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心理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目标。对家长和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帮助。对解决教师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会有帮助,同时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四年级孩子的成长任务,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

四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难以引导时期。

公认四年级学生非常难以引导,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一方面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发育快的已接近中学生的指标,发育最慢的还像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孩子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小时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可以搞明白,视野开阔、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孩子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而条件不好,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显得孤陋寡闻。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由此,个人知识面也迅速拉

开差距,可以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深的要求。有的老师感叹:这些孩子不得了,知道的事比我还多呢!

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他们不只是寻找热闹的漫画或故事书,而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对理科感兴趣的孩子开始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读物。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说明四年级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成年人所具有的稳定的自主能力。

2、开始意识到“自己”。

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如,这样不合适,那样又有妨碍。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等同于他人。这个“自己”常常站在主观愿望的对立面。在处理事物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日常生活之外,文具的准备,与他人的交往,整理内务等,应完全独立完成。过去由家长打扮,现在则愿意自己打扮;过去买东西要跟随妈妈一起去,现在则自己独自去,或者和同学一起去,不受大人意见的左右。三年级以前,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和大人讲,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四年级学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

3、作假——学会欺骗。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这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例如,让孩子在家看门,他表面答应很好,等大人走了,他可能把门锁上去商店买吃的去了;家长让他去买洗衣粉,他可能买比较便宜的一种,而把剩下的钱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后隐瞒实情。

三年级学生不太会寻找理由自我掩盖,在遇到理屈的时候沉默不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辩护。与小时侯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相比,四年级学生知道选择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有时隐瞒真实的情况。这是小时侯发现孩子偶尔说假话时没有及时纠正所带来的恶果。

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和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期,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一些不良习惯,选择一些正当有意义的行为方式是家长、老师和同学本身都应该争取的目标。

二、学习

从四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之前,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四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当然,落后一段时间可以再追赶上去,但那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是否应该努力,怎样下工夫去学习,四年级学生应该明白这些道理。这个学年的成绩将会影响五、六年级学习,进一步会影响到中学的成绩。

四年级的课程增加了,老师也开始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学生学习,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四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应用题的分析、理解等,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多了。语文教学中开始注重记忆与阅读的结合,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阅读知识。可以运用学习参考书,检索、查阅图书资料时也可以运用图书馆。

字写得很干净,这和他们注意事物细节的心理特点有关,琢磨字的结构和组成,从中发现技巧甚至乐趣。

四年级学生的作业量继续加大,平时的疲劳紧紧束缚着少年儿童活泼的天性。

三、生活

1、自己的事自己做。

2、容易受伤的年龄。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身体发育很快,灵活性和协调性不够稳定,所以,皮肉受伤的事经常发生。根据统计,在学校实行对孩子安全指导教育之前,各种伤害发生率随年级升高上升明显;实行安全指导教育以后,其它年级组下降明显,而四年级和五年级组下降不明显。

说明四年级、五年级组受伤最难控制。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要注意宣传安全防范,让孩子保护自己。此外,对孩子的被动保护不能过分,要让孩子增加活动机会,学会运动中的保护技巧。

3、学会正确打扮自己

四年级学生自己有选择和分析对比的经验,所以,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观衣着形象设计。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让他们学会正确打扮自己。

首先,穿衣服要干净、整洁。特别是女孩子,要重视自己的形象。

其次是颜色。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体型和肤色的衣服颜色,朴素的颜色如浅、浅灰、灰白、淡绿等适合各种性格的学生。同时,一些艳丽明快的颜色装饰在男孩子的衣服上也不难看。服装颜色以自己喜欢的样式为主,不必过于追求特殊的风格。

服饰和行为礼仪是一个整体,仅靠好的服饰无法证明一个人的个性,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懂得一般社会礼仪。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

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四年级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大老师会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去学习。这时候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四年级的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

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或厌恶学习,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强迫学习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外加的负担。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将学习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去培养。

四年级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但是,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

一、阅读是第一能力,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课外知识。小学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业成功密切相关,小学中年级培养读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各科学习的关键。父母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养成这种好习惯。

1.引导孩子喜欢去读书,告诉他读书的乐趣。

2.给孩子精心选择读物。

3.让孩子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其次,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家长首先做好示范作用。最后帮助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并及时给予评价。

二、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做作业需要父母督促和陪同,还有的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本该10-20分钟的作业,需要拖延一两个小时。

四年级的孩子应该养成自己做作业的习惯。放学后自己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作业,最后自觉收拾书本和文具。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好孩子必须认真做作业。作业不是老师故意给孩子出难题,也不是老师给的一种负担,而是复习所学课程和学习新课程的重要环节,做作业也是一种学习。其次.为孩子制定做作业的标准。例如,写字要认真。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不要将答案或者方法直接告诉孩子,而应该启发孩子自己寻找解题方法和答案。

