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代谢与蚕豆病》课件

《糖代谢与蚕豆病》课件

对糖代谢与蚕豆病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水平 和影响力。
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糖代谢与蚕豆 病的研究中。
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服务, 促进糖代谢与蚕豆病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糖代谢与蚕豆病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蚕豆病时,应关注糖代谢 的调节和改善。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 预防蚕豆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已经患有蚕豆病的患者, 应定期监测糖代谢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糖代谢异常。
05
研究展望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
01 0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对于糖代谢与蚕豆病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缺 乏长期、大范围的跟踪研究,难以全面揭示糖代谢与蚕豆病的内在联系 。
蚕豆病是一种由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在食 用蚕豆后会出现溶血性贫血等症状。
研究背景
蚕豆病在我国的分布
蚕豆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广东等 地。
糖代谢与疾病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当前研究现状
《糖代谢与蚕豆病》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糖代谢基础 • 蚕豆病基础 • 糖代谢与蚕豆病的关系 • 研究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糖代谢
糖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糖代谢 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分解和利用的过 程,的关系
蚕豆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病 情加重。研究糖代谢与蚕豆病的关系 有助于深入了解蚕豆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糖代谢与蚕豆病》课件

《糖代谢与蚕豆病》课件
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症状包括血糖升高、尿频、疲劳等。其 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受损,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有效 调节。
糖尿病和蚕豆病之间的联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与蚕豆病存在密切关联。糖尿病患者多数也患有蚕 豆病,而蚕豆病患者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患上糖尿病。
《糖代谢与蚕豆病》PPT 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糖代谢与蚕豆病》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 讨糖代谢过程以及其与蚕豆病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引人入胜的 话题。
糖代谢的概述
糖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转化和利用过程。它包括糖的消化、吸收、运输和储存等关键步骤。
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糖代谢和蚕豆病的治疗和管理十分关键。该领域的专家和医生通常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合药物、 饮食和运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与蚕豆病之间的区别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抵抗有关。而 蚕豆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
饮食和生活方式对糖代谢和蚕豆病的影 响
饮食和生活方式对糖代谢和蚕豆病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水平,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代谢PPT课件

糖代谢PPT课件
1、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3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胞浆中NADH如何氧化?
线粒体外2H经过氧化呼吸链 氧化生成的ATP?
胞浆中NADH的氧化
α-磷酸甘油穿梭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
C H 2O H
NADH+H+
C =O
α-磷酸甘油 脱氢酶
NAD+
C H 2O - P i 磷酸二羟丙酮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α-葡萄糖苷酶
α-临界糊精酶
葡萄糖 主动吸收 糖代谢 入血
吸收机制
刷状缘 肠 腔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蛋白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小肠肠腔 SGLT 肠粘膜上皮细胞
门静脉
GLUT : 葡 糖 转 运 蛋 白 (glucose transporter)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三、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核糖 +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 糖酵解
NADPH+H+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
ATP
有氧
丙酮酸 无 氧
H2O及CO2
乳酸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
运体SGLT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主动耗能吸收。
223
刷状缘 肠 腔
Na+
G
葡萄糖吸收机制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224
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SGLT
228
缺氧
➢ 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 在胞液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 在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可转变为乙醇 和 二 氧 化 碳 , 称 为 乙 醇 发 酵 ( ethanol fermentation)。
229
有氧 氧供充足时,丙酮酸主要进入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HO
Pi、NAD+ NADH+H+ O = C O P
CH OH
C H OH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7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O
H
OH
HO
H
H
OH
H
OH
OH
CH 2 OH
O
HH

糖代谢途径ppt课件

糖代谢途径ppt课件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甘油酸-2-磷酸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H2O 丙 ADP



酶 ATP
丙酮酸
糖代谢流程图
完整版课件
2
gluconeogenesis
完整版课件
3
五:丙酮酸异生作用通过哪些反应来避开合成过程中的3步不可逆反应?所需哪种酶催 化?发生部位?所需能量?
1. H2O+G6P G6P-ase Pi+Glucose occurrence: liver and kidney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NADH
1,3-BPG ADP
X2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2X
Pyruvate
Pyruvate kinase
H2O Enolase PEP
ADP
ATP
完整版课件
2-PG
ATP 3-PG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2. F-1,6-BP+H2O F-1,6-2BP-ase Pi+F6P occurrence: cytoplasm Pyruvate
3. Pyruvate+ATP+CO2 Carboxylase ADP+Pi+Oxaloacetate Oxaloacetate+GTP CarboPxEyPkinase GDP+CO2+PEP occurrence: mitochondrion
1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己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 变位酶 果糖-6-磷酸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1,6-二磷酸

