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著导读 (答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3、《论语》中能统率全书的词是(仁),一共出现了104次。

4、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7、《论语》中孔子强调的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

8、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孔子强调的品德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二、判断题:

1、《论语》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2、《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孔子生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孔子死后)

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寇(主管司法)。(×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

5、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居儒、道、墨、名、法五显学之首,立于一尊的地位,从创立起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立于一尊的地位,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才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6、《论语》只有12700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对后人的启发主要体现在治国理念、教育主张以及为人处事的格言警句等方面。(√)

三、对联题:

1、下面这副对联概括了孔子的一生,请补全下联: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 (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2、下面四个词语可以组成有关孔子的上下联,但是顺序被打乱,请你根据对联知识重新排序,使其合理。

A.万世师表

B.德配天地

C.道贯古今

D.百代馨香

正确顺序是:(上联: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下联: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四、补写题:

1、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他的学生经常问道孝、仁、政、君子等问题,孔子总是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回答。

2、孔子经常谈到自己的理想,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正是他“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表现。但孔子不只有积极用世的一面,有时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也就是说他也渴望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吾与点”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仰慕的精神境界。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給“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他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①礼”)为根本。而(“②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③礼”)的施行。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④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⑤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①仁者爱人”)的思想。怎样达到这种“仁”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②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③己欲达而达人)”。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④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不只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而要做到这一点,(⑤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孔子很强调把握时机,(①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最好的效果。而且孔子力求学生能做到(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字数不超过10个字。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五、简答题:

1、(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两段材料都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都在讨论关于君子的问题。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人们要经过长期的修养磨炼才能表现出文质彬彬的风采。而这样的文质彬彬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孟子认为君子做人应该有原则,会“仁”会“礼”,该仁则仁,该礼则礼,否则就成了任人欺辱的滥好人。君子爱人敬人,会爱会敬,爱敬有度,更知自爱自敬,为了爱人尊敬人而委屈了自己,做不了君子。

【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附【译文】

①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②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