三、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交流,而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四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更加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

四、学习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和说是重要的交流能力,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前提。

在语文的学习中训练孩子听的能力让孩子听故事或磁带等(软件中的成语故事)。说,就是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孩子说话流利或讲普通话标准(语文特别辅导录音)。阅读,对四年级学生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中某个句

子的意义。写,四年级习作的关键是从写段落向写作文过渡,段的训练仍然是四年级习作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练习写话,三年级开始练习写段,到了四年级,要求孩子们在写话和写段的基础上写文。这就要求孩子多听和多看、多写、多想、多改。

四年级小学生的朋友,他们这个年龄的小学生交的朋友一般有四种:

第一种是“泛泛之交”。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仅限于认识而已,平时没有什么来往。

第二种是一大群在一块玩,叫“泡饭”。指有时在一块聚餐,但并没有内心交流的朋友。这些朋友只是平时凑巧时在一起玩,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交往。

第三种是“死党”。这样的朋友每个人都不多,最多也就三四个。这些“死党”经常在一起玩,交流比较深入,往往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向对方诉说,对方也会真心实意地为他出谋划策。

第四种是“超死党”。这样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个,就是两个人只要有时间基本上都在一起,并且无话不谈的那种,内心最隐秘的事情也会告诉对方,而对方也绝对会为了他赴汤蹈火。

这几种类型代表了一般人所交朋友的四种类型,包括我们大人,所交的朋友也大体上分这么几种。

说了这么些,我的主要意思是想说,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所交的朋友是哪种类型的,这些朋友的综合素质如何。

四年级的小学生,一般10岁左右,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还不足,所交的朋友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对他们的朋友,家长要密切监督,尤其是“死党”和“超死党”一级的朋友,更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四年级的小学生进入了交友的关键时期。在10岁之前,孩子主要受父母和老师的影响,他们总是以父母和老师为榜样,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以父母和老师的评价为基础。那时,孩子交友的方式一般是一群或一伙人一起玩,没有明显的个人喜好,也没有固定的朋友,今天谁和他玩,他就和谁玩,明天不玩了也就算了,内心没有任何负担。

但10岁以后就不一样了,有了一个质的转变,父母和老师的地位开始下降,同学之间的友谊成为最主要的,成为朋友的孩子会相互帮助,孩子们也更注重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这种状况在五、六年级继续发展。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时的朋友基本上是能“同甘”而不能“共苦”的。既能“同甘”又能“共苦”,则要到12岁以后,那时的友谊基本上和成人的没有多大区别了。

所以,这时孩子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很重要,好朋友的诸多方面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如果好朋友对他的评价不客观、不准确,对他的伤害要比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还要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结成朋友,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担心孩子交上比自己孩子学习差的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其实,据我观察,孩子们相互影响最主要的并不在学习方面,而是在品德方面。学习不好的同学

并不代表他的品德不好,有许多孩子学习并不是太好,但却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秀品德,这些都是值得他的同伴好好学习的。

话再说回来,学校里总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如果都想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那学习不好的同学和谁交朋友呢?在现实中,有意思的是,学习很好的孩子一般不找和他学习差不多的孩子交朋友,他们多半会找比自己稍差一点的结为“死党”或“超死党”,也许是学习好的在一起会相互嫉妒,或担心对方学去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超过自己,从而不会向对方吐露内心的密秘,最终也成不了“死党”或“超死党”;而学习稍差的则喜欢找学习好的交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

所以,在学校里,多半是学习好的孩子和一个学习一般的孩子成为了“超死党”。因此,家长监督孩子所交的朋友,应主要看其朋友的品德,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品德是最易受别人的影响的。

当然,一般情况下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会找到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家长不必过于操心和担心,也不要过多地干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从体内机能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心脏和血管在不断增长,其容积没有成人的大,但新陈代谢快,所以小学生心跳速度比成人快。从肺的发育来看,六七岁儿童肺的结构就已发育完成,至十二岁时已发育得较为完善,儿童的肺活量在这一阶段也迅速增加,表明肺功能不断发展。 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脑重量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随着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走

向平衡,觉醒时间逐渐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这使儿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活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四年级下册心理教材分析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心理 健康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心理健康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套教材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编写的。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四个单元组,依次是:意见对对碰、计划学习、独战挫折、生命的理由。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强调的两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学习为主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2、时代性和针对性。教材选择的内容都是当代中小学生亟需辅导的,如自我意识、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困惑、考试焦虑、青春期问题、情绪调控等。通过螺旋霉式上升、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学会释放情绪和压力,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3、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用教材可以自学、自悟,教师可以据此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实践性。采用活动式的编排方式,利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和途径,如情境体验、角色扮演、问题辨析、心理测试、互帮互助等,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使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以正教育和预防为主,适当考虑个别差异,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单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

