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孵化场如何控制好种蛋细节

合集下载

鸡蛋孵化的技巧

鸡蛋孵化的技巧

鸡蛋孵化的技巧
1. 温度控制:孵化鸡蛋的最佳温度为37.5摄氏度,可以通过使用孵化器或温度计来监控和调节温度。

2. 湿度控制:孵化鸡蛋时,保持适当的湿度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湿度控制在50%-55%的范围内可以达到最佳孵化效果。

3. 翻转鸡蛋:在孵化过程中,每天需要将鸡蛋进行翻转,以确保内部胚胎均匀受热和营养均匀分布。

4. 注意卫生:保持孵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对孵化鸡蛋产生不利影响。

5. 注意观察:定期观察孵化鸡蛋,检查是否有裂纹或异常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确保孵化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6. 调节通风:适当的通风可以帮助控制湿度和碳氧化物排出,确保孵化环境的空气流通和新鲜。

7. 调控机器:如果使用孵化器进行孵化,必须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合理调节机器参数,以达到最佳孵化效果。

浅谈孵化场需加强的几个环节

浅谈孵化场需加强的几个环节

浅谈孵化场需加强的几个环节孵化场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孵化设备的维护保养,了解种蛋和雏鸡的需要。

种蛋储存要控制好温度。

如果种蛋储存时间超过10天,从第一天开始就要将温度设定为12~15℃,同时湿度保持在75%~80%。

如果种蛋储存时间在7天以内,建议温度设定为18~20℃,湿度保持在70%~75%。

孵化期间蛋表温度要维持在37.8~38.3℃(100~101H)并有适宜的水平衡,孵化18天时失水率要达10.5%~12.5%;孵化1~15天要翻蛋,角度在38~45°;捡雏前30小时出雏率要低于1%,捡雏时雏蛋比要达到67%~68%,捡雏时间适宜则蛋壳上胎粪少,雏鸡羽毛还未开始生长;雏鸡出壳后肛门温度应为39.4~40.6℃(103~105H)。

此外,应关注孵化场的卫生和安全问题。

一、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1. 及时更换孵化器门胶条孵化器门胶条破损可能被认为是小问题,但所有漏风的地方气流最大,这样经过种蛋的气流减小,会引起温度波动。

2. 定期更换孵化器喷头有些孵化场在孵化器喷头喷不出水或喷成水柱时才会更换,建议最好每半年更换1次喷头,否则会出现喷雾不均现象。

喷头更换不及时,可能还会出现出雏拖沓现象,不得不进行两次捡雏。

3. 定期进行机器校准每个孵化场必须有1台电子测温仪以便定期对孵化器的温度进行校准,不然很难取得好的孵化结果。

二、加强蛋库、蛋表温度的检测1. 避免蛋库温度波动太大目前只有50%的孵化场对蛋库温度进行检测,如某一孵化场蛋库温度每天6时最高,随着种蛋不断地放入温度逐渐降低,最高温度为20.5℃,最低温度为17℃,温度波动会影响胚胎细胞发育,最终影响孵化效果。

同一孵化场不同蛋库或同一蛋库不同位置温度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应使种蛋远离空调风口或降低空调风扇转速,确保蛋库温度不出现太大波动。

2. 加强蛋表温度检测同一批种蛋质量相差15克属正常,如果孵化场有两种以上的蛋盘可供选择,可将种蛋进行分级,否则大蛋之间的缝隙很小,同时产热多,在孵化后期大、小蛋温度设置上要相差0.2℃,对1台孵化器来讲是很难操作的,所以要求种鸡场提供的种蛋必须均匀。

种蛋的孵化作业规范

种蛋的孵化作业规范

种蛋的孵化作业规范种蛋的孵化作业规范一、目的:规范种鸡场孵化管理工作,提高种鸡孵化率。

二、范围:适用经筛选的种蛋孵化,。

三、职责:1、质量主管以上级别干部负责孵化的监控与指导工作;2、生产主管按照现场作业指导书和上级意见做好管理孵化协调工作;3、饲养员按照现场作业指导书和上级意见落实产孵化各项具体工作。

