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诊疗标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诊疗标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诊疗标准,,

·标准·规范·指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诊疗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摘要】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

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

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本文确定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中医“眩晕”、“风

眩”范畴,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处理原则、辩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

医治疗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的特色与优势,规

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糖尿病合高血压;眩晕;中医;诊疗标准

一、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级医疗和科研机构中从事中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疗及科研工作的执业医师使用。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2.6眩晕,5.11风眩;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ZYYXH/T18—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眩晕;ZYYXH/T67—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高血压;ZY/T001.1—94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ZYYXH/T3.11—2007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部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三、术语和定义、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1.术语和定义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

高血压病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 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min 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 Hg,则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强的危害性,被称为同源性疾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的范畴。与中医学“风眩”病密切相关。

(2)眩晕(dizziness)

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症状。有经常性与发作性的不同,病位主要在脑髓清窍。多因气血营精不能上荣于头,或因风阳、火热上扰,痰浊、瘀血阻滞,清阳被遏等所致。[参照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2.6眩晕]

(3)风眩(dizziness due to wind)

因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参照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5.11风眩]

四、诊断标准[参照ZYYXH/T3.3—2007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肾脏疾病部分]1.病史:有糖尿病史。

2.临床表现

(1)症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两组疾病症状。但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轻症或正在接受降糖、降压治疗的患者,则症状常不典型。糖尿病症状:可表现为典型的症状为多

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也可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如乏力、懒动、易疲劳、皮肤瘙痒等。高血压症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心烦易怒等症状;存在并发症者也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心悸、夜尿增多、水肿、间歇性跛行等。

(2)体征(见附录A、B):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除了血压异常增高外,体检时还可听到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有第四心音。血压异常增高,临床上也可表现为多种情况。监测血压并对血压水平进行分级,结合其他危险因素,以确定其危险性。

(3)理化检查:由于血压存在波动性,偶测血压仅是某一短暂时刻的血压,所以难于反映患者的整个血压水平。动态血压监测应该予以重视。(见附录C)此外还需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检测、肝肾功能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除此之外,一些常规检查项目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并发症诊断

1.症状体征:随着病程的演进,血压持久升高,可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脑动脉硬化性脑卒中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和)活动后气急,心浊音界的左下扩大。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肾动脉硬化时,可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及血肌酐浓度升高,最后出现肾衰竭。

2.理化检查(见附录D):心、脑、肾、眼底等常见靶器官并发症的实验室检查。

六、鉴别诊断

1.中风: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可为中风病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可有眩晕欲倒的表现,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3.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七、处理原则(见附录E)

1.基础干预

(1)控制饮食(见附录F):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同时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不得超过6 g,应该避免进食腌制食品。注意补充纤维素和钙等,可以适当多吃蔬菜、牛奶、豆类食品。应该少吃糖类与甜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膳食脂肪应该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蛋白质应占总热量15%左右。限制饮酒,戒烟。另外,肝火盛者,可用苦丁茶15g沏水代茶饮,每日饮500mL;胃火盛者,可每日中餐按食物热能等值交换原则交换进食苦瓜150g。

(2)合理运动(见附录G):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长期坚持。青壮年或体质较好者可以选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中老年或体质较弱者可选用相对温和的运动项目,如步行、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养身调心的传统锻炼方式。

(3)心理调摄:应该尽量减轻精神压力,放松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维持心理平衡。同时,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可采用音乐疗法,并根据病情分别选择镇静型、解郁型和兴奋型曲目。

2.辨证论治

辨病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多与体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失宜、高年劳倦、外感邪毒、药石所伤等密切相关。辨病位:病位在肝肾,与脾胃及心脏等有关。辨虚实:多虚实夹杂,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证常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火上扰等,重症甚至可表现为风痰扰动、风阳暴涨等;虚证可表现为阴虚、气阴两虚,甚至可见阴阳俱虚,虚阳浮越。辨体质和病程:临床上应该重视分清患者体质类型和发病阶段,辨证应当明辨标本虚实、轻重缓急。初期多实,治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清热,或兼益气养阴;久病阴阳俱虚,虚阳浮越者,治当滋阴壮阳,兼以镇摄浮阳。治疗原则:临床上应该根据本虚证和标实证兼夹的具体情况,标本同治,针对性选方用药。兼有其他心脑肾并发症,表现为络脉血瘀者,又当在明确并发症诊断的基础上,常用活血通络、化瘀散结诸法。

(1)肝阳上亢证:症状:头晕目眩,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性急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舌苔薄黄,脉弦大而长。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加减:神昏痉厥,肢体抽动,配合羚羊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咽干口燥,倦怠乏力,配合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2)肝火上炎证:症状:头晕头痛,咽干口苦,面红目赤,心烦失眠,性急易怒,心胸烦闷,胸胁胀痛,小便黄赤,大便偏干,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泄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加减:心烦抑郁,胸胁苦满,合四逆散(《伤寒论》);咽干,口苦,大便干结合大柴胡汤(《伤寒论》)或升降散(《伤寒温疫条辨》)加减。

