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汉字意象表现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1.作家作品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3.给加线的字注音箜篌()神妪()瘦蛟()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3.kōng hóu;yù;jiāo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

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作业_【教材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作业_【教材习题答案】

思考探究
下片,词人的思绪顺着月光的挥洒,自然转移到了人间,投射在不眠 人的身上。这是因思念弟弟,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词人境况的写照。 词人恼月光照人,徒增了月圆人难圆的怅恨和缺憾,又以月缺月圆的自 然规律,借月寄托感情,借月比况人生聚散难以团圆的常态。接着,由 感性的伤情转为理性的思考,从郁闷悲怨中化出旷达超然。既然亲人 团聚的希望难以实现,也不可强求。当此中秋月明,花好月圆之夜,唯 有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前进的途中会有坎坷、困境,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人 生的各种经历,那么总有一天理想会实现的。
【示例二】《水调歌头》给我的启示:人月无常,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月圆之日,有多少远离家乡的人凝望着月亮,思念着家人。有些事是不 能强求的,只要彼此惦记就足够了。现在的我们并没有体会到离愁的苦 闷,既然这样,就请珍惜这眼前的点点滴滴,不要等到离别之时慨叹哀愁。
13 诗词三首
教材习题及答案
思考探究
一 《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 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词语的夸张, 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诗句的夸张,如“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和意 境的夸张,同时还伴有浪漫而奇特的想象。诗人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 追求,一方面表现了其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 可能不切实际。
思探究
三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 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第13课《卖炭翁》教案

第13课《卖炭翁》教案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人的社会现实关注和批判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授过程中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不够透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这一点的讲解,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例如:讨论诗人如何通过《卖炭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弱者的关爱和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提高学科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那些辛勤工作却鲜被关注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白居易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这些人的尊重和同情的。
其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氛围不够热烈。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贴近学生实际,或者引导方式不够恰当。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调整讨论主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词朗诵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说明学生们对诗歌的韵律美有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具体意象或诗句,探讨其深层含义。

繁體字通俗演義13张北冥

繁體字通俗演義13张北冥

繁體字通俗演義13张北冥正說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第十三回命運輪回養生喪死戰鼓哀號長歌當哭大型播客視頻系列節目《繁體字通俗演義》文字部分(繁體字版)負責繁体中文申遗專案的“政務委員”曾志朗說,他曾在英國看到牛津大學的出版物,漢字是以繁體字書寫,令他非常感動,讓繁體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可以讓民眾感動的一件事。

————張北冥注:以繁體字爲基準,括號中的爲今之簡化字。

本回我們主要所要學習的是和人的“口”有關的漢字。

號(号)由号,虎會意。

“号”爲會意字。

像被拐棍痛打一樣哭喊,本義是痛哭。

後加“虎”表示像老虎一樣高聲呼喊。

因此後用“號”兼之,取代号。

嚴(严)形聲兼會意字。

《說文解字》:“嚴,教令急也。

”本義是督教的命令緊急,不可違抗。

所以這個字上面用了兩個口,表現緊急之程度。

“厂”我們以前也多次提到過,表示山崖或石洞,在“厂”下加“敢”表示山崖險峻,不敢逾越。

因此整個一個“嚴”就從字形當中體現出命令緊急,不可違抗之意。

簡化後完全讓人無法理解。

單(单)按《說文解字》的說法,認爲“單”的本義就是大聲,因爲“吅”(讀‘嘩’)是由個口會意,意思是大聲喧嘩。

但是“單”下半部的解釋許慎只用了一個字——闕。

表示他無法解釋,只能空着,等待後人幫他解決。

因此現代專家接過許慎的大旗,通過對甲骨文的考證認爲“單”是一種打獵的工具。

是在一個有枝杈的木棍兩端綁上兩個石頭作爲打獵的武器。

中間的“田”原本可能是形容用繩子綁石頭的時候打成結的形狀,可是後來寫成了“田”,只能理解爲在田野中打獵了。

因此我們看“戰”(战)的右半邊就是是“單”,就是指人和動物經行搏鬥。

簡化字怎麼不按“套路”出牌,把右半邊簡化爲“单”,而非要簡化爲“占”呢?完全沒道理。

還有一個字是“獸”,同樣是指人手持“單”這種武器,再領着一條犬去打獵,所以“獸”最早應該是個動詞,後引申爲被打獵的動物,就是“野獸”之意。

所以我們再次強調,繁體漢字是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規律性的,簡化字把這些規律和邏輯都打破了,這怎麼會簡便呢,這怎麼可能好學,怎麼可能好理解呢?畢(毕)也是指一種捕捉鳥獸的武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3.猫[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屏”和“折”。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的特点以及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猫的挂图)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猫的特点。

