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工艺说明

合集下载

生产黄磷工艺流程

生产黄磷工艺流程

生产黄磷工艺流程
生产黄磷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硫磺和磷矿石等原料的处理、炼磷和提纯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生产黄磷的工艺流程。

首先,硫磺和磷矿石是生产黄磷的主要原料。

硫磺通常采用湿法处理,将其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过滤和脱水,得到含有硫磺的液体。

而磷矿石则需要经过选矿、破碎和浮选等步骤,将其细化为粉末状,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接下来,将处理好的硫磺和磷矿石分别输送到炼磷工段。

炼磷主要采用高温溶熔法,将硫磺和磷矿石放入炉中,通过高温加热使其熔化。

在炉中,硫磺与磷矿石发生反应生成二硫化二磷(P2S2),同时产生一些副产物,如二硫化四磷(P4S4)和
二硫化五磷(P4S5)等。

炼磷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P2S2从炉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提纯。

此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过滤、离心、脱硫、脱贫等,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副产物。

经过几轮分离和提纯的过程,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黄磷。

最后,纯净的黄磷可以进一步加工和应用。

通常,黄磷可以用于生产磷酸和无水三偏磷酸钠等化工产品,也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农药、火药和金属磷等冶金产品。

黄磷还可以被进一步氧化为白磷,用于生产磷酸盐肥料。

从上述的生产黄磷工艺流程可以看出,生产黄磷是一个比较繁
琐的过程。

它需要先对原料进行处理和研磨等工序,然后通过高温炼磷和提纯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净的黄磷。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地处理和利用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等副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黄磷工艺规程.doc

黄磷工艺规程.doc

黄磷工艺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磷的规格、质量要求、生产方法、工艺技术条件、生产控制与检验及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厂黄磷生产。

2 引用标准GB7816-87 工业黄磷ZBD51001~51003-86 磷矿SH-QB398-87 焦炭YB2416-81 硅石3 产品说明3.1 名称工业黄磷3.2 分子式、结构式、原子量及分子量3.2.1 分子式P43.2.2 分子构成pPP p3.2.3 原子量30.97383.2.4 分子量123.89523.3 物理性质3.3.1 外观纯品磷是白色蜡状有光泽的固体,由于光和热的作用及杂质的影响而呈浅黄色、黄色、淡青色、红色、棕红色或黑色。

3.3.2 气味纯品磷是无气味的,但由于空气中氧的作用则生成磷的低级氧化物,故经常带有蒜臭味。

3.3.3 比重黄磷的比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常温时,固体黄磷比重为1.83;44.1℃熔点时,液体黄磷的比重为1.75;281℃沸点时,黄磷的比重为1.53。

3.3.4 溶解度黄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每100克水中只溶解0.0003克,它难溶于酒精、甘油,能溶于苯、甲苯、醚及松节油,最难溶于二硫化碳。

液氨、液态的二硫化碳也是较好的溶剂。

3.5.5 熔点黄磷的熔点是44.1℃,熔化潜热为20.93KJ/kg。

3.5.6沸点黄磷的沸点为281℃,汽化潜热为579.761 KJ/kg。

3.3.7 自然性黄磷自燃点为35~45℃,暴露于空气中易自燃并生成五氧化二磷和磷的低级氧化物。

为了防止其自燃,必须隔绝空气,在贮存或运输的过程中应浸放在水下面。

3.3.8露点磷蒸汽的露点与磷蒸汽分压、电炉炉气组成有关,一般低于180.7℃。

3.3.9 毒性黄磷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1克。

人经常吸入磷蒸汽和它的低级氧化物能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下鄂骨严重坏死、牙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量的磷蒸汽能使人急性中毒,被磷烧伤的伤口很久才能痊愈。

黄磷制备工艺

黄磷制备工艺

黄磷制备工艺黄磷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应用领域。

在工业上,黄磷主要用于制备磷酸盐肥料、农药和化学品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黄磷制备工艺。

