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知识点)(5)

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知识点)(5)
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知识点)(5)

恒定电流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 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

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

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

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

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

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

a 、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

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如图6、图7的两个测电阻的电路能够消除电表的内阻带来的误差,为什么?怎样测量?

二、由伏安法演变而来的其他测量定值电阻的方法归纳

图5 图

6

0 图 1

图2

3 图

4 图

7 0

(一)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替代法(V-R 法)

【例1】有一个阻值已看不清楚的电阻器R ,我们要测出它的阻值,但手边只有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器R 0和几根导线,你有办法测出R 的阻值吗?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

(二)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替代法(V-R P 法)

【例2】给你以下器材:一个电源(其电压未知),一个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一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R x 。请你设计一个能测出R x 电阻值的电路。要求:

1、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电压表连入电路后位置不可变动)。

2、简要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3、根据你所测出的物理量写出表达式R x =_________。

(三)电压表和开关替代法(V-K 法)

【例3】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 0、两个开关及几根导线,请你设法只连接一次电路就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及未知电阻的表达式。

(四)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替代法(A-R 法)

【例4】现有电池组、电流表、开关、导线和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 0,没有电压表,你如何测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替代法(A-R P 法)

【例5】 现有电池组、电流表、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导线及开关,你如何测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六)电流表和开关替代法(A-K 法)

【例6】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x R ,我们要测它的阻值,但手边只有一只电流表,一个已知阻值0R 的定值电阻,二个开关和几根导线: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用测出量和已知量写出未知电阻x R 的表达式。

三、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归纳

(一)欧姆表测电阻

1、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它的结构如图1,由三个部件组成:G 是内阻为Rg 、

满偏电流为Ig 的电流计。R 是可变电阻,也称调零电阻,

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

欧姆档测电阻的原理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当红、黑表笔接上待测电阻Rx 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I = E/(R+R g +R x +r )= E/(R 内+R X )

由电流的表达式可知:通过电流计的电流虽然不与待测电阻成正比,但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测出相应的电流,就可算出相应的电阻,这就是欧姆表测电阻的基本原理。

2、使用注意事项:

(1) 欧姆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小,所以它的刻度与电流表、电压表刻度正好相反,即左大右小;电流表、电压表刻度是均匀的,而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左密右稀,这是因为电流和电阻之间并不是正比也不是反比的关系。

(2)多用表上的红黑接线柱,表示+、-两极。黑表笔接电池的正极,红表笔接电池的负极,电流总是从红笔流入,黑笔流出。

(3)测量电阻时,每一次换档都应该进行调零

图1

(4)测量时,应使指针尽可能在满刻度的中央附近。(一般在中值刻度的1/3区域)

(5)测量时,被测电阻应和电源、其它的元件断开。

(6)测量时,不能用双手同时接触表笔,因为人体是一个电阻,使用完毕,将选择开关拨离欧姆档,一般旋至交流电压的最高档或OFF 档。

(二) 用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

1、原理: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如图所示。电阻R 1、R

2、 R 和待测电阻R X 连成四

边形,每一条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在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在对角B 和

D 之间接检流计G 。因此电桥由4个臂、电源和检流计三部分组成。当开关接

通后,各条支路中均有电流通过,检流计支路起了沟通ABC 和ADC 两条支路

的作用,好象一座“桥”一样,故称为“电桥”。适当调节R 、R 1和R 2的大小,可

以使桥上没有电流通过,即通过检流计的电流I G = 0,这时,B 、D 两点的电势

相等。电桥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这时A 、B 之间的电势差等于A 、D 之间

的电势差,B 、C 之间的电势差等于D 、C 之间的电势差。设ABC 支路和ADC

支路中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由欧姆定律得

I 1 R X = I 2 R I 1 R 1 = I 2 R 2

两式相除得: 21R R R R X =

上式称为电桥的平衡条件。 所以12

R R R R X = 通常将R / R 2称为比率臂,将R 1称为比较臂。 2、测量方法

如图,连接电路,取R 1、R 2为定值电阻,

R 3为可变电阻箱(能够直接读出数值),

Rx 为待测电阻。调节R 3,使电流计中的

读数为零,应用平衡条件,求出Rx 。

(三)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1、等效替代法就是在测量的过程中,让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或电压)和通过电阻箱的电流(或电压)

相等。电路如图13,将单刀双掷开关调到a ,闭合S 1调节R ,使安培表读数为I 0,保持R 不动,将单刀双掷开关打到b ,调节R 0使安培表读数仍为I 0,则电阻箱的读数就是待测电阻的数值。

