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节日:凉山彝族年(中国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凉山彝历新年2023年几月几号

凉山彝历新年2023年几月几号

凉山彝历新年2023年几月几号凉山彝历新年2023年几月几号彝族年2023年11月20日至26日。

彝族年是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

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

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

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具有代表性,富有特色。

20XX年5月23日,彝族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库史木萨,孜莫格尼就是新年到了,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彝族地区,一般在农历十月左右过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史"即新,意思是新年。

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具有代表性,富有特色。

彝族年的形式彝族年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是一年中最喜气,最令人向往的节日。

彝族年有很多传统的规矩,主要有:过年前一个月,就准备好一坛荞麦甘酒。

过年前三天,各户人家都要劈够过年三天烧的柴禾,备够吃的米面、盐巴、豆花等。

在过年前一天上午,每户人家把屋内外、院子周围打扫干净,以表示除旧迎新。

同时,每家在门口前放一堆柴禾,以便过年时点火薰烟。

这是象征迎接祖先回来过年。

大年三十天刚破晓,各家各户在简易坑灶内点燃篝火,烧着烫猪水等待杀年猪的小伙们到来。

杀年猪时要分长幼,先从长辈和年长人家的猪杀起。

杀猪的人到来时,主人家向他们敬上“杀猪酒”,彝语叫“乌色志”,彝族人民最爱看年猪的心、胆、胰腺、尿泡等脏腑。

心代替来年的气候,捏起质地硬者说明来年天旱,质地软说明来年无涝,胆和胰腺代替来年主人的吉兆,胆液不多也不少和胰腺体无迹象是表示来年主人家吉祥如意,反之就有不吉祥的事。

2022凉山彝族年是什么时候

2022凉山彝族年是什么时候

2022凉山彝族年是什么(shén me)时候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qìnghè)性节日。

“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

彝族年为3天。

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2022凉山彝族年放假时间(shíjiān):11月20日至26日放假调休,共7天。

11月18日(星期六)、11月19日(星期日)上班。

【彝族(Yízú)年来历】彝族年,凉山彝语叫“库史〞即“过年〞。

“年〞彝语把它叫做“库〞,其义为:转、回、回转、回归、循环。

彝族时空(shí kōnɡ)观念中一般把最北的端点为起始点,太阳冬天日落点南移到最南端后,不再南移,在此停留几天后又往北移。

此端点称之为“布古〞,意为“太阳转回点〞。

然后到夏季时太阳落点又移到最北的端点,就不再北移而回归南移,此端点称之为“布久〞,意为“太阳回归点〞。

此后日渐南移,到最南的端点。

从最北的端点到最南的端点一个往返周期就是一年。

这一时间就在冬至--------夏至-------冬至的前后。

彝族年就一般在冬至“布久〞的这个时候过。

彝历年,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彝语叫“枯识〞。

在农历10月,公历11月内举行。

彝族聚居的村寨,从农历10月16日开场择吉日过彝历年到30日完。

由于各地择吉日的差异,公历时间有的在上旬,有的在中旬,有的在下旬。

各村寨过3天彝历年。

所以有着彝历年过一个月的诠释。

彝历年带有庆贺当年、祭祀祖先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兴隆,万事如意之意思。

为什么在农历十月过年?相传有两种原因,一是彝族历史上有十个月为一年的历算。

按这历法计算,十月份为年终岁首,正当过年,故习惯上又称“过十月年〞。

二是因这个时候,彝族地区庄稼收割完了,五谷丰收了,农事空闲,正宜过年。

彝族新年风俗

彝族新年风俗

彝族新年风俗彝族年是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

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

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

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具有代表性,富有特色。

历史渊源有关彝族年的来历,各彝区也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很久以前,有个叫俄布科散的彝族小伙子,很尊重孝敬母亲,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终年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为了让母亲快乐起来,他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都无济于事。

一年秋收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敬奉祖灵,邀请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们串门聚会,大伙儿在锅庄旁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俄布科散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秋收结束后,他都会举办同样的活动。

彝族年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彝族人追思先祖、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

