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实施有效教育

创新教育理念实施有效教育
创新教育理念实施有效教育

创新教育理念实施有效教育

创新教育理念实施有效教育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梁峰

一、确立有效教育理念规范办学行为

在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迅速增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着力点无疑应该转移到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发展上来。

我们认为没有对学校实施有效教育的追求,就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缺乏对有效教育的向往,教师队伍必然会对高耗低效的教育产生厌倦,甚至导致教育的无效。

教育教学领域仍旧存在“少费慢差”的现象,无效劳动多,一线教师应付抱怨的普遍现象,教育管理方面搞政绩、要工程,造成劳民伤财、高耗低效。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以抓成绩为主,违反教育规律,不顾教育科学,拼时间、压学生,虽取得了暂时的高分,却输掉了学生一生的发展,造成最大的无效教育。

各种教育教学理念冲击教坛,不乏鱼龙混杂,需要去粗取精,把其中最有效的经验整合起来为我所用。新的无效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急需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时代需要全面的、个性的、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人才;素质教育的理念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国家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缩短学习时间,这就必须得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这一背景下,有效教育成为时代的需要。

有效教育的研究,创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效教育的内涵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核心是解决学校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关注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建立有效教育的体系,包括有效学校管理、有效教职工管理、有效德育教育、有效课堂教学以及有效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构建等。使教育走上“低耗高效”的良性发展之路。

案例:2004年9月16日,伴随邹平县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魏桥镇三处初中、八处小学合并------新的魏桥实验学校开学。面对4000多名学生,300百余名教职工和全镇15万人民的期望,面对魏桥多年在全县教育排名中垫

底的尴尬局面,面对优质生源严重流失,更要面对部分人怀疑的目光。学校领导班子以其敏锐的视角、超前的思维,经过深刻的思考,确立了“扎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儒家思想精髓,实施有效教育,建设书香校园,争创齐鲁名校”的学校内涵发展思路。

邹平县魏桥镇是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的发源地。企业职工和驻地工商业户来自全国各地,学校4000余名学生来源情况复杂,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逃学上网,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厌学弃学更是教育难点。学生管理费力大,却收效甚微。校委会一班人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有效教育的思想。并在学校教育中予以贯彻,三年来,走出了一条“读书兴校”的有效教育发展之路,受到了省内外学校、专家和媒体的关注。2007年有全国二十余个教育考察团2200余人到学校考察学习。

二、建设“书香校园”,实施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原理作为理论基础,以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为对象,通过研究教育领域的有效管理问题,探讨教育教学的最优方案,达到对教育过程的有效控制。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科学,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有效教育就是整合经典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有效发展,其具体内容贯穿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有效教育管理是民主自主的管理,是科学的目标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有效教育管理是基于问题的管理。学校的发展源于问题的存在,回避问题是有效教育的大敌,发现问题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学校发展中的不足。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泉源。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的无效教育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要革除教育领域各种弊端,就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桥实验学校提出了“有效教育”这一朴素、明确的教育理念。

魏桥实验学校在其“有效教育”思想提出后,认识到学校要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必须使有效教育的思想深入到每个教师心中。他们深知阅读是立校之本,是学生的立身之本。最“有效的”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建设“书香校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大力开展以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绿色阅读”,走读书兴校之路。新的学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读书,读书使人博学儒雅,使人修身养性。

目前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课堂、作业、考试的压力,占去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读书成了一种形式,也成了一种奢侈。教师阅读现状,也不乐观,工作压力、任务,加上个人兴趣的因素,存在一些只读休闲、消息类图书、报刊的倾向。基础教育面对社会各层面的要求,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束缚,只教课本,学生知识面狭窄;置身题海,学习兴趣索然。高分低能、高耗低效矛盾突出。

读书,可以育化人生,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是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根本途径。

学校本就是读书之所,让学校浸润在一种书香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养成读书的兴趣,让孩子终身受益。对于学校,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绿色阅读是指在阅读室或课外,给学生以阅读环境的原生态,保持阅读的原汁原味,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阅读客体的多样性,给学生一个无拘束的环境和心情,培养兴趣,使阅读不是负担,充分尊重阅读的个性。绿色的基点是民主、开放、自然、本色。在无拘无束的阅读中,孩子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展开如鱼得水般身心愉悦的世界,才能用心灵感受事物、感受人、感受文化、感受精神。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真实的发展与完善。“绿色阅读”,是一种自然本色的生态阅读,让学生自由酣畅地徜徉书海,在书香中“浸泡——习得”,与文章进行心贴心地对话交流,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

