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2级

指导老师:施冬冬黄晓梅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科学与电子技术系

2014年9月

课程设计报告书

姓名:周阳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2级学号:02124069

目录

1.引言

2.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详细设计

5.附录

6.测试结果

7.调试分析

8.设计体会

9.结束语

1.引言

一:

课程设计题目:一元多项式计算

二:

课程设计内容:

1、能够按照指数降序排列建立并输出多项式;能够完成两个多项式的相加,并将结果输出。

2、将任意给出的n次多项式建成单链表结构,结点的结构为系数、指数、指针,然后实现多项式求和运算。

3、良好的用户界面,对于错误的输入,要能给出信息提示。

4、实现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包括链表的建立、结点的删除、链表的输出等函数。

三:基本要求

1、用C语言实现一元多项式计算

2、利用单链表实现一元多项式的计算存储

3、完成设计任务并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需求分析

该程序能实现任意输入两个一元多项式,无论一元多项式的指数如何排列和是否有同类项,都能先将其化简排序后,再实现两个多项式相加的功能。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1.新建一元多项式

2.一元多项式A中插入一项

3.一元多项式B中插入一项

4.删除一元多项式A某项

5.删除一元多项式B某项

6.一元多项式求和

7.退出

注意:系数与指数之间用逗号区分

3.概要设计

存储结构: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在计算机内可以用链表来表示,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只存储多项式中系数非零的项。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存放多项式的一个系数非零项,它包含三个域,分别存放该项的系数、指数以及指向下一个多项式项结点的指针。创建一元多项式链表,对一元多项式的运算中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分析,实现一元多项式的相加操作。

1、本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抽象数据类型

typedef struct

{

int cff;//系数

int exp;//指数

}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_1;//定义datatype的一个变量

struct Node *next;

}listnode;//自定义struct数据类型为linklist,而不是定义linklist,所以不能在这里定义pa,pb

typedef listnode* linklist;

linklist create_list()

void Select_sort(linklist l)

void merge_list(linklist l)

linklist add_list(linklist l_fir, linklist l_sec)

void result_out(linklist p)

void free_list(linklist p)

2、流程图

4.详细设计

1、根据一元多项式相加法则,对于任意两个多项式所有指数相同的,对应系数相加,若系数相加后不为0,则构成一元多项式其中一项。对于指数不同的,

则分别复制到单链表中。

2、系统流程图

6.调试分析

(1)通过多次程序调试,我们很快的发现程序并不完善,对异常处理不到位。当程序采用指数升幂排序时,该程序就不能实现两个多项式相加操作后指数的排序问题。于是我们分析问题,采用了指数降幂排序,很快解决了问题。

(2)在这里我们用到了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O(n*n);空间复杂度O(1)(3)我们每个小组在一起查询资料,讨论问题,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这次任务。在这里我们掌握了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和一些排序算法,对大二和大一学习的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同时我们还学会了用C语言编程,进一步加深自己对C 语言知识理解,并且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7.测试结果

8.设计体会

一:课程设计题目

成绩分析系统

1.需求分析

(a)编写一个程序,完成学生成绩系统的各种功能要求,包括成绩录入、按指定的课程成绩排序、按学生的平均成绩排序、成绩分析与统计、按学号查询该学生的各科成绩、平均成绩和总分的名次,按姓名查询学生的各科成绩、平均成绩和总分的名次。

(b)该程序在输入成绩时在[0,100]区间,如果超过这个区间,会出现出错信息,要求再次重新输入。当输入姓名时,可以采用字符串形式,当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

(c)本程序可以用来管理学生成绩,用户可以根据界面提示的相关信息完成自己想要的操作。

2.概要设计

1、本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抽象数据类型

struct student

{

char num[10];

char name[10];

int math;

int english;

int computer;

int sum;

int aver;

}stu[10];//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

int t;//设置全局变量

void creat_data();

void add();

void delet();

void sort_stu();

void search();

2、模块划分

(a)主程序(b)定义结构体,用一位数组储存学生人数(c)定义新建、添加、删除、查询、排序函数

3.详细设计

(1)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1、void search()调用

search_num();search_name();search_math();search_english();search_computer();

search_sum();main();

void sort_stu()调用print ();

creat-data()调用sum-stu();print();

add()调用sum-stu();print();

(2)系统流程图

4.调试分析

(1)在进行调试时,一般一维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在这里我们规定的下标从1开始,要注意区分,以免混淆。