彝族年节的周期是三天,但是在正式过年前,就开始了敬祭祖灵和敬请祖先回家过年的仪式。

这个仪式叫“九龙几”,由于音译异写的差别,有的异写为“觉龙几”“炯洛基”“觉洛基”等,有人意译为“换年祭”或“迎祖仪式”。

作为正式过年的前一天举行的迎祖仪式“九龙几”,由男性家长主持,参加者为家中全体成员,一般在傍晚举行。

其核心内容是迎接祖先与儿孙团聚,表达子孙的孝敬,并祈求祖先赐福,共同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彝年节。

彝族民众信奉万物有灵,家家供奉祖先灵牌“玛都”。

届时,家家户户掸尘除秽,穿上新装,相聚于火塘边,由主持者手捧鸡肉、猪肉和酒等祭品面向“玛都”念诵祭辞,然后将祭品敬献祖灵。

献祭品的内容在各地、各家有所不同,有杀猪祭的,有杀鸡祭献的,也有用豆腐、腊猪肉等祭祀的。

彝族认为,祖上多代为工匠、英雄、毕摩的,他们会变成护佑神福佑于人。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

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

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民族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三天。

彝族有什么节日

彝族有什么节日

彝族有什么节日彝族有什么节日彝族,源于汉史记载的“西南夷”,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中国登记了800多万人,越、老、缅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彝族有什么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火把节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彝族年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

彝族年为3天。

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3、赛装节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

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4、密枝节密枝节也叫“祭密枝”。

彝族民间传统节日。

密枝节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特别是石林的彝族人的重要祭祀性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

节日前一天,民间祭祀神职人员要把密林中的祭祀场地打扫干净,在神树下布置好神坛和神门。

节日的第一天,天刚亮,祭祀人员在总管见集中,然后相司扛一根竹竿在前面领路,毕摩摇着神铃跟在其后,大队人员携带家什、食物,赶着牲畜走在最后。

进入密林中的祭祀场地后,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杀牲,有的烧火做饭……饭前举行祭神仪式,祭祀以村寨为单位,人们跪在神坛前,由毕摩念经祈求神灵保佑寨子里的人平安。

祭拜神灵后,人们要吃祭饭。

下午,在林中摔跤娱神。

晚饭后,与神灵道别而归。

在七天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不下地干活,男子可以上山打猎,妇女在家做针线活。

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年吃彝族美食

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年吃彝族美食

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年吃彝族美食
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年吃彝族美食每年农历10月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诺苏库斯”。

“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这是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也是彝族一年中最喜气的节日。

今年的彝族年是11月20日至26日。

彝族年被称为嘴巴上的节日,是彝族同胞在一年收获后庆贺丰收的狂欢日,以美食来庆祝是最恰当,也最热情的庆祝方式。

在传统的彝族村寨里,寨里人这时爱吃“团圆饭”,从这家吃到那家,又从那家耍到这家,来来往往,欢欢乐乐,要是外民族人路过寨边,将被拉住吃够喝足酒醉饭饱后,实在挽留不住才让上路。

彝族年来临时,大家都只管尽情地玩,尽情地喝,尽情地唱。

对于传统的彝家人来说,除了要提前准备好足够喝的美酒,自然也少不了各具特色的美食。

彝族过年一般都要杀过年猪,按照彝家的食俗规矩,猪头要分成两半腌好,一半是留着主人家自己吃或招待客人,另一半过年后的几天内,算好吉日由女婿送给自己的岳父母。

其他部位的猪肉除过年吃外,一般都将腌成腊肉慢慢吃。

彝族民族传统节日

彝族民族传统节日

彝族民族传统节日“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的地区有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

那么您知道彝族人都会过哪些传统节日吗,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彝族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彝族民族传统节日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火把节是云南省弥勒县西山一带彝族阿细人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

节日头一天,远近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到指定的摔跤场上参加或者观看小伙们的摔跤比赛和姑娘们的“跳月”,“跳月”是一种随着音乐节拍跑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的集体舞,同时还要拍手和原地跳转。

第二天晚上,手举火把的年轻小伙组成的火龙和姑娘们组成的火龙,分别从村子的不同方向游到“公房”门口的广场上,然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老年人则点燃火把在房子里面绕来绕去,以示驱魔除灾。