(3)痰蒙清窍证:症状:头重如蒙,头胀昏痛,视物旋转,形体肥胖,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燥湿化痰。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蔓荆子。加减:头痛头胀,面红目赤,胸脘痞闷,或恶心欲吐,合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黄连、胆南星等。

(4)阴阳两虚,虚阳浮越证:症状:头晕头痛,颜面虚浮,或颧红如妆,神疲倦怠,或躁扰不宁,心悸失眠,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汗出肢冷,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大便不调,时干时稀,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或尿少浮肿,舌苔胖大,舌淡苔黄或舌红苔滑,脉沉细无力,或脉浮大按之不实。治法:滋阴壮阳。方药: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或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女贞子、墨旱莲。加减:重症阳脱,头晕目眩,神昏,躁扰不宁,四肢厥冷者,可配合验方参附龙牡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蛎)加山萸肉等。

(5)肝肾阴虚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加减: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脉弦细数者,加炙鳖甲、知母、青蒿等滋阴清热;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

(6)瘀阻清窍证: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络。方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麝香。加减: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若天气变化加重,或当风而发,可重用川芎,加防风、白芷、荆芥穗、天麻等理气祛风之品。

3.其他疗法

(1)中成药(见附录H)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①天麻钩藤颗粒: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等。开水冲服,每次10g,一日3次。②牛黄降压胶囊: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口服,一次2 4粒,一日1次。③眩晕宁颗粒: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所致的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腰膝酸软。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3 4次。

(2)针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常用主穴可选用百会、曲池、太冲、太溪,毫针针刺百会、曲池、太冲,用泻法,针刺太溪,用补法。每次留针30min。配穴可选用合谷、足三里。头晕甚者,配风池,耳鸣配翳风,心悸失眠配神门。肝火亢盛见头痛、头胀、目眩、胸闷,取穴百会、强间、脑户穴。内关、三阴交,用泻法。老年患者取足三里、涌泉和内关,捻转法动留针20min。

高血压患者所致头痛剧者,可用耳尖放血法治疗。头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偏于头痛、耳鸣、眩晕者,多取顶中线、颞后线。此外,尚可选用电针,取内关、太冲等穴。耳针取穴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配合耳穴(心、肝、肾、神门、降压沟)等治疗,并可选用特定穴位糖尿病、内分泌、降压沟等。艾灸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法,取大椎、肾俞、脾俞;膻中、中脘、神厥、关元、足三里等。每穴用药饼灸三壮。

(3)按摩:按摩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见于头痛、眩晕者。主要治则为平肝安神,化痰降浊。头面颈项部操作,取穴桥弓、印堂、发际、太阳、百会、风池、风府、公孙、头维、攒竹、大椎等,手法有推法、拿法、抹法、揉法、扫散法、分法。腹部操作取穴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大横等,手法有摩法、揉法、按法。腰部及足底操作取穴肾俞,命门、涌泉,用擦

法以热透为度。按摩方法建议使用大面积手法,力度柔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多有血管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深度按摩易造成血栓脱落。

(4)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足浴疗法等。足部无损伤患者可用吴茱萸10g,川芎粉10 g外敷神阙;吴茱萸10g,川芎10g,牛膝10g外敷足部,蔓荆子10g,吴茱萸10g,菊花10g等制成药垫外贴足心涌泉穴。附子、吴茱萸、透骨草、怀牛膝、急性子、青柏子、罗布麻等量,水煎成3000mL,泡足30min,日二次,桑叶、桑枝、茺蔚子各30g煎汤洗足,每次15min,3次后可间日或隔3 4日洗一次,对高血压病均有一定治疗作用。注意水温和中药外用的皮肤刺激作用,以避免皮肤起泡,继发感染。

4.西医治疗原则(见附录I)

(1)血压控制的目标: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在130/80mm Hg以下;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收缩压为110 129mm Hg,舒张压为65 79mm 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mm Hg就应该开始干预;若24h尿蛋白≥1g,则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 Hg以下。

(2)药物治疗的原则:主张从小剂量单药开始治疗,一般不主张超常规加大剂量,常规剂量单药治疗无效,则可采取联合用药;用药在强调治疗达标的同时,应兼顾靶器官的保护和对并发症的预防;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避免对靶器官的不良影响和对代谢的不利影响。

(3)降压药物(见附录J):一线降压药物为: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

(4)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方案(见附录K):联合用药可减少单药大剂量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发挥协同作用、抵消副作用、综合保护靶器官作用等。目前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五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利尿剂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钙通道阻滞剂(CCB)联用。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小剂量利尿剂联用也值得推荐。