教师予以归纳,猫:属于猫科动物,机敏灵活,行动敏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猫。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识读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读)2.再读课文,并概括本篇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圈点勾画出这两个时期的猫都有什么核心特点?(板书:大——古怪;小——淘气)3.快速阅读全文,找到概括猫特点的句子,说说它与上下文的关系,即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总分式写法)三、初步体会猫的古怪1.紧接着,让我们分别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

2.说说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指名概括)指名回答,分别用下列句子概括。

它既,又,又。

(老实、贪玩、尽职)它高兴时会,不高兴时会。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它既又。

(什么都怕、勇猛敢斗)3.我们知道了猫性格的古怪之处,作者如何具体去写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猫,课文主要写大猫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

2.作者写小猫淘气可爱是对它们怀着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把大猫的古怪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感受猫的古怪。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1.细读第1—2自然段,找到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体会它的这些特点,并且朗读出老实、贪玩、尽职的感觉。

(教师指导朗读)(1)理解“无忧无虑”“屏息凝视”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谢谢观看
合作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此诗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给人以无
限渺然的感受。后四句转而实写登楼的所见所感,由此引发诗人浓 浓的乡愁。尾联以日暮思归之情作结,抒写了怀家思乡的深情。全 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第三章
使至塞上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 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 并称“王孟”。其诗、画成绩都很高,苏轼评 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伏的铺垫。
颔联: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颈联:景物描写,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铺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
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
中的长河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写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
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在炼字遣词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蓬”“雁”多喻漂泊在外的人,诗人身为负有朝廷使命的
大臣却也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直”“长”“圆”等字 都用得逼真传神。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传神。
《渡荆门送别》一诗以清新飘逸的笔触,描画了诗人出蜀过荆门山 的沿途山川风景,抒写了诗人从山壑重重的蜀地初到平原的喜悦之情以 及对故乡深挚的爱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一诗通过对湖水、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柳荫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风景明艳、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 美景图,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对 吐蕃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 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这实 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使途 中的所见所感。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yá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默写常考句
【转】写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画风一转, 运用白描手法, 描绘了奇美壮 丽的塞外风光。
“直”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颈联四美: ①构图美:从上到下,“落日”—“孤烟”—“长河”;从近 到远,“孤烟”—“落日”—“大漠”,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 ③色彩美:黄色的大漠,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色彩艳丽。 ④意境美:缓缓升起的狼烟,波澜不惊的长河,即将西下的落 日,意境雄浑。
3.(鄂州中考)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 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 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 天空中。
结构梳理
首联(起) 叙事
使 至
颔联(承)
抒情
塞 上
颈联(转)
绘景
(遵义中考)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支架]
释含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作用,表情感
可结合字(词)性,解释其含义,或指出其所 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野望》《黄鹤楼》对比阅读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野望》《黄鹤楼》对比阅读课件
谜面:忘月无心玉无瑕
不畏浮云遮

