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述评

义密集性( s e m a n t i c d e n s i t y ) 的特点 , 各个负面词有
可 能被加 工 的更深 以及 更 丰富 , 导致 更 多 的联 想 ,
3 . D R M 范式下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 响 从而提高错误记忆 。他 的被试均为儿童 ,按 照
D R M 范式 : 先 让 被试 学 习词 表 , 每 学 完 一 个 词表 3 . 1情 绪价 态( v a l e n c e ) 对 错误 记忆 的影 响
操纵被试 所处的情绪价 态、学 习词表的情绪价 态以及关键诱饵的情绪价态三种 方式来探 究情
绪与错 误记 忆 的 关 系。部 分研 究采 用模 拟 现 实场 景 的方 式进行研 究 。无论 使 用哪 一种研 究手
段, 大部分研 究发现 消极情绪能够促进错误记忆 , 支持“ 消极情绪促进深层加工” 的观点。同时。 情绪的价态和情绪的唤起程度相互作 用, 影响错误记忆。 情绪如何影响错误记忆仍 需进一步的
作者简介 : 王俭勤 ,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 究生 。
31
・
应 用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5 0 期 2 0 1 3 年第 9 期 总第 1 0 5 6 页
( 无关 词 ) 进行 再 认测 试 。被试 对关 键 诱 饵 的错误 t o i t n g l e v e 1 ) , 情绪 的价态 对错 误记忆 的影 响也 随之 再认 率成 为错误 记忆 的一个 指标 。 也有 部分 研 究者 通过 模 拟现 实情 境来 研 究错 误记 忆 ( D r i v d a h l e t 1 a . , 2 0 0 9 ; P o r t e r e t a 1 . , 2 0 0 8 ;
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迎秋里实验学校戴晶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所有研究成员认真、落实地完成各项研究工作,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理论学习、问卷调查、主题案例、展示课、学生作业展五个方面展开。
现将本课题2个月来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一、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如期完成了课题开题论证书,并于9月20日召开了课题研究成员分工会议。
在进校教科室老师的组织下,于9月26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课题开题论,并获批准同意开题。
二、为了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并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思想指导、理论支持,确定研究方向,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集中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并对该阶段的工作做了详细的总结,撰写了课题理论学习阶段性总结。
三、问卷调查工作汇报我们成立了调查问卷制作小组、问卷调查工作小组和调查结果分析小组。
在问卷制作小组组长本人的负责下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制作工作。
在问卷调查工作小组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按时成功完成了对本校四年级八个班48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
最后在结果分析小组合作下,形成了问卷调查报告,同时及时总结了本次工作成功的经验,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更好的进行。
撰写了课题问卷调查工作阶段性总结。
四、对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一)错误类型分析根据学生收集的错题研究情况,具体错误类型可归纳如下:1、口算错误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两种情况。
(1)计算失误。
例如: 154-78=88(2)口诀混乱。
例如: 5×9=542、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算法则错误。
(2)运算顺序错误。
例如:100-16+14=100-30=70(3)算理不清。
3、其他错误(1)误认。
误认这种错误是属于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在计算中是比较常见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举例错误:123-15=10012+9=19132-15=115123-15=138错误情况分析;抄错数或符号正确:123-15=10812+9=21132-15=117(2)误写。
错误记忆研究的新视角:事件植入范式

定 为有 无错误 记忆。如果儿童有 尝试去回忆, 但没有事件的记忆 或者相关 事件的细节, 即为无错误记忆。当被试表明他记起了错 误 事件并 报告主试没有 提到的细节但是 与错误 事件有关 , 则评定 为错误记忆 。如 果被试只是表示事 件可能发生过或认 为事件发 生过 , 则评定 为无错 误记忆 。为抵 消期望者效应 , 如果 被试直接 正向地回答说 “ 是的” 等明显的肯定 报告, 则评定为无错误记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如果被试报告称他们头脑有一些画面或者有 提供部分 细节但没有 充分说 明事件细 节 , 则评定 为部分错误 记 忆。正式评分前 需计算 评分者的一致性效度。 已有 的研究 以及 相关 进展 。对 于事件植 入范式下, 错误记忆 的发生机制一 直存 在争论 。区别于误 导信息范式所诱 发的关于 事件细节的错误 记忆, 事件植入范式生成的是对整个事件的错误 记忆。在典型的植 入范式中, 被试收到关于由主试声称被试经历 过的事件的陈述( O t g a a r 2 0 0 9 ) 。对于事件错误 记忆的两种主要范 式, 误导信息范式和事件植入范式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不同。