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典籍外译补充材料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外译何以“走出去”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外译何以“走出去”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外译何以“走出去”作者:王学强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09期【摘要】将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为外文版本并推动其面向世界各国发行,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需要。

中华文化典籍浩若烟海,内涵丰富,在外译传播中需要健全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市场化的对外出版机制、建设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精品体系。

【关键词】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而未曾遭遇中断的国家。

中华文化文脉绵长主要得益于大量文化典籍的传世。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华文化的文脉流传及其精神内涵的缔造所形成的大量古代文献,从广义上看都属于中华文化典籍,如《中华文化典籍指要》一书便收录了先秦至晚清(1840年期间)多达1024部中华文化典籍,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哲学和科学五个方面。

当然从不同的标准出发,中华文化典籍的数量不尽相同,但中华文化典籍用浩若烟海来形容实不为过,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按现代学科来划分也非常宽广,正因如此,人们常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华文化。

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都显著增强。

在此背景下,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正在成为出版业中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

实际上,自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开启,中华文化典籍中诸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先秦经典、“四大名著”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和一些中医典籍便被陆续翻译和传播到世界各地,尤以英译本、法译本和日译本为多。

但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文化经典的外译传播主要由外国学者来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内学者为主体的格局,且翻译作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甚至一部经典被翻译成十几种乃至二十几种语言的现象也已出现,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籍外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摘要:1.典籍外译的重要性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价值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外译情况4.对外传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意义5.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对策建议正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在国际间的地位日益重要。

典籍外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外译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外译情况展开讨论,分析其对外传播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首先,典籍外译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智慧。

通过外译,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其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故事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道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它们既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

通过对这些寓言故事的翻译,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现阶段,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外译情况尚不理想。

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并没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国际间的传播。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大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外译工作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专业翻译人才,提高翻译质量。

对外传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间的地位,还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文化产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对外译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翻译计划。

其次,提高翻译质量,注重对原文的忠实传达。

此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渠道推广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籍外译是指将中国的古典文献、典籍、文化经典等翻译成外国语言,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和传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古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使得中国的文化与智慧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诗词、经史、哲学、艺术、医学、农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

这些古籍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展示了中国人民多元而博大的精神世界。

通过将这些文化遗产翻译成外语,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古籍外译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翻译人员的专业培养和素质提升,提高对中国古籍的理解和翻译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外传播与推广古籍翻译成果的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古籍的翻译成果,增强古籍外译的影响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翻译成果的前沿性与创新性,挖掘更多有价值且具有代表性的古籍进行翻译。

总之,中国古籍外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翻译工作的力度和质量,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和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古籍外译的推动下,中国文化将更好地融入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展开和主题论述。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这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在概述中,会简要介绍中国古籍外译的背景和现状,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而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在引言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的简要描述。

最后,目的部分会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论述中国古籍外译的主要内容和提出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来探讨和分析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022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中国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中国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1引言翻译,对于提升跨文化传播的广度及深度均有重要影响。

随着海外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增强,学习汉学热潮再度兴起。

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从官方至民间,人们普遍希望通过译介中华经典的方式来实现。

如何做好相关译介,用外语发声,表达价值诉求,减少他国误读,是当今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在学术界、传播界及海外文化圈享有盛誉,是“中华文化典籍传播”的标志。

本文通过调查《论语》不同英译本在谷歌学术引擎的受关注情况,结合亚马逊图书网上的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被学界认可、受关注度较高的两个译本的翻译情况进行剖析,探析其翻译特点、策略,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中国文化典籍英译问题研究中国文化典籍的译介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在翻译中,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仍是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众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王妍(2019)认为,由于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合理的翻译使得中国文化不能很好地走向国际舞台。

祝东江(2018)认为,中国文化需要通过翻译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广泛的理解与接受,然而各类对外翻译中,硬译、乱译及“奇葩”翻译层出不穷。

在译本的认同性及翻译策略上,谢天振指出:西方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忠实译本并未完全理解。