糖代谢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课件

糖代谢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课件

糖的氧化分解
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为 CO2和H2O,释放能量。
无氧酵解
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转化为乳 酸或乙醇。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消化吸收
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肝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 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在肝脏内通过 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氧化供能
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释放 能量,供机体利用。
合成糖原
部分葡萄糖在肝、肌肉等组织中合成 糖原,储存能量。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转化为脂肪
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于脂肪 组织中。
随尿排出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部分葡萄糖可通 过尿液排出体外。
血糖监测与控制
总结词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了解 血糖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 依据。
VS
详细描述
血糖监测可以采用指尖血糖监测、动态血 糖监测等方法,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监测计 划。对于血糖控制目标,不同人群有不同 的标准,应遵循医生建议,通过饮食、运 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等手段,将血糖控 制在合理范围内。
血糖的调节激素
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葡萄 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 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原分 解和糖异生作用,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的,它可以促进糖原分解和糖 异生作用,升高血糖。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 它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升 高血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
(3)
ADP
2.裂解(lysis)——磷酸丙糖的生成:
一分子 F-1,6-BP 裂解为两分子可以互
变的磷酸丙糖(triose phosphate), 包括两步反应: ⑷ F-1,6-BP 裂 解 为 3- 磷 酸 甘 油 醛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和 磷 酸 二 羟 丙 酮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⑸ 磷酸二羟丙酮异构为 3- 磷酸甘油醛。
糖的无氧分解
糖 的 无 氧 酵 解 ( glycolysis) 是
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
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无 氧 酵 解 的 全 部 反 应 过 程 在 胞 液 (cytoplasm) 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 为乳酸 (lactate) ,一分子葡萄糖经 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无氧酵解的反应过程可分为活化、裂 解、放能和还原四个阶段。
第五章
糖 代 谢
第一节 概述(introduction)
一、生物代谢 二、糖的生理功能
一、生物代谢
生物代谢是指生物活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 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交换过程。 合成代谢一般是指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复 杂的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则是将复杂的 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糖、脂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是 它们的分解代谢途径则有共同之处,即糖、脂和 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分解反应后都生成了酮酸并进 入三羧酸循环,最后被氧化成CO2和H2O。
二、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 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1.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是肝脏调节葡萄糖吸收的 主要的关键酶。
己糖激酶及葡萄糖激酶的变构剂
G-6-P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长链脂酰CoA
葡萄糖激酶 glucokinase
2. 6-磷酸果糖激酶-1: 6-磷酸果糖激酶-1是调节糖酵解代谢 途径流量的主要因素。 ADP、AMP ATP 1,6-双磷酸果糖 柠檬酸 2,6-双磷酸果糖
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可分为: 葡萄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 三羧酸循环三个阶段 。
(一)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此阶段在细胞胞液 (cytoplasm) 中进 行,一分子葡萄糖 (glucose) 分解后 净生成2分子丙酮酸(pyruvate),2分 子ATP,和2分子(NADH +H+)。 两分子( NADH +H+ )在有氧条件下可 进入线粒体 (mitochondrion) 产 能, 共可得到 2×2 或者 2×3 分子 ATP 。故 第一阶段可净生成6或8分子ATP。
⑵ G-6-P 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 6- 磷 酸 果 糖 (fructose-6-
phosphate,F-6-P);
⑶F-6-P 再磷酸化为 1,6- 双磷酸果糖 (fructose-1,6-
biphosphate,F-1,6-BP).
ATP (1) ADP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
*
(2)
磷酸己糖异构酶
* 磷酸果糖激酶-1
1. 活化(activation)——己糖磷 酸酯的生成: 活化阶段是指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 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 FDP)的反应过程。该过程共由三步 化学反应组成。
⑴ 葡 萄 糖 (glucose) 磷 酸 化 生 成 6- 磷 酸 葡 萄 糖
(glucose-6-phosphate,G-6-P);

H2 O
烯醇化酶 ADP

ATP ⑾ 自发
丙酮酸激酶
*
4.还原(reduction)——乳酸的生成:
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NADH ,使 NADH 重新氧化为 NAD+ ,以确保 反应的继续进行。
NADH+H+ ⑿ NAD+
乳酸脱氢酶
糖酵解代谢途径可将一分子葡萄糖 分解为 两分子乳酸,净生成两分子 ATP。 糖酵解代谢途径有三个关键酶,即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 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二、糖的生理功能
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 糖类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① 氧化供能:糖类占人体全部供能量的 70%。 ② 作为结构成分:作为生物膜、神经组织 等的组分。 ③ 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核苷酸, DNA,RNA等。 ④ 转变为其他物质: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 等化合物。
第二节
NAD++Pi
(6)
NADH+H+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ADP 磷酸甘油酸 激酶
(7)
ATP (8)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⑼ 2- 磷 酸 甘 油 酸 (glycerate-2phosphate)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将高能磷 酸基交给ADP生成ATP; ⑾ 烯醇式丙酮酸自发转变为丙酮酸 (pyruvate) 。
-
+
6-磷酸果糖激酶-1 6-phosphofructokinase-1
3. 丙酮酸激酶:
ATP 丙氨酸(肝) 1,6-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
+
pyruvate kinase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 供能的补充途径。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 主要的供能途径。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
化分解生成 CO2 和 H2O ,并释放出
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 化(aerobic oxidation)。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 化途径获得能量。此代谢过程在细 胞 胞 液 和 线 粒 体 (cytoplasm and mitochondrion)内进行。 一分子葡萄糖(glucose)彻底氧化分 解可产生36/38分子ATP。
(4)
醛缩酶
(5)
磷酸丙糖异构酶
3.放能(releasing energy——丙酮酸 的生成:
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 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六步反应。 ⑹ 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3-二 磷 酸 甘 油 酸 ( glycerate-1,3diphosphate);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将其交给ADP 生成ATP; ⑻ 3-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磷酸甘油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