首 先, 在事件植 入范式中 , 错误记忆 的对 象是完整丰 富且 复杂的事 件, 而在误导信息范式中 , 对 象是 事件细节; 其次 , 在植 入范式中 , 即时地给予被试 暗示 性信息 , 而在误 导信息范式 中, 在 呈现暗示 之前 , 被试首先 要 目睹某项事件或 者曝露于相关刺激下 ( 例如视 频等) 。因此 , 误 导信息范式 中, 呈现的暗示是关于现有 的记忆 , 而植入范式关注 的是 将整件未发生 的事植入到记忆 中。考虑到 上述差 异, 考察引发儿童植入错误记忆潜在机制的实证研究仍然 处 于起 步阶段。 未来研究展望 。基于事件植入范 式下错误记忆 的研究 方兴 未艾 , 亟需对其错误记忆 的发生机 制提 出理 论解 释, 而D R M范式 下诱发 的错误记 忆, 研究者们 已经 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解释 , 那么 这些 理论解 释是 否可以用于解 释事件错误 记忆, 尽管两者的性质 不同, 包括有研究者曾尝试对不同范式下诱发的错误记忆进行比 较研究 , 但 目前 笔者只看到一篇这样 的文献 , 而且后来 也有 研究 者提出不同的看法 , 因此一 直存在争论 , 所 以D R M范式和事件植 入范式是 否有 一定 的相关 性, 值得继续探究。
误导信息效应

误导信息效应H20714024 陈宁轩 07应用心理学误导信息效应是属于记忆错觉的,误导信息效应是指记住错误导向的信息。
下面先从记忆错觉谈起: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恐怕都会有一次碰到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
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
这种现象便称之为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
人怎么会出现对未来的回忆呢?大部分记忆错觉的表现形式都离奇得叫人难以臵信,根本无法解释。
从古希腊以来,在编年史、年代记以及哲学和文学著作中,已经记录有一千多个故事,都说是有人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到了另外一个时代,而且他们还经常援引不少连自己也不知道的细节。
因为这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但是他们发现并描写这种奇怪的现象。
1900 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还为它取了记忆错觉这个名字。
他还断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验错觉等形式出现。
大部分记忆错觉的表现形式都离奇得叫人难以臵信,根本无法解释。
比如说,有人相信预兆吉凶的梦,按迷信人的说法,这是他们的灵魂在定期回到过去‚出差‛,于是看到和体验到了一切。
而等过几天甚至几年之后,当梦得到了应验,他们会惊讶地‚认出‛陌生的境况。
预见就这样变成了回忆。
另一些人则把这些归咎于在强情绪作用下产生的世代相传的‚先祖记忆‛。
对赞同轮回转世理论的人来说,记忆错觉还是他们有过前世的一个证据。
相信轮回转世理论的人很多,这里面还包括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
比如说,毕达哥拉斯认为他的前世有可能是个牧人。
西尔维斯特?斯塔洛涅认定自己的世是一个游牧部落的监督哨。
吉阿努?利夫兹呢,要按她说,前世曾是曼谷大庙的一个舞者。
他们的记忆错觉都通过催眠术得到了证实,是催眠术让他们回了一趟自己的过去。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2 岁时候就首次有过这种感觉。
DRM范式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

Advances in Psychology心理学进展, 2011, 1, 77-82doi:10.4236/ap.2011.12012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1 (/journal/ap/)Modality Effect in False Memory in DRM ParadigmLinsong Wang1, Weibin Mao2*1Shandong Police College, Jinan2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Email: wb_mao@Received: Feb. 20th, 2011; revised: Apr. 26th, 2011; accepted: May 4th, 2011.Abstract: The researches on modality effect in false memory stemmed from studying on mechanism of false memory. In 1998, Smith and Hunt firstly reported and defined the modality effect on false memory, namely there is a lower false recognition to critical lures following visual presentation than following auditory pres-entation, which was followed by a number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researchers introduce and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modality effect in false memory from the view of encoding phase and retrieval phase, and analyses roles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age, loudly reading, and divided attention, on modality effect in false memory.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that modality effect in false memory could be further studied by using other experiment paradigms and using ERP or brain imaging technology.Keywords: False Memory; DRM; Modality Effect; Visual Modality; Auditory ModalityDRM范式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王林松1,毛伟宾2*1山东警察学院,济南2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Email: wb_mao@收稿日期:2011年2月20日;修回日期:2011年4月26日;录用日期:2011年5月4日摘要:Deese-Roediger-McDermott(DRM)范式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发轫于对错误记忆产生机制的研究。