在译介中国文学时常用归化、删节,故译者应更新翻译观念,不能贪大、贪全,应更多地进行节译和改写。

胡安江(2010)认为:真正具有价值的翻译需要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共同努力,尽量采用归化策略。

许钧(2014)认为:对外译介是将中华民族最核心、最精华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通过目的语国家受众较易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方式逐步推介。

译者需加强史料搜集梳理,以正确的文化史观,准确翻译中国文化作品。

3《论语》翻译出版及代表性版本情况3.1《论语》翻译出版史《论语》外译,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末期,先后有众多西方传教士、汉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海内外华人学者等对《论语》进作者简介:邓凯月,翻译硕士在读。

中国典籍外译(DOC)

中国典籍外译(DOC)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

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

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

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part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n contrast to Yang's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Huo’s are more inclined to domestication. Although the translators follow different guiding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 they convey the same miss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nly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ly expressing the deep cultural information, can the task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be accomplished.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works.关键词:《红楼梦》直译音译Keywords: A story of the stone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ng一、前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凝聚了中国文化,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红楼梦》的翻译至关重要。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摘要: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典籍俄译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背景下,典籍外译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术语是典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领域的核心知识,术语翻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整个文本的理解。

因此,对于典籍文献的术语翻译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术语翻译;典籍外译;文化传播;红楼梦;一、引言:典籍俄译是将古汉语写成的中国典籍译为俄语。

典籍俄译自18世纪始,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典籍俄译仍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薄弱环节。

在众多典籍翻译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名著经典。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非常重视,开展了“中华大书库”,“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项目。

翻译文学作品难,那么翻译中国文化典籍作品由于语言和时空的差距,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对于典籍文献的术语翻译研究尤为重要。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红楼梦》中饱含了大量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

由于《红楼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庞杂、语言千变万化,并蕴藏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存在着大量待译者解码的文化符号翻译问题。

因此,对《红楼梦》中术语翻译的总结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华文化思想精髓集中在典籍著作中,典籍外译对中国“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

