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种子生理学第3章-化学成分2013

合集下载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2.种胚除了具有较多的结构蛋白质外,还有较多脂肪、 灰分和糖分。
四、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导致种子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
1. 内因:
作物的遗传性——最大,约为变异的18%,成分的可遗传性和品 种间较大的差异,为品质育种的依据
品种间差异大——品种改良潜力大
成熟度——种子成熟愈好,贮藏蛋白与支链淀粉含量愈高,透明 度愈高,种子的食用品质愈好。
蛋白质种子—蛋白质含量明显高
(20-30%)
淀粉含量也高(50%)
——食用豆类
脂肪含量也高(20-48%) ——油用豆类
油质种子——脂肪含量明显高(30—50%), 蛋白质亦高(20—30%)
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间,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也很明显。
主要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1、禾谷类 主要贮藏物质的含量: 淀粉70%左右 蛋白质10%左 右,脂肪1-3% 比较水稻、小麦、玉米: 淀粉--差异不大:水稻种子淀粉含量约为65%~70% 、
第一节 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一、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差异
1、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
依化学组成分,主要有
糖类 脂类 含氮物质 水 矿物质
结构物质, 如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 依 贮藏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 功 能 生理活性物质,如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 分 水、矿物质、有毒物质等
水分
1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2
12.5
11.4
蛋白质 7.2
8.6
13.2
3.9
淀粉
56.2
76.1
--
--
蔗糖
3.2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种子是植物生长与繁殖的起点,种子的活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的繁衍至关重要。

种子活力是指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发芽和生长的能力,是种子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子的化学成分是种子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一直是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种子化学成分对种子活力影响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对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化学成分是指种子中所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无机物主要包括矿物质元素等。

种子化学成分的多少和种类对种子的萌发、发芽和生长均有一定影响。

1.蛋白质蛋白质是种子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在种子的营养储备和胚乳细胞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为幼苗提供养分和能量,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有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和种类的不同对种子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蛋白质含量越高,种子的活力越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种子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种子萌发和发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它们可以在种子萌发和发芽过程中分解为能量,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对种子的活力具有重要影响。

3.脂肪4.矿物质元素矿物质元素是种子的重要无机盐成分,它在种子的吸收、传导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种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包括钙、镁、磷、钾等,它们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提高种子的活力。

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种类对种子的活力具有重要影响。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是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对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生理生化实验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种子化学成分

种子化学成分

束缚水(结合水): 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 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1)与亲水物质紧密结合; (2)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不结冰; (3)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 (4)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种子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 只存在束缚水时,新陈代谢极微弱,易贮藏。 • 自由水出现,呼吸强度迅速升高,代谢旺盛,病 虫滋生; 达一定限度,出现萌发。
我国南方:潮湿、高温 —— 安全水分应该低; 北方:干燥、低温 —— 安全水分可以高一些。 安全水分确定应因时、因地、因种子量、种子用途而定。 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三)种子的吸湿性和平衡水分
1. 吸附和解析: 种子是具多孔性毛细管结构的胶体,种子的表 面和毛细管内壁具有吸附外界水蒸汽或其它气体的能力(吸 附)。同样,种子吸附的气体分子也具有从种子的表面和毛细 管内部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解吸) 。 2. 种子的水分随着吸附与解吸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种子吸附与 解吸则随种子所处的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3. 平衡水分:当种子在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 间后,种子对水汽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 此时的种子含 水量就称为该条件 下的平衡水分。
链淀粉两种,为白色粉状物,比重较大(干1.6,湿1.3)。
(20-25%)
(75-80%)
籼米
粳米
糯米
稻米: 籼稻米 —— 含直链淀粉>25%; 粳稻米 —— 含直链淀粉 < 20 %; 糯稻米 —— 几乎100%支链淀粉。
胚乳+碘
紫红 —— 糯性 兰黑 —— 非糯性
几种植物淀粉粒的显微照片
不同作物种子的淀粉特征(王景升,1994)
禾 本 科 胚 乳 中 的 蛋 白 体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
自然条件下,种子实际含水量与当时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常有一定差距,依此进行仓贮管理:
*种子含水量 > 平衡水分——通风、晾晒
作业: 设计性实验 种子平衡水分的测定
四、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
(一)糖类——所有种子均含有糖类,一般占干重的25~70%
是种子呼吸的主要基质
可溶性糖——很少、禾谷类一般2%,主要存在于胚和
贮藏蛋白据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分为:
• 清蛋白 水溶性蛋白,溶于水或微酸溶液
• 球蛋白 盐溶性蛋白,溶于10%NaCl
豆类蛋白的主要成分
• 醇溶性谷蛋白
醇溶性蛋白,溶于 70%酒精
禾谷类种子特有
• 谷蛋白
溶于0.2%碱溶液——禾谷类中较多
醇溶性谷蛋白和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74.2%)
就作物而言,小麦、玉米种子中的淀粉粒以单粒为主,水稻、 燕麦则以复粒为主;马铃薯块茎中的椭圆形,直径约45µm,豆类 子叶中的近球形,直径32~45 µm,稻谷的最小, 直径约7.5 µm。
就种子的部位而言,一般是胚乳中的>子叶的>胚本体的,同 为胚乳,一般愈向内,直径愈大,愈近圆形,单粒;靠近果种皮 处则多为多角形、复粒。
种子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随外界条件而变换
当种子在外界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 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 的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温度不变时,平衡水分与外界相对湿度呈正比 一般的变化
规律是 相对湿度不变,平衡水分与温度呈反比 温湿度均不变,平衡水分因作物种类而异: 油分含量高——平衡水分低
赤霉素(GA)—— 种子具合成GA能力,种子中GA含量高 于植株其它部分。能促进种子、果实生长,调控种子休眠与萌 发,常用于种子 处理。