2、测量原理:图14是用伏特表完成的实验,同学们自己分析测量原理。

3、注意:主要元件为电阻箱和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可用分压控制电路。

(四)公式计算法测电阻

公式计算法主要是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全电路的知识进行分析,并求出待测电阻的数值。图15是测量电阻R x 的电路, R x 为待测电阻,R 为保护电阻,其阻值未知,R 1为已知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动势为E 未知,S 1、S 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A 为电流表,其内阻不计。

(1)测量Rx 的步骤为:S 2向d 闭合,S 1向 闭合,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 1,再将S 2向c 闭合,S 1向 闭合,记下电流表读数I 2。

(2)计算R x 的公式为R x =

13 图14 图15 S 1

S 2

(五)补偿法测电阻

1、基本原理:在一定温度下,直流电通过待测电阻x R 时,用电压表

测出x R 两端的电压U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x R 的电流I ,则电阻值可表

示为:x R =U/I

2、试验方法:连接如下电路图,调节3R 使检流计G 无电流通过(指

针指零),这时电压表指示的电压值bd U 等于x R 两端的电压ac U ,即b ,d 之间的电压补偿了x R 两端的电压。清除了电压内阻对电路的影响。

补偿法测电阻的优点

补偿法测电阻比伏安法测电阻产生的误差要小,这主要是因为补偿法测电阻时没有引入测量仪表自身的电阻,从而降低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正确度。

电路简单,实用性强。电路中的元件和仪表都是常用器件,并且个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阻值是否准确均不会影响被测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对电阻器件的选择降低了要求。

调节方便,电路通过粗调和细调的设计,既可以提高测量的速度,又可以保护检流计,这是电桥发测量电阻时很难做到的。

修正系统误差。电路中测量仪表自身的电阻与测量结果无关,从而降低了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这是单纯伏案法测量电阻时无法做到的。

以上电阻测量的五种方法,同学们在平时解题时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与电阻知识点全面总结

16电压与电阻 16.1 电压 一、电压 1、电源和电压的作用 要让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电源的作用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1)用“水路”和“电路”来进行类比分析 水路电路 组成抽水机:保持一定水压 水管:传输水流 水轮机:利用水能的设备 阀门:控制水流的通断电源:保持一定电压 导线:传输电流 灯泡:利用电能的设备----用电器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注意: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某段电路中有电流,该电路的两端就一定有电压;但电路的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却不一定有电流。要在电路中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是通路。 2、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符号及单位 物理学中通常用字母U表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V=103V,1mV=10-3V。 (2)需要我们记住的几种常见的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手机电池的电压 3.7V 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2V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的高低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1)电压表的构造:如图所示。 (2)电压表的量程:学生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当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为0~3V,每一个小格表示。0.1V;当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为0~15V,每一小格表示0.5V。 (3)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注意:在测量电压时,选用的电压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应等于或稍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为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在被测电压不超过量程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小量程进行测量。在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时,要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选用大量程将电压表接入电路,开关轻轻闭合一下立即断开,同时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若示数大于3V、小于15V,应选用0~15V量程;若示数小于3V,为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0~3V量程。 拓展:试触法选择电压表量程可能会遇到的四种情况及解决方法: ①指针不偏转,则可能电路中有断路,也可能电压表的接线有断路,应逐一检查各接线柱,排除故障。 ②指针反向偏转,则“+”“-”接线柱接反了,应改接。 ③指针正向偏转超过最大刻度值,则选择的量程较小,应改接较大的量程。 ④指针正向偏转很小的角度,则选择的量程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接较小的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 电压表的读数步骤为:①明确所选电压表的量程;②确定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③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方法技巧:电压表读数口诀:一看接线柱,明确其量程;二看最小格,确定分度值;三看指针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高中物理测量电阻的方法大总结

