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地理课程标准[详]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详]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详]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二、课程目标 (2)

(一)专业知识目标 (2)

(二)职业能力目标 (2)

(三)职业素质目标 (2)

(四)方法能力目标 (3)

(五)社会能力目标 (3)

三、课程容与要求 (3)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3)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4)

四、课程实施 (7)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7)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8)

(一)硬件条件 (8)

(二)师资条件 (9)

(三)教材编写 (9)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9)

七、参考文献 (10)

八、其他说明 (10)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90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课程是物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物流地理的分布,能够合理的结合在运输当中,一方面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是物流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物流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物流地理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技术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个合理安全的把物流地理运用到物流运输当中,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容的取舍和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

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

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开发与学习型的工作环境结合,需要企业参与制定,一般经

历准备、实施和反馈3个阶段。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容包括:学习型工作的问题引导,

可能的信息线索,个体或团队工作的要求,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名录,用于评估和演

示的标准等等。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是对行动、思维及决策进行整合的过程。

本课程的学习环境是实训室、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现场等场所,根据

学习型工作任务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学习场所,配备各种必要的工具加工设备和生

产线,营造实际工作的情境,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物流当中一些地理分布路线,学会运用这些设

物流地理当中的基础知识,合理的掌握物流运输日常的物流地理、在物流中物流地

理的常见运用。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阐述物流地理知识和常用物流地理的使用知识

2、基本能概括说出物流地理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物流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物流地理的运用能力

3.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以及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3、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5、具有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

5、具有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四)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课程容与要求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为使学生掌握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的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以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等十个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领域及项目名称见表1。

表1领域及项目名称表

本门课程根据大纲要求共设120个课时。(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适用于物流专业。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容和教学过程需要,总体采用情境教学法,五个情景采用多个任务驱动法,每个任务有多个要完成,采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具体的项目根据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法等等。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过程性)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实验报告、闭卷或开卷测试等。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目标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依据考核方式评分权重

知识基本

知识按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

知识点,运用知识完成书

面作业,运用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回答问题。

作业、课

堂笔记和

练习,单

元测验。

小组互评10%

教师评定10%

作业成绩5%

笔试25%

能力基本

技能

正确使用工具、仪表,线

路安装正确、运行正常。

故障分析准确、操作规。

实训报告

小组作业

调查报告

实训态度

与操作

20%

实训报告与

回答问题

15%

素质学习

态度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按时完

成。

课堂表现

记录考勤

教师观察

课堂笔记

学生自评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沟通

协作

管理

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

组活动协调和谐,按要求

做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

小组作业

活动、自

评、互评记

录,同学,

教师观察

学生自评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创新

精神

有自主学习计划,在作业练习

中能提出问题和见解,对教学

或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积极

参与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个人作业

自主学习

计划,口头

书面提问

学生自评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总结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校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 电工实验台台≥20 实验

2 仪器仪表套≥20 实验

3 装配工具套≥20 实验

4 低压电器套≥20

5 三相电动机台≥20 拆装和检测

6 直流电机台≥20 拆装和检测

7 变压器套≥20 拆装和检测

8 特殊电机台≥3 实验

9 数控车床智能化实训维修系统套≥3 演示实验

10 多媒体设备套 1 多媒体教学用

11 电脑台≥40 仿真实验用

除了进行校的实习实训外,还要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地区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师资条件

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体现情境化,在每一个情境下设计若干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利用典型电子产品设计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并指出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情境。情境的选择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递进的方式来组织编写。

3、教材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施工组织与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过程控制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各种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模块考试”等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从事电气设备或生产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七、参考文献

1、推荐使用教材

《物流地理》中国财富坚强,敏霞编制

2、推荐参考教材

《物流经济地理》

《实用商流与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环境与地理》

《国际物流地理》

《经济地理》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调整考核方式。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江卫华编制时间:2017年3月1日 教研室主任:陈礼兴初审时间:2017年3月1日 系(部)主任:王峻审核时间:2017年3月1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货运代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货运安排合理化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物流管理实务、物流法律与惯例、报关实务、外贸单证缮制等多门课程知识及能力的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物流管理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后续课程《商品学》、《运输组织与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专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货运代理实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性,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如报关、报检、运输保险、海关、金融、世界贸易组织等多方位信息。本课程与其他诸多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经济地理、海关通关实务等联系紧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构建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突出国际货运代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模式,根据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设计完成学习所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课内实训学时为0学时。理论学时占100%,实训学时占0%。 (六)课时安排说明