为了保证“绿色阅读”有效进行,2005年5月,学校大手笔规划,投巨资建设了高档大气的阅读室四口(含一口英语阅读室),总面积900多平米,藏书120000余册,可容纳十个班学生同时阅读。阅读室建成后,学校对语文课进行了调整,改革课型结构,改变课时安排。课型分为教读课、阅读课和写作课,课时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习课本,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自由阅读,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写作;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为使阅读更有效,学校采取将阅读纳入课程计划,确保阅读地位。(一直坚持每周安排两节连排的语文阅读课和一节英语阅读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浸泡在书香中,自主“习得”,自由酣畅地阅读。)开展经典飘香、名著阅读竞赛,读书汇报,交流展示,举办校园书市等活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学校把读书作为评价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项评优的同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出典型、解决困惑,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播撒读书的种子,共同欣赏读书的风景,共同收获读书的成

果。定期更新图书,扩大阅读范围等措施。创造了好的读书氛围。

两节连排的阅读课,90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酣畅地徜徉书海。学生对绿色阅读更是珍爱有加,学生高高兴兴排队到阅读室,手捧自己心爱的书刊,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时光。

七年级一班的刘宁同学写道:“我喜欢在书中细细品味。在《红楼梦》、《茶花女》、《红与黑》、《牛牤》中寻找心灵的共鸣。四方八极,天地古今,都任我逍遥。读书使我快乐。我意志薄弱,却羡慕鲁滨逊的冒险,保尔·柯察金的坚强。读书使我可以与李白一起望庐山瀑布,和巴金一起观海上日出。读书使我和诸葛亮一起探讨问题,在刘备面前献计献策。米兰·昆德拉曾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在生活中,我读了很多的书,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将会读更多的书,充实自己,让我这棵生活树上所有的美好的‘可能’都变成现实!我快乐,我读书!走进读的境界,读出人生的一片欢乐。”

“老师,我们那两节阅读课您还没还呢!”这是学生在向语文老师讨“帐”。老师出差几天,阅读课调了,本想两节阅读无关紧要。可学生不干了。以前的语文课有这样的魅力吗?学生讨“帐”,是他们渴望读书的表现。两节连上90分钟的大课时,学生把它当成了一种享受。外省的一名老师曾经问怎样评价学生阅读的收获。学生由开始的新奇到今天的向往,由开始的坐而不安到今天的沉浸其中,还有比这种评价更有说服力的吗?走进阅读,享受阅读,学生的性情在阅读的浸润中,向真、向善、向美。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阅读的育人功能在魏桥实验学校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今天的校园到处书香洋溢,魏桥的学子也日显儒雅风韵。学校领导远见卓识,依托“绿色阅读”打造“书香校园”,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品位,更在阅读中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阅读改变人生、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书香校园”理念,促进了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园、教室、图书室、走廊等场所,随处可见同学们阅读的身影。阅读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沉浸在课外阅读中,如沐春风。读书培树了理想,培植了信念,不断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气质涵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人文主义精神形成。我们发现,书读多了,学生们言行就更加端庄,气质就更加高雅,待人接物就更加有礼有节,生活学习就更加积极进取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浓浓的书香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澄澈明净,正在成就着一批批儒雅少年。

构建一个有效的读书氛围、书香校园体系,是读书兴校、有效教育取得突破的中心问题。有效教育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营造一种读书氛围。在硬件上要提供最好的读书环境,在软件上要通过有效管理让读书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需要。当然,作为校长,要以身示范带头读书,用书香校长带动书香校园,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2007年,供教师阅读的260平米的“绿色书吧”又投入使用。书吧设计为咖啡吧形式,装修舒适、典雅、大气,配有空调,备有茶水,全天开放。购置了专业书籍、名著、期刊1万余册。西面墙上嵌着一个鎏金的“和”字,烘托出书吧和气、和顺、和雅的阅读环境。优越的条件,师生同读的良好氛围,营造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师生生命的一部分。

任月峰老师在随笔中写道:“在现在这个物欲和诱惑都很膨胀的年代,书香灯影已经成为很多人尘封的记忆,异乡游学成了更加遥远的传说。但我还是喜欢读书。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在教工书吧。一册在手,顿时物我两忘,只有书中的景致,疲惫的心立刻充盈起来。多年的积累,让我感觉工作生活不再沉重,人也有了更多自信。”

和谐教育的创始人,著名教育专家王敏勤教授说:“在天津这样发达的城市,也没有哪所中学的阅览室能和你们媲美。”王教授2007年4月在《天津教育》撰文,介绍邹平的语文教学“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课内阅读”。而在魏桥实验学校,连教学楼大厅都营造成了开放阅读的场所,开放式书架,舒适的座椅,定期更新的图书,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手阅读,更是把阅读变成了师生的一种生活。郝恩滨老师在博客中写道:“每次上下班,经过楼梯时,都会看到书橱内摆着好多的书,还发现了我喜欢的《上海教育》,休息时可以很方便地看点自己喜欢的书刊,真得是太好了!”