5.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是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24h平稳降压,并注重保护心、脑、肾功能。对症治疗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等病症。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血压水平的分类与定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类别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

正常血压<120<80

正常高值120 13980 89

高血压≥140≥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 15990 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 179100 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高血压危险性分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史

血压(mm Hg)

1级高血压

SBP140 159

或DBP90 99

2级高血压

SBP160 179

或DBP100 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 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非常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

糖尿病

高危高危非常高危

有并存的临床情况非常高危非常高危非常高危注:10年内卒中或心脏危险性,低危<15%,中危15% 20%,高危20% 30%,非常高危≥3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动态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动态血压测量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动态血压的正常值推荐以下国内参考标准:24h平均值<130/80mm Hg,白昼平均值<135/85mm Hg,夜间平均值<125/75mm 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 15%。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评估血压升高严重程度,但是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研究,例如评估心血管调

影响预后的因素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的损害(TOD)糖尿病并存的临床情况(ACC)·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 3级)·左心室肥厚空腹血糖≥7.0mmol·L-1·脑血管病

·男性>55岁心电图(126mg·dL-1)缺血性卒中

·女性>65岁超声心动图:LVMI餐后血糖≥11.1mmol·L-1脑出血

·吸烟或X线(200mg·dL-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异常·动脉壁增厚·心脏疾病TC≥5.7mmol·L-1颈动脉超声IMT≥0.9mm心肌梗死史

(220mg·dL-1)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心绞痛

或LDL-C>3.6mmol·L-1的超声表现冠状动脉血运重建(140mg·dL-1)·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HDL-C<1.0mmol·L-1男性115 133mmol·L-1·肾脏疾病

(40mg·dL-1)(1.3 1.5mg·dL-1)糖尿病肾脏疾病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女性107 124mmol·L-1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1.2 1.4mg·dL-1)男性>133mmol·L-1·腹型肥胖或肥胖·微量白蛋白尿(1.5mg·dL-1)腹型肥胖*WC男性≥85cm尿白蛋白30 300mg·24h-1女性>124mmol·L-1女性≥80cm白蛋白/肌酐比:(1.4mg·dL-1)

肥胖BMI≥28kg·m-2男性≥22mg·g-1蛋白尿(>300mg·24h-1)·缺乏体力活动(2.5mg·mmol-1)·外周血管疾病

女性≥31mg·g-1

·高敏C反应蛋白≥3mg·L-1或C反应蛋白≥10mg·L-1(3.5mg·mmol-1)·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TC:总胆固醇;LDC-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指数;WC:腰围。*为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

节机制、预后意义、新药或治疗方案疗效考核等,不能取代诊所血压测量。

动态血压测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测量时间间隔应设定一般为每30分钟一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所需的时间间隔。(2)指导病人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测血压时病人上臂要保持伸展和静止状态。(3)若首次检查由于伪迹较多而使读数小于80%的预期值,应再次测量。(4)可根据24h 平均血压,日间血压或夜间血压进行临床决策参考,但倾向于应用24h平均血压。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并发症辅助检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D.1眼底检查:直视眼底镜检查,可窥见视网膜小血管状况,有助于明确糖尿病并发症和判断高血压病预后。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表现分三级。眼底动脉I级硬化:视网膜小动脉变细,反光增强;II级硬化:视网膜小动脉呈铜丝样、银丝样变化,动静脉呈交叉压迹;III级硬化:视网膜有棉絮状渗出、火焰样出血。

D.2X线胸部摄片:影像学检查,可了解主动脉弓有无突出、扭曲、钙化等状况,可判断左心室是否扩大。心胸比例>50%者,有助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

D.3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其他:①心电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心电图,或表现为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等。②M型超声心动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见左心室肥厚。③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性心肌病。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治疗模式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食疗方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

F.1菊花山楂茶:组成:菊花3g,生山楂6g。制法:开水冲浸。服法:代茶饮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者。

F.2菊槐绿茶饮组成:菊花、槐花、绿茶各3g。制法:水煎或开水冲浸。服法:代茶饮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F.3菊楂决明饮:组成:菊花10g,生山楂片15 g,决明子15g。制法:将决明子打碎,同菊花、生山楂片水煎。服法:代茶饮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者。

F.4葛根粉粥:组成:葛根粉30g,粳米50g。制法:粳米浸泡一宿,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 g,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服法:食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

F.5泽泻粥:组成:泽泻10g,粳米50g。制法:粳米入水,常法煮粥,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文火稍煮数沸即可。服法:食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

F.6菠菜粥:组成:菠菜250g,粳米50g。制法:将菠菜洗净,在沸水中烫一下,切段;粳米淘净置锅内,加水适量,煎熬至粳米熟时,将菠菜放入粥中,继续煎熬直至成粥时停火;再放入食盐、味精即成。服法:食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大便秘结及高血压者。