四、工作程序:1.产前准备:使用设备及工具:孵化箱、温度计、蛋车、蛋盘、出雏盘、福尔马林、高锰酸钾、聚维酮碘、马立克疫苗、注射器、周转车。

产前对孵化机进行8小时试机运行,设定运行参数,验证温、湿度、通风、翻蛋、设备稳定性(分手动和自动两种设备的检查);2.装好种蛋的孵化盘装入孵化机,种蛋和孵化器的过程:种蛋装入孵化器内:采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按1:2(7克:14ml/)的比例利用烟雾熏蒸30分钟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打开孵化器大门通风30分钟然后打开电源开始孵化。

3.开启孵化机,入孵后5天——验蛋(正常的受精蛋可看到血管分布如蛛网状,颜色发红,卵黄下沉。

而无精蛋仍和新鲜蛋一样,卵黄悬在中央,蛋体透明。

散黄后一般看不到血管,不规则形状的蛋黄飘悬在蛋的中线附近。

死精蛋内混浊,可见有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线)。

4.鸡蛋孵到18—19天落盘(俗称换盘)。

5.鸡蛋孵到20—21天后,选择羽毛干燥、健康活泼、精神好的雏鸡,淘汰弱残雏鸡;每隔4—6小时拣雏一次。

6.人工助产:一旦胚胎头部露出,就让其自行脱壳而出。

7. 应急方案:如停电,如有外接电源或自备发电机供电时,直接切换接入电源即可。

8.分辨公母、打马立克疫苗:1名鸡场生产人员协助外协团队的1名专业人员进行作业。

在分公母的同时对鸡苗进行打“马立克”疫苗,二个程序要一气呵成。

用消毒干净的周转筐,台灯,接粪瓶。

在室内比较暗淡的环境中将3个消毒干净的周转筐按左、中、右依次摆放好,调整好台灯亮度,把接粪瓶放在中间的周转盘内。

方法一、母鸡雏生殖器生殖隆起轮廓不明显,萎缩,周围组织衬托无力,没有关联;而公鸡雏生殖器生殖隆起轮廓明显,充实,周围组织联系稳固。

鸡蛋的孵化与育雏管理

鸡蛋的孵化与育雏管理

鸡蛋的孵化与育雏管理一、引言鸡蛋的孵化与育雏管理是家禽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鸡群的健康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鸡蛋孵化前的准备工作、孵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孵化后的育雏管理技巧,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进行鸡蛋孵化与育雏管理。

二、鸡蛋孵化前的准备工作1. 鸡蛋的选择与储存在孵化前,应选择品质良好、健康的鸡蛋。

鸡蛋应具备以下特点:外壳完整、无裂痕;蛋壳色泽均匀;蛋壳光滑,无异常气味。

同时,应注意将鸡蛋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温度保持在15-18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2. 孵化器的准备选择适合的孵化器对于孵化鸡蛋至关重要。

孵化器应具备以下特点:温度、湿度和通风的可调节性良好;温度和湿度的显示准确可靠;有效的电力供应和保护措施。

在使用之前,应进行测试并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孵化器的卫生和功能良好。

三、鸡蛋的孵化过程1. 孵化环境的设定将准备好的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器内的环境要求如下:温度设置在37.5-38摄氏度;相对湿度设置在60-70%;通风保持良好,防止二氧化碳积聚。

此外,应定期检查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及时调整以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

2. 孵化过程的控制在鸡蛋孵化过程中,应进行以下关键控制措施:孵化器中鸡蛋的摆放要均匀,避免鸡蛋相互挤压;每天应进行2-3次的鸡蛋翻转,使鸡胚内的气囊保持正常;及时检查和处理异常鸡蛋,例如有裂痕或异常发育的鸡蛋应及时移除。

此外,还要注意孵化器内的洁净度和卫生,定期清理鸡蛋残留物和异味。

四、孵化后的育雏管理技巧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孵化后的雏鸡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

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温度应保持在32-35摄氏度,每周逐渐下调,直至四周龄后保持在24-28摄氏度。

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定期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并及时调整,确保雏鸡的生长环境适宜。