三、深化有效教育理念,构建学校有效管理体系

实施“有效教育”,一个有效的学校管理是一个必然前提。形成特色有效的管理是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效管理是把制度上升为文化的管理,要求具有科学的管理水平,注重人文精神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建设。

实施有效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注重落实,强化执行,就是要确立人在管理中的核心、主导地位,把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能力和水平,作为搞好管理的根本任务来抓。

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应该具有科学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管理的学校要求管理者必须注重六个方面的问题:转变管

理观念,提高管理素质,讲求管理策略,丰富管理手段,抓好管理重点,学会管理反思。并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学习。

一个有效学校首先要拥有一个先进、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学校办学风格的形成,决定着学校的品牌定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提出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确立一个人人为之向往、为之努力的共同愿景。并善于把办学的价值取向、目标、规划以及工作思路转化为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行为;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

有效管理的学校首先从校长的有效管理和有效管理的策略入手,强化学习,提高有效决策能力和有效执行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校长对于教师、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影响深刻。

作为学校负责人带头读书,引导学习学校管理知识,深入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科学的学校管理方法。落实精细管理,大部分时间要蹲点在管理基层,掌握一手信息,提出的建议、方法要贴近学校管理最有效的层面。由于拥有准确的基层资料,来自最基层的问题解决方法也就科学,容易让基层接受,执行力自然提高,不需要校长大会小会强调。校长要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学习、乐于奉献;学校初建,到处建筑垃圾、野草齐腰;又逢连续阴雨,几位校长总是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与老师们一起克难攻坚,威信树立起来,政令通达,效率自然提升。关心教职工的疾苦,热情为教职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排忧解难,一个“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带出的是巨大的办学效益。

构建学校有效管理体系,管理重心下移,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采用“扁平”管理,讲究运作效率。其主要特点就是拉近最高管理层与基层一线的距离,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学校将教育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科学融合,建立了基于学校层面的管理委员会和基于学科发展的学科委员会。给予教师学生常规管理层面的学区,赋权增能,权力下放,学校将人事聘任权、管理权、考核权下放,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展开健康、有序的合作与竞争。所有的有关学校建设、运行和发展等战略性问题由校委会决定,而学科自身的发展问题由各学科委员会研究确定,教师和学生管理问题则有学区自主解决。基础管理层掌握了自主的管理权限,会形成各种灵活主动的管理方法,使精细化管理更加贴近学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细节。

内因是决定因素,最有效的管理是学校每个人都成为管理者。学校班子大力维护教职工对民主、尊严、威信的渴望与追求,使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更有效地发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公平、公正、平等、关爱、信任等方面,对教育管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以“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原则为尺度进行,而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属于高层次激励因素,满足教职员工的高层次需求,重视人的情感因素,使学校管理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

管理方式的改革直接推动了有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校仅四年的学校,在教育综合评估中,魏桥实验学校连续三年居全县前列,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教育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2007年根据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成绩而分配重点高中指标名额159个,高居全县所有乡镇第一名。中考成绩发挥突出,有203名优秀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全县重点高中升学率为20.2%,魏桥实验学校达到

40.44%,是全县平均升学率的两倍。

四、有效教职工管理,有效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有效教育目标要靠教师队伍达成,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应该拥有高素质、结构合理、有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有高度凝聚力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是关系学校教育能否有效的决定因素。实施有效教育的学校应该充分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和人文需求,给教师们最大的成就感。有效教职工管理把“道德教育、终身学习、人事管理”作为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道德决定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决定了学校和教育的发展。决定教育效果的不是学识,而是教师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也指出:不是知识在教育人,而是传授知识的人在教育。所以,教职工的有效管理最为重要的是道德教育。只要是敬业的、热爱教育事业并能主动发展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可以通过自主的学习来获得的。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就可以自主发展,学校的管理就有了效益。

