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合集下载

教案《诗情画意》

教案《诗情画意》

教案《诗情画意》教学内容:浙教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课教学目标: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一)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三)国家征集、购买的文物;(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五)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保管、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

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到三首喜欢的、能够背诵、理解的古诗及绘画工具。

师收集了解学生学过的古诗,并收集绘制相关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师:请学生看一段视频,这段在视频和我们平时看视频一样吗?视频中你看见它是有什么组成(画和诗),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画笔把古诗中蕴藏的美好图画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情画意。

(师板书课题)二、新授1、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名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马远《寒江独钓图》)生猜测……师: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在画面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6 诗情画意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6 诗情画意

6诗情画意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么表现意境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似与不似”的意蕴体现;中国画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么?学生表达自己去过哪里。

倾听,调节气氛。

问题设计结合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大家去过我们家乡南雁荡山么?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放映PPT图片,浏览雁荡山风光,教师讲解。

3)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游山玩水的心情呢?古人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的呢?引出课题:诗情画意——xx山水画初析学生欣赏xx风景照片教师讲解,创设情景,以家乡的风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赏析探究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xx,人物教师提问:为何古人如此爱表现xx?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古人游山玩水,寄情山水,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和生活品味的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常见主题。

3)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分析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点明画家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天人合一,创作出好的作品。

4)中国画与西方画在思想、技法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西方风景油画师再现自然(为画家眼中的风景),国画山水为表现意境(为画家心中的风景)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聆听,鼓励,讲解问题紧扣题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中国画的天人合一,意蕴深厚的特点。

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且表现的美学理念不同,引导学生明白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审美观。

(三)深入体验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标是客观表现自然,而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那么中国画家是如何展现他们“心中的风景”的呢?1、画意: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及气韵意境。

浙美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浙美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浙美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七年级上册
1 走进美术
2 手绘学习笔记
3 手绘图表
4 生活中的纹样
5 板报设计
6 出水芙蓉
7 鸟语花香
8 梅兰竹菊“四君子”
9 迎新年
10 齐白石
11 毕加索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七年级下册
第1课红色记忆
第2课鲁迅与美术
第3课标志设计
第4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第5课手绘校园风景
第6课诗情画意
第7课树石画法
第8课山水画小品
第9课暑假生活记录册第10课北京故宫
第11课巴黎卢浮宫
本册综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诗情画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大自然、画家和山水画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较、欣赏、分析,使学生理解山水画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2学情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再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为此,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透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好艺术美上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得到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的景观,同时也包括着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好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展示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好感情上的共鸣。

本课为浙美版七年级下第四课《诗情画意》(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七年级上册花鸟画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和墨色变化,对中国画的特点也有一定认识。

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山水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本课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口,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山水画的欣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山水画之意境美。

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诗情画意

如何营造意境
• 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 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 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只有这样才能 营造心中的意境,才能做到诗境,画境, 情境,意境的统一。 • “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以 及“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等,都是中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 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②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 哪些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意 境
• 画家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过程中融入自己 主观的情感,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画 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灵魂就是画家思想 情感的流露与体现,它蕴涵了画家对大自 然草木的感受以及文化、学识、修养的集 中反映。 •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言,他 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 景象交融互渗„„“意境”,正是“心” 与“物”相互作用的过程。
六君子图
• [作者]倪瓒(元),纸本 墨笔,纵 •《六君子图轴》为典型的文人寄情寓 61.9cm,横33.3cm。 意之作。画面只画了六棵姿态挺拔的 • 倪瓒(1301—1374),中国元代画家,元 树,树叶采用不同的点法(有松针点、 四家之一。字元镇,号元林等,江苏无 介字点、垂叶点、仰头点、小混点等) 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 表现,宽阔的湖面一直延伸至山下, 四家”。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 前景树木的树梢低于对岸的地平线, 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隐居江湖,洁 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画山水、 一大片波澜不惊的湖面占据了画面主 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尔着色。 要的空间。此图笔墨简洁、笔法虚灵, 师法董源、赵孟顺,以侧笔干墨多画太 具有冲淡淳雅的韵味。体现出他“天 湖两岸景色,创为“折带皴”。好作疏 真幽淡”的艺术格调。上有黄公望题 林坡岸,笔筒意远,惜墨如金,以天真 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 幽淡为趣,给人一种林泉生活的闲情野 坡迤。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 趣,一种平淡天真、高洁空疏的思想意 偏颇。”把图中的松、柏、樟、楠、 境。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 槐、榆比喻为“六君子”,点出了倪 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 瓒写景寓意的蕴义。 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浙美版初中美术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2)