“望”
野望
黄鹤楼
对照阅读
任务一: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1.大声朗读诗歌,纠正字音。
2.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3.说出两首诗的类似点。
野望
黄鹤楼
王 绩
崔 颢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仕途上晋升无望,于是辞官出走。崔颢将自己置身于风尘苦旅之中二
十年。从江淮到东北,边关塞北一路走来,诗路也随着旅程变得开阔
而雄伟。凭借《黄鹤楼》崔颢对自我认知的升华中,登上了唐朝律诗
的巅峰。以至于后来,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题诗,捶胸顿足,自愧
不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心中愁闷,可想而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类似点:都是律诗;尾字都押平声韵;都
借景抒情;都登高望远;都有“暮”“何”
字;都用了叠词;都用了典故……
4.比读,读出叠字韵味,读出总体情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野望》押“微”韵(-ui-ei),“树树”“山山”叠出了秋色
浓重,表达了思念之深,传递着一种明朗、坚定、向往之情。
《黄鹤楼》押“-ou”韵,三次“黄鹤楼”堆砌,一气呵成,时
间之久、空间之广,与“空悠悠”形成共鸣,体现了人生短暂的
尽,三进三出磨平一切赤忱,人生下半场,他弃官隐世,将所有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幅作品是汶川地震 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公益招贴,用汉字汶川 作为主体形象,组成了 “济”,表示中国红十 字基金会的震后救济。
(sà)
国家公祭日 又称钟鼎文。金文有 粗而宽的笔画,点画 圆润,体势雍容。金 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 系统的文字,但比甲 骨文更规范,结构更 整齐。
• 秦统一后,为维护国 家的统一,秦始皇接 受丞相李斯的建议, 统一文字。李斯按照 秦国的文字标准,对 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 制定标准的写法,在 全国通行,这种字体 就叫做小篆zhuàn。
取,又是“手”,取的本意是以手割耳。古俗,战时割 下敌人左边的耳朵,战后凭耳计算杀敌的数目请功。引 申出夺取之意。形近字:联(合)、(勇)敢、耽 (搁)等。
饮,会意字。其中文字为一人俯身向酒坛吸酒。欠是端 坐张口的人,欠前作一食字,表示这人在饮用。形近字: 次(序)、吹(虚)、炊(具)、欢(乐)、欣(慰)等
结绳
八卦
图画
书契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 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 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 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 整理者或颁布者。
你知道有哪些字体吗?
•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 骨上的文字,称为 “甲骨文”。甲骨 文是目前我国发现 最早的比较成熟的 文字,我们今天的 汉字就是从甲骨文 演变而来,我国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也 是从商朝开始的。
• 汉字的意象表现简单的说就是
根据字要表达传递的意义,将 字的某个笔画或部件用具体的 图形/图像代替,达到直观表达 字意的效果。
这幅作品是汶川地震 时的公益招贴,用汉 字汶川作为主体形象。 震后的汶川即将坍塌, 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 人努力支撑,用以表 示,一方有难,八方 支援,五湖四海的中 华儿女我们在一起。
• 隶书字型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 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 头燕尾”。从篆书到隶书,是一次更大的变化, 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学和 今文学的分水岭。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 丧失了。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由 小篆简化而成。
• 汉朝后期,隶书演变为楷书。楷书可作为习 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做楷书。从隶书到楷 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在书写 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钩撇,使 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加简便。
“书画同源”“六书”之说无不诠释 着汉字的象、意的灵动,汉字的“象 形”“音”“义”三位一体表意的性 质,释放出无尽的深层意念。
辽海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汉字意象表现》
辽海版八年级上册
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什么? 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一 百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 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 有种种说法。
• 特征是笔画连带、结构简约、艺势连贯、 字型奔放。
• 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 便,且比草书易辨认。草书和行书与楷书 并行。
汉字的结构离不开汉代古文经学家发端的 “六书”之说。
• 像实物之形。
• 象形字是根据构字的方 式而划分的一种汉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 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 征,具体的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 月亮的形状,“馬”字 就是一匹有马鬣[liè] 、 有四条腿的马。
休:一个人靠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 后来引申为“停止”等意。
采:由“爪”和“木”组成,意为:人 用“爪(手)” 碰 “木”进行采摘, 即“采”,“采”作偏旁部首的字: (蔬)菜,踩(踏),(理)睬,彩 (色)等。
拿:“合”“手”为“拿”,指“抓住”, 不合手就不能拿,也不能抓住。形近字:盒(子)、 恰(当)、(商)洽等。
• 概念:即寓“意”于 “象”,“意”就是 意念,“象”则是物 象。通过事物、形象 表达或寓示主观情思 与意念,实质是一种 暗喻和象征。
• 概念:用两个或者几个部首合成一个字, 把这些部首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 造字法叫会意,如“信”字。
“信”字由 “人”字和“言” 字合成,“人言 为信”,表示人 说的话有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