魏桥实验学校根据十几所学校合并而来的现实,结合学校创业阶段教职工的热情参与,抓住时机,狠抓师德建设,凝心聚力。历经艰辛,短短几个月,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前各学校出现的工作懒散等不良风气没有了。道德形成重在教育、引导、环境作用。建校以来,魏桥实验学校抛弃以说教为主的教师道德教育模式,注重有实效的教育活动开展、有实际影响的内部师德标兵形象树立、有强大舆论监督作用的环境造就、有效的制度引导。从开展“向魏立告同志学习”到“我如何做好创业者”大讨论,扎扎实实进行师德建设。师德标兵魏立告老师带病坚持

工作,被誉为“挂着尿带的追梦人”,其事迹在《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省市各大媒体相继报道,2007年又被全市人民投票推选为“感动滨州十大人物”,2008年被推报为山东省劳动模范。魏立告老师三尺讲台上的极限人生,成为邹平教育的名片。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了“如何建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题活动,通过师德演讲,师生论坛,师德大讨论,师生互动活动等有效形式,引导广大教职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凝心聚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制定《魏桥实验学校道德标准》,开发师德校本课程《你在为谁工作》、《智慧人生》等,组织系统学习,开办网上师德论坛,唤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积极推进学校民主建设,学校被评为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建成了一支作风正、能吃苦,能力强、朴素踏实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07年又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县一百多个单位中脱颖而出,被滨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逐步形成了魏桥实验学校独特的人心思上、迎难而上、攻坚破难的创业精神。

终身学习: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机制,让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学校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打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必须。教师理所应当在学生心目中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成为阅读的旗帜。

魏桥实验学校校对教师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规定教师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读文学名著,并利用各种会议,网络提供交流平台、举办教师读书沙龙。用教师群体的书卷气息,影响带动学生的读书习惯,师生共同营造“书香校园”。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

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大家在读中学、读中教,与书为友,为学生的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人事管理,运用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学校管理注重充满民主精神,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追求的理想。“和谐”更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和国际关系建设的核心理念,“家和万事兴”是中国人最朴素的观念。而一个学校,也应该以“和”为贵。

“和”是团结。全校上下一心,谋发展,求强大,就能凝聚人心。

“和”是包容。鼓励百花齐放,个性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

“和”是合作。内部的合作会使发展之力倍增,而内部的无序竞争则会使自身的资源内耗。

“和”是人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了人和就会上下一心,互相信任,就能鼓舞干劲,无往而不胜。

尊重教师,用有效教育管理让教师在工作中少些抱怨,多些平和,让能者向前,多干多得,少劳少获,避免人情管理,减少人为偏向。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主人意识,人人都能尽其才、尽其力、尽其职,让每位教职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这样的管理才是有效的。

五、坚持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的新理论扎根在课堂,课改的新理念发生在课堂,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真效益生成在课堂。”有效教育关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增强课程意识,落实“以学为主”,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最重要的一点要体现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要有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既严格管理又重人文关怀,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地过程,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再充当权威的角色。课堂成为民主、平等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要落实好减负增效、达到低耗高效的宗旨,必须改革课堂,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为了摆脱教学成绩在低谷徘徊的现状,魏桥实验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经过学习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一个宗旨:以减负增效为宗旨。三个核心: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当堂达标落实为重点。

“学案”是学生学习方案的简称。指教师把教学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交流、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以当堂达标落实为重点”实质是: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新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一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课堂上的巩固落实就是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巩固,根据学生实际,可以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达标和面向学有余力的高层次达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求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是课改的核心,实现减负增效的基点。

两个目的:一是自主:落实“主体性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体验知识的生成,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二是高效:课堂教学要当堂达标,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内学有收

获、学有效益,作业当堂完成不留到课外,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七个原则:一是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二是亲合度: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四是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记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五是展示度: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地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在展示中暴露学习的成效与不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六是练习度:理想的课堂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七是延展度: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是魏桥实验人自己的总结。

“学案”是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一张学案”兼有教案、学案、作业、笔记、复习资料多重作用,使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精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同时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有了素质全面发展的时间。

有效课堂立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编制学案时的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和教后反思,正是校本教研的实际体现,实现备研合一,每位教师在学习、交流和实践过程中,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团队精神得到加强,更好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的双赢。编制学案,进行教案改革,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形成课程意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力”,张扬师生个性,实现师、生、校的发展。

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一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高价值追求:“以学为

主、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二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三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

走进魏桥实验学校的课堂,你会惊奇的发现:学生都是面对面就坐。很多课堂学生这儿一伙,那儿一帮,这还是上课吗?走入他们中间,你会发现他们学习、讨论、交流的是那么投入。

课堂学习组织形式的小组合作模式,事实说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一般4-6人为一组,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人、记录人、发言人、协调人。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魏桥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学习了先进经验,结合了学校的实际,取得了实效。市县教研室的业务视导,肯定了魏桥实验学校贯彻课改理念方面的重大突破,认为课堂开放程度高,学生参与程度深,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学校落实学生学习规范方面的实效性。

