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

合集下载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在当今音乐产业的世界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

一方面,古典音乐是指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音乐作品,其着重于声乐和器乐演奏的技术巧妙,并融合了许多音乐元素和风格,如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

另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则强调对于市场和年轻人的吸引力,融合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摇滚、流行、电子和古典等。

尽管看起来两种音乐在风格、演奏方式上不同,但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在音乐之间建立联系。

在各自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往往会借鉴并吸收对方的元素。

古典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如通过电吉他弹奏的和弦进程。

此外,现代流行音乐家也受到古典音乐家的影响,例如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使用的钢琴和弦,对现代流行音乐家的创作有巨大影响。

因此,一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到琴弦乐器的使用,以强调感情色彩。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采样,采样是指从一首歌曲中提取音乐碎片并整合到另一首歌曲中的技术。

其中,对古典音乐的采样很常见,特别是经典古典音乐。

曾经,在KanyeWest的歌曲《New Slaves》中,他采样了黑塞《97号分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中的音乐。

同样,在著名的电子舞曲歌曲《Adagiofor Strings》中,同样采用了萨缪尔.巴伯《悲歌》的旋律。

这种通过采样古典音乐的做法,使得新兴的现代流行音乐与经典古典音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古典音乐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家的启发。

比如,贝多芬的作品常常在音乐中摆脱传统形式,即长度较短,像现代流行音乐式的对称结构。

同样在古典音乐领域里,莫扎特等现代作曲家创造了一些充满活力的作品,以吸引年轻的听众。

最后,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也经常在同一演出中进行表演。

有些著名的音乐家,如珍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和Anderson.Paak,都曾经与古典音乐家合作过。

音乐现象与音乐观念生成关系探微

音乐现象与音乐观念生成关系探微

年 代 起 流 行 音 乐 的盛 行 ; “ 超 女 ” 现 象 ; 中世 纪 骑 士 音 乐的盛行 ; 巴洛 克 时 期 , 音 乐 作 品 中 速 度 术 语 和 感 情 术 语 的首 次 出现 ;浪 漫 主 义 晚 期 民族 乐 派 的 兴起 ; 2 0世 纪初 , 以“ 新维也 纳乐派” 为 代 表 的 表 现 主 义 音 乐 的 出 现 和 流 行 。 这 一 系 列音 乐现 象 都 是值 得 深 入 挖掘 和 研 究 的。 “ 观念 ” 一 词源 自古希 腊 , 它 的意 思 是 指 “ 永 恒 不 变 的真 实存 在 ” 。 它是 在意 识 中反 映 、 掌 握 外 部 现 实 和在 意 识 中创 造 对 象 的 形 式 化 结果 , 同 物 质相 对 立 , 它 属 于 精 神 层 面 。 观 念 是 人 们 在 实 践 当 中 形 成 的 各 种 认 识 的
见 , “ 音 乐 现 象 ” 就 是 指 由 音 乐 行 为 或 音 乐 作 品 所 引 发 的能观察 , 观测到的社会现象。
人 类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经 历 了 漫 长 的 岁 月 , 音 乐 作 为
人 们 抒 发 感 情 、 表 现 感 情 和 寄 托 感 情 的 一 门 艺 术 随 之 产生和发展。 在 历 史 的长 河 中 , 受 各 个 时 期 和 阶 段 的 不
乐观 念进 行 各 种 音 乐 审 美和 音 乐 创 作 活 动 。利 用 已有 的 音 乐 观 念 系 统 对 音 乐 活 动 进 行 决 策 和 计 划 ,对 音 乐 现 象 进 行评 价 和 总 结 。

