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盾构掘进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盾构施工风险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案

采购正规渠道的盾构设备,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对设备进 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性能良好,满足施工需要。
仓储管理
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仓储管理,防止材料设备在存储过程中发生损 坏或变质。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参数监控
严格按照盾构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风险预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监 测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 现异常,及时发出预警, 采取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 对风险的效率和能力。
盾构施工风险后处理
事故调查
对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深入调查 ,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
损害评估
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 ,为后续的赔偿和修复工作提供
新型盾构机和施工技术:研发 新型的盾构机和施工技术,以 适应更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更高 的施工质量要求。
对行业发展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盾构施工行业将 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环保将成为行业重要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 ,盾构施工行业将会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将推动行业发展:随着勘测技术、人工 智能等科技的进步,盾构施工的精度和效率将会 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监督施工质量,确保 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质量管理人员需 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稳定可靠。
04 盾构施工质量控 制措施
原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
原材料选择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从根本上 保证施工质量。
依据。
改进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 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风险事故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

极高风险:概率极高,对项目有重大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
风险概率分析
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评估风险概率
01
施工技术:分析施工技术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评估风险概率
02
设备状况:分析设备状况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评估风险概率
0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盾构施工的影响程度
04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盾构施工的影响程度
05
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对盾构施工的影响程度
06
3
盾构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地质条件应对措施
01
地质勘察:详细了解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依据
03
地质加固:对不稳定地质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02
地质预报:实时监测地质变化,提前预警风险
01
地层稳定性:地层不稳定可能导致盾构机塌陷,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
02
设备故障风险
01
设备故障原因:设计缺陷、制造质量问题、安装调试不当等
03
设备故障影响: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程质量等
02
设备故障类型:机械故障、电气故障、液压故障等
04
设备故障预防措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提高操作人员技能等