《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种子的化学成分》
植物种子是大自然的奇迹,通过深入研究种子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好地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种子结构以及种子中 重要的化学成分。
植物种子的结构
种皮
种子外层的保护膜,起到保 护内部胚胎的作用。
胚乳
富含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为胚胎的生长提供支持。
胚珠
种子的产生部分,包含着胚 胎和胚囊。
种子的化学成分的应用
1
食用价值
种子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物,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2
药用价值
许多种子具有药用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疗法。
3
工业价值
部分种子提取的油脂和化学物质可用于生产肥皂、润滑剂等。
种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新发现。
应用前景
这些新发现为农业、食品科学和医药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结语
种子的化学成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种子的化学成 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发展农业和改善人类生活。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种子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以及利用种子中的活 性成分开发新的应用方法。
种子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
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为种子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支持胚胎的发育。
脂质
构成种子细胞膜的基本组分, 保护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维生素和矿物质
1 维生素
种子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等矿物质,支持人体 正常的生理功能。

种子的化学成分(1)

种子的化学成分(1)
因此,了解种子的化学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第一节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
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1、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 依化学组成分,主要有:糖类、脂类、蛋 白质、其他含氮物质、维生素、酶、色素、水 和矿物质等。
结构物质, 如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
依 功
贮藏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等
种类少,含量少。
不溶性糖——很多,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果胶等 1、淀粉
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于胚乳、子叶中,具晶 体结构。
淀粉粒的形状、结构、大小因作物、部位而不同。
淀粉的分布与含量 淀粉是植物种子中分布最广泛的化学成分,
是禾谷类作物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主要分 布于种子的胚乳细胞中或无胚乳种子的子叶中, 胚和种皮中一般不含淀粉。
磷脂具一定亲水性,具有限制种子透水性、 阻氧化作用,有利于种子生活力保持。
三 蛋白质——是种子中的主要含N物质,另有 极少量非蛋白质态N(游离氨基酸、酰胺类), 分布于胚和糊粉层中。
1. 种子蛋白质的种类
种子蛋白质
简单(贮藏)蛋白——仅由氨基酸组成 复合(结构)蛋白—简单蛋白+非蛋白部分 酶蛋白——生理活性物质
异构酶类
合成(连接)酶类
种子中均有。
生理状态不同,种 子中酶活性不同
发育成熟过程中,各种酶尤其合成酶 成熟后安全贮藏中,酶活性极度降低
但氧还酶仍具一定活性 不良条件下贮藏,氧还酶、水解酶活
性增强 萌发过程中,各种酶尤其水 解酶、合
不充分成熟和发过芽的种子 酶活性特别水解酶活性高
种子不耐贮 加工品质变劣, 馒头小且粘
一般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种子的临界水分是种子安全水分确定的

