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针灸教学课件
靳三针(针灸教案)

“靳三针”是靳瑞教授集历代针灸名家临证经验之精华。
靳三针就是三针,三次治好病。
智三针: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常规手法。
四神针: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百会前后左右各 1.5寸,针尖向外刺。
脑三针: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
脑户+脑空*2,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 2.5寸,风府上 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 2.25寸,向下刺。
颞三针: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类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晕痛针: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 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眼三针: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 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 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 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定神针: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鼻三针: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
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廖.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和廖,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叉三针: 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面三针:面神经麻痹.翳风,颊车,地仓.可以配用合谷,人中.眼睑不合可以用阳白,四白耳三针:各种耳聋。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针灸说靳三针

针灸说靳三针本公众号为辛杏林学院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杏林学坛”进行关注与十万杏林学子一起求医学医靳三针疗法,简单说来,就是以靳瑞教授为创始人的“靳三针”组穴配方为主的一种临床针灸处穴流派。
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
1历史来由据了解,“靳三针”疗法的组穴特点是针对某个病症,将三个有协同作用的穴位组合使用,这也是“三针”名字最初的由来。
靳教授上世纪70年代在海南时,用针灸印堂穴、迎香穴、上迎香三个穴位的方法治好了很多人的过敏性鼻炎,因此有了‘鼻三针’的说法。
后来他便把临床上最常用,配穴较为固定,而且临床上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几个穴位,给予一个固定的处方名,如位于手上的曲池、合谷、外关,他就将之称为‘手三针’;位于足上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便成了‘足三针’。
久而久之,处方慢慢多了,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靳三针’配方。
这种穴位方突破了传统的单穴或双穴组方,以一穴为主,二穴为次,取三穴而达到力专效宏的特点。
2常用针具0.30mm×15~50mm的毫针。
3适应症智三针——智力低下四神针——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脑三针——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颞三针——运动障碍,偏瘫,弱智晕痛针——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眼三针——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定神针——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鼻三针——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面肌针——面肌痉挛叉三针——三叉神经痛面三针——面神经麻痹耳三针——各种耳聋舌三针——言语障碍,流口水,咽炎突三针——甲状腺肿大颈三针——颈椎病背三针——呼吸系统疾病肩三针——肩关节病手三针——上肢运动障碍手智针——弱智,多动,失眠,癫痫,手运动障碍腰三针——腰椎退行性变坐骨针——坐骨神经痛膝三针——膝关节疾病踝三针——踝关节疾病,水肿,肾脏疾病足智针——弱智痿三针——肌肉萎缩,无力等褐三针——黄褐斑,黑斑乳三针——乳腺增生,乳汁不足,良性肿块4禁忌症1、妇女妊娠三个月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
靳三针9组穴位(图文并茂)

靳三针9组穴位(图文并茂)靳三针以其选穴少、疗效好、易学简便等优点在针灸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汇集了靳三针的9组穴位,并附有配图,让您一目了然。
靳三针穴组及其定位一、鼻三针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图一:鼻三针肺寒型图二:鼻三针肺热型二、眼三针眼Ⅰ针:睛明穴上2分。
眼Ⅱ针:在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眼Ⅲ针:在下眼眶的上缘,正对瞳孔,大约承泣穴的位置。
三、耳三针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四、舌三针舌Ⅰ针: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大约上廉泉穴的位置。
舌Ⅱ针:上廉泉穴向左旁开0.8寸。
舌Ⅲ针:上廉泉穴向右旁开0.8寸。
五、晕痛针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旁开1.5寸。
太阳:在颞侧,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六、颈三针天柱: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2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七、胆三针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八、尿三针关元: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九、肥三针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带脉: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肚脐处。
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一三针法”是目前国内非常流行,有着确切疗效的针法之一:它是根据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和传统针灸理论,结合现代针灸理论及人体全息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现代针灸。
“一三针法”符合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靳三针疗法

靳三针疗法(Jin three needle therapy)(Jin San Zhen Liao Fa)该疗法是靳瑞教授在长达40余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集古代针灸名家的临床经验之精华,结合现代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创立的以精选三穴为处方的针灸治疗新体系。
因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影响深远,而成为针灸治疗的新学派。
靳三针的由来及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靳瑞教授在海南从事脑型疟研究时,当地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患过敏性鼻炎的病人甚多。
靳老常以迎香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病人大都在三次以内便能基本痊愈。
为此,病人们便送给靳老“靳三针”的雅号。
80年代后期,靳老集古代针灸医家的针灸处方精华,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精选出最常用的三个穴位,作为自己的常用固定处方,自此渐成体系。
时逢赖新生教授师从靳老学习,他专心研究“三针”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总结而成《三针疗法》一书,从而使“靳三针”形成一个完整的针灸治疗体系。
后经靳老的数十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使“靳三针”疗法成为一个新的针灸学派。
靳三针的取穴特点及配伍规律常用的靳三针组穴配方共有三十九个,这些配方绝大多数是以三个穴位为一组(有的是二个穴位,左右共三个,个别4个穴位,甚至十余个穴位),它们的取穴依据各不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三针为主,辩证配穴;2、力专效宏,取穴简捷;3、分类主治,配穴有度;4共性定式,相互为用。
靳老根据中医理论,在针灸组穴配方中,十分强调取穴的主次,因此,靳三针的组学配方有如下几个规律:1、根据病灶局部组学配方;2、根据藏府辩证组穴配方;3、根据经脉循行组穴配方;4、根据腧穴的协同功能组穴。
靳三针常用的处方及功能:1、益智清神类①智三针穴位组成:神庭、本神,主治:小儿智力低下、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健忘、神经衰弱、前头痛。
②四神针穴位组成:前顶、后顶、络却(双),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失眠、癫痫、脱肛。
针灸学 靳三针共87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梦 境
针灸学 靳三针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针灸学-靳三针疗法

坐骨神经痛
环跳,委中,昆仑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刺中坐骨神经效果好,有电感从上往下传
膝三针
膝关节疾病
双膝眼,血海,梁丘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四神针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
针尖向外刺
脑三针
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
脑户+脑空*2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向下刺
颞三针
运动障碍,偏瘫,弱智
阳三针
男性疾病
气海,关元,肾俞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闭三针
闭症
十宣,人中,涌泉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人中: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1/3交点处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胆三针
肝胆疾病
期门,日月,阳陵泉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期门,日月取右穴,要肋骨下缘进针,向上斜刺
尿三针
尿多,尿少,尿闭等膀胱疾病
(整理)图文全解靳三针.doc

图文全解“靳三针”昨天又翻看了图文全解“靳三针”昨天又翻看了靳三针临床配穴方法,特把经典的总结出来,并特意配了图,方便大家查看。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