高中物理测量电阻的方法大总结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 姚维明 电阻的测量是恒定电路问题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恒定电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电阻测量的六种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欧姆表测电阻 1、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它的结构如图1,由三个部件组成:G 是内阻为Rg 、满偏电流为Ig 的电 流计。R 是可变电阻,也称调零电阻,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 欧姆档测电阻的原理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当红、黑表笔接 上待测电阻Rx 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I = E/(R+Rg+Rx+r )= E/(R 内+R X ) 由电流的表达式可知:通过电流计的电流虽然不与待测电阻成正比,但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测出相应的电流,就可算出相应的电阻,这就是欧姆表测电阻的基本原理。 2.使用注意事项: (1) 欧姆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越大,待测电阻阻值越小,所以它的刻度与电流表、电压表刻度正好相反,即左大右小;电流表、电压表刻度是均匀的,而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左密右稀,这是因为电流和电阻之间并不是正比也不是反比的关系。 (2)多用表上的红黑接线柱,表示+、-两极。黑表笔接电池的正极,红表笔接电池的负极,电流总是从红笔流入,黑笔流出。 (3)测量电阻时,每一次换档都应该进行调零 (4)测量时,应使指针尽可能在满刻度的中央附近。(一般在中值刻度的1/3区域) (5)测量时,被测电阻应和电源、其它的元件断开。 (6)测量时,不能用双手同时接触表笔,因为人体是一个电阻,使用完毕,将选择开关拨离欧姆档,一般旋至交流电压的最高档或OFF 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2); 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3)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 达到改变电路的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 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 的两个接线柱引出导线。如图3,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 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 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 流表外接。 图 1 图 2 图3

电压 电阻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电压电阻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一、电压电阻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电路中的电阻R出现断路故障,当闭合开关S 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示数不为零,电流表A示数为零 B. 电压表V示数不为零,电流表A1示数为零 C. 电压表V示数为零,电流表A1示数不为零 D. 电压表V示数为零,电流表A示数不为零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当闭合开关S时,由于电阻R断路,相当电路中只接有一个灯泡,电流表A1与电压表串联,其示数为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不为零,电流表A测通过灯泡的电流不为零. 故答案为:B.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灯泡并联,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电阻中的电流;根据电路发生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断路两端有电压判断三个仪表的示数.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出现故障,闭合电键S前后,只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不变,则() A. 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R1断路 B. 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R1短路 C. 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R2断路 D. 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R2短路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前,只有电阻R2接入电路;开关S闭合后,如果电路无故障,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电流表A2测干路电路,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若电阻R1、R2出现故障,且只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不变,则有: A、电阻R1断路,R2正常,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电阻R1短路,R2正常,闭合开关S后,造成电源短路,电压表和电流表A1无示数,电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的几种方法归纳总结

伏安法测电阻的几种方法归纳总结 一、伏安法 1.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步骤:移动变阻器滑片位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3.R X 的表达式:R X = I U 。 二、伏伏法(利用串联分压成正比) ㈠基本方法 1.器材:已知阻值的电阻R 0、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待测电阻R X 。 2.电路图:(如图甲、也可改成图乙) 3.步骤:分别用电压表测出R 0和R X 两端的电压值U X 和U 0。 4.R X 的表达式:R X =_____________。 ㈡伏阻法:(几种变式 R 0均为已知) 1.如图⑴,分别用电压表测出R 0两端电压U 0和电源电压U ,则R X =________。 2.如图⑵,分别用电压表测出R 0两端电压U X 和电源电压U ,则R X =________。 3.如图⑶, 断开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 1;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 U 2 ,则R X =_______。 4.如图⑷, 断开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 1;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 2 ,则R X =___ ____。 三、安安法(利用并联分流成反比) ㈠基本方法 1.器材:已知阻值的电阻R 0、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待测电阻R X 。 2.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3.步骤:分别用电流表测出R X 和R 0的电流值I X 和I 0。 4.R X 的表达式:R X =__________。 ㈡安阻法:(几种变式 R 0均为已知) 1.如图⑴,分别用电流表测出R 0通过电流I 0和干路电流I ,则R X =________。 2.如图⑵,分别用电流表测出R 0通过电流I X 和干路电流I ,则R X =___ _____。 3.如图⑶,断开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 1;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 2 ,则R X =_ __。 4.如图⑷,断开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 1;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为

电压和电阻知识点总结

电压和电阻 一、考点解读 近几年各省市中考常围绕着电压表的正确使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和使用等内容进行考查,其中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是考查的重点,利用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检查电路故障以及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类型的题目是考查的难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6分。 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仍会通过实际的串、并联电路考查电压规律的应用;会通过实验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对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往往会结合欧姆定律、电功率的知识综合考查。 二、复习策略 1、正确理解电源、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是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用以维持电路两端有持续的电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但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并不一定就有电流通过。电

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两端没有电压;二是电路没有闭合。电路断开处的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2、理解并记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即:U AC=U AB+U BC 若L1与L2规格相同,则L1、L2分压相等, 即:U AB=U BC 若L1与L2规格不同,U AB≠U BC,但U AC=U AB+U BC 即: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不一定相等 ②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即:U CD=U EF=U AB 若L1与L2规格相同,则L1、L2亮度相同 若L1与L2规格不同,则L1、L2亮度不同,但U L1=U L2 即: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3、学会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检测电路故障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能把结点 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时描下的两个点距离要 实验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1)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装置:重物作用是 纸带作用是 3,实验前首先 重物,适当倾斜木板直到 轻推小车运动后纸带上的点 为 止,本步骤称为 ,目的是让小车受的外力等于 4,绳子拉力理论上大小为F= 为方便改变拉力,还应该满足 ,则可认为F= F 2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总结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总结 电路图 电路图 2 1V V I I >>2 1A A U U >>R