种子学参考资料+石大农学131

种子学参考资料+石大农学131

一、名词解释:1.种子植物学定义:有胚珠经传粉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种子农业生产的定义:凡是农业生产可以直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3.种子学: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及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4.种子的临界水分:种子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的水分。

5.种子的安全水分:为了保证种子的安全贮藏必须将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临界水分以内的一定范围,这一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称为种子的安全水分。

6.种子的平衡水分:在任一温度和相对湿度下,种子对水分的吸附速度等于解吸速度时的含水量。

7.后熟:有些种子收获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生理成熟的过程。

8.种子的“出汗”现象:新入库的农作物种子由于后熟作用尚在进行中,细胞内部的代谢作用仍然比较旺盛,其结果使种子水分逐渐增多,一部分蒸发成为水汽,充满种子堆的间隙,一旦达到过饱和状态,水汽就凝结成微小水滴,附在种子颗粒表面,这就形成种子的“出汗”现象。

9.硬实:自然界中种子的种皮不透水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

10.种子活力:种子在发芽及其出苗期间的活性强度和种子特性的综合表现。

11.种子生活力:种胚具有的生命力及种子潜在发芽力。

12.种子发芽力:在实验室可控制的条件下发芽并成苗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13.老化:种子活力的自然衰退。

14.裂变:种子生理机能的恶化。

老化也是劣变过程,劣变不一定有老化引起。

15.种子引发:种子引发也叫渗透调控技术,控制种子缓慢吸水使其停留在吸胀的第二阶段,让种子进行预发芽的生理生化代谢和修复作用,促进细胞膜、细胞器、DNA的修复和活化,使其处于准备发芽的代谢状态,但防止胚根的伸出。

16.种子薄膜包衣:利用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染料等非种子物质包裹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薄膜。

17.种子丸化:利用黏着剂,将杀菌剂、杀虫剂、染料、填充剂等非种子物质黏着在种子外面,做成在大小和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异的,具有一定的强度、表面光滑的球形单粒种子单位。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

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种子的活力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种子的活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种子化学成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种子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激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都会对种子活力产生影响。

研究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可以为提高种子贮存期间的活力保持和种子萌发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不同植物种子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源于植物品种的不同,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生长条件的影响。

研究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了解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可以为种子的贮存、传播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植物种子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本文旨在系统探讨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总结种子化学成分调控种子活力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种子活力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种子的活力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

种子的化学成分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质、激素等,这些物质对种子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为种子贮藏、种子繁殖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种子质量的提升和植物生产的发展。