黄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矿石提取、矿石炼制和黄磷提纯等步骤。

首先,从磷矿石中提取出磷酸盐矿石,常见的磷酸盐矿石有磷灰石、磷铁矿等。

磷酸盐矿石经过矿石炼制工艺,得到含磷物质。

然后,通过高温还原反应,将含磷物质转化为黄磷。

在矿石提取阶段,首先需要对磷酸盐矿石进行破碎和磨细处理,使其颗粒度适宜。

然后,采用浮选或磁选等物理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杂质分离,得到较纯的磷酸盐矿石。

接下来,对磷酸盐矿石进行酸法或矾石法浸出,得到磷酸盐溶液。

磷酸盐溶液经过浓缩、结晶等处理,得到磷酸盐晶体。

在矿石炼制阶段,磷酸盐晶体经过煅烧和冷却等处理,得到含磷物质。

含磷物质主要包括磷酸、磷酸铵、磷酸二铵等。

然后,将含磷物质与石灰石等还原剂进行混合,放入高温炉中进行还原反应。

在还原过程中,磷酸盐被还原为磷化物,进而生成黄磷。

黄磷在高温下蒸发,冷凝后形成黄色固体。

黄磷的提纯过程主要包括净化和晶体化两个步骤。

净化过程通过炼磷炉、破碎机等设备,对黄磷进行脱氧、脱硫、脱砷等处理,以提高黄磷的纯度。

晶体化过程则是将净化后的黄磷溶解于热磷酸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等条件,使其缓慢结晶,得到高纯度的黄磷晶体。

总的来说,黄磷的制备工艺包括矿石提取、矿石炼制和黄磷提纯等步骤。

这些步骤依次进行,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黄磷产品。

黄磷的制备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处理废气和废水等环境问题,以保护环境和健康安全。

黄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医药、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黄磷的制备工艺不仅需要高效可靠的工艺流程,还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黄磷的制备工艺将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磷工艺说明

黄磷工艺说明

黄磷生产工艺1 产品说明黄磷分子式P4、原子量30.9738,分子量123.8952,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PPP P2 物理性质2.1 外观:纯品磷是白色腊状有光泽的固体,由于光、热作用和杂质的影响而呈浅黄色、微黄绿色、黄绿色、棕绿色等。

2.2 气味:纯品磷是无气味的,但由于空气中氧的作用则生成臭氧和磷的低级氧化物,故经常有蒜臭味。

2.3比重:黄磷的比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温固体的黄磷比重为1.83g/cm3,44.1℃液体黄磷的比重为1.75g/cm3,281℃沸点时,黄磷的比重为1.53g/cm3。

2.4 溶解度:黄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每100g水中只溶解0.003g,难溶于酒精、甘油中,能溶于苯、甲苯、醚及松节油中,最易溶于二硫化碳中,液氨、液态二氧化硫也是较好的溶剂。

2.5 熔点:黄磷的熔点为44.1℃,沸点为281℃。

2.6 自燃性:黄磷的自燃点为35—45℃,暴露于空气中一般会自燃着火,因此,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放置水面以下,以便使黄磷与空气隔绝,防止其自燃。

2.7 毒性:黄磷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1g,人经常吸入磷蒸气和它的低级氧化物,能引起慢性中毒。

2.8 同素异形体:黄磷有四种同素异形体,α—白磷,β—白磷,赤磷,黑磷。

3 化学性质3.1 磷溶解在热的碱溶液中生成磷化氢和磷酸盐,如磷在KOH水溶液中加热生成磷化氢气体和次磷酸钾。

P4+3KOH+3H2O△PH3↑+3KH2PO23.2 磷易被空气氧化,磷在干燥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磷酸酐(P2O5)P4+5O燃烧2P2O53.3 磷能直接和卤素(F、Cl、Br、I)作用生成正三价和正五价两个系列的卤化物。

P4+6Cl2=4PCl3(三氯化磷)当氯气过量时,PCl3+ Cl2=PCl5或P4+10 Cl2=4PCl53.4 磷能和氢化合生成PH3(气体),P2H4(液体)和P12H16(固体),将磷和氢在密闭中加压,加热可制得磷化氢。