2. 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1)提供优质的饲料: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干净,提供足够的营养。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孵化技术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孵化技术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 孵化技术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一、加强蛋库管理,提高入孵种蛋质量,首先要求对外来蛋种进行严格的3倍量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后才放入蛋库,库内要保持75%相对湿度,及16℃室温,基本上能保证各周龄种蛋较理想的储存环境。

为减少细菌传播机会,操作人员选蛋前先用消毒药水洗手,选择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造成破损,选择后的种蛋根据周龄等项目分类码放。

种蛋入孵本着先老蛋后新蛋的原则,入孵前,仔细检查,保证入的每枚蛋都合格。

如果入孵的种蛋中夹杂着破蛋、脏蛋,不但造成化成本的提高,更容易造成化器的污染,影响锥鸡质量。

二、孵化温、湿度的管理胚胎发育需要21天时间,由于四季环境条件变化大,不同季节、周龄的胚胎发育程度也不相同。

同一时间入的种蛋,不同的季节出锥时间有早有晚,夏季出锥时间要早于冬季,因夏季要推退入孵时间,冬季将入孵时间提前。

新开产种鸡生产的种蛋、将淘汰的种鸡生产的老蛋、存储期超过7天的种蛋孵化期要长,要考虑将入孵时间提前。

种蛋入孵前要将其放在26℃28℃环境中预温1小时,如果不经预温将种蛋马上从蛋库转入孵化器,致使孵化器升温而影响其它胚胎的孵化过程,在所有相关的孵化条件中,温、湿度控制最关键。

对于巷道式孵化器来讲,设计上依循用早孵种蛋胚胎产热供给后孵种蛋蚩进行孵化。

孵化温度为98.5~99.8,温度设定是根据入孵种蛋的不同气候条件、种蛋周龄、授精率情况灵活掌握,也可以将温度设定为标准值9.8,而通过更改入孵时间的做法,达到预定时间出雏。

实践证明,确定标准度,调整入孵时间,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毛蛋率和淘汰率,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种蛋受精情况对巷道式化器来讲,影响也较大。

由于受精率较低,胚胎产热少,种蛋在期化器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热量,而造成出雏时间晚,毛蛋率、雏鸡淘汰率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化温度或提前入时间来解决。

巷道式化器湿度一般设定为86(湿球华氏温度),出锥器的温度要求低于孵化温度2~3?,湿度可稍高于孵化湿度,也可以根据出雏季节进行调整。

孵化场种蛋库日常管理细节

孵化场种蛋库日常管理细节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7期孵化场种蛋库日常管理细节刘瑞巧杨洪敏马林李晓京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平谷101206摘要种蛋库日常细节管理是雏鸡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管理不当,会降低孵化效果和雏鸡质量。

因而要加强种蛋库人员、卫生、入库、环境、消毒、出库等环节的细化管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给客户提供更多优质雏鸡。

关键词种蛋库;细节管理;优质雏鸡;卫生消毒;种蛋入库收稿日期:2021-02-24刘瑞巧,女,1978年生,中级畜牧师。

孵化场种蛋库作为种蛋的接收、储存、处理场所,细节管理会直接影响孵化效果。

因此,要加强对人员、卫生、入库、保存、消毒、出库等关键点进行控制,确保入孵前种蛋品质不下降,保证胚胎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雏鸡苗。

1人员管理1.1机制建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种蛋库规范化管理。

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储存时间、环境要素等标准,规范各管理细节。

做到人员操作规范、环境变化稳定、种蛋时间适宜、卫生防疫严格。

保证种蛋质量,为生产健康、活泼、优良的种雏提供有力保障。

1.2日常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包括卫生管理、标准操作两方面。

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更换内外工作服,手、脚消毒后进入孵化厅,下班后更衣离开、入蛋库前更衣进入。

按照种蛋库管理操作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日常操作,做到对种蛋的保护,确保质量,降低破损。

1.3表格记录种蛋库要有全面的记录表,即运输车辆检查、入库、质量抽查、挑选、温湿度控制、蛋储存时间、熏蒸、入孵等记录表格,确保种蛋在运输、处理、环境、消毒方面的全面记录,记录填写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对过程工作的检查、追踪及质量改进措施的决断。

