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

合集下载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在我参与“民汉合校”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与民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我不仅加深了对他们与汉族学生的差异与共同点的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教育意识。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民汉合校”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重视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与汉族学生相比,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育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要提供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支持。

民族学生在语言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语言培训班,为民族学生提供额外的中文学习机会。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民族学生了解和体验汉族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汉族学生了解和尊重民族学生的文化。

第三,要关注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民族学生可能面临着适应困难、孤独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要关注民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开设心理咨询课程,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第四,要加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只有通过交流和合作,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

为此,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让学生们有机会互相了解和交流。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班级中积极促进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最后,要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民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家长学习班,提供一些育儿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和谐进步

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和谐进步

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和谐进步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和谐进步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加强民族团结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相互尊重、包容与支持,我们才能够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

本文将从教育、文化、经济和政治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和谐进步。

一、加强教育,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教育是塑造一个国家未来的重要途径,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尤为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通过教授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举办多民族交流活动,营造宽松友好的校园氛围,也能有效地促进民族团结。

二、发展多元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多元文化的发展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演出和展览等形式,展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独特之处。

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

三、促进经济互补,实现共同繁荣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经济的互补和合作发展,为各民族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同时,鼓励跨地区和跨民族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加强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这样既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倡导民族平等,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在政治领域,要倡导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加强对民族事务的管理和研究,依法保障各民族的自治权和发展权,同时加强民族间的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和完善涉及民族问题的法规和政策。

此外,也应积极推动各民族间的政治交往,加强友好合作,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

总结起来,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和谐进步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领域共同发力。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近年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推行民汉合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验中学就是新疆众多民汉合校中的一所。

学校成立以来,短短8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校长骆志强说:“因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好,师生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给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正能量。

”从“烂摊子”到“花园式学校”,仅仅用了8年走進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

这里环境幽雅,树木苍翠,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

这所学校是2005年经伊犁州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州直十八中和州直二中合并而成立的一所以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3种语言教学的全日制完全中学。

“民汉合校之初,校园里还有年久失修的平房,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几间。

”骆志强回忆说,“当时,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也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多方筹资,短短几年间,先后修建了1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3栋宿舍楼、1栋三层的学生食堂。

投入上百万元添置了实验设备、训练器材和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建好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

如今,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音体美教学设施完备。

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伊犁州实验中学仅有几百名学生。

目前,学校有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锡伯、达斡尔等13个民族的学生15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4%。

学校以“品正学实”为校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温馨和谐”的校风、“爱生善教”的教风、“好学会学”的学风。

近年来,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师生多次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民族团结100字作文

民族团结100字作文

民族团结100字作文民族团结的力量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

正所谓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汉族离不开少数名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不同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各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篇二:民族团结作文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生机盎然。

在由56个民族构成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多民族聚居、美丽富饶的新疆,我们只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团结一心,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

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

“民汉合校的成功范例

“民汉合校的成功范例

2004年5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与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合并,成立“民汉合校”的新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学校成立后,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汉合校”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今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扶疏,绿树环绕,桃李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更是令人惊慕,“学校大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令人称道。

2004年6月,学校在“民汉合校”后,召开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主题为“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共创二十三中学辉煌明天”。

由此,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翻开了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坚持“三个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的指导思想,提出“合校先合心”和“四个一”(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的管理理念,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张德宏校长说,学校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深刻地认识到:既然是民汉合校,首先要“合校先合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绝不能搞形式。

学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把建成“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人文环境和谐,社会各界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作为办学目标。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统一思想,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全校专任教师170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1名,自治区、市、校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十教师、优秀青年教师63名。

民汉合校前,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自筹资金,创办了自治区第一个“宏志班”。

民汉合校后,学校承办了国家“西部助学工程”民语“宏志班”。

2007年,经自治区侨联引荐,由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提供资助,学校创办了新疆“珍珠班”。

目前,学校有6个“宏志班” 、3个“珍珠班”,共有510名民汉“宏志班”、“珍珠班”学生。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与了民汉合校工作的人员, 我深深体会到了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也收获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下面是我对于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 民汉合校工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合校是指汉族学校和民族学校进行合并, 共享教育资源, 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民族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合校的设立, 可以将汉族和民族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 借助汉族学校的教育优势, 提升民族学校的教育质量, 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在我参与的合校工作中,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民族学校的教育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 我们还邀请了优秀的汉族教师到民族学校进行授课, 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 我们成功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 民汉合校工作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在我参与的合校工作中, 我们不仅关注教育问题, 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意识。

