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 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文水县东), 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中国历 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 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赐号 “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 皇后(655—683年),尊号为天后, 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武则 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 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知
咏贞观之治 作者:文兴 山巅映秋霞,和风追碧京。 蓊郁涉瀛寰,国皇民胜英。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表里乐濒宾,公卿最上柄。 绰募人文理,天功富要兴。 青史誊留处,耐我卫伸睛。
诗句中出现的贞观是指谁?作 者为什么会赞美贞观之治,我们通 过学习这节课进行了解。
新知讲解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巩固提升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由此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 A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认识,来自于对下列
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B )
A.春秋诸侯争霸
B.隋朝暴政而亡
C.魏在昭陵附近旅游时看到一处坟墓,导游介绍
说墓主人曾被称作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请你
帮小华判断一下,墓主人应该是( B ) A.李渊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
5.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
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A )
A.贞观之治
【教学课件】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微拓展
武则天的贡献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唐朝打败西突
厥,控制了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了安西四镇,使唐朝的影响达到天山一
带,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其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她在位时,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 风的美誉,亦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说明她统治时( D )
新课讲解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2.治国举措: (1)用人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 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实行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 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盛世表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 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亡教训,采取了什么措施?
隋炀帝暴虐。
虚心纳谏。
材料二 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 政策……最终开创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2)依据材料二,归纳促使“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出现的因素。
唐太宗以农为本、完善科举、任人唯贤等。
新课导入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隋炀帝的暴政。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 灭亡。那么,继隋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 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PPT展示课题。
新课讲解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政治 经济
措施
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 立殿试制度
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 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 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 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宰相的过错!”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爱惜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三、女皇帝武则天
我开创的
唐玄宗像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措施 政治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经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教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怎样的 治国方略 唐玄宗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 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 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 不合格而被撤职。 重视吏治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旧唐书》
女皇帝武则天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号为周, 。(地位)
姐就是女王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 26岁,太宗驾崩,入寺为尼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为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武则天像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 治国方略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说说
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隋的暴政
农民起义
李渊起兵反隋
浏览教材,完成以下关于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填写 ➢建立时间: 618年
➢建立者: 李渊
唐高祖(李渊)
➢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 随后,李氏父子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 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 李世民表现非凡……
姚崇
宋璟
归纳总结三任统治者的共同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 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2. 在唐玄宗的一系列措施之下,唐朝出 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团队展示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1.武则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何? 2.武则天统治时实行了哪些措施? 3.你如何评价武则天这个人?
团队展示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周)
说明:本课件根 据中学历史教学武园则天地是唐高宗
李治的皇后,多谋
团队展示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时 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 城:长安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
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 才,知人善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措施:
①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 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法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 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 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3.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治国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本课的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分别讲述了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很明显的一条主线是唐朝由兴到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因此,导入部分选择了较为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唐睿宗李旦的这一特殊的“皇帝”,引出来盛唐开拓者们,一同见证这几位帝王的治国智慧。
将本科内容以四部分展开,分别是1.大唐初建:隋亡唐兴2.盛唐初创:贞观之治3.盛唐继承者:女皇武则天4.盛唐荣耀: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经由4位重要的帝王一步一步走向顶峰。
本课几个子目录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上来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有可能影响听课效率。
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几个活动探究,创设情境,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唐太宗即位之初,内地因隋末唐初大规模战争的破坏,人民流亡,土地荒芜,经济凋敝。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共28张PPT)

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下列人物不是唐玄宗时名相的是( ) A.张九龄 B.狄仁杰 C.姚崇 D.宋璟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B.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C.唐都长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D.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翻车
3、唐朝出现盛世局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盛世
一个国家,只有努力发展经济,稳 定政局,重用贤才,生活安定,才会复 兴与强盛。
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朝盛世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唐朝建立于:( )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 元盛世”
自主预习
1、唐朝建立于:( )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
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1、开元盛世的表现
物美价廉; 商业繁盛; 人口增长; 耕地面积 扩大等。
①、政治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国库充盈; ④、民众生活安定; ⑤、国力强大。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是,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唐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图表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