六、坚持有效育人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多元化的递进式德育教育体系,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

坚持育人为首。在有效的学校中,学生应该是自主成长的学习者。“学校应该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丰富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境界;应该让学生自警、自戒、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应该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有效的德育应是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德育”。

魏桥实验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优秀做人,成功做事”的德育管理目标。

“优秀做人”:一是系列化的有效教育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形成科学、系列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二是优秀品质的养成:学校重视榜样的力量,用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注重“书香校园”的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从优秀的文化中汲取做人的营养,注重经典文化的普及,读《论语》,学儒学,用国粹滋养学生的灵魂。

“成功做事”:一是自主管理:学校的活动,如运动会,交给学生自己策划、自己运做,学校老师做顾问;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如卫生、纪律等,让学生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主,班级的管理也落实自主。在自主管理中,培养学生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的能力。二是有效体验活动:将社会实践课程集中使用,点面结合,回归学生主体地位,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精心设计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成长;启迪学生感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行多元主体对话,实现人格互动,促进人格感悟。

体验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新探索、新境界,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许多时代特征。教师由原来一手包办德育活动,转变为德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德育体验实践舞台的构建者,实现学生从配角当上主角的新变化。体验教育以学生自主为载体,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学校在面上成功开展“今天我当家”爱校体验日(“大拇指”)活动。值班的学生承担起校园礼仪、秩序、环境卫生、社会和科学实践等的示范与管理,所有班级轮流值勤。每个学生从舆论氛围到行动形象,都切实体验“我是校园小主人”的光荣与快乐。集学生自主管理、礼仪教育于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一天中管理学校秩序,体验当家作主的艰辛与自豪。在活动中,学生成了学校的主人,校园井然有序,又在体验中感悟了人生。同学们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从而营造了一个教育氛围,学生在丰富的过程体验中,积淀着“成功做事”的本领,

点上的体验教育活动多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人数不多,便于设计、操作。如班级开展的“感谢有你、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体验活动,设计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或者写一篇作文、演唱一首歌曲、绘一幅父母劳作图画等子活动,也可由学生自主生成体验内容,最后安排一个主题班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很多班级主题班会令人感慨良多,尊敬父母之心油然而生。

班级是育人的主要阵地。当前班级管理的低效、无效乃至反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学生生活背景越来越复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外地务工者子女、隔代教育、溺爱教育、棍棒教育等等。生活背景的复杂,决定了学生思想的复杂性。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薄;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俭意识淡薄,攀比浪费严重;怕苦怕累,劳动技能差,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没有“有效”的班级管理,就适应不了新问题、新情况,更谈不上学生发展的和谐。

班级的有效建设能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学校对班级管理提出“自主、精细”的管理策略。

自主:实现班级管理“有效”的捷径是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中无论大事小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班级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岗位职责,人人参与其中,实现班级的自动化管理,班主任做好协调、帮助、指导。

精细:“精细”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基本策略。把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细化,使管理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形成具体的任务条目落实到人,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有效的班级管理。

魏桥实验学校有效德育的实施,效益显著。学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德育科研先进示范学校”,县首批“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学生守纪律、懂规矩、明礼仪、讲秩序,4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秩序井然,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原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说:“追求实效办有效教育、有效学校,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目标选择和价值追求,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一种胆识和气魄。”魏桥实验学校以其果敢的勇气实践着有效教育的理想,正是落实十七大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有效教育始终关心人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只有人充分自由的发展,才有社会的发展进步。

《温州大学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温州大学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4-2015年) 温州大学 2014年9月

目录 一、整体目标 (1) 二、任务举措 (1) (一)强化课程建设质量 (1) 1.制定专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 (1) 2.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完善课程大纲 (2) 3.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2) 4.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高公共课教学效果 (2)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 1.积极推动分层分类的课堂教学创新 (2) 2.以学生受惠为导向,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3) 3.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3) 4.开展“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结合、线上与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试点 (4) (三)完善课堂教学制度 (4) 1.严把新教师开课关 (4) 2.建立开课准入制度 (4) 3.建立课程退出机制 (5) 4.实行学生自主选课程、选教师 (5) 5.推行课堂教学公开,多渠道完善听课制度 (5) 6.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和教研活动 (6) (四)严格课堂教学管理 (6) 1.进一步完善学分认定制度,逐步打通专业壁垒 (6) 2.积极运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有效拓宽第二课堂 (6)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7) 1.完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 (7) 2.改革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7)