我们积极引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了汉藏羌文化课程, 组织了多样性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合校工作的过程中, 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组织了多项跨文化活动,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努力, 我们见证了学校中的民族团结和谐, 也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者, 民汉合校工作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校工作中, 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开展了多次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

同时, 我们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民族团结推进会领导讲话

民族团结推进会领导讲话

民族团结推进会领导讲话民族团结领导讲话温宿镇六校与温宿镇三校民族团结联谊会上的讲话(王校长5月23日)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年的五月是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天,“六校”和“三校”各族师生,欢聚一堂,在此共同举办民族团结联谊会,这是一种很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希望各学校今后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寓教于乐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果,把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希望你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各民族之间做到互相尊重、相互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不断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共同为构建“和谐温宿”、“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各位同学学习进步!两校的友谊天长地久!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温宿镇六校篇二:民族团结领导讲话稿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形势下广大师生及教职员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第十小学校长方凤老师们:根据库教发【2009】139号文件精神,我们在这里召开“民族团结集中教育工作动员大会”。

今年是国庆六十周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努力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实力,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繁荣,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飞跃。

当前,我们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被称之为世界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境外敌对势力始终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在“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件中,以热比娅为代表的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

他们竭尽造谣、欺骗、煽动之能事,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暴力事端,挑起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就是要搞乱人心,搞乱新疆,进而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在我参与“民汉合校”项目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所积累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理念与目标“民汉合校”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其目标是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一重要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理念和目标,才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好,对学生更有帮助。

二、组织与协调在“民汉合校”项目中,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与学校、社区、家长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首先,要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对口支教的具体要求。

要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教学资源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其次,要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社区是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与社区的领导、居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社区的需求和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要组织一些与社区文化相关的活动,加强与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最后,要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支持者和监护人,我们要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成长。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三、教学与管理在“民汉合校”项目中,教学和管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管理好学生和教师,是我们始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面,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
近年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推行民汉合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验中学就是新疆众多民汉合校中的一所。

学校成立以来,短短8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校长骆志强说:“因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好,师生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给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正能量。

”从“烂摊子”到“花园式学校”,仅仅用了8年走進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

这里环境幽雅,树木苍翠,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

这所学校是2020年经伊犁州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州直十八中和州直二中合并而成立的一所以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3种语言教学的全日制完全中学。

“民汉合校之初,校园里还有年久失修的平房,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几间。

”骆志强回忆说,“当时,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也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多方筹资,短短几年间,先后修建了1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3栋宿舍楼、1栋三层的学生食堂。

投入上百万元添置了实验设备、训练器材和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建好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
室等。

如今,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音体美教学设施完备。

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伊犁州实验中学仅有几百名学生。

目前,学校有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锡伯、达斡尔等13个民族的学生15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4%。

学校以“品正学实”为校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温馨和谐”的校风、“爱生善教”的教风、“好学会学”的学风。

近年来,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师生多次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近几年,学校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并有多名学生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

民族团结红红火火,和谐氛围凝聚力量一走进伊犁州实验中学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在左侧的草坪上,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一个醒目的“和”字。

骆志强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走进校门,就能看到这个‘和’字。

选择‘和’字,是费了一番思量的。

作为一所民汉合校,十几个民族的师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团结无疑是最重要的。

‘和’就是和睦共处、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之意,以此向师生强调团结和和谐的重要性。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幸福生活。

”这不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也是各族师生的共识。

“唱民族团结歌,谱和谐发展曲。

”伊犁州实验中学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
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党办、德育处、工会、团委、教务处等部门的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德育处协助抓,班主任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骆志强介绍说,学校以“民族团结教育年”为依托,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各族师生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使以下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六个好”,即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

同时,对学生进行新疆“三史”即新疆地方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的教育,使学生对新疆的历史、民族、宗教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办学过程中,伊犁州实验中学牢牢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学校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在“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中,始终围绕“增进团结、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突出“大团结、大发展、
大繁荣”的主旋律,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着力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学习、带头作报告、带头结对子,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全校师生员工。

学校制订并落实了学习通报制、干部学习联系制、领导负责制等制度,让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凝聚了巨大的力量。

”骆志强说,“这就是学校能在短短几年里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丰富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民汉合校后,伊犁州实验中学有13个民族的师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大家庭。

在这样一所学校,如何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伊犁州实验中学针对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族团结教育要在课堂上讲,不仅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

”骆志强说,“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课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的规定,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并通过思想政治课及其他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伊犁州实验中学还利用主题班会、共青团活动、校园广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坚持每天升国旗、唱国歌,每月进行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

每学期安排两次以
导学生谈感想、写心得体会,表达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