浙美版初中美术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2)

6.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堂课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欣赏,教会儿童创造”这一教育理论来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创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教育思想。

运用到是教学方法有讲述法、提问法、对比分析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习方法有聆听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法。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较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学生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对传统山水画艺术更没有深入系统了解,只停留在小学阶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以及构筑意境的要素。

教学难点: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对比导入,情感体验。

1对比导入,情感体验。

(2分钟)出示一幅摄影作品,和一幅山水作品师:这两张作品同样是表现山水为主题,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生:更喜欢第二张作品,因为它的画面有虚有实,把山水的美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师:是的。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特别善于表现虚实相生的意境,此刻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境界,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

引出课堂:《诗情画意》——感受山水画意境之美活动2【讲授】诗画欣赏感受意境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诗情画意》,那我们就从一个著名的诗人入手,同学们知道王维吗? 生:知道。

他是唐朝著名诗人。

师: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有名的画家,苏东坡就赞誉过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王维的画,找找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出示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附上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师:我们可以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谈谈感受,思考一下。

师:谁来试试看?生1:。

生2:。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能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老师这里有个概念不太懂,想请教一下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意境?生1:。

《诗情画意》ppt美术课件.ppt

《诗情画意》ppt美术课件.ppt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小泉
荷眼
才无
露声
尖惜
尖细
角流
, 早 有
, 树 阴
小 池
蜻照
蜓水
立爱
上晴
头柔
。。
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古诗配画的种类
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 面主体,着重描绘。
写物的就可以把物作为主体。 写景的,先确定近景并且具事的,可以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
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课堂作业
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想怎 样表现它?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课外拓展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绘画种类(中国画、 电脑绘画)来表现。
可以尝试为学生行为规范、班级卫生条 约等配画。
叙事的可以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第十课
诗情画意
古诗欣赏
静夜思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中国的古诗讲究:
画 中 有 诗
诗 中 有 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浙美版义务教育美术教材课题四个领域分类

