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腕掌关节炎

第一腕掌关节炎
第一腕掌关节炎

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间韧带重建

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

赵建勇阚世廉宿晓雷张远林张植生刘振利陈广先

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手外科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院手外科

【摘要】目的评价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cheker技术,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基底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等手术步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6例,按手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握力(Grip strength),捏力(Key-pinch),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及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 Score)以及随访12月时前后位X光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前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 AS)平均分值为7/1.6;握力平均值11/22kg; Key-pinch捏力1.8/3.4kg; Kapandji Score 6/8.7; 12月时前后位X光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平均值8.8mm。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最为突出,握力及捏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最大程度的接近了该部位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结构,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键词】成形术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动力悬吊

Treatment of the first trapeziometacarpal osteoarthritis with dynamic suspension-sling arthroplasty and intermetacarp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ZHAO Jian-yon g KAN Shi-lian ﹡XIU Xiao-lei ZHANG Yuan-lin ZHANG Zhi-sheng LIU Zhen-li CHEN Guang-xian

﹡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ianjin Hospital, Tianjin,300211, China; 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Cangzhou Hospital of TCM and WM, Cangzhou,061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Jian-yon g, Email:zhaojyvip@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85179.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the new dynamic suspention sling arthroplasty of the 1ST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stabilizes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trapezium in patients who have suffered the 1st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osteoarthritis, Methods By adopting Scheker’s new techniques, 6 cases have received treatments of the removal of the trapezium ,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metacarpal ligment with half of flexor carpi radial (FCR) and wrapping around its intact half to form an pinecon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dorsal subluxation and proximal migration of the thumb metacarpal. Evaluation indexs involve grip strength, key-pinch strength,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 and Kapandji Score for pre and

post surgery. Results Follow-up was an average of15 months. After surgeriy, pain decreased from 7 to1.6; grip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11 to 22kg; key pinch increased from 1.8 to 3.3kg; Kapandji Scores increased from 6 to 8.7(averages) The average space between is 8.8mm by A-P view X-ray.

Conclusion Dynamic suspention sling arthroplasty of the 1st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stabilizes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trapezium. It achieves the greatest degree of close to the site ligament anatom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play a effective role for treating this kind of disease..

【Key words】Arthroplasty ;Trapeziometacarpal ;Osteoarthritis Dynamic suspention sling

自2009年10月,我们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等手术步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6例,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女性,年龄46~63岁,平均54岁。左手2例,右手4例。病程6~24个月,均为单手发病,临床表现为第一腕掌关节背侧肿胀,畸形,触痛明显,握力及捏力(Key-pinch)下降。本组X光片均表现为退变性第一腕掌骨性关节炎,Eaton-Littler 放射学分型【1】Ⅱ期2例,Ⅲ期4例。6例患者第二腕掌关节X光片表现正常。

二、手术方法

无菌标记笔标记手术切口位置及勾勒出重要结构体表投影,驱血带驱血应用上臂气囊止血带。

以鼻烟窝为中心做尖端指向第一腕掌关节桡侧的直角V形切口(图1),保护两条桡浅神经支,于拇长短伸肌腱间分离进入第一腕掌关节背侧,双极电凝处理关节囊表面微小血管,纵行切开背侧关节囊,从大多角骨及第一掌骨基底分离关节囊及附着韧带,观察及评价第一腕掌关节双侧软骨面退变情况及舟骨大多角骨关节面情况,一般来说,关节退变仅局限于腕掌关节是本术式的最佳适应证。

用牙科小咬骨钳咬碎大多角骨后彻底取出碎块,以避免在企图完整切除大多角骨时误伤处于其掌桡侧鞘袖内的桡侧腕屈肌腱,骨块彻底清除后可清晰看到位于鼻烟窝切口深部的桡侧腕屈肌腱。牵拉分离该肌腱在舟骨结节处的附着部分,评价其完整性后保留备用。

巾钳牵拉充分暴露第一掌骨基底,开通第一骨通道:选用3.5mm钻头距第一掌骨基底关节面水平以远5mm,由背桡侧向掌尺侧平行第一掌骨基底关节面钻孔;第二通道:选用4.5mm钻头由第一掌骨基底关节面中心垂直第一通道向远端髓腔钻孔,与第一隧道沟通(图2)。

以长约25cm 0号钢丝对折成一U形袢,钢丝一端插入及穿透在第二掌骨基底附着处桡侧腕屈肌腱中间,牵出后将钢丝两端并拢对齐并弯成钩状;另取同型号钢丝长约40cm,同样对折成一U形袢,于前臂桡掌侧,约距腕掌横纹20cm处触摸桡侧腕屈肌腱腱腹交界处,做一2cm横行切口,寻找到桡侧腕屈肌腱,顺肌腱向远端稍作剥离,送入第二枚钢丝的U 形袢(图3),耐心推送至舟骨结节以远,即可在桡背侧鼻烟窝切口内看到钢丝顶端。前臂