马 克思 主 义 哲 学 对 “ 现象” 一词 的解 释 是 事 物 的主 要 矛 盾 的主 要 方面 在 一 定 外 部 条 件 下 的正 常 表 现 。其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术整 体 。 在乐 府 民歌 的初 始发 展 时期 , 乐与诗 歌 的联 系就 开始 产生 微 妙 的变 化 。 由于大 部分 民歌都 有 相对 固 音 定 的 内容 , 人们 在爱好 它 的 同时 , 它 的 内容 由于熟悉 而 逐渐失 去 了兴趣 。可是 音乐 挥之不 去 的旋 律却 持续 对
造新声二十八解 , 乘舆以为武乐”《 (晋书 乐志》 。这种来 自 ) 于少数民族的乐曲后来不仅用于军中, 也用于朝 会、 给赐 。这些被 朝廷采 用 的歌乐 由于 时代 、 境 的变 化 , 环 歌辞 的 内容 也 必然 随 之变 化 以满 足政 治 的需 要 。 如鼓吹曲:军乐也。……以建威扬德、 “ 风敌劝士也”蔡邕《 ( 礼乐志》 。汉有鼓吹铙歌十八 曲, ) 其一《 殊鹭》 言 “ 古之君子 , 悲周道之衰 , 颂声之息 , 饰鼓以鹭 , 存其风流”《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一》 , )后代许多政权都沿用 了 这一乐曲为其政治服务。曹魏集团的缪袭“ 改汉《 殊鹭》 楚之平》 , 为《 ”以歌颂曹魏的功绩 (乐府诗集 鼓吹曲 《 辞三》 ; )孙吴集 团的韦昭又将它改为《 炎精缺》“ ,言汉室衰 , 孙坚奋迅猛志, 念在匡救, 王迹始乎此也”(乐府 《 诗集 鼓吹曲辞三》 ; )晋傅玄再将它改为《 灵之祥》 “ ,言宣皇帝之佐魏 , 犹虞舜之事尧也。既有石瑞之征 , 又能 用武 以诛孟度 之逆命也 ”(乐府 诗集 鼓 吹 曲辞 四》 。鼓 吹 曲被 一直 沿用 , 是它 的 曲辞 、 《 ) 但 歌诗 在 每一 个时 期都发 生着变化 。宫廷 文人 出于政治 的需要参 与 了乐府 曲辞 、 诗 的写作 ( 歌 而不 是创 作 )改换 歌 乐 的内容 , ,
曲中演唱, 多举 司马相如所造诗赋 , 如“ 略论 吕 , 律 以合八音之调” 文心雕龙 乐府》 。《 对乐府机构的工作做了 这样 的描 述 :延 年 以曼声 协律 , 马 以骚 体制歌 ” “ 朱 。乐府 机构 的这 种做 法 , 得一 些 民歌 的音乐 与 歌唱 的 内 使 容渐渐地脱离, 民歌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宋书 乐志》 如《 所录乐府诗 )而民歌所附带或依赖的音乐却 , 或与其它内容、 艺术相结合 , 或独立出来成为“ 有弦无歌” 的纯音乐 ( 如石崇《 思归引序》 所述的《 思归引》 , )从

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

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

本 体论 的研 究 ,而 音乐 作 品的存 在 方式 问题 也 同样 是音 乐文 化 中 操 作行 为主 要指 音 乐技术 上 的操 作行 为 ,参 与行 为 的存在 包括 操
作 行 为 ,但 不 限于 操 作 行 为 , 它包 括 所 有 与 音 乐 活 动相 关 的行 为 主题 的音 乐 美学 研讨 会 ,都 对这 个 问题有 过 论述 ,使 音乐 作 品 为。 存 在方 式这 一 问题 成 为音乐 美 学理 论 中广受 关注 的 课题 。那 么音 2 . 形 态存 在 乐 存在 方式 与 音乐 作 品存在 方 式之 间有 什么 关 系呢 ?下 面我 们 先
《 论音 乐 的美 》 “ 音 ” 本体 的存 在 观 念 。 先秦 音 乐 美 学 思 想 中 “ 声” “ 音” “ 乐 ”概念 的 区分 ,影 响到 了后 来对 音 乐本 体存 在
此 ,本文从音 乐存在方式 、音 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与音乐作品存在 方式 的认 识 。 方式三方面进行思考 ,希望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对音乐美学的研 究有 音乐 存在 “ 三 要 素 ”不 断处 于各 要素 之 间相互 影 响 、制约 中
种音 乐 心理情 感 意 向的外 化形 式 而存 在 。音 乐存 在的 物化 形 态 关 的 ,但往 往 在研 究 中这 也是 常常 会被 忽视 的方面 ,所 以关 于 音 最 典型 的 是乐 器 ,但是 ,音 乐 的物 化形 态是 附有 某 种音 乐观 念 意 乐 的存 在方 式 ,应 当从 多种 角 度来 认识 。例 如 :从 物理 的角 度 来 识 的存 在 。严 格意 义上 讲 ,作 为音 乐观 念 意识载 体 的各 种 音乐 文
在 音 乐 美 学 的研 究 中 ,存 在 的 问题 ,一 直 都 是 与人 密 切 相 看 ,声音 是通 过物 体振 动产 生 的 ,而音 乐 则是 以无 数个 不 同音 高 本 也是 一种物 化形 式 。 的声音 、不 同节奏 组合 ,以 点的方 式呈 现 出来 ,也 就是 说音 乐 是