浙美版义务教育美术教材课题四个领域分类

站立的折纸动物
游乐园
手拉手好朋友
船儿出航
动漫宝宝
动物造型饼干
光荣的奖章
做一棵大树
走迷宫
泥塑恐龙
炫彩的天空
小鸟的家
奇特的梦
淘气堡
35 36 37 38 二年级下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三年级上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三年级下 56 57 58 59 60 61 62 四年级上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四年级下
盛开的鲜花 田园风光
倒影 印印画画 纸版画人像
向日葵 夏天 可爱的猫咪 潺潺的小溪水 我驾神舟游太空 找果子的刺猬 夸张的脸 威武的大将军 彩墨游戏 大狮子 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黑白拼贴画 彩色拼贴画 生动的表情 我们爱劳动 爷爷奶奶 我家的厨房 小小建筑师 会说话的石头 山外有山 砖石上的雕刻
墙 给同学画漫画
生活中的基本形
纸袋玩偶
巧用碎纸片
“东西南北”
来来往往的汽车
奇妙的同心圆
动物身上的斑点
画画叶子
心中的太阳
花式“点心”
好看的棒棒糖
小小水果店
五彩的烟花
小小书签
我的老师
缤纷花布
叔叔阿姨真忙
美丽的盘子
刮出来的画
窗花花
卷纸动物
漂亮的拉花
摹印纹理
手指印画
机器人来了
热带鱼乐园
神气的大公鸡
大牛和小牛
蘑菇家园
我的假日
四季歌 迎春祈福
奇石 南宋官窑
灯彩辉映 活字印刷 绿色家园
漫画与生活 青铜器
水资源 自己做图画书
良渚古玉 清明上河图
茶香四溢 爱书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工具
• • • • • 笔——毛笔1-2支 墨——墨汁1瓶 纸——生宣纸若干张(报纸垫桌面) 砚——调色盘(塑料或瓷盘) 水——用有盖矿泉水瓶装好自来水
中国古代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欣赏
1、表现内容 中国山水画是表现自然山水景物的绘画。它不止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 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 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 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 散点透视 3、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色。 4、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表达 (1)诗情和画意的联系 山水诗和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 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 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 物抒情,多有寓意。
六君子图
• [作者]倪瓒(元),纸本 墨笔,纵 •《六君子图轴》为典型的文人寄情寓 61.9cm,横33.3cm。 意之作。画面只画了六棵姿态挺拔的 • 倪瓒(1301—1374),中国元代画家,元 树,树叶采用不同的点法(有松针点、 四家之一。字元镇,号元林等,江苏无 介字点、垂叶点、仰头点、小混点等) 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 表现,宽阔的湖面一直延伸至山下, 四家”。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 前景树木的树梢低于对岸的地平线, 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隐居江湖,洁 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画山水、 一大片波澜不惊的湖面占据了画面主 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尔着色。 要的空间。此图笔墨简洁、笔法虚灵, 师法董源、赵孟顺,以侧笔干墨多画太 具有冲淡淳雅的韵味。体现出他“天 湖两岸景色,创为“折带皴”。好作疏 真幽淡”的艺术格调。上有黄公望题 林坡岸,笔筒意远,惜墨如金,以天真 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 幽淡为趣,给人一种林泉生活的闲情野 坡迤。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 趣,一种平淡天真、高洁空疏的思想意 偏颇。”把图中的松、柏、樟、楠、 境。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 槐、榆比喻为“六君子”,点出了倪 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 瓒写景寓意的蕴义。 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春水归舟
张大千 1979 纸本设色 43×59cm
• 张大千上追宋元,临摹董源、范宽,得其神髓,再加上他遍历名山 大川,苦临敦煌壁画,更开扩了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后在国外 写生,经历既多,胸襟益广,画法又有新的突破。晚年的泼彩技法, 是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法并参以现代欧洲绘画的色光关系发展而来 的。 • 《春水归舟》开创以线为面、色墨交融、工写兼施、没骨写意的泼 墨泼彩画法,使主观的意兴、精神创造同表现自然的客观景象水乳 交融,使画面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和西方现代抽象 意味的装饰美,从而在绘画的创作方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沁园春· 雪》 ——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何营造意境
• 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 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 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只有这样才能 营造心中的意境,才能做到诗境,画境, 情境,意境的统一。 • “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以 及“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等,都是中 国画意境产生的力量源泉。
边欣赏边思考
①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 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②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 哪些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自然风光欣赏
《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寒江独钓图 马远(宋)
想一想:左边这幅画所表现的意境与 《江雪》这首诗的意境是否相似? 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什 么样的意境?
从这一诗一画中领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的艺术趣 味。
