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干细胞临床治疗进展李丁PPT课件

干细胞临床治疗进展李丁PPT课件

五官科
肝炎、肝硬化 炎性肠病
.
地中海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口腔科(外)牙病
22
多能细胞的采集
.
23
细胞的处理

脐带血采集:

60-100ml左右;
洗 涤
细胞分离:
109左右/份
6%Hespan 羟乙基淀粉
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
.
1
干细胞临床应用进展
北京军区生物诊断与治疗中心 李丁
.
2
一、干 细 胞 基 础
.
3
干细胞概念的提出
存在于血岛中的小淋巴细胞, 可能是产生所有血细胞的鼻祖
Alexander Maksimov 亚历山大·马克西莫夫
.
4
干细胞的 “干”译自 英文 “Stem”, 意为“树干” 和“起源”。
自我更新
多向分化
.
5
干细胞大小
干细胞
5µm
红细 胞
7µm
.
6
结构特点
浆(少) 核(多) 核致密 比重低
密度梯度离心 血细胞单采术 细胞筛选技术 旁群细胞(SP)
.
7
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点
✓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自我维持能力,也 就是说它可以(不对称)分裂
✓ 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多能性或全能性) ✓ 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 既具有生理性的更新能力,也具有对损
.
I-II期临床
18 1
我国干细胞治疗的趋势
(1)市场需求巨大 干细胞研究的突破将使干细胞治疗成为防治
占人口总死亡率60%以上的危重病的主要手段,患者 的需求迫切,需求量大。 (2)干细胞技术日益成熟普及 (3)患者对干细胞治疗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的提高 (4)干细胞治疗蕴含广阔的医疗前景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各项功能 的恢 复是 我们研 究 的重点 问题 。早 期 的康复 治疗
压氧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更 明显, 疗效优于对照组 。
但是 病早期康 复应在 生命 征平稳 性情 况下进行 。 3 早 期 康 复治 疗 方 式
能够明显改善病人 的各种功能和预后 ,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 量, 本文将脑卒 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机体一组或多组肌肉, 以诱发肌肉运动或模 拟正常肌肉 自主运动, 从而达到改善
或恢 复被 刺激 肌 肉或 肌 群 的 目的” 。Y n等 研究 发 现 a 急性 脑卒 中患者 经常规 康 复 训练 及 F S联合 治疗 后 , 运 E 其 动功 能恢 复指标及 行走 能力均 显著 优 于安慰 刺激组 和对 照 组 。H r 等 研究 结果 表 明 , 用 F S a a 采 E 刺激 偏瘫 患者伸 肌 群 , 提 高被 激活 肌群 肌 电信 号水 平 , 强腕 、 能 增 指各关 节 伸
用力 、 、 、 、 电 光 声 磁和 温度 等物理 学 因素来 治疗患 者疾 患 的 方法 。如理疗 、 电疗 、 针灸 、 按摩 等 , 临床 上常用 的有 电针治 疗、 电刺激 等。临床 研究发 现 , 针刺 激可 促使 中枢神 经系 电 统 内 5羟色 胺 、 甲肾上 腺 素含 量增 加 , 体 利用 率增 强 , . 去 机 提高脑 内葡萄 糖代 谢 率 。还 有研 究 发 现 , 电针 刺激 百会 穴 可有效促 进脑缺 血 后 神 经干 细 胞增 殖 , J显著 增加 脑 内血 管生成 素. 及血管 生成 素. 量 , 受损 神 经 功能 恢复 及 1 2含 对 抑郁病情 改善具有 重要 作 用 , 川 电针 刺激 方法 简便 , 患者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502 ) 30 1
【 文章编号 】 17 - 6 (02 0 - 2 - 63 7 8 21 )5 58 4 7 0 0
脑缺血 后大 鼠 S Z和 S Z两 个部位 的细 胞增 殖 明显增 强 , V G
缺 血 性脑 卒 中是 严 重 威胁 人 类 健 康 的 常见 病 和 多 发
且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 在脑缺血损伤的修复 中发
挥重要 作用 。Km 等 在制 作大 鼠脑缺 血模 型后 , 用 i 采 免疫 组 化 的方 法 观察 S Z和 S Z两 个 部 位 神 经 巢 蛋 白 V G ( e i) N sn 阳性细胞 的增殖 情况 ,e i是 N C的特 征性 生物 t N sn t S 学标 志 , 察 发 现 N sn阳 性 细 胞 的 表 达 在 脑 缺 血 后 J观 et i 7 0d 到高 峰 , 后仍有 表达 。L —1 达 2d 0 v B等 制作 大 鼠脑 卒 中模型 时 , 采用溴 化脱氧 核糖 尿 嘧啶 ( r oexuin , Bo doyr i m de Bd ) ru 标记 法检测 观 察 脑卒 中后 S Z的 N C的增 殖 情 况 , V S 结 果发 现在脑 卒 中后 2~ 6周 ,V S Z的 N C明显 增多 , S 大量 Bd 标记 的细胞 出现 于纹 状体 及邻 近 梗 死灶 的大脑 皮 质 。 ru H ag un 等 也 发 现 , 缺 血 损 伤 后 不 仅 激 活 同 侧 S Z的 脑 V N C, S 也激活 S Z的 N C 且一侧 的 脑缺 血能激 活 双侧 大 脑 G S, 半球 的 N C 由此 可知 , 缺血 可 以激活脑 内的 N C 并 诱 S。 脑 S,
1 内源性神经 干细胞 的激活和增殖
1 1 哺 乳动 物 脑 内存 在 神 经干 细胞 以往认 为 NS . C发 生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和神经干细胞介绍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

