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开放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开放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开放经济的特点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资源流动性增强:开放经济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更容易跨国流动,国内经济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增加。
2.国际竞争压力:开放经济将国内企业暴露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对国内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汇率波动:开放经济下,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影响出口和进口的价格,进而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方面产生影响。
4.跨国公司垄断:开放经济容易导致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地位,对国内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面对开放经济的挑战,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开放经济下,国家可以通过减免关税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吸引外资。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社会福利等。
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手段。
在开放经济下,通过调整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国家可以控制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例如,当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时,可以通过加息来吸引外资,稳定汇率。
相反,如果国内需要刺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
外贸政策调整外贸政策是国家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手段。
在开放经济下,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控制进口。
例如,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来促进出口,并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
跨国公司监管开放经济下,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对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需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对跨国公司进行监管,防止其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给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总需求和财政平衡。
汇率政策则涉及调整国家货币汇率以影响出口、进口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特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面对以下特点:2.1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开放经济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汇率和资本流动具有较高的波动性。
这要求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应对。
2.2 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愈发激烈。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协调,避免出现贸易战和汇率战等负面影响。
2.3 外部冲击的传导开放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传导,如全球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等。
政策制定者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对经济稳定的威胁。
3.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诸多挑战,如下所示:3.1 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常常带来不确定性,如国际油价的波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等。
政策制定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2 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冲突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经济政策可能存在冲突。
例如,一国可能希望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竞争力,但这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进而导致贸易战等经济摩擦。
3.3 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困难。
第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IB曲线为内部平衡曲线,即能够 维持国内充分就业的所有实际汇 率和国内支出水平的组合。其左 边为失业,右边为通货膨胀。其 斜率为负。 原因:A快速增长,易通货膨胀, 为抵消这种影响,可采取货币升 值,增加进口
EB曲线为外部平衡曲线,表示所 有能够使国际收支经常帐户保持 平衡的实际汇率R和国内总支出A 的组合点。EB的左边为顺差,右 边为逆差,其斜率为正。
斯旺曲线由EB和IB划分为4个区域:如图所 示。E点为均衡点。
当一国经济处于A点时:
在汇率固定的条件下,要减少经常帐户逆差可 采取紧缩性国内政策,使之向C点移动,这样会造 成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 也可采取货币汇率贬值,减少逆差,这样会向 B点移动,结果离IB曲线越来越远,通货膨胀更严 重。
斯旺曲线虽然简单,但非常明确地说明了仅使 用一种政策工具,比如紧缩总支出水平或者货币贬 值,要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平衡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旺曲线的缺点就是对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难题 之间的相互关系沒有给予深入的分析,甚至沒有区 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调节的不同方式。 另外,对二战后越來越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对各国 经济內部和外部均衡的冲击也沒有给予必要的关 注。
(二)内外平衡的冲突
如一国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且国际收支逆 差,需求扩张性政策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会 使得国际收支逆差的增加;而如果一国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时,需求收缩性政策在实现内部均 衡的同时,会使得国际收支顺差增加。这表明, 政府在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内部均衡时,会 引起外部经济状况距离均衡目标更远,此时,存 在内外均衡冲突的情况。冲突的根源是经济的对 外开放性。
