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右束支传导阻滞

根据传导障碍的轻重程度 可分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传导延缓)
二度(部分激动不能下 传)、
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一度房室阻滞
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均可 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1s(14岁 以下儿童为0.18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
Ⅱ型:亦称莫氏Ⅱ型表现为P波规则的出现、P-R间期固定 不变、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脱漏。
凡出现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QRS波脱漏者(如4:1、5:1、 6:1等)称为高度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
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而引起房 室脱节、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分别由各自的起搏点 控制。
一般说来,阻滞程度越高,心肌损害越重。它的 预后取决于病因、心功能状态、阻滞部位、持续 时间等因素,其中阻滞部位尤为重要。一度或二 度Ⅰ型房室阻滞的阻滞部位多在房室束分叉以上、 程度轻、多可恢复;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滞的 阻滞部位大多在房室束分叉以下,予后较差。
任务20—识别各种心律失常 心电图(二)
资讯:学生自学心电图的相关知识 决策:指导学生学习
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 实施:学生独立识别心电图 检查:心电图诊断是否正确
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你认识这幅图吗?
房室传导阻滞
定义:是指由于房室传导 系统某个部位(有时两个 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异常 延长、激动自心房向心室 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传导速 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 动不能下传的现象。
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时间超过0.12s。 (2)QRS波群形态改变:
心电图显示碎裂QRS波,有问题吗[004]
![心电图显示碎裂QRS波,有问题吗[004]](https://img.taocdn.com/s3/m/58bfcb5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9.png)
心电图显示碎裂QRS波,有问题吗[004]心电图显示碎裂QRS波,有问题吗碎裂QRS波是指心电图上QRS波在形态或幅度上出现了不连续或断裂的现象。
它可能是某些心脏疾病的表现,但也可能是正常现象。
如果碎裂QRS波伴随着心电图上其他异常,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可能会提示存在心脏病变。
治疗方法需要针对患病原因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一、碎裂QRS波的原因1.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阻滞(RBBB)和左束支阻滞(LBBB)是最常见的导致QRS波碎裂的原因。
2.顺序分支传导时延:顺序分支传导时延(QRS时延)是指心脏起搏信号经过心室内传导系统时间延长,使QRS波的宽度增加,形成碎裂的QRS波形。
3.肌肉疾病:如肌病、肌营养不良、多系统萎缩等。
4.冠心病:特别是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左束支传导延迟或阻滞时。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心肌制动剂等可以引起QRS波的变化。
二、治疗方法1.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碎裂QRS波的关键是要确定其潜在的病因。
如果碎裂QRS波是由某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病变等,则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康复训练:对于因肌肉疾病引起的碎裂QRS波,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并可能需要使用外部心脏起搏器。
3.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是碎裂QRS波的潜在原因,则需要针对具体药物进行调整以消除QRS波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1.注意遵医嘱用药:如果诊断出是药物引起的碎裂QRS波,则需要注意遵从医生的建议来调整药物。
2.定期复查心电图:对于有QRS波碎裂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QRS波的变化情况。
3.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适度饮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能够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4.保持心情稳定:心情稳定也是心脏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精神压力。
总之,QRS波碎裂是心电图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法。
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一. 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 0~250次/分,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左束支传导阻滞(束支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病因】(一)发病原因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男女之比约为2∶1。
发病年龄为3个月~83岁,平均年龄为(56.7±3.2)岁。
据国内报告三组137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病因,冠心病占45.3%,高血压病占19.7%,心肌病占8.7%,心肌炎占3.6%,肺心病占5.2%,风心病占5.8%,先天性心脏病占0.7%,主动脉病变(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占1.5%,其他(如白塞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炎等)占9.4%。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有心脏扩大者占72.5%,伴左心室扩大者占41.9%,左右心室均扩大者占2.6%,心房扩大者占8.1%:伴有心力衰竭者占51.6%,心脏扩大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占20.9%。
其他病因尚有Lev病、Lengere病、心脏创伤、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高血钾和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大剂量利多卡因等的毒性作用。
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室肥厚缺血、左心室扩张牵拉使左束支损伤或断裂可导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意义相似,只是病变较轻,左束支受损较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远较并发其他分支阻滞为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仅为0.9%,较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束支阻滞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也仅占9.5%。
左束支阻滞几乎全部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者(而大多在心肌梗死前已经存在),但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较右束支阻滞少。
(二)发病机制左束支的主干很短,两组纤维从希氏束一经分出后即在左侧室间隔内膜下呈扇面形展开,到达左心室各部内膜下分为浦肯野纤维,所以左束支发生阻滞常提示受损范围较广。
这是由于左束支粗短、分支早,其主干前部及后部分别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后降支的供血,受损机会较少,病变比较广泛时才能使其全部受损。
rbbb临床鉴别标准