这个过程伴随着局部神经细胞损伤,导致失能和死亡,甚至导致瘫痪和死亡。

而神经干细胞是体内可以不断自我更新和再生的细胞,用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发育、生长和维护。

而神经干细胞也是一种研究广泛的细胞类型,可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是通过增殖和分化来修复受损神经组织。

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迁移至受损的神经组织,并分化成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

此外,神经干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有助于刺激神经细胞的再生、修复和保护。

中医理论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中医在神经干细胞研究上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案。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与脾虚失运,肝风内动,痰浊阻滞有关。

而通过中药治疗多能通过激活体内自身的神经干细胞,在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下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从而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中也有一些神经营养方剂,如人参、黄芪、龟板、鹿茸等,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作用,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生长的活性和神经元分化的潜力。

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中药在神经干细胞治疗中具有多种作用,如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促进神经元分化、刺激神经干细胞生成和增殖、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和止血,提高神经干细胞生存率,加速神经细胞分化成熟速度等。

中药的这些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组织恢复和修复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探讨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上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从预防、治疗、康复和疾病管理等多个方面,中医药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提供了全面的管理和治疗方案。

中医药中也有多个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方剂,如保心茶、丹中心从、复脉口服液等,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1. 引言干细胞研究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治疗和再生医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20例临床研究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20例临床研究

复 J重建损 伤 的神 经环 路。此 外 , , 神经
干 细 胞 还 具 有 低 免 疫 原 型 和 良 好 的 组 织 相 容 性 等 特 点 ~ 。神 经 干 细 胞 的 以上 特 性 为 移 植 治 疗 脑 卒 中 后 遗 症 提 供 了可
能。
状 态 变 化 比较 : 疗 后 患 者 神 经 功 能缺 损 治
白 、 维 生 素 、 消 化 的饮 食 , 辛 辣 刺 激 高 易 忌 性 食 物 。 保 证 充 足 的 水 分 , 期 检 查 电解 定
质 的 变 化 , 时 予 以纠 正 , 防 发 生 电 解 及 以
大 鼠 神 经 功 能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改 善。
B n I] 把 3 ag1 等 2 0例 大 脑 中 动 脉 栓 塞 合 并 严 重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 , 神 经 干 细 胞 移 植 组 患 者 在 移 植 后 6~l 2
向分 化 为 靶 细 胞 后 再 回输 给 患者 本 人 , 安
植 方 式将 分 离后 的 自体 骨 髓 干 细 胞 [ 细
胞计数 为 ( . 2 8~12 . )×1 L] 植 脑 0/ 移
内。 结 果 : 过 对 自体 骨 髓 干 细 胞 移 植 治 通
骨髓 干 细 胞 的 体 外 分 离 及 纯 化 , 到 细 胞 得 计 数 为 ( . ~12 2 8 . )×1 / , 过 腰 穿 蛛 0 L通
涩 、 晕耳 鸣 、 头 面红 目赤 、 膝 酸 软 均 有 不 腰
同程 度 的 改 善 。结 论 : 通过 腰 穿蛛 网膜 下 腔 移 植 方 式 移 植 自体 骨 髓 干 细 胞 治 疗 脑 卒 中安 全 、 方便 、 易为 患者 接 受 , 利 于颅 并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1期•综述・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高翔宇,罗鹏,岳康异,曹源,蒋晓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西安710032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预后一般,神经功能恢复差。