三、保障措施 (7) (一)继续开展“教改示范课观摩与研讨”系列活动,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7) (二)设立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试点项目,助推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改革 (7) (三)建立课堂教学创新激励机制,优化课时酬金分配制度 (8) (四)改造教学环境与平台,支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8) 四、工作要求 (8)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8)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8) (三)突出主体、注重实效 (9) (四)齐抓共管、真抓实干 (9) 附:温州大学“课堂教学创新计划(2014年-2015年)”时间安排 (9)

2017年度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李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起符合我校实际的继续教育制度。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驻马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主学习,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范围: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学习目标: (一)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在培训范围内,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选培校级骨干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三)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

技术辅助教学。 (四)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五)建立一支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类别和任务: (一)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培训内容: 主要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基本功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4.培训要求: 所有新教师均需参加新教师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二)教师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 第一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引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创新因而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本次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和协调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的重要价值视其本身为重要的目的,而非作为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手段。 2、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价格统整的人。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

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 第二节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1、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2、凸显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体现为: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恢复儿童生活的完整性,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儿童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过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其次,新课程还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设置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再次,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第三节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 1、确立新型的知识观;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3、构建发展式的评价模式 第四节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1、建立民主的管理文化; 2、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3、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做,因此很容易让人形成思维定势。但墨守成规的管理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坚持创新才有突破、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要以创新的理念为引领,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高标准,力争高效率,实现高质量。采取静态的制度管理和动态的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出“动”与“静”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创新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成为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1.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与管理,营造支持教学工作的氛围 教学不单是教研部门的事,而是各部门的工作均要服从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党政领导都要重视教学工作、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领导承包教研组,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2.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管理体系 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治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导处要加大平时教学工作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教学工作实施情况作为对教

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工作。 3.创新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 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章可循、有矩可守。学校要破旧立新,进一步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从而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静态管理方面,就是用“不说话”的制度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课表:在安排课表时,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各种课程及课节量,要求老师不准占课、不准送课,一些易被挤占的科目(如信息、体育、音美等),还要求班干部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登记,定期汇总,对挤占的课节要求补上。这样大大改变了过去只重主科不重副科的偏斜认识;二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对教师执行的各项内容都重新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备课(改变书写备课簿的传统模式,实行“活页备课”即批注+卡片式备课),上课(践行新课改精神,构建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最新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作业批改(拓新作业形式、如教师作业本、学生错题集、自选作业本,倡导新的批改评价方法)、辅导(延伸辅导内容、改革特殊学生辅导方式)等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三是制定下达“不说话”的质量目标。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制定各年级各科质量目标及奖惩制度,对各级各科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都做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毕业班专门制定《毕业班管理办法》、《毕业班质量奖励办法》,落实了教学质量分析

创新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创新教育实施计划二〇一七年九月十日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山区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人才,推进我校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主题,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方式指导推进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造就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新型人才。 二、工作原则 坚持五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学校特色打造、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教育环境优化、有利于教育形象塑造。 三、工作目标 人人接受创新教育,人人参加创新实践,人人学会创新思维,人人具有创新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创新教育。各班开设“开放性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突破点,提倡超常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力求“发他人所未现,明他人所未明”。定期聘请创新高效教师授课,同时选拔有创新特长的本校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参与培训、重点培养,更好地指导学生实施创新项目。 2、立足课堂教学。坚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因素,坚持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3、搞好实践活动。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努力实现“三跳”,即跳出课本,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跳出课堂,要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关注生活科技,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发现。要积极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发现创新课题,设计创新方案,进行创新实践。 4、坚持活动带动。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演讲、征文等活动,真正把创新活动落到实处。

最新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培养良好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改日渐深入,“问题学生”好像也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在课堂上就会与老师顶起牛来,弄得教师异常尴尬。课堂之外,他们也会给老师“出难题”,搞得教师们头疼。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觉得难以应付,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不免也长叹一声:现在的学生啊,是越来越难教了! 很显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课程背景下如 何管理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这里除了我们教师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外,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下面,我想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的体会和前人的理论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究其原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导致了学生“难”管;陈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导致了学生“难”管;落后的课堂管理导致了学生的“难”管;落后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难”管。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如上原因中我更加关注的是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确定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学的过程应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

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不仅如此,新课程下的学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我们的教学和管理的目标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抱着陈旧的师生观念不去改变的话,很自然就会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的转变势必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下一段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①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应该至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得教育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是一项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没有建立在新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课改”,必然会是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只能做做样子罢了。 那么,如何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呢? 一、更新“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定位角色。 树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调整好角色定位,是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所建立的师生情感关系必定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所充当的角色绝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

