草灸疗法,用灯心草点燃灸灼于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以治疗疾病。

适应症及取穴:壮族民间用灯草灸治疗的疾病50多种,主要的有:消化不良:取长强、天枢、关元、足三里。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特色诊疗云海诊断除了目诊之外,壮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而且多强调整体诊察、数诊合参,以其对疾病的本质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

(一)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察疾病。

因人体有谷道、水道、气道与自然相通,龙路、火路沟通体内,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故通过观察外部变化可测知内部的病变,壮医望诊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除望目(即目诊外),还有望神、望面、望甲、望五官,望谷道、水道、气道、排泄物(废物)等。

对面部望诊,壮医尤为重视,认为人体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都可以从面部气色中诊察出来。

许多脏腑病症,也在面部有所表现。

如南宁地区一位善治“阴疮”的老壮医,从面部望诊就可作出诊断,而且能判断预后。

一些民间壮医还能从面部望诊中诊断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痧症,如羊毛痧、蚂蝗痧、七星痧等。

(二)脉诊目前已知壮医有两种脉诊法。

一种是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一带壮族民间的三指四肢脉诊法;另一种是流传于左、右江地区的单指脉诊法。

这两种壮医脉诊法均不同于汉族中医脉诊。

三指四肢脉诊法主要在四肢分区脉诊候内脏病变,不讲寸关尺,多用于妇科疾病诊断。

单指脉诊法除诊察脉象变化之外,比较注意脉诊部位皮肤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断定冷脉或热脉,以脉象的缓急候疾病之寒热性质及病情之进退情况,尤其注意脉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

这种脉诊法可对某些危急重症进行预后诊断,还可诊察患者是否犯了食忌。

(三)甲诊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在爪甲部位分布较多,爪甲的不同颜色、形状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病机的变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其诊法是:在自然光下,病人伸手俯掌,各指自然伸直,医者于相距一尺处以目直接观察(亦可借助放大镜以观察)。

诊察时宜逐一检查各指甲体、甲床、月痕、皱襞及脉络,分辨其形状。

质地、颜色、泽度、动态等。

一般诊视两手指甲互相对比,必要时可以诊察两足趾甲。

已知的壮医甲诊辨证分类达28种,即本色甲、葱管甲、蒜头甲、鱼鳞甲。

瘪螺甲、鹰爪甲、匙形甲、扭曲甲、嵴棱甲、横沟甲、软箔甲、粗厚甲、竹笋甲、脆裂甲、胬肉甲、萎缩甲。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一种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如下:
1. 理论基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壮医的理论,包括气血理论、三道两路理论、毒虚致病理论等。

2. 操作方法: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一端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其灼灸于体表穴位或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灼灸。

3. 适应症: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常见病。

此外,该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等。

4.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进行治疗前,患者应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指导治疗。

5. 培训与认证:为了确保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从业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认证。

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技巧、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认证的从业者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可靠性。

总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培训与认证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亚健康状态的壮医辨析及壮医外治法调理

亚健康状态的壮医辨析及壮医外治法调理

64Chi ne se Jour na l of I nf or m at i on on TC M M a y2008V ol.15Suppl.临证心得亚健康状态的壮医辨析及壮医外治法调理杨美春,方刚,汤红丽(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关键词:亚健康状态;壮医辨析;外治法中图分类号:R259.9;R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304(2008)S05-0064-02“亚健康”是指人体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有多种症状的一种症候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既不符合健康标准又没病的亚健康者占75%[1];而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约占到总人口的60%[2]。

亚健康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故预防及调理亚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壮医证候学中的虚证,既可以表现在某些疾病过程中,也可以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运用壮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调理亚健康状态下的虚证,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1壮医辨证亚健康状态最典型的表现是疲劳,而与之相伴的则是心理及生理的双重不适。

心理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佳、情绪低落、失眠多梦或嗜睡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等;躯体方面,患者自觉头晕头重、胸闷、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自汗、肩背痠痛、关节肌肉痠痛等。

这些症状可隶属于壮医“谷道病”、“气道病”、“水道病”、“龙路病”、“火路病”等范畴。

除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外,还有诸如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表现。

这种状态属于壮医“虚病”病证范畴,主要是指机体阴阳失调,“嘘勒”(气血)紊乱,脏腑虚弱。

总之,是指整体机能的紊乱状态,但尚未发生实质性损害,因此,这种状态只是一种“虚象”,是“虚病”中的轻证;但它又不是简单几个症的累加或者几个病的总合,它是一种综合的表现。

因此,我们可以从“嘘”(气)虚、“勒”(血)虚、阴虚、阳虚、“嘘勒”(气血)两虚,和“咪心头”(心)、“咪钵”(肺)、“咪腰”(肾)、“咪隆”(脾)、“咪胴”(胃)、“咪叠”(肝)等[3]脏腑的虚证来进行综合“辨证”与“论象”。