(2)在这里我们用到了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O(n*n);空间复杂度O(1);为了提高程序的效率,我们也可以采用堆排序其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1);如果用磁盘文件输入数据,可以方便操作。

(3)通过程序调试,我们很快的发现问题,并通过查资料分析问题,能够很快的找到错误,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学会了用C语言编程,进一步加深自己对C 语言理解。在这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把自己的想法融入的程序中,程序得到实现和解决问题,自己的信心也增强了。

5.用户使用说明

在主菜单下,你可以选择你想要选择的功能,当必须在新建数据下来实现其他功能。当你新建数据后,你可以再继续添加、删除、排序、查询。在打开排序和查询菜单下,你会得到它们的子菜单,根据自己的要求来选择你要实现的功能。6.测试结果

7.附录

#include

#include//头文件

struct student

{

char num[10];

char name[10];

int math;

int english;

int computer;

int sum;

int aver;

}stu[10];//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

int t;//设置全局变量

void main()//主函数

{

int n;

void creat_data();

void add();

void delet();

void sort_stu();

void search();//函数的申明

do{

printf("************************************主菜单**************************************\n");

printf("\t\t////////////////////////////////////////////////////\n");

printf("\t\t| *1.新建数据|\n") ;

printf("\t\t| *2.添加数据|\n");

printf("\t\t| *3.删除数据|\n");

printf("\t\t| *4.排序|\n");

printf("\t\t| *5.查询|\n");

printf("\t\t| *6.退出|\n");

printf("\t\t////////////////////////////////////////////////////\n");

printf("请输入序号选择相应操作:");

scanf("%d",&n);

switch(n)

{

case 1:creat_data();break;

case 2:add();break;

case 3:delet();break;

case 4:sort_stu();break;

case 5:search();break;

case 6:printf("\t\t\t\t谢谢使用!\n");break;

default: printf("输入错误");

}

}while(n!=6);

}

void sum_stu() //各个学生各科分数总和和平均分

{

int i;

for(i=1;i<=t;i++)

{ stu[i].sum=stu[i].math+stu[i].english+stu[i].computer;

stu[i].aver=stu[i].sum/3;}

}

void print()

{

int i;

printf("-------------------------------------------------------------------------------\n");

printf("|学号姓名数学成绩英语成绩计算机成绩总分平均分\n");

for(i=1;i<=t;i++)

printf("|%s %s %d %d %d % d %d\n",stu[i].num,stu[i].name,stu[i].math,stu[i].english,stu[i].compute r,stu[i].sum,stu[i].aver);

printf("-------------------------------------------------------------------------------\n\n"); }

void creat_data() //新建数据

{

int i;

printf("请输入你想要创建的学生人数: ");

scanf("%d",&t);

for(i=1;i<=t;i++)

{

printf("\n请输入学生学号:");

scanf("%s",stu[i].num);

printf("请输入学生姓名:");

scanf("%s",stu[i].name);

printf("请输入学生数学成绩:");

scanf("%d",&stu[i].math);

while(stu[i].math<0||stu[i].math>100)

{printf("出错,学生的成绩不可能小于0或大于100");printf("\n");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数学成绩:");

scanf("%d",&stu[i].math); }

printf("请输入学生英语成绩:");

scanf("%d",&stu[i].english);

while(stu[i].english<0||stu[i].english>100){printf("出错,学生的成绩不可能小于0或大于100");printf("\n");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英语成绩:");

scanf("%d",&stu[i].english);}

printf("请输入学生计算机成绩:");

scanf("%d",&stu[i].computer);

while(stu[i].computer<0||stu[i].computer>100){printf("出错,学生的成绩不可能小于0或大于100");printf("\n");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计算机成绩:");

scanf("%d",&stu[i].computer);}

}

sum_stu();

print();

}

void add() //添加数据

{

char ch;

do

{

printf("\n请输入学生学号:");

scanf("%s",stu[t+1].num);

printf("请输入学生姓名:");

scanf("%s",stu[t+1].name);

printf("请输入学生数学成绩:");

scanf("%d",&stu[t+1].math);

while(stu[t+1].math<0||stu[t+1].math>100)

{

printf("出错,学生的成绩不可能小于0或大于100");printf("\n");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数学成绩:");

scanf("%d",&stu[t+1].math);

}

printf("请输入学生英语成绩:");

scanf("%d",&stu[t+1].english);

while(stu[t+1].english<0||stu[t+1].english>100)