物流地理学习心得

物流地理学习心得 在这学期学的所有的专业课里,我最喜欢的,收获最多的都是在《物流地理》这门课上。一眨眼,这门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心里充斥了不舍…… 刚一听说要开《物流地理》这门课的时候,我是对这门课又爱又恨的。恨,是因为我在高中时的地理基础就不扎实而又不得不学;爱,是因为我想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了解我们世界,至少,我觉得一个中国人最起码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状况。而《物流地理》这门课正为我们提供了渠道。 还记得老师第一次布置下来的作业是让我们买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广东地图。一时间我就慌了,一个不懂地理的人拿着这三张地图该怎么办啊?但是,在接下来的每一节课里,有老师的耐心讲解再加上我对地理的兴趣,我开始相信自己真的能学好这门课。 每一次老师布置我们画地图时,我们都会开玩笑说,我们要去“趴”地图了。之所以用这个“趴”,是因为我们的空间范围有限,而地图却很大张,所以我们才起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所以每次老师布置了作业后,我们都会找个“空旷”的地方,静静地去画地图,静静地领会每一块地方的神韵。“趴”在地图上,我们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原来我们国家是真的那么辽阔,原来我们世界是那么宽广。我们完成

了一次作业后都会有种打胜仗的感觉——我们又成功占领了一个领域,所以我们都变得特别容易满足。人,不是应该要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吗? 在《物流地理》这门课上,我接触到了全新的专业知识。五纵七横,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物流中心,保税区,航区,航线……一个个专业名词出现在课堂上。在课下,我们则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名词背后更丰富的内涵。也是因为在这门课上,我们知道了原来我们与其他地方的差距是那么大的。一直以来,我们听到的新闻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我们只知道深圳很好。是的,深圳确实很好,但是要知道还有更好的其他城市,其他国家。 在我国已建成了五纵七横的公路运输网,并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公路运输目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和缺少市场信任体制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我国有大面积的内陆和适应发展中长距离运输能力的特点,改进基础设施和交通法规向高效率、高效能、低耗费、低排放的方向发展。水运运输能力大,投资省,能耗和占地少,成本低,适宜于中长途大宗散货的运输,在对外贸易中占85%-90%;我国水运运输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两纵两横”,两纵指京杭运河和沿海地区,两横指长江和西江。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运)》是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学习到该领域的主要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海运地理方面的常识,熟知不同类型运输方式对货物的适用性,了解不同类型的船舶对货主货物的适应性,了解货物出口地或目的港国家的海运法规,港口操作习惯等,熟练操作海上货物运输的单证,懂得海关手续和港口作业流程。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运)》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前续课程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贸易、国际商事法律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后继课程:进出口检验检疫实务、报关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与物流等。本课程按照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精品课程,紧密配合国际货代行业标准的考核模块进行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将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中,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努力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保持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方法的科学性,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以实例为引导、以实训为手段、以实际技能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能培养出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采取咨询、查阅、专家访谈、出国学习、企业实地调研分析等方式,深入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中国外运、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贸促会、淄博海关、淄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神州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调研;还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掌握国际货代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在深度论证的基础上,得到该课程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将它转化为“以实际业务为流程、以真实任务为依托”的教学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具体思路如下 1.突出“以实务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创新地构建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实战法。 2.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优质课程,力求多角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示范建设的效应。 3.课程教学将紧密配合国际货运行业标准的考核模块进行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对接最新国家政策与行业规范;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课试题A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〇--二〇一一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课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物流现象 ),研究各种物流的( 地域布局问题 )的科学。 2、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 )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分别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 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 厦门和福州 )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 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 3、中国畜牧业可划分为牧区、农区、( 半农半牧区 )和( 郊区 )4种类型地区。 4、工业物流可分为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其中重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 );轻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纺织。。,造纸。。,食 品。。 )。 二、选择题(7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得 分 课程: 物流经济地理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091 姓名 学号 试 卷 装 订 线 考生请注意:不得将本试卷及所附的答题纸和稿纸带离考场