2卫生消毒2.1卫生管理孵化优质健康雏鸡,种蛋的卫生消毒非常关键,加强种蛋库的卫生管理,做到种蛋清洁、无污染。

要求种蛋库物品摆放整洁、无杂物、无死角、无粉尘;每天下班前按规定比例的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拖地消毒;每月对蛋库整体环境进行集中整理,用消毒液对地面进行彻底消毒1次,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孵鸡蛋的技巧是什么呢

孵鸡蛋的技巧是什么呢

孵鸡蛋的技巧是什么呢孵化鸡蛋是繁育鸡群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孵化的技巧和方法有很高的要求。

正确的孵化技巧可以提高孵化率,同时也可以保证小鸡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介绍一些孵化鸡蛋的技巧。

1. 选择健康的鸡蛋在孵化鸡蛋之前,首先要选择健康的鸡蛋。

健康的鸡蛋外壳光滑,无损伤,大小形状基本一致,蛋壳的颜色均匀。

另外,要注意选择保存时间不宜过长的鸡蛋,因为保存时间过长的鸡蛋可能会影响孵化率。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孵化鸡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般来说,孵化温度在摄氏37.5度左右,湿度在55%-60%之间比较合适。

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好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稳定和均匀。

另外,还要定期给孵化器通风换气,保持合适的氧气供给。

3. 鸡蛋的翻转鸡蛋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翻转,以保证胚胎在鸡蛋里均匀受精。

一般来说,鸡蛋每天需要进行2-3次的翻转,每次翻转的角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害胚胎。

另外,在孵化的后期,要停止对鸡蛋进行翻转,以便孵化后的小鸡能够正常孵出。

4. 鸡蛋的检查在孵化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鸡蛋的情况。

如果发现鸡蛋出现异常,如蛋壳有裂缝、腐烂或异味等情况,要及时将这些鸡蛋剔除,以免影响其他鸡蛋的孵化。

5. 鸡蛋的清洁和消毒在孵化之前,鸡蛋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首先要用清水将鸡蛋表面的污物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液的浓度要适中,消毒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

消毒后的鸡蛋要晾干,然后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

6. 孵化后的护理当鸡蛋孵化出小鸡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将孵化器保持清洁,定期清理鸡毛和鸡粪,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另外要保持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当的饮水和饲料,保证小鸡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孵化鸡蛋的技巧在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注意鸡蛋的选择和处理、及时翻转和检查鸡蛋的情况,以及孵化后的管理和护理。

只有将这些技巧做好,才能够提高孵化率,培育出健康的鸡群。

种鸡蛋孵化管理的九个环节

种鸡蛋孵化管理的九个环节

种鸡蛋孵化管理的九个环节1孵化器的清洁孵化器操作前,需要用消毒水清洁活动组件及暖床,要求清洁干净。

也可以用洗涤剂清洁定时更换孵化器内的水,以避免孵化过程中细菌繁殖导致臭味。

2收集蛋需要根据需要孵化的种类收集合格蛋,选择圆整、外形完整、无外伤,垂直放入孵化器,确保空间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起来。

3集中控温要利用孵化器控制内温,使内室的温度及湿度达到孵化的最佳状态,室温一般为38℃,相对湿度60%-70%,偏差不能超过3℃,高温将影响受精率,低温也无利于孵化。