{

printf("出错,学生的成绩不可能小于0或大于100");printf("\n");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英语成绩:");

scanf("%d",&stu[t+1].english);

}

printf("请输入学生计算机成绩:");

scanf("%d",&stu[t+1].computer);

while(stu[t+1].computer<0||stu[t+1].computer>100)

{

printf("出错,学生的成绩不可能小于0或大于100");printf("\n");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计算机成绩:");

scanf("%d",&stu[t+1].computer);

}

t++;

printf("是否继续添加y/n:");

ch=getchar();

printf("\n");

}while(ch=='y');

sum_stu();

print();

}

void delet()//删除数据

{

char num1[10];

int i,j,count=0;

printf("输入想要删除的学生的学号");

scanf("%s",num1);

for (i=1;i<=t;i++)

if(strcmp(num1,stu[i].num)==0)

{

for(j=i;j

stu[j]=stu[j+1];

count++;

t--;

}

if(count==0) printf("没有该生信息!");

else print();

}

void sort_stu() //选择排序,由大到小

{

int k,j,i;

struct student temp;

printf("************************************排序菜单************************************\n");

printf("\t\t\t*-------*-------*-------*-------*-------* \n");

printf("\t\t\t| 1.数学成绩排序|\n");

printf("\t\t\t| 2英语成绩排序|\n");

printf("\t\t\t| 3计算机成绩排序|\n");

printf("\t\t\t| 4.总分排序|\n");

printf("\t\t\t| 5.平均分排序|\n");

printf("\t\t\t| 6.返回主菜单|\n");

printf("\t\t\t*-------*-------*-------*-------*-------*\n");

printf("请按序号选择相应操作:");

scanf("%d",&k);

if(k==1)//第一趟在所有学生中找到某一科的最大的成绩

{

for(i=1;i

for(j=i+1;j<=t;j++)

if(stu[i].math

{temp=stu[i];stu[i]=stu[j];stu[j]=temp;}

print();

}

else if(k==2)

{

for(i=1;i

for(j=i+1;j<=t;j++)

if(stu[i].english

{temp=stu[i];stu[i]=stu[j];stu[j]=temp;}

print();

}

else if(k==3)

{

for(i=1;i

for(j=i+1;j<=t;j++)

if(stu[i].computer

{temp=stu[i];stu[i]=stu[j];stu[j]=temp;}

print();

}

else if(k==4)

{

for(i=1;i

for(j=i+1;j<=t;j++)

if(stu[i].sum

{temp=stu[i];stu[i]=stu[j];stu[j]=temp;}

print();

}

else if(k==5)

{

for(i=1;i

for(j=i+1;j<=t;j++)

if(stu[i].aver

{temp=stu[i];stu[i]=stu[j];stu[j]=temp;}

print();

}

else main();

}

void search_num()

{

char m[10];int i, count=0;

printf("输入学号:");

scanf("%s",m);

for(i=1;i<=t;i++)

if(strcmp(m,stu[i].num)==0)

{

printf("----------------------------------------------------------------------"); printf("%s %s %d %d %d %d %d\n",stu[i].num,stu[i] .name,stu[i].math,stu[i].english,stu[i].computer,stu[i].sum,stu[i].aver);count++;

printf("----------------------------------------------------------------------");

}

if (count==0) printf("没有找到相关信息!\n");

}

void search_name()

{

char m[10];int i,count=0;

printf("输入姓名:");

scanf("%s",m);

for(i=1;i<=t;i++)

if(strcmp(m,stu[i].name)==0) {

printf("----------------------------------------------------------------------"); printf("%s %s %d %d %d %d %d\n",stu[i]. num,stu[i].name,stu[i].math,stu[i].english,stu[i].computer,stu[i].sum,stu[i].aver);count

++;

printf("----------------------------------------------------------------------");

}

if (count==0) printf("没有找到相关信息!\n");

}

void search_math()//数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不及格人数、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

{

int

sum1=0,aver1,max1=1,min1=1,i,count1=0,count2=0,count3=0,count4=0,count5=0;

for(i=1;i<=t;i++)//顺序查找

{if(stu[i].math>stu[max1].math) max1=i;

else if(stu[i].math

}

for(i=0;i<=t;i++){

sum1+=stu[i].math;

aver1=sum1/t;}

printf("数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为:\n");

printf("%d %d %d\n",aver1,stu[max1].math,stu[min1].math);

for(i=1;i<=t;i++)

if (stu[i].math>=90) count1++;

else if (stu[i].math>=80&&stu[i].math<90) count2++;

else if (stu[i].math>=70&&stu[i].math<79) count3++;

else if (stu[i].math>=60&&stu[i].math<69) count4++;

else if (stu[i].math<60) count5++;

printf("数学不及格人数、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为:\n");

printf("%d %d %d %d %d",count5,count4,count3,count2,count1);