近端切口部保留部分钢丝尾端外露。如推行中间发生钢丝折弯,可于折弯处补做一前臂小切口,以利钢丝推行至远端切口。在鼻烟窝切口内将该U形袢牵出套入第一枚钢丝预制钩内(图4),牵拉前臂钢丝尾端使第一枚钢丝U形袢同步回牵至前臂近端切口部,这一步骤利用了钢丝的锐性平均切割开桡侧腕屈肌腱。将劈裂的桡侧腕屈肌腱于腱腹交界处桡侧半切断,抽出钢丝。在鼻烟窝切口内蚊式钳挑出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此时仅余第二掌骨基底与该部分肌腱相连。

分别利用上述两枚钢丝U形袢穿过第一掌骨基底预制两条骨性隧道,将桡侧腕屈肌腱条于掌尺侧孔引入,关节面孔引出,返回一二掌骨基底间与其间外露肌腱条做袢,收紧肌腱袢,使其恰好位于一二掌骨基底间,同时也形成一个填塞物,避免掌骨基底间撞击,摆动,也加强了一二掌骨基底间横韧带强度。

此后继续牵拉肌腱条游离端,利用钢丝袢将其牵拉回关节面孔并经背桡侧孔牵出,拉紧后与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绕行拉紧,使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被动牵向原大多角骨切除后遗留的空间中央,4-0不可吸收编织肌腱线缝合固定两肌腱缠绕点一针,观察张力良好,以游离肌腱端多次缠绕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并反折后与缠绕团缝合,形成松球样填塞物,填补大多角骨切除后遗留空间(图5)。

处理完毕后,止血,冲洗残留物,缝合关节囊及皮肤。

术毕超拇指间关节前臂石膏托固定前臂背伸300,拇指外展位3周,继续更换热塑支具3周,开始功能锻炼及逐步持重。

三、评价方法

手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握力(Grip strength),捏力(Key-pinch),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评估:0表示无痛,10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 Score【2】)均以拇指指尖可触到部位评定:1.示指中节指桡侧方;2示指远节指桡侧方;3. 示指指尖;4. 中指指尖;5. 环指指尖;6.小指指尖;

7.小指远指间横纹;8.小指近指间横纹;9.小指掌指间横纹;10.远掌横纹。随访12月时前后位X光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前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 AS)平均分值为7/1.6;握力平均值11/22kg; Key-pinch捏力1.8/3.4kg; Kapandji Score 6/8.7; 12月时前后位X光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平均值8.8mm。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最为突出,握力及捏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无明显诱因致右拇指基底部肿痛,活动受限,捏物无力疼痛,于2009年12月25日入院。临床检查:一般情况好。右第一腕掌关节处肿胀,压痛阳性,拇外展对指受限。V AS分值6;握力14kg;捏力2.1kg; Kapandji Score 6; Eaton-Littler分期Ⅲ期,第二腕掌关节X光片表现正常(图6)。于2009年12月28日臂丛麻醉下行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图7~9)。术毕超拇指间关节前臂石膏托固定前臂背伸300,拇指外展位3周,继续更换热塑支具3周,开始功能锻炼及逐步持重。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V AS分值为2.4;握力16kg; Key-pinch捏力2.4kg; Kapandji Score 8; 12月时前后位X光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7mm(图10~12)。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日常家务工作自如,自觉力量稍差,无第一二掌骨基底部撞击感觉。

讨论

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确切诱发因素尚未完全明了,大致和退变,劳损,创伤有关。但其病理机制较为明确,不外乎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改变,骨赘的形成引发严重的研磨样疼痛以及明显降低的捏力。伴发而来的关节周围限制性韧带的的松弛,尤其是掌骨间横韧带完全丧失了固有的功能以导致关节失稳以及解剖上的关节桡背侧半脱位。

持续理疗在早期有可能缓解疼痛,但这一作用往往是临时的。假体置换由于受困于较早发生的假体松动以及半脱位,加上多发的假体植入诱发的滑膜炎逐渐退出主流的治疗选择【3】。这些情况促进了上述大多角骨切除,利用韧带加强或重建技术的发展,围绕这一方向来解决该类问题【4】。

从解剖角度来讲,掌骨间横韧带是唯一能够提供给第一掌骨基底支持的深层韧带,在实行第一腕掌关节成形手术中该韧带必须得以有效重建。同时由于大多角骨的切除,附着于大多角骨掌侧突斜行走向第一掌骨基底掌尺侧的掌斜韧带(Palmar oblique ligament)丧失了附着,同样需要予以重建。Burton【5】首先提出了三条重建理论:大多角骨切除缓解来自于关节表面摩擦导致的疼痛;掌斜韧带重建恢复稳定;第一二腕掌关节间组织垫片防止撞击。

围绕这一理论,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率【6,7,8,9】。Luis R Scheker【4】于2004年提出采用桡侧腕屈肌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间韧带重建遵循上述原则,提供了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体会到这一技术不但加强了第一掌骨基底的稳定性,而且强化了一二掌骨基底间横韧带,使其最大程度的接近了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结构,使拇指的负荷通过重建的掌骨间横韧带传递到第二腕掌关节,通过小多角骨向舟骨传导。其间施行的掌骨间横韧带肌腱袢较好的发挥了自身生物垫片的作用,避免了撞击的发生。