1.某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D ) 2 .某同学在署假游记中写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C ) A.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D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4.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描述的受气候影响较大的部门是.( D ) A .航空运输 B.商业贸易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 5 .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特色为发展( A ) A .基塘生产 B .绿洲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生态农业 6.关于可再生资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应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B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节约 C .由于不合理、无限制地利用黄河水,以致黄河断流 D .由于过度放牧、滥砍乱伐,我国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7 .以下一组全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D ) A .土地石油 B .森林煤矿 C .水铁矿 D .天然气铜矿 三、读图分析题(14分):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识 二、课程性质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物流业在我国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运输作为物流最重要的环节,其发展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配套能力与社会化服务的作业呈现不断强化趋势,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是基于工作内容开发的,它主要通过了解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作业流程,学生能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制定工作计划,编制和办理各种运输单证。本学习领域(课程)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学习领域(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设计思想 本学习领域按照“16653”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即“1岗6情境6步法5单3评价”。针对运输物流员岗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多式联运和调运计划6个学习情境,按照6步法实施教学,应用任务单、作业单、工作单、记录单和评价单等5个单证完成运输任务,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学习领域的学习评价。 (1)课程开发按照企业(行业)调研→分析调研报告→确定 行动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实施教学内容(教学六步法)→组织学习效果评价的路径推进,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工作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讲授、情景模拟等方法,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中。 (2)将物流管理专业原有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解构。原有的运输实务、物流法规、物流地理等课程的知识重构后形成了物流运输管理学习领域。 (3)在学习领域在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运输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在本学习领域以培养运输管理能力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运输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二单元农业物流地 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农业生产 布局 【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稻谷主要分布于淮 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 以东地区;玉米主要分 布于东北至西南地区; 冬小麦主要分布于淮河

秦岭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地区;春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地区。 2.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 3.我国桑蚕茧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4.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饲草来源有牧草、农副产品及食品、畜产、水

产、酿造等加工工业的大量下脚料等。5.中国牧区畜牧业主要以提供皮、毛、乳制品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以提供肉乳禽蛋产品为主;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以提供牛、羊肉、乳、细毛产品为主;城郊畜牧业以提供鲜肉乳禽蛋产品为主。6.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特点。甘蔗主产省份有

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产省份有黑、吉、辽、内蒙、新疆。 7.我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香茅、剑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药等,主要分布于琼、粤、滇、桂、闽等省。 8.我国用材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我国经

济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9.我国最大的烟叶产区正在由华北向西南地区转移。 10.我国茶叶的主产省主要有浙、湘、皖、川、闽等省。 11.我国海洋四大渔场是指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12.以长江、钱塘江、淮河流域三大水系为主

物流经济地理四套题 足够应对期末考试

《物流经济地理》期末测试1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畜牧业 2.公路货运站 3.航线 4.海洋运输 5.公路运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海洋运输的优点是() A.通过能力大 B.载运量大 C.运输成本低 D.速度快 2.油槽船根据所装货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 A.油轮 B.液化天然气船 C.干货船 D.载驳船 3.铁路运输的缺点包括() A.机动性差 B.建设周期长 C.初期投资大 D.占地多 4.公路运输的特点有() A.灵活 B.运量大 C.成本高 D.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 5.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分别为()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6.广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包括()。 A.转运物资 B.过境物资 C.援助物资 D.进出口商品 7.国内物流中主要的运输方式包括()。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8.按照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不同,分为()。 A.进口物流 B.出口物流 C.转口物流 D.过境物流 9.2007年“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抑制,所谓“两高一资”是指()。A.高能耗 B.高附加值 C.高污染 D.资源性 10.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仍然集中于()等国家或地区。 A.欧盟 B.美国 C.日本 D.中国香港 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在质量要求、安全要求、效率要求和()。 2.按照功能和位置的不同,管道站可以分为首站、末站和()。3.根据货物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 4.航线按起讫点的归属不同分为()和()。5.按照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不同意义和使用性质,公路可以分为5个行政等级,分别为: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和()。 6.按照货运范围的不同,铁路运输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国内铁路运输、至港、澳的铁路运输和()。 7.畜牧业的生产类型由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和()。 8.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主要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我国“九五”计划提出了哪七大经济区?各区经济有何特色? 3.国际物流的特点有哪些? 4.论述铁路运输的特点。