伏安法测电压表阻 U 、I R V 伏安法测电流表阻 U 、I R A 、电桥法 电路图 已知量 待求量 结果 比较电流 I 1、I 2、R 0 R g2 比较电压 U 1、U 2、 R 0 R v2 利用电键多次测 量 I 1、I 2、R R x 、欧姆表 R 0 R x 调节R 0,使两次I 相同,则R x =R 0 I U R V = R U I U R V - = I U R A = 0R I U R A -= 2 12 02U U U R R V -=2 21 02) (I I I R R g -=∵I 2R =I 1R x ∴R x = I 2R /I 1 4 321R R R R =

5、半偏法测电阻 电路图电路图 误差分析:R偏小误差分析:R偏大 图1

图2

【练习】 1、例1.一个未知电阻Rx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各测量一次,如图所示,按甲图测得数据是 3.0V、3.0mA,按乙图测得数据是 2.9V、4.0mA,由此可知按___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的误差较小, Rx 的真实值更接近于____Ω 。 【例1】要测量电压表V1的阻RV,其量程为2V,阻约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0.6A,阻约0.1Ω;电压表V2,量程5V,阻为5KΩ;定值电阻R1,阻值30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电源E,电动势6V,阻约0.5Ω;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①有人拟将待测电压表V1 和电流表A串联接入电压合适的测量电路中,测出V1 的电压和电流,再计算出RV。 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②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阻RV的实验电路。要 求测量尽量准确,实验必须在同一电路中,且在不增减元件的条件下完成。试画出 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与开关已连接好),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 号: ③由上问写出V1阻RV的表达方式,说明式中各测量量的物理意义。 【例2】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想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Im。所用器材有: 量程不准的电流表A1 ,阻=10.0Ω,量程标称5.0mA;标准电流表,阻=45.0Ω,量程1.0mA ;标准电阻阻值 10.0Ω ;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300.0Ω ;电源E,电动势3.0V,阻不计;保护电阻;开关S;导线。请设 计电路并计算 【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待测电阻Rx的阻值(40~80欧);电源E,电动势约为2.0V,阻r=2欧; 电流表A,量程为50mA,阻r=20欧;电阻R0=30欧单刀双掷开关K,导线若干。请作出实验电路及Rx 的表达式。 【例4】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0 V的电压表的阻,可以采用图示的电路,在测量时,可供选择的步骤如下: A.闭合开关S ; 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最大; 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D.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 电压表示数为 1.5 V,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E.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0 V;F. 断开开关S;G.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到b端;H.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到a端。 上述操作步骤中,必要的操作步骤按合理顺序排列应为。若在步骤D中,读出R0的值为2400Ω,则电压表的阻RV = Ω。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阻RV与其真实值相比偏。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 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只要仪器选得正确,可保证没有系统误差 B.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电流表内接法,都存在系统误差 C.用欧姆表测电阻,既准确又方便 D.伏安法测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答案 B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不可能没有系统误差,只能减小,故B正确、A错误;欧姆表测电阻方便但由于刻度不均匀读数误差较大,电池用久了误差更大,因而C错误;不同的测量电路引起误差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

2、有效数字: 从数字的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5为3位有效数字 知识点二: 不需要估读的仪器:游标卡尺、欧姆表、电阻箱等 需要估读的仪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等一、测量规范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d=主尺读数(mm)+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的数值(mm)*精度注意: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的0.05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或5;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到0.02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2,4,6,8 1.如图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内径时的示数,其示数为________mm。

答案22.7 解析22 mm(主尺)+7(游尺)×0.1 mm=22.7 mm。 2.下图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答案 1.340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测量值=固定刻度值+可动刻度(估读一位)*0.01(mm)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 mm。 答案8.117(8.116~8.118均正确) 解析固定刻度8 mm 可动刻度11.7×0.01 mm, 8 mm+11.7×0.01 mm=8.117 mm。 3.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