通过对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种子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种子中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揭示种子化学成分对种子存活力和发芽力的影响机制,为种子贮藏、种子处理和种子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 确定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分析不同成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程度;2. 探究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相关因素间的作用机制;3. 分析其他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与种子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 探讨种子化学成分调控种子活力的潜在机制,为提高种子存活率和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5.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相关性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 自由水(游离水) 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 能 自由流动的水。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 自然条件下易蒸发。 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束缚水(结合水) 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与亲水物质(蛋白质,淀粉)紧密结合 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不结冰 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 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降水分要花费人 力物力,因此,安全水分确定应因时、因地、因种子量、种子用 途而定。
必需记住的三个含水量
以禾谷类为例, 临界含水量12%-13%, 超过12%-14%时,熏蒸损害发芽力,真菌生 长。 超过18%-20%时,种子“发热”。 超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60%时,种子发芽。
人体必需脂肪酸
• 不饱和脂肪酸:ω-3系列和ω-6脂肪酸系列。 • ω-3系列: LAL(亚麻酸,18碳3烯酸),EPA和 DHA (20碳5烯酸,22碳6烯酸,鱼油)
亚麻子
秋刀鱼 紫苏子
脂肪性质的指标
• 皀化和皂化值——脂酰甘油与酸或碱共煮或经脂酶作用时,都可发生水解。 当碱水解脂酰甘油时,产物之一为脂肪酸的盐类,即肥皀,称此反应为皀化 作用,完全皀化1克油或脂所消耗的KOH (NaOH)毫克数称皂化值。可评 估油脂质量,并计算该油脂分子量。 卤化和碘价——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与卤素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肪酸, 称卤化作用。100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脂肪酸价低、碘价高,表明品 质好。 酸败和酸价——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 酮、 酸类物质, 从而产生不良气味,称之为油脂酸败。中和1克脂肪中全部游离脂 肪酸所需KOH (NaOH)毫克数称酸价。 氢化作用——油脂中的不饱和健可以在金属镍的催化下发生氢化反应。氢化 可防止酸败作用。
蛋白质种子——蛋白质含量明显高(20-30%) 淀粉含量也高(50% ) ——食用豆类 脂肪含量也高(20-48%) ——油用豆类
油质种子——脂肪含量明显高(30—50%), 蛋白质亦高(20—30%)
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间,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也很明显。
二 农作物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分布 无胚乳种子,大豆,子叶发达,含大 量蛋白质和脂肪。 有胚乳的禾谷类种子,小麦,其各部 分所占比例及所含化学成分如表。
淀粉
1、 淀粉(Starch grains) ——由a-D-葡萄糖以a-1,4糖苷键缩合而成,为 白色粉状物,比重较大 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于胚乳、子叶中, 淀粉粒的形状、结构、大小因作物、部位而不同: 就作物而言, 小麦、玉米种子中的淀粉粒以单粒为主, 水稻、燕麦则以复粒为主; 马铃薯块茎中的椭圆形,直径约45µm, 豆类子叶中的近球形,直径32~45 µm,稻谷的最小, 直径约7.5 µm。
第3章 种子化学成分
学习种子化学成分的目的意义
种子作为植物繁衍后代的最佳器官,是由 各种各样化学物质组成的活的有机体。 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和分布,与种 子的生理状态、耐贮性,营养价值、利用 价值、检验方法原理、品质育种密切相关。
第一节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一、种子中的化学成分 • 水分 • 糖类 • 蛋白质 • 脂肪 • 纤维素 • 矿物质(灰分)
从表中可总结出如下趋势
胚——无或极少淀粉, 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量, 矿物质、 维生素也高 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 酸败,不耐贮藏。 胚乳——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低脂肪、低可溶性糖、 低灰分、低维生素 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 种被——主要为纤维素 , 多矿物质 无营养价值 糊粉层—— 与胚相似
直链和支链
• 直链淀粉——约占含量的20~25%,分子量小(250-300 葡萄糖分子), 直线连接,易溶于热水,遇碘呈 蓝黑色 (620-680 nm最大OD), 粘度低。 • 支链淀粉——约75~80%, 分子量大(6000葡萄糖分子以 上), 分枝状连接,遇碘呈紫红色(530-555 nm最大 OD), 粘性大。 籼稻米——含直链淀粉>25% 粳稻米——含直链淀粉 < 20 ~ 25%。 糯稻米——几乎100%支链淀粉 紫红 —— 糯性 蓝黑 —— 非糯性
三、蛋白质
——是种子中的主要含N物质, 另有极少量非蛋白质态N(游离氨基酸、 酰胺),分布于胚和糊粉层中。
蛋白质分类
贮藏蛋白据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分为: 清蛋白——水溶性蛋白,溶于水或微酸溶液, ——酶蛋白 球蛋白——盐溶性蛋白,溶于10%NaCl ——双子叶种子主要蛋白 醇溶性谷蛋白——醇溶性蛋白,溶于 70%酒精 ——禾谷类种子特有 谷蛋白——溶于0.2%碱或酸溶液——禾谷类中较多 醇溶性谷蛋白和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74.2%) 面筋含量高(Pr 高) 质量好(弹性、延伸性) 醇溶性谷蛋白具好的延伸性但弹性差,麦谷蛋白则具高弹性但延伸性 差。
二、脂类——脂肪,磷脂 1、 脂肪:
脂肪是油质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 在种子生命活动中占重要位置 • 种子植物中,油质种子占90%,为什么?
脂肪比重低、含能量高,是营养物质最经济有效的贮藏形式。 糖17.2kJ/g,蛋白质18-23.4kJ/g,脂肪39.7kJ/g
• 种子的脂肪以脂肪体的形式存在于种子的胚和胚乳 中,但禾本科的淀粉胚乳中不含脂肪体。 • 种子中的脂肪是多种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其品质优 劣,决定于其组成成分中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
稻米
2、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为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果种皮中含量高。 纤维素亦是由葡萄糖缩合而成,-D-葡萄糖以 —1,4苷键连接,分子间成束状排列,具 较强韧性,不溶于水,难分解利用 半纤维素为多聚戊糖(阿拉伯糖、木糖)和多聚 已糖(半乳糖、甘露糖)的混合物,可为半纤维 素酶分解,可作“后备食物”
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
温度不变时,平衡水分与外界 相对湿度呈正比 相对湿度不变,平衡水分与温度呈反比 温湿度均不变,平衡水分因作物种类而异: 油分含量高——平衡水分低
一般的变化规律是
入库前,种子实际含水量与当时条件下的平衡水分常有一定差距, 依此进行仓贮管理: 种子含水量 > 平衡水分——通风、晾晒
2.磷脂
– 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 肪酸被含磷酸的其他基 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 质。 – 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 的基团。 – 脑磷脂,含磷脂酰甲乙 醇胺的基因 – 鞘磷脂,含氨基的长链 醇化合物。 – 磷脂的功能: – 能量, – 细胞膜, – 乳化剂
2. 磷(拟)脂
——为种子中的结构物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较脂肪复杂: 甘油 + 脂肪酸 + 磷酸 + 含N碱 (1个) (2个) (1个) 禾谷类种子中磷脂含量较低(0.4~0.6%),油质种子 较高(1.6~1.7%),整粒种子中,尤以胚芽中含量最高。 磷脂具一定亲水性,具有限制种子透水性、阻氧化作用, 有利于种子生活力保持。 功能:生物膜,神经传导,脂肪代谢,甲基代谢,胆固 醇和心血管病
一、糖类(carbohydrate)
所有种子均含有糖类,一般 占干重的25~70%,是种子呼吸的主要基质。
可溶性糖——很少、禾谷类一般2%,主要存在于胚和 胚乳的外围组织,充分成熟种子主要为蔗 糖,未成熟和萌动的种子除蔗糖外,还有 单糖、麦芽糖 不溶性糖——很多,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果胶 等
小麦种子各部分化学物质的分布(%)
化学成分 籽粒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纤维素 糖分 100 100 100 100 100 胚乳 100 65 25 5 80 糊粉层 0 20 55 15 18.5 麦皮 0 5 0 75 0 胚 0 10 20 5 1.5
胚部含有较高的可溶 性糖、脂肪和水,贮藏中 比其它部分更易变质。
种子平衡水分的测定
• • • • 温度20-25℃ 各种盐的饱和溶液 密闭容器 种子含水量达到衡定