(二)外部平衡 一般而言,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但由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不同,外部平衡目 标的具体内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在布雷 顿森林体系下,外部平衡通常被视为经常项目 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浮动汇率制下,将 外部平衡视为总差额的平衡;80年代以来,国 际资本流动问题日益突出,经常项目平衡和总 差额的平衡在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不能说明 问题或不必要,一国应根据其经济特点和发展 阶段确定相应的经常项目余额目标,并进而确 定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因而,外部平衡可以 定义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 支结构。简单而言,则是指与一国宏观经济相 适应的合理的经常项目余额。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第11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一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A.国际收支顺差B.国际收支逆差C.内部均衡D.国际收支平衡2.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A.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价格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3.在宏观调控中,汇率政策的主要问题是()A.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B.确定汇率制度C.确定汇率的标价方法D.确定关键货币4.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是()A.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B.汇率政策C.直接管制政策D.融资政策5.在IS-LM-BP模型中,推动LM曲线右移,使产出增加、利率降低的政策是()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6.在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效的资本状态是()A.资本不完全流动B.资本完全流动C.资本完全不流动D.不确定7.在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在长期内无效的资本状态是()A.资本不完全流动B.资本完全流动C.资本完全不流动D.不确定8.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失业和顺差并存时可以采取()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9.斯旺模型的原理说明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应采取的政策是()A.减少国内支出和货币升值的政策B.增加国内支出和货币升值的政策C.减少国内支出和货币贬值的政策D.增加国内支出和货币贬值的政策10.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BP曲线是()A.一条水平线B.一条垂直线C.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难以确定11.在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的资本状态是()A.资本不完全流动B.资本完全流动C.资本完全不流动D.不确定12.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性情况下,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影响()A.收入B.利率C.汇率 D.价格二、判断改错题1.主要通过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结构来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工具是需求增减型政策。
经济学第12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
经济状况 通胀+国际收支逆差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支出增减型政策 紧缩 扩张
支出转换型政策 贬值 贬值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通胀+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紧缩
升值 升值
16
▪ 货币贬值政策在改善本国经济的同时会损害其
Ms/P>L
LM Ms/P<L
Y 图8.3 LM曲线
23
二、BP曲线
▪ BP曲线反映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
系。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余额(BP)等于 零。国际收支余额包括两部分,一是经常项目 (CA),经常项目主要衡量一国出口与进口的差 额,是实际汇率与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二是资本 金融项目(KA),该项目反映两国之间长短期资 本的流动情况,是两国利率之差的函数。
突 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时会导致
失业增加;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减少失业时会 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扩大。
6
二、开放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思路与政策搭配
(一)开放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思路:丁伯根法则 ●荷兰著名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证明,
要实现两种相互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两种相 互独立的有效的政策工具,此即丁伯根法则。 ●上述结论可以推广为:要实现N个相互独立的经济 目标就至少需要N个相互独立的有效的政策工具。 ●丁伯根法则仅仅指明了经济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的 数量关系,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政策工具及政策搭配 的原则。
(一)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内部平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 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或 BP=NX-F
13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 米德冲突
非均衡状态 政策组合 政策结果 衰退,逆差 扩张财政、 内部失业缓解, 货币政策 但外部逆差增加 衰退,顺差 扩张 内部失业、外部 顺着均有所缓解 通胀,逆差 紧缩 内部通胀、外部 逆差均有所缓解 通胀,顺差 紧缩 内部通胀缓解, 但顺差增加 内外政策 冲突 一致 一致
冲突
二、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原因