F.7决明子粥:组成:决明子(炒)15g,粳米50 g。制法: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熟即可食。服法:食用。按语: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者。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运动疗法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

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以内的患者可选择运动疗法,运动强度指标常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 180次/min减去年龄来表示。运动频率为每周3 5次,每次持续20 60min。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则应该避免剧烈运动。

附表:运动强度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治疗的关系

运动强度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主观感觉治疗糖尿病效果极轻<20%<35%轻松、休闲无

轻20% 39%35% 54%轻松无

中40% 59%55% 69%有运动感觉尚可

重60% 84%70% 89%不吃力,微出汗较好

很重>85%>90%吃力,尚可坚持较易出危险

极重≈100%≈100%非常吃力,受不了出危险

VO2max:最大耗氧量Hrmax:最大心率[VO2max即最大耗氧量,一般VO2max检查比较困难,所以常用不同年龄组的脉率表示,计算方法为:若欲达到60%的中等强度,则VO2max(60%)脉率=安静时脉率+(210-年龄-安静时脉率)?0.6。如一名55岁患者,安静时脉率为70次/分,则VO2max(60%)脉率=70+(210-55-70)?0.6=121次/分。另外还可采用更简单的方法计算:最大安全心率=220-年龄。一般情况下,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心率的60% 70%,每日坚持15 20min,若为年龄较大者,最初只要求达到最大安全心率的50%。例如一名60岁患者,其最大安全心率为220-60=160次/分,运动时最大安全心率的60% 70%为96 102次/分。]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成药的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2005版)及《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H.1天麻钩藤颗粒: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功效主治: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0 g,日3次,或遵医嘱。注意事项:阴虚风动证忌用。

H.2牛黄降压胶囊:药物组成: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冰片、黄芩提取物、黄芪、白芍、党参、郁金、川芎、决明子、薄荷、甘松。功效主治: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4粒,一日1次。注意事项:①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失眠患者忌用。②本品过于苦寒,芳香,孕妇慎用。③服药期间忌寒凉、油腻食品。④体弱便溏者忌服。

H.3眩晕宁颗粒药物组成:泽泻、菊花、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制)、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甘草。功效主治:利湿化痰、补益肝肾。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所致的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腰膝酸软。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3 4次。注意事项:①肝火上炎所致的眩晕慎用。②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食物。③平素大便干燥者慎服。

附录I

(规范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西医治疗流程图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西药的应用原则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

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推荐方法如下:

①使用每日1次,24h有效的长效制剂,以保证每天24h内血压稳定,有利于防止靶器官损害,并能防止夜间血压较低,至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血管突发事件。②自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降压有效,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③单一药物疗效不佳时,应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这样,既有助于提高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目前主张ACEI应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ARB也应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一线用药,钙离子拮抗剂应选择长效药物,β受体阻滞剂应选择β1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运用于伴体液潴留或心衰患者,噻嗪类利尿剂以12.5mg为宜,或使用吲哒帕胺,是一种新的强效长效利尿剂,且具有钙拮抗剂的作用。α受体阻滞剂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TG水平,升高HDL -C水平,适用于中度高血压和伴有心绞痛的患者,尤其适用于伴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但不适宜于自主神经损害的患者,以免引起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附表:糖尿病患者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

降压药适宜使用不宜使用

ACEI心衰、心梗后、冠心病、糖尿病

肾脏疾病、中风

妊娠、肾动脉狭窄

ARB同ACEI同ACEI

CCB冠心病高危因素心衰

利尿剂心衰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阳痿

β受体阻滞剂心衰、心梗后、冠心病低血糖症、血脂异常、阳痿

α受体阻滞剂前列腺肥大、外周血管病直立性低血压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常用降压药物选用的临床参考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

类别适应证

禁忌证

强制性可能

利尿药(噻嗪类)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

期高血压

痛风妊娠

利尿药(袢利尿药)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利尿药(抗醛固酮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肾功能衰竭,高血钾

β受体阻滞剂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

心力衰竭,妊娠

2 3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

常运动者

钙拮抗剂(二氢吡啶)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单纯收

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

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室上性心动

过速

2 3度房室传导阻滞充血性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妊娠,高血钾

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脏疾病双侧肾动脉狭窄

1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蛋白尿妊娠,高血钾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咳嗽

双侧肾动脉狭窄

α受体阻滞剂前列腺增生,高血脂体位性低血压充血性心衰执笔人:赵进喜、王世东、庞博、谭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彭奕竣著《中医之钥》:糖尿病、高血压之医疗骗局