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的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理性价值观念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它必须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阅历实现感悟,以促进心理反思与构建。只有借助于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感悟,重视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的影响,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外在的心理知识内化为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借助于体验,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不断感悟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体验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体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手段实施的体验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活动中的体验。只有借助于活动,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教师应善于创设活动的情境,以体验学习为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已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激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活动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目标选择设计、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能评价活动的结果。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画图时,他们渐渐能够注意到图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比如,他们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长方形”和“桌面”相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的特性,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后天等等,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几分,几秒、几世纪等则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做游戏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两根交叉的棍子表示飞机,而要求飞机要有机翼和螺旋浆等等。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例如,他们把沙子堆成桥梁、地道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就拿“大与小”的概念来说,他们通常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直接感知获得的。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给大家一个关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

给大家一个关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或许有用 [size=4][color=royalblue] [color=blue][b]4年级学生,大多十一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b][/color][/color] [size=4][color=blue][b]一、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到了四年级,同学之间来往增多,到同学家里作客,一个人独自上街买东西、看电影戏剧等,这些活动使孩子接触的面扩大了,同时独立性也增强了,他不再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而是自己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未形成,假如有人牵了去做一件不好的事,他也会盲目地跟着去做。这个年龄段学生开始对游戏机房感兴趣,要留心观察,正确引导。 [/b][/color][/size] [size=4][color=blue][b]二、四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即判断对错、好坏等能力)开始逐步形成。 [/b][/color][/size] [size=4][color=blue][b]一二年级时,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能力。三年级时,这种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大体上是依照老师和家长的评语(评价)来认识自己。到了四年级,情况就不同了。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当然,由于这种自我评价刚开始形成,往往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比较好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别人都不如我好,骄傲自满。另一种是比较后进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低,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两种偏向,对孩

子的健康发展都有妨碍。我们老师和各位家长都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学习上的进步,又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承认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点,与班里、年级里最优秀的同学还存在差距,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快更好地进步、更健康地成长。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遇到暂时的挫折不灰心、不泄气。 [/b][/color][/size] [size=4][color=blue][b]三、四年级学生是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学校老师的教育,家庭的环境和氛围,父母的素质和修养,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自己也要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作为家长,也要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应当做孩子的好榜样,家庭环境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对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b][/color][/size] [color=blue][b][size=4]四、四年级孩子考试分数可能有所下降,这也是四年级学生的一个特点 五、四年级学生家长与自己孩子的交谈普遍减少。刚进一年级,家长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见孩子回家,就要问这问那,常常检查孩子的作业,三天两头与老师联系。到了四年级,好象习以为常了,与孩子的交谈时间减少,说话减少,思想感情的交流也明显减少了,这对你了解孩子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造成困难。因此我建议,我们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 3.5公斤。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

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最新整理)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摘要: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新年,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向学前阶段是那样易冲动,易爆发了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感和理智感逐渐发展,逐渐能够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了,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应努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可以通过创造情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培养他们调控情绪的能力; 升华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三、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所谓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解读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解读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沈琼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一对一补习专家强调,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一对一补习老师指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四年级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大老师会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去学习。这时候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四年级的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或厌恶学习,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强迫学习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外加的负担。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将学习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去培养。 四年级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但是,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一)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小学阶段的时间跨度约六年之久,儿童的具体成长过程在不同的年级及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是三个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阶段。 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都在游戏中继续发展着。此时的儿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处在以成人标准为标准的阶段,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从对父母的同一转向对教师的同一,明显地表现为对老师权威的服从,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打小报告”。教师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引导,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的入学教育工作。 低年级的儿童还保留着幼儿期“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在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总会拼命地讲自己想说的话,却不大关心对方所讲的内容。他们的思维有时显得很散,回答问题常会答非所问,或者说许多不相关的话,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大约二年级时起,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逐渐减少、弱化。刚入学的儿童正经历着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的转化,最初在进行书写训练时常费劲而又没有把握,因此学龄之初的孩子会有一段“橡皮时代”。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儿童的这些内心世界,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令人费解、“无聊”