测电阻的几种方法总结

V A 图1 R X0 I I X I V U A V R X0 图2 I A I X0 I U U A U X0 电阻测量 一、伏——安法 伏安法是用一个电压表V和一个电流表A来测量电阻,其测量 原理:R X= U I 。实际测量中有电流表外接法和电流表 内接法两种电路。 设电压表V内阻为R V,电流表A内阻为R A,待测电阻 真实值为R X0,测量值为R X,通过R X0的电流为I。 测量时,电压表V的示数为U,电流表A的 示数为I。 1、电流表外接法:小外偏小 2、电流表内接法:大内偏大 3、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如图3、图4的两个测电阻的电路能够消除电表的内阻带来的误差, 为什么?怎样测量? 二、测电阻的几种特殊方法 1.只用电压表,不用电流表 图3 图4

图6 方法一:伏——伏法----是用两个电压表(其中一个内阻已知,另 一个内阻未知)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测量电路如图5所示。 电路满足:R V1》R ,R V2》R 。 设电压表V 1内阻R V1未知,电压表V 2内阻 R V2已知;电压表V 1示数为U 1,电压表V 2示数 为U 2。由图5可得: R V1= 11V U I R V2=22 V U I 通过电压表V 1、V 2的电流为I V1=I V2 由以上三式得:R V1= 1 2 U U R V2 方法二:伏——伏——R 法(变式:伏——伏——R X 法) 伏——伏——R 法是用两个电压表(内阻均未知)和一个定值电阻R 0测量电压表的未知内阻。 测量电路如图6所示。 电路满足:R V1》R ,R V2》R ,R 0》R 。 设电压表V 1示数为U 1,电压表V 2示数为U 2,电压表V 2的量程电压大于 电压表V 1的量程电压。实验测量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由图6可得: R V1= 1 1V U I R 0=00 R R U I 定值电阻R 0 两端电压:U R0=U 2—U 1 图5

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恒定电流电阻测量方法归纳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 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图1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 种控制电路都可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 两个接线柱引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之间的电阻决定,这 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a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压电阻》知识点归纳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也就是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闭合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m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和分度值. 3.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④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 危害:1.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2.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 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 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4.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物理实验练习一 一、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如图19-1所示,则从卡尺上可以读出物体的厚度,是____.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图19-2和图19-3所示,图19-2读数为____mm,图19-3的读数为____mm. 3.某卡尺的精度为0.1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另一卡尺的精度为0.02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 4.下列四种仪表中刻度分布均匀的 是 [ ] A.天平横梁上的标尺 B.水银气压计 C.直流电压表 D.欧姆表

5.如果实验时出现下面的因素造成系统误差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情况是 [ ] A.米尺因天气干燥而均匀缩短 B.用天平称量密度很小而质量很大的物体 C.打点记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大于50Hz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的速度 D.水银气压计中的水银不纯净而有杂质时的压强 二、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利用图19-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其中A是____;B 是____;C是____;D是____;E是____;F是____.此外还应配备____. 2.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 3.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用字排列应是____.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恒定电流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 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 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 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 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 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 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 a 、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 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图5 图 6 0 图 1 图2 图 3 图 4 图 7 0

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高中物理电阻测量方法归纳总结 说明:本文归纳并整理了电阻的测量各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全体物理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期望能使学生对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感谢那些为无私奉献,愿意分享的物理教师!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 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 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以选择的时候,优先 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 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图 1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 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 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a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 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图5 图 3 图4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nR 串联,则有R 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伏安法测电阻 电路图: 原理: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 2·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位置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目的是要测量多组数据以求平均值; 3·在闭合开关之前,滑片位于最大电阻处。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 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πL g

(完整版)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高中物理电阻测量方法归纳总结 说明:本文归纳并整理了电阻的测量各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全体物理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期望能使学生对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感谢那些为无私奉献,愿意分享的物理教师!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 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以选择的时候,优先 考虑限流电路。 图1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 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 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 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 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a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 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图5 0 图3 图4

电压_电阻知识点总结用

第六章 《电压电阻》知识点归纳 知识体系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2)二是电路是闭合的(或电路是通路); 注:(1)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2)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类比是指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 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但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并不一定就有电流通过。 (4)电路断开处的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二)电压的符号和单位 1,电压的符号是“U” 国际单位:伏特(V),简称伏(V) 2,电压的单位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1kV=103V; 1V=103mV=106μV; 3,常见电压值:(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1.5V。 (2)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 (3)人体安全电压值不高于36V。 (4)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20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符号: 3,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 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 倍,大分度值也是小分度值的5倍),指针位置相同,则示数也是5倍 关系 1)有些电压表的接线柱是“15”“3”“+”,表示两个量程共用一个“+”接线柱,“15”和“3”则表示两个负接线柱(和我们平常使用的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