彭奕竣著《中医之钥》:糖尿病、高血压之医疗骗局 彭奕竣著《中医之钥》:糖尿病、高血压之医疗骗局 关于糖尿病 (一)前言 我们看得见、听得到“糖尿病”昏迷,发生危险的病患,都是因为用胰岛素将血糖降得太低,导致心脏因缺乏糖份的供应而造成昏迷,造成生命危险的境地,昏迷的病患,只要喝口糖水,或塞口糖到病患嘴里,心脏得到糖的供应,即可脱离昏迷、危险。 从来没有听到、看到过因血糖、尿糖被检查到数据太高而发生昏迷、危险的,病患的危险、致死的原因,皆因打胰岛素造成缺糖而昏迷时,没有及时供应糖份后发生,如蒋孝武先生便是。 我们看得(wo men kan de)到、听得到造成视觉障碍、脚拇趾或皮肤溃烂、下体疮痒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被检查为糖尿病病患者,而被使用胰岛素治疗数年或数㈩年以上的患者,此类病患几乎都具有被胰岛素治疗数年或数㈩年以上的糖尿 病病史。 从没(cong mei)有看到、听到过没有检查过糖尿病的人,会忽然有视觉障碍、昏迷、皮肤溃烂、下体瘙痒的病患而为糖尿病患者,更没有看到过吃糖、吃饭会发生昏迷,危险的病患。

今日的医疗,糖尿病的推销(预防)广告,都是有意、无心对大众暗示恐吓、威胁,糖尿病会造成尿毒症、视网膜障碍,身上坏疽。此糖尿病所生之坏证,实际都是因检查而被用胰岛素治疗数年或㈩数年所生之恶果——胰岛素中毒。 从前面数(cong qian mian shu)据悟得之后,被西医检查为糖尿病来求诊的病患,笔者必先要病患喝碗糖水,更需要每天都必喝一大碗糖水,并把饭吃饱,结果:能照笔者吩咐吃饱、喝碗糖水的病患,从没发生过问题,且都体强力壮,健康正常,恢复昔日的欢笑,而不必再苦恼为糖尿病所困。 有的病患不敢喝,或具绝喝糖水的病患,笔者即具绝为其治疗,观埝不改过来,是一个病患也无法治疗痊愈的医学娌论。何以会造成今日的惨况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了解真相。 李先生七㈩二岁中坜人,在一年前(一九㈧三年)听人说而去做健康检查,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有一点!”以后,即力行医生的指示,一年后请笔者至其住处诊段,其太太称,已 他喝,李太太说:“医生交代,糖尿病不能吃糖。”笔者说:煮碗滞这稀饭给病患吃。李太太说:“医生交代,肉类胆固淳太高,所以不能吃肉,饭也只能吃一两口。”笔者问:平时吃什么?答:“都是吃青菜、冬粉。” 遇到这种白痴,笔者听后,摇头叹息,不得已,只得破口大 不内洵身,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服务要求 一、开展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当具备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与条件。 二、从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三、按照社区有关糖尿病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 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糖尿病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三、对不同证型的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四、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糖尿病患者中医服务的基本流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第三部分2型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就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200mg/dl )。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 (126mg/dl )。 3.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75g 葡萄糖后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1)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2)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修订稿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1、针灸疗法? 建议患者可考虑配合针灸科治疗,一般取穴为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曲池、阳陵泉。用泻法,不留针,每天取一组穴,交替使用。 2、药枕疗法? 杭白菊、桑叶、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花红各150克。混合粉碎后另外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做枕头使用。每剂药可以用3-6个月。凡高血压病,正偏头痛,既可以此缓解症状,又可以预防早期病人复发。此外还可以用菊花1000克,丹皮、白芷、川芎各250克,制成药枕防治。 3、气功疗法? 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4、中药足浴: 晚上临睡前,可配合红花50g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搓足心,右手搓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配合揉搓脚趾,每侧各搓1-2分钟。起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作用。 5、中药代茶饮 中药药茶的使用方法:将药茶方中的各味中药置保温杯中直接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或中药放到砂锅中先浸泡10-15分钟后用武火烧沸代茶饮用。建议根据口味,选择性使用,日选1饮,可以连续服用或间断服用。

一、莱菔子6克,决明子9克,山楂9克,菊花3克,山楂10克,生地黄12 克。 二、建议代茶饮:荷叶10g,菊花10g 6、放松心态对于病情的控制有一定好处,七情均关乎五脏,七情条畅,脏腑气机正常 则灾病不生。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1、可配合针灸科辅助治疗? 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 配穴: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是平补平泻法。 2、可配合针灸科耳针取穴辅助治疗 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3--4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饮食疗法? 尽量较少喝粥的次数,可考虑多服用山药,现代医学证明,山药具有辅助降糖的作用 4、运动疗法? 一、时间一般在餐后60-90分钟,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方式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打八段锦、五禽戏等。 二、适当增加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如站桩,太极拳等,应坚持一段时间,并且符合锻炼标准,达到锻炼时间及强度。 5、避免服用山楂、枸杞子、大枣,桂圆肉等含糖过高的中药,合理饮食,注意膳食营养搭配。