物流系统计划课程实践课程标准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实践》课程标准 适用班级:物流管理 < 本)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践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案环节,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案计划的 要求,学生在 学习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运筹学等平台课后,应学习《物流系统规划设 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教案环节,初步建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 和方法,了解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物 流系统节点规划设计、物流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从此基础上,进 一步掌握物流系统分析、优化和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物流系统方案的设计方法与 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技术,了解物流系统方案决策实施的办法以及控制流程,培养学生从 整体上构建物流系统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本次实训时间周。具体时间分配见下表: 序号 内 容 学时 1 实验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体认知 6 实验二:企业经营地区市场潜力预测 实验三:企业经营地区范围内社会购买力的发展趋势预测 2 实验四:企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需求趋势预测 8 实验五: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成功率预测 实验六:产品市场占有情况预测 实验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3 实验八: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 6 实验九: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设计 4 实验十:配送中心系统布局优化 12 实验十一:配送中心配送业务流程设计 实验十二:单一起讫点的运输线路规划 5 实验十三:多起讫点的运输线路规划 10 实验十四:起讫点重合的运输线路规划 实验十五:运输流量规划 6 实验十六:系统备选方案环境条件评价 6 实验十七:系统备选方案满意度的实现与保证分析 总计 48 三、实验内容与目的 实验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体认知 实验目的: 、八、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重工业物流地理综合知识模块一我国重工业总体发展情况与布局因素 综合练习题 【综合训练1】理论部分 一、填空 1.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市场机制在我国重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结构和宏观布局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2. 今后我国重工业应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技术推动、内外结合、效率提高、环境友好的新型重工业发展道路。 3.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能源富集地区,重点发展的是能源开发。 4. 长江将全国三个工业、城市、人口聚集地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武 汉地区和重庆地区连接在一起,促进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之间社会经济的合作和协调发展。 5. 运量较小、运费在商品总销售成本中的比重较低的电子工业、精细化工、及许多轻工生产,它们的布点更多地取决于市场、技术、信息及投资来源等 二、选择 1. 进行重工业布局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A 技术因素 B 自然因素 C 运输因素 D 地理区位因素 2.根据你所掌握的重工业知识,指出下框中哪些社会产业属于重工业范围。 V水力发电业□餐饮服务业V炼钢业□V硫酸制造业服装生产业 V化肥制造业□食品业V水泥制造业V起重机械制造业日用品制造业 家电制造业金融业V汽车生产业V光学仪器生产业渔业交通运输业□ 三、简答 1.重工业主要包括哪些部门?找出你较熟悉的一种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重工业主要包括: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如开采石油、开采矿石、开采木材、冶金、炼焦、化工、水泥、电力、金属结构、农用化肥、农药等等产业,都属于重工业的范围。 2.我国当前重工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有哪些? 上网查询 3.列举一些我国当前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流管理基础》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同时面向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物流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业务、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现代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和主要领域。本课程强调理论层面的介绍,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操作层面涉及较少。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的相关概念,了解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熟悉物流企业作业管理与运作,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现代物流的总体框架有所掌握,为下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管理知识,就企业管理中的实际业务进行规范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1/12。所有实践教学全部采取随堂的方式进行,无独立实践项目。各随堂实践项目的要求,在本大纲相关专题部分体现,不单独列出。实践方式,根据条件准备情况,可以组织企业现场教学,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物流企业视频材料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对给学生打下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环节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应强化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目标,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业务及特点,强调对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以及利用各重要知识点结合现代物流企业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形成的提升。在课堂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学实践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注重体现教学的重点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层面的讲解,同时为避免理论的空泛和理解上的偏差,应注意采用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开展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避免灌输式教学,避免让学生背记大量的尚未理解的教条,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以及企业实践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心得体会 物流地理的学习心得体会3篇