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作者:李宜璇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2期摘要:在整个音乐文化中,音乐美学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而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探讨也变得尤为重要,顺应现代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向。

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加强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可以发挥出艺术作品的魅力,并加强音乐作品存在方式--感象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等层次之间的融合度,将其渗透到音乐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而满足音乐美学的内在需求。

本文主要以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为论点,旨在提高音乐美学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是音乐学和美学的融合,具有美学、艺术性等特点。

而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诸多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之一。

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

一、音乐美学视角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贯穿始终,所以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的三种存在形式中。

音乐作品与客观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音乐作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一旦脱离了人类,很难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应有的价值。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进而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感知层感知层,是艺术作品外部的感知表象,是艺术作品自身客观属性和感知者内在感性的结合体,其中,表层的物质材料、颜色、速度等是艺术作品外在属性的重要构成内容。

然而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由于艺术作品自身具有客观属性[1],并注重情感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将艺术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传达人情感的重要工具。

要想将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客观属性、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

在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中,要提高对感知层内容的重视程度。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探析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探析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探析甘伟宇【摘要】认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是音乐学科所涉及到的最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音乐活动展开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对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进行探析,分别从音乐的创作、音乐的表演以及音乐的欣赏等三个环节对音乐作品的存在过程进行详实阐述,以达到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认识.【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97)【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美学;存在方式【作者】甘伟宇【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正文语种】中文当我们对音乐这门学科展开研究及学习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白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音乐它区别于舞蹈、戏剧、绘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属于听觉的艺术,并不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它展开在一定的“主观”时间内,因此音乐作品可谓是一个非实在性的事物。

在笔者看来,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具有主客观相结合的特征:首先音乐作品是一种物态性客体,它的存在并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一部音乐作品一旦由作曲家通过乐谱这一符号体系被标记创作出来,它便通过乐谱的形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实物;另一方面音乐作品是存在于一个“自我”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是非实在的观念性客体,它是作曲者、表演者与欣赏者共同的意向性产物,这种意向性会影响着音乐作品的存在,一部音乐作品如果离开主体意识的参与,便无所谓“存在”的意义,下面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探讨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首音乐作品依赖于作曲者的意向性活动而创作成稿。

这个完整的创作过程需要经过作曲者的个人体验——构思——记谱三个环节。

个人体验是以观念、感受或者概念的形式存在与脑海之中,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必须先将这种个人体验转化成一种合适的声音表象,然后再将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具体的乐谱形式记录下来,如此一来便完成了乐谱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三个环节的转化,最终把脑海中的音乐形象固定成具体的乐谱,形成音乐作品。

但是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转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形成的乐谱会造成一定“信息量”的缺失,无论多么先进的记谱法都会有缺陷之处,很多非音乐的、情感性的要素并不能完完整整的记录在谱面上,所以乐谱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表现出作曲者的乐思。