}

void search_english()//英语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不及格人数、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

{ int sum1=0,aver1,max1=1,min1=1,i,count1=0,count2=0,count3=0,count4=0,count5=0;

for(i=1;i<=t;i++)

{if(stu[i].english>stu[max1].english) max1=i;

else if(stu[i].english

}

for(i=0;i<=t;i++){

sum1+=stu[i].english;

aver1=sum1/t;}

printf("英语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为:");

printf("%d %d %d\n",aver1,stu[max1].english,stu[min1].english);

for(i=1;i<=t;i++)

if (stu[i].english>=90) count1++;

else if (stu[i].english>=80&&stu[i].english<90) count2++;

else if (stu[i].english>=70&&stu[i].english<79) count3++;

else if (stu[i].english>=60&&stu[i].english<69) count4++;

else if (stu[i].english<60) count5++;

printf("英语不及格人数、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为:\n");

printf("%d %d %d %d %d",count5,count4,count3,count2,count1);

}

void search_computer()//计算机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不及格人数、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

{ int sum1=0,aver1,max1=1,min1=1,i,count1=0,count2=0,count3=0,count4=0,count5=0;

for(i=1;i<=t;i++)

{if(stu[i].computer>stu[max1].computer) max1=i;

else if(stu[i].computer

}

for(i=0;i<=t;i++){

sum1+=stu[i].computer;

aver1=sum1/t;}

printf("计算机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为:");

printf("%d %d %d\n",aver1,stu[max1].computer,stu[min1].computer); for(i=1;i<=t;i++)

if (stu[i].computer>=90) count1++;

else if (stu[i].computer>=80&&stu[i].computer<90) count2++;

else if (stu[i].computer>=70&&stu[i].computer<79) count3++;

else if (stu[i].computer>=60&&stu[i].computer<69) count4++;

else if (stu[i].computer<60) count5++;

printf("计算机不及格人数、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为:\n");

printf("%d %d %d %d %d",count5,count4,count3,count2,count1);

}

void search_sum()

{

int m,i,count=0;

printf("输入分数:");

scanf("%d",&m);

for(i=1;i<=t;i++)

if(m<=stu[i].sum) {

printf("----------------------------------------------------------------------"); printf("%s %s %d %d %d %d\n",stu[i].num,stu[i].name,stu[ i].math,stu[i].english,stu[i].computer,stu[i].sum);count++;

printf("----------------------------------------------------------------------");

}

printf("人数:%d\n",count);

if(count==0) printf("没有大于该分数的同学!\n");

}

void search() //查询

{

int k;

printf("************************************查询菜单************************************\n");

printf("\t\t\t*-------*-------*-------*-------*--------*\n");

printf("\t\t\t| 1.学号查询|\n");

printf("\t\t\t| 2.姓名查询|\n");

printf("\t\t\t| 3.数学成绩分析与统计|\n");

printf("\t\t\t| 4.英语成绩分析与统计|\n");

printf("\t\t\t| 5.计算机成绩分析与统计|\n");

printf("\t\t\t| 6.总分查询|\n");

printf("\t\t\t| 7.返回主菜单|\n");

printf("\t\t\t*------*--------*-------*-------*--------*\n");

printf("请按序号选择相应操作:");

scanf("%d",&k);

if(k!=7)

{

switch(k)

{

case 1:search_num();break;

case 2:search_name();break;

case 3:search_math();break;

case 4:search_english();break;

case 5:search_computer();break;

case 6:search_sum();break;

case 7:main();break;

default: printf("输入错误!");

}

}

}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数据结构实验一 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二、实验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成绩)的顺序表和链表(二选一),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三、实验环境 Visual C++ 四、程序分析与实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定义函数返回值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10]; // 学号 char name[20]; // double grade; // 成绩 }student; typedef stude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LinkList;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 构造空链表L { L=(struct LNode*)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L->next=NULL; return OK;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9757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学生评价实验报告1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结题报告 鲁山县琴台第二小学 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改善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有效地探索新课程下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理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寻求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机制,丰富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理论。 本课题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倡教师应当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高度重视学科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容,享受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在自评及互评过程中情感价值上的愉悦体验。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种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拥有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课题背景 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生评价又是“评价问题”的重中之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实施,改革原有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传统的学习评价以"知识获得"为价值追求,学生在课业负担上不断加重,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很大