XX学校 2017年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全面提升我县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和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为此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入探索我现科普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促使我县师生感知科学、爱好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根据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科普教育教学活动: 1.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2.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科普综合实践活动 分阶段开展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学生参观我县各类科普基地—参观宝箴塞文化景区、欣赏龙女湖美景、感受美丽自然风光-白坪飞龙旅游度假区、接受红色教育、品尝武胜美食等,让学校全体学生参与到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以图画、作文、手抄报、科普作品等方式展示。 1.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程 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分为春季和秋季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全校统一组织安排,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主题,要求每个班全员参与。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程:各班主任确立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制定安全预案)—报学校科技辅导员审核—报校长审批—开展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对本次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汇总所有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2.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目的 全校学生参与科普活动要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感知到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开阔视野,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自己一天学到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爱上科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从事科学创作。 华生园蛋糕梦幻城堡科普综合实践活动 由中央工厂、中央广场、游客中心、欧洲小镇、博物馆、旗舰店、梦幻生态园、购物休闲中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2009-10-23 09:12:43 阅读23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一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新课程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好书。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其主要内容:一是围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六个基本理念,结合小学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并且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六个基本理念的含义,帮助我们教师具体理解新理念对小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和带来的变化。二是阐述了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上产生的变化,以及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二部分汇集了40个教学设计实例。这些实例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尽管新课程实验刚刚在一、二年级进行,但本书不仅适用实验区的教师应当按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组织教学,同样适用其他学年的教师也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 地体现新课程的理与方法。 事实上,许多第一线教师在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理念、运用新方法。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实验结果的真正提高取决于每一个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本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教学第一线教师亲自实践与探索的结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一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新课程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的需求,激活学生所必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 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1 、运用多种手段,刺激思维。 “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据此,尝试开展了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到黑板上绘地理板图,在黑板上演示一些练习,并说明思路,让学生操作地理模型,上讲台指图,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看地理录像片,使学生能形象地观察到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思维,促使他 们努力探究地理科学知识的奥秘。 如: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思维,有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展示才华,拓展思维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全体教师参加了一个关于教育创新与学校发展的专题讲座。汪立丰副院长的讲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工作的更多思考。下面,我就本次的专题讲座谈一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知识达到爆炸性的发展,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人生。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其次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再次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甘肃电大教学指导中心师范部 4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创新教学》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省开课程。本课程经过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案例评析,阐述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把理论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行为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自学习惯和创新能力,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 1、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教学创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阐述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教学的原则,介绍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3、利用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学习的案例,指导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4、介绍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方法,帮助小学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性学习中来。 5、介绍教学创新的目的和评估要点,提供教学创新评估的思路。 6、介绍社会环境与教学创新的关系,强调获得政府、社区及家庭支持的必要性。 三、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刘敬发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第1版。 (二)网上教学资源 在甘肃电大电大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 1.各种指令性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导学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说明等; 2.课程教学辅导资源,包括四次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各章节教学辅导、、课程辅导、往届试题等、作业讲评、在线讨论等; 3.拓展应用资源,包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经典案例点评等。 五、教学环节 1、自学。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程自学计划,并循序渐进地自学文字教材,流览计算机网页上的教学辅导材料,独立地完成各章节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四次平时作业。 2、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综合训练和解难答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学习心得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小学何英 在不断反思,困惑,再实践的同时,有幸学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 这次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的,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创新带来了生机——浅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创新带来了生机——浅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创新是人类明的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作为小学教育,它是九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马上就要有创新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而语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部分,身为语教师更应积极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任务。 一、改变传统观念认识,调整教育目标。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看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有的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实践中堕入困难,往往是由于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的。如《林海》一教学中,学生问:“为什么用‘林海’作标题,而不用‘美丽的大兴安岭’呢?”假如教师遵循原有的教育目标,那么不容质疑,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便是只会服从,不会思考的单面人。这与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大径相反。同时,有的教师认为创新教育只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与教师无关。其实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学生的创造与教师的创造是密切关联的。同样以《林海》为

例。要使学生掌握“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善用修辞”这一写作技巧写景物,那么就必须通过教师把这一枯燥、无味的写作技巧创造性地演变成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努力自主地去探索、实践,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写作技能。假如教师只是把从旧到新的过程叙述一下,使学生随着自己的叙述思考,对学生虽不能说是丝毫无益,但这样的教学在本质上还不属于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应以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根本尺度。换而言之,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创造才是教师最重要的创造。所以,我们说富于创造性的教师,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而创新素质既是个体发展的最高体现,又是当今社会特别倚重的素质,培养创新素质是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明确的目标追求,是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二、改善良好教育环境,激发求学欲望。 在教育中,师、生、环境是互动的关系。长期以,人们只重视师生的关系,忽略了学生与环境的关系。但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身为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因为只有较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保有学习的激情。语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繁重的。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更应