4受精一般鸡受精时间安排在6-12小时,以分散细胞划分的过程。

受精的蛋除了要在温度与湿度控制合理的条件下,还必须避免强烈摩擦和外力对蛋造成侵害。

5孵化确保孵化环境温湿度合适,孵化期一般为20-21天,孵化过程不宜有旋转翻转操作,以免影响卵的发育,卵的后部应朝上,并正确调节温度以保证正常发育。

6加湿孵化过程中由于热量蒸发,会出现内温太低和湿度过低,导致鸡蛋发育迟缓或停止,需要在孵化器内喷淋17-20毫升清水以加湿,保持细胞活性和空气充足。

7移蛋孵化达到一半时间,即第11天,可以将穹窿部分朝上的蛋翻过来,或用绳体碾扁卵,以保证雏鸡小脑部不受挤压,促使胚胎发育更加良好。

8调换水移蛋后应及时更换孵化器的水,更换以后要做好消毒工作,并风干孵化器,减少有害细菌的滋生,延长孵蛋的使用寿命。

9剥蛋孵化结束后,可以将蛋取出,并根据雏鸡的实际发育情况将其剥去,剥蛋需注意蛋表面部位的脆弱,以保护胚胎不受损伤。

通过以上九个环节,人们可以有效地管理鸡蛋孵化,不仅可以保证蛋受精率,也可以确保孵出来的雏鸡身体健康。

了解了此过程,大家也可以在家接触鸡蛋孵化,体验管理孵化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蛋孵化场如何控制好种蛋细节
首先,孵化厂的各项工作要得到公司各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种
蛋在孵化场的储存和孵化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使之满足孵化的各
项参数。其次,孵化厂各层领导要非常清楚孵化厂孵化过程中各个
环节的孵化参数,通过必要的硬件设施使之达到并保持稳定。最后,
落实孵化过程中的各项细节操作,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那么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到底哪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产品质量呢?
本文重点阐述在种蛋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种蛋运输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
正常来讲,种蛋运输车应该配备空调和温控仪,温度控制在
19~22℃即可,同时应该保证种蛋由种鸡场到达蛋库的温度曲线保
持“V”型,而不是“W”型或者其他型(如下图所示),如果采用不
带空调的运输车来运输种蛋,则运输温度难以保证,会造成冬天温
度很低,夏季温度很高,极易造成由于温差较大而导致种蛋出汗,
增加污染。

种蛋接收口温湿度的控制
正常来讲,孵化场应设种蛋专用接收通道,通道口装有防护门,
当运蛋车驶入种蛋接收通道后,通道口处防护门应该自动关闭,保
证通道口处温湿度不受外界温湿度的干扰,同时应该保证接蛋口的
温湿度应与种蛋库的温湿度相同或者处于运输车与种蛋库的温度之
间的范围,这样可以缩短温差,而避免种蛋出汗现象发生。一般的
公司在接蛋口处都没有设置保温和防辐射设施,与外界息息相通,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再加上外界如果刮大风、下大
雨或者下大雪,极易造成由于温差较大而导致种蛋出汗,同时由于
温湿度波动较大,增加种蛋发育时的早死率和晚死率。

种蛋熏蒸条件的控制
正常来讲,种蛋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24~25℃、相对湿度
50%~60%、良好的通风环境)熏蒸效果最佳,熏蒸时间为20分钟,
排风30分钟即可,可是在一般的公司都是在达不到熏蒸条件或者根
本就没有熏蒸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熏蒸的(如下图),不但达不到熏蒸
效果,而且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让种蛋储存在不良
的环境中,继而增加种蛋的早死率和晚死率。

种蛋选蛋间温湿度的控制
正常来讲,选蛋间的温湿度应该与蛋库储存室的温湿度一致,但
是如果忽视选蛋间的温湿度管理,导致选蛋间的温湿度过高或者过
低,如果与种蛋储存室之间的温差较大的话,会人为造成种蛋出汗,
增加种蛋污染机会。

种蛋储存间温湿度的控制
正常来讲,种蛋储存间应该装备最基本的制冷设备、加湿设备和
通风设备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等,如果忽视种蛋储存间的温湿度管理,
导致种蛋储存间的温湿度不是很高就是很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如果温度过低,会造成种蛋在孵化前期失水困难,增加早死和晚死
概率,如果温度过高,超越种蛋储存临界温度,导致胚胎在不良的
环境中过早发育而增加早死或者中死概率,另外由于种蛋库没有通
风设备或者均温设备,导致种蛋库内各个点的温湿度不一样,最终
会出现出雏均匀度较差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种蛋库存时间的控制
正常情况下,种蛋在良好的储存环境中储存3~5天孵化效果最
佳,但是如果受到过节、产量和市场的影响,导致种蛋库存时间延
长,孵化性能就会逐渐下降,种蛋的早死率和晚死率逐渐增加,产
品质量随之逐渐下降。综上所述,孵化场为了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
应建立完善的孵化硬件配套设施,以满足种蛋运输、接收、熏蒸、
选择、储存之需要,同时建立完善的种蛋管理制度,为生产健康、
活波、优良的种雏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