我们体会到,因为移植肌腱条抽出于桡背侧骨隧道孔,和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缠绕并将其牵张至大多角骨切除后遗留空间,客观上形成三点作用:一是在腕背伸拇指抓物时由于桡侧腕屈肌发挥协同肌动力作用牵拉第一掌骨基底外展旋前,实现掌斜韧带具有的稳定作用,体现动力悬吊的优势;二是腱条穿行围绕于整个掌骨基底,同时向掌侧牵拉掌骨基底,有效预防掌骨基底的背侧脱位,也防止其产生唧筒样抽动。三是松球状肌腱团作为充填物有效填塞大多角骨空间,防止掌骨近移。Kapandji score评分的有效提高反映了术后拇指的有效活动幅度的充分改善,也反映出拇指外展及掌屈的幅度增加。

总之,使用部分桡侧腕屈肌腱重建掌骨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第一掌骨基底及舟骨空间控制掌骨下沉等手术步骤,不但加强了第一掌骨基底的稳定性,而且强化了一二掌骨基底间横韧带,使其最大程度的接近了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结构,可以有效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

1. Eaton RG, Littler JW.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painful thumb

carpometacarpal joi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3,55:1655–1666.

2. Kapandji A. Clinical test of apposition and counter-apposition of the thumb. Ann Chir

Main, 1986, 5:67–73.

3.Brien WM, Clemett AR, Acheson RM Symptoms and patterns of osteoarthritis in the hand. New Haven survey of joint diseases. In: Proceedings of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 1968, No. 148.

4. Luis R. Scheker Michael R. Boland. Dynamic suspension-sling arthroplasty with

intermetacarp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peziometacarpal osteoarthritis。Eur J Plast Surg, 2004,27:185–193.

5. Burton RI Basal joint arthritis. Fusion, implant, 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Orthop

Clin North Am, 1986, 17:493–503.

6. Tomaino MM, Burton RI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tendon interposition

arthroplasty for the thumb carpometacarpal joint. In: Blair WF (ed) Techniques in hand surgery. Williams and Wilkins, Baltimore, 1996, 952–959.

7. Pellegrini VD Jr Osteoarthritis of the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generation. I. Anatomy and pathology of the aging joint. J Hand Surg Am, 1991a, 16:967–974.

8. 刘会仁,高顺红,高建华,等. 拇长展肌腱填充的第一腕掌关节成形术.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1,17:181-182.

9. 沈其孝,陈振兵,翁雨雄,等. 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

节炎.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0,26:71-73.

附图说明

图1以鼻烟窝为中心做尖端指向第一腕掌关节桡侧的直角V形切口。

图2掌骨基底“T”形隧道。

图3一环形钢丝从FCR腱腹移行处沿肌腱表面探至第二掌骨基底

图4另一U形袢钢丝一端插入及穿透在第二掌骨基底附着处桡侧腕屈肌腱中间,环形套住第一根钢丝极端回抽。

图5将桡侧腕屈肌腱条于掌尺侧孔引入,关节面孔引出,返回一二掌骨基底间与其间外露肌腱条做袢,使其恰好位于一二掌骨基底间;利用钢丝袢将其牵拉回关节面孔并经背桡侧孔牵出,拉紧后与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绕行拉紧,以游离肌腱端多次缠绕桡侧腕屈肌腱尺侧半并反折后与缠绕团缝合,形成松球样填塞物,填补大多角骨切除后遗留空间。

图6Eaton-Littler分期Ⅲ期,第二腕掌关节X光片表现正常

图7~9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间韧带,与剩余肌腱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

图10~11 术后拇外展及对掌情况良好。

图12 12月时前后位X光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7mm

注:图1~5 摘自Luis R. Scheker Michael R. Boland. Dynamic suspension-sling arthroplasty with intermetacarp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peziometacarpal osteoarthritis。Eur J Plast Surg, 2004,27:185–193.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7

图8

图9

8

图10 图11

图12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

三、腕关节运动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腕关节的组成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腕掌关节 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 (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 ●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 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 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 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内收:拇收肌 ●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1)拇长屈肌 ●起点:前臂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 ●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 (2)拇短屈肌 ●起点:屈肌支持带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

骨病病理知识

病理知识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3.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临床表现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腰部僵迟,腰背、大腿放射性疼,挤压痛,咳嗽痛,牵拉痛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红,肿,热,痛,僵 风湿类风湿: 一、环境因素: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类风湿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人,类风湿主要是由于外部风邪入侵所致. 二、二、性激素:研究表明,类风湿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女发病比例越为1:3. 三、内分泌因素:类风湿多发生于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症状有所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该病,因此推断类风湿的发生于内分泌因素存在关系。 四、免疫因素:有些专家认为,类风湿的产生是由于感染原侵入关节腔,刺激滑膜或者浆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就会转化为异体,再次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即类风湿因子,从而导致类风湿发生。 临床表现:

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①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②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 肩周炎 患病原因;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临床表现: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 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肩部疼痛,肌肉无力,手不能抬,怕风怕冷,僵硬迟钝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患病原因: 1、劳损: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小于30岁的颈椎病人,多从事低头工种。 2、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3、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有人认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颈椎病重要发病因素,这可能与软组织慢性劳损炎症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之故。 5、风寒湿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6、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发病基础。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慌、心悸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运动中腕关节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第30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3月 Vol.30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8 ────────── 收稿日期:2007-12-19 作者简介:杨春(1976-),男,河北丰南人,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助教。 - 98 - 运动中腕关节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杨 春1,王振元2 (1.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着重阐述运动中腕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提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运动;腕关节;损伤;自我保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 G 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2-0098-02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of Hurt of Wrist in Sport YANG Chun 1, WANG Zhen-yuan 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Tangsh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Hei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f hurt of wrist in sport was discussed an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elf-safety consciousness were given. Key words: sport; wrist; hurt; self-safety consciousness 腕关节由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和下尺桡关节及腕掌关节组成。主要作用使腕背伸、屈腕及前臂旋转。在体育运动中由于人为因素或场地等因素,经常出现不慎跌倒现象,由于人们在倒地时,从自我保护意识上经常采用手先撑地,以此来防止身体的伤害,此伤最为常见。但是,由于手先撑地很容易造成腕关节的损伤或在运动中由于腕关节突然用力强度旋转,致使腕关节过度背伸、掌屈或内收、外展,造成关节韧带、筋膜的撕裂。体育运动中腕关节损伤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无论是腕关节的软组织损伤,还是脱位和骨折,伤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所以,我们对腕关节的损伤应有足够的重视。 1 腕关节损伤机制 腕关节损伤通常也称“腕部伤筋”,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的腕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组织的损伤,腕关节为前臂分平的连接结构,除由8块腕骨之间所构成的腕骨间关节外,还有腕骨构成绕腕关节,尺骨远端有三角纤维软骨鱼腕关节隔开,桡尺骨远端有掌侧、背侧韧带所附着固定,构成尺桡远侧关节、在桡侧有绕侧桡侧副韧带,尺侧有尺侧副韧带,它们都具有加强腕关节稳定的功能。由于腕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在体育运动中如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中,经常出现跌跤的现象,而且90%以上的人大多采用手撑 地的动作,所以腕关节损伤的机会较多。致使腕关节过度背伸、掌屈或内收、外展,造成关节韧带、筋膜的撕裂。 2 临床表现 伤后腕部肿胀,疼痛或酸痛无力,功能障碍,手指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握力减弱。有时X 线摄片无异常。 3 治疗方法 3.1 手治疗法 伤后立即止动,外敷创伤药,根据损伤的程度,进行整复,在理想的位置做有效的固定。这种固定视损伤情况,如软组织损伤2~3周,脱位固定3~4周,骨折固定6周或更长时间。损伤初期,如果有腕骨轻度位移,或桡尺远侧关节轻度变形,将其复位。手法宜轻柔、中后期相应加重适度用力、活动幅度加大、同时选用相应穴位用指压法按压,如少海、通力、尺泽、列缺、太洲、合谷、阳溪等穴位。也可适当实行对抗牵引配合适度的理筋手法治疗。操作步骤如下: (1)病人坐位,点按合谷、阳谷、曲池、手三里、小海,每穴约半分钟。 (2)按揉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拇指分别置于腕关节背侧和掌侧,反复向上向两侧弧形按揉5分钟。按揉腕部周围及其诸穴,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3)牵拉法。医者一手作支点,按住患肢肱骨下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详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详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类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很多朋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不是很清楚。 类风湿关节炎它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关节炎只是他其症状之一,起病原因是因为在骨骼之间缺少起着轴承作用的润滑油(骨水)而产生磨损的结果。是由于新鲜血液的供应不足(骨水的制造也是以血液为原料的),那么供血不足骨水就无法制造,缺少骨水关节磨损就快,原因是风寒引起血瘀和气滞堵塞了毛细血管。 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是靠白细胞,寒湿侵袭是造成血瘀和气滞的直接原因,由于瘀血堵塞毛细血管,人体自身白血球无法接近病灶去修复和杀菌,细菌隐藏的部位就成为炎症的发源地。关节炎是说明在关节部位隐藏着的病原菌并在不断地繁殖,局部瘀血量更加增多,堵塞了血管,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关节的骨关节液(骨水)就造不出来,没有骨水,关节的磨损加快,细菌就容易侵入关节进行繁殖,就这样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病理变化?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从发病一开始即为滑膜炎,其显著特点是滑膜的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后者进一步导致滑膜、软骨乃至软骨下骨组织的破坏。 滑膜细胞分为A型、B型及C型。A型在形态上类似巨噬细胞,由骨髓迁移而来。B型细胞构成正常滑膜的绝大部分,富含粗面内质网,形似成纤维细胞。C型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介于A和B型之间。该病最早期的滑膜病变为滑膜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积,随之是滑膜细胞的增生和肥大。正常滑膜仅有1~2层滑膜细胞,而在类风湿关节炎可增厚达3~7层。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的另一种变化是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向柱状细胞的化生。

正常滑膜组织中仅有少量细胞成分。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在细胞粘附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作用下,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滑膜间质。 类风湿关节炎另一重要病理改变是血管翳。该病早期即有血管增生,随着病变进展可形成血管翳。血管翳是一种以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芽组织。血管翳和软骨交界处可见血管、单个核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侵入软骨内,形成“血管翳-软骨结合区”,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增加、蛋白多糖减少或缺失及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这些变化均可导致软骨的破坏。随着病变的进展,血管翳可逐渐覆盖软骨,导致其变性和降解,形成“血管翳-骨结合区”,引起不同程度的骨侵蚀和破坏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很多与血管炎有关。类风湿结节可能是小血管炎后的一种肉芽肿性反应。类风湿血管炎可侵及小和中等动脉,可涉及肢体、周围神经及内脏器官。 更多详情请关注长沙仁康医院类风湿病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85179.html,/lfs/p1/