声乐作品中词曲关系研究

声乐作品中词曲关系研究

声乐作品中词曲关系研究歌词和旋律作为声乐作品的结构支柱,是分析声乐作品的重要因素。

声乐艺术的构架过程始于书面作品的一度创作,经过人声表演的二度创作,最后止于观众的欣赏接受.在此过程中,歌词与旋律既是演唱者创作理解的基础,也是激发其创作的动力,更是观众欣赏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词曲是整个声乐艺术的根基.词曲在各自的特性之外,彼此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以词度曲,还是以诗从乐或倚声填词,都可以看到有明确语义的歌词和无明确指向的旋律之间存在互动互补的关系。

歌词对旋律起着奠定基调和指引方向的作用,旋律对歌词有效果、补充意境的影响。

其相互补充和促进影响的关系是优秀声乐作品创作的推手。

研究歌词与旋律的关系其实就是讨论两者的异同和关联、作用和影响以及可以契合的条件和原因。

研究词曲关系要兼顾相容性和相异性,其相异性是相容性的前提。

下面主要从音乐语言和歌词语言的区别、歌词对音乐创作的制约、音乐对歌词创作的拓展三个方面来探讨。

ﻭﻭﻭ音乐的非指意性和歌词的语义性ﻭﻭﻭ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描绘性特征决定了音乐不能意旨明确,欣赏时可以依靠联觉产生想象。

这种想象可以呈现画面或者寄托情感,但即便是产生视觉的通感,也不能说明音乐替代了美术的功用。

相反,音乐作为艺术的最大意义就是不指意、不描绘。

歌曲艺术的特殊之处就是在音乐之外附带了歌词,歌词内容指意明晰,可以将歌曲的思想表达范畴和目的表述清楚。

如特殊历史时期,歌词就起到了号召性的作用.旋律的特点是情绪概略且指向性模糊,而歌词的形象性特点既可以单纯描绘,亦能抒情达意。

两者特征的差异性构成词曲结合的契合点,由此声乐艺术具有了其他音乐艺术所不具备的魅力。

在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声乐艺术是参与者众、普及性强的艺术,歌词的语义性是最大的原因,这个因素使得不同年龄、阅历、文化体验的人能在最短时间理解歌曲,并投入其中.同时,歌词擅用抒情主人公的方式来叙事[1]67,这种方式使得演唱者和观众在艺术过程中不再成为抽离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共鸣.尤其是由词度曲的方式,歌词的现成意境更为作曲家提供了情感、氛围、音乐语汇的指示,为词曲的完美配合提供了依据。

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 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 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摘要: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按照时空关系划分,音乐理所当然属于时间艺术,本文就此问题,尝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时间我们知道人们根据时空关系一般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时间艺术,包括诗歌、文学、音乐;一种是空间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建筑等;还有一种是时空结合的艺术,主要有戏剧和舞蹈。

这是根据它们的存在方式分类的。

由于艺术作品存在方式决定于它的感性材料的特点,音乐的感性材料是声音,所以它被归类到时间艺术当中。

那么,音乐形式与空间完全不发生关系吗?这个观点是值得探讨。

一、音乐的时间性我们首先来看音乐形式的时间性。

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说音乐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音乐形式构成的各种要素――节奏、速度、音高、音强等都必须在时间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是由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也必然受到时间的制约;还有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也只能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示出来。

然而,这里的时间,大部分都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也是人们所说的生活时间。

但由于音乐是非自然性、人工创造的物质,那么音乐中的时间也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而是一种主观的内在时间。

也就是时间分类中的公共时间、绝对时间、心理时间的最后一个――心理时间。

这也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音乐在创作、表演、欣赏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听”。

作曲家在作曲时,要根据以往的音响经验,来想象作品的效果。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也要事先想(听)好所要演奏的音响,以达到演奏效果。

而欣赏者更是在聆听时间的过程中完成音乐的最终目的,但这三者在同一首作品中的时间感觉是不相同的。

作曲家在作曲时,大部分听都在想象,时间可以很长(反复修改、吟唱),也可以很短(瞬间的乐思出现);比如贝多芬在写作一首乐曲的过程中常常会耗费非常长的时间,《第九交响乐》的最初构思到最终的公演,时间几乎横跨20年,而莫扎特天才式的写作,却经常是在演出前很短的时间里,才将所要演奏的歌剧序曲的谱子交到乐队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