• 封闭经济下政府三大目标: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物价稳定,开放经济增加了国际 收支平衡,目标增加了,手段并未增加。
第三节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 政策效应分析
• 一、 开放小国的含义
• 二、固定汇率下小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 析(以扩张为例)
一、 开放小国的含义
• 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是指生产能力相对较小,该国 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的变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 • 在固定汇率,资本流动(部分或完全流动)情形下, 如果央行不实行冲销政策,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 策效应放大,且资本流动程度越高,财政政策的产 出效应越突出。 • IS: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产出与利率关系的曲线 • LM: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产出与利率关系的曲线 • BP:反映国际收支均衡时产出与利率关系的曲线 •
• 如IS、LM相交于A点,但在BP线左侧,则意味着内部均衡,但 外部失衡且为顺差;
– 可以通过升值的方法使BP线左移,从而实现外部均衡并国民收入不变(IS、 LM不变,BP左移)。 – 也可以通过扩张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总支出,使国收入上升并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BP不变,IS或LM右移)。
• 如IS、LM相交于A点,但在BP线右侧,则意味着内部均衡,但 外部失衡且为逆差。
• 当流动程度较高时,同等幅度利率的提高将导致较多资本流入, 提高国内产出水平的效果较好。 – 资本完全流动时, BP线完全富于弹性,平行于水平轴。
第十二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内外均衡 《国际金融学》PPT课件

表12—4列出了在各个区间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 换政策实现内外均衡的搭配组合。
表12—4
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支出变更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ⅰ
通胀/逆差
紧缩
ⅱ
失业/逆差
扩张
ⅲ
失业/顺差
扩张
ⅳ
通胀/顺差
紧缩
贬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 EB曲线表示外部均衡,是经常账户收支均衡时实际 汇率与国内支出水平的结合。EB曲线的斜率为正, 因为当本币贬值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 目顺差,要维持外部均衡需要扩大支出进而增加进 口。
• 在EB曲线的左边,经常项目顺差,因为国内支出水 平低于实现外部均衡所需的国内支出;同理,在EB 曲线的右边,经常项目逆差,因为国内支出的水平 高于实现外部均衡所需的国内支出。
张、预算增加;向左表示财政政策紧缩、预算减少。 • 纵轴表示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为代表,向上表示货币政策扩张、
放松银根;向下表示货币政策紧缩、收紧银根。
▪
利率
▪
(货币扩张)
▪ C′
▪
B′
▪1 ▪A
▪B
▪2 ▪D
▪C
▪O
▪F ▪4
• 图12—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 EB ▪E
▪3 ▪ IB
▪ 预算增加
• 可见,斯旺图形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 要实现内外均衡的双重目标,只有依赖政策搭配才行,单一的政
策工具是无法实现的。 • 但是,由于斯旺图形没有考虑到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因此并不
能完全解决米德冲突的问题。
12.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 短期效应分析
《宏观经济学》讲义之第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 在一个封闭经济的国家,低储蓄引起低投资和未 来较少的资本存量。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低储蓄 引起外贸赤字以及外债增加,而外债最终必须偿 还。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现期高消费引起未来低 消费,子孙后代要承担国民储蓄的负担。
3. 汇率
• (1)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 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 实际汇率: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交换比
改写为:NX=S-I, • 假定利率等于世界利率,并将前面三个假定代入上式:
NX=〔Y*-C(Y*-T)-G〕-I(r*)=S*-I(r*)
• 从该式不难看出,储蓄取决于财政政策:降低 政府购买或提高税收都会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取 决于世界实际利率水平:高利率会降低投资;对 外贸易余额也取决于这些变量。由于在小国开放 经济中,实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对外贸易余额 便取决于在世界利率水平上储蓄和投资间的差额。
• 如果政府的其他措施(如投资税减免)使 得,在既定世界利率下,投资需求更多, 相对减少了储蓄,使得实际汇率上升,导 致对外贸易赤字。(参见教材P194插图)
(5)贸易政策的影响
• 贸易政策就是指直接影响进出口的政策。 一般说来,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在既定的 实际汇率水平上,会减少进口,意味着相 对增加净出口。但是,实际上,保护主义 相对于在保持净出口不变的同时,提高了 实际汇率。
(3) 政策如何影响对外贸易余额:
• ①国内的财政政策:
• 如果经济在一开始处于平衡贸易的状况,现在采用政府 购买增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会减少国民储蓄,在世 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条件下,投资不变,原来的平衡被打 破,出现储蓄低于投资的情况。于是,一些国内投资必 须通过从国外借贷来融资。另外,由于国内储蓄小于投 资,经济出现对外贸易赤字。
• 大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因为: 一方面,大型开放经济的实力足以影响世界金融 市场。美国对外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的可供资 金的供给就越多,这会导致世界利率的降低;而 美国从国外借款越多,世界经济中的可供资金的 需求就越大,这会导致世界利率的上升。另一方 面,资本不能完全流动。因为,投资者可能由于 对国外资产的不完全信息或政府对国际信贷的限 制而导致他们偏好以国内资产来持有财富。于是, 资本的流动便受到了限制。如果资本不能自由流 动,当然它们就无法通过可贷资金供求的自由调 整来使各国的国内外利率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资本完全不流动 • 当BP曲线垂直时,表示资本完全不流动。此时的 BP曲线基本成为CA曲线,由于净出口基本上与利率 无关,而主要与国民收入有关。所以CA曲线成为 一条垂线。在下图(c)中,BP曲线右方的点,表示 净出口为负,因为右方的点代表的国民收入水平 超过了维持经常账户平衡的水平,较高的国民收 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扩大了进口;BP曲线左方 的点则表示净出口为正。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情况 下,当本币实际贬值时,净出口得以改善,从而 收入增加,CA曲线会向右移动;而当本币实际升 值时,CA曲线则会向左移动。