第1腕掌关节炎教学

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间韧带重建 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 赵建勇阚世廉宿晓雷张远林张植生刘振利陈广先 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手外科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院手外科 【摘要】目的评价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cheker技术,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基底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等手术步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6例,按手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握力(Grip strength),捏力(Key-pinch),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及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 Score)以及随访12月时前后位X光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前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 AS)平均分值为7/1.6;握力平均值11/22kg; Key-pinch捏力1.8/3.4kg; Kapandji Score 6/8.7; 12月时前后位X光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平均值8.8mm。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最为突出,握力及捏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最大程度的接近了该部位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结构,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键词】成形术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动力悬吊 Treatment of the first trapeziometacarpal osteoarthritis with dynamic suspension-sling arthroplasty and intermetacarp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ZHAO Jian-yon g KAN Shi-lian ﹡XIU Xiao-lei ZHANG Yuan-lin ZHANG Zhi-sheng LIU Zhen-li CHEN Guang-xian ﹡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ianjin Hospital, Tianjin,300211, China; 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Cangzhou Hospital of TCM and WM, Cangzhou,061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Jian-yon g, Email:zhaojyvip@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85179.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the new dynamic suspention sling arthroplasty of the 1ST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stabilizes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trapezium in patients who have suffered the 1st trapeziometacarpal joint osteoarthritis, Methods By adopting Scheker’s new techniques, 6 cases have received treatments of the removal of the trapezium ,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metacarpal ligment with half of flexor carpi radial (FCR) and wrapping around its intact half to form an pinecon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dorsal subluxation and proximal migration of the thumb metacarpal. Evaluation indexs involve grip strength, key-pinch strength,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 and Kapandji Score for pre and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导语:我们人的身体就是由不同的骨架所支撑起来的,是我们自己赖以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骨性出现问题的话,我们自己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自理不 我们人的身体就是由不同的骨架所支撑起来的,是我们自己赖以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骨性出现问题的话,我们自己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自理不了了,所要来说我们自己一定平时要多注意骨性关节炎饭发生,因为这样的是容易出现疾病的,还容易出现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说说关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吧! 关节作为一个器官,骨性关节炎除了软骨,还可累及滑膜、关节囊和软骨下骨板。其主要病理特点为修复不良和关节结构破坏。 一、关节软骨软骨变性为本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也是骨性关节炎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初起表现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继而出现小片脱落,表面有不规则小凹陷或线条样小沟,多见于负荷较大部位,如膝和筒。进一步出现微小裂隙、糜烂、溃疡。软骨大片脱可致软骨下骨板裸露。镜检可见基质粘液样软化、软骨细胞减少、裂隙附近软骨细胞成堆增、软骨撕裂或微纤维化、溃疡面可被结缔组织或纤维软骨覆盖及新生血管侵入。关节边缘软过度增生,产生软如果骨性骨赘,软骨性骨赘骨化形成骨赘。骨赘脱落进入关节腔,即为“关节鼠”。 二、骨质改变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关节运动时摩擦刺激,骨质逐渐变为致密、坚硬,称“象牙样变”。气关节软骨下骨髓内骨质增生、以及软骨下骨板囊性变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病软骨下骨板囊性变可能为软骨或软骨下骨板压力异常、局部骨质挫伤、坏死或压力增高,关节液被挤入骨内所致,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黯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手腕用力疼痛是什么原因-

手腕用力疼痛是什么原因? 手腕对于人体来说是比较关键的部位,由于人体活动需要用到手腕的力量,而手腕同时也比较脆弱,会容易遇到手腕疼痛的现象,一般引起手腕用力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这可能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创伤所引起的,手腕扭伤也会容易导致疼痛,还会导致局部红肿,可以适当的按摩进行缓解。 ★手腕疼痛的原因 手腕扭伤导致疼痛 很多人都是因为扭伤的原因。如果你有腕关节受伤的病史或者正在受伤状态中就有可能引起手腕疼。在日常劳动中,手腕需要经常用力,活动力度也不可以过大。发现手腕疼痛首先就要确定一下是否是腕部受伤的原因,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 手腕腱鞘炎导致疼痛 手腕腱鞘炎是导致手腕疼痛的原因之一。人体的双手在拿东西的时候,手指就会弯曲,如果恰巧患有腱鞘炎的话就会有痛感。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要尽量避免提取重物,及时进行腱鞘炎的治疗。手腕疼究竟是不是因为腱鞘炎的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很好判断, 只要手指稍微活动一下腕部就能明显感觉到不舒服,那就是腱鞘炎的典型症状。 风湿关节炎导致手腕疼痛 手腕腱鞘炎是导致手腕疼痛的原因之一。人体的双手在拿东西的时候,手指就会弯曲,如果恰巧患有腱鞘炎的话就会有痛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要尽量避免提取重物,及时进行腱鞘炎的治疗。手腕疼究竟是不是因为腱鞘炎的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很好判断, 只要手指稍微活动一下腕部就能明显感觉到不舒服,那就是腱鞘炎的典型症状。 ★手腕疼痛治疗方法 1、让手休息:使你的手腕免受更进一步的损伤,这通常是 治愈的第一步。 2、使用夹板:尽量使你的手和手腕保持直线,不要向上或