黄磷尾气净化工艺-峰峰

黄磷尾气净化工艺-峰峰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工艺中的脱硝装置可以有效去除尾气 中的氮氧化物,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有害气体处理效果
高效脱硫
采用先进的脱硫技术,确保硫化 物的去除率达到国家标准。
深度脱硝
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等技术,实现 氮氧化物的深度处理。
除尘效率高
采用高效静电除尘或布袋除尘技术, 确保颗粒物达标排放。
资源回收与利用
黄磷尾气净化工艺峰峰
目录
CONTENTS
• 黄磷尾气净化工艺简介 • 峰峰黄磷尾气净化工艺流程 • 峰峰黄磷尾气净化工艺原理 • 峰峰黄磷尾气净化工艺的环保效益 • 峰峰黄磷尾气净化工艺的经济效益 • 结论与展望
01 黄磷尾气净化工艺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黄磷尾气净化工艺是一种用于处 理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的 技术。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黄磷尾气净化工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也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黄磷尾气净化工艺将朝着 更加高效、环保、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 效益。
02 峰峰黄磷尾气净化工艺流 程
回收热能
净化后的尾气仍含有一定的热量,可回收用于余 热发电或供热。
有价气体回收
针对尾气中的有价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等,进行回收利用。
废水处理与回用
对工艺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实现废水回用, 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05 峰峰黄磷尾气净化工艺的 经济效益
投资成本分析
01
设备购置
根据工艺要求,需要购置相应的 净化设备、辅助设备和检测仪器 等。
改进催化剂

黄磷工艺技术规范

黄磷工艺技术规范

黄磷工艺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磷的规格、质量要求、生产方法、工艺技术条件、生产操纵与检验及安全生产的差不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厂黄磷生产。

2 引用标准GB7816-87 工业黄磷ZBD51001~51003-86 磷矿SH-QB398-87 焦炭YB2416-81 硅石3 产品讲明3.1 名称工业黄磷3.2 分子式、结构式、原子量及分子量3.2.1 分子式 P43.2.2 分子构成pPP p3.2.3 原子量 30.97383.2.4 分子量 123.89523.3 物理性质3.3.1 外观纯品磷是白色蜡状有光泽的固体,由于光和热的作用及杂质的阻碍而呈浅黄色、黄色、淡青色、红色、棕红色或黑色。

3.3.2 气味纯品磷是无气味的,但由于空气中氧的作用则生成磷的低级氧化物,故经常带有蒜臭味。

3.3.3 比重黄磷的比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常温时,固体黄磷比重为1.83;44.1℃熔点时,液体黄磷的比重为1.75;281℃沸点时,黄磷的比重为1.53。

3.3.4 溶解度黄磷在水中的溶解度专门小,每100克水中只溶解0.0003克,它难溶于酒精、甘油,能溶于苯、甲苯、醚及松节油,最难溶于二硫化碳。

液氨、液态的二硫化碳也是较好的溶剂。

3.5.5 熔点黄磷的熔点是44.1℃,熔化潜热为20.93KJ/kg。

3.5.6沸点黄磷的沸点为281℃,汽化潜热为579.761 KJ/kg。

3.3.7 自然性黄磷自燃点为35~45℃,暴露于空气中易自燃并生成五氧化二磷和磷的低级氧化物。

为了防止其自燃,必须隔绝空气,在贮存或运输的过程中应浸放在水下面。

3.3.8露点磷蒸汽的露点与磷蒸汽分压、电炉炉气组成有关,一般低于180.7℃。

3.3.9 毒性黄磷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1克。

人经常吸入磷蒸汽和它的低级氧化物能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下鄂骨严峻坏死、牙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量的磷蒸汽能使人急性中毒,被磷烧伤的伤口专门久才能痊愈。