江山如此娇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此画是1959年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为建国十周年所绘 制的(悬挂在新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内)。这样巨大幅面的山水画,在我国历史 上是罕见的;在一幅画面上表现出我国幅员辽阔、气势雄伟的壮丽山河,也 是前人从未尝试过的。这是建国以来,唯一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的中国画。 •《江山如此多娇》气魄之大,意境之新,布局之美,令人称绝。他把伟大祖 国的壮丽河山荟集画面: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普照着大地;山峦起伏,连绵 不绝,浩浩瀚瀚,郁郁苍苍。其下飘然的烟云,回绕着整个大地。古老的长城, 奔腾的黄河,婉蜒的长江,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都形象地跃然于画上。近 景是一片青绿的丛山,其间点画了华茂的树木。在画中似乎描绘了泰山、衡山、 华山、恒山、嵩山,但仔细看,又不完全象五岳,这是作者巧妙的立意,请读 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吧:总之,这幅画充分展现了祖国江山的雄壮、辽阔,富 有时代新意,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 理解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创作此画时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怀着对新生 的中国10周年的崇敬和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颂的美好情感,也只有怀着这种 情感,他们才能创作出如此雄浑壮丽的山水画卷。画中意趣深邃,他笔下的山 川清雄奇富,变幻无穷,所用散锋笔墨,所作山形山质似有若无,苍苍茫茫, 浑然天成画出了画家对祖国山河的真挚热爱的情感,如此画境是画亦是诗。
春山伴侣图
• [作者]唐寅(明代) • 唐寅此图画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 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 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 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 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玉, 泠泠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 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 此幅画在纸上,效果不同于绢素,作 者因势而变,一改方硬峭厉的皴笔, 柔化为婉转流畅之线条,笔锋稍稳, 略加适量的水墨渲染,更显得笔秀墨 润,尤见韵致。全图主要以水墨为之, 仅枯树的枝梢略加石绿、人物的衣饰 稍用赭石,显得谈雅,不同时流。图 左上题自作诗一首:[春山伴侣两三人, 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 软沙堪坐静无尘。唐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 李可染(1907—1989),中国 • 李可染喜读毛主席诗词,并从 现代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 那激越豪迈的诗里领略山水画的 意象的凝聚。他在 40年代的作品 境界。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就 1925年10月 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 是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 长沙》 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所作。此画是据“万山红遍,层 他 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林尽染”句意再造了一个艺术世 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 透,百舸争流。 界,在黑红对比中写南国深秋景 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色,带有理想化的诗意色彩。 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 •竞自由。 此画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 浓重深厚,深邃茂密。他从范宽、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 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 下,在近处的缓坡中曲折流淌。 那里汲取了沉雄风格的营养,又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山中小村充满宁静祥和的气氛。 迥然不同于他们。他遍游名山大 稠。 李可染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 川,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实践,形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浑厚,用朱砂色层层点满画面, 成自己的艺术风貌。晚年以“计 气,挥斥方遒。 使全画在对比中呈现出深秋迷人 黑当白”的反向思维进行创造性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的景色,借毛主席诗词中“万山 地发挥,进入益趋浑厚苍黑的老 万户侯。 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 境。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荣的时代。
溪山行旅图
• 作者 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 • [ ] 范宽(北宋)绢本墨笔 纵 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 206.3cm, 横103.3cm • 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 范宽,中国北宋画家。名中正,字中立, 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 因性情温厚,人称“范宽”,陕西耀县 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 人。开始时他学李成和荆浩,后来他深 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 入老山密林中体验自然,早晚观察云烟 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 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他下笔雄劲浑 厚,用墨厚实而滋润。山多正面巍立, 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石纹用豆瓣、雨点状皴笔,山势折落有 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 势,顶植密林,枝如丁香,水际作突兀 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 大石,屋宇笼染墨色,称为“铁屋”,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 画出秦陇间峤峦浑厚、严峻逼人气概。 •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 他与关仝、李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主流, 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 称“三家山水”。 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 •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 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
思考
①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 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②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古代山水画布局简约,线条遵硬、水墨苍劲给欣赏者 提供一种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现代山水画用笔洗练,着重气韵,设色沉浑质丽,善于 把水、墨、色融为一体,突出主题。 ②现代山水画着色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古代山水画着 色淡雅,多留空白,造成空旷虚渺的环境氛围。 变化的原因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 统绘画的擅变升华。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