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第13册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第13册教材分析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来,并自主探究性,学有所得。

第一课《视觉和心灵的艺术》。本课内容量大面广,范例的选择涵盖了美术中绘画、雕塑、设计艺术、建筑艺术四大种类,包括具体抽象于抽象等不同艺术形式,其中绘画类范例中有中国画、油画、招贴画等。通过欣赏、评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及社会功能,掌握正确的审美途径及其方法,探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画家、不同艺术种类、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特点,探究蕴藏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透过表象理解其深刻内涵。本课应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随想,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课《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本课以丰富的实物照片,从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绚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的大门。本课主体部分分以丰富多彩的照片战士了侗族风雨桥、傣族娃崽帽、壮族锦绣花鞋垫、维吾尔族丝绸、蒙古族头琴、彝族狮头面具、苗族芦笙、壮族壮锦、苗族蜡染、藏族唐卡等多姿多彩的实物照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认识、了解、学习这些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多元化的审美心理,并学会保护、传承、利用这些民族文化瑰宝。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融合一定的技能、技巧的练习,学习一定的美术语言和一些组合原理,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课《蛋壳艺术—特殊的美感》。本课以蛋壳材料为基点,通过科学可行、富有形式美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感受,了解蛋壳材料对表现美术作品的作用,发现蛋壳材质的美以及从蛋壳材料中发现创作因素去创造美。教师应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环保教育等,形成崇高科学、热爱声明、保护环境的意识,体验主动探索及学习创造发明的愉悦。

本课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寻找、发现身边形形色色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中所用的材料表现出来的形状、色彩肌理、质感等美感因素,尤其要留意身边如蛋壳之类的不起眼的材料,以发现不同材质的特殊的审美趣味。同时,创造情景,运用录像、电影、幻灯、图片或实物等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蛋壳艺术作品,启发学生注意选择材料,学会发现材料的特质,养成在生活中寻找美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品位第六课《雕刻的乐趣》。本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根据材料的特征,按照雕塑的审美特征进行雕刻的设计与制作的设计,用于装饰、美化生活。本课通过对清代玉雕《双同洗象》、法国《双神像》等雕塑作品的分析欣赏,体会作品的精致之美,使学生认识雕塑的造型特点及材料特点,学习了解雕塑作品造型上写实与夸张等不同变化,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本课展示的学生作品亲切可爱,是学生于雕塑拉进了距离,增强了创作的信心。“雕刻步骤”让学生了解雕刻的制作过程,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示范,“雕塑用料”、“雕塑用刀”图片可供学生准备工具材料时参照。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第四课《拼贴的妙处》。本课从欣赏各类优美的拼贴作品(学生几教师的作品)中导入教学,引发学生对拼贴艺术的热爱及学习欲望。教学中采用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拼贴造型,创造出各种人物、静物、花卉、风景等题材的作品。这对于增加学生的环保观念是有意义的。

本课寓教育乐,努力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使有趣的课堂环境形成一个诱因,让学生在制作拼贴画的过程中,玩得不亦乐乎,自然地对其产生兴趣。

第五课《高雅的藏书票》。本课主要利用版画的知识、基本技能、表现技巧,结合体现“爱书、读书、藏书”意识的藏书票艺术构思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爱书、读书、藏书”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藏书票艺术创作的学习于借鉴,学生应该掌握创作和制作藏书票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藏书票“以大见小”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第七课《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本课选用蜡染、扎染这一民间美术奇葩作为学习内容,皆在介绍蜡染、扎染技术及其优秀的蜡染、扎染作品,了解蜡染、扎染的发展状况以及这种民间工艺蕴涵的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它们对于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感受蜡染、扎染艺术美丽的同时,运用蜡染图案特征装饰画;模拟扎染的材质、工具及工艺特征进行染制活动,体验蜡染和扎染的制作乐趣,提高手脑协调能力。了解我国民间美术工艺的多样性。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形式比较自由,可以用“提出问题——预想分析——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组织。

第八课《伟大的祖国》。本课的学习过程是把美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到爱国主题的班级活动实践之中,把以往单纯学习技法的课程变成在实践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课程。本课以策划一次爱货主题绘画展览的班级活动为契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组织策划、讨论、设计、创作、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运用美术等手段,记录、反映社会生活,陪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以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导入,同时介绍了新中国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图片和歌颂祖国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是武术的革命烈士及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体会各行业的建设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所付出的智慧和勤劳,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明确本课的活动内容和主题。

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认识美术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学习综合运用丰富的媒材形式和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以个人创造、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设计制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