工业黄磷工艺操作规程

工业黄磷工艺操作规程
2.2、烘炉过程中炉内火焰不得熄灭,以防发生爆炸,加柴时尽可能少量掺杂潮湿木柴,
以保持压力稳定。
2.3、烘炉过程中温度控制要稳定,严格按照烘炉温度曲线图和炉温控制表进行升温。
2.4、经常观察烟气排出情况,如排烟发黑,则应调节好六个电极孔盖板,如排烟发黄,应减少
木柴添加量,保持缓慢升温。
2.5、柴烘时间根据炉衬或炉壁盖更换程度,适当缩短保温时间,一般新炉柴烘时间10天左右。
4.2、焦炭供料设备操作程序:
应按物料输送反方向顺序启动各设备,即先启动5个料仓上的114双向移动皮带机
2#大倾角皮带机103焦炭振动筛4#大倾角皮带机112烘干机
3#大倾角皮带机
停机前应先停止加料,待输送机卸料口无物料卸出后方可停机,停机顺序则与启动顺序相反。
黄磷车间作业指导书
版次
A
共3页
原料系统工艺操作规程
5.2、操作过程中若发现仪表失灵和电流、电压过高时,应及时通知破碎工,并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其他人操作仪表。
5.3、配料前先检查混料电子称是否准确、灵敏,每次配料前进行检查。
5.4、严格按照配料比配料,做到称量准确无误,并将配料比例及配料次数准确记入原始记录上。
5.5、配料设备操作程序:
黄磷车间作业指导书
3、适用的原始记录表《电炉运行记录表》编号:03-03-05
黄磷车间作业指导书
版次
A
共2页
电炉电烘炉工艺操作规程
修改次数
0
第1页
1、电烘炉前的准备工作:
2.2、爱护、管理、使用好工具(包括运料车),定时检修,专人保管,作好交接班记录。
2.3、接班检查所有设备运行状态及润滑点、冷却水循环系统,做好开车前准备。
2.4、使用合格磷矿、硅矿和焦炭,不合格品未经评审不得使用。

黄磷生产工艺

黄磷生产工艺

黄磷生产工艺黄磷又称白磷,是指化学式为P4的非金属元素磷,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的黄磷,只能通过工业生产得到。

黄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农药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轻工等领域。

黄磷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磷酸制黄磷工艺和电炉法制黄磷工艺。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两种工艺的主要步骤。

磷酸制黄磷工艺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其主要步骤包括制备磷矿精矿、提炼磷酸、湿法还原制备黄磷等。

首先是制备磷矿精矿。

磷矿主要包括磷酸盐矿石、砷矿矿石、锰矿石等,其中的磷酸盐矿石是制备黄磷的主要原料。

磷矿经过破碎、磨矿、浮选等工序,得到含磷酸盐的精矿。

接下来是提炼磷酸。

磷酸是将磷矿精矿进行硫酸攻击反应,生成水溶性磷酸盐后进行提取、过滤、浓缩等工艺,最终得到磷酸。

提炼磷酸时,磷酸盐矿石中的杂质包括硅酸盐、氟化物、重金属等都需要进行去除。

最后是湿法还原制备黄磷。

湿法还原是指将磷酸与还原剂进行反应,生成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再通过加热分解,从而得到无水黄磷。

与磷酸制黄磷工艺不同,电炉法制黄磷工艺采用了电炉熔炼技术,通过电解熔炼磷酸盐矿石制备黄磷。

首先是磷酸盐矿石的选矿和炉料准备。

磷酸盐矿石经过选矿处理,得到合适的炉料。

然后是炉膛放电熔炼。

将炉料放入电炉内,通过电流加热,使磷酸盐矿石熔化。

在熔融过程中,磷酸盐矿石中的磷酸根离子还原为氧气和三氯化磷。

最后是黄磷的收集和处理。

电炉内生成的三氯化磷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其分解生成黄磷和氯化氢气。

黄磷经过冷却和净化处理后,收集并进行贮运。

总的来说,黄磷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磷酸制黄磷工艺和电炉法制黄磷工艺两种。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黄磷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提高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磷生产工艺1 产品说明黄磷分子式P4、原子量30.9738,分子量123.8952,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PPP P2 物理性质2.1 外观:纯品磷是白色腊状有光泽的固体,由于光、热作用和杂质的影响而呈浅黄色、微黄绿色、黄绿色、棕绿色等。