民间秘技:壮医药线灸!(比悬灸效果更好)

民间秘技:壮医药线灸!(比悬灸效果更好)

民间秘技:壮医药线灸!(比悬灸效果更好)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灸材制备: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 10 g,浸于 50%酒精1000 ml 中 30天,滤过后加麝香 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 500 g。

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

具体操作: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我国岭南地区,该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使得在此生活劳作的人们风湿病发病率较高,在与风湿病斗争的过程中,壮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外治疗法。

标签:壮医药;风湿病;外治疗法;综述壮医是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民族医学,壮医药理论主要包括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学说、“三道、二路”学说和“毒论”学说[1]。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学说指出万物皆由阴阳化生,“阴阳为本”,“三气同步”认为人与天地,人体内部之间同步运行,相互协调为常道,这是壮医的天人观。

“三道”即谷道、气道、水道,“二路”即龙路、火路,“三道二路”生理上以“通”为度来维系着天地人之间的同步运行,一旦其中任一环节运行不畅,都将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壮医在防治疾病上以“调气、疏通”为原则,此即“三道、二路”学说,它阐释了壮族医药理论的生理病理等。

壮族医药最具特色的是“毒论”学说[2],由于壮族先民居住地瘴、痧、蛊等“毒气”较多,同时虫毒猛兽等经常出没而产生各种毒的认识和概念。

壮医的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指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毒是指一些有害有毒之物,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壮医病因病机论为毒虚致百病,独特的治疗方法为补虚调气解毒。

诊法上注重“三气同步,思外揣内”[3],尤其推崇目诊,壮医认为眼睛(壮医称为“勒答”)是天、地、人三气精华所聚[4],眼睛能包含、洞察一切和反胦百病,通过目诊可诊断疾病、推测预后、确定死亡。

治疗上以“补虚调气解毒”为原则,重视内治更善外治。

1 壮医药诊治风湿病壮医将风湿病称之为“发旺”[5],源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生不当导致人体正气亏虚,以风毒、湿毒、寒毒、痧毒、热毒等为代表的邪毒乘虚入侵机体,痹阻于筋脉肌骨,使龙、火二路阻滞不通而发病,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为特征,可伴见肢节酸软、重着、麻木、僵硬、甚则关节变形、功能丧失等。

“发旺”相当于西医学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该类疾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

350种常用壮药的地域特点分析

350种常用壮药的地域特点分析
维普资讯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综 述
0v r iw e ve
7 ・ 0
C iee o ra f tnmeiieadeho hr ay hn s un l h o dcn n tnp am e j oe
3 0 常用壮药 的地域特点分析 5种

