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3.8快与慢 冀人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3.8快与慢 冀人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3.8快与慢 冀人版

快与慢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身体的结构.doc

课题:7.保护我们的听力 导学补充: 【学习目标】 1.认识过高国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 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国强的声音并控制噪音。(重点) 2.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 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难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一、填空。1、在、、等场所,我们应控制音量。2、耳朵是我们的, 需要精心呵护。3、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我没有一个能 够发声的器官,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匚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5分钟)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 【探究二】(5分钟)在生活中,那些声音属于噪音?描述噪音的特 征和我们的感受。我们怎样才能控制物体发生呢? 【检测案】(10分钟) 1、在、、等场所,我们应控制音量。 2、耳朵是我们的,需要精心呵护。 3、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出声音,是 因为我没有一个能够发声的器官,叫° [训练案] 这在课堂、医院、图书馆我们怎样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题:1.身体的结构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到身体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认识人体 结构的精巧与和谐美。(重点)2.能够应用触摸、手捏、耳听等观察 方法认识身体的外部器官,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难点)

编写人:刘鹏审核人:上课时间:2014年—月—日 导学补充: 【预习案】(约10分钟) 1、声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 部分组成。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比较观察身体 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选择一个活动做一做,观察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 活动,试着用气泡图记录。 【检测案】(10洲0 2、声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2、人体内部器 有、、等。 4.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训练案】(约5勉10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课题:2。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习目标】 1、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 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重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2、我们人体的上臂具有小吊车的结构,上臂肌肉的运动方式相当于小吊车的 ()。 3、做校园沙盘模型时,要先画出(),明确校园中主要建筑 物、树木等的位置。 4、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都受到()的作用,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做()。 5、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 6、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 7、坐在行驶汽车上的同学,相对于()来说是静止的;相对于()来说是运动的。 8地球自转方向是(),正是由于地球的自传,才形成了()的交替现象。 9、重锤是根据()垂直向下的原理制作的。 10、()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上面有()()()地轴等。

11、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和( 12、人们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的 科学叫()。 13、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多万种。我们给动物分类除了 按照动物的()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动物的()等分类。 二、选择。(每题2分,共24分) 1、在空中飞行最快的动物是();在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 A、刺尾雨燕 B、老鹰 C、野马 D、东北虎 E、猎豹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A、皮鞋钉鞋掌 B、自行车上油 C、轮胎上做螺纹 3、在地球仪上,东经120°、北纬40°附近重要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4、地图上有许多图形和符号,称作() A、图标 B、图例 C、坐标 5、昼夜节律指生命活动以()为周期的变动。 A、一天 B、一年 C、12小时 6、同一天,北京和新疆的小朋友先看到日出的是() A、新疆的 B、北京的 C、同时 7、射箭用到的是()。 A、磁力 B、推力 C、拉力和弹力8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0次/分,运动后,心跳会(A、明显增加B、明显减慢C、变化不大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

201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二、动物运动会1、我们都喜欢动物,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我会模仿青蛙跳,你会模仿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 4、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5、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外形分:有翅膀的、没翅膀的;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生的。 6 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7、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 三、生命在于运动1、你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跳绳、散步,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我们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要提醒家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4、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经过长期运动,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肌肉会变粗。 6、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7、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慢)。 8、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 小吊车臂是怎样工作的?答: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3、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前臂向外伸展 4、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5、手臂的运动是肌肉收和放的结果。 6、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根据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 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 7、飞机的飞行与鸟的运动方式相似,超声定位仪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的,电子蛙眼是受青蛙的启示制造的。 8、机器蛇的作用:可以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以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 9、(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10、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绳子)有关。 11、2001 年10 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实验成功。 又称(机器蛇)。 12、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 五、确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水果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加快溶解?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热水约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水果糖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资料(全册)

冀教版四上科学课堂知识总结 1、运动着的世界 一、填空。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中。。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 )、(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二、举例: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有哪些? 答:飞行的飞机,奔跑我动物,流动的潇洒,游动的微生物等等。 三、简答:搜集资料的方法或途径有哪些? 答:上网查询、看电视、报纸、杂志、向人询问等。

四、制作资料卡片。 2、动物运动会 一、填空。 1、(运动)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行走)、(奔跑)、(跳跃)、(爬行)、(飞行)、(游动)、(蠕动)等。 3、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4、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模仿得更(准确)。 5、我们在模仿动物运动时,要注意感觉(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用力大。 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秃鹰),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跳得最高的是(跳蚤), 飞的最快的是(尖尾雨燕)。