2.2 气味:纯品磷是无气味的,但由于空气中氧的作用则生成臭氧和磷的低级氧化物,故经常有蒜臭味。

2.3比重:黄磷的比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温固体的黄磷比重为1.83g/cm3,44.1℃液体黄磷的比重为1.75g/cm3,281℃沸点时,黄磷的比重为1.53g/cm3。

2.4 溶解度:黄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每100g水中只溶解0.003g,难溶于酒精、甘油中,能溶于苯、甲苯、醚及松节油中,最易溶于二硫化碳中,液氨、液态二氧化硫也是较好的溶剂。

2.5 熔点:黄磷的熔点为44.1℃,沸点为281℃。

2.6 自燃性:黄磷的自燃点为35—45℃,暴露于空气中一般会自燃着火,因此,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放置水面以下,以便使黄磷与空气隔绝,防止其自燃。

2.7 毒性:黄磷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1g,人经常吸入磷蒸气和它的低级氧化物,能引起慢性中毒。

2.8 同素异形体:黄磷有四种同素异形体,α—白磷,β—白磷,赤磷,黑磷。

3 化学性质3.1 磷溶解在热的碱溶液中生成磷化氢和磷酸盐,如磷在KOH水溶液中加热生成磷化氢气体和次磷酸钾。

P4+3KOH+3H2O△PH3↑+3KH2PO23.2 磷易被空气氧化,磷在干燥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磷酸酐(P2O5)P4+5O燃烧2P2O53.3 磷能直接和卤素(F、Cl、Br、I)作用生成正三价和正五价两个系列的卤化物。

P4+6Cl2=4PCl3(三氯化磷)当氯气过量时,PCl3+ Cl2=PCl5或P4+10 Cl2=4PCl53.4 磷能和氢化合生成PH3(气体),P2H4(液体)和P12H16(固体),将磷和氢在密闭中加压,加热可制得磷化氢。

P4+4H2=4PH2(350℃,300大气压)或P4(气)+6H2(气)=4PH3(气)3.5 磷和硫在加热条件下能以任何比例相混合,生成各种磷的硫化物,用于农药,如:P4+10S=P4S104 黄磷主要用途:用于生产磷酸盐、次磷酸盐、磷的硫化物等。

5 黄磷生产原理在高温下,用碳还原天然磷酸盐(磷矿石)中的五氧化二磷,其反应式如下:P2O5+5C 高温P2+5CO↑6 黄磷生产方法6.1 概述6.1.1 已经工业化的方法有:a) 高炉法:还原反应在高炉内的高温条件下进行。

由于高炉法具有炉气中磷的含量低、炉气体积过大、煤气热值低、磷的回收率低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高炉法已逐步被淘汰。

b) 电炉法:还原反应在电炉内的高温下进行。

也称电升华法。

由于电炉法具有产品质量好(纯度达99.9%)、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电炉法生产黄磷是目前工业化的唯一方法,其优点在电力供应充足的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电炉法制磷的主要化学反应为:4Ca5F(PO4)3+21SiO2+30C1400-1500℃3P4↑+30CO↑+SiF4↑+20CaSiO3副反应有:碳酸盐的热分解:CaCO加热CaO+CO2↑MgCO加热MgO+CO2↑生成的CO2被还原为CO:CO2+C=2CO↑氧化铁被还原为铁:Fe2O3+3C高温2Fe+3CO↑生成的铁又与磷化合生成磷铁:4Fe+P高温2Fe2P6.1.2 目前正在研究的方法有:a) 烃类还原法:在二氧化硅存在下,用甲烷还原磷矿石而得。

b) 窑法:磷矿石先与二氧化硅在1200℃下生成焦磷酸钙与硅酸钙,然后使焦磷酸钙于1000℃下分解成磷酸钙与P2O5,再用焦炭(白煤)还原P2O5而得。

6.2 电炉法制磷流程概述:将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磷矿石、硅石和焦炭(白煤),分别由储仓按一定比例分批放出,然后配成均匀的混合料输送至电炉料仓。