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试行) 第一部分服务要求 一、开展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高血压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三、按照社区有关高血压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高血压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程序 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二、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三、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

予转诊建议; 四、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第三部分 高血压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对高血压病人,食疗、导引及养生功法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配合中药内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对顽固性高血压及合并有较多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一、高血压常见辨证分型 (一)阴虚阳亢证 主症:头部胀痛、烦躁易怒、腰膝痠软。 次症: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 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 进行中医四诊合参辨识高血压证型并个体化指导,2周后随访 血压控制良好者 血压控制不稳定者 规范治疗配合中医健康指导或中医辨证分型 随访、评 估。根据辨证分型进行饮食、常用保健方 法指导及 宣教四季养生概要 根据辨证分型进行饮食、常用保健方法指导 四季养生概要、需要转诊情况

糖尿病足的中医解释及治疗

糖尿病足的中医解释及治疗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临床上,除了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糖尿病足的病情所处分级进行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 一、糖尿病足中医解释 中医学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并发痈疽有比较多的论述和记载。虽然历代文献中论述颇多的“脱疽”在临床表现上与糖尿病足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 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 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 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 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若淤血湿浊阻滞脉络,营卫壅滞,郁久化热,或患肢破损,复感邪毒,阴液更亏,导致脱疽,甚至肉腐、筋烂、骨脱。若热毒白炽盛可有全身发热,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殃及骨髓,则证属凶险。 3、精血亏损,气阴两伤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中药保留灌肠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 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净府”的中医理论。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内病灶,并通过肠道渗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 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 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 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足三里 4.治疗方法: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 ①有晕针史者; ②精神障碍者; ③有出血性疾病者;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③多普勒踝部血压测定与肱部血压测定之比明显变小。④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或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二)分期诊断 1.未溃期: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下肢已出现破溃。 (三)证候诊断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严重者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彻夜不寐。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红色、青紫色,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弦涩。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4.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肢体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或溃后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坏疽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1)推荐方药:阳和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麻黄、熟地、鹿角胶(烊化)、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桂枝、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诊断*二、糖尿病的症状*三、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糖尿病的诊断1、血糖的测定 为确保血糖值具参考价值,检验血糖时宜空腹,空腹血糖多 于餐后8-10小时进行,因此多于早上醒来时进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糖的主要依据,目前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取血测的血糖值,即为空腹血糖。正常人进食后,血糖上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进食后测的血糖值,即为餐后血糖。糖尿病人主要检查餐后二小时血糖。临床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3 mmol/L ~ 5.6 mmol/L (60mg/dl ~ 110mg/dl),餐后二小时血糖为7.8 mmol/L (140 mg/dl)。 2、尿液的查看 在正常人的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 过20毫克,但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有这种情况就需呀多加注意了。 3、相关抗体的检查 有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等相关抗体的出现,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

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还有一个就是胰岛素庀赴置诘囊鹊核卦杀幌嘤Φ拿杆馍梢鹊核睾虲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糖尿病的症状1、出现手脚麻痹、发抖的情况。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2、有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等相关症状的出现。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 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 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

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件)

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 件)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 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三、中药贴敷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 3.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 4。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刮痧 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感谢聆听 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糖尿病 高血压的中医方子

一、糖尿病 1、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划伤伤口等情况,一般伤口都不容易很快愈合或是很验证愈合的情况,出 现这种情况陈文伯老中医推荐了一个叫三黄药面的处方,具体: 黄连10g 黄芪 15g 黄苓 10g 制作方法:压制成面,用法:直接外用到有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处 2、一般轻度或是中度的糖尿病患者平时降血糖可以用于泡水喝的处方 枸杞 10-15g 地骨皮 10-15g 麦冬10g 大生地 10g 夏枯草 10g 一般100ML的水相当于胰岛素22单位 用法:用平没没过药材的水煎煮 其中枸杞作用:有降糖、降压作用,具有补肾阴 地骨皮:有降糖作用 麦冬:有强心,修复胰岛素的作用 大生地:补肾阴、降糖的作用 注意事项:此汤水只适用于大便成形者服用,不适用于平时大便稀者,如果平时大便稀的糖尿病患者需在此基础再加山药30g 红人参 3g即可 3、平时用于保健作用的,预防糖尿病的处方 玉米须泡水喝,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作用 4、陈文伯自己推荐了平时常喝的粥,他自己称其为保命粥 薏仁米 30 g 红小豆30g 糥米10g 有治消渴的作用 另外,陈文伯中医最后告知糖尿病患者平时主食量不超过5两,如果饿了可以吃10-20个水煮花生米即可 二、高血压与冠心病 1、降高血压的中药方 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各3 g 热水冲饮 用法:3次/天作用:降压、降脂、强心的作用,有效率达到85% 2、吃高血压药的安全方法: 早上起床慢慢坐起,不宜一下子猛起,等在床上坐定感觉心脏比较平和后再下地走动,先吃高血压药,再吃早饭这样更安全