平衡水分的应用
• • • • 确定临界含水量,束缚水和自由水的分界 油质种子的安全含水量较低,绝对值? 种子库的通风和隔湿,通风?隔湿? 种子干燥条件,热空气燥
第三节
种子中的营养成分——糖 类、脂类、蛋白质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种子的生命活动 密切相关:
只存在束缚水时,新陈代谢极微弱,易贮藏
自由水出现,呼吸强度迅速升高,代谢旺盛,病 虫滋生; 达一定限度,出现萌发。
三、安全水分确定依据
种子的临界水分: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 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一般原则:安全水分 临界水分 种子的贮藏环境气候 : 低温干燥 可以高一些 仓贮条件 : 好 可以高一些 我国南方,潮湿、高温——安全水分应该低 北方,干燥、低温——安全水分可以高一些 但不能高超过临界水分,避免结冰受冻
三、 种子的吸湿性和平衡水分
种子是具多孔性毛细管结构的胶体,具有吸附外界 水蒸汽或其它气体的能力 ——吸附 当环境改变时,种子吸附的气体分子又可释放到空气 中去 ——解吸 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种子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随外界条件而变换。 当种子在外界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 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 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 即可溶于水又可吸水膨胀,并能 为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 常存在于植物细胞液和细胞间质 中,主要有果胶、植物胶、黏胶 等。 • 可溶性纤维溶解于水后,水溶性 黏度越大,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功 能就越强。可参与人体血液和体 液的循环,并在循环过程中吸附 和净化血液和身体各器官。 其功效可归为:延长胃的排空时 间,延缓糖的吸收,降低血胆固 醇的水平,减少排泄物在肠道的 停留时间,增加体积,润肠通便。 • 主要来源:水果,蔬菜,魔芋, 大豆,燕麦。
科学加工利用
• 麸皮 = 种被 + 糊粉层 + 胚 • 营养上浪费 • 面粉耐贮、合理
玉米种子胚大、胚中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不耐贮。 • 整粒玉米磨成的粉也极易发霉变质。 • 玉米加工,将胚和胚乳分离,胚乳制粉,胚榨油。 既提高了玉米粉的耐贮性和适口性,又使胚中的 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