如上图所示,如果一国经济的 均衡点落在LM曲线右边,表示 货币市场的通货紧缺;如果落 在左边,表示通货过多。货币 供给的增加会使LM曲线右移, 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LM曲线左 移。
5
• 3、BP曲线 • BP曲线,简单地说就是一条国际收支(综合收支)平衡曲线。 BP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对能够使得国际收支实现平衡 的利率(i)和国民收入(Y)组合。 • 通常,BP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下图所 示。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进口会相应增加,从而恶化净出口, 此时一国只有相应提高利率以改善资本的净流入,才能维持其 国际收支的平衡。而BP曲线的倾斜程度取决于国际间资本流动 的利率弹性,其倾斜程度与该弹性成反比,即弹性越大BP曲线 越平;弹性越小,BP曲线越陡。 国际收支平衡线 —— BP 曲线 BP BP i i i 顺差 顺 顺差 逆 BP 逆差 差 逆差 差 Y Y ( b) ( c)
如上图所示,如果一国经济的 均衡点落在IS曲线的右边,表 示该国商品市场的商品过剩, 通缩,失业;落在左边,则表 示商品短缺,通胀。财政扩张 和本币实际汇率贬值都会使IS 曲线向右移动;相反,财政紧 缩或本币实际升值则会使IS曲 线左移。
4
• 2、LM曲线 •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 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水 平的关系。因此,LM曲 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 着一对能够使得货币市 场实现供需平衡的利率 (i)和国民收入(Y) 组合 • LM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因为当收入增加时会提 高货币需求,此时只有 利率也随之上升才能维 持货币需求保持不变和 货币市场的供需平衡。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 宏观经济政策
LOREM IPSUM DOLOR 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
主要内容
目标与政策工具 固定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与政策工具 一、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一般认为,在开放经济下条件下,一国所追求的经济目标 主要有四个:①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物价稳定;④国际 收支平衡。 其中,经济增长的目标是长期的,而且经济增长也包含了 充分就业的目标;因此从短期来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主要是后三个,这三个目标从内外经济的角度看,又可以分成 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两大类目标。对内平衡是指一国内部经济 要保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对外平衡则是一国的国际收 支处于平衡状态,既无国际收支的逆差,也无国际收支顺差。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8
• 资本完全流动 • 当BP曲线水平时,表示资本完全流动。此时,本 国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相等,因为微小的利率差 异都会立即带来巨额的资本套利活动而使利率迅 速达成一致。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意味着一国可以 随时以世界利率借入或贷出任何数量的资本,这 样对于任何水平的进出口差额都可以通过资本的 迅速流动使整个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在下图(c)中, BP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因 为此时国内利率高于世界利率而带来大量资本流 入;而BP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状态。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本币汇率的变动 不会改变BP曲线的位置。
• 二 、宏观经济管理的政 策工具 • 1、IS曲线
•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 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的 关系。因此,IS曲线上的每 一个点都代表着一对能够使 得商品市场实现供需平衡的 利率(i)和国民收入(Y)的组 合。 • IS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利率 上升会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 使收入减少。
9
• 三、一国经济均衡与失衡的状态 •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追求的目标是产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一国的均衡状态落在 IS-LM的交点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要保持 内外的同时均衡,均衡点要落在IS-LM-BP曲线的 交点上。通常的情况是,一国经济均衡点总是偏 离于IS-LM-BP交点的某一位置,处于非均衡状态, 即不是存在内部失衡问题,就是存在外部失衡的 问题。
6
Y
(a)
• 资本不完全流动 • 当BP曲线斜率为一有限正数时,表示资本不完全流动。资 本不完全流动是指一国资本市场不完全开放,或资本流动 由于受到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本国利率与 世界利率的差异只会带来有限数量资本的持续流动。在下 图 (a)中,BP曲线左上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 而BP曲线右下方的点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在资 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本币实际汇率贬值会导致BP曲线右 下移,因为,本币实际汇率贬值时,会导致净出口增加, 从而形成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压力,此时只有降低本国利 率水平,才能刺激资本的净流出(或抑制资本的净流入), 以抵消本币实际贬值所导致的国际收支顺差压力,从而保 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意味着BP曲线的右下移;而本币实际 汇率升值,则会曲线和BP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 偏离该点时,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如图所示,IS、 LM、BP 三条曲线把E点以外的空间分割成六个区域,分别 代表着六种不同的失衡状态。在现实中,根据一国对资本 管制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将BP曲线进一步进行细分,由于 既不存在完全的资本流动(BP水平)也不存在完全的不流 动(BP垂直),因此我们看到的一般情况是各国允许资本 流动的程度,即BP曲线倾斜的程度。图(a)和表(a)反映了 BP曲线比LM曲线更为陡峭的情况,图(b)和表(b)则反映了 BP曲线比LM曲线更为平坦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 上六种失衡状态之外,E点又把这三条曲线分割成六段,而 这些曲线上的点又分别代表着六种不同的局部均衡-失衡状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