3、心绞痛的急救穴位:内关穴、檀中穴 4、出现心绞痛的止痛处方 麝香1g 草红光10g 血竭、乳清、没药各3g 川马、草乌各2g 丹参10g 苏木 10g 七叶草10g 土鳖虫 10g 地龙10g 川芎 9g 56度—65度白酒4两 用法:外用(出现心绞痛后大面积外擦于痛处,有止痛作用) 三、内科方面 1、陈氏五虎汤 香菜根3-5g 白菜头10-15g 葱根 3-5g 茴香根3-5g 水:100ml 生姜3-5片(铜钱大小) 注意:老人或小孩生姜用量仅需3片即可 作用:治感冒,流感,风寒感冒 用法:2-3次/天 预防的话将水量减少到50ml即可 2、柿子根(中医称柿蒂)有排胃石之功效 柿蒂3-4个(每个3g)陈皮 5g(如果鲜陈皮仅需3g) 3滴姜汁 作用:有降逆止呕,理气作用,还能预防和治疗食道癌作用 3、鸡蛋壳(中医称凤凰蜕) 打成粉同香油一起加热,温度保持在120-180度之间,待香油冒烟后,即已去除香油之中的毒性,用其药油,3-5滴可治疗中耳炎 4、鸡蛋衣(中医称凤凰衣)有治久咳、止血之功效 将凤凰衣(1g)烘干后粉碎冲水喝用量:1g/天 5、花生皮(红色)功效:具有补血的功效,同时可以提高白血球的数量,提高人体免疫力 花生皮 20个黄芪10g 女贞子 10g 药材冷水下锅,水开后继续煎煮30分钟,滤去中药饮汤 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功效 6、桔子皮(中医称陈皮):理气化痰、宽中、和胃作用降逆止呕 陈皮10g 枳实6g 水 200ml 冷水下锅,水开后煮20分钟 主治:脾胃运化失常,腹胀痞闷 一般桔子皮通风阴干后,放置一年以上称之为陈皮 制作方法:剪刀消毒后将桔子皮剪成丝,通风阴干,搁置在但袋里放冰箱即可

53.消渴病脉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脉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2011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拟定。 (1)有消渴病病史。 (2)肢端发凉,麻木,疼痛。 (3)皮肤紫绀或苍白,毛发脱落,感觉多变。 (4)间歇性跛行。 (5)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及2015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4]拟定。 (1)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2)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缺血的临床表现。 (3)ABI检查:ABI≤0.90 可诊断为下肢缺血。 (4)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动脉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等。 (5)下肢血管CTA、MRA或DSA:提示管腔狭窄等。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 1.阴虚血瘀证:肢端麻木或灼痛或肌肉挛痛等,或现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干燥,咽干口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边有瘀斑,苔薄白干或少苔,脉细涩。 2.气虚血瘀证:肢端麻木、乏力、疼痛,肌肉萎软无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面色晦暗,活动易劳累,自汗,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苔白,脉沉弱无力。 3.阳虚血瘀证:肢端发凉、麻木、疼痛,入夜痛甚,肢端皮肤紫绀或苍白,间歇性跛行,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腰腿酸软,畏恶风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细涩。

4.阴阳两虚血瘀证:肢端发凉、麻木、疼痛,皮肤紫绀或苍白或毛发脱落、灼痛、蚁行等,间歇性跛行。神疲体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四逆,阳痿,或伴肢体浮肿,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而涩。 5.热毒血瘀证:肢端麻木、灼痛,足部发红,局部肤温可有增高,口干渴喜凉饮或但欲漱水不欲咽,或口气重,汗出畏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暗红,苔黄,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阴虚血瘀证 治法:滋阴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芍药甘草汤合玉泉丸加减。白芍、甘草、生地黄、当归、水蛭、麦门冬、黄芪、茯苓、乌梅、天花粉、葛根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赤药、川芎、当归尾、地龙、水蛭、人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上证若合并痰湿重者,可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若兼气滞明显者,可加柴胡、枳实、姜黄、三棱、莪术等。 3.阳虚血瘀证 治法:温阳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附子、人参、茯苓、白术、赤芍、当归、桂枝、细辛、川芎、地龙、全蝎、水蛭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上证若合寒凝重者,可加乌头、吴茱萸、鹿角胶等。 4.阴阳两虚血瘀证 治法:滋阴补阳,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熟附子、肉桂、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三七、水蛭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5.热毒血瘀证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顾步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石斛、当归、银花、牛膝、菊花、紫花地丁、桃仁、制大黄、桂枝、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终审稿)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保健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1、针灸疗法? 建议患者可考虑配合针灸科治疗,一般取穴为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曲池、阳陵泉。用泻法,不留针,每天取一组穴,交替使用。 2、药枕疗法? 杭白菊、桑叶、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花红各150克。混合粉碎后另外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做枕头使用。每剂药可以用3-6个月。凡高血压病,正偏头痛,既可以此缓解症状,又可以预防早期病人复发。此外还可以用菊花1000克,丹皮、白芷、川芎各250克,制成药枕防治。 3、气功疗法? 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4、中药足浴: 晚上临睡前,可配合红花50g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搓足心,右手搓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配合揉搓脚趾,每侧各搓1-2分钟。起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作用。 5、中药代茶饮