混合料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电炉体与料仓的七根下料管连续送入密闭微正压电炉内。

电炉的三相电极(三根或六根)在其额定功率左右工作,使进入电炉的混合料在1400—1500℃下发生还原反应。

生成的炉渣和磷铁定期从炉眼排出,磷铁在渣道处回收,炉渣进入化渣池(或水淬冲渣池),并及时抓起运走。

生成的黄磷、CO、四氟化硅等呈气体(称为炉气)从反应熔区逸出,经过炉内上部连续补充的混合料(称为炉气过滤层)并携带一部分混合料中的机械杂质(这时炉气温度一般降至260℃以下),通过导气管进入串联的三个吸收塔,经浊度较低、温度和压力适宜的循环污水喷淋冷却,黄磷凝聚成液滴与机械杂质一起进入塔底受磷槽中,即为粗磷。

粗磷在适宜工艺条件下精制得到成品黄磷,并包装。

CO等气体(即尾气),经总水封分成两路,一路是经过进一步净化后作为燃料,一般是在不用时放空。

电炉法生产黄磷一般分:原材料准备、电炉制磷、粗磷的精制、成品包装、尾气净化利用、炉渣和污水处理七个工序。

6.2.1 原料准备生产黄磷的原材料为磷矿石、焦炭(白煤)、硅石,焦炭(白煤)在电炉法生产黄磷中既是还原剂又是导电体;硅石是助溶剂,可以降低炉渣熔点,便于出渣。

磷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氟磷酸钙,其通式为Ca5F(PO4)3。

磷矿石的品位(以P2O5含量表示),要求一般是含P2O5≥28%,Fe2O3<1.5%,CO2<5%,(以上指标均以干基计算,并于进厂时把关)。

磷矿石入炉时H2O<2%,粒度为5—35mm。

焦炭(白煤)中固定碳含量一般要求大于80%(以干基计算,并于进厂时把关),且机械强度较好。

焦炭(白煤)入炉时H2O<2%,粒度为3—25mm。

硅石含SiO2应大于97%,入炉时粒度为5—35mm。

三种原材料的入炉指标主要是通过破碎、筛分、烘干等达到,合格后分别进入不同储仓备用。

6.2.2 电炉制磷6.2.2.1 电炉制磷在一密闭容器内进行。

这一密闭容器称为电炉体,其容量与输入电能的变压器额定容量相同。

新建或大修完毕的电炉,在输入混合料制磷之前,根据电炉砌筑材料和炉衬更换的情况进行烘炉,以便达到以下目的:a) 蒸发炉衬及炉盖中的水分;b) 初步烧结砖缝中电极糊将碳砖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c) 使炉子慢慢升温为投料作好温度准备。

为此,烘炉一般分为木柴烘炉和电烘炉两个阶段。

电烘炉送电时变压器二次侧电压采用变压器最底档,电烘炉结束即投入预先由储仓输送到电炉料仓的混合料。

6.2.2.2 混合料的配制原则是还原反应后的炉渣含P2O5在0.80—1.80%之间,炉渣中SiO2百分含量与CaO百分含量的比值即硅钙比(亦称酸度系数)在0.75—0.85之间。

由于焦炭(白煤)在1400-1500℃并不熔化,因而依靠其颗粒表面在熔区上部与熔融磷酸盐进行接触反应,至排渣时有部分反应不完全的焦炭(白煤)随炉渣排出,因此焦炭(白煤)实际用量一般为理论用量的103—108%。