二、举例。 1、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写出名称。 答:牛、羊、猫、狗、跳蚤、袋鼠、青蛙、蝗虫、麻雀、兔子、鹰、燕子、大雁、鸽子、蝗虫、蛇、乌龟、壁虎、蚯蚓、蝎子、虎、豹、狮、狗、鹿、鱼、鲸、青蛙、乌龟、蛇等 2、按照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①按照(运动方式)把动物分成: 行走动物:牛、羊、猫、狗等 跳跃动物:跳蚤、袋鼠、青蛙、蝗虫、麻雀、兔子等 飞行动物:鹰、燕子、大雁、鸽子、蝗虫等 爬行动物:蛇、乌龟、壁虎、蚯蚓、蝎子等 奔跑动物:虎、豹、狮、狗、鹿等 游泳动物:鱼、鲸、青蛙、乌龟、蛇等 蠕动动物:毛毛虫、蚯蚓、蛆、肉虫、海参等 ②按照(动物的食物)把动物分成: 草食动物:牛、马、羊、骆驼、鹿、兔等 肉食动物:狮、虎、豹、狼、豺等 杂食动物:狗、猫、猪、鸡、狗熊等 ③按照(繁殖方式)把动物分成: 卵生动物:鸟、鱼、蛇、蚂蚁、青蛙等 胎生动物:猪、牛、羊、蝙蝠、猫等 ④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把动物分成: 陆地上的:猫、牛、羊、虎、豹、狮、狗、鹿等 水中的:鱼、鲸、青蛙、乌龟、海豚等 水陆两生的: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⑤按照(生存方式)把动物分成: 野生的:虎、豹、狮、狼、鹿等 家养的:猪、羊、牛、鸡、鸭、鹅等 3、我们能模仿哪些动物的运动? 答: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等。 三、简答。 1、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像蚂蚁、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类。 2.动物是有食性的,下面的动物中是肉食动物的有,是植食动物的有,是杂食动物的有。(只填序号) ①鼠②老虎③马④老鹰⑤人⑥绵羊⑦狼⑧牛⑨鸡⑩狮子 3.给物体分类是科学中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请将下列给出的各种能源分成两类,并写明你的分类依据。 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电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 分类依据: 分类:(1)(2) 4.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请你列举三条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1)、(2)、(3)。 5.下图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北极 地区整天都是黑夜。 (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北半 球是春季。 (3)当地球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北半 球一天中昼最长夜最短。 (4)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 1.鲸鱼终身生活在水里,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由此可以推测出鲸鱼属于()

A.鱼类B.哺乳动物C.两栖动物 2.下列关于鸟类说法错误的是() A.鸟类都善于飞行B.鸟类都长有羽毛C.鸟类都是卵生 3.下列关于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菌是一种草本植物 B.真菌属于无脊椎动物 C.真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4.当你遇到问题(如电能从哪里来?)时,你是() A.直接向老师寻找答案 B.自己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答案C.不喜欢自己思考,等待别人来帮忙 5.电饭锅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 A.化学能B.热能 C.动能 6.关于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源资源总量大 B.能源资源人均不足 C.能源资源分布均匀 7.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A.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 B.使用节能灯泡 C.同学们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开着电扇 8.沼气是二次能源,它是由()经加工、制造得到的。 A.太阳能 B.水能 C.生物质能 9.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B.月球本身会发光 C.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成功登上了月球 10.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A.7天B.30天 C.365天 11.钓鱼岛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合理开发利用钓鱼岛附近的海洋资源势在必行,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三单元)修改后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课题:1.身体的结构Array【学习目标】1. 与和谐美。(重点)2. 官,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难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从外形上看, 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 用气泡图记录。 【检测案】(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训练案】(约5分钟)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导学案编号 () 课题: 2。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习目标】 1、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Array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重点) 2、通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难 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 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我们在活动时,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运动呢? 【探究二】:自在拿哑铃的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部位的骨骼、关节肌肉参与了活 动?并记录下来。 【检测案】(10分钟)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训练案】(约5分钟) 课后思考题: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的作用相似?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39页精品)【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 一个口语交际, 一篇习作, 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 用生动优美的语言, 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 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 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 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 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 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 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 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 既有大自然的美景, 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 因此,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 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 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 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 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课2课时, 略读课文1~2课时, 习作3课时, 语文活动2课时.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783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 第一课时 比较小草和大树 [活动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 教学材料] 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 [教学重难点] 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

中。(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图片提供) 第二课时 给植物分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小初高学习】四年级科学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一练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习题 一、填空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_______________、水的_______________有关。 2._______________实验是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需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二、选择题 1.关于比较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断地往烧杯中加食盐 B 烧杯里的水可以不一样多 C 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改变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A 搅拌与不搅拌 B 搅拌与加热水 C 搅拌与小颗粒 三、判断题 1.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的食盐一样多。() 2.搅拌和加热等可以加快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3.在“比较水的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搅拌。()简答题 冲感冒冲剂时,为什么总是把药用热水冲服,而不用凉开水? 四、实验题 1.设计“水的温度是否能加快肥皂溶解”的研究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能加快肥皂的溶解。 (2)相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什么?