通过脑缺血后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大脑可通过神经保护、血管再生男申经元再生、突触再生、轴突出芽男田胞调节等机制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并以这些机制为突破口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方法,最终通过神经保护药物、干细胞疗 法男申经调节、运动康复等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

关键词: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塑;神经功能缺损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1.026中图分类号:R33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1-0096-04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咼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防治极为重要[]。

临床上常使用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取栓术等治疗方案,其预后一般,神经功能恢复差。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脑缺血后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潜在的可再生能力,大脑可以通过血管再生男申经元再生,突触再生等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实现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前,研究人员试图以这些机制为突破口,寻找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新靶点。

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及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方法综述。

1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点[2]为,神元生神功能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弓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和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可重塑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

研究[]发,通过神、血生、神元生、突触再生、轴突出芽男田胞调节等机制增强受损组织的自然防御,恢复损伤区域神经系统血流供应,从而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靶点。

脑类器官技术及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脑类器官技术及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脑类器官技术及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孙可心1,肖雨倩1,万俊1,陈淑颖1,陈丽敏1,王岩2,白艳杰2△摘要:脑类器官是一种由胚胎干细胞(ESCs )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诱导产生的三维神经培养物,能够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脑类器官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并与器官移植、基因编辑和类器官芯片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功能性血管结构和神经回路等复杂脑组织结构,为研究人类大脑发育和疾病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就脑类器官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在脑卒中建模和移植治疗中的进展。

关键词:类器官;移植;芯片分析技术;卒中;脑类器官中图分类号:R318,R743.3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58/20231381Research progress of cerebral organoid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oke treatmentSUN Kexin 1,XIAO Yuqian 1,WAN Jun 1,CHEN Shuying 1,CHEN Limin 1,WANG Yan 2,BAI Yanjie 2△1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0,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Cerebral organoids are three-dimensional nerve cultures induced by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or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that mimi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brain.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cerebral organoid culture technology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organ transplantation,gene editing and organoids-on-chip,complex brain tissue structures such as functional vascular structures and neural circuits have been produced,which provides new methods and ideas for studying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brain organoid technology,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 and advances in stroke modeling and transplantation treatment.Key words:organoids;transplantation;microchip analytical procedures;stroke;cerebral organoid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重点课题(20-21ZY1009);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学科拔尖人才(CZ0237-08);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22102310529);河南省卫健委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专项(2022JDZX005);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专项课题(2022ZYBJ07)作者单位:1河南中医药大学(邮编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者简介:孙可心(2000),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和溶栓是既往常规的治疗手段。

但是因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狭窄,很多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溶栓效果不好等原因,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干细胞治疗通过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以及激活内源性干细胞能够达到修复神经组织、重建神经环路和回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脑卒的过程中起到了明确的作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也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脑卒中Keywords Stem cells; Transp lantation; Cerebral stroke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性卒中),或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缺血性卒中),从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一般来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80%以上,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闭塞和狭窄就可能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调查显示,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在世界各国均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中说,脑卒中是造成我国减寿年数的第一位病因。

2017年脑血管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在农村人群为23.18%、城市人群为20.52%。

[2] 而在脑卒中患者中仅有30%—40%能够完全康复或轻微功能障碍,50%—70%会失明、失语、遗留肢体瘫痪等重度残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造成身心的巨大痛苦。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工程的推进,许多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移植在多种脑部疾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绝大多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脊髓损伤、脑卒中、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患者的神经细胞均会出现变性、凋亡、损伤或死亡,因此神经细胞的及时、有效的补充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最近的研究发现,成人脑损伤后经过干细胞移植能够产生新的神经元。

此外,干细胞治疗能通过提供营养因子进而促进缺血半暗带区内源性神经祖细胞的存活、转移和分化。

由干细胞分化来的神经元祖细胞通过取代坏死的神经元能够重建神经环路,而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

最新的研究进展使人们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产生了新的希望[3]。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所涉及的基本机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进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抗氧化和血脑屏障的保护。

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当前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系统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以向受损的神经组织中迁移、归巢、生存、增殖和向神经细胞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态和预后。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免疫原性极低,在神经系统可视为免疫豁免,因此其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造血支持、提供营养、激活内源性干/祖细胞、组织损伤修复、免疫调节、促进血管新生、抗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纤维化以及归巢等多方面的作用。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治疗中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5]。

干细胞疗法成为改善脑卒中预后的新途径,目前国内外相关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试验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文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脑出血动物模型中具有促进功能恢复和减少梗死体积的作用,具有抗炎和血管生成的特性[6]。