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入新课改实验之后,尤其是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深切感受到,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理念的变革,因而,要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效用,要彻底改变以往过于单一、集权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目的:对于学生品德和习惯的评价过于模糊、过大、不够具体;对于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一般为等级评价+综合性评语。这样评价被班主任“垄断”,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水平; 5、评价主体:教师成为现行评价的唯一主体,而评价的真正主人公——学生则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甚至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因此,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选取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学生素质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

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一词法分析 班级:计科12-3 学号:08123282 姓名:樊鑫 一.实验目的 1、学会针对DFA转换图实现相应的高级语言源程序。 2、深刻领会状态转换图的含义,逐步理解有限自动机。 3、掌握手工生成词法分析器的方法,了解词法分析器的内部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TINY计算机语言的编译程序的词法分析部分实现。 从左到右扫描每行该语言源程序的符号,拼成单词,换成统一的内部表示(token)送给语法分析程序。 为了简化程序的编写,有具体的要求如下: (1)数仅仅是整数。 (2)空白符仅仅是空格、回车符、制表符。 (3)代码是自由格式。 (4)注释应放在花括号之内,并且不允许嵌套 三.实验要求 要求实现编译器的以下功能: (1)按规则拼单词,并转换成二元式形式 (2)删除注释行 (3)删除空白符 (空格、回车符、制表符) (4)列表打印源程序,按照源程序的行打印,在每行的前面加上行号,并且打印出每行包含的记号的二元形式 (5)发现并定位错误 ,词法分析进行具体的要求: (1)记号的二元式形式中种类采用枚举方法定义;其中保留字和特殊字符是每个都一个种类,标示符自己是一类,数字是一类;单词的属性就是表示的字符串值。

(2)词法分析的具体功能实现是一个函数GetToken(),每次调用都对剩余的字符串分析得到一个单词或记号识别其种类,收集该记号的符号串属性,当识别一个 单词完毕,采用返回值的形式返回符号的种类,同时采用程序变量的形式提供 当前识别出记号的属性值。这样配合语法分析程序的分析需要的记号及其属性, 生成一个语法树。 (3)标示符和保留字的词法构成相同,为了更好的实现,把语言的保留字建立一个表格存储,这样可以把保留字的识别放在标示符之后,用识别出的标示符对比 该表格,如果存在该表格中则是保留字,否则是一般标示符。 四.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WordType {WRONG, NUMBER, BIAOSHI, IF, THEN, ELSE, END, REPEAT, UNTIL, //9 READ, WRITE, PLUS, SUBTRACT, MULTIPLY, DIVIDEY, EQUAL, LESSTHAN, COLON,//18 ASSIGNMENT, LINE_FEED, SPACE, TAB, BRACKET_L, BRACKET_R}; //24 enum CharType {ALPHABET, OTHER}; enum WrongType {ZERO, ALP_NUM, NUM_ALP, UNLEAGL_S, NO_MA TCH, UNKNOW}; char *Words [] = {"wrong", "number", "biaoshi", "if", "then", "else", "end", "repeat", "until", //9 "read", "write", "+", "-", "*", "/", "=", "<", ":",//18 ":=", "\n", " ", " ", "{", "}"}; //24 typedef struct { char *str; int wordtype; }Two; char ArrayChar[100], cbuffer; int i=-1, numline = 1, wordtype; string LineChar; Two T; ifstream fp("source.txt",ios::in); int main () { void HandleAlphabet(); void HandleNumber (); void HandleOther (); if (!fp) cout<<"文件打开错误!"<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_1