(完整word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构建成为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你想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吧!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

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主宰着课堂,教师任劳任怨地主动灌输,学生神情漠然地被动接受或应付,久而久之,课堂变得了无生趣,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学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变了,变得更贴近生活实际,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而我们很多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老师的包办和对学生的不放心,导致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模糊,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上课开小差的多起来了,学生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不读书、厌学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便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 关注新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和创新原则 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创新,立足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开拓崭新的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关注人的发展,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发展就是关注学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指向未来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可持续学习的意志品质、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不竭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建立全新教学思路。教学的全过程都应该在围绕学生发展上动脑筋。 2、推崇个性化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张扬个性,反对整齐划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自由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想象,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 关注教与学动态发展的原则 我们主张活的教学,在相互促进、互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关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从双方动态发展的状况,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加强实践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二是重视教方法、学法,导规律。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三)关注“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原则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体现对人格的尊重与塑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重视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诱导、激励,立足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学生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学生观 听了李仿老师做的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的报告后,我深有感触。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为了学生的发展,老师们应该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和谐、合作、合创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1.要学会把学生看成是和老师在人格上平等的人。 以前一般的教师习惯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从属者,教师在上,学生在下,很少顾及学生的人格,学生也有他们的自尊,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感受。学生的感受被忽略,他们的负面情感增加,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而这些年以来,学生的感受被逐步重视,他们也逐步得到了作为人的所应该受到的待遇和尊重。可以说,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和老师逐步走向了平等。这为学生和老师关系的良性发展,改善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负面情绪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发展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让教师、学生携手共进。 2.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 如果说把教师与学生放在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合创的师生关系是老师需要走出的第一步,那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将学生视为朋友看待。我们要教育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知道学生怎么想,和学生互相信任,我们才能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教条,只有融入了爱,才算是好的教育,只有融入了爱,我们的学生才能去爱家、爱朋友、爱社会。 3.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授课过程要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学生在下面却不知所云。我想这恐怕是老师莫大的悲哀。这时老师们常常会说:我讲得很清楚啊!那问题出在哪里呢?不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想法。同一件事,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就是思维的不同。我们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思维,学生对我们的课程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甚至不能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所以,要让学生顺利的上好课,我们要熟悉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 4.要认识到学生毕竟还是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其中大多数烦恼很可能都是学生带来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还要学很多东西。难免会犯错,惹我们生气,我们应该怀着一颗仁爱、宽容的心去处理学生们的过错,而不是斤斤计较,要学会“大人不记小人过”。 5.要善于向学生学习。 新时代的学生其见识和能力与过去的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很多学生的某些方面还大大的超过了老师。我们的老师面临着来自学生的巨大挑战。虽然“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教师也不能甘于落后,这时我们不妨也“拜”我们的学生为师,相信虽然我们显现出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我们的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格魅力也一定会让学生折服。

教育创新实施方案

XXXX教育创新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人才要求与工业经济有不同的特点。它要求由“一次性创新”转变为“连续性创新”;由“单个创新”转达变为“系统创新”;由“个别专家创新”转变为“全员(集体)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谁占有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一个国家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有跟在别人背后爬行,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旁观者。教育具有超前性,今天的中小学生,将生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中,因而教育必须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人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以强化师德师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培养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题研究。在加强学生“两基”、培养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弊端,离培养创造型人才目标的实现相去甚远。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中偏重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尽人意。二是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课堂管理过死、“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仍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三是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学校多规格、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还需要长远规划和下大功夫。因此,要真正克服上述弊端和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努力提高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创造型人才。 二、课题内涵界定 (一)创新的涵义 从表面意义上讲,创新既包括事物的发展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所谓“新”,意指“一切事物”,包括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技术、新方法等等。 “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上看,可以把创新分为社会化创新和个性化创新两类。社会化创新是指构建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而个性化创新是指创造的新事物、新观念对于自己而言是新颖的,对个人有特定的人生价值,但相对于社会和他人而言可能并不新颖。对于我校实施的创新教育而言,其重点是指发展学生的个体化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创新教育是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个性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任务不仅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为手段,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因此,所谓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而能否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关键是看在教师的调控下课堂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