RBBB,即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其临床鉴别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电图特征:RBBB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包括V1至V3导联出现qR、Rs或rS型波,QRS波群时限≥0.12秒,I、aVL导联呈rS型,aVR导
联呈QR型,S波在V1导联深而宽,V5、V6导联S波宽大。
2.病因鉴别:RBBB可能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
等。
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
3.症状鉴别:RBBB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乏力等,但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鉴别。
4.其他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RBBB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心电图的一种表现。
因此,在诊断RBBB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图表现等多个方面,以确定其病因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10例心电图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10例心电图分析李媛媛【摘要】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同侧或异侧完全性束支阻滞(BBB)的心电图特征、形成机制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0例WPW伴BBB心电图的PR间期、PJ间期及QRS波群形态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A型WPW合并RBBB5例,PJ间期>0.27 s,其中3例为体检中发现;B型WPW合并LBBB3例,其中2例PJ间期<0.27 s,1例PJ间期>0.27 s,为体检中发现;间歇性A型WPW合并LBBB 1例PJ 间期<0.27 s;间歇性B型WPW合并RBBB 1例PJ间期<0.27 s.结论预激旁道位于BBB异侧时,PJ间期>0.27 s,肯定同时有束支传导阻滞;PJ间期<0.27 s时,不能排除也不能肯定是否有BBB,此种情况与预激旁道位于BBB同侧的确诊都需依据无预激旁路下传时的ECG.【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3(031)001【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QRS波群形态;PJ间期【作者】李媛媛【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电图室,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R541.76预激综合征(WPW)是一种以异常房室传导途径(房室旁路)为病理基础,以异常心电生理表现和(或)易并发多种快速型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2条通道的并存,提供了折返的途径,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折返激动,导致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快速型的心律失常[1]。
完全性束支阻滞(BBB)指一侧心室肌传导时间较对侧延迟0.04~0.05 s以上,延迟侧心肌由对侧激动通过室间隔心肌来兴奋产生宽大的超过0.12 s的QRS波群[2]。
本文对10例WPW合并BBB心电图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院心电图室近年来接诊的10例WPW伴BBB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为33.4岁。
心电图诊断8[1]
![心电图诊断8[1]](https://img.taocdn.com/s3/m/6b3e660cf12d2af90242e6c6.png)
(2)QRS波在II、III、aVF导 QRS波在II、III、aVF导 波在II 联呈rS 联呈rS型,SIII>SII,I、aVL rS型 SIII>SII, 导联呈qR 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大 qR型 aVL导联的 导联的R 于I导联的R波;(3)QRS时限 导联的R ;(3 QRS时限 无明显增宽。 无明显增宽。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表现:
(1)QRS时限≥0.12s; QRS时限 0.12s; 时限≥
(2)I、V5、V6导联q波减小或 V5、V6导联 导联q 消失,V1,2导联常呈QS形 导联常呈QS 消失,V1,2导联常呈QS形,或 有一极小r 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波) 主波( 增宽,顶峰粗纯或有切迹,后 增宽,顶峰粗纯或有切迹, 支较前支为迟缓, V5,6导联 支较前支为迟缓,I、V5,6导联 常无S 常无S波,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 左偏趋势; 左偏趋势;
(3)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 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 导联ST段轻度压低 T波倒置。 波倒置。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 左束支粗而短, 脉分支供血, 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 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 如有发生, 变所致。 变所致。
(3)ST-T方向与QRS主波方 ST- 方向与QRS QRS主波方 向相反。 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其心电图特点是: 其心电图特点是: (1)心电轴 明显左偏达-30° 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 90° -45°者诊断价值更大; 45°者诊断价值更大;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专家讲座

0.13s 。符合分支型室速。(男,23岁)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23页
交界性早搏: 提前出现QRS-T波群, QRS为室上性(偶伴差传), 可见其前后无P
波( 心房与心室同时除极) ,也可前后有逆行性P-波, P-波在QRS前时, P- -R
间期< 0.12s, P-波在QRS后R- P- < 0.16s ,代偿间歇多完全。
第13页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 1传导: 本图见两阵频率为205次/分连续P`波,每 2个P`波有1个下传心室,即呈2: 1下传。前1个P`波因为落在T波顶 峰之前(前1心动周期绝对不应期上),故不能下传。(此图房性P波 在III导联清楚)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14页
短阵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II长条统计心
房性早搏: 提前 出现P`-QRS波 群,P`波与窦性 P波不一样,P`R大于0.12s, QRS为室上性, 偶见宽大畸形 (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 对时间+代偿间 歇<2P-P)。本 图可见2个提前 P`-QRS-T波群, 前一个QRS为室 上性,后一个宽 大畸形(伴室内 差异传导)。提 前出现P`波为主 要判别点。
第6页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P-P显著不整, P-R间期大于0.12s, P-P短时P波
稍高, P-P长时P波稍矮小, 同导联P波仅有电压差异, P波极性未发生
显著改变。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7页
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P-P不整, P-R大于0.12s, III导联 P波由正
向逐步转到正负向, aVL导联由负正双向转为正向, P波极性发生了
2、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3.逆钟向转位。 (大于交界 性自主心率时称加速性交界 性自主心律或加速性交界性 逸搏心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QRS波群的时限≧0.12秒;
②QRS波群的形态的改变:V5导联呈宽大、平顶或有切迹的R波。
凡是在v5或v6导联R波之前出现q波,则应排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V1、V2呈宽大、较深的S波,呈现QS或rS波。
(Ⅱ、Ⅲ、aVF与V1相似)。
④继发ST—T波改变,凡QRS波群向上的导联(如Ⅰ、aVL、V5等)ST段下降,T波倒置。
在QRS波群主波向下的导联(如Ⅱ、aVR、V1等)ST段抬高、T波直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QRS波群时间≥0.12s;②V1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③V1导联R峰时间>0.05s;④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