报告编号:LX-FS-A60760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1 Windows编程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创建一个Win32应用程序Ex_SDK,在程序中构造一个编辑框控件和一个按钮。 (2)编辑框用于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当单击“计算”按钮,获取方程系数得的根通过TextOut显示在窗口客户区中。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编译器:Visual C++ 6.0的开发环境 三、实验准备和说明 (1)具备知识:简单的SDK编程基础。 (2)准备本次上机所需要的程序。 (3)创建本次实验工作文件夹“…\Visual C++程序\实验\实验1”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Visual C++ 6.0 打开计算机,启动Visual C++ 6.0系统。 2.创建工程并添加代码 ①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打开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出“新建”对话框。单击“工程”标签,从列表框中选中Win32 Application(Win32 应用程序)项。在工程名称框中输入Win32应用程序项目名称Ex_SDK。单击浏览按钮...将工程定位到文件夹“…\Visual C++ 6.0程序\实验\实验1”。 ②单击“确定”按钮继续。在向导第一步对话框中,选中An empty project(一个空的工程)项。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将显示AppWizard(应用程序向导)的创建信息,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自动创建此应用程序。 ③再次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显示出“新建”对话框。单击“文件”标签,在左边的列表框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在右边的“文件”下的编辑框中输入Ex_SDK.cpp,单击“确定”按钮。 ④在打开的文档窗口中输入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函数返回根的个数 int GetRoot(float a, float b, float c, double *root) { double delta, deltasqrt; delta = b*b - 4.0 * a * c; if (delta<0.0) return 0; // 无根 deltasqrt = sqrt(delta);

标准实验报告

标准实验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 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 )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 =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 BE = U B - U E =,U CE = U C - U E =,I C ≈I E = U E /R E =2/=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信号u i 为1KHz ,U i ≈10mV 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 O 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的U O 值,并观察u i 与u O 的相位关系,记入表1.2.2。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实验1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1实验报告格式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户坐标、视图坐标、Java awt坐标概念的建立和应用 实验内容:掌握用户坐标、视图坐标、Java awt坐标概念,掌握三类坐标的转换算法。编写自己的算法函数,并形成Java语言程序包。编写程序调用验证之。 参考程序:有两个示范程序MyTest.java和MyLineDrawApplet.java 基本概念: 用户坐标:是独立于设备的逻辑坐标,可以是用户用来定义设计对象的各种坐标。 应用程序使用该坐标系:所有传给Java 2D渲染过程的坐标都是指用户坐标。例如下面程序中的默认用户坐标的范围是X轴从-1到1,Y轴也是凑够-1到1。 视图坐标:是设备相关的坐标,随目标渲染设备不同而不同。下面程序中定义的视图坐标的缺省值为(0,0)和(1,1)。 Java awt坐标:使用java.awt时使用的坐标,即窗口显示图像时的边界坐标。 填充:这个过程可以抽象的理解为以已知的线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像素,然后对这些像素所在的方块进行着色。 将用户坐标转换为视图坐标实际上是将独立于设备的逻辑坐标转换为设备相关的坐标,将视图坐标转化为A WT坐标就是将视图坐标按照显示窗口的大小进行缩放。 算法设计:(详细叙述自己设计程序的功能、算法及实现) 程序的功能: 可以根据传入的用户坐标进行视图坐标、A WT坐标之间的转换,其反向转换同理也可以实现,即将转换的方法逆过去即可。此外,程序还可以进行图形的绘画和填充,比如矩形、椭圆、多边形等。 算法及其实现函数: 用户坐标到视图坐标的转换:对于相应的用户坐标应用数学中的平移与放缩,就可以得到视图坐标。具体方法如下:在用户坐标系下,设矩形窗口的左下角坐标为(Ux1,Uyb), 右上角为(Uxr,Uyt),视图坐标系下的两个点坐标分别为(Vx1,V yb)和(Vxr,V yt), 则视图坐标的表达式为:(Xu,Y u)是已知的用户坐标,(Xv ,Y v)是要求的视图坐标Xv=aXu+b Y v=cY u+d 其中:a=(Vxr-Vxl)/(Uxr-Uxl) b=Vxl-aUxl c=(V yt-V yb)/(Uyt-Uyb) d=V yb-cUyb //将用户坐标的点转换到视图坐标 public double view_x(double x) { double s=(x-user_i_x)/(user_a_x- user_i_x); double t=view_i_x[currentV iew]+s* //坐标的平移及压缩 (view_a_x[currentView]-view_i_x[currentV iew]); return t; } public double view_y(double y) { double s=(y-user_i_y)/(user_a_y-user_i_y); double t=view_i_y[currentV iew]+s* //坐标的平移及压缩 (view_a_y[currentView]-view_i_y[currentV iew]); return t; } 视图坐标到A WT坐标的转换:由于视图坐标在0到1之间,因此将显示窗口的宽和高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 项目: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课程: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减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巩固称量操作。 2. 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3. 正确判断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2NaCl+H2O + CO2↑ 注意事项: 由于反应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量筒(50mL),吸量管(2mL),试剂瓶(250mL),烧杯(250mL),电炉子,石棉网。 试剂:盐酸(A.R),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四、内容及步骤 1. 盐酸溶液(0.1mol/L)的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盐酸1.8mL,加水稀释至200mL,混匀,倒入细口瓶中,密塞,备用。 2. 盐酸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称量法称取在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三份,每份重 0.15~0.22g,称至小数点后四位,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10滴,用0.1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紫色为终点,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电机学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机学指导老师:史涔溦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直流电动机实验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进行电机实验安全教育和明确实验的基本要求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 3、学习直流电动机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转向以及调速的方法 4、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5、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6、并励电动机的能耗制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并励直流电动机起动实验 2、改变并励直流电动机转向实验 : 3、测取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4、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1、直流电源(220V,3A,可调) 2、并励直流电动机 3、负载:测功机。与被测电动机同轴相连。 4、调节电阻。电枢调节电阻选取0-90欧,磁场调节电阻选取0—3000欧。 5、直流电压电流表。电压表为直流250V,电枢回路电流表量程,励磁回路电流表量程200mA。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实验 接线图: `