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

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来说明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是很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
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02客体永久性实验客体永久性实验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做的一个实验,来证明客体永久性的发展。
他给婴儿一个可爱的玩具,婴儿会伸手去够它。
但当大人在他们抓住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时候,他们就会停止抓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别处,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
只有到出生9个月之后,婴儿才会继续他们的寻找——在皮亚杰看来,这种寻找意味着婴儿在无法感知到玩具时,玩具仍在他们的头脑中。
这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始。
03三山实验三山实验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来证明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04液体守恒实验液体守恒实验室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做的一个实验,来证明儿童“守恒”概念的发展。
实验的开始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状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
他在实验中发现,对这个问题,6、7岁以下的儿童仅根据杯子里水的高度判断水的多少而不考虑杯子的口径的大小。
而6、7岁以上的儿童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即他们都同时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径两个维度来决定杯子里水的多少。
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前运算阶段儿童没有守恒概念的特点。
短时记忆(图形再认)

2.4.2.2下面将要呈现的图片中,有你刚才看过的,也有没有看过的。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在图片出现后作出判断。若认为是看过的,请按“+”号键,未看过的请按“-”号键。实验要做很多次。按反应盒上任意键实验就继续。
2.4.3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可知不同实验材料的保持量存在明显不同同时对两种实验材料的保持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具体图形和词的保持量明显优于抽象图像的保持量其原因可能在于被试对于具体图形和词的记忆更敏感而抽象图形更容易使被试产生错误记忆
短时记忆
(张研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0150201班 1051020145号)
摘要:本实验对山西师大心理系10级41名学生进行短时记忆测试,本实验采用图形再认的方法来研究短时记忆。用保持量和正确回忆百分数来反映短时记忆的能力。公式是: 保持量=(正确再认数-错误再认数)/总数×100%,结果显示:具体图形的短时记忆效果要好于抽象图形。
Abstract:The experiment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 10grade41 students were Short-Term Memory Test, the experimental us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to study the Short-Term Memory. Maintain and correct recall percentages to reflect the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The formula is: Keep = ( Number of Correct Recognition of False Recognition Number) / Total Number of X 100%,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pecific pattern of Short-Term Memory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abstract graphics.
错误记忆的理论解释述评

关键词
错误记忆 内因激 活假设
模 糊痕迹理论
总体匹配模型 来源监测理论
中图 分 类号 : B 8 4 2 .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错误记忆好像是一个 自发 的过程,因为即使在被试都不 真 实 再 认 是 由于 与 单 一 记忆 痕迹 的高 度 匹配 , 而 错 误 记 能辨 别 呈 现 词 的 时候 , 仍 然 会 产 生 错 误 记忆 。错 误 记忆 也 是 忆是由于众 多记忆 痕迹 的少量相似性 总和所致。也就是说 , 很难消除的, 研究者们控制了很多因素试图消除错误记忆, 但 测验 词 的 熟 悉性 大 小 取 决 于其 与 记 忆 中存 储 词 痕迹 之 间 的匹 结果只是降低 了错误记忆 。 那么 , 错误记忆是怎么产生的呢? 配程度 ,而对未学过的词的错 误再认是 由于其与记忆痕迹的 它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呢?
