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植株的生长
初中生物_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和分析提出问题,处理数据。
2.解释植物的一些症状与缺乏无机盐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
2.认同无土栽培对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难点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过程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喜欢表现自己,如果引导得当,将会转化为对知识的不倦追求和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应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不足:学生对种子萌发后生长成为植株的过程仍然模糊不清。
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不清。
学生从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课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运用多媒体,通过分析资料、图片,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效果分析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核心素养目标】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植物生长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促进学生对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植物生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科素养: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关爱自然、关注生态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实验,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植株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5.植物的生长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到细胞分裂和生长对植物体发育的重要性。
答案: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例如,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向光生长;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更旺盛。
5.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请简要说明。
答案: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选择一种植物作为观察对象;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叶片的生长、茎的伸长等;3.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如叶片的数量、茎的长度等;4.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1、针对目标1,采用小组内互测的方式进行检测。
2、针对目标2,小组讨论后得出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3、针对目标3,自学课本后对子互相说出植株生长所要的营养物质。
4、针对目标4,小组内相互合作完成测量,得出结论。
5、针对目标5,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过渡施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板书: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株生长所需主要无机盐——氮、磷、钾
3、组织讨论:施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联系实际:如果为提高产量施肥过量,不仅会造成“烧苗”现象,还会引起水体污染,请同学们跟家长探讨一下合理施肥的问题,建议他们多用农家肥。
带土移栽可以避免伤害幼根,确保植株吸水,有利于植株成活。
根据自己的猜测回答问题。
观看动态展示叶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并进行描述。
观看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98页图3-18),并进行描述。
分析并回答: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灌溉、施肥是必要的,但要有合理性,不是追求多就好。
能结合课本说出根的生长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都有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的根与胚芽发育成的茎的生长过程图,让学生思考:“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
核心问题生成与展开
二、幼根的生长:
1、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幼根。提出问题:幼根是怎样生长的?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结合示意图再次描述,加深印象。
分析生产中的做法,树立环保的意识。
.
开放式延伸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上生物教案)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新授过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同学们阅读教材P96-97,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思路、方法、步骤2.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探究思考以下问题:①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为什么?②在幼根上做标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③通过数据分析,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④如果周围的同学测量数据和你不一致,有何原因?⑤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当怎么处理?⑥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⑦想一想,根的生长只与伸长区有关吗?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④⑤⑥⑦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教师强调:1.本实验的注意问题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8-99,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
教学内容:植株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株生长的影响因素
3. 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
教学难点:
1. 生长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2.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推测植株生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植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株生长的不同阶段来引入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植株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茎叶发育、花果结实、种子成熟。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营养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可以设置不同实验组,分别控制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观察植株生长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各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植株生长。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关于植株生长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植株生长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条件,并能够观察并描绘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的认知。
3.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并描绘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4.教学准备:实验所需的种子、土壤、花盆、喷壶、放大镜、显微镜等。
5.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演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知识讲解:以幻灯片形式,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条件。
包括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等。
(3)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小袋植物种子和一定数量的土壤。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例如可以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等。
(4)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利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观察到的现象描绘出来。
(5)实验总结:每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实验结果和他们的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6)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有的植物在其中一种条件下生长较好?为什么有的植物在其中一种条件下死亡?等等。
(7)知识巩固: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8)作业布置:布置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小实验,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和观察记录的方式,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由于学生设备和材料的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较短,部分小组未能完成所有的观察和记录。
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分配实验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此外,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环节较多,学生在设计实验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自由度,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根尖的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各类无机盐,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的父母解决种植农作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希望探索生物的奥妙,我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
我校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比较熟悉,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容易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人文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生长情况的不同,学会生物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
2.通过调查或访谈,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并能有意识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3.通过学生亲自培育根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和保护生物的美好情操。
2.通过调查与访谈,学会与他人交际,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
3.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3、说出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培养动手能力;2、学会运用调查、访谈的方法与他人交流,解释植物生长现象与无机盐的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认同无土栽培对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明确环保知识的教育.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法治公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考纲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2017年广东省初中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对本节的考查占试卷内容的14%,其中对《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水平要求为Ⅰ,分别要求如下:知识目标——了解,技能性目标——模仿,情感性目标——经历(感受)2、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是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它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
根是怎样生长的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自然解决;那么茎是怎样生长的呢?由于植物的茎、叶和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其中茎的主干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侧枝又是由主干侧面的芽发育而来,芽可以分叶芽和花芽等,这部分知识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只须能够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因此,相关教材只出示叶芽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植物的芽的结构和发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基于这一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3、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理 施 肥
知识链接: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的条件: 提供水和无机盐,并将植株固 定,注意通气。
收获
这节课你学 到了什么?
1.幼根的生长
植株的生长
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芽
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的无机盐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含氮、铁、钙的无机盐
C.含磷、钙、锌的无机盐
D.含铁、锌、磷的无机盐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 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重量。
根尖的结构图
D 成熟区
内外层细胞形态差异大,
外侧细胞突出形成根毛 吸水
细胞生长迅速,体积 生长
C 伸长区 大
伸长
细胞体积小,核大壁
B 分生区 薄质浓,排列紧密
分裂
A 根冠
位于顶端,细胞较大, 保护
排列不够整齐
根的生长
探究主题 二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 1.芽的结构有哪些? 2.枝条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
缺钾
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 并逐渐焦枯。
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较大的是
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有些无机盐的需要量 十分微小,但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同样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 生长。
想一想 在地里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幼苗会出现烧苗现象, 甚至还会死亡?这告诉我们什么?
1.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2.描述枝条发育的过程。 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探究主题 一
幼根的生长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实验完成相关讨论题。 2.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各有什么特点? 3.幼根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 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 “绒毛”,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 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资料:有一位科学家统计了一株生长良 好的黑麦的根,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约有 1 400万条。如果一根根连接起来,全 长达600千米。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 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精确计算表 明:这株黑麦所有的根的总面积是茎和 叶总面积的130倍。 你能说出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 意义吗?
1.取两粒菜豆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其萌发, 等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切去其中一株的根尖。几天 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另一株的幼根 却生长得很快,这是由于根尖中( D ) A.根冠和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成熟区细胞分化的缘故 C.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不断生长的缘故 D.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缘故
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
生长状况
土壤浸出液中培
养的玉米幼苗比
蒸馏水中培养的
玉米幼苗生长得
好,因为土壤浸
出液中含有多种
无机盐。
正常的玉米植株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生长旺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 黄,枯黄部分呈“v”字型,最后呈焦灼状而死亡。
缺 氮
缺磷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 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并且缺磷还会使花丝抽 出速度慢,造成雌花、 雄花不育。
2.某人在做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测 量的数据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 D ) A.幼根的生长情况不一样 B.记录时间的间隔不一致 C.培养的条件不同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芽能够发育成枝条与下列哪种组织有关( B )
A.保护组织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有( A )
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芽
植株的芽的分类 顶芽 着生在主干顶端或侧枝顶 端的芽 侧芽 着生在主干侧面或侧枝侧 面的芽
杨树的顶芽和侧芽
探究主题 三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了解植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是什么? 2.缺乏时产生的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