和“徒劳”了。 (二)小学中年级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小学中年级的儿童已经完全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发展特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他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的权威,一边开始重视伙伴之间的真诚与法则,伙伴规则时代悄然而至。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里他们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开始讨厌保护和命令,喜欢独立,进入了“不听话时代”、“歪理时代”。其实这正是儿童“见解形成期”的典型特征,这种“见解”并不像青春期那样完全独立,而主要是情感方面的独立。对这一时期儿童的教育指导,要关注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而不能简单地滥用权威;应允许儿童适当地坚持自己合理性的“见解”,当然也不能让不合理的“见解”肆意扩张,毕竟此阶段孩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 小学中年级儿童正处在对成人的认同向对朋友的认同的转化期,进入了伙伴规则时代,他们内心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开始形成小团体,团体内的人际关系既凝聚又排他,在某些情况下同伙的规则比父母和教师更有控制力。在此阶段,学校应不断增加集体生活,鼓励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强团体气氛,为儿童今后社会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分析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转载的)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 兴趣的对象。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 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 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 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 到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 象发展

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

家长要充分的理解。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 萌芽,家长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 5、 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 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 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 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 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 象的概念等。但从总体而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较 稳定且比较单纯:与学前儿童和青春期学生相比,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 都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甚至能够 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比较单 纯的。 6、 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 存在。 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 ――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 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 显的主观色彩。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 1、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如下: 感知觉充分发展,注意力有限,记忆力逐步提高,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高, 以形象思 维为主。 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这一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 随着 根

00后身心发展特点

“00后”小学生心理特征:聪明自我中心 核心提示:“吓一吓、哄一哄、诈一诈”的老三字经已经不管用了,而啰嗦不停的老师则会被学生评价为“唐僧”,所以面对“新新人类” 我们要重新思考教育对策。 (一)生理上 1.很难不近视(世界第二); 2.体质下降。 (二)认知上 1.聪明; 2.有一技之长; 3.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4.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 (三)情感上 1.自我中心(“非常6+1”的独生子女); 2.嫉妒心强; 3.物质富足,快乐匮乏。 (四)意志上 1.忍耐力差,吃不了苦(与出生方式相关,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不是瓜熟蒂落,皆为强行“抱出来”,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缺乏未来规划,脾气较为暴躁,注意力较难集中等问题); 2.“我就这样了,你看着办吧!” (五)行为上 1.喝可乐,吃洋快餐; 2.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衣着模仿日韩明星,耳上打洞,头发染黄等); 3.崇拜明星(以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网络明星等为主); 4.对网络十分依赖; 5.喜欢使用火星文+各种符号(火星文就是由符号、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组合而成); 6.爱看动漫不爱读书; 7.行为过激甚至出格。 根据其心理特征,我们需要与之相对的教育对策:“吓一吓、哄一哄、诈一诈”的老三字经已经不管用了,而啰嗦不停的老师则会被学生评价为“唐僧”,所以面对“新新人类”我们要重新思考教育对策。

(一)变革师生教学关系。 现在的学生学习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从以前的“高高在上的授课为主” 变革为跟在学生后面“促进他、帮助他、鼓励他”。 (二)做麻辣(魅力)教师——重塑教师形象。 教师需幽默、和蔼、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妆扮时尚、热爱生 活、懂得网语、用QQ感动学生。 (三)“拍学生的马屁”——利用好感效应。 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今言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博得他们的好感。”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尽力博得学生好感是必需的。如果教师让学生讨厌,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信其道”,教师要及时反思并寻求改变。 (四)“与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自己人效应。 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教师可采用心灵沟通策略“知心、关心、热心、信心、耐心、交心” 去积极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自己人”。如:为矫正中学生早恋倾向,有位教师在一次讲座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自己年轻时,班上有一位异性,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后,这位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中学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这位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 (五)“投其所好”——利用名片效应。 名片效应: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四年级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大老师会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去学习。这时候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四年级的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或厌恶学习,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强迫学习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外加的负担。但是,现在很多家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教案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主讲人:李勇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二、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孩子以教育和帮助。 三、那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导。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要领(家长会)

沟通、理解、合作——————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要领 一、反馈上学期的学习情况 这次临沧市统考,在解决问题中来拉开学生的成绩,也就是数 学的最高层次是解决问题的约30分。有10分的题比较难。令人高 兴的是,有2人:4(2)班的穆娜和乔雨考了100分,90—99分:25人,80-89:25人。 二、心理特点: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四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三、学习的特点。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

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苦我一人,幸福一家子。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加强预习,学会总结。 在学校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有时老师把一些简单的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难点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就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脚。 四年级学生需要从二三年级“听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总结知识点便成为一个“法宝”!总结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或题型之间的联系,并注意它们的区别(难度上的不同、做题思考的角度等)。这样,面对考试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点的综合,总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应对也一定会越自如。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