少量 匹配之和所产生的熟悉感与对学过词的熟悉感大致相 同 所致 。但 是 总 体 匹配 模 型 不 能 很好 地 解 释 错误 记 忆 效 应所 带 来的主观体验问题 。 与总 体 匹 配模 型 类 似 , 差 异— — 归 因假 设可 以对 D R M 范 式 中 的原 型 熟 悉性 进 行 解 释 。 不 同 的 是差 异- 归 因假 设错误 记 忆 效应 的产 生 是有 两 个 过程 决定 的: 在 测 验 阶段 , 相 似 性促 进 对 原 型一 些 方 面 的加 工 : 大 脑 对 这些 』 J u 工 会进 行 评 估 , 评估 结 果会 导致 其 与 原 型 中那 些 末 加 工 的方 面 产 生 差异 。错误 记 忆 就 产 生 自对 这 些 差异 的 归 因 。 差 异. 归 因假 设重视 人 们对 主 观
错误记忆 的理论解释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学2004年第10卷第l期3一8
Chin巴eJournalofA即liedPsyehology
2004Vl10Nl3一8
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郭秀艳`,2周楚
`
周梅花3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2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摘要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学习程度和中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错误记忆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
降
低;
(2)低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低于中关联程度和高关联程度下的再
认
错误率说明关联性高低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揭
示了
错误
记
忆
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真实记忆可能
是
错误记忆的根
源
而二者的关系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则既有共变又有分离关键词错误记忆关联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
中图分类号:8B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1006一6020(2004】一01一0003一06
1引言
人类的记忆并不是完全准确无误的当一
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是他以前见过的时候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错误记忆就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错误记忆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类记忆本质的重要信息而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Dese(1959)川最先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语词介人Roeidger和McDermott(1995)〔2〕系统地拓展了Deese的工作验证了呈现关联词表导致高错误回忆率的现象揭示了强大的错误记忆效应研究者们现在将采用以一系列相关词的呈现来引发错误回
忆和错误再认(通常伴随元记忆判断)的实验方法即DeeseRoedigerMeDermott范式(简称DRM范式)经典DRM范式共包括36个
词
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组成研究者们发现在随后的回忆和再认
测
本研究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2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olJBXLXO01)的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郭秀艳女博士副教授;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应用心理学2年第卷第期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的”的比率即虚报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真实记忆证明错误记忆发生了由于DRM范式可以成功地引发错误记忆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DRM范式的多种变式和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考察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发现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预警提示年龄因素词表特性等都对错误记忆有重要影响从而使我们对错误记忆的理解不断深人在采用DRM范式进行的研究中学过的系列项目与未学过的项目或关键诱饵在语义上的关联对于引发错误记忆很重要即使系列相关诱饵的关系是非语义的只是在拼法音位等物理条件上有关联错误记忆仍然会发生(SehaeterVerfaellieAnes1997;oSmmersLewiS一999)[3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关联性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但究竟关联性是如何对错误记忆发生影响的呢错误记忆率是否会随着关联性的增加而上升本研究中使用低中高三种关联程度来对此问题进行考察并将关联性作为探讨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关系的一个因素此外对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发现间隔时间(指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相隔的时间)对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众所周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指出真实