1 西 中 医学 院 广

南宁
滕建 北 ’ 蔡
毅 ’ 朱 意麟
广西 桂林 5 10 4 04
广西
5 0 0 ;2广 西 桂林 医学 院 30 1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 : 目 的 :明确 壮 药 取 材 的地 域 特 点 ,从 而 探 讨 壮 药 资 源 利 用 拓 展 的方 向 。 方 法 :通 过 资 料 搜 集 、实 地 调 研 确 定 了 3 0种 常 用 壮 药 ( 子 植 物 )并 对 之 进 行 植 物 区 系 分 析 。 结 果 5 种 壮 药 取材 有 明显 的广 西 地 域 特 色 , 区系 上 与 广 东 、 湖南 、
海 南 、贵 州 、云南 较 为相 似 ;除 普 遍存 在 的泛 热 带 分 布 型 区 系外 ,热 带 亚 洲 型 ( 度 一 来 西 亚 区 域 ) 所 占 比例 最 多 , 占热 印 马
带属 的 1.%,表 明 壮 药植 物 与 该 区 的 强 烈联 系 ;实 地 调 查也 发 现 ,植 物 区 系上 属 于 该 区 的 泰 国 民 间 用 药也 有 多种 与 壮 药 相 88 似 。 结论 :国 内广 东 、湖南 、海南 、贵 州 、云南 ,国外 则 以 印度 一 马来 西亚 区域 尤其 是泰 国一 带 有 植 物性 壮 药 的潜 在 资源 。
关 键 词 :壮 阳 分 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舒洁药物 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 清”口服液、“胎黄消”口服液等药械,大都是在壮医 验方秘方的发掘整理基础上提出来。
结束语
• 通过以上壮医与各民族医药在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则治法等方面的异 同比较可以得知,各民族医药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俗,都是各族人民长 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他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各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艰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渐产生了保健意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 系,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并根据所站立的不同角度,各总结出一套用来解释人体生 理病理的说理工具,从而形成本民族医药的理论基础。再通过"神农尝百草"的实践活动 及总结生活经验,逐渐了解各种动植矿物的药用价值,产生理性认识,总结归纳,提 高升华为一定的理法药方,构成一整套完整或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 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巨大作用。
人三气)同步为理沦基 础,以"三道(谷道、气 道、水道)"、"两路(龙
木、火、土、金、水)学说 为理论基础(用阴阳学说阐 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
理及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路、火路)"学说为理论 和预防;用五行学说来阐
核心,强调"毒气"学说。 明人体脏腑组织问的相勺:
关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
论核心,以辨证沦治为诊
疗特点。
~~~~~~~~~~~~~~~~~~~~~~~~ 壮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我国传统医 学做出贡献。在病因方面,对"毒"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治毒的经验更丰富;在诊法方面,壮医的目诊、甲诊、指诊 等都有丰富而系统的内容;药物方面,许多壮族地区出产的 常用药物如肉桂、田七、蛤蚧等,早已成为中药宝库中的一 员,还有不少新药正在研究开发,如金花茶等,有的则等待 我们去挖掘;在治疗方面,壮医的外治法,如药线点灸疗法、 药罐疗法等,大大地丰富了祖国传统医学的内容。
• 壮医与汉医及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对医药的认识都是以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主导, 即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且是运动、变化的,但他们之间又有诸多的区别,如壮医没有 汉医的经络学说理论,但其"三道"、"两路"理论却独具特色;虽然壮医亦以阴阳的相互 对立、相互消长、相互平衡、相互转化来解释大自然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变化,但 在具体说明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时则用壮医特有的"三气同步"及"三道"、"两路"理 论,独具特色;壮医的病因、治则较之汉医单一,但诊法和治法却十分丰富多彩;壮 医虽然不像中医那样具有完整的方剂学,但其用药注重"毒药"、"解毒药"、"鲜药"及"食 补",疗效甚佳。由此可知,各医药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应该互相参照渗透,取长补 短,共同提高。在振兴中医的同时,挖掘整理、发展研究壮医及其他民族民间医药是 十分必要的,对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完善各民族医药的理论,对各族人民的健康是 大有益处的。鉴于壮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存在的诸多不足及许多民间医疗经验的失传, 使我们意识到挖掘整理工作迫在眉睫,搞好这项工作是为人类、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举
壮医壮药
PK
中医中药
壮医壮药与中医中药的相同点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古人探索宇宙本源、 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 万变皆有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
壯医与中医对“阴阳”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的。壯医同样认为 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变 化的反应结果。但在装医学中更有一种“阴盛阳盛”的新概念。这 在中医学阴阳理论中是从未提及的。其形成与取类比像的认识方法 有。
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 5.调理气血关系。6.因时、
临床上以辨病治疗为 主,结合辨证和辨症。
因地、因人制宜。治疗方法主 要有:内服法、外治法、针灸 疗法、火罐疗法、气功疗法、
按摩推拿疗法、导引疗法、心
理疗法、刮痧疗法等。
理论基础
• 壮医以三气(大、地、 • 中医以阴阳五行(五行指
措。让我们为振兴中医、振兴民族医药而共同努力!
谢谢观赏!
疠疫、饮食(包括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 逸、外伤、痰饮、淤血。
"两路"阻滞,影响三气同
步,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

诊断
• 壮医诊断重视目诊, 多种诊法合参,包括 问诊、闻诊、脉诊、 甲诊、指诊、腹诊等。
•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 问、切四大法,注重" 四诊合参"。
治疗原则
• 壮医的治疗原则为:
• 中医的治疗原则为:1.治病 求本。①正治(寒者热之、热
调气、解毒、补虚。 治疗方法分为两大法:
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 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外治法和内治法。外
②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治法包括针法、灸法、 拔罐、熏蒸等30多种
2.调整脏腑功能。3.调整阴 阳(补其偏衰、损其偏盛)。 4.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先
历史悠久的壮医药,不但在历史上为本民族及兄弟民族的 健康繁衍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现在乃至将来仍然是壮乡人 民赖以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之一,相信它今后将会为56个民 族的人民甚世界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3-1987年统计,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中草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 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 药达709种。
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 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几个方面,从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依 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中医学认为,阴阳 失调、偏胜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 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便成为中医治疗的基本 原则。
壮医壮药与中医中药的不相同点
壮医壮药特点
中医中药特点

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 毒"指各种毒物,如毒草、 毒树、毒虫、毒蛇、毒水、 毒矿、毒箭等;"虚"指人

中医认为病因多种多样, 主要有六淫(风、寒、暑、 湿、燥、火)、七情(喜、
体正气不足(主要指对毒的 怒、忧、思、悲、恐、惊)、
抵抗力下降及自身解毒功 能较弱,也包括体内运化 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应减弱)。 当正虚毒侵时,则"三道"、
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 和突出贡献。
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具有广阔的开 发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 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 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等。特别是田七的开 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
广西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成药,如正骨水、 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 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多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 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提高而成。这些具有地 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