实验时,首先将电枢回路电阻调节到最大,因为起动初n=0,而端电压为额定值,如果电枢回路电阻过小那么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机。其次应该Rf调节到最小,因为当电枢电流和电动势一定时,磁通量和转速是成反比的,如果磁场太弱,那么会造成很大的转速,从而造成危险。调节电源电压,缓缓启动电机,观察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负载的加载方向。最后逐步减小R1,实现分级起动,直到完全切除R1. 注意每次起动前,将测功机加载旋钮置0。实验完成后,将电压和测功机加载旋钮置0。 (2)改变并励直流电动机转向实验 改变转向,即改变导体的受力方向,则改变电枢电流或者磁场的方向都可以实现。因此对调励磁绕组或者电枢绕组的极性即可。重新起动,观察转向。 (3)测量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完全起动电机并获取稳定转速,使得R1=0 2、将电动机调节到额定状态,调节电源电压测功机加载旋钮及磁场调节电阻R f ,至额定状态:U=U N , I=I N ,n=n N ,记下此时的I f ,即I fN 。 . 3、保持U=U N ,I f =I fN 不变,调测功机加载旋钮,逐渐减小电动机负载至最小,测I、n、T 2 。 (4)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1、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1) 按操作1起动后,切除电枢调节电阻R 1(R 1 =0)

学生实验报告单1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模拟小孔成像实验。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报告1——20111012

实验1:三大生物信息中心浏览、DOTPLOT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三大生物信息中心的资源; 2. 学习分析DOT PLOTS比对结果。 二、实验内容: (一)、三大生物信息中心浏览 1. NCBI 2. EBL 3. DDBJ (二)、DOTPLOT 1. 了解demo sequence 了解软件使用方法; 2. 通过序列自身比对,寻找其重复和反向重复区域。 三、作业: 1.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NCBI databases in your own words:MMDB, CDD, dbGap, PMC., OMIM, UniGene, PubChem, RefSeq. MMDB——分子模型数据库(Molecular model database) 一个关于三维生物分子结构的数据库,结构来自于X-ray晶体衍射和NMR色谱分析。MMDB 是来源于Brookhaven蛋白数据库(PDB)三维结构的一部分,排除了那些理论模型。MMDB重新组织和验证了这些信息,从而保证在化学和大分子三维结构之间的交叉参考。数据的说明书包括生物多聚体的空间结构,这个分子在化学上是如何组织的,以及联系两者的一套指针。利用将化学,序列,和结构信息整合在一起,MMDB计划成为基于结构的同源模型化和蛋白结构预测的资源服务。MMDB的记录以ASN.1格式存储,可以用Cn3D, Rasmol, 或Kinemage来显示。另外,数据库中类似的结构已经被用V AST确认,新的结构可以用V ASTsearch来同数据库进行比较。(https://www.360docs.net/doc/995421825.html,/Structure/MMDB/mmdb.shtml) CDD——蛋白质保留区序列数据库(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 提供在分子演化过程中蛋白质保留区数据。资料来源为Smart资料库、Pfam数据库、研究人员提供的数据与MMDB数据库中已知3-D蛋白质结构的区域比对数据。藉由使用CD-Search工具,CDD可被用来鉴定蛋白质输入序列保留区;此外,CDART工具亦使用CDRPS-BLAST检索具相似区域结构的蛋白质。(https://www.360docs.net/doc/995421825.html,/Structure/cdd/cdd.shtml)dbGaP——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库(The database of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 ) 此数据库开发的归档和分发的调查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包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医疗测序,分子诊断方法,以及基因型和非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 (https://www.360docs.net/doc/995421825.html,/gap) PMC——公共医学中心(PubMed Central) PMC是生命科学期刊文献的数字化文献馆,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和设计。PMC旨在扮演数字化时代世界级图书馆的角色。进入PMC是免费且不受限制的。PMC(包括Medline)是一个数据库精品,它可帮助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找到相关的文章,在多种情况下,还可直接链到全文出版者。(https://www.360docs.net/doc/995421825.html,/pmc/) OMIM——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孟德尔遗传学(OMIM)数据库是人类基因和基因疾病的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原文信息、图片和参考信息,同时还可以链接到Entrez系统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和序列信息。经常更新人类基因和遗传失调的目录。OMIM的使用:根据输入到检索窗口的一个或几个词执行简单的查询;返回含有该词的文档的列表;选择一个或更多的异常查看其OMIM记录的全文。(https://www.360docs.net/doc/995421825.html,/omim/) UniGene——面向基因聚类数据库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