记忆的遗忘趋势为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而先快后慢但错误记忆的遗忘规律则有所不同MeDermott(1996):’〕的实验表明在立即测验短的间隔(305)两天后测验的三种情况下学过项目的正确回忆率不断降低而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率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ayne等(1996)[6]也发现在24小时间隔中正确再认成绩下降但错误再认不受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与真实记忆相比错误记忆是很顽强的在一段时间间隔后它可以保持不变甚至还可能有所增长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错误记忆在时间维度上的特征本研究在识记后2小时的短时程内选取四种时间间隔进一步对错误记忆进行考察另外由于多次重复学习有利于真实记忆的保持和提高本研究还引人
学习程度变量来考察错误记忆在各种学习程度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期进一步动态地揭
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之间的变化关
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41名(男生13名女生28名)年龄17一24岁视力或矫正视
力
正常均为自愿参加22材料
实验材料共分为学习材料和测验材料两部分学习材料共12个序列均从Roeidger和
MeDermott(1995)经典DRM范式的18个学习序列中选出并作了适
当的修改且通
过预
测检验了材料的可信度每个学习序列由12个词构成都与同一个关键诱饵
产生联想并
按照与关键诱饵的联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测验材料共12个序列每个序列由6个
词组成参照Roediger和MeDermott
(1995)的
实验顺序进行安排每个序列中6个词呈现次序为:前面3个为学过的词分别取自学习
序列中的第18和10位置;中间1个未学过的有关联的词;然后1个未学过的无关联的词;最后1个为关键诱饵
23实验设计
采用3X4X3混合设计自变量1(
被
试
间变量)为学习程度分为三个水平:低(学习
材料呈现l遍)中(学习材料呈现3遍)和高
(学习材料呈现6遍)自变量2(被试内变量)
为关联性分为低(无关项目)中(有关项目
)
高(关键诱饵)三个水平自变量3(被试
内
变
量)为间隔时间分为O051和2小时共四
个水平因变量为错误再认率其计算公式
为:(被认为是“旧的”的未学过项目的总数/未学过项目的总数)x10o
%
24
实
验程
序
整个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两部
分均在计算机上进行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郭秀艳等学习阶段先向被试呈现指导语不同学习程度组被试的指导语分别为“下面将做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首先将呈现一组词2个总共呈现12组注意每组词只呈现1遍
(3
遍或6遍)请努力记住它们每次呈现完
一组后会让你回忆刚才学习过的词然后再
开始学习下一组如果准备好的话就开始学习不必紧张!”词组相继呈现在屏幕中央呈
现时间为2秒间隔0秒一个序列学习完毕
后休息10秒钟然后进人下一个序列直到
所
有序列全部学完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再认测验指导语
为:“下面将进行再认测验如果你认为下
面
呈现的词是刚才学习过的即是旧的请按0键;如果是刚才没有学习过的即是新
的请按1键如果记不清楚可以猜测但
千万不要少按或多按!”测验材料中每个词的呈现时间为2秒间隔O秒前后两个序列呈现的间隔时间为2秒再认测验分别在O
051和2小时后进行根据间隔时间的长
短给被试安排相应的活动以防止复述和
回
忆每个被试共进行四次测验所使用的测验
材料和指导语相
同
表1不同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的作用
变异来源dfMSF
关联性学习程度时间间隔
学习程度火时间间
隔
学习
程度x关联性
时间间隔火关联性关联性x学习程度
x时间间
隔
2186404670000800110222002517035647190036053117272201236400060545注`p(005二*p(001
3结果与分析
987654231010认误再错率
由于有8名被试中途退出实
验最
终得
到
33名被试的
有
效数
据
对再认率进行3又3丫4的重复测量方差
分析结果发现:关联性主效应显著F(260
)
=
170356p=0000进一步比较发现中关联
项目(有关项目)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高关
联项目(关键诱饵)和低关联项目(无关项目
)
而高关联项目(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又
显
著高于低关联项目(无关项目)学习程度主
效应显著F(23。)=4719p<005进一步比
较发现低学习程度(1遍)和中等学习程度(3
遍)的错误再认率均显著高于高
学习程度(6
遍)说明随着学习遍数的增加错误再认率明
显下降时间间隔主效应不显著F(3
90)=
0036p)00
5方差分析总结果见表1
时间间隔和关联性交互作用显著F(6
90)=2201p<005对简单效应的进一步
检验发现无论何种关联程度下被试在各个
时间间隔下的错误再认率两两均无显著差异;而无论何种时间间隔条件下被试各个关联程
度下的错误再认率之间两两差异均显著且均
为中关联程度(有关项目)显著高于高关联
程
度(关键诱饵)而高关联程度(
关键诱饵
)又显
著高于低关联程度(无关项目)其他两两交互作用和三者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不同关联程度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分别见表2和图1
表2不同关联程度和时间间
隔
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间隔时
间
关联程度
—
—00512
低关联0067100854006900732
中关联0859808808088810904高关联04004036790342903081
注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冲中关联程度
奋低关
联程
度
.卜高关
联程度
00512间隔时间(单位小时)图1不同关联程度和时间间
隔
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