向下弯曲。情况严重的话,医生会让你戴上夹板,固定你已经受伤的手腕,以免加重对它的伤害。 3、冷敷:在疼痛的地方用一个冰袋会有帮助。在要放冰袋的皮肤处抹上矿物油。在油的上面放一条湿毛巾,将冰袋放在毛巾上。为了达到隔离效果,还得在冰袋上加盖一条毛巾。每次冷敷10-20分钟,每隔5-10分钟就得检查一下你的皮肤。一旦发现你的皮肤变白或者变紫,那你就得立即除去冰袋,以免让你的手腕冻伤了。 4、热敷:热敷可以让你的肌肉和肌腱放松,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处的愈合。但是你还得注意一点,当你手腕刚受伤手不久不可以马上热敷,只有等到受伤的72小时后才可开始用热敷这个方法。 5、加服维生素:维生素C对组织有修复的作用,维生素B6和吡哆醇锌可以减轻组织的炎症、加速血液循环和轻度利尿。针对这些特点,大家不妨多进食水果和蔬菜这些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与此同时,大家还要注意适当地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因为它会抑制维生素b6的吸收。

正常人体运动学腕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腕关节 运动学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腕关节运动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腕关节的组成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 腕掌关节 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 (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 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 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 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 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 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内收:拇收肌 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1)拇长屈肌 起点:前臂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

骨性关节炎总结

骨性关节炎总结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常说的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都是指的这种病。骨性关节炎以关节疼痛为特征,有时关节肿胀,甚至关节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多数是50岁以上的病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比如透明质酸关节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钻孔减压术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疗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治疗及科学的关节保养,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要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关节的病理、生理等医学知识,知道怎样科学地保养关节。这样,不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关节功能,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延缓关节进一步退变。 骨性关节炎病理病因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骨性关节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最常见,又称特发性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有人提出骨性关节炎是滑膜关节对各种刺激(包括衰老)所进行的修复过程。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也很常见,常继发于关节畸形、关节损伤、关节炎症或其它伤病,又称创伤性关节炎。尽管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明确以下许多因素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破坏:1、个体因素:骨性关节炎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妇女。从中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肥胖和粗壮体型的人中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为体重超重,关节负重增加,促成本病发生。 2、饮食因素:关节软骨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从关节液中吸取。营养不良可导致和加重本病的进展。 3、免疫学异常:关节软骨原是一个无血管的封闭的屏障,软骨组织大多处于机体自身免疫监视系统相隔离的状态,在原发性骨关节炎病人的滑膜中,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见大量具有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增生。骨关节炎可能是一种依赖 T细胞的局部炎症反应过程。有学者在骨性关节炎的髋关节软骨表层发现了IgG、IgM和IgC,这种病人中产生多发性关节炎的频率较高。

手腕关节突出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手腕关节突出的原因 导语:手腕关节突出是我们比较少见的一种症状,由于手腕关节突出的危害性比较大,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手腕关节突出的信息,那么到底是 手腕关节突出是我们比较少见的一种症状,由于手腕关节突出的危害性比较大,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手腕关节突出的信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手腕关节突出这种症状的出现呢?其实导致手腕关节突出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我们要及时找出手腕关节突出的病因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手腕关节突出的原因。 手腕关节突出,自己捏捏会不会痛,如果会痛那是腱鞘囊肿!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 大部分女性都会有。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经常复发,多发生于手工操作者,其实不是很要紧的,你不用太担心啦,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不过我还是选择最简单的,就是易复发,这是主要缺点。只要用力挤捏,把那个囊捏破,让里面的液体自己流出来,等液体被周围组织吸收就好了!不过,最好让力气大一点的男士捏,捏的时候会很痛,自己捏自己恐怕是吃不消的,只要坚持一个礼拜就会好的,闲着没事的时候都可以挤压的。还有无菌针头把囊内液体抽出,然后注入激素的,我也觉得不太好。还有用手术方法的,不过我觉得好恐怖,显然是会有瘢痕留下的,你也不会想选择的。其实像这种病,如果你要问我原因,就像疝一样,那是因为自身结构存在缺陷。还有很重要的是遗传因素,我们家全家人都得过这个,都是用这个方法的,虽说易复发,其实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腕部关节生理