中药药茶的使用方法:将药茶方中的各味中药置保温杯中直接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或中药放到砂锅中先浸泡10-15分钟后用武火烧沸代茶饮用。建议根据口味,选择性使用,日选1饮,可以连续服用或间断服用。 一、莱菔子6克,决明子9克,山楂9克,菊花3克,山楂10 克,生地黄12克。 二、建议代茶饮:荷叶10g ,菊花10g 6、放松心态对于病情的控制有一定好处,七情均关乎五脏,七情条 畅,脏腑气机正常则灾病不生。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1、可配合针灸科辅助治疗? 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 配穴: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是平补平泻法。 2、可配合针灸科耳针取穴辅助治疗 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3--4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饮食疗法? 尽量较少喝粥的次数,可考虑多服用山药,现代医学证明,山药具有辅助降糖的作用 4、运动疗法?

糖尿病中医诊疗指南

糖尿病中医诊疗指南 1 概述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 年将突破3.33亿。在我国1980年DM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51%,1996 年上升到3.21%,大城市达4%~5%,患病人数达4 000万。DM可分为原发性DM和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 型糖尿病(T2DM)。T1DM 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2DM 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 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 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在DM中90%以上为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M 前期、DM 期与慢性并发症期。DM 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 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DM 属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2 病因病机 2.1 发病因素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 发生的原因。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 2.1.1 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 久坐少动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2.1.3 情志失调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DM。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DM 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其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发病初期以六郁为主,病位多在肝,在脾(胃);继则郁久化热,以肝热、胃热为主,亦可兼肺热、肠热;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阴损及阳,终至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受损,病邪人络,络损脉损,变证百出。 2.3 病位、病性DM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肾为主,涉及心肺;阴虚或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多虚实夹杂。初期为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以标实为主;继之为气阴两虚,最后阴阳两虚,兼夹痰浊瘀血,以本虚为主。阴虚血脉运行涩滞、气虚鼓动无力、痰浊阻滞、血脉不利等都可形成瘀血,痰浊是瘀血形成的病理基础,且二者相互影响,瘀血贯穿DM 始终,是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又可损伤脏腑,耗伤气血,使病变错综复杂。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3.1.1.1 DM 期的典型的DM 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在T2DM中约50%的患者无症状,80%DM患者以皮肤或外阴瘙痒、皮肤化脓性感染、视物模糊等为首发症状。①主要症状:多饮,多尿,烦渴,渴喜冷饮;小便频数量多,有泡沫,或有甜味。②多食易饥: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倍于常人。③体重下降:T2DM 开始表现为肥胖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了2016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诊疗标准更加强调个性化治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翻译,详情如下: 改进治疗的策略 ●应该运用结合病人意愿、评估文化和计算力、处理文化障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B ●治疗决策应及时并且应以循证指南为基础,并根据患者意愿、预后和伴发病调整。B ●治疗应与慢病管理模式的内容一致,以确保有准备的积极的医疗小组和受教育的主动的患者之间的有效互动。A ●如果可能,治疗体系应支持团队管理、社区参与、患者登记和决策支持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B 食品不安全 供应商应评估食品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A 供应商应该认识到无家可归、识字能力差和计算能力低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不安全问题,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适的资源。A 认知功能障碍 ●不建议对认知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B ●认知能力较差或有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治疗应该个体化,避免严重低血糖。C

●在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患者,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超过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A ●如果处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应该严密监测体重、血糖控制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并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C HIV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HIV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和治疗开始后3个月或治疗方案变化时应该用空腹血糖水平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如果初始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空腹血糖。如果筛查结果是糖尿病前期,每3~6个月复查血糖水平,监测是否进展为糖尿病。E 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类 ●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亚裔美国人≥23kg/m2)且有一个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的成人,不论年龄,进行检查以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B ●对所有病人,应从45岁开始应进行检查。B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是合理的。C ●使用空腹血糖、75g OGTT 2h血糖或A1C筛查糖尿病前期都是合适的。B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超重或肥胖且伴有2项或2项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检查以筛查糖尿病前期。E 1型糖尿病 ●在有高血糖症状的个体应该用血糖而不是A1C诊断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