物流地理的学习心得体会3篇 物流地理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三个月物流专业的实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此实习中充分了解物流企业相关的运营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增强我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切身体会到工作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针对这些操作每天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同的问题,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以往对于物流管理概念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浅显的书本知识。对于物流的本身感到很神秘,难以想象现实中的物流业和心目中的物流业有那些不同之处。对于物流,知道它是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的简单。通过这几天上机实习的简单了解,使我对于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突破于书本上

固定的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到实际操作中的繁琐步骤,一个企业的运营所包含的诸多部门和所发挥的职能作用之间相互紧密联系着。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与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学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平常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学习和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然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特别的今年的金融危机在就业形式极具尖锐的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更多的经验,不至于到以后才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今天我们有机会在实训课上接处了浙科软件,它把我们日常学习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紧密的接合了起来,这让我们深刻明白学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物流地理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这学期上了陈朝萌老师的《物流地理》一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通过老师的课程,我也体悟到很多的道理和学习方式。使我感受良多。 在他的教导下,我最大的感受是,陈老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陈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 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 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

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 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 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 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广西商业学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树立供应链管理这种战略意识,具有从事供应链相关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及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2.了解物流的功能要素; 3.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4.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5.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6.明白供应链组织构建; 7.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8.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具有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物流业务(仓储、运输、搬运、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操作流程技能等;具有熟练的供应链管理业务(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取得相应IT认证资格,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标准

(一)基础模块 1.物流的概述 1)物流的概念 2)物流的作用 3)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物流的功能要素 1)运输 2)仓储 3)装卸搬运 4)包装 5)配送 6)物流信息 3.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及发展 3)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1)采购管理 2)库存管理 3)客户服务管理 4)供应商关系管理 5.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1)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概述 2)条码技术 3)射频识别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5)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6.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1)快速反应系统(QR) 2)有效客户反应(ECR) 3)电子订货系统(EOS) 4)订单处理系统(OPS)

物流地理教案肉1、2

导入:新授: & / ! 1、开场白,自我介绍,上课要求(课代表) 2、简单介绍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 ¥ 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一、新课引入 结合现代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通过分析物流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关系,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港澳台,分别介绍了各个区域的农业、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的发展概况。本文最后还介绍了美国、日本、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经济情况,以便读者对全球物流经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导向问题: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理论名词: 1、【 2、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 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

@ 、] | 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2生产力布局的层次 ①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这是宏观层次的布局 ) ②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这是中观层次的布局 ③企业区位的选定,这是微观层次的布局。 生产力布局原则 生产分布的一般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布局原则,主要有: ①调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发展比例,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 < ②企业布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③地区专门化与地区多样化发展相结合; ④根据各类企业的指向性,选择最佳区位。 生产力布局因素 生产力布局是随各种布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因素主要有:①自然因素。即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 ②人口因素。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 ③技术因素。主要指科学技术总水平、企业的技术装备及新技术掌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④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开拓的历史特点,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已形成的经济结构。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2.下列()不是海洋运输的特点。 A.航期准确 B.运量大 C.通过能力强 D.运费低 3.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 A.2010 B.2015 C.2018 D.2020 4.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铁路机车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太阳能机车 5.最具灵活性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远洋运输 6.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是()。 A.动力性 B.燃料经济性 C.通过性 D.容量 7.不适合航空运输货物的是()。 A.高附加值产品 B.紧急救援物资 C.生鲜食品 D.大宗低值物品8.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其中不包括()。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9.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 A.一B.二C.三D.四 10.狭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是指()。 A.转运物资B.过境物资C.援助物资D.进出口商品 二、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在城市和地区范围内,按照层次关系规划和配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