人员操作风险
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
缺乏经验: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无法应对突发情况
疲劳作业:操作人员疲劳作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风险
违规操作: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
2
盾构施工风险评估
风险等级划分
低风险:可预见、可预防、可控制,对项目影响较小
中风险:有一定概率发生,对项目有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分析及治理措施设计

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分析及治理措施设计一、引言盾构施工是一种在地下进行隧道掘进的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地铁和隧道等工程建设中。
然而,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设计。
二、盾构施工中的地质风险1. 岩层变化带来的地质风险:在盾构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地质构造变化导致岩层的突变,例如断层、脆弱带等。
这会对盾构机的推进和掘进造成不稳定性,增加地质风险。
2. 地下水位对施工的影响:地下水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盾构施工的进行。
在水位较高的地区,可能会导致隧道涌水,对施工工艺和安全造成威胁。
3. 地下空洞和洞室的存在:在地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洞室或空洞,这会导致盾构机的下沉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施工风险形成潜在威胁。
4. 后期地质沉降引发的地质风险:盾构施工完成后,地下的岩土会发生固结沉降,可能会影响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引发地质风险。
三、盾构施工中地质风险分析的方法1. 前期地质调查:在盾构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岩性、断层、脆弱带、地下水位等信息。
这有助于预测地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治理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2. 现场勘探与监测: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地质构造检测等现场勘探工作,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发现地质风险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四、盾构施工中地质风险的治理措施设计1. 岩层突变风险治理:对于存在断层和脆弱带的区域,可以采取预处理或加固措施,如钻孔注浆、锚索加固等,提高盾构施工的稳定性。
2. 地下水位控制治理:根据地下水位调查结果,设计合理的水封措施,包括增加隧道内部的防水层、设置排水系统等,避免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风险。
3. 地下空洞治理:对于已知的地下洞室或空洞,采取相应的填充或加固措施。
另外,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地下空洞,避免施工过程中悬空洞室的发生。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盾构始发和到达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之一。
在始发阶段,盾构机需要从出发点开始沿着预定线路挖掘隧道;在到达阶段,盾构机需要成功到达目的地完成任务。
然而,这两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盾构始发阶段存在一些风险。
例如,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存在岩溶地质、地下水等问题,在盾构始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质灾害,如地层塌陷、涌水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注浆处理、地层加固等。
此外,盾构机始发时可能会遇到土层过软、土壤液化等问题,需要合理调整盾构机的工作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盾构到达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管线、建筑物等障碍物,容易引起破坏和事故。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需要提前进行地下管线的勘察和标定,并设计合理的盾构线路和穿越方案。
另一方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盾构机可能会遭遇地下水涌入、高地应力等问题,这可能导致盾构机停工或甚至受损。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应力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固隧道衬砌、排水降水等。