腕部尺侧腕关节痛 15.怎样检查尺侧腕关节痛的病人?尺侧腕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对关节内和关节外的区域解剖有深入的了解。区别涉及远侧桡尺关节,三角纤维软骨体和尺腕关节的异常时,需要将软组织问题同骨性问题区分开来。在全面查体之后,应将腕尺侧的每一个区域系统地记录下来。“.怎样判定远侧尺桡关节的病变?旋前旋后减少或疼痛,应立即怀疑远侧桡尺关节病变,比如退行性疾病或半脱位。使患者之手完全尺偏,检查者用拇指按压尺胃·头诱发明显疼痛表明远侧尺桡关节病变。前后旋转同时尺骨头被压向掌钿而豆骨压向背侧时产生疼痛,这一般表明有尺侧撞击综合征。17.怎样靠理学检查诊断三角纤维软骨体损伤或撕裂?三角纤维软骨体撕裂或损伤诊断靠排除法。虽有可能仅靠理学检查确诊,但非常困难。首先要排除其他尺侧腕关节疼痛较常见的原因,如关节非关节移位或腕关节不稳。检查可以证明前臂前后旋转和腕关节活动的丧失,三角纤维软骨体背侧压痛,并有前臂旋转或腕关节桡尺侧偏时出现的可触知的和/或可听到的喀嚓声。怀疑三角纤维软骨体病变需要通过三腔腕关节造影来检查。桡腕—远侧桡尺关节造影连通的表现是三角纤维软骨体穿破的特定现象。然而穿破是常见的而且对显示病变是非必要的。。18.什么是尺侧鼻烟窝?尺侧鼻烟窝是紧靠尺骨茎突远侧的可触及的凹陷,这个腔隙由尺侧腕伸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围绕而成。这两根肌腱,在腕部分别走行于尺骨的后方和前方。桡偏腕关节时,凹陷的基底由三角骨形成;腕尺偏时,基底由三角骨和钩骨之间的关节构成。. 第一一十四节腕部的生理学检查19.什么是月三角骨挤压试验?月三角骨挤压试验,即通过在尺侧鼻烟窝触压,以便负荷沿尺桡轴通过月三角关节。.有月三角关节不稳、滑膜炎、退行性疾病或部分软骨联合的患者,在此区的直接加压会诱发疼痛。20.什么是冲击触诊试验?怎样用其检查月三角关节不稳?冲击触诊试验或剪力试验,通过对相邻腕骨施加反向压力显示关节不稳。月三角关节不稳可用瑞根(Reagan’s)试验查出。检查昔用拇指在患者月骨背侧加压而食指则在三角骨掌侧加压..Masquelet’s试验是另一种月三角关节冲击触诊试验,检查者用双手;庄月三角关节上施加剪切力,拇指在月骨三角骨背侧加压,而食指则在掌侧 加压。图12—13 Masquelet’s试验,检查月三角(LT)关节不稳。检查者用双手在月三角关节上施加剪切力,拇指在月骨三角骨背侧加压,而食指则在掌侧加压·21.何为三角骨撞击韧带撕裂?怎样诊断?涉及三角骨的尺侧腕关节痛的一个新病因。最近有人报道,沿三角骨尺近侧倾斜面的局限性疼痛,过度屈曲损伤史,正常的放射学影像三联征是三角骨撞击韧带撕裂的诊断要点。其机制是从尺侧吊索机制上分离的纤维组织套慢性撞击三角骨,导致滑膜炎、骨质致密化和疼痛。按压尺胃·茎突稍远侧三角骨尺侧面可出现点状压痛。 腕部桡腕和腕中关节 22.怎样检查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不稳?前后抽屉试验可用来检查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不稳,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另一手握住患者手掌骨施加轴向牵引力,保持牵引持续,同时施加前后应力,即可先在桡腕关节而后在腕中关节诱发抽屉征。图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也进步了许多,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这类以前比较难以治疗的病情也了解的非常明了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也进步了许多,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这类以前比较难以治疗的病情也了解的非常明了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大多表现出关节僵硬、疼痛,久而久之病情会累积全身。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聊一聊,方便大家掌握有关的知识,能更好的护理自己,保持自己的健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关节滑膜。滑膜的炎症、增生,释放入关节腔内的炎性物质使关节软骨破坏;同时,增生的滑膜组织侵入关节骨质边缘,阻断软骨和关节液的接触,影响其营养,并产生某些水解酶,造成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中的胶原基质的破坏,使关节面受损,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韧带拉长以至断裂。 在这一系列病理作用下,维持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关节面、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到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两关节面之间纤维性增生甚至骨化,使关节强直,功能丧失。 类风湿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损伤关节外,还会累及多组织、器官。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并未涉及到再生、修复受损组织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给类风湿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不像以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在成为人们生活的破灭,不过在日常的生活中,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当心!手腕疼痛别忽视,教你四步保护手腕关节

当心!手腕疼痛别忽视,教你四步保护手腕关节 我们的手腕天生就容易受伤, 因此在练习中保护它们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你的瑜伽练习涵盖进入或退出下犬式、四肢支撑式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急性或慢性手腕疼痛了。 手腕极其灵活,它们始于两块前臂骨——桡骨和尺骨,然后与八块腕骨中的三块相连。其余五块腕骨彼此相连,并与手指连接。每个骨头之间由大量韧带连接,而肌肉和肌腱位于骨头的上方或下方,它们共同协作实现手腕和手指的运动。 手腕疼痛别忽视,可能是关节炎 正因为如此复杂的结构,我们在做手腕承重的体式时,骨、韧带、肌肉发生错位在所难免,手腕疼痛就发生了。其症状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尺骨撞击综合征,说明尺骨和手腕小指一侧的腕骨连接处受到挤压,比如在做下犬式时,手腕反复向外转,朝向小拇指的方向,就容