据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金沙江边的彝族人被洱海的一个奴隶主抢去充当奴隶。

他们被强迫在洱海边修建一座高塔。

奴隶们在阿真的带领下,利用巧计在黑夜杀死了那个奴隶主,并救出了其他奴隶。

天亮了,奴隶们聚集在洱海边,弹着三弦、吹起竹笛,尽情耿唱、舞蹈,直到太阳落山。

这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彝族各村寨杀猪宰牛纪念这次胜利。

慢慢地,就把六月二十四日定成节日。

又因火把在那次起义中起了关键作用,人们又在二十五日的晚上,举着火把游行。

后来,人们决定将两天的活动合并为一,因此这个节日也叫做“火把节”。

云南省迪庆一带彝族也有过火把节的习俗,时间在六月二十四日,节期二天。

节日第一天早晨,家家户户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

姑娘妇女们烧火宰鸡,炒制燕麦麻子泡。

小伙子则上山打猎。

下午太阳偏西时,全家人站在羊圈门口迎接上山数月以来的羊群,并清点羊数,家长还把炒熟的燕麦麻子泡撒向羊群,祝愿羊儿繁衍发展。

二十五日,是剪羊毛的日子,清早起来,人们就把烤荞饼、炒燕麦麻户泡花、剪刀、指套等准备好。

剪羊毛以家族为伙。

先将煮熟的羊肩胛肉块放在荞饼上,给牧羊人吃,并向他敬酒,请他剪第一刀。

关于彝族的风俗

关于彝族的风俗

关于彝族的风俗
(1)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端庄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

国内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一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中下旬选吉日过春节。

(2)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是每一年公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经历三天。

节日期限内,大伙儿穿着盛装,集中在村子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演唱、民族舞蹈、赛马会、斗狗、斗羊、跌倒、选秀节目等,主题活动的內容各种各样,热闹非凡。

⒉婚恋:彝族婚后生活的特性是同祖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

这一特性在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具体表现得更加显出,国民大革命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

严禁家支内婚,同宗、同宗联婚看作乱伦,违者惩治死刑。

严格执行等级内婚,剥削阶级的兹莫和诺合与被统治阶级的曲诺、啊娇、呷西正中间,禁止联婚,婚内出轨关系也在严禁之列,违者均要处死。

3.丧葬:绝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四川大凉山彝族实行遗体火化,葬后,就地基坑开挖、石盖严,或将骨灰放进袋,用马驮藏于岩穴。

此后,要为死者举行“安灵”庆典,用一寸左右的竹子,项目外包白羊绒,缠道德底线,放入长五寸、挖有槽的棍子内,再用麻皮缠,削尖木棍两侧,挂在一
块竹篾笆上,灵牌便制作了,彝语称作“马都”。

“马都”置放屋子里梁下上面祖先牌位上。

祖先牌位是家中最高尚的地域,不可以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节日:凉山彝族年(中国传统节日)
彝族年彝语叫做“库施”,这是根据彝族的太阳历,一年为十个月来确定的,故有称这为“十月年”的。

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一个家族或一个村寨范围,经过选择节日确定。

彝族年习惯上是三天。

第一天凌晨,全家一大早清洗房屋,清洗用品。

在屋侧烧起火堆,袅袅青烟就是请祖先回家来与子孙后代相聚的信号民。

有的还让孩子们在门外喊:“阿普(祖父)回来呀!阿玛(祖母)回来!......”天亮以后,寨子里的小伙子们便聚在一起,分别给各户杀年猪。

杀不起猪的,全村多数人家都要送猪肉,以示关心和团结。

杀年猪时,以猪死得快、血流得多为喜。

主人家的长者还要给杀猪匠倒上一杯“杀猪酒“致谢。

晚间,各家则把猪头、酒等祭品献在内室的祭台上。

年节期间,全村人在晚上还要挑锅庄舞守岁,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跳舞、唱歌,炉火不熄,灯火不灭。

第二天,孩童们则到郊外野炊,彝语叫“窝系拉古格“的祝平安的活动,
然后尽情的游玩。

第三天是新年结束的日子,家家户户重新把头两天献上的祭品煮熟,在鸡鸣前恭恭敬敬地举性仪是送祖先,送行的人们还不停地祈祷:“但愿这一年祖先再回来同我们一起过年。

从这天起,已出嫁的姑娘们,穿上簇新的民族盛装,背着酒、肉、熟鸡蛋、香肠、炒面等礼品,同丈夫、子女一起专程回娘家看望父母,走亲访友,直到此后五六天,彝家的年节才算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