为了应对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勘察工作,提前了解地下环境的地质条件、地下管线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其次,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地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执行。
最后,建立应急预案,预留足够的备用设备和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确保盾构始发和到达的安全顺利进行。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盾构始发及到达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之一。
盾构始发风险分析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

盾构始发风险分析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盾构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建设的机械设备,因其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铁路、地铁等建设项目中。
而盾构始发阶段是整个盾构施工过程中最为危险的一个阶段,如果不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将会对施工进程及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盾构始发风险分析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
一、盾构始发风险分析1.环境影响盾构始发阶段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土方开挖和地下水的引流处理工作,这些工作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首先,土方开挖会造成土壤松散,进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建筑物的损坏。
其次,地下水的引流可能会导致地面下降和地基沉降等问题。
因此,在盾构始发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设备故障盾构始发阶段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掘进机、泥水分离机、泥浆循环系统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机械損壞,导致施工进程受阻或安全事故发生。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盾构始发阶段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和认真的维护保养工作。
3.安全事故盾构始发阶段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阶段。
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土石坍塌、瓦斯爆炸、火灾等。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盾构始发阶段需要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的安全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盾构始发风险控制方案1.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盾构始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盾构始发阶段前,应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确定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2)加强土方开挖处置对于土方开挖而产生的土方和石方应进行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置,避免对土质的破坏。
(3)加强地下水管理盾构始发阶段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大量的引流处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环保规定,防止对水源产生污染。
2.设备质量保证盾构始发阶段设备故障率较高,因此需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质量控制在设备选型和采购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选择和审核,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盾构掘进施工始发及接收过程中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盾构接收安全技术措施包括:(1)盾构接收期间加强对地面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动态监测管理;(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3)班组在上岗前须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上岗前检查并留有记录;(4)地连墙破除作业时构机在站内推进过程中出现推进困难,及时查明原因处理,禁止盲目推进。