易发生这种情况。 第二种病症——手腕肌腱炎,其特征是肌腱发炎,通常是由于腕关节背屈的时候发生错位或承重过度而造成的,比如四肢支撑式。慢性手腕疼痛通常发生在韧带过于松弛的瑜伽习练者身上,引起发炎、疼痛,最终造成关节炎。 那么,保护手腕的关键在于什么呢?答案会让你觉得惊讶,它就是强有力的核心。医学研究证明,强有力的核心可以提高肩袖肌群工作效率,稳定肩关节,减少手腕的承重。相反,如果核心无力则会导致屈干和肩部稳定性下降。这样一来,很强的力会穿过手腕,尤其是在体式过渡的时候。想象一下你在做vinyasa(串联瑜伽)的时候,每一次的重复,你的手腕都在全程承重,若总是没有适当的支撑,长时间下去,上面所说的受伤状况就会发生。在流瑜伽习练中,如果力量能够很好地在核心和肩膀分散开来,那么手腕受力就会最大限度地被降低。 下面是一组极易上手的四步练习计划,帮助你加强核心、肩袖及手腕肌肉。依照这样的顺序,保持对核心-肩袖-手腕连接处的觉知,并将这些动作融入到每一个vinyasa当中,让你的手腕远离疼痛,保持健康。 第一步加强你的核心

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改变的定量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December 2011, V ol. 25, No.12·1434· 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软骨和软骨下骨 病理改变的定量研究 宋伟杨柳王富友 【摘 要】目的 观察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胫骨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改变特点,对比内、外侧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参数,探讨钙化层和软骨下骨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30膝原发性OA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胫骨平台标本进行实验。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65.1岁。病程10~25年,平均16.6年;患膝内翻畸形1~23°,平均9.3°。大体观察胫骨平台后在内、外侧中央负重区取材,常规制备脱钙石蜡切片,行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退变特点,参照Mankin评分标准评分并分期;观察钙化层及软骨下骨病理改变。应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参数,包括软骨全层(total articular cartilage,TAC)厚度、钙化层(articular calci? ed cartilage,ACC)厚度、ACC/TAC比值、软骨下骨板(subchondral bone plate,SCP)厚度以及骨小梁体积分数(trabecular bone volume,BV/T V)。结果大体观察内侧平台软骨退变较外侧严重,内侧平台软骨Mankin评分为(12.4 ± 1.1)分,显著高于外侧平台的(8.3 ± 1.6)分(t=12.173,P=0.000)。根据Mankin评分结果在60个标本中,14个为OA早期,可见软骨浅表层裂隙、潮线复制和软骨下骨增厚;19个为OA中期,可见软骨深层裂隙、多发软骨下骨吸收陷窝和明显增厚的软骨下骨;27个为OA晚期,可见软骨全层缺失、软骨内化骨和“象牙化”软骨下骨。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参数测定示:内侧平台TAC厚度显著低于外侧平台,ACC/TAC比值、BV/TV及SCP厚度显著高于外侧平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内、外侧平台ACC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钙化层和软骨下骨可能在OA发生与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骨关节炎非钙化软骨钙化层软骨下骨图像分析 HISTO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FROM PRIMARY OSTEOARTHRITIC KNEES/SONG Wei, YANG Liu, WANG Fuyou. Center for Joint Surgery, Southwest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P.R.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Liu, E-mail: jointsurgery@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85179.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from osteoarthritic knees, and to compar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betwee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tibial plateau, so as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calcified zone and subchondral bon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itis (OA). Methods The tibial plateaus were taken from 30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etween October 2009 and May 2011. The subjects included 11 males and 19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5.1 years (range, 55-78 years). The mean disease duration was 16.6 years (range, 10-25 years); the mean varus angle of the diseased knee was 9.3° (range, 1-23°). After gross observation, the cartilage-bone samples were taken out from the most weight-bearing regions in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medial and lateral plateaus. The decalci? ed paraf? n-embedded sections were prepared and stained with HE and Safranin O/fast green for cartilage assessment (Mankin score), staging,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of the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were also observed. The thickness of total articular cartilage (TAC), articular calci? ed cartilage (ACC), subchondral bone plate (SCP), and the trabecular bone volume (BV/TV) were measured by Image Pro Plus 6.0 imaging system, then the ratio of ACC/TAC was calculated. Results Macroscopic results showed that articular cartilage degeneration was more severe in the medial plateau than in the lateral plateau; Mankin score of the medial plateau (12.4 ± 1.1) was sign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eral plateau (8.3 ± 1.6) (t=12.173, P=0.000). In the 60 samples, 14 samples were at stage I, characterisd by ? ssures within the super? cial zone, duplicated tidemark, and thickend subchondral bone; 19 samples were at stage II, characterisd by ? ssures extending into the deep zone, multiple subchondral bone resorption pits, and obviously thickend subchondral bone; and 27 samples were at stage III, characterisd by full-thickness cartilage defects,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and eburnated subchondral bone. The bone histomorphometric study showed that TAC thickness of the medial plateau was sign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ateral plateau (P < 0.05); the ratios of ACC/TAC, BV/TV, and SCP thicknes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06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130021)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400038) 通讯作者:杨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组织工程和关节外科,E-mail: jointsurgery@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85179.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1-11-12 21:15:14;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85179.html,/kcms/detail/51.1372.R.20111112.2115.201112.41_01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