—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 1 B R和 2 B R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的基极电流 B I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 B1 B U R R R U + ≈ U CE=U CC-I C(R C+R F1 +R E) 电压放大倍数: 1 ) 1( // F R β + + - = be L C V r R R β A其中r be=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R B1 调试静态工作点 [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U E=,测量U B、U E、U C、R B2值。记入表1.2.1。 C E BE B E I R U U I≈ + - ≈ 1 F R

实验一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docx

谢谢观赏实验一V I S S I M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通仿真系统VISSIM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以基本路段、出口匝道、无信号平面交叉口为例,练习基本交通仿真操作。 三、实验内容 1、基本路段仿真 2、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3、道路的连接和路径决策 4、冲突区的设置 四、实验步骤 单击菜单栏上的View,选择Options,在Languages&Units下选择Chinese,切换成中文。 1、基本路段仿真步骤 (1)绘制路段:单击“路段&连接器”按钮,切换到路段编辑状态,将鼠标移到视图区,确定任意起点按住鼠标右键,平行向右移动鼠标,在需要的长度放开鼠标右键,路段绘制完成,在弹出的“路段属性”对话框内设置路段属性。车道数设置为“3”,单击“完成”。 (2)流量设置:单击“车辆输入”按钮,切换到路段流量编辑状态,双击路段,在“车辆输入”对话框输入流量“1500”,车辆构成选择“Default”。路段起点出现黑色线段,表示已完成流量设置。 (3)运行仿真:菜单栏单击“仿真”—>“参数”,在弹出的“仿真参数”对话框内调节仿真运行速度,为看清车辆行驶,调小速度为“6仿真秒/s”,单击确定。 2、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步骤: (1)单击行程时间,左键单击选中主路段,然后在主路段靠近起点某处右键,出现红色竖线,起点检测器设置完成, 再在靠近终点处右键出现绿色竖线同时弹出“创建行程时间检测”对话框,单击确定。 (2)评价结果输出:菜单栏单击“评价”—>“文件”在评价对话框内勾选行程时间。单击确定。 (3)运行仿真:单击上部工具栏连续仿真按钮,然后结束停止仿真。 在根目录右键打开“.rsz”文件,选择打开方式为记事本,最后一行第二个数字则为平均行程时间。 3、道路的连接和路径决策步骤 (1)添加出口匝道:按绘制路段步骤添加一段出口匝道。 (2)连接匝道:单击“路段&连接器”按钮,切换到路段编辑状态,鼠标移到主路段,左键单击显示出主路段中心线,右键单击拖动鼠标到与匝道的连接处,匝道发生 谢谢观赏

标准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数字通信调制信号生成实验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MATLAB软件具有编程实现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并且提供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生成函数的使用帮助文件。因此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可实现各种通信信号产生及分析仿真,从而加深对常规数字通信信号的理解。 五、实验目的: 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并加深对通信信号的理解。六、实验内容: (1)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载频为200Hz 的复BP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要求画出BP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2)产生符号率为200symbol/s,载频为200Hz的复QP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要求画出QP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3)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调制指数为0.6,载频为400Hz的复2FSK信号,采样频率为12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要求画出信号源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改变调制指数大小,观察频谱变化情况。 (4)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载频为300Hz 的2ASK信号,采样频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