4.4盾构始发、掘进、注浆安全技术措施
盾构始发、掘进、注浆安全技术措施包括:(1)做好准备工作,洞门凿除后必须尽快将盾构推入洞内,使盾构切口环切入土层,减少土体暴露时间;(2)根据工程对隧道变形及地表变形的控制要求,合理选择注浆工艺,并实时做好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工艺选择,注浆时严守注浆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2工程简介
H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共包含12站(11区间和1个仁和车辆段)。其中,土建三工区含2站三区间,总长4.122km。区间沿线附近有运河村民居、农用地、荒地、新建高层住宅、新华河、新兴河、蔬菜批发市场、良渚环卫公司等,靠近新兴路站一边港虹西路西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店面房。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
4.3盾构接收防漏、堵漏技术措施
盾构接收防漏、堵漏技术措施包括:(1)盾构机头部靠上洞门后,做好第一道环箍挡水,从盾尾1~2环管片的注浆孔向外层的土层中注入双液浆。(2)接收端洞门地连墙磨除前,在洞门钢圈上焊接预先准备好的双层弹簧钢板,在洞门钢圈外侧安装进洞装置,避免盾构进洞过程中出现涌水涌砂现象,之后在扇形板上焊接螺帽,进行细钢丝串联并用5t手动葫芦抽紧紧贴管片外弧面上。(3)若出现渗漏水现象,须将密封橡胶帘布板外压板穿钢丝环向收紧,使止水橡胶帘布板紧贴盾构机外壳。若正常进洞,应快速封堵洞圈,用钢板将洞圈和进洞环钢板焊接封闭,及时充填注浆。(4)洞圈加焊盾尾刷以防止盾构进洞及施工期间土体从缝隙中流失,盾尾刷长度500mm,并嵌优质盾尾油脂,进一步加强盾构进洞的安全性。(5)现场配备钢封门装置,防止盾构靠上土体前出现突涌现象。
隧道施工岩溶地质风险等级分析及处治措施

二、岩溶(土洞)地区工程风险分析
(三)岩溶(土洞)地质给施工带来的主要风险
引起地面塌陷和地表沉降
地面沉降是岩溶隧道涌(突)水、突泥的地质环境 效应。它具有突发性、发展迅速、波及面广、危害性大 的特点。
二、岩溶洞)地区工程风险分析 岩溶塌陷前兆
一、井、泉的异常变化:如井、泉水位的骤然升、降,水色 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这些现象反映岩溶地下水动力条 件自然发生急剧改变,从而为塌陷作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这些变化的产生或者与附近地表水体(河、湖、坑矿)突 然发生集中渗漏有关,或者与地下通道因土洞扩展坍塌造 成的堵塞或冲决有关。 二、地面变形:如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 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它们一般是土洞扩展达到一定规模后 其顶板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的现象,这时地面已处于临近 塌陷的危险状态。
三、处治措施
• 不安全辨识原则
1、辨识隧道突水关键部位:两种岩层的接触带、大型 富水溶腔。 2、确定隧道突水的临界距离:突水的机理是溶腔水压 力破坏的塑性范围是否与隧道工程开挖形成的塑性范围是 否连通。在施工中,主要通过数据模拟计算的方式确定临 界距离。 3、确定隧道突水的关键工序:主要发生在开挖和初 期支护完成后这两个环节。 4、确定隧道突水的风险状态:隧道穿越富水结构时, 当掌子面有掉块声、硬塑状涌泥、渗漏水量逐渐变大时, 为突水、涌泥标识,应及时逃生。
如果岩溶特别是土洞埋置很浅,则岩溶的顶 板可能不稳定,甚至会发生地表塌落。
二、岩溶(土洞)地区工程风险分析
3、抽水对土洞和岩溶顶板稳定的影响
• 在有岩溶或土洞的场地,特别是土洞大片分布, 如果进行地下水的抽取,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 降,使保持多年的水位均衡遭到急剧破坏,大大 地减弱了地下水对土层的浮托力。 • 由于抽水时加大了地下水的循环,动水压力会破 坏一些土洞顶板的平衡,因而引起了一些土洞顶 板的破坏和地表塌陷。一些土洞顶板塌落又引起 土层震动,或加大地下水的动水压力,结果震波 或动水压力传播于近处的土洞,又促使附近一些 土洞顶板破坏,以致地表塌陷危及地面的建(构) 筑物的安全。
盾构穿越岩溶地区施工技术总结.docx

盾构在岩溶地区掘进施工技术总结1、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盾构7标段【三元里站〜远景站盾构区间】、【江夏站〜陈田村站盾构区间】盾构掘进施工项目包含两个盾构区间,位于现运行二号线三元里站以北到旧白云机场之间。
【三元里站〜远景站盾构区间】起已正在运营的三元里折返线北端,区间里程范围左线为ZDK22+392.964〜ZDK22+856.392 左线全长474.928m,右线为YDK22+202.194YDK22+856.392 长度为654.47m,线间距为5.0 〜23.4m。
三元里至远景区间,地面特征为城市交通主干道(广园西路、机场路)、且为交通干线,车辆繁忙,并有房舍、厂房密集分布,机场路以北为白云旧机场范围。
区间地形稍有起伏,总体表现为南部高,北部低,地面高程一般在8.50〜10.00m。
道路两侧地下管线密集分布。
2、地质概述2.1地层划分本区间地层由上至下划分为:〈1〉人工填土层,<3-1>粉细砂层,<3-2>中粗砂层,<4-1>冲积-洪积土层,<4-2>河湖相淤泥质土层,<4-3>粉质粘土,<5C-1A >软塑状残积土层,<5C-1B^塑状残积土层,<5-2>残积类粉质粘土,<8C-1>炭质灰岩中风化带,<9C-1>炭质灰岩微风化带,<9。
-2>灰岩微风化带。
2.2盾构穿越地层情况隧道左线围岩分类表隧道右线围岩分类表三远区间盾构隧道总体处于上软下硬地层,左线穿越硬岩总长约165.4m,进入盾构开挖区域高度为1.6〜1.8m,硬岩平均抗压强度在46〜50Mpa,占左线隧道总长的35%。