2.目前我国建设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由棉花基地、花生基地和()。3.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包括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西北半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和和()。 4.()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5.海上航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安全、货运、港口和 ( )等因素。 6.()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7.()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牵引列车运行。 8.1988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 9.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通常为()以内。 10.我国原油管道始建于()年。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物流基地 2.农业物流 3.经济特区 4.水路运输 5.国际铁路联运 四、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农业物流的特点是什么? 2.物流与重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3.国际物流的特点有哪些?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三年制高职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2014年6月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正迅猛地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和社会化。由设备引进、技术克隆迈上自主开发、数据挖掘与知识创新的新台阶。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在国外已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国内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与区域规划、军事等众多领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该课程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最基本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包括信息、数据、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本课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本课程目标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 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本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和网络资源;要积极利用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0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0 (二)课程基本理念 0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二、课程目标 (1) (一)专业知识目标 (1) (二)职业能力目标 (1) (三)职业素质目标 (1) (四)方法能力目标 (1) (五)社会能力目标 (2)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2)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2)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3) 四、课程实施 (6)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7) (一)硬件条件 (7) (二)师资条件 (8) (三)教材编写 (8)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8) 七、参考文献 (8) 八、其他说明 (9)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90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课程是物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物流地理的分布,能够合理的结合在运输当中,一方面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物流地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是物流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物流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物流地理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技术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个合理安全的把物流地理运用到物流运输当中,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运输管理实务》是物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可满足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在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业务岗位上任职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要求。以研究货物高效位移为首要任务,利用现代物流设施设备来实现最经济的商品输送活动并把握规律性的应用科学。该课程的前续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基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快递业务管理》、《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等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与设计上倡导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整合理论课程、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个来自物流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的锻炼。在课程总体结构的设计上,遵循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按照物流企业运输活动的实际流程展开。通过完成各个实训项目,逐渐树立过程意识、成果意识和质量意识。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设计思路:在分析企业运输管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物流运输业务完成的需要构建课程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本课程以不同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业务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内容包括: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多式联运以及配送业务管理。以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并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业务的准备货委托开始,到货物交付结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模拟托运方、代理人与承运方等不同角色学习业务操作,并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方式练就相关能力。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二单元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二单元农业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农业生产布局 【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稻谷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玉米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地 区;春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地区。 2.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 3.我国桑蚕茧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 4.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饲草来源有牧草、农副产品及食品、畜产、水产、酿造等加工工业的大量下脚料等。 5.中国牧区畜牧业主要以提供皮、毛、乳制品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以提供肉乳禽蛋产品为主;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以提供牛、羊肉、乳、细毛产品为 主;城郊畜牧业以提供鲜肉乳禽蛋产品为主。 6.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特点。甘蔗主产省份有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产省份有黑、吉、辽、内 蒙、新疆。 7.我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香茅、剑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药等,主要分布于琼、粤、滇、桂、闽等省。 8.我国用材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我国经济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9.我国最大的烟叶产区正在由华北向西南地区转移。 10.我国茶叶的主产省主要有浙、湘、皖、川、闽等省。 11.我国海洋四大渔场是指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12.以长江、钱塘江、淮河流域三大水系为主干的华中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是我国池塘、湖泊、水库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13.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发展开始呈现合理分工的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中部地区发挥 优势,初具规模;西部地区和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选择题 1.棉花主产区在向以新疆为中心的( D)转移。 A.棉花产区棉区 B.华东棉区 C.长江中下游棉区 D.西北棉区2.冬油菜绝大部分产于(A)。 A.长江流域 B.在长城以北 C.内蒙古、西北 D.青藏等地区3.花生产量最大的地区是(A)。 A.山东 B.河北 C.四川 D.广东 4.全国柞蚕茧产量最高的地区是(A)。 A.辽东半岛 B.胶东半岛 C.豫西等地 D.浙东丘陵5.我国已成为世界闻名的(C)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A.网箱养鱼 B.流水养鱼 C.池塘养鱼 D.稻田养鱼 二、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