《溶解的快与慢》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1.C 2.A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热水能加快溶解的速度,粉末状的感冒冲剂颗粒小,能更快地溶解五、实验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李)

1.我们关心天气 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与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调整 活动一: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1、阅读课本第2页,图中有哪些天气现象? 图中的天气现象有: 2、小组讨论,我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还有: 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播放 一段音乐,大家来猜猜就是什么节目 好不好? (播放音乐)学生猜出:天气预报节目 2.师:大家平时瞧天气预报不? 从天气预报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揭题:我们关心天气)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就是一幅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提问:您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活动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 观察天气,用一段话描述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 2、 小组讨论,交流描述的天气现象。 3、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不? 试着用网状图表示出来。 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 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 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 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 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与笔排队到操 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您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瞧谁的描述真实,完整。 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 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现象来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按食物可以把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类 2、在空中飞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 3、在地图上有许多图形和符号称作。常用的政区图、交通图能帮我们找出_______,确定_______。 4、骑在自行车上的你,相对于车座来说是_______的,相对于路面来说是______的。 5、物体的基本运动方式有的汽车轮子是_________人拉抽屉是___________钟摆的摆动是_________。 6、要说清你所在的位置首先要找_________,然后再说明你和__________位置关系。 7、机器的三角带上打腊是为了_______摩擦力。 8、推和拉都是______,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9、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自________向_______绕着 ___________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小时。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人在()时候会有较短的影子。 A、日出时 B、夜晚 C、中午 D、上午 2.夜来香花开放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晚上8点左右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线杆,地面是运动的 B、相对于地面,房子是静止的 C、相对于地面,空中的鸟是运动的 D、相对于地面,远处的山是静止的 4、要立体的了解一个学校的布局,应该看一下学校的() A、平面图 B、沙盘 C、示意图 D、交通图 5、18世纪林奈根据花开闭时间的不同发明了() A、电子钟 B、机械表 C、花钟 6、锻炼之后,()用冷水冲洗 A、应该马上 B、不能马上 C、都可以 7、下列动物中,不擅长两项运动方式的是() A、企鹅 B、兔子 C、青蛙 8、下列动物中不喜欢夜间行动的是() A、猫头鹰 B、蝙蝠 C、蝴蝶 9、既省电又明亮的新型曝光灯,是根据()的发光原理发明的 A、太阳 B、星星 C、萤火虫 D、深海鱼 10、坐在船上看到两边的景物在(),说明船正在前行 A、向前移动 B、静止不动 C、向后移动 11、走相同的距离,甲用了30分钟,乙用了20分钟,丙用了25分钟。他们三 个中,速度最快的是()

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导学案(新)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Unit 1 My Classroom 课型:新授 课时:共 6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1.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open the door 教 与 学 重 点 1.词汇: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教 与 学 难 点 听指令、做动作 学 学案导案复备栏或 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读这些单词: 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2.我会做: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一、情境引 入。 1.课本Let’s learn部分,看 图片,听录音三 遍。 2.合上书,再听 两遍,并跟读。

习过程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oard 二、合作探究 1.讨论并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跟录音读单词。 3.组长在组内带读单词。 4.组长在组内带读句型。 5.组内进行对话练习。 6.小组展示。 三、达标测评 连线 classroom 灯 window 写字板 picture 窗户 light 教室 board 画 我能说出它们的意思 1. Open the door 2. Turn on the light 3. Sweep the floor 4. Clean the window 5. Put up the picture 6. Clean the board 二、新课展 示。 1.和小伙伴一 起学习新单词, 并能准确地读 出来。 2.我会说这些 句型,并能做出 相应的动作 整 理 学 案 我今天学会了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四、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玻璃杯、热水和冷水、方块糖、烧杯、搅拌棒、水槽、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老师拿起一杯放入了一块方块糖的纯净水,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搅拌、加热(热水)、切碎……(教师板书)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哪个溶解的快?实验要怎么做? (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2、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3、生汇报实验结果。 A、搅拌能加快溶解; 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三、延伸拓展,实际运用。 师:咱们在课堂上把知识学得很好,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就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活动手册16-17页。 六、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快溶解的办法热水 捣碎

冀人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思路】 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的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本课围绕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设计两个活动来引导学生对运动着的世界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观赏图片。(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 教师:同学们这些图片漂亮吗?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人们走、跑;动物游、飞、跳和爬;风吹、水流和机器的疾驶和飞转等等,都是运动,只是运动的形式不同。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不停息地运动着,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那么,大家还能不能举出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既然世界上有这么多物体运动的例子,那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1.欣赏图片。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片,说说这幅图中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学生自由回答。 2.实际举例。 (1)教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啊!都想说一说,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自由发挥的时间,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说说。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举例说明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 3.思考题: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2)学生分组说说本组的意见。 (3)学生可能会找出相对静止的物体,让学生相互争论、有所认识,争论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快与慢》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