右线穿越硬岩总长约269.9m,占右线隧道总长的41%。
在YDK22+518.292〜YDK22+478.292将穿越40m的上软下硬地层,洞身上部为<4-1>粉质粘土、洞身下部为<9C-2>灰岩微风化带,钻孔揭露灰岩最大抗压强度为105.1Mpa,进入盾构开挖区域高度为5m左右。
附图:线路纵断面图2.3溶、土洞分布情况3、施工情况3.1施工中遇到的问题①盾构掘进中遇到卡刀盘现象,地表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甚至沉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坚石 。揭露层厚 0 . 1 0 ~9 . 1 0 m ,顶 面 埋 深 9 . 9 0 ~
4 风险控制措施
4 . 1 探 明溶 洞
2 6 . O 0 m , 标高 l 8 6 6 . 4 4 ~1 8 8 2 . 5 4 m 。分 布在 部 分 隧道 洞 身及底 部 。 昆 圆区 间隧 道 共 有 1 0个 钻 孔 揭 露 到 l 6个 溶 洞 , 溶洞 高 度 1 . 2 0 ~1 7 . 7 0 m , 发育深度 9 . 5 0  ̄3 1 . 8 0 i n , 标
关键词 : 地铁; 盾构; 岩溶; 注浆加 固; 风 险; 控制; 穿越
1 工 程概 况
昆 明地 铁 首 期工 程 土建 施 工 十二 标段 盾 构 区 间 自 昆 明北 站始 发 , 沿 北 京 路往 南 , 经 圆通 街 站 、 人 民路 站 至文 化 站 , 为 内径 5 5 0 0 m m的双 线 盾构 隧道 , 隧道 全 长
高1 8 6 0 . 7 6 ~1 8 8 2 . 6 1 m 。 以充填 、 半充 填溶洞 为 主 , 充 填物质 主要 为软塑 状粘土 、 粉质粘 土 , 局部 夹碎石 。
圆人 区间共 有 6个钻孔揭 露到 1 3 个 溶洞 , 溶洞 高度 0 . 5 0 ~6 . 5 0 I l l , 发育 深度 9 . 7 0  ̄3 3 . O 0 m , 标高 1 8 5 9 . 1 9 - -  ̄ 1 8 8 2 . 4 7 I l l 。 以充 填 、 半充填溶洞为主 , 充 填 物 质 主 要 为软 塑状 粘土 、 粉质 粘 土 , 局 部夹 碎 石 。
2 ) 盾 构在 穿越 溶 洞 或 者土 洞 期 间 , 对 溶 蚀 顶 盖 扰 动过 大 , 破 坏 原有 的平 衡 体 系 , 造 成 溶 蚀 顶 盖 脱落 , 路 面沉 降超标 , 甚 至路 面塌 陷 。
3 ) 岩溶水的危害 。 盾构在穿越岩溶水时, 一旦岩溶
水 压 力过 大 , 极 易造 成盾 尾 密封 击 穿 , 从 而导 致 大量 的 积水 涌入 隧道 , 对人 身和 盾构机 的安全造 成 风险 。 4 ) 由于 穿越 地层 以灰岩 为 主 , 岩 石强 度 高 , 石英 含 量大, 对盾 构 刀 具磨 损大 , 特 别 是 穿越 溶 腔填 充 物和 空 洞 时, 滚 刀 由于达 不 到 启 动 扭矩 , 易造 成 偏 磨 , 刮 刀 在 转动 至溶 腔 时 , 易造 成 瞬 间崩 断 , 在 岩 溶 区刀 具 的控 制
2 9 4 1 . 8 5 9 I l l 。 昆 明北 站 站一 圆 通 街 站 区 问 右 线 全 长 6 3 0 . 6 9 7 m ( 其 中长 链 0 . 5 4 4 m ) , 左线 全 长 6 2 2 . 4 4 7 m ( 其 中 短链 5 . 8 8 6 m ) , 区 间设 一 条 曲线 , 半径 3 5 0 m , 最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坡
4 . 1 . 2溶 洞 探 测
1 ) 盾 构施 工前应 对 隧道 通过 的灰岩 区进行探 测 , 可
以采用 钻探 辅 以物探 等 手段 以便发 现 溶洞 ,在钻 探 前
先进行地 质雷达探测 , 一方面进 行管线探测 , 另 一 方 面进 行 空洞探 测 。
显 得尤 为重 要 。 5 ) 在 不 同地 质 区段 掘进 过 程 中 , 如 采 用 同一 种 掘 进 参数 , 易造成 地面沉 降过 大 , 甚 至地 面坍 塌 , 需要在 不 同区段掘 进时制 定不 同的掘进参 数 , 以确保 路面 安全 。
度 1 9 . 9 9 6 o ;圆通 街站一 人 民路 站 盾构 区 间右 线全 长
岩 溶 区盾构 掘 进风 险控 制技 术研 究
口 文 /陈 立 龙 俞 丰 平
摘
要: 随着城 市地铁 的不断发展 , 盾构 区间穿越岩溶成为 了不可避免的困难, 各地 虽采 取 了调线调坡等手段 , 但始终无法回避该困难 , 喀斯特地貌 中岩溶发育的不规 则
性, 使得盾构机在岩溶地层中掘 进风险大大增加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 讲述盾构 机在穿越过程 中各种风险及相 关控制措施
4 . 1 . 1 溶 洞 处理 范 围
昆 圆 站 区 间 需 要 探 明 和 处 理 的 范 围 长 度 为 3 4 2 . 5 0 2 I l l , 宽度为 3 3 I l l , 面积 l 1 3 0 2 . 5 6 6 m ; 圆 人 站 区
间需 要 探 明和 处 理 的范 围 长 度 为 1 7 1 . 4 9 8 m , 宽度 3 3 m , 面积 5 5 9 . 4 3 4 m 2 。溶 洞 探测深 度 隧道 结构下 1 0 i n 。
第2 3 卷 第 4 期 2 0 1 3年 8月
天 津 建设 科技
T i a n j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市 政 公 用 建 设
M uni ci p al a nd Publ i c C ons t r ucti on
5 8 2. 8 8 3 m。
2地质概 况
地质 条 件 自上 而 下 依次 素填 土 ① ,粉 质 粘 土② 3 , 粉砂 ②4 , 圆砾 土② 4 一 l , 泥 炭 质 土② 5 , 圆砾 ③ l , 粉 质 粘 土③ 1 - 2 , 粉土③1 - 3 , 灰 岩⑥ 3 , 灰 岩⑥ 3 一 l 。其 中灰色 、 中风化 、 隐 晶质结 构 , 块状 构 造岩 石 坚 硬 , 裂 隙较 发 育 ,