1715年,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由此俄国汉学界开始关注中国典籍。

这一时期涌现了如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等一批汉学家。

目前术语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术语翻译标准和原则;术语翻译方法论。

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代表有苟丽梅(2010)以大量的科技术语为依据,提出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郑述谱(2012)根据术语属性提出了“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连缀法”等四种准则;杨先明(2014)将术语误译分为语形误译和语义误译,提出可以运用消除策略来减少误译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ese HistoryI. A Chronological Table of Chinese HistoryII.A Summary of Chinese HistoryThe ancient periodthe descendents of Yan and HuangMiddle KingdomYao and Shun passed the throne to the worthy and capable Owang and Nuyingtear bambooYu, the Great, conquered the floodHua Xia nationalityKing ZhouKing WenKing Wueight trigramsthe old Master Jiangcontention of on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Confucius Mencius Lao Zi Zhuang Zi Mo Zi Han Fei Zi legalistsseismographEmperor Wudi of Han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ilk RoaddiameterGrand CanalRecords of the Western Travelsthe Monkey Kingcompass/south-pointing needleDreams Pool EssaysKublui KhanSnow in MidsummerThe Western ChamberModern Period Taiping RevolutionYihetuan MovementThe Revolution of 1911Heavenly Kingdom of Great PeaceIII. Historical Classics Book of HistoryA book of ancient timesSpring and Autumn AnnalsZuo ZhuanDuke Yin of Lu(duke, marquis, earl/count, viscount, baron)Duke Ai of LuHistorical Records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12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Emperors10 Pedigree Charts30 Aristocratic Families70 Collected Biographies“the swan song of historians and the blank Li Sao”Book of Han(Histories on the Han Dynasty, Chronicles of the Han Dynasty, Han Documents)Emperor Gaozu of HanCharts of OfficialsThe Political Program of Zhen GuanEmperor Xuanzong of the Tang DynastyEmperor Taizong of TangComprehensive Mirrors for Aid in Government(History as Mirror for Government)the 6th year of Xiande of Emperor Shizong of the Posterior Zhou DynastyPhilosophy and ReligionI.Confucianism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The Great LearningThe MeanAnalectsMenciusBook of ChangeBook of HistoryBook of OdesBook of RitesSpring and Autumn AnnalsThe ethical thought of Confucius can be summed up as the following five cardinal virtues:1.ren, the will to show benevolence to others (the root)2.yi, righteousness by justice (the trunk)3.li, moral ways of conduct (the branches)4.zhi, wisdom (the flower)5.xin, faithfulness(the fruit)Great and Revered TeacherA teacher for all generationsWhat is our national spirit and national character?It can be summed up in eight words: loyalty and piety, affection and love, faithfulness and righteousness, peace and harmonyDr. Sun YatsenSelected Readings from AnalectConfucius said, “Isn’t it a pleasure to learn and then review what you’ve learned from time to time? Isn’t it a joy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 Isn’t he a man of virtue, who doesn’t not feel annoyed when others do not understand him?”Confucius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was firmly established; at forty, I had no more puzzles; at fifty I could understand Heaven’s will; at sixty my ears were attuned;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my heart’s desires without transgressing what was right. ”Confucius said,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ur lost; 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Confucius said, “When travelling in company of two other people, I could find my teachers. I would learn from their good points and guard against their bad ones.”Confucius said, “A man of virtue is open minded and always at ease; a man of meanness is full of distress at all times.”Confucius said, “You may be able to carry off the commander from a whole army, but you cannot take away the will of a common folk.”Confucius said,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of class”The philosophies of Kong Zi and Meng Zi“the people rank the highest, the land and grain come next, and the ruler counts the least.“Appetites for food and sex are human nature.”Mother MengII.TaoismThe Taoism philosophy may be summed up in two points: Wuwei and De “simply moves with things”Dao De Jing“The highest good is like water.”“Things turn to their opposite when they reach the extreme.”“Good fortune lieth within bad, bad fortune lurketh within good.”“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The God of WealthThe God of the DoorMarshal ZhaoThe philosophy of Lao Zi and Zhuang ZiWise Sayings by Lao ZiHe who knows is cleaver;He who knows himself has insight.A tree as big as a man’s embrace springs from a tiny sprout.A tower nine stories high begins with a heap of earth.A journey of a thousand li starts from where you stand.Man follows the ways of the earth,The earth follows the way of heaven,Heaven follows the way of Tao.Tao follows its own way.To know when you have enough is to be immune from disgrace. To know when to stop is to be preserved from perils.Only thus can you endure long.He who knows does not speak.He who speaks does not know.Ruling a big kingdom is like cooking a small fish.III.BuddhismSakyamuniBuddhaBuddhist grottoes: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Longmen Grottoes of LuoyangYunkang Grottoes of DatongFamous temples:Shao Lin Temple in Henan ProvinceCi’en Temple in Xi’anHuayuan Temple and Yonghe Lamasery in Beijing Lingyin Temple in HangzhouFamous monks:Xuan Zang Jian ZhenThe Buddhist doctrines:The world is impermanent and will eventually be destroyed;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unreal;The ultimate aim of a person’s life is eternal tranquility. Four noble Truths:(四圣谛:苦,集,灭,道)Life is inevitably full of sorrow; sorrow is due to craving; sorrow can only be stopped by the stopping of craving; this can only be done by a course of a carefully disciplined and moral life, a life of concentration and meditation led by the Buddhist monks.IV.Moism and LegalismUniversal loveShang Yang ReformV.Yi Jing (Book of Change)Yin and YangYang-yao (male /positive principle)Yin-yao (female /negative principle)Yin-yang symbol (Creation)Qian: heavenKun: earthSun: windKan: waterGen: mountainZhen:thunderLi: fireTui:Lak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