焦炭(白煤)理论用量的计算:混合料中耗用焦炭(白煤)的成份有P2O5、CO2、Fe2O3等,其反应式如下:P2O5+5C=P2+5CO↑Fe2O3+3C=2Fe+3CO↑CO2+C=2CO↑按以上反应式可推出还原W公斤磷矿石理论上所需焦炭(白煤)总量Rc:R C=W×P2O5%×60÷(142×C%)+W×Fe2O3%×36÷(159.6×C%)+W×CO2%×12÷(44×C%)=W×(0.4225×P2O5% +0.2255×Fe2O3%+0.2727×CO2%)÷C% (公斤)式中:P2O5%——磷矿石中P2O5的百分含量,Fe2O3%——磷矿石中Fe2O3的百分含量,CO2%——磷矿石中CO2的百分含量,C%——焦炭(白煤)中固定炭的百分含量。

硅石用量的计算:W公斤磷矿石需配用硅石总量R SiO2:R SiO2=W×(k×CaO%-SiO2%)÷Si SiO2%(公斤)式中:k——炉渣的酸度系数(一般取0.8),CaO%——磷矿石中CaO的百分含量,SiO2%——磷矿石中SiO2的百分含量。

6.2.2.3 电烘炉结束投入混合料后,通过尾气放空阀将电炉至三塔的系统压力稳定控制在5—15mm水柱。

之后,平均每3天左右将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往上调一个档,至接近额定工作电压后,将通过三相电极的电流(电炉工作电流)平稳地控制在变压器额定工作电流左右,电炉便在其额定功率下工作并转入正常生产。

不同容量(S)电炉的额定工作电压V二和额定工作电流I二及相应的变压器一次侧电流I一如下表:6.2.2.4 电炉工作电流的平衡和稳定是借助于电极升降来进行的。

随着电炉内还原反应的进行,电极位置逐渐上移,至接近于其最大行程时(一般700mm左右)开始排渣,排渣时间约15分钟左右,连续两次排渣间隔时间(排渣周期)一般3—4小时。

电极将电能输送至电炉内便于还原反应发生的同时,由于自身为碳素材料,会缓慢消耗,为使生产连续进行,在电极位置不足以使电流稳定控制在额定工作电流左右和电极夹持器上端电极不足200mm时,分别需要放电极和上电极。

6.2.2.5 炉气经过导气管进入三塔后,用经过平流沉淀等方式处理后的循环污水喷淋冷却,使粗磷便于精制和尾气中P4<1g/m3。

6.2.3 粗磷的精制和成品包装粗磷的精制通常是间隙操作,利用位差采用“虹吸法”或“压磷法”将粗磷自受磷槽移入精制锅中,然后根据粗磷的质量和数量确定升温、保温的温度和时间(见下表),并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产率。

6.3 电炉法生产黄磷的主要影响因素6.3.1 入炉料的影响6.3.1.1 焦炭(白煤)用量焦炭(白煤)用量不足,炉料中的磷酸盐还原率将会下降,炉渣中的P2O5含量升高,一方面,产品产率将会下降;另一方面,熔融的磷酸盐将会与导电电极和炉眼电极中的碳以及炉壁和炉底碳素砖中的碳作用,导致电极消耗增加,电炉的使用寿命缩短。

焦炭(白煤)用量过多,将增加炉料的导电能力,使电极位置上移(甚至拨电极),反应区缩小,炉壁、炉底的温度降低,出渣发生困难。

这种现象称为电炉反应状况恶化,俗称炉况恶化。

其结果是,炉气过滤层减薄,炉气温度上升,炉气携带的机械杂质增加,粗磷精制的难度增大,产品质量和产品产率下降。

6.3.1.2 焦炭(白煤)粒度粒度过大,反应接触面积减小,反应不易完全,一方面造成炉渣中P2O5含量偏高,焦炭(白煤)损耗和电极消耗增加,另一方面电极位置和反应区上移,炉气温度和含尘量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电极位置,会给人们造成一种配用焦炭(白煤)过多的假象。

粒度过小,会降低设备的破碎能力,增加焦炭(白煤)的粉尘含量,另外,若粉尘带入炉内,不仅会降低炉料的透气性,而且会给粗磷的精制带来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