在2011年的一项临床研究中,李志刚等对脑出血病程为1-3月的20例患者进行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随访,观察语言、肌力、肌张力、意识的改善程度,发现经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患者肌张力均有所下降,肌力提高1~2级,语言功能有所改善,吐字清晰,干细胞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程度优于未经干细胞移植同期脑出血的患者[7]。

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Yongjun Jiang等评估了经导管输送至邻近病变部位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脑中动脉区卒中患者经大脑中动脉M1段插管,于20min内注入单剂量2×10^7UCMSCs。

细胞治疗后,三位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有两位表现出肌肉力量的改善,治疗后90天和180天改良Rankin量表得到改善。

因此可以说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经导管动脉内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大脑中动脉区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8]。

在2014年,Díez-Tejedor Exuperio在一项随访长达2年的临床Ⅱa期随机双盲试验中评估了在脑卒中早期给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20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接受来自脂肪组织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或安慰剂治疗(1:1),结果表明,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静脉给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无并发症,证明了细胞治疗的安全可行[9]。

在2018-2019的一项临床研究中(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1297413),LevyML团队评估了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慢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入选15名患者包括缺血性卒中>6个月、严重损害(NIH卒中量表评分≥6)以及残疾,接受单次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

在12个月的随访中,所有的行为终点都显示出显著的提高。

例如输注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了6.8±11.4分(平均值±标准差)(P=0.002),12个月时增加了10.8±15.5分(P<0.001);获得良好功能结果(Barthel评分≥95)的患者比例从初始时的11.4%增加到6个月时的27.3%,12个月时增加到35.5%。

因此可以说静脉输注同种异体耐缺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脑卒中且有明显功能缺陷的患者是安全的,并可使患者得到改善[10]。

Lin Chen团队在一项初步临床研究中调查了包含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的多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脑卒中的益处。

共10名连续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了基于实质内入路的联合细胞移植治疗:嗅鞘细胞、神经祖细胞、脐带间充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分别经颅内实质植入、鞘内植入和静脉注射等途径注射。

术后随访6个月~2年。

所有受试者均获得神经功能改善,包括改善语言、肌肉力量、肌肉张力、平衡、疼痛和呼吸;大多数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量表评分都有所增加,证明了基于实质内给药的联合多细胞治疗的新策略在临床上是相对安全的,至少对慢性中风患者有益[11]。

总结与展望:关于脑卒中的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还在不断地进行和完善中,围绕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促使移植的细胞存活,而且需要使新生的神经元与现存的神经网络形成连接。

不同来源的干细胞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还需要进一步阐明。

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就已经开展的诸多研究资料来看,已经初步证明了部分种类干细胞用于脑卒中治疗的效果。

干细胞治疗诸多适应症中应用于临床,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更好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通过神经元的再生,重建患者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1]申青仙, 张赛, 涂悦, 王振国, 刘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 2020(04)[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3]胡文立.干细胞治疗脑卒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5)[4] 彭定伟.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颅脑创伤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5).[5]黄庆雷, 沈丽, 邓钺. 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02):108-128.[6]Bedini G, Bersano A, Zanier ER, Pischiutta F, Parati EA.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Curr Med Chem. 2018;25(19):2176-2197.[7]李志刚, 毕薇薇, 杨贤瑞.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04):97-98.[8]Yongjun Jiang, Wusheng Zhu, Juehua Zhu, Li Wu, Gelin Xu, Xinfeng Liu. Feasibility of deliver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via catheter to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lesion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Cell Transplant. 2013;22(12):2291-8.[9]Díez-Tejedor Exuperio, Gutiérrez-Fernández María, Martínez-Sánchez Patricia, Rodríguez-Frutos Berta, Ruiz-Ares Gerardo, Lara Manuel Lara, Gimeno Blanca Fuentes. Reparative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adipose tissue:a safety assessment:a phaseⅡ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ingle-center, pilot clinical trial[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4;23(10):2694-2700.[10]Levy ML, Crawford JR, Dib N, Verkh L, Tankovich N, Cramer SC. Phase I/II Study of Safety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in Chronic Stroke. Stroke. 2019 Oct;50(10):2835-2841.[11]Lin Chen, Haitao Xi, Hongyun Huang, Feng Zhang, Yancheng Liu, Di Chen, Juan Xiao. Multiple cell transplantation based on an intraparenchymal approach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se stroke. Cell Transplant. 2013;22 Suppl 1:S83-91.作者简介:杨振亚(1986—),男,汉族,天津市人,生物学硕士,单位:天津博纳戈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昕慕(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干细胞及细胞因子生物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